2015年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2015年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2015年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菌株见表1。

菌液制备按表1 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 含0.05%聚山梨酯80 的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聚山梨酯80 的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计数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 1 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

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表1 规定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⒈试液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 小时。

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如果下列供试液制备方法经确认均不适用,应建立其他适宜的方法。

⑴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 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⑵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用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 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⑶油脂类供试品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聚山梨酯80 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不超过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1∶10 供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乳状液。必要时,用稀释液或含上述表面活性剂的稀释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⑷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

膜剂供试品取供试品,剪碎,加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浸泡,振摇,制成1∶10 的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 pH 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取供试品,加入pH6.8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溶制剂)或pH7.6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结肠溶制剂),置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制成1∶10 的供试液。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取供试品,置-20℃或其它适宜温度冷冻约1 小时,取出,迅速消毒供试品开启部位,用无菌钢锥在该部位钻一小孔,放至室温,并轻轻转动容器,使抛射剂缓缓全部释出。供试品亦可采用其它适宜的方法取出。用无菌注射器从每一容器中吸出全部药液于无菌容器中混合,然后取样检查。

贴膏剂供试品取供试品取供试品,去掉防粘层,将粘贴面朝上放置在无菌玻璃或塑料器皿上,在粘贴面上覆盖一层适宜的无菌多孔材料(如无菌纱布),避免贴膏剂粘贴在一起。将处理后的贴膏剂放入盛有适宜体积并含有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脂80 或卵磷脂)稀释液的容器中,振荡至少30 分钟。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 倍系列稀释。

⒉种和稀释

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所加菌液的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为确认供试品中的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1ml供试液或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1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 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若因供试品抗菌活性或溶解性较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选择最低稀释级的供试

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供试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供试品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法以其他方法消除,供试液可经过中和、稀释

或薄膜过滤处理后再加入试验菌悬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⒊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

供试液接种后,按下列“微生物回收”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若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小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值的 50%,可采用下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⑴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

⑵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

中和剂或灭活剂(表2)可用于消除干扰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在稀释液或培养基灭菌前加入。若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试验中应设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即取相应量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同试验组操作,以确认其有效性和对微生物无毒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

表2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⑶用薄膜过滤法。

⑷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若没有适宜消除供试品抑菌活性的方法,对特定试验菌回收的失败,表明供试品对该试验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同时也表明供试品不易被该类微生物污染。

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特定试验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若方法适用性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查。

⒋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表 1 所列的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的各试验菌应逐一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微生物的回收可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或MPN 法。

⑴平皿法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表1 中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 个平皿,以算术均值作为计数结果。

倾注法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

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中, 注入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熔化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的用量应相应增加。按表1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涂布法取15~20ml 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入直径90mm 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适宜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若使用直径较大的平皿,培养基用量也应相应增加。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

备的供试液不少于0.1ml。按表1规定条件培养、计数。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⑵薄膜过滤法薄膜过滤法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供试品及其溶剂应不影响滤膜材质对微生物的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 或10cm2的供试品, 若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较多时,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中,混匀,过滤。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

若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若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表1 规定条件培养、计数。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⑶ MPN 法 MPN 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及薄膜过滤法和平皿计数法,仅在供试品需氧菌总数没有适宜计数方法的情况下使用,本法不适用于霉菌计数。若使用MPN 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接种和稀释”和“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制备的供试液至少3 个连续稀释级,每一稀释级取3 份1ml 分别接种至3 管装有9~1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同法测定菌液对照组菌数。必要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

接种管置30~35℃培养3 天,逐日观察各管微生物生长情况。如果由于供试品的原因使得结果难以判断,可将该管培养物转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2 天,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3 查被测供试品每1g 或每1ml 中需氧菌总数的最可

能数。

表3 微生物最可能数检索表

0 2 0 6.2 1.2 17

0 3 0 9.4 3.5 35

1 0 0 3.6 0.

2 17 1 0 1 7.2 1.2 17 1 0 2 11 4 35 1 1 0 7.4 1.

3 20 1 1 1 11

4 3

5 1 2 0 11 4 35 1 2 1 15 5 38

1 3 0 16 5 38

2 0 0 9.2 1.5 35 2 0 1 14 4 35 2 0 2 20 5 38 2 1 0 15 4 38 2 1 1 20 5 38 2 1 2 27 9 94 2 2 0 21 5 40 2 2 1 28 9 94 2 2 2 35 9 94 2

3 0 29 9 94

2 3 1 36 9 94

3 0 0 23 5 9

4 3 0 1 38 9 104 3 0 2 64 16 181 3 1 0 43 9 181 3 1 1 7

5 17 199 3 1 2 120 30 360 3 1 3 160 30 380 3 2 0 93 18 360

注:表内所列检验量如改用1g(或ml)、0.1g(或ml)和0.01g(或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降低10 倍;如改用0.01 g(或ml)、0.001 g(或ml)和0.0001 g(或ml)时,表内数字应相应增加10 倍,其余类推。

⒌结果判断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 范围内;采用MPN 法时,试验组菌数应在菌液对照组菌数的95%置信限内。若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方法适用性确认时,若采用上述方法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查。

供试品检查

检验量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或cm2)。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 2 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 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检验时,应从2 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大蜜丸还不得少于4 丸,膜剂还不得少于4 片。

供试品的检查

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测定需氧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阴性对照试验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⒈平皿法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板。

培养和计数除另有规定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0~35℃培养3~5 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0~25℃培养5~7 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菌数报告规则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 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 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取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 或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 时,以﹤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⒉薄膜过滤法

除另有规定外,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取相当于1g、1ml 或10cm2供试品的供试液,若供试品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照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加至适量稀释液中,立即过滤,冲洗,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和计数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法,每张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菌数报告规则以相当于1g、1ml 或10cm2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

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 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 或10cm2供试品),或﹤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⒊ MPN 法

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供试品接种,所有试验管在30~35℃培养3~5 天,如果需要确认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按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方法进行。记录每一稀释级微生物生长的管数,从表3查每1g 或1ml 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的最可能数。

结果判断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若采用MPN 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解释如下:

101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

102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

103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0:依此类推。

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查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防腐环氧树脂花岗岩地面施工方案

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硫胺地面防腐工程施工方案 河南省新恒防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建设单位: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1、现场施工条件; 2、国家现行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3、建设单位要求的现场施工范围。 三、下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2002(1) 2)、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J 229-199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6)、现行有效的国家建筑材料标准。 四、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硫胺地面防腐花岗岩。 本工程主要位于厂区,施工区域相对于较集中,在建设单位同意情况下可采取封闭施工有利于本工程的现场施工及安全管理。 2、施工范围:本工程施工总面积约800-1000平方防腐花岗岩板。 3、主要材料材质及产地: a、防腐花岗岩:本工程用防腐花岗岩均甲方提供。 防腐衬里等。 b、粘贴材料:采用环氧树脂胶泥粘贴结合层9mm厚、挤缝宽10mm花岗岩板粘贴结合层7mm厚、挤缝8mm。 c、按设计要求采用环氧树脂、花岗岩面层特种防腐蚀材料,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 4、工期: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量,我公司经仔细分析和计划,认为本工程

施工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工程量比较大,障碍物比较多,基层清理难度比较大,我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建设单位清障进度,我公司可以保证在甲方提供施工条件允许开工之日起22天内完成(或按甲方要求)本工程施工,并达到一次验收合格标准。 第二章施工技术专项方案

版药典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用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责任者:QC检验员、QC经理。 4.正文: 4.1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1.1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微生物计数试验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4.1.2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ethod,简称MPN 法)。MPN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所选的方法必须具备检测充足样品量的能力,以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4.1.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1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整理)年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 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

施工方案-地砖花岗岩地面施工方案

che 地面砖、花岗岩铺贴施工方案Construction Scheme of Floor tile and Granite tile Installation 一、准备工作Preparations 1. 弹水平线,确定室内地砖完成面±0.00标高。 The horizontal line, make sure indoor floor tile finish surface elevation of + /-0.00. 2. 水电管线已安装完毕。 Water and electricity line already deployed. 二、准备材料Preparation of materials 1. 425水泥及中砂,白水泥。 425 cement and medium sand and white cement. 2. 800*800*25花岗岩,600*600*25花岗岩,600*600*12地砖。800 * 800 * 25 granite, 600 * 600 * 25 granite, 600 * 600 * 12 floor tile. 二、施工方法:construction procedure 1、工艺流程construction process 材料准备→弹楼地面面层标高控制线→基层处理→弹线找中找方→铺贴基准控制标筋→铺贴面层→铺贴踢脚板→养护与成品保护 Prepare materials→Bomb the ground floor surface elevation control line →Base treatment→Bomb line →Lay up the benchmark control standard screed→lay up surface course→Lay up the baseboard→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or the final product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若干问题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对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药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容之一。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2000年版)及参考书《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均做了详尽的阐述。下面对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一点工作学习体会,仅供参考。 一、实验室要求 开展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首先要按照《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的要求,建立一个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操作安全的实验室,并且配有完善的实验设施和管理制度。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以及接种室(接种对照菌及菌种传代)均应严格分开。 (一)无菌室: 1结构与要求: 最好设在二楼以上(防潮、防霉、采光好),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高度不超过24米,由2个缓冲间和操作间组成。缓冲间与操作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窗,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无菌室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墙壁与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无死角。 无菌室光照应不低于300勒克斯,缓冲间和操作间均应装有紫外线杀

菌灯2-25w/m3作空气消毒用。紫外线波长200-300nm者''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围一致。其杀菌机理可能是在DNA中引起胸腺嘧啶双聚体形成,从而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紫外线杀菌灯1m以距离杀菌效果最佳''每次开灯照射时间为 20min。其缺点:穿透力弱,一纸可以挡住,不能穿透固体物,对人的皮肤眼睛有损伤,所以紫外线灯开关应装在无菌室外便于开关。 2温度、湿度: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40-60''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比''不低于49Pa。 3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操作间不应安装下水道,洁净度不低于1万级,净化工作台局部应为100级。操作间应准备电子称(感量01g''最大称量300g''乙醇灯''火柴''2碘酊及75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记号笔,灭菌的剪刀,镊子、注射器等。 4缓冲间:应有洗手盒、消毒液、无菌衣、帽、口罩,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 (二)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 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 98年国家药监局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把药品生产洁净区空气洁 净度划分为四个级别: 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 尘埃数/立方米活微生物数个 洁净级别─────────────────────

(仅供参考)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附录ⅩⅢJ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附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50 094〕

花岗岩地面施工方案

花岗岩地面施工方案 一、施工范围 1、三层-六层走道 2、1#-5#楼梯间、门厅 二、本项目工程特点 工程面广、工期紧,施工期间地面行走来往人员较多。 三、施工部署 采取统一测量放线分区分片组织流水施工的方案。大厅与廊道应考虑施工人员通道使用,采用一分为二进行,即交替封闭一部分,集中施工,另一部分供行走。 四、施工程序 根据楼层控制标高,抄水平→清理地面→分格放线→铺贴石材→调正→擦缝→成品保护→竣工。 五、施工准备 1、依据统一测定的轴线,控制线和建筑标高+50cm线,将标 高测在已粉刷好的墙面上,弹墨水线。 2、现场测量出实际尺寸,进行地面石材分格细化,应注意每 9m或18m,柱两侧各留缝6mm,内填嵌缝胶,房间与楼梯、走道留置与墙内侧墙皮平齐,不同颜色用铜条分格。经甲方审批后,方可进行翻样提出加工订货和施工。 3、材料准备:

(1)按各种型号进行编号,石材搬运应小心轻放,进场后设置在室内,侧立堆放,底部加垫木方,防止碰撞。 (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粗砂。 (3)橡皮锤、刀片、棉纱、棕刷、墨斗等 4、机具准备 切割机、水平尺、扫帚、钢丝刷。 六、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清理→弹线→刷水泥结合层→铺砂浆→铺花岗 岩→灌缝、擦缝→打缝胶→打蜡。 2、施工要点 (1)确保完成面标高准确及楼地面垃圾清扫干净,施工前一天浇水湿润。 (2)在正式铺设前,按石材的颜色、图案纹理试拼,符合要求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3)刷水泥浆结合层,在铺砂浆前,再次将砼表面清扫干净,喷水湿润,随刷一道水泥浆作为结合层,不可一次刷长, 防止风干起不到作用。 (4)拉十字控制线,铺1:3干硬性水泥浆(随铺砂浆,随铺石材),稠度(以深入度)为2.5cm-3.5 cm,以手握成 团,落地开散为宜,摊铺厚度比材底面设计高出3-5mm。 (5)铺花岗岩石材: 大面积施工,应先分区,从远离入口的一边开始,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

微生物检验规程 1.实验注意事项 1.1无菌操作要求 1.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1.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1.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1.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1.2无菌间使用要求 1.2.1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1.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1.3消毒灭菌要求 1.3.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 (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

地面石材铺贴施工工艺

地面石材铺贴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 大理石和花岗岩面层下的各层作法应己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 样板间或样板块已经得到认可。 1.2材料要求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32 ? 5级以上;不同品种、 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 (2) 砂:应选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 %。 (3) 大理石和花岗岩:规格品种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形状尺寸、图案花纹正确,厚度一致并符合设计要求,边角齐整,无翘曲、裂纹等缺陷。 2主要机具 (1) 根据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 常用机具设备有:云石机、手推车、计量器、筛子、木耙、铁锹、大桶、小桶、钢尺、水平尺、小线、胶皮锤、木抹子、铁抹子等。 3作业条件 (1) 材料检验已经完毕并符合要求。 (2) 应己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3)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拄线、弹线等方法。 (4) 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 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 (6) 竖向穿过地面的立管巴安装完,并装有套管。如有防水层,基层和构造层已找坡,管根己做防水处理。 (7) 门框安装到位,并通过验收。 (8) 基层洁净,缺陷已处理完,并作隐蔽验收。

4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检验水泥、砂、大理石和花岗岩质量T试验T技术交底T试拼编号T准备机 具设备T找标高T基底处理T铺抹结合层砂浆T铺大理石和花岗岩T养护T勾 缝—检查验收 4.2操作工艺 (1) 试拼编号:在正式铺设前,对每一房间的石材板块,应按图案、颜色、纹理 试拼,将非整块板对称排放在房间靠墙部位,试拼后按两个方向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码放 整齐。 (2) 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 (3) 基层处理:把沾在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篓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 (4) 排大理石和花岗岩:将房间依照大理石或花岗岩的尺寸,排出大理石或花岗岩的放置位置,并在地面弹出十字控制线和分格线。 (5) 铺设结合层砂浆: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刷随铺设搅拌均匀的干硬性水泥砂浆。 (6) 铺大理石或花岗岩:将大理石或花岗岩放置在干拌料上,用橡皮锤找平,之后将大理石或 花岗岩拿起,在于拌料上浇适量素水泥浆,同时在大理石或花岗岩背面涂厚度约lmm的素 水泥膏,再将大理石或花岗岩放置在找过平的干拌料上,用橡皮锤按标高控制线和方正控制 线坐平坐正。 (7) 铺大理石或花岗岩时应先在房间中间按照十字线铺设十字控制板块,之后按照十字控制 板块向四周铺设,并随时用2m靠尺和水平尺检查平整度。大面积铺贴时应分段、分部位铺贴。 (8) 如设计有图案要求时,应按照设计图案弹出准确分格线,并做好标记,防止差错。 (9) 养护:当大理石或花岗岩面层铺贴完应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10) 勾缝:当大理石或花岗岩面层的强度达到可上人的时候(结合层抗压强度达到1.2MPa), 进行勾缝,用同种、同强度等级、同色的掺色水泥膏或专用勾缝膏。 颜料应使用矿物颜料,严禁使用酸性颜料。缝要求清晰、顺直、平整、光滑、深 浅一致,缝色与石材颜色一致。

752015年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752015年药典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 查 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 查的要求;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 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计数方法;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 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计数培养基适用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 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 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 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菌种及菌液制备

花岗岩铺装施工方案

花岗岩铺装专项方案 一、施工部署 1、工艺流程 本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砂浆摊铺、路面砖铺贴、整型、灌缝。 ⑴清理基层:将混凝土层表面的积灰及杂物等清理干净。如局部凹凸不平,应将凸处凿平,凹处补平。 ⑵找平、弹线:按照设计图纸标高控制点内近引标高及平面轴线。每个5m*5m方格开始铺砌前,先根据位置和高程在四角各铺一块基准石材,在此甚础上在南北两侧各铺一条基准石材。经测量检查,高程与位置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铺砌。 ⑶试拼和试排:铺设前对每一块石材,按方位、角度进行试拼。试拼后按两个方向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排放整齐。为检验板块之间的缝隙,核对板块位置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合。在正式铺装前,要进行一次试排。 ⑷砂浆:(厚度100mm板材砂浆层为30mm、厚度30、50mm板材砂浆层为20mm)按水平线定出砂浆虚铺厚度(经试验确定)拉好十字线,即可铺筑砂浆。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铺好后刮大杠、拍实、用抹子找平,其厚度适当高出水平线2~3mm. ⑷花岗岩铺贴:铺贴前预先将花岗岩除尘,浸湿后阴干后备用。在板块试铺时,放在铺贴位置上的板块对好纵横缝后用预制锤轻轻敲击板块中间,使砂浆振密实,锤到铺贴高度。板块试铺合格后,翻开板块,检查砂浆结合层是否平整、密实。增补砂浆,在水泥砂浆层上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

然后将板块轻轻地对准原位放下,用橡皮锤轻击放于板块上的木垫板使板平实,根据水平线用水平尺找平,接着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贴。铺装时随时检查,如发现有空隙,应将板材掀起用砂浆补实后再进行铺设。 ⑸灌缝、擦缝:铺砌完后按板材的颜色用白水泥和颜料与板材色调相近的1:1稀水泥浆,装入小嘴浆壶徐徐灌入板块之间的缝隙内,流在缝边的浆液用牛角刮刀喂入缝内,至基本饱满为止,缝宽为2mm;1~2h后,再用棉纱团蘸浆擦缝至平实光滑。粘附在石面上的浆液随手用湿纱团擦净。 ⑹覆盖养护:灌浆擦缝完24h后,应用土工布或干净的细砂覆盖,喷水养护不少于7d. 2、工艺说明 2.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对所用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路面砖码放时应轻拿轻放码放,整齐并按批量、颜色、块形、厚度、抗压强度分别堆放; 垫砂层及接缝用砂应分别堆放,并应采取防止雨淋的措施。 (2)定位标定高程及基层复查 根据设计图纸应进行路面的定位及标定高程。 应对基层表面进行复查,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修整。 路面砖基准点和基准线的设定,根据铺筑平面设计图,在路缘石边应设定路面砖基准点。通过路面砖基准点,应设置两条相互垂直的路面砖基准线,其中一条基准线与路缘石基准线的夹角宜为0°或45°如5.4.2图所示。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王知坚

?我国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历史沿革?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在制剂通则中的修订内容 ?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修订内容 ?限度标准的注意事项 ?国外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收载情况

历史沿革

?检查法的历史沿革 –国务院1973年121号文件标志着我国药品微生 物限度检查工作正式启动 –在1974年颁布了74版《卫生部药品卫生学检查法》,是首次颁布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有关 的检查方法 –先后于84年和90年两次修订,颁布新的检查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在附录中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000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国药 典》先后收载该检查法,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 修订和完善

?限度标准的变迁 –1986年版《卫生部部颁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国内首次颁布与药品微生物质量有关的限度标准 ?限度标准的分类依据为剂型,不同剂型制订不同的 限度标准值;控制菌检查的分类依据为给药途径, 不同途径的制剂有不同的检查内容 –1989年版《卫生部部颁药品卫生补充规定》?是对86版限度标准的修订和补充 ?分类方式上与86版相同

–《中国药典》2000年版 ?首次将微生物限度标准收载入国家药典 ?在编制体例上仍延用部颁标准的做法,按剂型制订限度标准,按给药途径和剂型特点制订控制菌标准–《中国药典》2005年版 ?首次确定按给药途径来制订不同产品的限度标准和控制菌标准 ?首次在制剂通则中对某一类制剂制订较为特殊的微生物控制要求,如眼用液体制剂需要达到近似无菌的要求 ?在标准的具体规定上,体现了当时对微生物质量的研究水平,如含生药原粉的制剂要求开展大肠菌群检查,用于深部组织的制剂要求不得检出梭菌。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湖南湘大兽药有限公司工作标准文件 一、目的:为规定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P179)。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采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的质量检测。 四、责任者:理化分析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正文: 1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2.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

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花岗岩地面施工方法

新衡山站花岗岩地面施工工艺 深圳分公司刘智 【推荐人:黄清云】在武广线检查中发现新衡山站进站大厅花岗石地面施工质量达到了平整无色差,避免了返水、错台,无水斑、无打磨。主要是: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厂家石材,现场做六边防护,晾晒1-2天,铺贴样板后全面展开。本人建议其将花岗岩施工工艺总结出来,现将其经验做法推荐给各单位借鉴。 工程简介: 新衡山站地面为湿贴灰麻花岗岩石材,室内石材厚度为20mm,设计要求进行密缝铺贴,出站厅、售票厅石材规格为800×800mm,候车大厅、软席候车厅为1000×1000mm;石材基层为200厚焦砟混凝土。地面石材分缝要求与墙体石材通缝。 现场施工工艺: 施工流程:石材分色、选材→石材放线→石材防护→铺贴→清理及成品保护。 1.石材分色选材:石材进场后,先按规格码放在干燥的地点,并进行防雨遮盖,以防湿度大使石材变色不易挑选。在码放过程中按颜色的深浅进行分类,以方便现场使用。用尺量方法把相同规格的放在一起,因是密缝铺贴,要求对角线误差必须保证在±1mm以内,不符合要求的单独码放,作为边角处需切割的备用石材。 2.石材放线: 因本工程要求墙地面石材通缝,故地面石材分缝放线在墙体石材

安装前结合墙体位置、门洞口位置进行统一安排,综合考虑各方面整体效果后再进行放线,其原则是:墙地面通缝;边角处不出现少于半块石材尺寸的边条;尽量与门洞口边线或门扇中线通线;与室外石材在门口处通缝且利于室外石材分缝等。按以上原则需先将现场结构位置进行精确测绘,通过图纸放样并经现场核对无误后方可开始放线。放线过程中及时做好定位及标高的标记,以便于使用及复核。 3.石材防护: 车站主要为人员流动、聚集较多的公共场所,且站房候车大厅多设在一层,因无其他污染,通常进行石材防护时选用防水型防护剂,以防止但此类地点地下水或潮气侵入石材使其变色,影响装修效果。在此必须强调,石材基层的处理尤其关键。新衡山站地面石材基层为结构底板、地面防水层、焦砟混凝土等。结构底板及防水层可以有效的阻断水源,抑制地下水、潮气向石材的渗透。焦砟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由于其孔隙率较大,故而含水率较高,新衡山施工基层时正值当地旱季,地下水位处于较低点,气温高、空气相对干燥,利于基层的水分挥发。在对石材进行防护时要对包括侧边在内的六面均涂刷到位,不能漏刷,然后码放整齐,待干燥后方可使用。在基层施工完成后约一周时间开始铺贴石材。 4.花岗岩板施工操作要点 ⑴按分块放样铺设标筋,本工程最大进深27.5m,开间75m,故标筋间距设定为9×9m。铺贴时一般在十字中心线上放样分块。若中心线为中缝,则可在十字交叉点处安放四块标准块,做出标筋,用水

BP 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

Appendix XVI D.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Non- sterile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Substances 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 (Ph. Eur. general text 5.1.4)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micro-organisms in non-sterile preparation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or even inactivate the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the product and has a potential to adversely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patient. Manufacturers therefore have to ensure a low bioburden of finished dosage forms by implementing current guidelines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during the manufacture,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非无菌制剂中存在一定量的微生物可能导致药物的治疗活性降低或消失,并对患者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因此生产商应在药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实施GMP管理,使制剂的微生物负荷保持在低水平。 Microbial examination of non-sterile products i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given in general chapters 2.6.12 and 2.6.13.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non-steril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based upon the 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 (TAMC) and the total combined yeasts/moulds count (TYMC) are given in Tables 5.1.4.-1 and 5.1.4.-2. Acceptance criteria are based on individual results or on the average of replicate counts when replicate counts are performed (e.g. direct plating methods). 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检测按照通则2.6.12和2.6.13的方法执行。非无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基于表5.1.4-1和5.1.4-2的需氧微生物总数(TAMC)及酵母菌/霉菌总数(TYMC)。接受标准适用于单个检出结果或者做重复样品时结果的平均数(例如,直接平板法)。 When an acceptance criterion for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is prescribed it is interpreted as follows: 给出的微生物质量接受标准解读如下: — 101 CFU: maximum acceptable count = 20; — 101 CFU: 最大可接受数= 20; — 102 CFU: maximum acceptable count = 200; — 102 CFU: 最大可接受数= 200; — 103 CFU: maximum acceptable count = 2000; — 103 CFU: 最大可接受数= 2000; Table 5.1.4.-1 includes a list of specified micro-organisms for which acceptance criteria are set. The list is not necessarily exhaustive and for a given preparation it may be necessary to test for other micro-organisms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表5.1.4-1给出了各种剂型的具体微生物接受标准。此表格并不完全,根据起始物料和生产工艺的性质可能需要其他的微生物检查。 If it has been shown that none of the prescribed tests will allow valid enumer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t the level prescribed, a validated method with a limit of detection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indicated acceptance criterion is used.

符合2015年版药典QC微生物培训考题答案

检验员培训考试试题(微生物) 部门职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40分,每空1分) 1.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需氧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 养温度为30-35 ℃;霉菌,酵母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 度为20-25 ℃。 3.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常用消除抑菌活性的方法有: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薄膜过滤法。 4.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 5.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6. 制备的菌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可在24小时内使用。 7.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需氧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1.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 。 12. 检查大肠埃希菌时,应做阴性对照试验和阳性对照试验。

13. 配制培养基时,要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名称、配制量、配方、灭菌条件、配制日期、配制批号、配制者、PH值 14.在收到检定菌后,保管员要在保存菌种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购买日期,同时还要填写菌种接收记录。 二、判断题(5分,每题1分) 1.平皿法操作时应先注入培养基,再加入1ml供试液。(×) 2.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3.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0代,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 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 5.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每l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lOOcfu。(√) 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进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时,阳性对照试验的加菌量为( C ) A、不大于50cfu B、50~100cfu C、不大于100cfu

微生物限度与无菌-内毒素区别

微生物限度-无菌-内毒素区别与联系 微生物检测基本就这3项了。 微生物限度:用营养琼脂、玫瑰红钠培养。洁净度中等操作台内进行(B级) 无菌:硫乙醇酸盐、改良马丁在无菌套筒里操作并培养。洁净度要求较高(A级) 内毒素:鲎试剂稀释不同浓度来判定。洁净度要求不高,D级情况下即可。 我的理解微生物泛指细菌和霉菌酵母菌等等、应该是包罗万象,各种杂菌都有 无菌则也是各种杂菌与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微生物有什么区别? 内毒素是一种热源,服用没什么关系,在注射后容易导致人体发热。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耐高温 比如说注射液产品用气接触产品,他应该用滤器过滤其他吧。用膜直径改用0.45(过滤)的好还是0.22(除菌)的好?滤膜泡点肯定要做的,高风险产品应该要最少2层滤膜吧。用了这滤膜可以不用检这3项还是要检其中项目?而且有的企业只是一年验证一下,不对气体日常可行吗? 求大神详解3者的联系与区别,各什么时候需要检这3项及为什么。 答:微生物限度针对非无菌产品 无菌和内毒素针对无菌产品。 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内毒素检验均为供试品安全性检测。主要区别是微生物限度,无菌检验是检验活的微生物方法,内毒素检验可以检验死去的微生物中内毒素含量。 什么时候选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主要参见药典要求,例如口服制剂选择微生物限度,注射剂和眼用制剂选择无菌检验,注射剂也需要做内毒素检验。选择不同实验方法主要依据是供试品生物风险级别和供试品用途。 例如纯化水检验中不需做内毒素实验,注射用水检验中不需做无菌实验。依据是纯化水主要用途为清洗,注射用水用途是配液,所以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风险更高,需要做内毒素实验,控制风险。 微生物限度和无菌实验用具要求无菌,内毒素实验用具要求去除内毒素。 检验环境要求 现行药典微生物限度和无菌实验均是C级下局部A级,微生物限度在超净工作

大理石、花岗岩、地砖施工工艺

大理石、花岗岩、地砖施工工艺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理石、花岗岩、地砖地面面层的施工。 1.2编制参考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熟悉图纸,了解各部位尺寸和做法,弄清洞口,边角等部位的之间关系,画出施工排版图,要注意非整块材应与房间边缘,不同材质地面交接处应在门口处中分开。 2.1.2编制施工详细方案,并向施工队伍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2.1.3各种进场原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证文件,材料进场验收和需要复实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1.4已做好样板,并经各方验收合格。 2.2材料准备及要求 2.2.1水泥:采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

不低于32.5,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超过三个月的应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2砂:采用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2.3砖:大理石、花岗岩、缸砖、陶瓷锦砖、陶地砖水泥花砖应符合国家建材标准和相应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 2.2.4检查:对进场的各类面层砖,应进行检查检验,颜色、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检查基本无色差,无缺棱掉角,无裂纹,表面平整无翘曲,边角齐整无窜角。 2.3主要机具 手推车、铁锹、靠尺、水桶、喷壶、铁木抹子、小线、卷尺、橡皮锤、水平尺、钢丝刷、手提切割机、砂轮磨光机、刮杆、扫帚等。 2.4作业条件 2.4.1内墙+50水平标高线已弹好,并校核无误。 2.4.2墙面抹灰,层面防水已做完,门框已安装并加防护。 2.4.3地面预埋各种管线做完,穿过楼面的竖管洞堵塞密实。有地漏的房间应找好坡度,并完成蓄水试验办完隐蔽手续。 2.4.4提前已选好砖,误差长、宽、厚不应超过1mm,平整度不应超过0.5mm,外观无缺陷,无色差,无缺棱掉角,无裂纹,表面平整无翘曲,强度、色泽、规格、品种、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材标准,并分类存放备用。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