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培训课件
无线通信技术培训资料PPT课件

2G称为数字移动技术。全球主要有GSM和CDMA两种体制。GSM 技术标准是欧洲提出的,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使用这一标准。我国 移动通信也主要是GSM体制,比如中国移动的135到139手机,中国联 通的130到132都是GSM手机。目前使用GSM的用户国占内市场的97 %。CDMA是美国高通公司提出的标准,目前在美国、韩国等国家使 用。联通公司今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是除 了话音业务以外,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数据业务如发短信等。话音质 量、安全性较第一代技术好很多。
4
第一章、无线通信理论原理
2、无线通信原理图:
5
第一章、无线通信理论原理
GSM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交换系统(SS)、基站系(BSS) 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1)、交换系统(SS) 交换系统包括下列功能单元: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入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10
第一章、无线通信理论原理
(5)、寻呼管理。 (6)、传输网络的管理。 (7)、码型变换。 (8)、话音编码。 (9)、BSS的操作和维护。 2)、无线基站(RBS)
RBS用来提供移动台与系统的无线接口,主要由无线 收发信机构成。处理在称作“蜂窝小区”(简称小区)范 围内的话务,一个基站能控制一个或几个“小区”,移动 通信的地理覆盖区是一个个小区组合而成的,由于在移动 通信存在大量的基站,故需要对基站的小区进行编号,以 便识别和管理。
无线通信技术培训资料
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9月24日
WIFI全技术培训课件

IEEE 802.11 WEP协议、WPA、WPA2、WAPI
2.4GHz,ISM频段(83.5MHz)
5 GHz, UNII频段(300MHz)
DSSS/FHSS/IR
DSSS(CCK),OFDM
OFDM
FHSS
75个信道,每 个1MHz
DSSS
14个信道,每个 22MHz
14个信道,每个 22MHz
WIFI全技术
802.11 组网模式 – Ad hoc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 - BSS
BSS1
BSS2
STA1
STA2
STA5
STA3
• 能互相进行无线通信的STA可以组成一个BSS • BSS是802.11网络的基本结构
STA4 STA6
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 – DS和AP
BSS1
2 2.WLAN的技术标准
3 3. WLAN物理层
42
2.W4L.专AN项关工键作技进术度情况
1 1.媒体接入方式
2 2.调制方式
3 3.WLAN安全机制
4 4. RTS/CTS机制 5 5. QOS保证 6 6. 射频管理与负载均衡
WLAN物理层定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802.11a HiperLAN/2
▪ Speed: 54 Mbps ▪ Frequency: 5 GHz ▪ Technology: OFDM
802.11g
▪ Speed: 54 Mbps ▪ Frequency: 2.4 GHz ▪ Technology: OFDM
Intranet
Frequency Power
–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 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 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 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 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5G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的突破进展培训ppt

介绍5G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5G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探讨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以及这些应用如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5G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介绍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些应用案例,如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改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体验。
03
5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上配置多个天线,显著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总结词
大规模MIMO技术利用了空间复用的概念,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共享相同的频谱资源,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此外,大规模MIMO技术还能通过波束成形和干扰抑制等手段,降低信号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详细描述
5G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
5G网络的高速度、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传输大量数据,提高了物联网应用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5G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5G网络与云计算的结合,使得云计算服务更加普及和易用,用户可以通过高速的5G网络随时随地接入云服务,享受云端计算和存储的能力。
5G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的突破进展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5G通信技术概述无线网络技术基础5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5G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5G通信的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contents
目录
5G通信技术概述
01
02
5G技术是在4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了4G技术的优点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提升。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1页/共68页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L Pt
当G
t=G
r=
1
时,
L
4d
2
Pr
分贝式
L 32.45 20 log f 20 log d
接收换算
Pr (dBm) 10 log Pr (mW )
Pr (dBW ) 10 log Pr (W )
第2页/共68页
电波传播机制
• 反射(Reflection) •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发生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 基本概念 实现不同地点、不同用户接入网络的技术
• 多址接入与信道 信道:传输信息的通道
无线信道:(f,t,C,S)
• 分类: 频分多址 (FDMA),频道划分,频带独享,时间共享 时分多址 (TDMA),时隙划分,时隙独占,频率共享 码分多址 (CDMA),码型划分,时隙,频率共享 空分多址 (SDMA),空间角度划分,频率/时隙/码共享
第20页/共68页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 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小 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
• 大区制是指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为了增大 单基站的服务区域,天线架设要高,发射功率要 大。但是这只能保证移动台可以接收到基站的信 号。反过来,当移动台发射时,由于受到移动台 发射功率的限制,就无法保障通信了。
S K N
• 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一簇。如果簇在系 统中共同复制了M次,则信道的总数C,可以作为容量的 一个度量:
C MKN MS
• 其中,N叫做簇的大小,典型值为4、7或12。
第26页/共68页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一、发射机 在无线通信中,发射机的作用是产生一个功率足够大的高频振荡送给发射天线,通过天线转换成空间电磁波传送到接收端。如图2-2所示,主要有音频放大器(话音处理电路)、调制、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一)各部分功能
典型的移动通信电台组成图
第八节 无线电波的传播
一、无线电波段的划分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与频率(周期)、波长的关系如下: λ=C*T=C/f (2-106) 这是电磁波的一个基本关系式。知道了频率,利用上述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波长λ。
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波段,各有不同用途:广播电台使用的频率在中波波段;电视台使用的频率在超短波段;用来测定物体位置的雷达、无线电导航等使用的频率在微波段。 表2-4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采取调制的方法。用所要传送的基带信号控制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个参数(如幅度、频率或相位),即把基带信号“附加”到高频振荡上,使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传输的高频带通信号,这一过程就是调制,通常将高频振荡信号称为载波,加载了基带信号的高频带通信号称为已调波信号。
第七节 解 调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载波上去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已调波上取下传送的信息的过程。调幅波的解调通常称做振幅检波,简称检波,完成检波作用的电路称为检波器;调频波的解调通常称作频率检波,简称鉴频,完成鉴频作用的电路称为鉴频器。 从频谱关系上来看,调制过程是一个频率变换过程,已调波由载波分量和反映调制信号的上下边带分量所组成,同样解调也是一个频率变换过程,输入的是已调波,而输出只是原低频调制信号。
(一)对无线电接收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1.应工作于规定的波段和采用适当的解调方式,并应根据系统设计与实际情况决定。 2.应具有高的接收灵敏度。 3.应有好的选择性。 4.应有好的保真度。 5.应有高的工作稳定度。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PPT培训

do
something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
目 录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系统与技术
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需求推动移动通信技术持续演进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代际演进的规律
(>128*128) 、高阶频段( 30G-100GHz)提供高达10Gbps容
量;
➢采用0.1ms TTI将时延降低到1ms,可变带宽子载波支持连接
数1000亿以上,应对未来10年ICT行业巨大变化,实现万物互
联。
人与人互联
•高清视频、简单物联网、车联网
物联网
•4k超高清视频、物联网、车联网
万物互联
16
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
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
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
5G移动通信
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
系统与技术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
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课程介绍
1、5G八大关键能力指标
2、5G频率挑战、技术挑战、效率挑战和运营挑战
18
ITU定义的5G八大关键能力
连接数密
两维波束赋形提供最大
32。4G只有水平维度
的波束赋形,最大8流
水平方
向波束
接入技术:SOMA(半正交频分多址)
➢ 将小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分配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通过
功率资源(两用户功率相差较大场景)对两用户进行区分,从
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更高吞吐量。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知识分享PPT共114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知识分享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பைடு நூலகம்
END
《无线通信基本知识》课件

多径效应
由于无线电波经过多个路径到 达接收机,产生时间延迟和信 号衰落。
噪声与干扰
包括自然噪声和人为干扰,影 响信号的接收质量。
无线信道容量
在给定带宽和信噪比条件下, 无线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 速率。
03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与接收机
发射机
负责将信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通过 天线发送出去。发射机的主要组成部 分包括调制器和振荡器,用于产生载 波信号。
无线电波在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改变传播 方向。
反射波
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
多径传播
无线电波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机,产生多径效 应。
调制与解调技术
01
调制
02
解调
03 调频(FM)
04
调相(P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调相而幅度不变(APM)
05
将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传输。 从高频信号中提取出低频信号。 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变化。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载波的相位和幅度同时随信号变化。
无线通信具有灵活性、移动性、便捷性、广泛覆盖范围等优势,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早期无线电报
20世纪初,无线电报技术开始出现,主要用于军事 和航海通信。
无线电话
20世纪中叶,无线电话开始出现,最初是模拟信号 传输,后来逐渐演变为数字信号传输。
无线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逐 渐普及,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自组织 化、低功耗化,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选择题:具体应用属于物联网的哪一层。
(1)应用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农业、(2)支撑层: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与数据挖掘、分布式并行计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3)传输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4)感知层: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定时定位、多媒体信息采集简答题:物联网有哪四层,其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1)感知层:主要采用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主要采用的设备是装备了各种类型传感器的传感网节点和其他短距离组网设备。
(2)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直接通过现有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
(3)支撑层:支撑层主要是在高性能网络计算环境下,将网络内大量或海量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整合成一个可互联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的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网络计算超级平台。
设备包括大型计算机群、海量网络存储设备、云计算设备等。
(4)应用层: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以及其它管理设备等,是物联网系统结构的最高层。
选择填空题:移动通信中:三类损耗:(1)路径传播损耗:是指电磁波在宏观大范围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
(2)大尺度衰落损耗:由于电磁波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阻挡物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3)小尺度衰落损耗:由于多径传播而产生的损耗。
四种效应包括:(1)阴影效应:大型建筑物或其它大型物体阻挡产生的。
(2)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离基站距离随机的所产生远近距离信号的不同。
(3)多径效应: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
(4)多普勒效应: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这一现象只在高速车载通信时产生,低速或慢速不用考虑。
名词解释:多径效应: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而且它们到达时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以及到达时的载波相位都是不一样的。
所接收到的信号时上述各路径信号的矢量和,也就是说多径信号之间可能产生自干扰,称这类自干扰为多径干扰或多径效应。
名词解释:无线个域网概念无线个域网是为了实现活动半径小、业务类型丰富、面向特定群体、无线无缝的连接而提出的新兴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选择填空题:用于无线个域网的通信技术有很多,如蓝牙、超宽带、红外、zigbee 等。
名词解释:短距离无线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短,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米或上百米之内;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功率低,一般小于100mW;工作频率多位免付费、免申请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名词解释: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
选择填空题:传感器的三个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简答题: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各自特点及功能。
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
工作过程: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或附近,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
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沿着其它传感器节点逐跳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检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路由后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
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检测任务并收集检测数据。
(1)传感器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携带能量有限的电池供电。
从网络功能上看,每个传感器节点兼顾传统网络节点的终端和路由器双重功能,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务。
(2)汇聚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等外部网络,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检测任务,并把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汇聚节点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增强功能的传感器节点有足够的能量共给和跟多的内存与计算资源,也可以是没有检测功能仅带有无线通信接口的特殊网关设备。
选择题:下列这些特征属于哪种无线通信技术。
4种主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第2章蓝牙简答题:蓝牙定义了两种链路是什么,区别在哪?异步无连接链路(ACL),和面向同步连接链路(SCO)。
ACL链路支持对称或非对称、分组交换不和多点连接,它上要用来传输数据;SCO链路支持对称、电路交换和点到点的连接,主要用来传输语音。
填空选择题:蓝牙设备根据在其主要分为,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
蓝牙设备建立连接时,主动发起连接的为主设备,响应方为从设备。
当几个蓝牙设备连接成一个微微网时,其中只有一个主设备,其余均为从设备。
名词解释:微微网是蓝牙最基本的一种网络,由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所组成的点对点的通信是最简单的微微网。
选择填空题:蓝牙设备在通信连接状态下有4种工作模式激活模式(Active),呼吸模式(sniff),保持模式(hold),休眠模式(park)。
Sniff模式的功耗最高,但对于主设备的影响最快,Park模式的功耗最低,对于主设备的响应最慢。
填空选择题:一个微微网中最多可有7个活动单元。
名词解释:散射网络结构:具有重叠覆盖区域的多个微微网构成一个散射网络结构。
选择填空简答:链路管理协议(LMP)和逻辑链路控制与适应协议(L2CAP)都是蓝牙的核心协议,L2CAP与LMP共同实现OSI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LMP负责蓝牙设备之间的链路建立,包括鉴权、加密等安全技术及基带层分组大小的控制和协商。
它还控制着无线设备的功率以及蓝牙节点的连接状态。
L2CAP在高层的基带层之间作适配协议,它与LMP是并列的,区别在于L2CAP向高层提供负载的传送,而LMP不能,即LMP不负责业务数据的传递。
链路管理协议(LMP)负责蓝牙组件间连接的建立和断开。
简答题:简述蓝牙主机控制接口通信过程。
论述题:请论述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 I)的通信方式及详细描述通信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1)通信方式:主机控制器是通过包的方式来传递数据的,包分三种数据、命令和事件。
数据双向,事件由主机控制器发送至主机,命令只能由主机发送至主机控制器。
(2)通信过程:ﻩ当主机与基带之间通过命令方式通信时。
主机向主机控制器发送命令报。
ﻩ大部分情况主机控制器会返回命令完成事件包,携带命令完成的信息。
少数情况主机控制器会返回命令状态事件包:(1)如果命令参数有误,则会在命令状态事件中给出相应错误码。
(2)如果错误出现在命令完成事件包的命令中,则该命令完成事件包所携带回来的参数数据会不完整。
命令包中第一个返回的参数是状态参数,用于解释错误原因,总是要返回的。
紧随其后的连接句柄或蓝牙的设备地址,也总是要返回,用于判别命令完成事件包属于哪个实例的一个命令,且事件中的连接句柄或蓝牙的设备地址与命令包的参数一致。
(3)如果错误出现在一个不返回命令完成事件包的命令中,则事件包中的参数都不一定有效,主机必须根据与此命令相联系的事件包中的状态参数来决定它们是否有效。
蓝牙路由机制包括3个主要的功能模块1)信息交换中心(MSC),包含三个功能:通过路由器表,跟踪和定位系统内的所有蓝牙设备;2个属于不同微微网的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路由连接,交流路由信息,以及路径切换功能;网关作用。
2)固定蓝牙设备(FM):位置间隔固定,为MSC与MT之间提供接口。
3)移动终端(MT):普通的蓝牙设备,与F简答题:信息交换中心MSC有3个主要的功能:包含三个功能:(1)通过路由器表,跟踪和定位系统内的所有蓝牙设备;(2)2个属于不同微微网的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路由连接,交流路由信息,以及FM微微网切换功能;(3)网关作用。
应用论述题:描述蓝牙中信息交换中心MSC是如何实现路由的建立。
(1)蓝牙设备(MT或FM)向MSC发出连接请求,请求信息携带了被请求蓝牙设备的地址。
其中,发起连接方为源端,而被请求蓝牙设备为目的端; (2)MSC收到连接请求后,会通知目的端。
如果目的端是FM,则直接将请求信息发给它,如果目的端是MT,MSC将通过路由器找到该MT所属的FM,FM再将路由信息发送至MT。
(3)当目的端收到路由器信息后,通知MSC,MSC再通知源端可以进行通信。
应用论述题:描述蓝牙中信息交换中心MSC是如何实现切换的。
信息交换中心MSC可以帮助并加速完成蓝牙移动终端MT从一个FM微微网切换到另一个FM微微网。
(1)首先要通过FM,向MSC发送切换请求信息,请求信息中包含发出请求的MT蓝牙设备地址,新的主设备FM与MT之间的时钟偏移量;(2)MSC收到请求后,会把上述的MT蓝牙地址、时钟偏移量发送给新的主设备FM;(3)通知新的主设备FM对MT进行寻呼。
填空题:通用接入协议子集(GAP)连接模式可以分为发现模式,连接模式和匹配模式。
简答题:蓝牙通用接入协议子集(GAP)连接模式可以分类成:发现模式:当一个蓝牙设备允许自己被其它的蓝牙设备发现时,这个设备就被称为是可发现的。
其中发现模式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ﻩ完全可发现模式2)有限可发现模式3)ﻩ不可发现模式连接模式:当一个蓝牙设备允许自己与其它蓝牙设备建立蓝牙链路时,这个设备被称为可连接的。
匹配模式:当一个蓝牙设备允许自己被其它蓝牙设备鉴权时,这个设备被称为可匹配的。
选择题:一个设备不响应任何查询,所以它不能被其它的查询设备发现属于不可发现模式。
选择题:蓝牙设备有三种安全模式:当处于安全模式1时,蓝牙设备不会发起安全进程。
当处于安全模式2时,蓝牙设备只有在收到信道建立请求或已经启动信道建立进程后,才能启动安全进程。
当处于安全模式3时,蓝牙设备在发送链路设置完成的消息之前启动安全进程。
处于模式3的蓝牙设备可能会根据内部设置拒绝连接请求。
选择填空题:一个散射网可由至多10个微微网构成。
第3章ZigBee选择填空题: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
选择题: 2.4GHz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率为250kbps,869/915MHz物理层的数据传输率分别是20kbps、40kbps。
简答题:简述ZigBee中不同的数据传输率使用的场合。
不同的数据传输率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866/915MHZ 物理层的低速率换取了较好的灵敏度(—85dbm/2.4GHz.-92Db/868,915Mhz)和较大的覆盖面积,从而减少了覆盖给定物理区域所需的节点数;而 2.4GHZ 物理层的较高数率适用于较高的数据吞吐量,低延时或低作业周期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