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
武当太乙养生医疗功

武当太乙养生医疗功第一节梳头姿势: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已学纯阳内丹功者,以站无极桩为好,但不可闭眼,本功不要求闭眼。
呼吸:自然呼吸。
全套功法都是自然呼吸。
功法: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并弯曲。
用十指梳头,从前额发际处,向脑后梳,为一次,重复梳八次。
第二节揉头和拍头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先炼揉头,双掌放在头部前面,从头部前面,轻轻向脑后揉摩,为一次,重复揉摩八次。
揉头时,双掌要柔和,但要稍微用点力。
再用左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来回揉摩,重复八遍。
又换为右手掌放在脑后部,一左一右揉摩八遍。
接着炼拍头。
拍头时,双掌放在头部前面,还是从头部前面,轻轻拍向脑后,为一遍,重复拍八遍。
又接着,左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又换为右手掌轻轻拍脑后部八次。
拍头时,只能微微用力,绝不可力重,以免引起头昏。
通过梳头、揉头和拍头等功法,可使头部气血通泰,脑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以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工作效率。
对预防脑膜炎、脑瘤等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同时还可使白发转青,常葆青春。
第三节擦面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两手掌合拢,轻轻摩擦,直到两手掌发热。
并将两手掌捂面,先按顺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接着,再按反时针方向,擦面八圈。
擦面可活动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
久炼,可使面部红润,有光泽。
同时,十四经络,皆通于面。
常擦面,有利于全身经络的疏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以提高人体素质。
此外,还可常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擦面。
常擦,可使面部白嫩。
这是道家注颜术之一。
第四节鸣天鼓接上势。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双掌跟捂耳,但不可按得太紧。
两手中指端按住风池穴(后颈窝两边凸陷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食指放在中指上。
接着,两手的食指用力(但不可用力太大)往下弹;弹后,食指又放在中指上,再往下弹。
如此重复八次。
弹时,会听到咚咚的响声,像敲鼓一样,谓之鸣天鼓。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论太极桩功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
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
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
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更强调意识的运用。
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一、浅谈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在武术技击中更注重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
比如技击中的动,桩功中的静等无不体现了太极理法。
谈到武术技击,更要讲桩功!桩功的修炼包含静桩、动桩,两种方式,由于练功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要根据自我修炼的目的而定。
武当太乙内丹功---字诀

武当太乙内丹功---字诀字诀姿势:自然盘坐。
放一蒲团,坐蒲团上。
坐时两小腿交叉,左小腿在外,右小腿在内。
或者右小腿在外,左小腿在内均可。
身坐直,头正,下腭微收,口微合,舌抵上腭。
坐的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
手诀:左手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并拢,不可用力。
拇指端捏住中指端。
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内,按住左手心内劳宫穴。
其余四指并拢,放在左手背上,中指按住左手背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手背与劳宫相对处,为外劳宫)上。
此手诀为先天虚无太乙手诀,简称太乙诀。
手诀捏好后,放在肚脐处,左手劳宫正对肚脐。
呼吸:自然呼吸。
第一节意守天目法天目,在前额正中有小窝处。
两眼微闭,意守天目数分钟。
所谓意守,即意念稍微想到天目即可。
意念要轻,似想非想。
能达恍惚境界更妙。
第二节∴字诀存入法∴字为梵文,读伊字音。
上点为天罡,左点为日,右点为月。
在人身则是天目和左右两眼。
将∴字写在白纸上,字的大小与人的天目和左右两眼的距离一样大小。
将写有∴字的白纸贴在墙上。
一步功面对∴字,∴字与三眼(天目和左右眼)距离为三尺。
两眼盯着∴字,尽量做到不眨眼,炼数分钟。
第一节意守天目法,两眼要微闭,本功两眼要睁开。
二步功两眼微闭。
吸气时,意想将∴字的上点吸入天目、左点吸入左目、右点吸入右目。
注意:吸气时,同时将∴字的三点吸入三目(天目与左右目)。
不管呼气。
如此反复吸气二十四次。
三步功意想吸入三目中的三点,为三点气光。
并意守三点气光数分钟。
意守时,意念不可重。
炼之日久,三点气光可逐渐凝聚为三团气光,但绝不可追求。
第三节∴字诀磨镜法磨镜法即运光法,用意念运转三目中的气光。
其路线是:从天目开始,意想将天目中的气光运到右目,再从右目将气光运到左目,又从左目将气光运回到天目,为一圈,如此重复运行八圈。
再从反方向运行,还是从天目开始。
意想将天目中的气光运到左目,又从左目将气光运到右目,再从右目将气光运回到天目,为一圈,如此重复运行八圈。
第四节收功接上节,当上节最后一圈运完后,气光还是回到天目。
武当太乙三才桩

武当太乙三才桩太乙三才桩分天、地、人三字桩。
应在元明功的基础上练习。
1、天字桩天字桩主要的作用是起动体内的真元之气,使其升腾。
沟通天体与自身的气机往来,智能开发较快,但不可操之过急。
第一阶段动作:自然站立,两足距离略宽于肩,两腿微屈。
两手掌心向上平托,指尖在后斜上方,以舒适为度。
双目平视,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意守丹田。
意念内景:①、双手托起,与天化合。
②、双足溶化,双腿虚无。
③、渐渐入静,周身溶解在大自然之中,双目神光外射(意念与目光统一)。
守住神光,不要散失。
收功时,将神光收敛送入丹田,返照守真。
以不疲劳为度。
初练时间要短些,觉得神光外注,没有疲劳和不适感,方可逐步延长时间,切忌神光失散。
第二阶段动作:继上式内气起动后,继守天目穴和劳宫穴,两脚内侧用暗力内扣,两手略往回收,微向上举,舒适为度,呼吸匀慢深长。
意念内景:双掌劳宫穴左右往返,上越头有气流交注。
两耳有清悠的音乐感,气注从涌泉上冲至全身,天目穴沉涨,眼前明亮。
内气得到充实之后,从劳宫穴采气,沿身体两侧循入丹田,然后由中脉而起,真水肾气直贯瞳仁。
第三阶段动作:继上式,双脚外侧稍翘起,十趾抓地,意守百会。
忘掉呼吸。
意念内景:身体从下至上升腾,气过百会直冲云天。
此功需体内气机运化之后才能习练,否则不能练习,以免在行功中,由于自身的经络闭塞、气机冲动而产生不适的异常效应。
(血压不稳或体质较差、年岁大的人都不能练此功)2、地字桩地字桩是将体内的气机与地气的地阴之华相接。
以期万物土中生,得到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注、自然寰宇太合元气的温养,强筋壮骨,以及武技内功的运化。
第一阶段动作:站大马步,两足间距宽于肩。
掌心向下,双掌在体侧下按。
双目平视,呼吸自然。
意守丹田,全身放松。
意念:自身如山脉峰峦,身与大地相结合。
第二阶段动作:继上式,架子低降,呼吸匀细深长。
意念:劳宫涌泉气感明显,上下交注往返,在周身流注。
第三阶段动作:意守涌泉,忘掉呼吸。
意念:自身下沉,如入渊底。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法

武当太乙五行拳基础功:九宫旋转十二法之桩法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
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起势(混元一气):1.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
两脚跟外分,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如“八”字形。
膝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图1)。
2.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
两掌松垂,掌指朝下,虎口相对,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3.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约3厘米,背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进;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沉肩垂肘,两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图3)。
4.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虎口相对,高与上腹平,臂成圆弧形,目视前方,呈马步按掌势(图4)。
一、左右太极阴阳鱼1.承上式,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抱圆姿势不变,向左划弧摆动,双脚不动,目光平视(图5)。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体后坐,呈左虚步势;同时,两掌指相对,掌心朝下,下按至身体两胯外侧,两肘略外张,呈圆形,面朝正东,目视前方(图6)。
3.身体重心在右腿不变,上体随胯右旋,转向正西,成右弓步,两掌置两胯处不动,目平视(图7)。
4.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呈右虚步势,两掌置两胯处不变,目平视(图8)。
5.收势: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换成开立步,两手由侧平举向体前相合,与肩同宽,虎口相对,掌心相下,徐徐下落于体侧,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9)。
二、左右穿翻天旋掌1.接马步按掌(图4、下同)开始,两脚不动,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左手翻掌上托向左外旋,掌心朝上,随上体向上,向后左平圆(以腕为轴)云手,至头左上侧。
右手置右跨处,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0)。
太乙桩功

【李一道长讲太一站桩】今天,我们讲讲道家功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法,叫太一站桩。
这是道家功法中两套筑基功法之一,另一个是太一静功。
道家修炼的目的,是要达到六个字---精满、气足、神旺。
达到精满、气足、神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才能提高。
而筑基功,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功法。
筑基的主体功法就是桩功。
站桩主要有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三分钟养气式就是大家讲的预备式。
养气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你站桩的效果。
有些人练站桩,着急进入状态,甚至把预备式省了,结果站桩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通过三分钟养气,可以达到体内真气充盈。
要达到真气充盈需要几个条件:1、调整身姿。
身姿正确才能真气运行。
(1)双脚要平站,不能内外八字;(2)下颚内收;小腹收回放松;都是为了气机的运行。
(3)面含微笑,要发自内心的笑,不要搞得----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2、周身放松。
最好的办法就是三线放松法。
吸气时默念以下逐个部位,呼气时默念“松----”(1)一线:身体前侧。
从头部---眼睛---鼻子---嘴巴---前颈---胸部---腰部---腹部---小腹---双跨---大腿前侧---膝盖---小腿胫骨---前脚踝---脚面---五个脚趾,逐节放松----(2)二线:身体两侧至双臂。
从头部两侧---双耳---双颊---双侧颈---双肩---双大臂---双肘---双小臂---双手腕---双手掌---双手十指,逐节放松-----(3)三线:身体后侧。
从头盖骨---后脑勺---后颈---大椎---后脊骨---后背肌肉---后腰---双臀---双大腿后侧---膝盖窝---小腿肚---后脚踝---后脚跟----脚掌---十个脚趾,逐节放松-----做三线放松时,要意念吸静呼松,将鼻息调整到深、长、匀、缓的状态,逐节放松---3、接通经络。
双脚抓地,人体与陆地接通。
4、眼睛平视或垂帘。
平视,不是让你看前面的景物,而是似看非看的状态。
就好像你边走路边想心事,明明前面有个电线杆,却一头撞上。
武当太乙五行桩功法篇

据我亲身体会,是一套非常好的气功修炼方法,现录于下:(摘自陈禾塬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武当丹道延寿图说》)注意:本处只摘取功法篇,不过,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参看原书。
采气图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
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
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
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
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
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
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
一转之后,稍事停顿。
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
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
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一)六合采气1,前采气(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
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
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
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
武当太乙内丹功之第四部周天功

武当太乙内丹功之第四部周天功第一节小周天功1、通任脉法本功任脉运行路线,是从祖窍沿胸腹部直达会阴。
站太极桩,自然呼吸。
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经胸腹部直达会阴。
暂不管吸气。
意念不要重。
反复练习八遍。
2、通督脉法本功督脉运行路线,是从会阴沿脊椎经头顶直达祖窍。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会阴沿脊椎上行,经头顶百会直达祖窍。
暂不管呼气。
意念不要重,反复进行八遍。
3、通小周天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沿任脉下行至会阴;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会阴沿督脉上行至祖窍。
再呼气时,内气又从祖窍到会阴;再吸气时,内气又从会阴到祖窍。
如此反复进行八遍或八的倍数。
第二节大周天功1、通心包经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到膻中。
从膻中分左右两条路线,过乳房经腋下,沿两手内侧经手腕直达中指端。
暂不管吸气,反复进行八遍。
2、通三焦经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手无名指端经手背同时上行,沿两手外侧过肘尖到肩端,再上行颈部沿耳后并绕耳半圈,再过眼眶而达祖窍。
暂不管呼气,反复进行八遍。
3、心包经三焦经合练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到膻中,再从膻中分左右两条路线,过乳房经腋下,沿两手内侧经手腕直达中指端。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手无名指端,经手背沿两手外侧上行到肩端,过颈部绕耳后半圈,经眼眶下而达祖窍。
如此反复运行八遍。
4、通任脉肾经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沿任脉下行直达丹田。
再从丹田分两条线沿两大腿、小腿内侧下行,直达脚心涌泉穴。
暂不管吸气。
如此反复运行八遍。
5、通督脉膀胱经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脚心同时经足外踝沿小腿后面,过委中穴,再沿两大腿后面上行至脊椎尾端的长强会合,并沿脊椎上行入脑经头顶百会直达两眼间的祖窍。
暂不管呼气。
反复进行八遍。
6、任脉肾经及督脉膀胱经合练法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祖窍直线下行,沿任脉至丹田;再从丹田分两条路线,沿两腿内侧一直运行到脚心涌泉穴。
吸气时,意想内气从两脚心经足外踝,沿两腿后面上行至尾椎会合,并沿脊椎上行,过百会而达祖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育丹功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
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
松肩,两手臂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两手心劳宫穴,静站三分钟。
【说明】:意守劳宫有定心安神之作用, 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于入静。
乃太乙门秘法。
第二节放松法(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再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
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说明】:一、以上两种功法,初炼时不管呼吸。
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字。
二、功法熟练后,可直接炼整体放松法。
炼功时,要求全身柔和,一点不用劲。
三面放松,主要炼肌肉的放松。
整体放松,不仅炼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炼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
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轻松柔和。
越轻松柔和全身气血就越通泰,周身气血畅通,全身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还可顺利排除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增强全身各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延长人体寿命。
放松法分两层炼:一从体外到体内,无处不放松,不柔和。
使周身气血通泰,利于排除病气,对治疗慢性病,有良好的功效;二从头松到脚。
引导气血下行,对治疗头部和心血疾病,以及消炎去肿毒,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节洗髓法本功从外到内,分五层洗。
炼功时,意想太空中,有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好像沐浴一样,从头一直洗到脚心。
第一层洗皮肤。
意想清泉从头顶洗下来,边洗边想把皮肤上的病气、浊气,从脚心排除。
接着炼第二层洗肌肉。
洗肌肉时,意想皮肤不存在了,太空中的清泉。
在淋洗鲜血的肌肉,从头洗到脚,边洗边想将肌肉上的病气、浊气,从脚心排除。
接着炼第三层洗血液。
炼功时,意想清泉淋洗肌肉里面的网状血管,从头洗到脚,并从脚心排除病气、浊气。
接着炼第四层洗内部器官。
清泉先洗大脑(脑髓)、气管、肺、心、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经过两腿,从脚心排除病气、浊气(炼功时不必想得这样细,五脏六腑笼统洗即可)。
接着炼第五层骨髓。
洗骨髓时,意想全身没有肌肉了,只有人体骨骼,即只有骨架,没有肌肉。
意想清泉先洗颅腔,往下洗颈椎、肩胛骨、上臂骨、下臂骨、手指骨、脊椎、肋骨、盆腔骨、大腿骨、小腿骨、足趾骨。
还是从脚心排除病气、浊气。
从外到内,五层洗完为一遍,重复洗二、三遍,此为泻法,不可多洗。
少洗有益。
初炼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清泉从头往下洗。
【说明】:洗髓法是通过意念活动洗掉身上的病气、浊气等废物,炼功时意念不要想得过细,只要掌握从皮肤向内一层一层洗就行了。
洗皮肤时,想清泉在淋洗皮肤。
洗肌肉时,想清泉在淋洗肌肉,洗血液时,想清泉在淋洗血液,洗内部器官时,想清泉在淋洗内部器官,洗骨髓时,想清泉在淋洗骨髓。
洗髓法排除病气之秘法。
凡是有病之处都可排除。
哪一层有病就洗那一层,那一部位有病就可单独洗那一部位。
一般无病之人笼统洗即可。
炼洗髓法时还可想像:观音大士站在太空之中,用杨柳枝沾着宝瓶中的神水,从太空中洒下来,淋洗的是神水,病气很快会消除。
第四节毛孔采气法毛孔采气法分两层功法。
第一层毛孔开合法吸气时,两手臂同时各向左右张开(张开的幅度在30度以内),同时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呼气时,两手臂回复自然下垂姿势,同时意想全身毛孔闭合。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做八遍。
第二层毛孔采气法(一)、吸气时,两手不动,意想毛孔自然张开,将宇宙间的新鲜空气和大自然的能量,从全身毛孔吸入;呼气时,意想全身毛孔自然闭拢,将吸入的新鲜空气和能量关入体内。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做八遍。
(二)、不想鼻呼吸,好像就是毛孔在呼吸,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做八遍或八的倍数。
【说明】:炼毛孔采气法时,要先择空气好的地方或地磁场较强的地方炼功。
炼毛孔采气法时,还可意想自己站在宇宙太空的中心,一吸,天地之灵气、宇宙之精华全部从周身毛孔吸入体内,一呼,周身毛孔自然关闭,将天地间的灵气和宇宙间的精华关入体内,不想鼻呼吸,好像似周身毛孔在呼吸,渐渐将自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恍恍惚惚,飘飘渺渺,此乃天人合一的修炼方法,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修炼方法。
若能达此境界,对身心都是一次大的解脱,以后的功法都可以不炼了。
若达不到这种境界,以后的功法还是要炼的。
毛孔采气法是一种补法,可多采,有益无害。
此法实为体呼吸法,炼到高层次,可停止鼻呼吸,完全采用毛孔呼吸。
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内气不出,外气反入”。
育丹功主旨在于培育内气。
只炼自身内气还不够,还必须采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
天地人三才之正气合而为一。
”所吸者,天地之正气自外而入。
根源牢固,元气不损,呼吸之间,可以夺天地之正气。
以气炼气,散满四大,清者荣而浊者卫,悉皆流通。
纵者经而横者络,尽得舒畅。
寒暑不能为害,劳苦不能为虞,气爽神清,永保无疆之寿,长为不老之人。
”(《钟吕传道集》) 此太乙门秘法也。
第五节丹田聚气法吸气时,意想毛孔及体内各个细胞均在吸气;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脐下一掌入里一寸三分处)。
越聚越拢,逐渐在丹田部位形成一热气团(不可追求,意想聚成一热气团就可以了)。
呼吸八次或八的倍数。
【说明】:丹田聚气法的主旨就在于将内气聚于下丹田而形成内丹。
丹田聚气而形成的内丹也称丹母,亦称真种子,这是炼丹的初级阶段。
第六节丹田运气法先将丹田看成是一点,再意想丹田的热气团围绕丹田这个点运转,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再反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
运转时,意念不要重。
一顺一反各运转三十二圈为一遍,共做二遍。
运圆圈,以丹田为中心,圆圈直径约三寸。
圆圈同小腹平行,与地面垂直。
【说明】:炼功时只要意念想到热气团即可,绝不可追求。
运转圈数是个概数,不可拘泥。
有时间,可多转;无时间,也可少转。
初炼时也可用手掌在腹前作圆圈运动,以带动内气作圆圈运动。
第七节丹田内视法内视时,要用三眼内视,人只有两眼,第三眼为额部正中有小窝处的天目。
内视时两眼还是要微闭,用三眼稍微“看”到丹田即可。
内视丹田就是闭着眼睛,用意念“看”着丹田。
注意意念不要重。
炼功时间在十分钟左右。
【说明】:内视法即回去光法,亦称返照法,是太乙门修炼的秘法,切不可等闭视之。
丹经曰:“圣圣相传,不离返照”。
《太乙金华宗旨》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只守此法,自然精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圣胎可结矣。
”本节也可分三层炼:一层,按功法要求炼。
二层,意念减轻,做到似“看”非”看”。
三层,连似看非看的意念也没有,忘掉一切,处于恍惚飘渺之中。
若能按此三层去炼,就可不炼空空法和无为法。
若达不到以上要求,本节炼十分钟后接着炼空空法。
内视法不等于意守法。
比如意守丹田,即意念想到丹田即可。
内视丹田,是意想用眼“看”着丹田。
内视时应保持下腭微收的姿势,以免颈椎得病。
第八节空空法分两层炼:一、全身空:默念“空“字,同时意想全身皆空,似乎人都不存在了。
二、宇宙空:意想整个世界皆空。
又好象自己飘浮在太空之中,飘飘渺渺,恍恍惚惚。
初炼时,要默念“空”字。
待全身皆空以后,就不念了。
【说明】:空空法是从有为法向无为法过渡的桥梁,是引导入静的妙法,绝不可等闲视之。
第九节无为法空空法是过渡无为法的桥梁,当一切皆空以后,这时不加任何意念,没有任何功法,一切顺其自然,保持空空法中的那种飘飘渺渺、恍恍惚惚的境界,就是无为法,无为法是空空法的必然结果。
飘渺恍惚的境界,就是自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炼功时间不限,以不疲劳为度。
第十节收功全身放松,柔若婴儿,一点不用劲。
意守丹田(意念稍微想到丹田)三至五分钟。
炼功前和收功后,可将周身活动一下。
如弯腰、提腿、甩手、擦脸等活动均可,以做养生医疗功为好。
说明育丹功既是本门各功的基础,又是一套完整的独立功法。
各节功法,既可单独炼,也可选择其中几种功法炼。
一般说,整套功法一起炼为好。
若有选择性的炼。
每次必先炼预备功和放松功,炼完后要收功,整套功法都有要站无极桩,呼吸都是自然呼吸。
炼功注意事项1、“松、静、自然”是炼太乙功必须遵守的总原则。
2、整个炼功过程都要注意意念不要重。
“恍惚之中求真经”。
3、饭前饭后半小时,不要炼功。
4、炼功前后,都要活动一下身体,最好是做《养生医疗功》。
5、过饱过饥不要炼,过悲过喜不要炼。
6、雷雨天气不要炼。
下雨可炼,打雷不能炼。
7、选择安静、空气好的环境炼功。
主张室外炼,不能在室外炼,室内亦可,同样有效。
8、炼功方向问题。
早面东,午面南,上午对东南;晚对西,夜对北,下午对西南。
夏开九点钟以后,不可面对太阳炼功(太阳光太强)。
9、初炼时,每次炼功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逐渐增加,一般以三、四十分钟左右为宜。
10、炼功次数,治病者,每天早晚或上下午均可炼;强身者,每天早晚各炼一次就可以了。
至少每天必须坚持一次,多炼亦可。
11、炼功中,要顺其自然,不追求。
不管有没有反映,只要坚持炼下去,就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12、炼功中,要防止急躁情绪。
欲速则不达,反而有害。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13、每次炼功,以不疲劳为度,不要硬炼,更不能随便以意引气,乱引会出现身体不适感,功法资料上没有的,不要乱加。
14、炼功的最佳时间,是子(23:00—01:00)、午(11:00—13:00)、卯(05:00—07:00)、酉(17:00—19:00)四个时辰,其他时间当然也可炼功。
每天能定时炼功为好,若不能定时,就顺其自然。
15、功法中说的次数和时间,都是大概数字,多几次或少几次或时间多点少点都没关系,不可拘泥。
不必去数次数或看时间,以免影响入静。
对功法不可想得太细,想得细,意念就重了。
16、炼功中,如果炼到某节感觉效果很好,就多炼。
要灵活掌握,不要把炼功当成完成任务。
17、炼功中如突然发生意外的干扰,不可紧张,应注意全身放松,并意守丹田即可。
18、饮食以清淡为好,但不提倡人人吃素。
如有吃素者,必须保证营养。
19、初炼阶段,以性生活少为宜。
但不提倡禁欲。
如能炼成不漏之体,根本不存在性生活问题。
20、炼功时,要宽衣松带,不带手表。
功后半小时不洗手、不洗澡,不小便。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起居定时。
三餐定时定量。
酒要少饮,烟要少吸,不饮不吸更好。
为人处事,心平气和。
22、行善积德,多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