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逍遥掌

合集下载

太乙八门掌法

太乙八门掌法
掌分八法按八门,八法之种功力深。
摔掌乾金风扫叶,撩掌坎宫水性纯。
艮宫切掌如山倾,撞掌一式同雷震。
巽风托掌从地起,中宫离火孔中穿。
九宫招摇任中央,挫掌坤土陡发放。
兑宫塌掌冷中疾,八法妙意此中藏。
(六)掌发十干(力)诀
掌发十力合天干,甲乙抽撤顺降还。
(五)坤宫挫掌
1、风卷荷叶。设敌双手打来,我双手由上向下斜分敌之双手(注意要含胸收腹),使敌力落空,再用双掌猛扑之 (注意先用立掌制敌使其不能跑掉,再用惊弹劲、挤按劲打击)。
2、背后锁拿。设敌用右拳由正面或侧面向头部打来,其势太猛,我急将头向敌胸前探,贴敌之右腋窝部向外转动,同时,上屈自己的小臂击推敌手,则左脚向敌背后插步,用左手腕由敌后锁住敌喉,用小臂后甩配以螺旋力将敌发出。
武当太乙八门掌法主要以太极阴阳、三才、五行、六和、八卦和九宫以及十天干学说为指导,拳谱上称之为“八宫所属、九宫图、掌发十干诀”等。
摔掌:是用掌背摔击对方面部的鼻和耳;拍掌,是拍击对方的面部、胸部(重点是膻中穴);穿掌,是穿击对方的喉部、眼部和腋窝;劈掌:是劈击对方的肩(肩井穴)、
撩掌:手臂下绕及外旋,同时由下、向前撩打;向前为前撩掌,向后为后撩掌。用于袭击敌裆部。撩掌手型为“爪”形状。
2、云环双撞掌。设敌用右拳由正面向我胸前打来,我双手划半圆,划出敌手,随即用双掌撞出敌人,用虎扑劲。
(四)巽宫托掌
1、托刀赴会。敌用右手进攻,我用右手阳掌,外拨后翻掌变掳手。下面闪步抬腿,用腿靠向敌腿部,另手用托掌向敌肋下托击。
2、夜叉探海。设敌双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双手由胸前贴衣下插撑开敌双手后,急翻掌向敌小腹托去,用弓步托掌。
(三)五行变化诀
门户掌、按五行,内降属火镇中宫。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

以下是练习武当太乙游龙拳注意的要点及常见的错误1.预备式要领:身体自然直立,两脚稍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放松,呼吸自然,眼睛平视前方。

注意:要注意做好“三调”。

即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就是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身体中正、不偏不倚:调息就是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腹式呼吸:调心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安静集中,排除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心里做到无我无为,万事皆空。

常见错误:挺胸、塌腰、抬头、低头。

2.卧龙伸筋要领:弯膝弯肘,两掌收至小腹前,掌心向内;腰微右转然后左转,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身体重心前移,两臂外旋,掌心向前,两臂与身体成45度,两臂向前合抱,同时,右脚尖轻触地面,画半圆收至左脚内侧;腰慢慢右转,右脚继续画半圆向右伸出,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掌心向后;腰左转,面对正前方,两腿直立,同时,两臂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重心后坐,右膝微弯,身体右转,两腿直立,面向前方,同时,两臂向上向两侧打开,伸直,高与肩平,掌心向前;双膝慢慢弯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前合抱成圆,掌心向内;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向两侧打开,肘微屈,成圆状。

注意:手、脚、身、腰、眼的协调,同时到位,身体要中正。

常见错误:手脚不能同时到位,转腰时重心移动,身体不正。

3.道袖双舒要领:身体重心前移,上身要正,右腿慢慢直立,在这过程中,左腿伸直从后摆至前方,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向上抬起,两肘微屈,高与肩平时,两前臂由后向前画圆砍出,掌心向上,高与眼平,两臂与肩同宽。

注意:两脚和两手同时到位。

常见错误:右腿先直立,左腿再摆动;脚和手不能同时到位;两臂向后伸直了再直臂向前摆动。

两腿不能伸直。

4.无量天尊要领:左腿往回收的时候,不要往下落,同时,右膝微弯曲,两臂用肘往后收;身体左转,面对前方,两腿直立,两掌从腋下往下插,两膝弯曲成马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两掌从身体两侧插出,掌心向前;身体左转,两腿直立,面对正前方,右臂上抬随身体左转立掌于胸前,掌心向左,左臂外旋,横置于腹前,掌心向上。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武当太乙乾坤掌是练习身体的柔化、手臂的缠绕、身法和步法的闪展进退,是对武术八法的具体训练内容,因两掌交替上下反正的旋转,符合武当的阴阳变化、消长的理法,交替绕身进退,进攻防护浑然一体,故人们称乾坤掌。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1. 定步正旋掌:1]立正站里,两臂自然垂下;2]右手向后划圈,手心翻向上,沿腰际向前、向上升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同时左掌随右掌向后划圈,手心翻向上,沿腰际向前、向上升至额前;3]右掌转至又腰际,左掌转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

4] 两掌交替延身体上下盘旋,下肢和身体随手掌的转动左右上下螺旋运动。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2. 定步反旋掌:1]立正站里,两臂自然垂下;2]右手手心翻向上,向后划圈,沿腰际向后、向上旋回大臂升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同时左掌随右掌手心翻向上,向后划圈,沿腰际向后、向上旋回大臂升至额前;3]右掌转至又腰际,左掌转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

4] 两掌交替延身体上下盘旋,下肢和身体随手掌的转动左右上下螺旋运动。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3. 活步正旋掌:手掌的旋转同上1;只是要配合好步法的前后左右的运行。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4. 活步反旋掌:手掌的旋转同上2;注意配合好步法的运行。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注意事项:两个手心始终向上,不可变动,我们练习时,要求两个手心托着盘子,不得掉下,如果腰的旋转不能配合好手掌的旋转,就会摔碎盘子。

待练习熟后,肢体自然旋转,犹如风摆杨柳,螺钉上下拧转,对身体的协调性和感觉的敏感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两人的接触中给对方一个粘如膘滑如泥的感觉,不知不觉地产生背势。

做到人背我顺。

这里只介绍练习方法。

道教武术-武当太乙雷掌功

道教武术-武当太乙雷掌功

1、 雷掌桩功:雷掌桩又称“大式桩”因其架势阔大而得名。站时身架不可过低,要以双脚能迅速移动为宜,身体重心位于前三后七处。站左式时左脚在前脚尖向前,膝盖有向前挺之意,右脚在后脚尖斜向右前方,两脚中间相距约两脚宽,两膝均稍弯曲,左胯前挺右胯处撑但不可太用力要留有余地。上身中正头要上挺,身体斜向右前方但头要左扭直看左手,把右颈侧大筋拨起下颌微收,左臂向前伸成弓形,左手掌心斜向右前方高与鼻齐,肩要松肘要有坠意,左手五指自然分开,中指与拇指要有双勾之意,掌心要含而欲吐;右手臂弯曲约九十度高与右下颌部相齐,掌心斜向前下方,中指与拇指仍有对勾之意。右式要求相同唯手足互换而已,站时要意念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俯视大地,前手如拨乌云后手如持霹雳,要有随时都可发出雷掌松击:面对木桩或大树按“雷掌大式桩”站好,与树距离以后掌击出时能发力击中为度。所谓松击就是后手击出时肩、臂、肘、腕都要放松,掌击到目标时切记不要挺掌根而是要以整个手掌松击在桩或树上,要稍挺大掌根部,前手则下压后捋收回。松击时也要配合呼吸,先吸气到胸然后配合呼气击掌,击中目标后又立即放松随呼气回复原桩式。手掌击到木桩或树上要发出“啪、啪”的脆响,但手掌却不感到疼痛则正确。要意念,一出手即发出一个个充满热火的霹雷。开始练习时击打无需太重,只求动作的熟练,要保持松击,一击即收。开始左右各击100掌,逐步加到200掌。
2、 雷掌运劲:雷掌运劲就是一含一吐而已。站桩一段时间后即可进入运劲操作,开始要缓慢进行,先缓缓吸气将小腹内收胸部隆起,吸气时意念将腹中热气提到胸中,两手心也同时微内收,然后缓缓呼气意念将胸中热气运向两手掌心,同时掌心外吐,胸中气团随呼气降下归入小腹。如此重复进行,一吸一呼为一遍,左右互换每式最少要做36遍。呼吸时身体不要随呼吸起伏要始终保持中正自然。熟练后呼吸及掌心吞吐速度可以逐渐加快,但以不会气喘为度。

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

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

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玄阴神掌为本门绝学,历来为掌门弟子所独有,代代单传,外人难得一窥其奥。

此功内外兼修,阴阳并蓄,既有强身健体之效,又有防身技击之用。

修炼此功有成者,双掌极具威力,轻施可发功疗疾,救人于危难之间;重发能开砖断石,伤人于无形之中。

凡被玄阴掌击中者,初时惟觉疼痛,数月后被击部位呈现朱红色掌印。

阴寒之气直透脏腑,寒气所至,周身麻木,形神俱损,非用同等功夫,难以解救。

故修此功者必以德为先,严守戒规,非遇困而不发,否则必贻害于世,有损武林之德。

玄阴掌以内功为基础,以意行气,以气发力,以内壮助外强;反之元气不足,自伤其身,望习功者慎之。

恩师至祥道长,为全真教龙门青虚派掌门宗师,武医俱佳,以擅长太乙玄阴掌而著称。

曾挟技遍游江湖,行医济世,救人无数。

本世纪初,恩师在归隐修道之前,将太乙玄阴掌等武功,以及丹道、医技传授给了笔者。

为弘扬本门绝学,以符恩师宏愿,造福人民,今将师授秘功玄阴掌公诸于世,让有志于武道者勤习之,慎用之。

不足之处,恳清武林同道不吝指正。

歌诀曰:玄阴夺命掌,祖师道益传。

无极站桩功,神思入帝乡。

导引并吐纳,绵绵合太元。

发动迅且猛,神功天下扬。

一、玄阴神掌(内功)(一)无极式每天卯时(5时—7时)面东自然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头虚领顶劲,双目微闭,舌舐上腭,下颏内收,身体正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手心向内,五指朝下。

凝神入静,默默调息,渐人虚无空明之无极境界。

此式练10-30分钟(见图1)。

要点:晨起行功时,宜先作热身运动,活动筋骨,吸清排浊。

然后摒除杂念,放松身心,按法作功。

“放松”与“人静”为此式要点。

站桩时要注意觉察思想中是否有杂念,身体哪个部位未放松,应及时纠正。

初练站桩,常有腰酸背困,呼吸不畅,杂念纷纭的现象,行功日久,心清神静,气血畅通,身体会出现发热发凉、发麻、蚁行等征验,都是功力长进的征兆,不必惊慌。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拢,虎口要圆,形如八字(图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

3、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第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曲拢(图3)。

二、手法1、劈掌:自上向下或自下向斜上方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4之①②,图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6之①②)。

3、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劲贯掌心(图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图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横击,劲贯掌外沿(图9之①②)。

6、缠手:(一)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的同时,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闭(图10之①②③④)。

(一)手掌自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的同时,前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封闭(图11之①②③)。

(三)、擒扑手:以手擒肩扛,自上向前下方扑按摔出(图12之①②)。

(四)、靠肘:臂略曲,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手心朝外,劲贯肘尖(图13)。

各种手法的变换都要划弧走圆,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手(臂)曲如环抱式。

要注意手法与步法身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

三、步型1、虎步裆(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相距同肩宽,脚尖微向内扣,两足跟与两肘尖(以屈肘贴肋为准)上下相对,屈膝略蹲(图14)。

2、熊步裆(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在后自然挺膝蹬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图15)。

3、狮步裆(仆步):一腿屈膝沉坐,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16)。

4、鸦雀裆(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脚着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图19)。

5、含鸡裆(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尖在支撑脚内侧点地,相距约一拳(图18)。

6、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图19)。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此功是于1990年前后从武当太乙铁松别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真阳)先生处学得。

此功并非社会上的流行气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脉合真后,融汇了各大名门正派内功精华而成的武功与修真一体的传统内功。

这里记载的只不过是本门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习练有成,亦足以惊世骇俗。

静功(太素练形法)一、元明执印姿式:自然盘坐,单、双盘、散盘均可,坐椅、凳、沙发亦可。

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对。

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置于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处)。

意念:不做任何观想,无有意念。

注释:元明,即指体内的元阴元阳。

此功则是以先天肾水为元阳动力,运化于全身。

此式中两大拇指相对,调动手太阴肺经,肺主平衡,起于寅时,合于身中气机交注的十二时之运化;调动自身的元气,使真元之气的阴阳两大脉得到充实。

因手印的姿势作用启动了肺金。

祖国医学中子水来顾金田,气功的传统用语为水撞金轮。

其作用即是传统功中的脉轮修持,使**常转。

溶于内景,调节了气肺交注过程中的动中八触,演示了脏象。

二、坎离印姿式: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两手掌分别扶在两脚掌心处。

意念:无需意守。

注释:此式为心肾相交内气循行法。

劳宫与涌泉相合,调节自身气机合顺,使体内“离火为心”的气机下注,“坎水为肾”的气机上腾,阴阳二气交注周宫行于自身。

故名坎离印。

三、日月合机印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两手仰放于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于膝盖弯曲处。

意念:意守虚无,不做任何观想。

注释:日月代表阴阳,日月合机喻为阴阳两大气脉,在行功调节时,运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机。

此姿式手的大指与中指扣合,是传统气功中的金乘火相产真形的内景行功。

掌心向上以启动气机,调动大拇指行太阴经脉,合于中指心火,调节全身气脉,以顺阴阳之道,用来启动内景与内气循行相合,达到修真的某个层次。

四、子午结印坐式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坐椅、凳、沙发亦可,最好是双盘入坐。

武当拳十八式

武当拳十八式

武当拳十八式简介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上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以养身、修身、防身为目的,以静功、动功相结合的一种“内功外拳”内外双修的技艺。

它在古代太极说、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影响下,形成了刚柔相济、内外合一、整体圆融、直观体悟、顺其自然、阴阳辨证、崇下尚退、后发先至、积功累德、化恶扬善的独特文化。

以“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阴阳为本,自然为韵,性命双修,整体圆融”为主要特点。

它从强身、健体、袪病、延年、逐步发展到防身、应敌,最后上升到修心、养性、怡情、悟道,形成一套完整的“兼内外之功熔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理论的和技术体系。

具有自娱、修性、保身的鲜明特色,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武当武术发祥地的武当山,复经数百年流传发展,武当拳功经过人民群众长期的习练和探索;在流传、演变和延伸的过程中,不断涉取众家攻防实用精华,逐渐扩展了形式和内容,繁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拳种和门派,又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

其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微妙无穷,成为养生功法,养防兼备功法,以及拳械等多层次的系统体系。

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有武林高手。

元末明初,高真道人张三丰穷其毕生精力,潜心精研武当武术,进一步阐化和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拳派之一。

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创始者、奠基者,也是集大成者、发扬光大者。

为了弘扬武当武术,再展武当武术雄风,根据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领导同志关于要编写一套便于推广的、简化的武当拳套路,以便在群众中普及的指示精神,在十堰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成立了以胡仲军副市长为主任的编委会,由中国武术七段,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杨群力为主编,编辑了这套《武当拳十八式》。

整编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武当拳的“三说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传统文化思想(见《武当拳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乙逍遥掌武当太乙逍遥掌是武当派内家拳宗秘传功夫之一,以吐纳导引为核心,突出内功术之修炼。

技法上突出了分筋挫骨、抓筋拿脉、点穴擒扑之术。

行功走架低沉飘逸,自然流淌,独具道门仙家之风范。

第一式:紫气东来动作要领:紫气东来式太极逍遥掌的一个起始动作,是一个武当派特殊的手型姿势。

左手四指并拢、放于左侧、自然下垂。

右手形成剑指,向下弯曲、延伸进行拉长、往后收。

然后侧身推出。

要求身正体松、呼吸流畅。

武当派特殊的手形起势动作。

第二式:黑虎坐洞(合太极)动作要领:黑虎坐洞是结合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形成的一种武术动作。

左脚向左侧开步、与肩同宽。

两手放于身体两侧、垂直向下划弧。

放松、要求两掌心对侧面。

在放松过程中划一个圈。

离身一寸左右。

松肩、松肘、松腰、松胯。

做下垂动作。

它起着一个导气和身体连贯的作用。

尤其是遇到擒拿术,发劲放松然后寻着机会趁虚而入,可以反败为胜,这些动作是一个贯气丹田鼓荡的过程。

丹田吸、呼、吸、呼三次,所以手势从两侧开始放松,往前合,合抱之后身体慢慢伸直。

吸气、腹部收回,呼气、丹田鼓荡。

这是一个反呼吸,放松吸气、呼气连续三次。

为行拳用功、行功走架打好基础。

这个动作做完之后,两手收于两侧。

第三式:二龙戏珠动作要领:两手沿腹部汇合,食指拇指形成一个圆形,上提至胸口膻中穴,两臂向外棚出,像围墙一样棚出,然后肘下落,以腕为轴旋转,掌心向外伸开,整个过程就像两条龙在戏珠,有滚转、拧、裹、钻、翻这么四个特点。

拧有拧力、裹力,翻转,扑、按得有许多劲法在里面。

要求:要放平、臂要平,腿要放平,形成一个四平式,八面支撑的姿势。

头向上顶,气沉丹田,重点掌握两腿距离和力量均衡,手的翻转要松柔圆活,自然流畅。

第四式:河车搬运左式动作要领:身体以腰为轴向左侧旋转,两手不动,转身九十度,右腿伸直左腿弯曲,脚趾扣地脚不动,保持落地生根之势,两手翻转向外划弧,同时两掌心向外,由下向前向上卷抱,卷抱到高于头部相平,然后重心后移坐于右腿。

左腿伸直,两手顺胸前平缓下落。

下落在胯两侧。

重点在拧腰旋胯,九转还丹。

手上、臂上、肩上、腰上、膝盖、脚下都有一个圈。

形成九转还丹之势,这是武当道教玄门里面的一个特别要求。

有九个圈出来,起于一个圈,落于一个圈,回身一个圈,转身一个圈,共九个圈。

这是他非常特别的一点,它不同于太极拳,也不同于其他拳法,虽然动作缓慢,但它体现了道教玄门的九转还丹之势,又具有非常高的养生价值。

对身体各关节的运转,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非常有利。

重心随着在偏移,这是一个小横裆步。

这也是武当掌法里常用而独特的一种步法。

重心要平稳,不可以倾斜。

必须要正直。

腿虽然虚,但这种步型要保持好,手放在两侧。

第五式:河车搬运右式动作要领:身体以腰为轴向右侧旋转,两手不动,随腰的转动,两手转于右胯两侧,形成合抱之势。

两手下按两臂向外撑。

内裹外撑形成两种力量。

同时两手以腕为轴旋转两掌。

掌心向前徐徐升起由下向上卷抱。

与头平,开始回抱下按。

同时重心后移右腿伸直两张从面前徐徐落下,十指相对放于右胯两侧。

保持身体中正两目平视。

神态安然庄严。

第六式:拨草寻蛇(转身捋)动作要领:身体开始向左侧旋转,以左手为领手,右手随左手向左侧运转。

完成拨草寻蛇的动作,要求以腰为轴,利用丹田之力带动四肢运动。

感觉要拖拉这是力起于脚跟的感觉。

是基于腰部达于四肢的感觉。

神态安然,同时两腿一定要下落重心降低,形成小马步。

掌心向下十指放平,松肩坠肘、头向上顶、身体放落、脚趾抓地。

第七式:二仙传道动作要领:(一)左手旋转,旋转后抬左腿,左脚侧面做前蹬的动作,落地同时右手掌心向下,向前摸掌旋转。

(二)左手放于右手肘下,同时重心前移,右脚上步,左手从右肘底下抱起上架。

右手手掌从左臂内侧向外撑开、按击。

左手上架,这个动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在于有一个格手动作,搭手类似于太极的单推手,然后打手,前腿下面有一攻击,然后封脚,这个封脚,是武当拳的一个特点,然后面部上面可以打,万一对方有手来防守,这个手接这个手,中间这攻击,打出形成这样一个动作。

这是一个接手打手的动作。

注意起腿,下面右腿要略带弯曲,才能增加腿的打击力度。

起手落脚一定要出来。

像一条龙一样。

出手抱肘、起手上架、出腿。

要身体往回引、出掌,同时运动。

第八式:古树盘根动作要领:接二仙传道的上式,两手开始旋转,掌心相对,前后对应,下落。

以身体中心为轴线下落。

同时手脚挂,落步,左手后引向前劈挂。

注意脚下有很多暗腿的运用动作,比方说挂腿相当于手过来后腿一定要挂住它,在挂的同时两手必须要向下回收。

对方在攻击的过程中,用手回收,实际上臂一个在对方外侧,便于我们自己近身,这个近身外格,伸手,外格上来以后,外格无非就是肘下坠、腕上翘,然后封脚,封脚后可以劈太阳穴,也可以攻击臂部,有折叠之意。

有一些擒拿术同时还可以打完之后封闭对方,做好下面攻击的动作。

要求上下连贯,必需要顺随,肘不可以抬起。

必须要下落坠肘,挂,眼睛向前平视,脚跟着地,脚尖翘起。

侧身向前,手掌形成螺旋掌。

这些动作有许多是在转圈,圈中转出来一些方法,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不要走直线,有许多是在走弧线,脚走弧线,而且脚上有钩挂,蹬及这里前面蹬后面勾,有很多劈腿,暗腿,下暗腿有八法,其中有三种方法,在这个腿法里可以运用。

第九式:大雁展翅(左斜飞式)动作要领:左腿向左侧碾进,碾进本身就是具备一个暗腿的用法,然后加斜身靠、肘击、臂反击,顾名思义叫大雁展翅。

分开像翅要展开一样,脚下必须站稳,没有晃动。

这个动作像前面的动作一样,它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连贯性。

一伸手,脚步要要迅速的碾脚,接近下部,同时肋下可以攻击,除此之外还可以封脚和挂脚,或者后挂三种方法,形成一种摔法,腿过去以后,要有一种虚度之势,然后用身体转身产生螺旋作用,这个打击。

还可以用肘打击,脸上攻击,还可以斜击,斜击是个斜身靠,所以这个方法非常连贯,不可以松懈。

手在丹田部抱合抱,利用身体先有靠撞之力,撞,再出肘、出手,眼睛向后方看。

头上还有一个攻击方法。

一个是对右手的拦击;还有一个是对左手拦击,如果是左手,裆,可以打他,这个方法是七星连击非常凶猛。

第十式:燕子抄水(单鞭下势)动作要领:身子开始向右倾斜重心偏移,同时左手往回领,回抱,把下面右肋部亮出,亮出的目的是形成一个大回旋,一个圈,然后左手从右手内侧反插穿出。

形成燕子抄水。

这个抄水尽可能要离地面近,形成很大的幅度反插,步法不能乱,身体保持上下起伏的稳定性。

第十一式:白蛇吐信(白蛇吐信)动作要领:左手出掌向外翻转,如蛇一样,和蛇信一样迅速吐出,向前穿掌,眼睛向前平视,注意凝神。

右手拇指低于胯根,同时右脚向前一步,右手从左掌下穿出,完成白蛇吐信动作。

这也是一个攻击动作,注意两掌变化,一个是拧转,一个是身体前俯,它不是一个弓步,而是一前俯之势,同时右手掌心向下,保持掌心平整,这个动作有凶险之意。

很奇险动作很快。

上步前腿不可以伸正。

保持下垂上步。

第十二式:三盘落地(顺鸾肘)动作要领:左手再向右手穿出,速度要快,同时翻转拧扣,重心开始向后反转,两臂和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撑击。

这个撑击要形成一个上下左右浑元鼓荡之力。

除了它的穿击之外,实际上是对方过来抱,用一个贴身靠打的动作,非常凶险。

要求时重心转换和两手拧裹撑出,同时运动,牙关咬紧。

两目凝视脚趾抓地。

撑开。

两边形成半圆形,动作饱满,精力充沛,顺达,重心平稳。

第十三式:饿虎扑食(双探掌)动作要领:左手翻转,掌心贴住身体内侧,从胸前向上划弧,掌心开始向外,然后向下挂拨,挂和拨要同时要动然后两掌合力,向前发力,要求掌下垂,掌心吐力,这个动作也是下挂,利用很巧妙地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来走动,左右手都一样,就像一个手一样,先拨开它发力,这个力量非常沉实,很短促,有寸力摧千金之说。

体现猛虎下山这种意境,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前面是柔化,积柔成刚,先柔后刚,是由丹田命门前后鼓荡之力,完成动作。

注意含胸拔背,裹背出掌。

前脚用力顶住、后脚前蹬。

要求合力,不可以用手臂推,要用整体之力。

注意两臂夹紧,要夹住肋。

第十四式:喜鹊登枝(双震脚)动作要领:重心前移,抬左腿,膝盖上撞,两手上托,然后轻轻落地,脚跟点地,同时左手向内扣,右手也向内扣,双掌合力下压,这个动作要做的上轻下重,底盘稳固,这个意境要找到。

从发力起,有两组动作:一个是撞击动作,另一个是腿法运用,一腿两用。

如被人抓肩后,用两手上托,控制对方力量,提膝撞击裆部和胸部,如果他一低头正好踏击脚部,两手打击胸部,这个动作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手不要太低、落平就行了,注意轻灵圆活,上起有撞击之力,下落有踏击之力,要把这种上下之力运用巧妙。

第十五式:移花接木(右云手)动作要领:两手往回引回捋,从腹部开始以腰带两手,同时重心前移,起右腿,左掌心向外,右掌心向上托,反撩托出,下面是一个暗腿,脚跟着地,手翻转,加挤裹之力,就是移花接木。

这是一个暗腿加手法,打法以及擒拿术,重点要掌握手要回引,以腰为轴转动抬腿,腿抬起别太低,落地脚跟先着地,手回引合抱裹出。

手法:上面有截喉,下面有抓档之意,还有身体整体发力,抓住后先击面部,重心偏移。

然后击打或抓裆,打法必须保持连贯,脚下的方法在侧身,往前摔的同时有截腿,腿容易产生损伤。

落脚有拧力,是暗腿八法之一。

第十六式:天王托塔(金鸡独立)动作要领:后腿支撑,左腿提起,然后左手上撩托起,像天王托塔一样站住。

右手下滑回引拨开,左手有穿的力量,还要上托,高于肩平,下面腿攻击裆部,上下攻击。

(穿喉弹踢),注意神态自然安详。

很多手型大部分是螺旋掌,手要张开,掌心含空,要有含力在手。

第十七式:樵夫问路(挤式)动作要领:撤腿落步,左前臂保持半圆形,右手跟上搭手,挤撞后右脚跟半步,要求步法、身法和手法以及眼神要协调,眼到手到脚到。

这个动作一定要像泥一样圆滑,很飘逸。

注全身上下放松。

要求身法中正,逢进步必跟步。

第十八式:青龙出水(弓步穿掌)动作要领:身体以左脚为轴,左手翻掌掌心向下,从右侧向左侧划弧转动,右脚上步要勾挂,右手随左手运转,掌心向下平转,这个平转右手与脚相合,左手掌心向上从右臂上穿出,掌指向前穿出,注意转动。

右臂屈臂在下。

脚下要轴线运动划弧走圆,划弧走圆也是道家功夫的一个特别的标志。

第十九式:拨云见日(转身捋)动作要领:重点突出以腰为轴的划弧运动,手里用腰的转动,从右侧向左侧运动,同时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手分开,手的高度不过肩,右手放在肚脐部位掌心向下,左手掌心斜向前方,重心向后偏移,前腿弯曲,脚趾抓地,头正,两目平视。

第二十式:移花接木(右云手)动作要领:接上式手开始反转,踢腿,踢腿过程中手要以肘为轴,上架拨开,有外拨之力,所谓四两拨千斤要有拨和转动,用螺旋之力化解外界进攻之力,然后右手上引覆盖,掌心向下,右手横臂向前挤出,左手掌心向前,右手掌心向下,保持一个小弓步,后腿略微跟半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