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合集下载

武当明目功

武当明目功

武当明目功武當明目功陸國柱一、守意明目自然站立,兩腿與兩肩平行,自然呼吸,仰首望天大約一分鐘,再低頭望地一分鐘。

然後合目靜坐。

坐時以三分之一臀部坐於凳子上,兩腿分開與肩平,膝關節成30度角,兩臂下垂,兩手掌自然放於膝關節,十指鬆開,勞宮穴對準髕骨之上。

合目時,上眼皮輕輕放下。

舌頂上齶,意守上丹田(印堂穴)、閉目養神,使眼睛清涼,視力倍增,意守2分鐘後開目,雙目微開,引光入目,可滋補眼珠。

二、視物明目自然站立,舌頂上齶通任督,意守天目穴。

然後向遠方找一目標(樹木,房舍等)瞪大眼睛遠視半分鐘,再近視(亦找一目標)半分鐘。

如此交替進行,使晶體增厚變薄,牽引晶體睫狀肌受到刺激,逐漸變為柔軟,使其恢復調節遠近功能。

三、引氣熨目1、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略寬於肩,兩臂從體側慢慢揚起,舌頂上齶,兩臂再向左右胸前成前平舉,翻掌,使掌心向上,十指鬆開,意守勞宮,兩肘微曲,彎肘關節,兩臂向頭部提舉,使兩手臂勞宮穴對準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貫氣15秒鐘,兩手掌離眼睛5釐米,合目。

然後兩臂緩緩恢復原姿勢。

如此反復12次。

外氣運於眼球,手掌心與眼中均產生熱脹感覺,此乃外氣進入眼中通達氣血的效應。

12次貫氣完後,即以兩手掌覆蓋於兩眼之上,手指在上,默數三十,然後收功。

2、收功:將覆蓋眼睛之兩手掌沿兩邊面頰而下至下頜時,合掌,左右手食指在承漿穴部位相對。

然後十指向下,沿胸前任脈往下至腰間帶脈,向左右分開,沿腿兩側放上,張目。

四、鬆緊吐納自然站立,兩足與肩平行,舌頂上齶,意念雙眼。

開始合目靜坐,自然呼吸,鼻吸口呼,吸氣時眼球收緊,呼氣時眼球放鬆,反復36次。

五、點穴吐納合目靜坐,意念雙眼,舌頂上齶,自然呼吸。

1、按攢竹:以兩手拇指尖同時取穴,手法從輕到重。

按時吸氣,松時呼氣,共36次,然後輕揉36次。

2、按睛明:食指尖點按睛明穴,按時吸氣,松時呼氣,共36次,然後輕揉36次。

3、按絲竹空:以兩手拇指同時取穴,手法從輕到重。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明目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明目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明目功武当明目功武功技击最为重要的是能眼观六路,因为眼为察敌之先锋。

故而,许多武功家都特别重视眼睛的保护和眼功的修炼,即使他们到了古稀之年,仍能耳聪目明。

(一)意守明目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舌抵上腭,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仰首望天约1 分钟。

(如下图)2.低头望地约1 分钟。

(如下图)3.合目静坐。

坐时以三分之一臀部坐于凳子上,两腿分开与肩平,膝关节约成30 °;两臂下垂,两掌自然放于膝上,十指松开,劳宫穴对准髌骨之上。

合目时,上眼皮轻轻放下。

舌顶上腭,意守上丹田(印堂穴),闭目养神,使双目清凉,视力倍增;意守约2 分钟后开目,双目微开,引光入目,可滋补眼球。

(如下图)(二)视物明目1.自然站立,舌顶上腭通任督,意守天目穴。

(如下图)2.向远方找一目标(树木、房舍等),瞪大眼睛远视半分钟。

(如下图)3.再近视(亦找一目标)半分钟。

(如下图)如此交替进行,使眼睛增强调节远近功能。

(三)引气熨目1.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略宽于肩。

两掌从体侧慢慢抬起,成一字平肩势,掌心向下,指尖向外。

垂帘合目,舌顶上腭。

(如下图)2.两臂向胸前合拢、平抬,两臂平行与肩同宽;翻掌,使掌心向上,十指张开。

意守劳宫穴。

(如下图)3.两肘微屈,使两掌劳宫穴对准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贯气15 秒。

(如下图)两手离眼睛约5 厘米,合目。

然后两臂缓缓恢复原姿势。

如此反复12 次。

外气运于眼球,手掌心与眼中均产生热胀感觉,此乃外气进入眼中通达气血的效应。

4.12 次贯气完后,即以两掌覆盖于两眼之上,指尖向上,默数数至30,然后收功。

(如下图)5.收功时,将覆盖眼睛之两掌沿两边面颊而下,至下颌时合掌,左右食指在承浆穴部位相对。

然后十指向下,沿胸前任脉往下至腰间带脉,再向左右分开,沿腿两侧放下,微开双眼一线。

(如下图)(四)松紧吐纳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舌顶上腭,合目静立。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武当太乙内丹功第一部分育丹功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

松胯,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

松肩,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静站三分钟。

第二节放松法(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放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做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第三节洗髓法炼功时,意想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一直洗到脚心,淋洗时,是从外到内逐层淋洗;1洗皮肤,2洗肌肉,3洗血液,4洗内脏,5洗骨髓。

淋洗时,意想将身体从外到内的浊气、病气、废气等洗干净,有病处应多洗,从外到内逐层洗完为一遍共洗三遍,初练时不管呼吸。

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清泉从头往下洗,还是洗三遍,不宜多洗,因此法为泻。

少洗有益,多洗有害。

第四节毛孔采气法吸气时,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将新鲜空气从毛孔吸入;呼气时,意想周身毛孔闭拢,将外气收于体内。

忘掉口鼻呼吸,用毛孔呼吸代替口鼻呼吸。

共呼吸八次,此法为补,多采也可。

第五节丹田聚气法吸气时,意想毛孔及体内各个细胞均在吸气;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脐下一掌处)。

越聚越拢,逐渐在丹田部位形成一热气团(不可追求,意想成一热气团就可以了)。

呼吸八次。

第六节丹田运气法先将丹田看成是一点,再意想丹田的热气团围绕丹田这个点运转,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再反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

运转时,意念不要过重。

一顺一反各运转三十二圈为一遍,共八遍。

第七节丹田内视法内视时,要用三眼内视,人只有两眼,第三眼为额部正中有小窝处的天目。

武当明目功

武当明目功

武当明目功练眼法一:武当明目功武当以其高超的内家功闻名于世,其护目功夫也独步一格,这套护目功是武当名家陆国柱先生传出来的,武当道人寿至古稀,仍耳聪目明,皆此套功法之效也~一、守意明目自然站立,两腿与肩同宽平行,自然呼吸,仰首望天约一分钟,再低头望地一分钟。

然后合目静坐。

坐在凳子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手指放松,手心劳宫穴对准髌骨之上。

微微合目,舌顶上腭,意首上丹田(印堂穴)。

闭目养神,使眼睛清凉,视力倍增,意守2分钟后开目,双目微张,引光入目,可滋补眼珠。

二、视物明目自然站立,舌顶上腭通任督,意守天目。

然后找一远处物体,,瞪大眼睛远视半分钟,在找一近的目标,近视半分钟。

如此交替进行,以恢复眼睛调节远近的功能。

三、引气烫目自然站立,舌顶上腭通任督,双手成抱球状于面前,手心对准脸部,做双手心慢慢接近眼睛后又慢慢拉远的动作,在接近的过程中,意念手心发出一股外气,灌进眼睛里面。

拉开的过程中,不用意念。

如此反复12次,会觉得手心与眼球都产生热涨的感觉,此乃外气进入眼球通达气血的效果。

贯完12次后,将双手快速擦热,用手心覆盖在眼睛上,让余热烫目,然后搓一搓脸。

四、松紧吐纳自然站立,两腿与肩同宽平行,舌顶上腭通任督,意念双眼。

开始合目静坐,自然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收紧双眼球,呼气时放松,反复36次。

五、点穴吐纳1、按攒竹:以手指取穴,手法由轻到重,按时吸气,松手时呼气,共36次,然后轻柔36次。

2、按精明:方法同上。

3、按丝竹空:方法同上。

4、按天应:方法同上。

5、按承泣:方法同上。

6、按四白:方法同上。

7、旋转定穿眼:合目凝神,眼球左右转动14次,定神片刻,双眼忽然张开,注视前面一点约30秒钟。

9、按太阳穴:方法同上。

、浴面:将双手搓热,干洗脸36次。

10收功:合目,以左右手按住太阳穴,定位不动,以左右手指轻柔左右眼皮共16次。

然后张目起立。

练功要求:1、思想集中,无杂念,合目。

2、早晚练一次,如当日眼睛过于疲劳,可适当增加次数。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此功是于1990年前后从武当太乙铁松别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真阳)先生处学得。

此功并非社会上的流行气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脉合真后,融汇了各大名门正派内功精华而成的武功与修真一体的传统内功。

这里记载的只不过是本门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习练有成,亦足以惊世骇俗。

静功(太素练形法)一、元明执印姿式:自然盘坐,单、双盘、散盘均可,坐椅、凳、沙发亦可。

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对。

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置于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处)。

意念:不做任何观想,无有意念。

注释:元明,即指体内的元阴元阳。

此功则是以先天肾水为元阳动力,运化于全身。

此式中两大拇指相对,调动手太阴肺经,肺主平衡,起于寅时,合于身中气机交注的十二时之运化;调动自身的元气,使真元之气的阴阳两大脉得到充实。

因手印的姿势作用启动了肺金。

祖国医学中子水来顾金田,气功的传统用语为水撞金轮。

其作用即是传统功中的脉轮修持,使**常转。

溶于内景,调节了气肺交注过程中的动中八触,演示了脏象。

二、坎离印姿式: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两手掌分别扶在两脚掌心处。

意念:无需意守。

注释:此式为心肾相交内气循行法。

劳宫与涌泉相合,调节自身气机合顺,使体内“离火为心”的气机下注,“坎水为肾”的气机上腾,阴阳二气交注周宫行于自身。

故名坎离印。

三、日月合机印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两手仰放于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于膝盖弯曲处。

意念:意守虚无,不做任何观想。

注释:日月代表阴阳,日月合机喻为阴阳两大气脉,在行功调节时,运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机。

此姿式手的大指与中指扣合,是传统气功中的金乘火相产真形的内景行功。

掌心向上以启动气机,调动大拇指行太阴经脉,合于中指心火,调节全身气脉,以顺阴阳之道,用来启动内景与内气循行相合,达到修真的某个层次。

四、子午结印坐式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坐椅、凳、沙发亦可,最好是双盘入坐。

周壮武当太乙功

周壮武当太乙功

周壮武当太乙功周壮武当太乙功育丹功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

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

松肩,两手臂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两手心劳宫穴,静站三分钟。

【说明】:意守劳宫有定心安神之作用, 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于入静。

乃太乙门秘法。

第二节放松法(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再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

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说明】:一、以上两种功法,初炼时不管呼吸。

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字。

二、功法熟练后,可直接炼整体放松法。

炼功时,要求全身柔和,一点不用劲。

三面放松,主要炼肌肉的放松。

整体放松,不仅炼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炼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

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轻松柔和。

越轻松柔和全身气血就越通泰,周身气血畅通,全身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还可顺利排除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增强全身各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延长人体寿命。

放松法分两层炼:一从体外到体内,无处不放松,不柔和。

使周身气血通泰,利于排除病气,对治疗慢性病,有良好的功效;二从头松到脚。

引导气血下行,对治疗头部和心血疾病,以及消炎去肿毒,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节洗髓法本功从外到内,分五层洗。

炼功时,意想太空中,有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好像沐浴一样,从头一直洗到脚心。

浅谈“健身气功·明目功”

浅谈“健身气功·明目功”

天下功夫保健40浅谈“健身气功·明目功”文/李姣姣2013年6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和河南中医学院分别承担针对青少年和成人的明目功研究。

马栩周老师特意将“养气明目功”加以精选和压缩(做完整套功法只需要10分钟),采撷其中精华改编成“明目功”,以求简便易学、适应性广、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眼病。

健身气功·明目功的编写既是对以往创编成功经验的继承,也顺应了新时代的创新性要求。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人群具有针对性,有成人版和青少年版;二是注重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相结合,在突出功法的功能性上下工夫,既强调治未病的思想,也倡导体医融合促进。

健身气功·明目功主要以经络论、气化论、五轮学说等为理论依据进行编创。

五轮即是依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观点,将眼部组织分为5个部分,与五脏分别联属,并依其各自所属脏腑的生理特性命名,取类比象的冠以轮字,即肉轮、1.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1)肉轮部位指上下胞睑,分属于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

脾与胃相表里,故胞睑的生理病理与脾胃有关。

(2)血轮部位指内外两眦及眦部血络,内应于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的生理病理与心、小肠有关。

而大眦处上下眼睑间各有—细小孔窍,称之为泪堂,参与泪液的排泄。

泪为肝之液,泪堂通肺脏,故泪器疾病与肝、肺、心有关。

(3)气轮部位指白睛,包括表层的球结膜及里层的巩膜,质地较坚韧而色白,故分属于肺,肺主气,称之为气轮。

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白睛的生理病理与肺、大肠有关。

(4)风轮部位指黑睛,即角膜,由肝所主,肝主风,故称风轮。

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黑睛的生理病理与肝胆有关。

虽说黑睛指角膜,但临床上黄仁的病变亦与肝胆有关。

(5)水轮部位是指瞳神,内应于肾,肾主水,故称水轮。

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认为瞳神的生理病理与肾、膀胱有关。

健身气功·明目功主要通过发音与脏腑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调理脏腑与气血,进行自我补泄调理,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疏通经络,使精、气、血、津液运送到目,目得到滋润,使视力逐渐恢复。

武当太阴神功

武当太阴神功

武当太阴神功武当太阴神功功法系吾师朱诚德道长于1989年春节,在武当山丹室亲自所授。

据恩师讲:该功法从未外传,乃在庙道人历代修道养生之术。

该功法简单易学,长功、得气快,具有疏筋、通经、行气通络、吐纳祛浊、采天地之气、日月精华、营卫全身等效用,故能抗老延年、祛病强体。

今公诸于世,以利人类健康。

武当山紫霄宫历代仙师视本功法为延年之宝。

祖师王理阳,龙门第22代,清嘉庆16年(l811 年)生,1943年羽化,寿至132岁;唐崇亮,号侠光道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生,1982年羽比,寿达1l3岁;余师朱诚德道长享年90高龄时,仍健步似飞,耳聪目明,后无疾羽化, 此皆长期修炼此功之效。

本功法动静相兼,以意导气,以气养神,以神储精,丹田内气充盈,能抗老延年,且练功不受场地限制,只要空气清新之地即可,早晚皆宜,男女均可。

(一)大雁飞翔姿势:自然站立,二目平视,左脚向左跨出半步,二手臂从左右体侧缓缓扬起,成侧平举,掌心向下,十指略松开,膝关节弯曲成45,沉肩松肘,使身体下沉,同时以肩关节带动双臂上下起落,以腰为轴,使身体与双臂同时往下一起一落,成大雁展翅飞翔之势,舌顶上额,意想丹田,上下起落共六次。

收功:放下双臂,自然放松。

意念:想像自己如在天空中似大雁般自由飞翔。

功理:以意领气,畅通全身气血运行,活动全身。

(二)双鸟并梭姿势:接第一式大雁飞翔,二手掌、二手臂绥缓下落。

使手掌、手皆成一字形,掌心向下,成阴掌,略停三秒钟。

使内外劳宫穴接通天地之气,贯穿人体,天地人合一,二臂再缓缓下落于身体左右二侧,二臂向体前缓缓场起,掌心向下,成前平举式。

收功:放下双臂,手掌自然放松。

意念:通地合阴,掌背向阳使劳宫接通天气,阳阳二气收放平衡,能存真气于丹田,法邪气于地下,柱病强身。

(三)燕子归巢姿势:接双鸟并棺,从双臂前平举式翻转手学,左右手掌心相对,劳宫穴相对。

二目平视内劳宫穴(略停三秒钟)使内外气贯通,二手臂曲肘内收,十指松开,缓缓收放到胸前,二手大拇指衔接,二手各手措及掌心紧贴护住腹部成一鸡心形状,贯气五秒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乙(玉清)明目功” 周壮
白天(卯时到申时)练习。

练时需面对东南方巽位。

一、太虚无极(起势):
1、姿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十指自然弯曲,下颌微收,两齿轻闭,双目微合;自然舒适,自由自在。

此为“太虚桩”,是本功的总势。

2、功境:全身的皮肤、肌肉、骨骼、关节、血脉以及每一个毛孔放松,从上往下,由里往外,一层层地放松。

全身犹如浸在温暖的春风中。

大约放松1分钟。

接着意守劳宫穴静站2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二、巽风初起:
1、姿势:站“太虚桩”,两手从体侧上升至头顶,呈抱球状,(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掌心斜向下45度)略停。

经体前缓缓下落。

2、功境:朗朗晴空,东南方碧气成云,缓缓下降,由头顶百会穴进入体内,经中脉下降至会阴穴。

然后分成两支,由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的中央位置下降至涌泉穴。

两手下行的速度要与意念的速度一致。

3、回复“太虚桩”。

意想碧气过后全身上下内外全都充满了青碧色的气光。

4、呼吸:自然呼吸。

三、休门传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心相对,与肩同宽,正体前缓缓抬起,至与肩平,停置不动。

2、功境:意想自涌泉穴升起一团白光,至足跟并沿着腿的中心上升,速度与两手上升的速度一致,至会阴穴合二为一,成为一团大的白光团。

白光团由会阴穴沿中脉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入内一寸三分)。

当两手上升到与肩同高时,白光团分而为二,沿着手臂中心行至劳宫穴,白光汇聚于两手之中。

意含集中在这团白光上。

渐渐两手也融化于白光之中。

3、呼吸:自然呼吸。

4、保持3分钟左右。

四、两仪开合:
1 、姿势:接上式,两手置于胸前,手心相对,与肩等宽。

两手向中间慢慢地靠拢,当移动至两手相距约5厘米时,两手轻轻拉开,返回原处。

如此一开一合为1次,连续做18次。

2、功境:意想两手间的白光团随着两手的一开一合,互相感应也一开一合。

3、呼吸:两手相合时呼气,两手分开时吸气。

五、扶正驱邪:
1、姿势:接上式,两手合拢时,翻手心向上,在胸前如捧物状,向上移动,使两手心正对双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

手停在眼前不动,约3分钟。

接着,两手慢慢向外向下斜向拉出约20厘米。

然后,两手上抬至手心与眼同高,再向眼部运动。

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如此一贯一拉,连续做9次。

2、功境:两手捧气贯目时,意想两手各捧着一团白光,发出灵气,灵光照亮双眼。

两手拉气时,意想手中的灵气、灵光把眼内病气拉出体外,并被灵气、灵光驱散;两手返回时,意想手中灵气、灵光灌入双眼,使双眼明亮闪烁。

3、呼吸:拉气时配合呼气,贯气时配合吸气,两手捧气时自然呼吸。

六、运止转睛:
1、姿势:接上式,两手对准两眼,手眼相距约5厘米,两眼睁开,两手心对准眼珠。

两手向上微微
2、功境:意念眼随着两手灵气、灵光在运转,调整视觉功能。

3、呼吸:自然呼吸。

七、远视近视:
1、姿势:站“太虚桩”。

2、功境:先望任一远物1分钟。

再看自己的手掌半分钟。

一远一近,连续看两遍。

3、呼吸:自然呼吸。

八、点穴按摩:
1、姿势:立“太虚桩”,微闭双眼。

(1)以食指轻轻按住光明穴,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按摩9圈。

(2)以中指轻轻按住睛明穴,顺时针、逆时针各转动按摩9圈。

(3)再以拇指点颧骨穴,正、反各9圈。

(4)以中指和食指捏成剑指,轻揉眼眶,正、反各9圈。

(5)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耳垂,静立1分钟。

(6)以食指轻轻点按太阳穴,静立1分钟。

2、功境:点按到哪一处,就意守哪一处。

静立时,意守要轻,要似守非守。

3、呼吸:自然呼吸。

九、舒肝醒目:
1、姿势:接上式,两臂由体侧抬起,与肩同宽,呈“一”字状,两手捏成“醒肝印”,即:两手食指自然伸直,拇指点在食指第二指节,其余三指握于掌心。

2、功境:吸气于中丹田,吸满气后闭气,到不能忍受时,仰面向天,怒目长啸,将胸中之气尽数吐出体外。

在呼气的同时,发“嘘”音。

3、呼吸:如此吸闭呼,共做3次。

十、玄武养真:
1、姿势:接上式,两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在后,点在腰部肾俞穴上。

两手拇指随呼吸起落运行,吸气时向内轻轻推送,呼气时拇指随之还原。

一送一归连续动作18次。

两手翻转,使手心向外,半握拳,指尖不接触掌心,外劳宫贴肾俞穴,静站3分钟。

2、功境:吸气时,意想下按处随之鼓起;呼气时,意想下按处随之鼓起;呼气时,意想下按处随之落下。

静站时细心体会两肾的起落运行、真气充盈鼓荡的妙境。

3、呼吸:自然呼吸。

十一、凝光归圆(收功):
1、姿势:站“太虚桩”。

2、功境:意守丹田,3—5分钟。

3、呼吸:自然呼吸。

注意事项:
1、本功以“松静自然”为总则。

站桩时以舒服自然为度。

2、凡是意守的部分,意念万不能重,要似守而非守。

3、练功时应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大喜、大悲、大怒之后切勿练习。

4、过饥、过饱不宜练功。

5、雷雨天不可练功,以免惊功。

若遇惊功,不可惊慌害怕,要保持镇定,找出惊功的原因,并使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

且意守丹田数分钟。

6、户外练功时,应选空气好、较安静的地方。

室内练功时,要注意空气的流通。

7、练功时,最好不带眼镜。

平时也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使眼睛过于疲劳。

当视力提高后,原先的眼镜一定不能带。

8、忧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三代内有精神病遗传史者和大出血后及大手术后伤口未愈者万勿练功。

9、本功每次练功时在40分钟左右,稍长亦可,以不疲劳为度。

10、练功前后,都要活动一下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