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的分区

广东方言的分区
广东方言的分区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 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 广府语言 例如:客车-巴士;出租车-的士;球-波;衬衣-T 恤衫; 聚会-派对;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小费-贴士;票-飞等等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都远不如粤语突出。其实这正是粤语的一贯作风,自古有之。它原本就是中原汉语、当地土话、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杂交品种”。直到现在,粤语中还有不少当年“百越杂处”的痕迹比如“这”说成“呢”,就和壮、侗、傣、黎、布依语相同或近似又如细想叫捻,抓住叫揿,一团叫一旧,便是壮语。乜、拧等字都念阴调,也和壮语相似;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后面,比如客人叫人客,干菜叫菜干,公鸡叫鸡公,牯牛叫牛牯,更是壮语的构词特征。汉语和壮语虽然都属汉藏语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个语族,粤语却能将它们融为一体。这种融会贯通、大而化之的神通,正是粤语和粤语文化的特征。[11]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人文学院 07中本(4)班 章欣欣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混合,省份众多,因此各省各式各样的方言也成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粤语来说吧,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它在海外的影响长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认识的中国话实际上就是广东话。这源于早年广东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华人的地方,广东话仍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尽管国家现已推广普通话,但是粤语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粤语声调众多,音域宽广,朗读古诗特别上口和押运。其中入声,是粤语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古代汉语的特征。 古代诗歌,即使是非格律诗,也都十分重视入声的运用,因为入声“短促急疏藏”,运用得当,可使诗的节奏铿锵有力。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竭”、“雪”、“绝”都是入声字,与诗中所表现的激烈情感配合得天衣无缝。又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及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是如此。 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用普通话诵读这些古诗,可能无法体会入声的艺术作用。同时,由于“入派三声”,原来的入声字很可能读为平声,这么一来,连区分平仄都成问题,传统诗词的音韵美必然大打折扣。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只有粤语保存着一整套塞音韵尾,包括双唇塞音韵尾“p”、舌尖塞音韵尾“t”、舌根塞音韵尾“k”,也就完整地保存着古汉语的入声。传统诗词,尤其是上述押入声韵的诗词,可能只有用粤语吟诵,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正像儿化是北京话的标志一样,入声可以说是粤语的标志。而儿化是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入声却是古代汉语音韵的保存。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话:“阿妈话你哨牙好,哨牙可以刨西瓜,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食也可以当刀叉,劈友都可以挡两下,你话哨牙系咪顶呱呱!” 通过以上可知,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这是方言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之一。而事实也证明,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模式、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爲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此,作爲一个地域的方言也是如此。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蕴涵深厚的文化积淀。 广东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汉语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离开了粤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因此,研究粤语,可以从民间俚语,俗语入手,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民间生活。 根据互联网的资料搜集,粤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俗语,歇后语,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俗语:

广东三大民系

论文全文: 广东省的居民主要由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人民,外加黎、苗、瑶、壮、回、满、畲、京等多个世居于广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组成。其中三大民系的人民是广东居民的主体。 一.三大民系的分布 广府民系: 主要分布在广州,番禺,南海,佛山,东莞及以南以西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潮汕民系: 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汕尾等地区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深圳龙岗等地区。二.三大民系的特点: 1. 广府民系: 历史文化特征: 广府人主要由中原地区自秦以来的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其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人民的表现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的遗传,又受中原汉文化的哺育,更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多元化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征越族之际,珠江流域就开始得到开发,中原文化逐步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广东地域有建立起地域性的南汉政权. 经济开始自成一体的发展。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更是初具规模。到了明代,珠江三角洲成为当时岭南地域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清代以来, 珠江三角洲的近代工业新兴产业更是发达。广州这座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府人民在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们以多层次的、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其文化精神特征有如下表现: 一.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广府民系的人们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善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 二.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精明能干,善于计算的素质和敢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正是广府民系人民善于经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创造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元化的农工商经济 三.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市侩性, 民系中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清代以来,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驰名全国。因商业活动的长期熏陶导致广 府民系的人们更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商业利益的意识往往制约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四.具有较为浓厚的宿命观。穗港澳地区的广府民系居民普遍存在迷信命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客家话版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地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粤语版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现代汉语地来历 正宗地古汉语 中国支正统汉语地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地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地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地(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粤语,是南越族地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地.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地.是最偏离古汉语地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地来源: 目前地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地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地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地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地来源,三大方言地来源都来源于中原地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地汉语,因为移民地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地方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完整版)广东土话—广东俗语

广东土话—广东俗语 冇雷公咁远:很远的地方。 罗汉请观音:多人集资请一个人饮宴或食饭。 张天师遇鬼迷:精于此道的人也会失手。 老猫烧须:这句和上句也是一样意思的。 多只香炉多只鬼:多一个人来把利益分簿。 睇送食饭:因应情况来做事。 煲冇米粥:一些只留于空谈的商议 二打六:指人的身份无足轻重,或技术不够 坐定粒六:肯定会成功。 执条袜带累身家:以为得到一些小便宜,后来反而增加开支。

冤枉(口黎),瘟疫去:从不正当途径得来的,也会在一不正当情况下散去。即‘不义之财永无久享’。 狗咬狗骨:同类相残之意。 烚熟狗头:形容满面笑容。 跴亲条尾:触怒了人。 蛇王:躲懒或喜欢躲懒的人。 精过冇尾蛇:指很机惊灵巧的人。 死蛇烂鳝:指一个人懒得很,甚么也不愿做。 冇尾飞堶:一去无踪。 卖仔莫摸头:一些该要放弃的东西,便该忍痛放弃。 临老学吹打:到了年纪老迈时才学东西,能力和时间都不够了。

贼佬试沙煲:在做某一动行动时,(多是不怀好意的)先来一些试探行动。 唔使问阿贵:一些不问而知的事情。 孤寒:吝啬。 跟官咁耐唔知官姓乜:和一个人相处了很久,依然不知其喜好。 挖肉罗疮生:本来没麻烦,却自找麻烦。 陆荣廷睇相:这是一句歇后语:「唔衰罗(口黎)衰」。和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狗瘦主人羞:如狗主供给足够的食物给狗只,那么狗不会太瘦。 唔食狗肉捞狗汁:意思是虽然不直接参与某事,但做了些间接参与的事。 老虎头上钉虱(也母):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或去得罪一些不能得罪的小人。 死牛一边颈:指性格刚强,不肯改变。死硬派。

跑马射蚊须:意即很难成功的事。 牛死送牛丧:以经有某一种损失,还因这损失以导致另一些损失。 蚁多褛死象:很细小的力量只要集合起来也可以打败强敌。 鸡脾打人牙铰软:给予别人一些利益,使人可以对自己在言论上作出一些帮忙或偏袒。 水过鸭背:一些事情过后便全忘了。 白鸽眼:指看不起人,有势利眼光的人。 海上无鱼虾为大:地方上没有出色的人物,那么就算分量不够的人,也能变成大人物。 上好沉香当烂柴:把珍贵的东西当作贱物。 食谷种:没有正常收入,依靠积蓄为生。 棚尾拉箱:走得就走。走得很狠狈、匆忙的样子。

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研究

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研究 摘要:粤语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较多地保存了上古时期的语言特色,和普通话在音韵、词类上都存在许多差异。在声母和韵母上以及声韵配合和调值上都存在差异。粤语和普通话在词的先后次序和组成位置上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粤语;普通话;音韵;词汇;差异 Abstract:Cantonese is an extremely strong vitality reflec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ustoms language, more preserved the ancient period language features, and Mandarin in phonology,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parts of speech. 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syllables an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n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also exist differences Key words: Cantonese Mandarin phonology;;; vocabulary; difference 一、绪论 (一)选题意义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地方风俗都截然不同。地方方言也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代表。广东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方言保存了较为完善的地域特色,但由于近年来人口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此地区内外交流频繁,为了便于交流,语言文化上与外部的差异逐步缩小,粤方言有消失的趋势。广东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存在较多差异,但是却又有一些特点令人疑惑,但长久以来不为学界关注。尽管有的文章提出过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研究粤语,了解并掌握粤语的发音特点和发音难易点,研究和普通话的区别,有助于粤语的历史资料留存,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 (二)研究现状 粤语的研究可以上溯到两三百年以前。就我所知,清乾隆壬寅年(1782)流行坊间的《分韵撮要》(虞学圃、温歧石辑录),就是颇有影响的粤音著作,一百多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 特别上口和押韵。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粤地名多用涌、沥、甫等;称小东西用“仔”,如“刀仔”、“凳仔”、“人仔”等;称外国的东西为“番”,如叫老外叫“老番”等;粤语方言将车船停靠叫作“埋站”,结账叫做“埋单”。 五是吸收外来语成分多。唐宋时期吸收阿拉伯语,如邋遢(赃),清至民国时期则大量吸收英语,如波(球),呔(车胎),的士(出租车),花臣(花样),菲林(胶卷),士的(拐杖),士巴拿(扳手),买飞(买票)等。特别近年来,粤语方言的发展变化较大,吸收很多外来语,词汇创造量十分丰富,甚至将英语直译成粤语方言,如将party说成“派对”;show 说成“大骚”;cool说成“酷”;等等。 六是词语结构特殊。粤语方言的名词重叠成分多。如口多多(多嘴),心思思(心想),眼白白(睁眼)等;或者将动词、形容词重叠,如搞搞震(搞事),湿湿碎(琐碎)等。 七是喜欢倒装。如普通话的“要紧”,粤语方言说成“紧要”;粤语方言将“客人”说成“人客”;将“公鸡”说成“鸡公”;将“母鸡”叫做“鸡婆”、“鸡项”。等等。这些用词都带有古越语痕迹。 八是语法颠倒。粤语方言含双宾语的句式,语序排列正好同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习惯说“我给你送礼物”,粤语的习惯说法是“我送你礼物俾你”;普通话说“你先吃”,粤语方言说“你吃先”,等等。粤语方言是“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事或物)+间接宾语(人)”,两个宾语的语法词序与汉语不同,如粤人喜欢说“我年纪大过你”,中原人则说“我年纪比你大”。 九是喜用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粤语方言:昨天“潮流兴”“炒更”,今日有兴“跳槽”。今日“老细”“炒你鱿鱼”,听日话唔定你会“炒”“波士”。所以你要自己“执生”,就系“食自己”。上一段话尽管你每只字都认识,但其中的意思只有懂粤语的人才明白,粤语方言的奥妙堪值

分析广东方言广东方言分类_3

分析广东方言广东方言分类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分析广东方言广东方言分类,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分析广东方言 广东境内存在许多不同的汉语方言,其中本地方言包括粤语、客语、闽语等,此外还流行普通话、广东本地少数民族语言、来粤工作、定居的外省籍人所带来的外省各地方言。其中广东境内的闽语又可细分潮汕话、雷州话(它们与闽南话、闽北话等同属于闽方言,但彼此之间不能通话)。粤语、客家话、闽语母语使用者占广东本地人的比例约为40%、30%、25%。 广东方言分类 粤语 标准粤语 东江客家话(海陆丰客家话) 韩江客家话 粤西客家话(崖话) 潮汕话 韩江潮汕话 练江潮汕话『本文由范·文无忧网,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

处所有』 榕江潮汕话 海陆丰潮汕话 雷州话 方言区归属有争议的语言: 惠州惠城话 方言区的分布 广东汉语方言区分布,请参看图中的广东部分:[潮汕话] 在广东,粤语、客家话、闽语大致是分块分布的,但在许多地区有方言岛的现象。在两种方言的毗邻处,往往有语言混杂的现象。 大方言区 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中部、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客家方言区),方言区的东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客家方言区毗邻。方言区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岛为界与闽语区毗邻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 广东境内客家话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客家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部(不包括东南沿海的潮汕地区)。方言区的西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粤语方言区毗邻。东南端以潮汕、海陆丰地区为界,与潮汕话方言区毗邻。 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南沿海和雷州半岛。其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修改

论文题目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08级 学号 200824021127 学生姓名区航宇 指导教师韩月香 完成时间 2011年 6 月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的界定与文化特征 区航宇指导教师:韩月香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 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这些民系与中原和岭南土著有着浓厚的族缘、血缘和文化渊源。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他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岭南民俗文化,即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也塑造了独特的居民个性:广府人以重商、开拓的商业文化著称;客家人以耕山、刻苦、重教的山地文化闻名遐迩;潮汕人则以亲海、冒险的海洋文化为人熟知。时至今日,三大民系仍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并以各自的优势促进岭南文化的继续向前发展。

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是一个移民省份。古代为瘴疠之地,而如今却是繁华之域,如果没有几千年几百年来前赴后继的外来移民、南渡衣冠,是不可能有今日的。而移民多自北来,尤以河南,陕西,山西等中原一带为多。几经转折,几经融合,终入粤地。而据入粤之先后、与土著融合之程度,又形成汉之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或福佬)。三大民系各有特色,合为广东之三夺奇葩。 语言:广府说粤语(又称广州话、广东话、白话),客家说客家话(又称新民话、艾话),潮汕说潮州话。 聚居地:广府居珠三角、粤西、粤北;客家居粤东、粤东北、粤北,散居珠三角及粤西;潮汕居粤东四市。 入粤先后:广府》潮汕》客家 与土著融合程度:广府》客家》潮汕 人口:广府》客家潮汕 广府的代表城市为广州;客家代表城市为梅州;潮汕代表城市为潮州。 客家居山,潮汕靠水,广府山水兼居。 广府人善经商,客家多从政,潮汕两者兼之。 广府人会花钱,潮汕人会赚钱,客家人会省钱。 普通话水平:客家》潮汕》广府 饮食口味:广府潮汕好清淡,客家口味浓厚。 戏剧方面:广府有粤剧,潮汕为潮剧,客家为广东汉剧。 重学程度:客家》潮汕》广府 重商程度:潮汕》广府》客家 富裕程度:广府(珠三角)》潮汕》广府(非珠三角)》客家 团结程度:潮汕》客家》广府 男子身高:潮汕》客家》广府 女子相貌:潮汕》客家》广府 女子优秀程度:客家》潮汕》广府 重男轻女程度:潮汕≈客家》广府 大男子主义:客家≈潮汕》广府 超生现象:潮汕》客家》广府 体育:广府潮汕好篮球,客家好足球 海外侨民分布:广府多在欧美,客家潮汕多在东南亚 ■开放务实的广府人 广府文化分布于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是其重要聚居地。广府人是三大民系中最先形成,也最早受到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最具开放性。广府人易于接受外来事物,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第一个工程师詹天佑、第一个飞行员冯如即为杰出代表。广府人具有冒险、创新精神,在近代史上极具反抗性和斗争性,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广府人敢为天下先,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华南人才汇聚中心。 广府人具有务实精神,政治观念较弱,商品意识却很强,而广州商人在清中期就已闻名全国。商品意识不仅弥漫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这就使得人们过于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民系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强烈的商品意识也带来了投机性的负面作用和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人开的商店中普遍可见供奉着财神——关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存在迷信命运,敬奉鬼神等不良风气。即使在学术思想上,他们也强调学以致用。 >>>>>

广东方言分类分区一览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更多请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74086.html,学习学习交流QQ:2458679480 广东方言分类分区一览 (一)粤语(3800万人以上) 又称广州话、广府话、白话,省内粤语分4片。 (1)广府片(2000万人): 广州、南海、佛山、番禺、顺德、三水、清远、花都、增城、从化、龙门、佛冈、东莞、宝安、深圳、中山、珠海、英德、肇庆、高要、高明、鹤山、新兴、云浮等县市;韶关、曲江、乐昌等县市的城区;香港*、澳门*。 (2)罗广片(700万人): 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 (3)高廉片(600万人): 湛江、廉江、吴川、遂溪、阳江、阳春、阳西、茂名、电白、化州、高州、信宜等县市。 (4)四邑片(400万人): 江门、新会、恩平、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鹤山一部分。 ---------------------------------------------------- (二)闽方言(1600万人) 广东的闽语是闽方言中的闽南方言,大致可分为两个支系。 (1)潮汕方言(1200万人): 汕头、潮州、潮阳、澄海、饶平、揭阳、揭西、汕尾、海丰、普宁、惠来等县市;丰顺、陆丰、陆河等县市的一部分。 (2)雷州话(400万人): 雷州、徐闻;湛江、廉江、遂溪、电白等县市一部分。 ------------------------------------------------------ (三)客家方言(1400万人以上) 梅州、梅县、兴宁、五华、蕉岭、大埔、平远;惠阳、惠东、博罗、河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始兴、仁化、南雄、翁源、乳源、新丰、丰顺、陆丰、揭西等县市一部分;省内各处零星客话区(如广州三元里、沙河)。 注:1、除以上主要流行的三种汉语方言外,粤北、粤东还存在瑶语、壮语、畲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粤北还存在一些不知名土语; 2、在通行粤语区域中,也搀杂了一些小片的客家话和闽语; 3、粤方言以广州话为标准音,各片之间在语音、词汇方面有一些区别,语法也有一些区别; 4、客家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高。

广东概览之三大民系

广东概览之三大民系 三大民系 广东的汉族居民,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的结果。这种融合早已有之,而较大规模的融合则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来自中原地区,还包括楚、吴越、闽等岭北地区),逐渐形成了三大民系。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广东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并以其各自的优势,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但是,三大民系的形成,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文化基因、经济条件,加上语言不通,彼此之间长期缺乏正常的交往沟通,不仅民系之间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就是在同一民系中,边远山区与沿海平原地区也有较大差距。 客家民系文化特征 客家人不为广东独有,江西等省也有相当比重。客家人之得称,有多种说法,归根结底,应是与原当地土著居民相对而言而得来的。客家先民,来自进入岭南的中原移民,在南迁过程与本地土著融合而形成客家民系。客家方言在广东诸方言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小,反映了客家民系形成时间最迟,有研究者认为其最后形成的时间在明朝后期至清初这段时间。 由于南迁入粤较迟,平原的肥沃地带已被当地人和先期移民占据,故客家人多处闭塞贫困的山区,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俗语,非艰苦奋斗无以图存。在长期的迁移中,客家人养成一种刻苦耐劳,自立自强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同时,又因为在历史上的多次迁移中,都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以封闭式的生活为主,因而家族观念特别强固,保持着较多的从中原到江南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同于广府人、潮汕人的重商意识,而是崇尚读书,外出求学蔚为社会风气,有“文化之乡”之称。历史上客家人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 客家民系中,有一种颇为强烈的自信、自立、自强、自我奋斗意识,这是客家民系在独特生活环境下的历史产物,但同时也有一些不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容易趋向于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意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此已有所突破。近年来国内外掀起新的客家研究、 联谊活动热潮,1994年在梅州召开了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 亲大会。 特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客家民俗的特色。由于迁徙 的历史、入居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入粤客家人聚族而居, 强化宗族制度。民国时期,客家民系实行宗族管理严密的族长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家族小家庭的制度渐趋瓦解,在农村,大家族观念仍在意识上有所保持,在城市,则已普遍成为现代小家庭而淡化了家族观念。历史上客家人社会宗族制的强化,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祠堂设施的完善和族谱连续修撰。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各族都重视祠堂的建造。祠堂住处讲究风水,重视堂号家声。客家围屋堂号,或有直书故土祖地,或言志明义,这些堂号的命名习惯与唐宋古俗相承。再就是在民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一、 客家方言原来只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即闽西、粤东和赣南。 从明代末年到清代初年,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方面的原因,以广东省东部为中心的闽、粤、赣之交大批居民迁往广东中部、沿海地区和广西、江西、湖南、四川、香港、台湾等地。 清代中期以后,又有许多客家人继续迁往东南亚,甚至远徙到欧美大陆。把客家话也带到了这些地方,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方言分布格局。 江西境内的客家话可分为客籍人说的客籍话和本地人说的本地话。 客籍人指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主要是粤东)迁来的客家人,他们的客家意识很强。 本地人指在客籍人迁来之前就已经在赣南定居的居民,对那些客籍人来说,他们自称本地人,没有客家意识。 客籍话主要分布在赣西北、赣中山区、赣西罗霄山脉地区及赣南南部紧邻粤东的地区,如武宁县西南、修水县南部、铜鼓县大部、上犹县西北和崇义县西北、井冈山、寻乌县、定南县、龙南县等。 本地话主要分布在赣南中部地区,如赣县、于都、大余、南康、上犹、信丰、安远、瑞金西南等。 宁都、石城话也属本地话的范畴,他们本来也都没有客家意识。 在福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闽西山区的明溪、将乐、顺昌、建宁、泰宁、邵武、光泽、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这十四个县,又以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等七个为主。 此外,在闽中、闽东、闽北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客家方言岛。闽西客家话以长汀客家话为代表。 在广东,主要分布在梅县、大埔、兴宁、五华、蕉岭、丰顺、和平、龙川、紫金、河源、连平、始兴、英德、翁源、仁化、平远等县,另外还有44个县分布有客家话。 由于明末清初迁往各地的客家人多来源于广东嘉应州,即今天的梅州,因此梅县被认为是粤东客家话的代表。 闽、粤、赣三地客家话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各地自己的特点。其共同的语音特征是: 1.古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都合流为送气清音。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虽然话“广东广西山水相连,语言相通”,但经过一番比较我仲系要讲广东白话同广西白话系有好大差别噶,系我地广西所有白话之中系得梧州市白话最正架,跟广州话差别不大,梧州市亦都有著“广西小香港”之称,梧州白话确系可以罗出黎晒命,广东好多地方D白话都冇梧州白话正,就算放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亦都要优过肇庆、顺德、江门等地白话。 除左梧州话仲有平南县大安镇D白话都系好正架,一点都唔输过梧州白话,大安人到左广州,广州人仲会以为大安人系佛山黎架先,就感觉大安白话同佛山话好似似甘架。 广西除左尼两个地方其它果D地方白话就好鬼死土啦,系出唔到大场架。就比如南宁白话、玉林白话、北海白话、贵港白话等,尼D白话实际上系粤语架一个变种黎噶,唔单系发音同正规白话有少少差别,系用词同埋语法方面跟广州话差别好大,广州人如果到左尼几个地方可能一时会听唔明果度D土白话。这几个地方D白话水平亦就当广东地区架湛江、茂名、阳江、高州等地方差唔多啦 作者:南巴仔阿轩 2005-4-28 20:1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总结广西白话跟广东白话的地域差异 转贴自:岭南文史 “粤语形成于古广信”,是我和叶国泉先生合作的《粤语源流考》一文首先提出的。这篇论文曾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粤语国际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于《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1996年,省政府参事室等单位在封开举办“岭南文化古都”专家论证会,我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的论文,会后又发表了《粤语的起源地新探》,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论证。现在我扼要介绍这些论文的观点,同时公布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粤语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占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

广东方言

广东方言

广东境内存在许多不同的汉语方言,其中本土三大方言包括粤语、闽语、客语等,此外还使用普通话、广东本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来粤工作或定居的外省籍人所带来的外省各地方言。其中广东境内的闽语又可细分潮汕话、雷州话(它们与闽南话、闽北话等同属于闽方言,但彼此之间通话有些困难)。粤语、闽语、客家话母语使用者占广东本地人的比例约为55.6%、23.6%、20.8%。 一,广东方言分类 ?粤语 o标准粤语(白话) o珠三角本地粤语(土白话) o粤西粤语 ?潮汕话 o韩江潮汕话 o练江潮汕话 o榕江潮汕话 o海陆丰潮汕话 ?雷州话 ?隆都话 ?广东客家话 o梅江客家话(四县客家话) o东江客家话(海陆丰客家话) o韩江客家话 o粤西客家话(崖话) 方言区归属有争议的语言: ?惠州惠城话 二,方言区的分布 广东汉语方言区分布,请参看图中的广东部分: 在广东,粤语、客家话、闽语大致是分块分布的,但在许多地区有方言岛的现象。在两种方言的毗邻处,往往有语言混杂的现象。 1. 大方言区 1.1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粤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中部、西部(不包括雷州半岛和粤西的客家方言区),方言区的东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客家方言区毗邻。方言区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岛为界与闽语区毗邻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 1.2 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的分布 在广东境内,闽语大方言区分布在广东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区和雷州半岛。 其中东南沿海为潮汕话大方言区,珠江三角洲西岸部分地区为隆都话大方言区,雷州半岛为雷州话大方言区。 1.3 广东境内客家话大方言区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