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脆弱性评价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试析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一、引言海洋渔业资源作为全球食物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生产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并探讨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二、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一)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概念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洋渔业资源通过自身的繁殖、生长和补充,能够为人类提供渔业产品的潜在能力。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因素1、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资源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水温、盐度、水质、海流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长、繁殖和分布。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能导致某些鱼类的生长速度加快,但也可能使其繁殖周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种群数量。
2、捕捞强度过度捕捞是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捕捞强度超过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补充能力时,就会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
此外,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如使用小眼网具、底拖网等,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影响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3、海洋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如石油、重金属、农药、塑料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毒害海洋生物,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生产能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等都会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
三、当前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的现状(一)渔业资源衰退全球范围内,许多重要的渔业资源都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例如,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鲱鱼等传统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大幅下降,一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海洋生态的经济价值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的经济价值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的经济价值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功能。
这些海洋生物资源不仅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而且在经济上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的经济价值,并强调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1. 渔业资源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为亿万人提供着蛋白质和营养。
渔业产业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济利益,为渔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且从出口渔产品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此外,渔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捕鱼设备制造、加工、运输等,促进了经济增长。
2. 海洋生物药物海洋中的生物资源还包括了许多具有医药价值的物质。
海洋生物生产的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特性,这些潜在药物可能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
通过发现并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我们可以开发出新的药物和疗法,为人类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贡献。
3. 旅游产业海洋生态系统的美丽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沿海地区拥有无数美丽的海滩、珊瑚礁和海洋公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使得许多沿海城市和地区得以繁荣发展。
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尽管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的脆弱性。
过度的过渔、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应予以重视:1. 加强管理与监控各国应该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过渡捕捞并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监测和执法措施,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2. 推进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有害废弃物的处理,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环境。
通过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海岛经济体系统脆弱性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海岛经济体系统脆弱性及其障碍因子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国际旅游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海岛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岛经济体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特点,拥有众多旅游、渔业、海洋能源开发等资源,但也具有比较明显的脆弱性。
本文将从系统脆弱性和障碍因子两个方面对海岛经济体进行分析。
一、系统脆弱性1.自然灾害风险由于海岛经济体特殊的自然环境,其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高,如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当地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对旅游、渔业等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影响,降低海岛经济体的承载能力,从而加剧了其脆弱性。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海岛经济体的发展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但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从而影响旅游、渔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海岛经济体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脆弱性因素。
3.经济结构单一海岛经济体的经济结构主要依靠旅游和渔业产业,这使得海岛经济体在面临全球经济变化和需求的时候相对较为脆弱。
因为一旦旅游业或渔业受到外界的变化或冲击,海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承载能力降低。
二、障碍因子1.政策障碍政策障碍是海岛经济体面临的首要障碍因子之一,包括政府政策不完善、对外贸易和投资限制、对新技术的保守态度等。
这些政策限制了海岛经济体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限制了海岛经济体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2.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不足海岛经济体的人力资源发展相对薄弱,包括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制约着海岛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的流失和不足,海岛经济体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也限制了海岛经济体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海岛经济体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往往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在旅游、交通和能源等方面,海岛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供给问题,也阻碍了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渔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估

渔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估概述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对于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估渔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的成效,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和管理渔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渔业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1. 渔业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是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各国政策文件的分析,可以评估政策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
2. 渔业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渔业保护区是保护重要渔业产卵场所、保护渔业资源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察渔业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和管护状况,可以评估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成效。
3.渔业渔获物的合理捕捞合理捕捞是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评估渔业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分析捕捞工具、捕捞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渔获物捕捞量和加工情况的可控性,可有效评估渔业系统的健康状况。
二、渔业生态系统修复成效评估1.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通过改善渔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重建。
评估不同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实施情况,对于修复成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质改善与环境治理水质污染和环境恶化是渔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水质改善和环境治理的成效,包括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助于综合评估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程度。
3.生物资源的恢复与保护评估渔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生物资源的数量、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保护措施对生物资源恢复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分析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三、渔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综合评估综合以上评估结果,从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政策法规实施等多个维度评估渔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成效。
同时,结合生态经济学、生态评估等方法,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
渔业可持续认证了解渔业可持续认证标准和程序

渔业可持续认证了解渔业可持续认证标准和程序渔业可持续认证(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简称MSC)是一个国际性的认证机构,致力于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MSC通过实施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和认证符合可持续渔业管理要求的渔业和渔产品。
本文将介绍MSC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以便更全面了解渔业可持续认证的具体要求。
一、认证标准渔业可持续认证的核心标准包括三个方面:渔业资源的健康状况、渔业的环境影响和渔业管理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以下是MSC认证中的一些重要标准要求:1. 渔业资源:渔业必须建立和维护可持续的渔业资源管理机制,确保渔业资源的健康状况稳定。
这包括确保渔获物的种群数量和结构处于可持续水平,避免过度捕捞和破坏性的捕捞方法。
2. 环境影响:渔业必须最大程度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水文环境的负面影响。
渔具和捕捞方式应尽可能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损害,减少捕捞对栖息地的破坏,并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3. 渔业管理:渔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监测、数据收集和科学评估系统,以及对捕捞规模和方式进行限制和控制。
渔业管理机构应具备独立性、透明度和有效性,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渔业资源变化。
二、认证程序渔业可持续认证的程序分为申请、评估和认证三个阶段。
具体程序如下:1. 申请:渔业申请认证时,需要与MSC联系,并提交相关的详细信息。
MSC将评估申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数据支持。
2. 评估:评估是核心环节,包括两个部分——预评估和全面评估。
预评估是初步评估渔业是否具备基本的可持续性要求,包括对渔业资源、环境影响和渔业管理的快速评估;全面评估是对符合预评估要求的渔业进行深入评估,包括实地考察和评估报告撰写。
3. 认证:认证是MSC确认渔业可持续性的最终决定。
在评估报告完成后,MSC将对报告进行审查,并就认证结果与申请人进行沟通。
如果渔业符合可持续渔业管理要求,MSC将颁发认证证书,并将其列入MSC的认证渔业数据库。
渔业资源保护的监测与评估

渔业资源保护的监测与评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渔业资源的保护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持人类的渔业产业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监测渔业资源状况监测渔业资源状况是为了了解目前渔业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态环境等重要信息。
这样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监测的方法可以通过多领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实现,例如:1.渔业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各地捕捞渔船的作业数据,包括捕捞量、渔获物种、捕捞地点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资源的供需状况和重要渔种的变化情况。
2.生态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水质、水温、氧气含量等环境指标,可以了解到资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重要鱼种的栖息条件。
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大规模的海洋面积,了解资源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为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渔业资源利用效益评估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益是为了了解渔业经营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1.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分析渔业经济数据,包括捕捞收益、投入产出比、就业机会等,评估渔业对经济的贡献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渔民的收入状况和渔业公司的盈利情况。
2.生态效益评估:通过研究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渔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等影响,评估渔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荷和可持续性。
3.社会效益评估:考虑到渔村的社会福利和群众的生活质量,评估渔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这包括渔业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就业机会的提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三、渔业资源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在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措施:1.限制捕捞规模:通过设定合理的捕捞和养殖限额,控制捕捞量和规模,避免过度捕捞引发资源衰竭。
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提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氧气、调节气候和碳循环的重要功能。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过度渔捞和污染的加剧,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稳定性评估稳定性是指海洋生态系统在面临外部压力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为了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是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来进行测量。
更高的生物多样性通常意味着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压力。
2.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服务等。
通过评估这些功能的强弱程度,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测量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湿地的水净化效果等指标可以提供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信息。
二、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外部压力时,容易遭受破坏和崩溃的程度。
为了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是评估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常用方法。
它通过分析外部压力(或者称之为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状态的影响,并评估政策或管理措施对其响应的效果。
这样可以评估出生态系统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和脆弱性程度。
2. 生态网络分析生态网络分析是评估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评估其对外部扰动的响应能力。
生态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三、综合评估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可以将以上两种评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综合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对外部压力的响应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稳定性与脆弱性的程度。
渔业资源保护探讨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渔业资源保护探讨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渔业资源保护探讨: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渔业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过度捕捞等不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许多渔业资源正面临着枯竭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渔业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方法。
一、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渔业资源保护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渔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保护渔业资源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破坏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存活和繁衍。
其次,渔业资源保护对于保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科学规划渔业开发,才能确保长期供应渔产品,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保护渔业资源还涉及到人民的渔业权益,保护渔民的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持续发展,从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渔业资源保护的方法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科学管理、培育意识等。
1.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明确渔业资源的保护责任和义务,规范渔业活动的行为。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起到威慑作用。
2.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护渔业资源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体系,全面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和状况,时刻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基于科学调查和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渔业开发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对渔业捕捞工具和捕捞方式的监管,限制过度捕捞行为。
3. 培育意识提高渔民和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意识是推进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宣传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及其脆弱性,使他们明白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关注度和理解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脆弱性评价海洋渔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渔业每年为全球提供约8000万t的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水产品供人类食用;并为世界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为2.6亿人口提供了全职和兼职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人口属于从事小规模渔业的渔民,且为全球经济每年贡献800-850亿美元的收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海洋渔业在过去的60年内快速发展,不仅捕捞海域范围在地理上大幅扩张,捕捞深度也在不断地向深海加大,高捕捞强度导致目前全球高达1/3的鱼类种群处于过度开发或衰退状态。
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暗示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使渔业资源对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营养、经济和社会利益持续地做出贡献,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
本研究根据1950-2010年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鱼种的营养级,综合分析和评价了世界各渔区和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势态和现状,并探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ies landings,MTL)的潜在变化机制;此外,收集渔获物价格数据,通过分析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与实际捕捞量,核算过度捕捞造成的全球海洋捕捞量和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将渔业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探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下世界各国海洋渔业的脆弱性,为渔业管理者宏观把握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状态提供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全球各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全球三大洋MTL在1955-1986年以0.057/10年的速度下降,且其MTL下降机制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Fishing through marine food webs)”模式。
在全球三大洋14个FAO渔区中,10个FAO渔区的MTL出现显著降低,其中,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西南大西洋和西南太平洋发生“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现象,其MTL的下降速度分别为0.24/10年(1965-2010年)、0.064/10年(1969-1992年)、0.12/10年(1996-2010年)和0.16/10年(2000-2010年);而中东大西洋、东南大西洋、东印度洋、西北太平洋、中东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发生“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现象,其MTL的下降速度分别为0.040/10年(1982-2010年)、0.18/10年(1950-1963年)、0.08/10年(1952-1987年)、0.17/10年(1963-1988年)、0.065/10年(1964-2010年)和0.18/10年(1952-1985年)。
MTL未出现下降并不能表明渔业得到有效的管理,中西大西洋、西印度洋、东北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MTL呈逐步上升,但中西大西洋的低营养级种类产量自1984年开始大幅下降,且高营养级种类渔获量也在1998-2010年逐步下降;东北太平洋的低营养级种类渔获量自1987年开始也出现显著下降。
东南大西洋MTL 自1972年以来基本维持稳定,而高营养级鱼类和低营养级鱼类的产量均显著下降,其渔业开发模式属于“开发至过度捕捞(Increase to overfishing)”。
MTL呈恢复上升趋势可能伴随着低营养级渔获种类产量的降低,全球海域、东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MTL在经历下降趋势后,均呈恢复上升状态,但低营养级种类的渔获量均出现大幅下降。
渔民行为和市场等因素会对MTL产生影响,当捕捞努力量向高营养级的头足类转移时,“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现象可能会被掩盖。
利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评价渔业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高营养级和低营养级鱼种,以及群落结构和开发历程的掩盖效应。
(2)全球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全球三大洋75个主要海洋捕捞国中,43个国家MTL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仅16个国家MTL的下降是由于高营养级种类的衰退,而27个国家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的下降机制。
从43个MTL出现下降的沿海国的地理分布来看,欧洲国家占15个,英国、比利时、德国、丹麦、荷兰、波兰、芬兰、瑞典、法国和爱尔兰属于“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模式;葡萄牙、西班牙、冰岛、挪威和俄罗斯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
北美洲国家占6个,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属于“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模式。
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和格陵兰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
南美洲国家占7个,乌拉圭、阿根廷属于“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模式,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
非洲国家仅4个,分别为南非、利比里亚、喀麦隆和埃及,且均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
亚洲国家占9个,仅日本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和斯里兰卡均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
大洋洲国家占2个,澳大利亚属于“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模式,而新西兰属于“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模式。
20个捕捞国的MTL在经历下降后呈恢复上升趋势,但是,该恢复上升趋势通常伴随着传统低营养级种类产量的大幅下降。
在上述20个国家中,11个国家的低营养级鱼类产量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分别是欧洲(葡萄牙、西班牙、瑞典、俄罗斯、冰岛、挪威和荷兰)、南美洲(智利和厄瓜多尔)、亚洲(日本和韩国)。
从全球来看,发生“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现象或低营养级种类产量在MTL 呈恢复上升趋势时显著下降的沿海国通常属于低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发达国家,而MTL呈上升趋势或发生“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现象的沿海国通常属于高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贸易的压力下,确保水产品对全球粮食安全持续做出贡献,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对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
(3)过度捕捞造成海洋渔业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全球三大洋约35%的种群曾经或正在遭受过度捕捞,1950-2010年损失的总捕捞量高达332.8百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89亿美元(2005年不变价美元)。
从1950-2010年全球各渔区损失的总产量来看,东南太平洋以11507万t排在首位;之后是东南大西洋、西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分别损失6216万t、5044万t和4824万t。
西南太平洋、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海域并未遭受到严重的产量损失,其损失的总产量分别为96万t、35万t和41万t。
从1950-2010年全球各渔区的总经济损失来看,西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东南大西洋和东北大西洋过度捕捞损失的经济效益分别达到966亿、561亿、396亿、383亿和176亿美元。
而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经济损失较低,仅处于4-32亿美元之间。
其他渔区过度捕捞损失的经济效益处于50-107亿美元之间。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群落组成的开发历程和开发状态显著不同,全球三大洋中,中小型中上层鱼类损失的产量最高,达到26504万t;之后是底层鱼类、无脊椎动物以及大洋性和深海鱼类,过度捕捞损失的产量分别为4305万t、2053万t和422万t。
过度捕捞的空间扩张不仅反映了全球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也表明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开发能够降低和稳定过度捕捞的产量损失。
全球海洋渔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降低全球过剩的捕捞能力并改善渔业管理体系。
(4)社会经济因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
运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通过对全球122个沿海国开展跨国时间序列分析,探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人均GDP的上升,EEZ产量、%PPR和L指数逐步上升而MTL逐步下降;但是,在人均GDP分别达到$15,000,$14,000和$19,000后,EEZ产量、%PPR和L指数呈逐步下降趋势,而MTL在人均GDP达到$20,000后呈稳定上升趋势。
上述关系表明经济增长能够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符合生态现代化理论和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人口数量对EEZ产量、%PPR和L指数具有显著正效应,并对MTL具有显著负效应。
人口数量增加1倍会引起%PPR上升17.1%、L指数上升0.0254以及MTL 下降0.176;人口数量增加1%会引起EEZ产量上升0.744%。
遵循国家人口数量越多,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越大的逻辑,这也是一个预期结果。
全球大多数沿海国位于EKC曲线的左侧,这表明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可能会导致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
但是,一些国家的人均GDP已通过EKC曲线的拐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够遏制其海洋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
上述结果突出了在制定可持续渔业管理政策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5)气候变化下海洋渔业的脆弱性及粮食安全。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的评估海洋渔业面对气候冲击时的各国粮食安全脆弱性的高低和分布,并突出了海洋渔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表明,海洋渔业面对气候冲击时的国家粮食安全脆弱性与国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脆弱性最高,其高脆弱性主要由于上述国家高度依赖海洋渔业提供营养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限。
不同高脆弱性国家的海洋渔业在其粮食和营养安全中发挥的作用显著不同,在气候变化影响海洋渔业造成粮食安全高度脆弱的国家中,非洲国家(佛得角、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和塞内加尔)、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菲律宾和泰国)、大洋洲国家(斐济、萨摩亚、所罗门群岛和瓦努阿图)和南美洲国家(圭亚那)主要依赖海洋渔业满足其人口对水产品的需求;然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和多哥的水产品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柬埔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坦桑尼亚主要依赖内陆渔业满足其对水产品的需求;孟加拉国、埃及和越南主要依赖养殖业满足其水产品的需求。
上述27个高脆弱性国家中,超过2/3的国家以海洋渔业作为其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
制定适宜的适应策略和管理措施以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维持具有高脆弱性且高度依赖海洋渔业的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