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是如何影响跑步能力的

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是如何影响跑步能力的
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是如何影响跑步能力的

快肌纤维和满级纤维是如何影响跑步能力的

大家都知道,肌肉是需要氧气供应才能活动的,我们运动的越激烈肌肉需要的氧气量就越多,当运动强度达到极限的时候,因为身体摄入的氧气量跟不上你肌肉的氧气需求量,身体就会进入无氧状态,这就是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区别。

而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用到的肌肉纤维是不一样的,有氧运动使用的是慢肌纤维,而无氧运动使用的则是快肌纤维。

这里普及一下肌肉纤维的知识。

人体的一切运动都依赖于肌肉的伸缩。我们缓慢行走,肌肉的伸缩也处于缓慢的状态;我们快速奔跑,肌肉也会快速伸缩。而负责缓慢伸缩的肌肉纤维就是慢肌纤维(以下简称慢肌),负责快速伸缩的肌肉纤维则是快肌纤维(以下简称快肌)。除了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人体肌肉里面还有一个处于中立状态的肌纤维,叫做中间肌纤维。

慢肌与快肌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乳酸的产生,当人体用慢肌运动的时候乳酸一旦分泌就会被处理掉,不会造成肌肉乳酸堆积,所以慢肌的特点就是耐力强持久性好。而人体用快肌运动的时候,乳酸分泌的速度就会很快,身体清理乳酸的速度跟不上分泌的速度,会造成肌肉乳酸大量堆积,由于乳酸大量堆积会导致肌肉停止工作,所以快肌的特点是速度快爆发好,但是不持久。

而中间肌则是一个整合了快肌与慢肌特点的肌纤维,它既有快肌纤维快速伸缩的能力也有慢肌纤维的耐力,虽然中间肌没有快肌那么强的伸缩能力,但是它比慢肌的伸缩能力要好,它的耐力没有慢肌好,但是也绝对比快肌要强很多,动用中间肌运动,乳酸分泌的速度会达到身体清理乳酸速度的临界点,也就是刚刚好的状态,乳酸分泌速度再快一点就会超过清理的速度。

每个人的快慢肌纤维比例都是固定的,无法通过训练提高,有些人天生快肌比慢肌多,所以这种人天生就适合短跑,无氧运动能力突出,而有些人则是慢肌天生比例高,因为慢肌越多代表肌肉吸收的氧气也会越多,所以他的有氧运动能力也就是耐力天生就会比较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

既然慢肌快肌的比例是天生的,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短跑或长跑成绩呢?这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中间肌起到的作用。

中间肌是一种介于快肌与慢肌之间的肌纤维,我们通过训练可以让它倾向于快肌或慢肌,如果我们经常锻炼慢肌,几乎不锻炼快肌,那么中间肌的能力也会偏向慢肌,反而如果我们完全不锻炼慢肌只锻炼快肌,那么中间肌的能力则会偏向快肌。

不同的跑步项目,运用到的快慢肌纤维比例也是一样的,像42公里马拉松这种超长距离跑,是肯定不会动用到快肌纤维的。这是因为动用了快肌纤维就意味着肌肉堆积乳酸,肌肉一旦堆积了乳酸就代表了疲劳更快地到来,所以马拉松这种项目注定了是以慢肌主导的运动。而像200米、400米这种距离短时间短的跑步项目,则是以快肌为主的跑步项目。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既然我的目标是马拉松,马拉松又是以慢肌为主,那么日常训练是否应该以锻炼慢肌为主呢?锻炼慢肌那肯定是要慢吧,那么就慢跑不就可以了吗?如果你只是以完赛为目的,这么练确实是一种好办法,通过锻炼慢肌,提高它的持久力,让自己可以跑4小时5小时甚至更久。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马拉松成绩,这样练就不行了。

上面说了,训练是没办法提高快慢肌比例的,训练只能让中间肌偏向于慢肌或快肌的能力,如果你一味地慢跑,就会导致自己的快跑能力下降,而要让马拉松不断地PB,肯定是不停地提高自己的速度的,所以一味地慢绝对不是好办法。单纯的慢跑是训练的慢肌,这种训练会导致中间肌的能力偏向于慢肌,同时快肌速度能力下降。一味地快跑锻炼的是快肌,这种训练会导致中间肌的能力偏向于快肌,同时慢肌能力下降。

那么有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训练呢?

有一种训练方法,可以让你的中间肌既保持慢肌的耐久力,也还保持快肌的速度能力。这是一种直接锻炼中间肌的训练方法,我们提高跑步成绩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此方法。

当人体跑步时身体乳酸清理速度达到临界点的时候,就是你动用中间肌运动的时候。打个比方,跑者a用4分30秒每公里的配速跑10km,但是当他跑到4km的时候,他的配速就没办法维持了,变成了4分40秒,这是因为乳酸在他的腿部肌肉里面堆积,大量的乳酸堆积不得不让他慢下来,这也就是说,他用4分30秒的配速跑步的时候,过多地动用了自己的快肌。那么跑者a的目标是4

分30秒的配速跑完10km,我们要通过何种训练让他达到这个目标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他的乳酸分泌临界点配速,比如4分40秒-4分50秒是他的乳酸分泌临界点,我们可以通过在440-450跑30-50分钟来训练,训练2-3次后,这个配速的乳酸分泌速度会减慢,跑者a的乳酸分泌临界点配速会变成420-430,这时候跑者a就可以用430的配速跑10km了。

可能大家会很迷惑,这是什么原理呢?

马拉松世界纪录时2小时2分57秒,每公里配速是2分55秒,肯尼亚人丹尼斯·基梅托在2014年的柏林马拉松缔造。每公里配速2分55秒换算成400一圈,是69秒跑完400米,也就是100米17秒跑完。这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属于无氧运动,也就是普通人只能用快肌来跑这个速度,但是他却可以用慢肌来跑,也就是有氧跑完全程。

你们可能会觉得,是不是他身体里面全都是慢肌,所以他的有氧跑速度才会这么快。并不是!慢肌多,代表他肌肉可以得到更加多的氧气,氧气越多他就可以跑更快。但是,每个人的快慢肌比例是无法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只有中间肌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也就是说,他的慢肌并没有比我们多,他强大的地方在于他的中间肌。

那么,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训练中间肌的呢?

首先,他也跟普通人一样,一开始跑255的配速只能动用快肌,没办法动用慢肌。他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中间肌的能力,比如一开始他的中间肌配速是5分每公里,通过训练,他的中间肌在5分的配速下清理乳酸的能力大大增加,变成了450,然后又通过训练变成了440、430、400、330......就这样慢慢地,他的中间肌越来越强大,自然以前需要调动快肌才能跑出来的配速,现在就变成用慢肌也可以跑出来了,他的无氧跑配速也就成了有氧跑配速。

而我们业余跑者提高自己的能力,无非也就是这个模式。不断锻炼自己的中间肌,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有氧能力。那么,你可能会问,我要如何知道自己的中间肌配速呢?

其实,大家经常看到的间歇训练法,变速跑,逐渐加速跑都可以锻炼到自己中间肌的能力。但是变速跑、间歇跑这些训练很容易造成过多动用自己的快肌进行跑步,虽然有效果,但却并不是最高效的训练手段。因为我们业余跑者不比专

业队的运动员,专业队的位了拼奖牌拼成绩,在最后几百米往往会动用自己的快肌进行无氧冲刺,一次来夺得好名次。也就是说,专业运动员需要一定的无氧快肌运动能力。但是作为业余队员就没这个必要。最后的无氧冲刺带来的成绩提高也就那十几秒。业余跑者完全没必要为了几十秒的提高专门锻炼无氧能力,所以不建议业余选手练习过多地无氧能力。

作为最好的锻炼中间肌的手段就是一直用中间肌来跑步。全程都不要用快肌或慢肌,只用中间肌。比如440-430是你的中间肌配速,那么我们可以跑8-12公里,全程让配速维持在440-430之间,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没必要追求更高的配速,更快的配速代表动用了快肌,低于这个配速则代表动用了慢肌,完全没必要。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跑法好像类似节奏跑?另外一个名称叫做乳酸门槛跑,乳酸阈训练。没错!乳酸门槛跑就是最佳的锻炼中间肌的方法,这个跑法,既可以锻炼你的有氧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你的无氧能力,正是因为它直接训练了你的中间肌的缘故。

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人之所以马拉松如此强大,除了人种训练条件外,大量的乳酸跑也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马拉松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训练法。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6—《力、运动和力》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力、运动和力》 1.(2020福建省)以下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浴室铺防滑垫 B. 缝衣针表面做得光滑 C. 车把上加装橡胶套 D. 瓶盖侧表面刻有竖纹 2.(2020安徽省)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 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该状态下 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 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020浙江杭州)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 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 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4.(2020山东青岛)(多选)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B. 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就不能是受力物体 C.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D. 物体只有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总保持静止状态 5.(2020山东青岛)(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 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 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6.(2020北京市)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使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对物体的推力大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B. 若增大推力,物体所受摩擦力也将增大,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骨骼肌纤维三联体的结构

骨骼肌纤维: 骨骼肌纤维是一种多核细胞,核的数量随肌纤维的长短而异,短者核少;长者细胞核数量可达100~200个,位于肌膜下方。核呈卵圆形,染色较淡,核仁清楚。 1.结构特征 一般情况下,人类绝大部分骨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直径略小于Ⅱ型肌纤维,II型肌纤维的肌浆网较Ⅰ型肌纤维发达2倍,故型肌纤维肌浆网的摄Ca2能力大于Ⅰ型肌纤维,从而加快了Ⅱ型肌纤维的反应速度;Ⅰ型肌纤维的线粒体数量较型肌纤维多且直径大,同时Ⅰ型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分布比Ⅱ型肌纤维多,II型肌纤维肌原纤维含量较I型肌纤维多,意味着肌纤维内部含有较多的肌球蛋白横桥,收缩时可产生较大的收缩力。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 2.神经支配 特征肌任维类型I 型Ⅱa型Ⅱb型 平均肌纤维面积/um2 1730 2890 运动单位540·μ-1 440·μ-1 750·μ-1 轴突传导速度/m·s-1 8.5 100 100 毛细血管分布多多少 线粒体含量高中低 肌浆网(SR)Ⅱ型肌纤维的SR为Ⅰ型肌纤维的2倍 Z带Ⅰ型肌纤维的Z带较Ⅱ型肌纤维宽

结缔组织Ⅰ型肌纤维的胶原纤维多于Ⅱ型肌纤维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由大小不同的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大运动神经元支配Ⅱ型肌纤维,其轴突较粗,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快(>90m·s —1); 3.肌纤维面积肌纤维面积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直径并受年龄、训练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出生后到青春发育期结束,肌纤维的面积随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递增。人类两种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差异较小,且有较大个体差异。 骨骼肌纤维三联体的结构: 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故又称纵小管(图6-5).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呈环行的扁囊,称终池(terminal cisternae),终池之间则是相互吻合的纵行小管网.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triad)(图6-5).在横小管的肌膜和终池的肌浆网膜之间形成三联体连接,可将兴奋从肌膜传到肌浆网膜.肌浆网的膜上有丰富的钙泵(一种ATP酶),有调节肌浆中Ca2+浓度的作用.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1、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大; 2、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大; 3、对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需求均较高的运动员其两类肌纤维分布接近。 (二)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的影响:“遗传学派”,“训练—适应学派”。 2、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面积和数量的影响:肌纤维增粗,即肥大;肌纤维数目增多。。 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 (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 (3)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 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无形成分):占血液总量50%~60%。 (二)血细胞(有形成分):占血液总量40%~50%。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红细胞比容(或称为压积):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约为40%~50%,女子约为37%~48% 四、血液的机能 (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运输机能 1、运输气体; 2、运输营养; 3、运输代谢产物; 4、运输热量。 (三)参与调节 激素随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活动。 (四)防御与保护机能 1、白细胞→吞噬分解作用→细胞防御; 2、血浆中免疫物质→免疫→化学防御; 3、血小板→凝血和止血→保护作用。 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左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3、每分输出量:左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通常所说的心输出量是指每分输出量。 4、心指数:空腹、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5、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包括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 6、心脏作功量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影响搏出量 (1)前负荷(心室充盈量);(2)后负荷(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 2、心率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变关系。 二、动脉血压 (一)概念: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2、心脏收缩射血;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弹性。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与运动

力与运动 (09四川绵阳)14.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09南昌).如图2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图2 答案:A (09山东潍坊).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09杭州)13.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 1 N,0 B. 0,1N C. 2N,1N D. 1N,1N (09义乌)9、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 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 能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答案:C (09丽水). 如图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 的地球仪,其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 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 地球仪的悬空静止。 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 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 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答案:D (09广州).用图7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 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分类:27运动和力之交通工具专题

运动和力之交通工具专题 1.(2019德州,7)图是汽车刹车原理图,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一根能绕O点转动的杠杆,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油受到挤压从而推动活塞向左移,活塞挤压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脚踩刹车踏板时,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摩擦力越大 C.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省力杠杆 D.刹车过程中汽车的惯性减小 2.(2019泰安,7)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 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 3.(2019沈阳,11)爸爸带着小明乘坐“援疆号”旅游专列从沈阳去新疆旅游。列车行驶过程中,小明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他看到窗外成排的绿树是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明透过车窗的玻璃看到窗外的美丽景色,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像。列车减速进站时,小明感觉自己的身体向列车前进的方向倾斜,这是由于小明具有____的缘故。 4.(2019阜新,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司机通过汽车后视镜对光的折射观察后方 B.使用洗衣机时,用双孔插座更安全 C.空气开关防止电流过大 D.高速路上司机可以超速行驶 5.(2019广安,6)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轮胎的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B.铅垂线的应用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乘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6.(2019攀枝花,6)某同学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车抛锚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试图推动汽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车未被推动是因为人推车的力小于车推人的力 C.人对车的推力和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2019攀枝花,7)下列实例中关于压强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8.(2019鸡西,7)关于汽车的说法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其他液体相比,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适合做汽车的冷却剂 B.汽车在公路上高速驶过时,飘落在车旁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C.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受到惯性作用身体会向前倾斜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9.(2019北部湾,9)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10.(2019北部湾,10)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往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 B.行李箱下安装滚动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将滑梯的滑道做得光滑 11.(2019福建,5)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要求人们() 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B.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外

力和运动的题型分类

0 t s 0 t s 0 t v 0 t v 一、参照物的选取类的问题 定义: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湖岸 B 、湖水 C 、游船 D 、岸上的建筑物 3、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目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生动描写,其中“舟行”是以 _________ 为参照物. 二、平均速度及运动状态的问题 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计算 1) 运动状态的辨别类问题: 1、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如图1 ABCD 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 拍摄一次) 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D ) 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 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4、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 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5所示,可知小球 的运动速度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 2) 平均速度的计算类问题 三、力的存在和受力的简单分析类 1、科技馆有一个磁悬浮地球仪,当它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地球仪 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不计空气浮力)正确的是……………( ) A .不受外力 B .重力与磁力平衡 C .磁力大于重力 D .只受磁 力 A B C D 第1题图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四种常见约束类型的约束反力

四种常见约束类型的约束反力 工程中约束的种类很多,对于一些常见的约束,根据其特性可归纳为下列四种基本类型。 一、柔性约束(柔索) 1、组成:由柔性绳索、胶带或链条等柔性物体构成。 2、约束特点:只能受拉,不能受压。 3、约束反力方向: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着柔体的中心线背离物体。通常用FT表示。见图1-8 二、光滑面约束(刚性约束) 1、组成:由光滑接触面构成的约束。当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接触面视为理想光滑的约束。 2、约束特点:不论接触面是平面或曲面,都不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动,而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约束物体方向的运动。 3、约束反力方向:通过接触点,沿着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的物体,通常用FN表示。 三、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

1、组成:两物体分别钻有直径相同的圆柱形孔,用一圆柱形销钉连接起来,在不计摩擦时,即构成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简称铰链约束。 2、约束特点:这类约束的本质为光滑接触面约束,因其接触点位置未定,故只能确定铰链的约束反力为一通过销钉中心的大小和方向均无法预先确定的未知力。通常此力就用两个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如图1-10所示。 3、铰链约束分类:这类约束有连接铰链、固定铰链支座、活动铰链支座等。 (1)连接铰链(中间铰链)约束 两构件用圆柱形销钉连接且均不固定,即构成连接铰链,其约束反力用两个正交的分力Fx和Fy表示, 2. 固定铰链支座约束 如果连接铰链中有一个构件与地基或机架相连,便构成固定铰链支座,其约束反力仍用两个正交的分力Fx和Fy 表示., 如图1-11所示。 固定铰支座的几种表示

胚胎发育时期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化

胚胎发育时期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化 原文来源:Te, K.G. and C. Reggiani, Skeletal muscle fibre type specification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J Muscle Res Cell Motil, 2002. 23(1): p. 65-9. 摘要: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关于胚胎发育时期肌形成和肌纤维类型分化的信号机制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回顾最近的相关发现。脊椎动物中MyoD家族在肌肉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家族是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可激活肌肉分化基因的转录。反过来,MyoD家族会应答体节周边组织尤其是脊索和神经管的诱导信号。Hedgehog和Wnt是其中的诱导信号之一,在未来的成肌细胞中发现其应答通路包括Ptc, Smu和Gli。该信号机制已在小鼠、鸡、斑马鱼和果蝇等模式生物中做过分析。有些转录因子的同源物在不同物种中可完成类似的功能,但其他的转录因子在不同物种中则存在重要的不同之处:例如在果蝇中twist编码一种促进肌形成的转录因子,但是他的同源物在小鼠中则抑制或阻止肌形成。相反的,nautilus是果蝇中MyoD的同源物,他在小鼠的肌肉分化中没有普遍作用,只是在特定类型的肌纤维的分化中发挥功能。 介绍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生化、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异质性是近十年来许多人的研究对象。其中肌形成的预决定和神经支配、激素及调节肌纤维表型机制的作用研究的最为详细。而关于信号因子、转导途径和调控基因在肌形成和最终在肌纤维分化中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在不同模式生物中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几种影响肌肉发育的普遍因素,同时也发现了物种发育的种属性特征。 肌形成和MyoD家族 理解胚胎发育时期肌纤维类型的分化过程,首先必须了解肌形成的调控机制。在脊椎动物中,MyoD家族的转录因子是决定肌形成的最上游因子。bHLH转录因子类型的MyoD家族成员有MyoD,Myf-5, myogenin 和MRF4。在高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这四种肌肉生长调控因子(MRF)由多种诱导通路激活并以一种特定的时空顺序表达。 神经管和脊索的诱导信号hedgehog和Wnt1可激活体节中Myf5在背内侧区域的表达,该基因又能诱导MRFs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发育中的体节表达。起始表达Myf5的细胞成为轴上肌肉系,将来发育成背肌。相反的,发育中体节的侧面细胞中MyoD的起始表达依赖于背外胚层的诱导信号Wnt7。起始表达MyoD的细胞将来发育成为轴下肌肉。侧中胚层合成的TGF-β家族成员BMP4会阻止MyoD的表达及体节侧面区域的早期分化。BMP4的活性则被Noggin,Chordin 和follistatin抑制。 因此,流动型信号因子的竞争浓度参与激活肌形成和成熟肌节的特定类型细胞。肌节形成过程中表达myogenin的细胞比表达Myf5和MyoD的细胞出现的晚的多,但是MRF4可持续表达。第一阶段体节中的myogenin激活表达,第二阶段二型肌纤维便形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力学基础(机械运动、力、运动和力)及答案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 ---力学基础(机械运动、力、运动和力) 一、单选题(1-12机械运动 13-30力、运动和力) 1.(2019济宁)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8m B.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C.人步行的速度为6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2.(2019淮安)小明坐在正在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旁边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3.(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l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 C.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4.(2019自贡)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山 C. 船 D. 岸边树木 5.(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6.(2019自贡)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B. 人体正常体温是39℃ 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220V 7.(2019新疆建设兵团)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mm B.75cm C.75dm D.75m 8.(2019乐山)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通高达到71m B.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25次 C.峨眉山顶上水的沸点是100℃ D.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5A 9.(2019临沂)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麻雀的质量约3kg B.成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50mm C.中学生上一层楼做功约1800J D.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5A 10.(2019深圳)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大气对拇指指甲盖的压力约为 10N B.学生课桌高度约为200cm C.让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 D.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11.(2019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

动训练与骨骼肌纤维类型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 (2) 1.根据色泽和机能划分 (2) 2.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2) 3.根据代谢特征 (2) 4.根据基因蛋白划分 (2) 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和运动特征 (2) 1.形态特点 (2) (1)肌纤维直径 (2) (2)肌浆网 (2) (3)毛细血管密度 (3) (4)神经支配 (3) (5)线粒体 (3) 2.机能特点 (3) (1)肌肉收缩力量 (3) (2)肌肉收缩速度 (3) (3)抗疲劳能力 (3) 3.代谢特点 (3) (1)能源物质含量 (3) (2)代谢酶活性 (4) 4.运动时骨骼肌纤维的动员 (4) 三、肌纤维的分布特征 (4) 1.动物骨骼肌纤维的分布特征 (4) 2.一般人骨骼肌纤维分布特征 (5) 3.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类型分布特征 (5) 四、运动训练与骨骼肌纤维类型 (6) 1.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选材 (6) 2.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无损伤测定 (6) (1)肌肉力量 (6) (2)耐力工作时间 (6) (3)肌电图(EMG) (6) 3.肌纤维类型的无损伤推测 (7) 4.骨骼肌纤维类型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7) (1)肌纤维面积 (7) (2)肌纤维酶活性变化 (7) 5.运动训练与肌纤维类型转变 (8) (1)骨骼肌纤维类型决定于遗传 (8) (2)交又神经支配可引起肌纤维类型的转变 (8) (3)运动训练对肌纤维亚型的影响 (8) (4)运动训练对快慢肌纤维的影响 (9)

骨骼肌纤维根据其结构、机能特点分为快肌和慢肌纤维。劳伦悉尼(Loranzini,1673)首次报道兔骨骼肌有些颜色较红,有些颜色较白,并发现肌肉的色泽与运动能力有关。仑威尔(Ranvier,1883)用电刺激方法证明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而相对持久,白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并将骨骼肌纤维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类型。1962年伯格斯特隆(Bergstrom)发明肌肉活检技术以来,对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特征与运动机能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 骨骼肌纤维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若干种不同的类型。 1.根据色泽和机能划分 用肉眼观察动物的骨骼肌可以发现不同的肌肉其色泽不同,有些肌肉颜色较红,称为红肌,有些肌肉颜色较白,称为白肌。红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慢,所以又称为慢肌纤维(slow twitch muscle fibers,ST),白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快,又称快肌纤维(fast twitch muscle fibers,FT),快肌纤维又可以分为快肌纤维A(FTa)和快肌纤维B(FTb)。 2.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发现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不同,有些肌纤维染色较轻或不着色,有些肌纤维染色较重,根据肌纤维ATP酶染色方法,可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纤维又进一步分为a、b、c三种亚型。Ⅰ型纤维的收缩速度慢,相当于慢肌,Ⅱ型纤维的收缩速度快,相当于快肌,Ⅱ型纤维中,Ⅱb的收缩速度快于Ⅱa,Ⅱc。纤维则为介于Ⅱa和Ⅱb之间的中间纤维。 3.根据代谢特征 根据肌纤维的有氧代谢酶和无氧代谢酶活性,可将肌纤维分为慢氧化型(slow oxidative,S0)、快氧化型(fast oxidative glycolytic,FOT)和快酵解型(fast glycolytic,FT)。S0的收缩速度慢,肌纤维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FOG的收缩速度相对较快,也以有氧供能形式为主;而FG则收缩速度快,肌纤维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肌肉收缩时以糖无氧代谢供能为主。 4.根据基因蛋白划分 为了观察肌纤维类型是否随年龄和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而发生改变,根据肌肉收缩蛋白中肌凝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的基因表达,可将肌纤维的MHC分为Ⅰa、Ⅰc、Ⅱa、Ⅱac、Ⅱc、Ⅱab和Ⅱb七种类型。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方法和分型见(表2)。 二、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和运动特征 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这在运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形态特点 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在肌纤维直径、肌浆网、毛细血管密度和神经支配等方面。 (1)肌纤维直径 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相比,直径粗,体积大,这种形态学特征保证快肌纤维具有较大的收缩力量。 (2)肌浆网 快肌纤维的肌浆网较慢肌纤维发达,因此,快肌纤维在接受刺激后向胞浆释放Ca2+的速度比慢肌纤维快,兴奋收缩偶联时间短,表现为肌纤维收缩速度快。

圆周运动的常见类型与应用

第5讲 圆周运动中常见的模型及应用 第一部分 知识点一 常见模型之一 1.火车转弯 如果车轮与铁轨间无挤压力,则向心力完全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 r v m mg 2 tan =ααtan gr v =?,v 增加,外轨挤压,如果v 2.圆锥摆 αωαsin tan 2l m mg = 3.圆锥问题 θωωθωθθtan tan cos sin 22r g r g r m N mg N = ?= ?== 典型例题: 例1 列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当以速度v 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②当以速度v 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侧弹向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③当速度大于v 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④当速度小于v 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2 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 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水平面距离悬点h ,距离水平地面H .若细线突然在A 处断裂,求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A 的水平距离. 例3 小球在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内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图中的θ(小球与半球球心连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与线速度v 、周期T 的关系。 针对性练习: 1.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要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为半径为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 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 N mg N mg

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 ( ) A. B. C. D. 2.如图所示,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V A > V B B . ωA > ωB C .a A > a B D .压力N A > N B 3.如图所示,在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男运动员以自己为转动轴拉着女运动员 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男运动员的转速为30转/分,女运动员触地冰鞋的线速度为4.7m/s 。g 取10m/s 2。求: (1)女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及触地冰鞋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2)若男运动员手臂与竖直夹角600,女运动员质量50kg ,则男运动员手臂拉力是多大? 4.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14所示,长为L 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 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 5.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用长为L 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圆锥顶角为2θ,当圆锥和球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球压紧锥面.此时绳的张力是多少?若要小球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至少为多少? 知识点二 常见模型之二 1.汽车过拱桥 r v m N mg 2 cos =-θ mg sin θ = f 如果在最高点,那么 r v m N mg 2=- 此时汽车不平衡,mg ≠N B A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三章骨骼肌

第三章骨骼肌运动学 本章内容 骨骼肌的生物学基础 骨骼肌的运动适应机制 骨骼肌的运动控制与协调 骨骼肌的功能与运动障碍 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 骨骼肌——动力器官(人体运动) 心肌——心脏的跳动 平滑肌——胃肠道的运动等 第一节肌的生物学基础 一、骨骼肌的功能解剖 肌细胞:肌膜、肌浆(细胞质)、细胞核。肌浆中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复杂的肌管系统。 (一)肌原纤维 纵贯肌纤维全长,直径约1-2 m。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组成。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 (二)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①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②具有ATP酶的作用。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2+ 具有高亲和力。 ●把原肌球蛋白附着肌动蛋白上。

●Ca2+通过和肌钙蛋白结合,诱发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肌管系统 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是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 ●横小管系统: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 ●纵小管系统:肌质网系统。 ●终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 ●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复合体。 (四)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又称为运动终板。 ①接头前膜(终板前膜) ②接头后膜(终板后膜) ③接头间隙(终板间隙) 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 Ca2+进入神经膜内(兴奋- 分泌耦联) ACh的释放(神经分泌) R-ACh (化学接受) 终板电位 肌膜锋电位 肌肉收缩 (五)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位移,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绪论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理论。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3·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成为兴奋性。 4·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5·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是特殊性称为应激性。 6·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7·内环境:细胞外液被称为集体的内环境。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8·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10·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11·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12·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1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14·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5·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的收缩。 16·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思考题: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l 2.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一)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 (二)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对其长度不变 (三)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四)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l 3.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①是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②是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力。 l 4.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一)按颜色肌纤维红色的为红肌,象长途飞行的鸽子胸肌是红肌,家鸡的胸肌呈白色的为白肌。这种红白肌 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 (二)按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 (三)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慢、氧化型(SO),快、糖酵解型(FG)和快、氧化、糖酵解型(FOG)三种类型。 (四)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快白、快红和慢红三种类型。 (五)布茹克司Ⅰ型和Ⅱ型;Ⅱ型中又根据对NADH(四唑)还原酶的显色反应不同分为Ⅱa、Ⅱb和Ⅱc三个亚型。 1)不同肌纤维形态特征:①快肌纤维直径大于慢肌纤维②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网多于快肌纤维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运动损伤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运动损伤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功能训练的核心目的是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良好的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运动损伤的分类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整理运动损伤的分类的资料,仅供参考。 运动损伤的分类 ①按受伤的组织分类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②按损伤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分类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③按损伤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暴力打击)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迁延成的慢性损伤和劳损)。 ④按伤情轻重分类 a. 受伤后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或不丧失工作能力为轻伤。 b. 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①运动专项技术因素 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同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不同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②人体解剖生理因素 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量较薄弱,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③思想认识因素 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学生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盲目蛮干、麻痹大意。 ②准备活动方面的因素 a. 不做准备活动 b. 准备活动不充分 c.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的内容不相符 d.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试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阈强度 3、阈刺激 4、强度—时间曲 5、基强度 6、时值 7、神经冲动 8、神经肌肉接头 9、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10、"单收缩 11、"强直收缩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有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带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 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4、"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库;C Ca2+的和Mg2+的库; D Ca2+的释放库 5、目前认为实现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A兴奋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B兴奋沿肌浆网传播融发Ca2+的释放;C 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2+;D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增大 6、一般认为肌肉作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恒定,速度改变;C负荷改变,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7、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A只做等长收缩;B只做等动收缩;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 8、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立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 9、与快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 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立体数量多; 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10、"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11、"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A兴奋阈值低,收缩速度快;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12、"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 800M跑; B 1500M跑; C 100M跑; D 100M游泳 13、"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 100M跑;B跳高和跳远;C马拉松跑;D 800M跑 14、"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B对肌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15、"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 A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

肌纤维总结

需弄清楚几个问题: 1.肌纤维组分及其分子构成; 肌球蛋白是一个由高度保守的多基因编码,含有多种同功蛋白的家族,是骨 骼肌的主要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分子由2个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 yHC)和2 对起调节作用的肌球蛋白轻链组成, 具有ATPase 活性。在哺乳动物的骨骼肌和心肌上共发现8 种异构体, 在成年哺乳动物的骨骼肌上表达的有4种类型: type slow/ B(Ⅰ)、2a、2b和2x。由不同的MyHC 组成的肌肉表现出不同的收缩能力和ATPase 活性。 猪出生时骨骼肌纤维大多是氧化型, 酵解型纤维几乎没有分化[13, 14 ] , 一些肌纤维具有在生长过程中转化成酵解型纤维的能力。在猪出生后1~ 4 周内, 氧化型纤维的比例下降,酵解型肌纤维急剧增加[13肌肉的质量主要由肌纤维数 目(TN F) 和肌纤维横截面积(CSA ) 决定, 而动物出生后, TN F 保持不变[18 ]。因此, 肌肉的增长体现在CSA 的增加。酵解型肌纤维的CSA 在4 种肌纤维类型中最大[13 ]。提示, 在肌纤维数目一定的情况下, 酵解型肌纤维比例的增加必将导致肌肉质量的增加, 体质量的增加。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呈现明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 并且在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90 日龄后的快速生长期。大白猪é 型纤维比例的显著下降和2b 型纤维比例的显著增加与其肌肉的快速沉积有关, 而二花脸猪背最长肌较高比例的M yHCé 型和2a 型纤维与其优良的肉质相关。 肌肉由肌纤维组成,根据代谢与收缩特性,肌纤维一般可分为四种:慢速氧化型(I型)、快速氧化型(Za型)、快速酵解型(Zb型)和中间型(Zx型),其中Za、Zb、Zx统称为H型纤维。I型纤维细小,脂质、肌红蛋白含量较高,因此I型纤维比例较高的肌肉品质(肉色、嫩度、’风味等)较好;而Hb型纤维粗大,肌红蛋白、脂质含t较低,糖原含量较高,含Hb型纤维较多的肌肉纹理粗糙,肉色浅淡,嫩度、风味欠佳,并且在应激状况下容易发生PSE肉。 动物体内的肌肉可以分为三大类: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对于肉品学研究上主要是指骨骼肌.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一60%。骨骼肌由大量的肌纤维(myofiber)组成,每个肌纤维就是一个肌细胞。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此膜叫肌内膜(endomysiUrn),大约20一30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称为肌束(~debulldle),外包一层结缔组织鞘膜,称为肌束膜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