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期望寿命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选择1 健康寿命与疾病负担20世纪以来,人类期望寿命有了显著增长,如今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期望寿命是64岁,到2020年将达到71岁。
然而,这多出来的余年是否真的尽如人意——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伤残呢?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比自己的祖辈生存时间确实要长,但这延长的寿命并不轻松。
因此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于单纯的寿命的延长,要认识到生活质量同等重要,进一步来讲就是健康期望寿命比期望寿命更重要。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一个在新的流行病学趋势下的新的指标,它能够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的情况就是疾病负担。
在当前存在的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存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量。
它由早死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s)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s)两部分组成。
2 全球疾病负担的现状人类期望寿命的显著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
在工业化国家,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这些慢性病经常在生命的晚期发生,因此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这种现象将更为普遍。
加之许多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致残性,而且这些残疾通常是不可逆的,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疾病的发生逐渐倾向于老年群体。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而且传染性疾病是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双重的疾病负担。
根据1990年的资料,死因顺位、DALY顺位、致残顺位的各自前10位疾病如下:根据死因分类,世界卫生组织把死亡原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传染性疾病、与围产期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第二类包括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类是指各种伤害。
基于健康期望寿命的法定退休年龄再思考

基于健康期望寿命的法定退休年龄再思考摘要: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各国普遍考虑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弹性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似乎已成为必然趋势。
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才是高效工作的前提。
本文从健康期望寿命的角度来看待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问题,认为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是必然的,但必须基于本国健康期望寿命的情况。
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法定退休年龄期望寿命劳动力供给养老金储备一、健康期望寿命的涵义健康期望寿命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其与普通期望寿命的最大不同在于:普通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为终点,而健康期望寿命是以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为终点。
早在1997年的世界健康报告(who,1997a)中就提出“单纯寿命的增加而不是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没有价值的,即健康寿命比寿命更重要”。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在雅加达宣言中进一步强调“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口的健康寿命”。
不仅如此,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推荐用“健康期望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综合情况。
二、研究健康期望寿命对法定退休年龄的意义人的预期寿命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是健康期,一是不健康期。
当人们进入不健康期,意味着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更意味着其职业生涯的终结。
这时的人们需要社会照料,而非提供劳动力。
因此,法定退休年龄应在健康期望寿命内考虑,而非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决定着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范围。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解决人口老龄化时,提高人口健康期望寿命才是根本。
只有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了,才会真正减少老龄化成本。
仅靠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人的劳动力浪费,治标不治本。
在设定法定退休年龄时,不应该只考虑人们的预期寿命在延长,人口老龄化压力在增长,要知道预期寿命延长,不意味着健康期延长。
事实上,目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
根据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中国人民预期寿命为73.47岁,而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6岁,这意味着进入不健康期的人们要面临将近10年的卧床休养或是被看护的时光。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主要指标和方法

二、卫生系统反应性
1.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概念
卫生系统反应性是卫生系统产出之一,它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对个 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主要是对公众普遍合理期 望的反应。 从概念上讲,反应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病人的基本人权 (对人的尊重、治疗时的自主性和保密性) 病人的满意度 (治疗的及时关注、社会支持网络、医疗卫生机构 的基本设施以及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选择性)
应用:DALY 指标不仅能合理、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的 健康状况,还可应用于疾病负担、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等,并且该指标在不同群体间具有可比性。
5.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
定义 :世界卫生 组织开发的 一个最新的 衡量健康的指标 , 在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被称为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可以理解 为完全健康期望寿命,是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影响之后的平均期望 寿命。 WHO在评价卫生系统绩效时,将DALE选定为最合适的居民健康 总体衡量指标: (1).可以进行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比较,评价不同国家卫生系 统的绩效; (2).可以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防治疾病,为卫生决策提供政策 性支持; (3).能够衡量人群健康水平的公平性; ( 4 ).提供测量非死亡性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引起人们对非死亡 性健康状况的关注。
二要看卫生服务项目或保险覆盖了哪些人;
三要看疾病风险是如何分担的。
2)卫生服务项目或保险覆盖了哪些人?
据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人口的 76.40%(城市 44.13%、农村87.44%)自费医疗;2003年,第三次 为7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沙利文法中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指标

・906・中国卫生统计2019年12月第36卷第6期沙利文法中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指标苗鑫蕾'张翔仏孟群E长期以来,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LE)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传统指标,而由于期望寿命只能反映出人们的生命长度而不能反映出人群健康的生命质量⑴,因此为了能够反映出人群的生命质量,提出了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HLE)的概念,也称为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ealth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HALE)o沙利文法(Sullivan method)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的方法之一。
1971年,沙利文在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无失能期望寿命,他使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扣除失能的期望寿命,因此使用Sullivan Health Expectancy一词作为对健康期望寿命计算方法的介绍,简称沙利文法㈢。
迄今为止,全球至少37个国家采用该方法计算健康指标。
沙利文法所需要的资料主要为特定年龄下的健康人口和非健康状态的流行率,以及特定年龄别的死亡数据⑶。
由于健康和非健康状态的患病率较小,因此建议最好为五年(有时为十年)的年龄间隔。
沙利文法计算的总体思想是在寿命表的基础上,用健康的总人年数比上健康的总人数,最后得到健康的总年数,即健康期望寿命。
计算公式为:HALE=健康总人年数健康总人数健康部分的核算1.健康的定义1948年,WHO成立时在《宪章》中对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生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这个概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三维模式阐述了一种现代健康观⑷。
随后,社会医学的兴起,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从个体扩大到了群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⑸。
因此,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融合了疾病、残疾、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多方面内容。
健康的核算可以通过直接核算健康部分(如:自评健康期望寿命)或者计算出非健康部分(如:*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2012AA02A607)1.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0069)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管理中心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通信作者:张翔,Email:zxl994@yeah,net;孟群,Email:mengqun@ 活动限制、残疾估计、疾病负担等)后间接计算健康部分。
健康期望寿命分类系统简介

健 康 调 整 期 望 寿 命 =健 康 状
态期 望 寿命 1 +权 重 系数 2×健 康
盘好 健 康 状 态 下 的 期 望 寿 命 慢 性 病 期 望寿 命 的 发 展 ,同时 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 : 们 不仅 要 用 寿命 表来 确 定每 包 括 健 康 和 非 健 康 两 个 方 面 ,根 整 期望 寿 命 。 我 个年 龄 组的 生存 概 率 , 而且 应 当 了 据 不 同的失 能 情 况可 分 为 :损伤 , 世 界卫生 组织专 家认 为 “ 康 健 处 解人们在 生存状态 下的各 种功能完 失能 ,残 疾 ,自我评 价健 康或 其他 期 望 寿命 ”或 “ 于 良好 健康 状态 好的概率 。 以了解不 同性 别 、 年龄组 情 况 。各 种 健 康 状 态 的 健 康 期 望 的 期 望 寿 命 ”转 至 特 定 的 健 康 状 与 失 和健 康 的人每天 在个人 生活方面 对他人 的 寿 命 的 总 和 等 于 通常 所 说 的 “ 期 态 , “ 能调整 期 望寿 命” 依 赖 程度 。 9 1 S lvn提 出 了 望寿 命 ” 17 年 ul a i 计算 “ 康期 望 寿命 ” 健 的方 法 。 9 9 18 期 望 并不 是 同义词 。新分 类 系统 更 健 康调整 期 望寿命 定 义为 : 根 突 出在 “ 康状 况期望 ” 健 群与 “ 康 健
卫生 报 告 中采 用 了“ 能 调整 期望 失
( O 0 1 。国 际 研 究 网分 类 失能 的 等同年 龄 因此 , 康 期望 WH 2 0 ) 健
寿命 ” 1 1 对 9 个联 合国成 员国居民 健 系统根 据四类 指标 区分 :( )利用 分 类 系统 中 的 失能 调 整 期 望 寿 1 康进行 了比较 , 中国被排 在第8 位 。 国 际疾 病 分 类 计 算 出 无 疾 病 期 望 命 ”作为 世界卫 生组织 的常规 指 标 2
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

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
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用来评估一个人在其预期寿命内能够过上健康生
活的指标。
它是通过考虑患病和残疾的概率来计算的。
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是:健康寿命年 = 预期寿命 - 平均年龄
其中,预期寿命是指一个人在出生时可以预计的平均寿命,而平均年龄是指人
口平均寿命的一半。
健康寿命年是指在预期寿命内,一个人能够保持健康状态的年份。
这个计算公式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量化指标,帮助人们了解在他们的寿命
内能够过上多少年健康的生活。
同时,它也可以用来进行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的评估和规划。
通过监测和改善健康寿命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健康老龄化。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统计指标,无法精确地预测个体
的健康状况。
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因此,个体的健康寿命年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之,健康寿命年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有助于评估和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指标。
通
过了解和关注健康寿命年,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年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四、人口老龄化
• (一)人口老龄化
•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简称人 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它是 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 种动态过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 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 的直接原因。
2.自由基理论
• 此理论认为老化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自 由基产物有害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 长,人体内自由基水平随之增高,由其诱 导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积累,而对自由基 的防御能力却逐渐下降,导致自由基的损 伤作用增强,引起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障碍, 最终促进了机体的老化与死亡。
3.差错灾难理论
• 认为老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DNA复制到最 终形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 积累的结果。在生物生命过程中,体内各 种蛋白质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当错误蛋 白质逐渐增加,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受破坏, 从而促进了机体的老化与死亡,这就是所 谓“差错灾难”。
• 我国民间常以“年过半百”为进入老年, 并习惯以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耋、 九十为耄代表老年不同的时期,中华医学 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 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 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89岁老年期 (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 人)。
人类年龄划分的其他标准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1.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2.病程迁延,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死亡率高 3.同时患多种疾病 4.病因多元化或不明 5.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6.病史采集困难 7.易发生意识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
缩短寿命的10大因素

缩短寿命的10大因素专家指出,“期望寿命”是生命的长度,即能活多久;而“健康期望寿命”是生命的宽度,指健康生活的年数。
后者落后于前者,意味着人们虽活得越来越长,但在一生中却有近10年时光难逃病痛的折磨。
防治慢性病成了新挑战该研究由华盛顿大学牵头,分析了全球188个国家的调研数据。
研究发现,日本、新加坡、安道尔、冰岛等国健康期望寿命名列前茅,日本健康期望寿命高达73岁;莱索托、斯威士兰、中非共和国等国健康期望寿命居全球最低水平,莱索托健康期望寿命仅有42岁。
研究人员表示,多数国家的健康期望寿命均在提高,比如尼加拉瓜、柬埔寨的健康期望寿命分别增长14.7年和13.9年;但受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健康意识等因素限制,南非、巴拉圭等国,健康期望寿命反而比20年前更短。
研究还分析了导致人类寿命缩短的10大因素,分别是:缺血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中风、腰背和颈部疼痛、交通事故、腹泻、慢性阻塞性肺病、新生儿早产并发症、艾滋病和疟疾。
研究人员认为,近年来,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防控已见成效,婴儿死亡率也在明显下降,但防治慢性病和伤残却成了全球健康的新挑战。
不良习惯是健康杀手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相比新中国成立时人均寿命仅有35岁,60多年来,我国人均寿命几乎增加一倍。
对此,周生来表示,经济水平的提升、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传媒对健康知识的传播,这四方面促使人类活得越来越长。
但“量”的增长并不代表“质”跟得上去。
“基因把子弹推上膛,不良生活方式则扣动了扳机,成为健康杀手。
”周生来认为,不良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是降低人们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慢性病在我国井喷式发展: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我国还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约有1.39亿糖尿病患者。
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缺乏锻炼、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是患病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健康期望寿命的终点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因此平均期望寿命是健康预期寿命和寿终前依赖期的总和。
2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3 抚养系数:即社会负担系数,亦称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
4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护理特点与预防保健的学科,也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5 老年保健:是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以促进和维持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6 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保护自身健康所采取的一些综合性的保健措施7 养老: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功能逐渐衰退,退出生产领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弱,需要外界提供经济,生活和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8 照顾:指对因高龄,患病等身心功能存在或可能存在障碍的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健、康复、心理、营养及生活服务等全面的照顾。
9长期照护(long term care LTC):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健康状态,直至以尽可能少的痛苦走完人生,往往需要提供一系列长期的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等。
10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11 空巢家庭:是指家中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12空巢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13 老年期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14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颅脑感染、中毒或代谢障碍等各种病因所致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15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常规剂量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预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16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17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视觉器官的构造或功能发生部分或全部障碍,经治疗仍对外界事物无法作出视觉辨识。
18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高频音的听觉困难和语言分辨能力差的感应性耳聋。
19 老年高血压:是指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SBP)>=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0KPa)20 老年糖尿病:是指老年人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物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蛋白质,水与电解质等紊乱的代谢病。
2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的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二填空、选择、大题1.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两个标准)答: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2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年龄界限 65岁 60岁青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 <8%成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7% 8%-10%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7% >10%3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点:(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2)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快(3)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4)高龄老年人增长的速度最快(5)女性占老年人口中的多数4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1)社会负担加重(2)社会保障费用增高(3)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剧(4)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5 老年护理的目标(1)增强自我照顾能力(2)延缓衰退及恶化(3)提高生活质量(4)安享生命晚年6 老年护理的原则(1)满足需求(2)早期防护(3)关注政体(4)因人施护(5)面向社会(6)连续照护7 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
8 老年人健康评估原则:(1)了解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2)正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3)注意疾病非典型性表现9 老年人健康评估方法:(1)交谈 (2)观察(3)体格检查(4)阅读(5)测试10 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1)提供适宜的环境(室温以22—24°)(2)安排充分的时间(3)选择适当的方法(4)运用沟通的技巧(5)获取客观的资料11 体格检查中的全身状态(书本 P31 详细)(1) 营养状态(2)生命体征(3)智力、意识状态(4)体位、步态12 老年人身体功能状态评估的内容:(1)日常生活能力(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3)高级日常生活能力13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辅助检查(小题详细书本 P35)14 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是:(1)高龄老人(2)独居老人(3)丧偶老人(4)患病老年人(5)新近出院的老年人(6)精神障碍的老年人15 老年保健服务对象的特点:(1)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2)老年人对保健服务和福利设施需求的特点(3)老年人患病的特点(4)高龄老年人生活照顾特点16 (1)老年保健最初起源于英国。
(2)目前,英国有专门的老人医院,第长期患病的老人实行“轮换住院制度”。
(3)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日本社区老年保健的主要特点17 老年保健的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2)区域化原则(3)费用分担原则(4)功能分化原则(5)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18 老年保健的策略:(1)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健(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4)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发展与成就(5)老有所教—老年人的教育及精神生活19 老年保健措施:(会判断详细书本P53)(1)自我观察(2)自我预防(3)自我治疗(4)自我护理20 社会发展对养老照顾的影响:(会判断详细书本P54)(1)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难以承担家庭养老的重任(2)养老机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与照顾需求21 养老照顾模式:(记住优缺点详细书本p55)(1)居家养老照顾模式:优点:*1*居家养老符合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老年人居住在岁熟悉的“家”的环境,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精神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
*2*居家养老相对于社会机构养老所需费用低,有利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
*3*可以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解决养老机构不足的难题。
*4*有利于推动和谐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在社区内形成尊老、助老的优良风气,提高社会道德风尚。
4(2)机构养老照顾模式:优点:*1*养老机构采用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全面的、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良好的生活环境、无障碍的居住条件和配置设施齐全的养老机构能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安全。
*2*养老机构中各种社会活动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助于解除老人的孤独感,从而提高其生活品质。
*3*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4*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分工的优势,创造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缺点:*1*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加重。
*2*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适应市场能力较差。
*3*机构养老会淡化亲情、友情。
(3)其他养老照顾模式*1*互助养老模式 *2* 以房养老模式(在美国一些城市,“以房养老”已被人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 *3*旅游养老模式 *4*候鸟式养老模式 *5*异地养老模式 *6*乡村田园养老22 老年人的心里特点:(判断,详细书本P60)(1)感知觉的变化(2)记忆的变化(3)智力的变化(4)思维的变化(5)人格的变化(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23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数:(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2)社会地位的变化(3)家庭人际关系(4)营养状况(5)体力或脑力过劳(6)疾病 24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24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部充分的矛盾(4)安享天伦之乐与空巢家庭的矛盾(5)安度晚年与生活变故的矛盾 25 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1)正确看待离退休(2)作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4)营造良好环境(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26 空巢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1)未雨绸缪,正视“空巢”(2)夫妻扶持,相惜相携(3)回归社会,安享悠闲(4)对症下药,心病医心(5)子女关心,精神赡养(6)政策扶持,社会合力27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的原则:(1)适应原则(2)整体原则(3)系统原则( 4)发展原则28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的措施:(1)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2)作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3)帮助老年人勤用脑(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5)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6)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7)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29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身体状况):(1)疑病性(2)激越性(3)隐匿性(4)迟滞性(5)妄想性(6)自杀倾向(7)抑郁症性假性痴呆(8)季节性30 老年期抑郁症的护理计划与实施:日常护理:(1)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 2)加强营养用药护理:(1)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反映(2)坚持服药严防自杀:(1)识别自杀动向(2)环境布置(3)专人守护(4)工具及药物管理心理护理:(1)阻断负向的思考(2)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3)怀旧治疗(4)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健康指导:(1)不脱离社会,培养兴趣(2)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3)社会重视31 老年性痴呆(AD)分为三期:(会判断,懂三期名称书P76)(1)第一期:遗忘期、早期(2)第二期:混乱期、中期(3)第三期:极度痴呆期、晚期32 老年期痴呆的安全护理:(1)提供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2)佩戴标志(3)防止意外的发生(4)正确处理患者的激越情绪33 老年期痴呆的早期预防痴呆:(1)老年期痴呆的预防药从中年开始做起(2)积极合理用脑劳逸结合,保护大脑,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脑力活动多样化(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性格(4)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多吃富含锌、锰、硒、锗类的健康食物,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中医的补肾食疗有助于增强记忆力(5)戒烟限酒(6)尽量不用铝制炊具,过酸过咸的食物在铝制炊具中存放过久,就会使吕深入食物而被吸收(7)积极防治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8 )按摩或灸任脉的神阙、气海、关元、督脉的命门、大椎、膏盲、肾俞、志室,胃经的足三里穴(双),均有补肾填精助阳、防止衰老和预防痴呆的效果,并且研究表明按摩太阳、神庭、百会、四神聪等穴课有效提升认知功能或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9)许多药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精神错乱和倦怠,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剂34 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特点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减慢,绝大多数药物的被动转运吸收不变而主动转运吸收减少,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