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期望寿命的发展与应用
寿命表分析

寿命表的定义和分类
寿命表(又称为生命表、死亡表、死亡率表等) 是根据一个特定人群的年龄别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
计表。 寿命表分为:现时寿命表和定群(队列)寿命表。 现时寿命表:是假设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一般有10万人), 按照现时的一系列年龄别死亡率先后死去,计算出这一代人 在不同年龄的“生存概率”和“期望寿命”。 定群寿命表:是对某一特殊人群的每一个人,从进入该特殊 人群直到最后一个人死完,记录其死亡过程,计算出该特殊 人群在不同时间的生存概率。
3.DALE具体的计算过程:
在普通寿命表的基础上,利用某人群各个 年龄组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伤残现患率, 经各种不同伤残状况的严重性权重调整后, 将寿命表分为两个部分。
完全健康状况下的DALE
伤残而损失的DALE 具体的计算见P371
4.DALE的应用: ❖ 进行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比较,评价不同
尚存半数年龄 或者寿命表的中位年龄(也是重要指标) 2.寿命表的死亡人数:反映在一定年龄别死亡率基础上,假想一
代人的死亡过程。 用直方图表示。特别注意婴儿段和老年段。
3.寿命表死亡概率:反映各年龄别死亡概率。用半对数线图 表示。表现为不对称的U型曲线。
4.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刚满X岁者的期 望寿命受X岁以后所有年龄别死亡率的综合影响。 出生时的期望寿命e0简称为期望寿命 一般用线图来表示。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口的期望寿命比较时,应该注意曲 线的起点、以及曲线头部的弯曲程度(反映婴儿死亡率的 高低)。
(三)健康期望寿命与伤残调整期望寿命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各种慢性病引起的非致死 性伤残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衡量人群健康在概念和操作上的复杂性。 提出了以下两个全新的概念: 1.健康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 反映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 限。ALE的生活终点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
卫生统计学_寿命表

平均人 口数 Px 21865 44255 76411 98446 113452 127784 118925 99523 76224 59686 66580 55413 44331 33294 29448 18686 10282 8984
实际死 亡人数 Dx 256 58 45 60 96 131 128 100 92 135 252 356 682 888 1025 956 998 1023
期望寿 命 ex 71.46 71.30 67.67 62.86 58.04 53.28 48.54 43.79 38.99 34.22 29.58 25.09 20.83 17.30 14.41 11.68 9.38 8.78
0.001311 0.000589 0.000609 0.000846 0.001025 0.001076 0.001005 0.001207 0.002262 0.003785 0.006424 0.015384 0.026671 0.034807 0.051161 0.097063 0.113869
生存人 年数 Lx 99005 394282 490838 489370 487595 485320 482775 480268 477620 473503 466413 454698 430825 388360 333450 269913 189425 251974
生存总 人年数 Tx 7145634 7046629 6652347 6161509 5672139 5184544 4699224 4216449 3736181 3258561 2785058 2318645 1863947 1433122 1044762 711312 441399 251974
一个人从进入该特定人群,到最后
老年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四、人口老龄化
• (一)人口老龄化
•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简称人 口老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它是 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 种动态过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 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 的直接原因。
2.自由基理论
• 此理论认为老化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自 由基产物有害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 长,人体内自由基水平随之增高,由其诱 导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积累,而对自由基 的防御能力却逐渐下降,导致自由基的损 伤作用增强,引起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障碍, 最终促进了机体的老化与死亡。
3.差错灾难理论
• 认为老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DNA复制到最 终形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 积累的结果。在生物生命过程中,体内各 种蛋白质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当错误蛋 白质逐渐增加,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受破坏, 从而促进了机体的老化与死亡,这就是所 谓“差错灾难”。
• 我国民间常以“年过半百”为进入老年, 并习惯以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耋、 九十为耄代表老年不同的时期,中华医学 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 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 老年前期(中老年人),60~89岁老年期 (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期(长寿老 人)。
人类年龄划分的其他标准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1.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2.病程迁延,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死亡率高 3.同时患多种疾病 4.病因多元化或不明 5.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6.病史采集困难 7.易发生意识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
新疆伊吾县居民健康寿命分析

新疆伊吾县居民健康寿命分析目的分析2016年新疆伊吾县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对人群健康情况做综合性的分析。
方法对人口信息和死亡信息进行收集,依照调查资料取得人群不同健康问题的流行率,对不同类型居民其健康期望寿命指标做进一步的测算。
结果2016年度伊吾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是83.9岁;无慢性病健康期望寿命男性是60.1岁、女性是62.2岁;无残障健康期望寿命男性是77.8岁、女性是81.3岁。
结论开展健康期望寿命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新疆;伊吾县;居民健康;期望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期望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而居民期望寿命的增长态势反而在逐渐的有所降低,这一现状于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期望寿命的增长态势趋于缓慢,这也就直接表现,将其作为对居民健康情况的单一评价指标已不复敏感[1-2]。
再加上期望寿命也只是将相关死亡信息加以综合,并没有把疾病或者是伤残的有关方面内容罗列在内,这也预示着期望寿命在对居民健康进行评价时是有一定缺陷的。
而想要对此进行改善,做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具有重要意义[3]。
该次研究便对新疆伊吾县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做出测算,旨在为居民的健康情况做出更合理、科学的评价。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数据汇总包括3类:①人口信息;②死亡信息;③人群健康情况。
人口信息来源于伊吾县公安局。
2016当年0岁组人口数源于县保健院的新生儿出生登记报告系统,代表全年的活产数量。
居民病、伤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提供死亡资料。
于全县每一区域随机选择出3个街道,每一街道再随机选择1个居委会,对下属的100户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每一户所包含的常住人口中随机选择出1名其出生日期和调查日期相接近的为研究对象。
1.2 测算的方法该文使用的是WHO、REVES等國际组织推荐使用的沙利文这一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表现公式是:公式中的I表示为简略寿命表里相应年龄组原有的尚存人数,L则为生存人年数,π是寿命表里的新增项,代表既定健康状况于人群年龄组人口的流行情况,属于健康期望寿命测算的关键性数据。
20 第十九章 寿命表

36
第六节 其他相关指标简介
略 《社会医学》中具体讲解
37
实验作业
课本p380:思考与练习的第2题 软件应用:SAS
困难: (1)不可能短期完成;(2)漏报发生情况多;(3)价值不大。
4
一、分类
第一种分类:
2. 现时寿命表(current life table)
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实际人口的死亡经历,是从一个 断面来看当年这段时间内人口的死亡和生存的经历,它完 全取决于制表这一年的人口年龄别死亡率。
最大优点: 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寿命表指标可以直接比较, 不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
1020000 10200 元 100
当然,在实际运行中,还要加上一定比例的运营 费用,才能让保险公司赢利。
30
第五节 寿命表有关指标及其分析
3.寿命表死亡概率qx
(1)评价居民健康状况;
(2)描述:给定所有年龄组的死亡率,寿命表死亡概率反映
假想的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的死亡风险。
(半对数线图) 死亡概率的对数为纵轴,年龄为横轴,如下图19-2。
10
i mX qx 1 (i a X ) mX
注意: 0~岁死亡概率一般以婴儿死亡率代替, ax表示在x~x+i 岁年龄组内,平 最后一组死亡概率为 1。 均存活时间; (该公式由美籍华裔统计学蒋庆琅 (Chiang C.L)提出的,1981年 WHO推荐使用该公式计算死亡概率)
优点: (1)以某死因耗损的期望寿命和尚存人数合理地说明了该 死因对人群生命的影响程度。 (2)去死因寿命表的指标既能综合说明某死因对全人口的 作用,又能分别说明某死因对各年龄组人口的作用。 (3)去死因寿命表的指标同样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便于相互比较。
老年护理学总结

老年护理学总结老年护理学总结1、老化:人体从出生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
2、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它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3、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4、人口老龄化:指老年人口占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5、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的学科,它是护理学一个分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6、老年人生活质量: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满意的程度和老年人对生活的全面评价。
、7、老年保健: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8、自我保健:指人们为保护自己健康所采取的一些综合性的保健措施。
9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0、发达国家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我国60以上老年,45-59为老年前期即中老年,60-89老年,90以上为长寿老年人)11、老年人口比例:发达,65岁以上占总人口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
发展中60岁以上占10%为老龄化。
12、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特点:①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②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③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④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增长速度快⑤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的多数1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特点: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①老年人口规模巨大②老龄化发展迅速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城乡发展不平衡⑤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⑥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14、人口老龄化影响:①社会负担加重②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③家庭养老功能减弱④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15、人口老龄化对策:①推动经济快速发展②完善养老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③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④创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⑤营造全社会的敬老、养老、助老风气16、老年学是一门研究老年及相关问题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是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的总称。
老年护理学选择题答案

老年护理学选择题答案1.老年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是在哪年( B )A.1966 B.1900 C.1961 D.1975 E.19762.刘某,72岁,患肥胖症,平时坚持晨练,刘某的行为属于( D )A.自我观察B.自我治疗C.自我护理D.自我预防E.自我急救3、.下列哪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A )A.老年人口系数B.年龄中位数C.老年人口负担系数D.长寿水平E.性别比4.护士李某,为养老院老人们讲解晨起锻炼的重要性。
李某的行为属于护理人员的哪种角色( C )A.照顾者B.执业者C.教育者D.研究者E.沟通者5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 E )A.沟通者B.协调者C.研究者D.教育者E.替代者6、养老机构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包括(E )7、.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不包括下述哪一项( D )A.健康史的采集B.身体评估C.功能状态的评估D.社会功能评估E.辅助检查8.对记忆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采集健康史时,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进行( C )A.文字或图画书面形式交谈B耐心倾听,不要催促C.向家属或陪伴者了解详细情况D.始终保持与老年人的目光接触E.以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老人所说的内容.9、对老年人生命体征描述错误的是( D )A.老年病人在感染时,常无发热的表现B.老年人常见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C.检查时应测卧位血压和直立位血压D.测定时先平卧15min后测血压,然后再直立测一次E.老年人基础体温和最高体温较年轻人低10.下列哪一量表主要通过对14项日常生活状态来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 )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日常生活功能指数C.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D.高级日常生活活动E.PuLSES量表11、E 12、E 13、A第二次答案1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化的特征( C )A.累积性B.渐进性C.规律性D.普遍性E.危害性2、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 E )A.沟通者B.协调者C.研究者D.教育者E.替代者3 李某,70岁,晨起锻炼时不慎将手指擦伤,随即返回家中,进行自行处理。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常用计算法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常用计算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它反映了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政府、人口学家、医疗专家等来说,了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生命表法生命表是人口统计学的一项基本工具,通过统计人群的出生、死亡等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死亡概率。
生命表法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基本公式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0岁的生存期望 + 1岁的生存期望 +··· + x岁的生存期望)/x。
其中,x是年龄段。
生命表法的优点是数据来源相对可靠,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人群的死亡风险。
然而,生命表法只考虑了生存状态,没有考虑到生存者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衡量个体健康和医疗保健水平并不准确。
二、退化法退化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人口出生和死亡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一定期间内的死亡率和出生率,利用退化方程进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估算。
退化法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0→∞) {[Survival(x)] * [Death(x)] * [Fertility(x)] dx} / [Survival(0)]。
其中,Survival(x)是年龄段x的生存率,Death(x)是年龄段x的死亡率,Fertility(x)是年龄段x的生育率。
退化法相对于生命表法而言,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虑,更为准确地计算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但是,退化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有充分的出生、死亡和生育数据,而这些数据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不够完备。
三、协作生命表法协作生命表法是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
它采用了各国或地区的生命表数据,将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得到一个基于共同参考点的协作生命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堡 垫墅! 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6期总第314期
健康期望寿命的发展与应用
韩胜昔,叶露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摘要:作为居民健康水平的最具代表性评价指标,健康期望寿命在关注生命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生命质 量。文章主要就健康期望寿命的概念、计算方法、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计算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13)06-0029—03
世界卫生组织(WHO1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 中明确提出了卫生系统的三个主要目标:一是促进 健康;二是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三是确保筹资公平 性。以此为框架,将量化后的目标完成情况用于比较 国家间的卫生系统绩效。其中,人群健康状况最为重 要,占总体卫生系统绩效的50%。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的关键是将健康的多维状态转化成可量化、可比较 的综合性指标。以往大多采用以生命统计数据为基 础的指标,包括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这 类指标只关注生存数量,忽视了因慢性病或损伤所 造成的非死亡但正常功能受限的情况。因此,有必要 开发新的健康测量指标来真实反映人口健康状况。 一、健康期望寿命的提出与发展 1964年,Sanders首先将伤残的概念引入期望寿 命,提出了有效生命年,用生产能力评价健康并比较 了不同社区的健康水平。1971年,Sullivan首次在报 告中使用了无残疾期望寿命(DFLE),其运用寿命表原 理,扣除残疾状态下的生存时间,从而得到无残疾状 态下的期望寿命。1983年,Katz率先提出活动期望寿 命(ALE)的概念,指老年人Ft常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良 好状态所能维持的预期年限,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 况的重要指标。同年,Wilkins和Adams指出DFLE的 缺陷在于采用二分法权重评分,即无论处于何种状 态,只要有残疾,就被赋予零分(相当于死亡),造成 在区分人群伤残程度时很不敏感。所以,他们提出对 各种伤残水平给以相应权重,确定了某一失能状态 的持续时间,将各种状态下的生存年数转化成相当 于完全健康状态下的生存年数,最后累加形成了伤 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DALE综合考虑了伤残和死 亡对健康的影响,能更加准确地衡量人群健康水平。 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DALE作为卫生 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之一;2001年又改进了DALE的 计算方法,应用更细的权重分类,并将其更名为 HALE,即健康期望寿命[1]。至此,扩大了期望寿命的 概念,在关注生命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生命质量。 二、健康期望寿命的计算 1.资料来源 (1)死亡资料。通过死因报告系统和死亡人口登 记获得。 (2)健康状态资料。主要包括两种:疾病资料和 自报健康资料。疾病资料基于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主 要通过疾病监测、卫生服务调查和医保机构获得,较 为客观。但是需要足够经费用于疾病监测,确保监测 病种的全面性;需要健全的医保体系,保证足够的人 群覆盖面。由于就医行为和保险行为的偏好,该类资 料可能存在疾病的选择偏倚。自报健康资料是收集 调查对象自评的健康结果,掌握人群非死亡(或伤 残)水平的重要途径,将其作为伤残现患率的数据来 源,有以下优势:一是无需经过卫生服务调查、保险 和疾病登记,避免了行为偏好和数据偏性的影响;二 是通过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较强,不需动用大量资源,节省成本;三是 脱离微观的单个疾病,从宏观上反映人群的健康状 况,容易理解。应用自报健康资料所要面临的关键问 题是由于受地域、文化和个人特征的影响,即使不同 对象自报结果相同(例如都回答“能活动”),其反映的 实际状况也可能不同,即存在由于评价标准不同而 导致的“切点位移偏倚”圈、“状态依赖性报告偏倚”[31
29 健康期望寿命的发展与应用\韩胜昔等 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6期总第314期 或“参照尺度偏倚” 。为此,WHO在2002年开展的
世界健康调查中引入健康情景方法,即通过描述某 个人物的某种健康状态,让调查对象按自己的评价 标准来评价情景人物的健康状况。同时使用HOPIT 模型,运用调查对象6个核心健康方面的自报数据 和对情景人物健康状态的评价数据,校正偏倚,获得 具有跨人群可比性的伤残测度15]。 2.计算方法 针对横向资料,计算方法有GOM模型和Sulli— van法;针对纵向资料,计算方法有多状态生命表法 和微观仿真法。 (1)GOM模型。1982年,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 的Woodbury和Manton[6]两位教授在模糊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隶属度模型(GOM),主要解决样本分类时界 限不确定的问题,最初用于对躯体、精神疾病症状的 分类口1。健康与伤残的界限不确定,不像生与死那样 明显,“能自理”与“不能自理”有时可以互相转化,在 这种情况下GOM模型便体现了独特优势。GOM模型 将健康定义为一个连续性状态,即一个人可以同时 隶属于几种不同的健康群体,然后定量描述个体的 归类程度。1991年,美国学者Kenneth等[ 1首次利用 GOM模型将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多层次分 析,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余寿中有多长时间 是在何种健康状态下度过的,以及各自占老年期的 比重,有助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预测。国内学者 运用GOM模型计算了武汉市东西湖地区6O岁以上 老年人的HALE,说明了GOM模型不但对于大样本, 在处理较小样本时也具有真实性[91。 (2)Sullivan法。1971年,Sullivan在寿命表的基 础上,得到人口年龄别生存人年数,累加后除以每一 年龄组的尚存人数得到健康期望寿命。由于该方法 计算简单,数据易获,故而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 用。但是它使用横断面资料,用观察到的患病率替代 患病概率,因此计算出的健康期望寿命只是调查时 点各个年龄组健康状况的比例,并不能说明一段时 期人群健康状况的真实水平;另外,只考虑了一个递 减情况,即从健康到死亡,而没有考虑各种健康状态 之间的转换,因此国外学者认为可能带来计算结果 的偏差,不能用来监测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枷。 但我国学者通过模拟模型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 状况相对平稳的人群,当各种比率的变化有规律且 幅度较小时,Sullivan法能够反映实际健康状况【“]。 30 (3)多状态生命表法。也称增减寿命表法,假定 健康状况的各种变化符合马尔可夫模型,即一个状 态的发生不受以往状态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的影 响。也就是说,存活状态不止一个,且多个存活状态 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对某一存活状态来说,既有转变 为死亡或更差状态的“递减”,也有恢复健康或更好 状态的“递增”,可以反映健康状态的动态变化。但是 人群不同健康状态的转换过程相对复杂,假定x岁至 死亡期间的功能状态不变,可能的情况是X岁时自理 能力完好,但临终前处于失能状态,这种不合理的假 定会导致对失能期望寿命的低估。所以,国内有学者 提出将临终前的健康状况考虑在内,结合曼顿提出 的动态均衡假说来纠正这个偏差『121。另外,该方法对 数据的要求比较苛刻,需要采用纵向资料,即同一个 体至少有两个观察时点的健康状况,才可以计算出 状态转移矩阵。 (4)微观仿真法。为克服多状态生命表法在估计 转移概率时存在的局限性,Laditka和Wolf在1998 年提出了微观仿真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相似,微观 仿真法也需要纵向资料,不同的是要求调查间隔必 须很短,比如每月或每季度,因此实际操作起来相当 困难。同时,由于计算量很大,结果又存在随机性,故 而目前在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中较少使用。 三、健康期望寿命的应用 2001年,Doblhammer和Kytir ̄ 习利用四次0.9%人 口抽样调查中的死亡资料和自评健康结果,采用 Sullivan法计算了1978—1998年澳大利亚6O~89岁 老年人的HALE变化趋势。2002年,Groenewegen[-4】比 较了荷兰人群出生时和65岁时HALE的地区间差 异,并找出影响因素。 中国学者利用HALE进行人口健康研究始于 1996年,钟军等【 51首次利用居民死亡资料和1993年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病残信息,使用Sullivan法计算 了部分城市居民的HALE。2002年,李强等1 6】利用老 龄化多维纵向调查资料,采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 了北京市55岁以上老年人的HALE。顾大男等㈣基 于1998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调查数据,使用 GOM模型获得其HALE,验证了该方法的优势和弊 端。2010年,杨雅平等【 81利用社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 数据和寿命表资料,采用HOPIT模型校正后,测算了 杭州市人群HALE。2011年,彭慧等[191使用杜克 OARS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和家庭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健康期望寿命的发展与应用\韩胜昔等 计算了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的HALE,比较了不同社 会因素、不同行为方式和不同疾病状态下的HALE, 为改进老年人健康保健提供了依据。 四、结语 以HALE为评价指标,WHO利用自报健康资料 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系统绩效在人群健康水平方 面的成绩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各国差别显著:日本 的HALE最高,为74.5年;非洲国家塞拉利昂最低, 只有25.9年;有24个国家的HALE超过70年,一半 以上超过60年,低于40年的有32个国家 。中国的 HALE为62.3年,位于第81位。也就是说,中国居民 在出生时的期望寿命为69岁(2000年),由于失能, 仅相当于在完全健康状态下度过了62.3年。这个测 量结果提醒人们,必须对非死亡性健康状况加以关 注。WHO和其他国家、机构都主张和支持用HALE 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系统绩效。可以预见, HALE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使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便于国际间比较。 参考文献: [1】Mathers C D,Sadana R,Salomon J A,et a1.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in 191 countries,1999[J]. Lancet,2001,357(9269):l685—1691. [2】Hansluwka H E.Measuring the health of pop- ulations,indicators and interpretations[J].Soc Sci Med, 1985,20(12):1207-1224. [3】Kerkhofs M,Lindeboom M.Subjective health measures and state dependent reporting errors【J]. Health Econ,1995,4(3):221-235. 【4】Groot W.Adaptation and scale of reference bias in self—assessments of quality of life『J].J Health Econ,2000,1 9(3):403-420. [5】刘宝,胡善联.人群自报健康资料切点位 移偏倚的校正——健康情景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 2005,(5):314-317. [6】Woodbury M A,Manton K G.A new proce- dure for analysis of medical classification[J].Methods Inf Med,1982,21(4):210-220. [7]7 Swartz M,Blazer D,Woodbury M,et a1. Somatization disorder in a US southern community:use of a new procedure for analysis of medical classification 【J】.Psychol Med,1986,16(3):595—609. 【8】Manton K G,Stallard E.Cross—sectional esti一 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6期总第314期 mates of active life expectancy for the U.S.elderly and oldest-old populations[J].J Gerontol,1 99 1,46(3):S 1 70一 S182. 【9]姜晶梅,周有尚.用隶属度模型分析老年健 康期望寿命[J1.中国卫生统计,1997,(2):23—27. 【10】Rogers A,Rogers R G,Belanger A.Longer life but worse health?Measurement and dynamics[J】. Gerontologist,1990,30(5):640—649. [1 1]王梅华,柳青.健康期望寿命的Sullivan 方法和增减寿命表方法的评价[J1_中国卫生统计, 2002,(1):17-19. [12]曾毅,顾大男,凯・兰德.健康期望寿命估 算方法的拓展及其在中国高龄老人研究中的应用【J1. 中国人口科学,2007,(6):2—13. 【1 3]Doblhammer G,Kytir J.Compression or ex- pansion of morbidity?Trends in healthy-life expectan- cy in the elderly Austrian population between 1978 and 1998[J].Soc Sci Med,2001,52(3):385—391. [14】Groenewegen P P,Westert G P,Boshuizen H C.Regional differences in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in The Netherlands fJ].Public Health,2003,1 17(6):424— 429. [15】钟军,陈育德,饶克勤.部分城市居民健 康预期寿命的初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7, (4):19-21. [16]李强,汤哲.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 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fJ】.中国人口科学, 2002,(6):42-50. 【l7】顾大男,曾 毅.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预期寿 命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2,(2):9—15. [18]杨雅平,刘庆敏,任艳军,等.杭州市成人居 民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J1_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12):1171—1174. [19]彭慧,何永频,沈冰,等.上海市老年人 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 1 1,(5):540-542. [2O】吕少丽,李士雪,曲江斌,等.评价健康水平 的新指标——伤残调整期望寿命[J1.卫生经济研究, 2001,(12):7-9. 作者简介:韩胜昔(1988一),女,吉林长春人,硕 士,研究方向:卫生资源配置。 收稿日期:2012—12—18 (责任编辑叶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