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传统装裱形制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

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

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

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

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

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

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横幅横幅,又叫横披。

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

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

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落款的。

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手卷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

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

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的作品组合而成。

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

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

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个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

对联的联语字数长短皆可,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多字对联比较著名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方式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方式

各种书法形式的装裱方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装裱工艺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工艺模式和一定的装裱品式,书画装裱的品式有多种多样,可概括为轴片、卷、册四大类。

书画作吕的装裱品式是根据画心不同的大小,形式及裱件用途的实际,需要而决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为了便于详细了解,我们按通常所见的装式分述如下:一、立轴。

又称挂轴。

又可简单分条幅和中堂两种,通常画幅较窄而呈修长状的称为条幅,悬挂在厅堂正中的较为宽大的字画称中堂。

立轴是目前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以品式上分一色、两色、三色裱,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集锦装、锦眉装等。

从用料上分,立轴有绫裱、锦绫裱、纺绫裱、色宣纸裱、绢裱纸绢混裱等。

以下仅就常见的传统装式作一介绍:1、一色装:裱件用一种颜色镶料,正面只装有两条边和天地头。

是最常见的装式。

2、两色装:由两种颜色的镶料组成。

包括两条边,隔水,天地头。

其中两条边和上下隔水总称“圈档”,为同一色镶料。

3、三色装:裱件由三种颜色的镶料组成。

是在两色裱的基础上,在隔水和天地头中间再加副隔水,副隔水尺略水,且颜色比隔水稍重。

4、宣和装:始创于宋微宗宣和年间,故名,又称羅汉装,宋式装。

此种装式适用于扁宽方正的画心,也是较复杂的一种装裱品式。

它除需要多种颜色的镶料处,逐需按画心大小在圈档的四周如镶古铜小边,再备两条小长边镶在通幅两边。

如画心太宽的,则不需再备锦绫边直接镶小边便可。

二色、三色的裱件上可贴绶带,又称“惊燕带”但宁式裱用的最多。

惊燕与圈档同色,贴粘时与隔水间隔一线,还有在画心的上下各加一条深色锦牙的。

5、诗堂装:适用于方正、扁宽或需要题字配诗的画心。

是在画心上方镶空白纸料块,专用于赋诗题字。

诗堂宽同画心,高度为画心的1/3左右。

可裱成一色,二色等品式。

6、半绫装:这促形式是在绫圈上下加纸天地头,再备四条与圈档同色,与天地头同高的窄条,镶在纸天地的两边,此种装式节省锦绫料,但并不省工,现较少采用。

中国画的装裱形制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国画的装裱形制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国画的装裱形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国画是中国独特的绘画形式,以水墨为主要材料,通过线条、笔墨和色彩的表现手法来描绘对象。

与西方画不同,中国画在绘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装裱以保护和展示作品。

装裱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技巧,它既能够增强作品的观赏效果,也能够延长其保存时间,并凸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画装裱形制进行概述并解释说明其重要性。

然后,在正文中,我们将描述中国画装裱的历史演变、不同装裱形制的特点与应用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重要工艺技巧。

接下来,第三章将会进一步讨论一个相关主题,并会论述其中的重要要点。

同样地,第四章也将对另一个相关主题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内容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引发读者思考或讨论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中国画装裱的形制及其重要性,通过对装裱历史、不同形制特点和工艺技巧的阐述,展示中国画装裱在保护和展示作品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本文也将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画装裱的知识和理解装裱过程与技术的基础,并希望能够引发更多有关中国画装裱领域的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中国画装裱的历史演变中国画的装裱形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画一直被视为艺术作品的重要载体,而装裱作为保护和展示画作的方式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在古代,装裱最初是基于纸张脆弱以及环境保护等考虑而起步的,随后逐渐演变出多种不同形制。

2.2 不同装裱形制的特点与应用在中国画中,常见的装裱形制包括手轴、立轴、扇面等。

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手轴是将绢或宣纸以一定长度粘贴在木轴上而成,可方便悬挂和传阅;立轴是将绢或宣纸以竖排方式粘贴在木轴上,使画作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扇面则是将绢或宣纸修整呈扇形,并用骨骼加固而成,在展示时可折叠便捷携带。

2.3 装裱中的重要工艺技巧a) 轧合技法:将绢或宣纸背后的木轴与画面用粘合剂黏合在一起,使画作能够平整展示并延长保存时间。

模块8 书画装裱的形制、工具设备及材料的知识点注释

模块8  书画装裱的形制、工具设备及材料的知识点注释

模块8 书画装裱的形制、工具设备及材料的知识点注释模块8-1 书画装裱形制知识点注释知识点:8.1.1书画装裱的形制知识点注释:8.1.1书画装裱的形制:中国书画装裱的对象,可概括为轴、卷、册三大类,这些按照画件形体规定的式样即为装裱形制。

而每一类中不同的装裱式样又称品式或装式。

即是同一形制中,也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形式,如轴类之对联、屏条等。

另外,尚有暂不归类的横披、镜心等。

模块8-2 工具设备知识点注释知识点:8.2.1案子8.2.2 纸壁知识点注释:8.2.1案子:案子是装裱工作中的一种大型设备,一般的案面小则1米宽、3米长,大则是2米宽、3米长,其厚度均为6厘米左右。

自古以来,案具多油漆成朱红色,面平如镜。

之所以将案子漆成红色。

是为在揭裱或修补残破书画时,容易看出画心纸素层次的缘故。

不论案具大小,制作或维修案具,都是请木工和油漆工。

除木工选配干燥木材精心制作外,还必须请油漆工采用披麻沥粉工艺技术,达到案面平洁。

使用时尽力使案面保持干净,用后,务必用细布擦洗,以利长久保存。

8.2.2 纸壁:纸壁俗称“大墙”,是钉在墙壁上,是用来绷平画幅的一种装裱设备。

其高度一般为3米,长度以室内墙壁长度而定。

为适于装裱长卷和大幅书画,可将纸壁制成13米多长。

如避免因钉纸壁而损坏墙壁,也可造一木架,钉上方格框子,糊上纸,置于大厅内。

目前所使用的壁子,一般是高2米,宽1米,两面糊纸,四角置腿,最适于装裱中幅和小幅画用。

这种壁子具有搬动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

模块8-3 书画装裱工序知识点注释知识点:8.3.1 覆被8.3.2 隔界8.3.3 诗堂知识点注释:8.3.1 覆背:就是画幅背后的整个裱糊纸,与命纸不同,命纸托在背心,覆背是加在命纸和边纸后面的整个覆托。

8.3.2 隔界:又叫隔水,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横披的左右,由该上加上的一条不同色的绫或绢,这种隔界起衬托画心的作用。

8.3.3 诗堂:是在整幅画心上端接上一块纸,专为题诗作颂所用。

书画手卷的形制装裱

书画手卷的形制装裱

书画手卷的形制装裱话题:兴趣爱好手卷手卷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亦称“长卷”或“图卷”。

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适合悬挂,只可舒卷。

它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作品,紧连其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

“包首”之上贴有“题签”。

传统手卷往往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这就使得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手卷这种装裱格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古典的装裱形式。

装裱成手卷样式的书画作品便于案头展赏和临摹之用,有“于咫尺之间,展千里之外”之妙,显得尤为雅致,也便于收藏,故倍受文人雅士们青睐。

在清代末年,欧洲列强的入侵和官府腐败,使中华民族瑰宝惨遭劫难;民国十三年十月初九,溥仪仓皇离开紫禁城,带走了不计其数的历代珍贵文物,宫中的权臣、奴仆趁机窃走了大最的古玩字画,令志士仁人为之痛心。

一代名仕张伯驹就是这些人士之一。

他为了不使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手卷流失海外,不惜变卖家中豪宅,倾其家产,从古董商马霁川的手中买下。

为了这件国宝《游春图》手卷不流失海外,当时张伯驹把居住多年的弓弦胡同这所豪宅以2.1万美金卖给了北平辅仁大学;又将2.1万美金兑换成220两黄金,为了凑足240两黄金,他又变卖了夫人陪嫁的首饰,才终于将这幅《游春图》手卷买下。

这套豪宅本是清官太髓李莲英的府第,是北平城内少有的豪宅大院。

为了能更好地保存国宝,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幅珍宝,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将这幅《游春图》手卷捐献给了国家,从此这件珍宝又回到了昔日的家中——故宫博物院。

张伯驹以收藏家、鉴赏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

他一生收藏了许多的珍贵书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手卷就是其众多藏品之一,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墨迹。

手卷的演变过程手卷是中国书画的装潢品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从远古时的竹简、卷册等式样演变过来的。

战国时期,简册书写后要卷起,帛书写后要卷起,由此看出,中国书画装潢形式中会有“卷”这个形式。

卷、轴、册三大类型中,卷是第一个出现的,其缘由正是中国书画史上的简册制度,它的最初出现,是简册制度所必须的、实用的收藏措施。

书画装裱常见尺寸

书画装裱常见尺寸

小品:41X28(cm)三尺:96X52(cm)三尺斗方:50X50(cm)三尺对开:96X26(cm)大三尺:96X70(cm)三尺加长:136X50(cm)四尺:136X70(cm)四尺斗方:70X68(cm)四尺对开:136X34(cm)四尺三开:70X44(cm)六尺:180X96(cm)六尺斗方:96X90(cm)八尺:245X120(cm)八尺斗方:122X120(cm)小丈二:360X96(cm)大丈二斗方:180X142(cm)大丈二:360X142(cm书画装裱自古至今,形式多样,品类繁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01) 小品33*33cm 1平方尺(02) 小品45*33cm 1.4平方尺(03) 四尺三开68*45cm 2.8平方尺(04) 四尺四开68*68cm 4平方尺(05) 四尺对开斗方68*68cm 4平方尺(06) 四尺对开长条34*136cm 4平方尺(07) 四尺整纸68*136cm 8平方尺(08) 五尺整纸81*155cm 11.5平方尺(09) 六尺整纸96*178cm 15.6平方尺(10) 八尺整纸122*244cm 27平方尺(11) 丈二整纸144*366cm 48平方尺(12) 丈六整纸200*498cm 92平方尺(01)长*宽*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 1.36m*0.68m*9=8.32平方尺。

依据: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以米为计算单位。

)(02)长*宽/0.1089=平方尺(例:四尺整纸 1.36m*0.68m/0.1089=8.4平方尺。

以厘米为计算单位,依据:33cm*33cm=1089平方厘米)书画格式:(01)宣纸未裱称软片(0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0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0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05)横式称横披(0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07)册页称开(0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0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圆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信札称通书画平尺的一般计算方法:宣纸一般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数种,现在还有特殊制式。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86页)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86页)
【々轴】 上耍用丁■嗯人构阁,姑拃欣货。闸幅的卜,卜4:心常常有义人或收妓家题卞赞货。屮叫部分 称“_j 心”,卜.介“诗塘”、“人义”,Y足地卜.KZYf “隔水”,冇的人火贴“惊4 起钮“惊燕带”不贴实,能 飘动.后贴实,纯力装饰。“岡心”丨: 下端|江加攘锦备,称“ !
二色装
[Elj 心 A
上(天)边
A ▲f ^
4 At4
*
h4
卜C地)边
人M
【r益】 双Hi枭刖h欣赏, 体积较小。则幅的前、后, 特別足后IM留仃tiV'iK的Al'l, 供欣货荇题%赞语成1沿定盘 吐。外介“包行”.“包汽”之卜.贴打“题签"a 肢 mic “岡心” n紧迮师心两边的足“隔水”, AKi “拖螆”。
惊燕 上隔水
卜隔水
间隔色装
-天头 间隔 天头
---J—地或
——圯
锦娟装
天头 上隔水
氽式(赀和)装
上限水
, 下隔水 说边框
大头
【付幅】
山-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岡心尺、少1U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介。
如果是阃, 就称为*阃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 成称对联,
【条恥、通妖邮】 条讲R心巾 色师绫等镶料装饰, 排挂介 起。儿形制与^:轴 样, 以足多r儿贴, 一般为4条, 也有6条、8 条、12条的。通敁屏则由打干条尺寸相同、问空迪货的字或者画, 分别山•色嫌靈逢赳装饰H J H L介-起
【桢被】
1:要用r横人构图, 岡幅名不人人, 镶边、个:门观脚幅的欠小而企, 似人:心镶边、 中 |'|般以苋j-卜卜馆边、个门, 如h卜镪边、中门为 叫, 则人:心为/|:4, 横被小 装轴杆.两侧 均装楣备。

书画的装裱形式

书画的装裱形式

书画的装裱形式今天带你了解下书画的装裱形式:一幅可以拿来展出,拿来装饰的书画作品一定是需要经过“装裱”的。

所谓“装裱”是指裱褙和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专门技艺。

经过装裱后的书画更增美观,便于观赏收藏,同时对残破的纸张也能进行修补。

从目前所流行的比较普通的装裱形式有:立轴(中堂)、手卷、册页、镜片(镜框)等。

对于这几种常见的,常用的装裱形式我们今天来简单的普及一下。

【第一:立轴(中堂)】从左往右分别是:一色,两色,三色,斗绫,纸镶绫边,纸镶绢边从左往右分别是:框二色,宋(宣和)式,诗堂,集锦,锦眉,间隔一色立轴,也可以称作挂轴,包括条幅、竖幅、中堂、对联等等。

其中特别的窄的还被称作“琴”。

一般呢,从上往下分作,绳带、天杆、天头(可带惊燕)、画心边框(分上下主副隔水)、画心(包含和边)、地头和地杆。

【第二:手卷】上为撞边卷、下为套边卷由于中国书画,基本遵循从右往左的习惯,所以可以间接类似的认为,是吧之前的立轴装裱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制式上基本类似。

从右往左依次是:绳带(八宝带+插杆)、天杆、天头、画心边框(分主副隔水)、画心(包含和边)、地头(拖尾)和地杆(卷杆)、轴片。

根据手卷的装裱形式,分撞边(上下镶仿古皮质,对折粘牢)和套边(粘仿古棉条纸)。

【第三:册页】经折装推蓬式、蝴蝶式简单说来,册页更具翻阅的方式有所区分。

如果章节众多,如同佛经,长文前后连贯那般,连绵翻折的,那就是经折装。

如果绘画或者单品书法,可间断独自为页,那么可以按现行书籍的方式,以上下翻折或者左右翻折为异,分为推蓬式或者蝴蝶式。

册页的装帧相对简易,但是可以做的极其考究。

对于材质以及配色的选择可以突出这么册页的品位高低。

所以册页一般用在小而精的多幅作品上,书房经卷气息浓郁。

【第四:镜片(镜框)】镜片通常在单幅的斗方、小品或者扇面上使用较多。

因为镜片一般带木框以及玻璃(有机玻璃),在小尺寸作品上有易于保存、易于墙挂、易于观赏的有点。

但是如果尺幅较大,那么在运输上,会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画传统装裱形制
装裱是装饰书画类的一门特殊技艺。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

装裱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使人感到赏心悦目,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

按形制可分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

一、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主要用于竖式构图,画幅的上下左右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词作诗赞赏,中间部分称“画芯”,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初始“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芯”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一色装
宋式(宣和)装
二、对幅
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联、画芯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画,称为“画对”;
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

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

三、条屏、通景屏
条屏画芯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

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

四、镜片
镜片亦称镜芯,是托裱后的画芯,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芯。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

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五、横披
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六、手卷
亦称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

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

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

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

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

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

前有“引首”,中为“画芯”。

紧连画心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

七、册页
册页亦称叶子。

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

但无论有几种,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将绘画装裱成书册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

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

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文字、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再整理---李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