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中国画中常讲的术语,20个解释!

中国画中常讲的术语,20个解释!大家去中国画展厅欣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欣赏,找不到抓手;想夸赞,又无从下嘴;看展牌吧,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
其实,在这些术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比如绢本、设色、工笔和写意等等。
而你只要掌握了它们,便可以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1. 绢本绢,在国画中读四声,常被误读成一声。
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
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区别于绢本,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2. 设色设色这个词经常与“绢本”、“纸本”合用,出现在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
设色就是国画中晕染彩色的意思,一般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
与设色相反的是“水墨”,指画面中不出现彩色,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以墨色为主绘制的作品。
3. 人物画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
中国的人物画比山水画、花鸟画出现得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人物画的发展与人类生命相对比,理出一条发展的脉络。
★新石器时代:孕育了新生命,主要是以舞蹈纹盆为代表。
战国时代:婴儿出生,以最早的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代:孩子的个性发展期,以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代表。
唐、五代时期:事业成功的成熟男子,人物画的巅峰期,以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
宋代:退休的人,这一时期注重花鸟鱼山水,而人物常充当山水中的点景。
元代:病痛的老年人,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得非常好,人物画的重要性在持续走下坡路。
明清时代:晚年找到了自己业余爱好,越活越精彩的人,这一时期的人物画风格越来越多种多样,中西结合,画得也很精彩,比如清朝冷枚的《春闺倦读图》。
4. 道释画道释画常被误会成道教的画,但其实它是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传统装裱技术:传统装裱技术是指使用传统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字画装裱。
传统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卡纸、绢布、丝线、钉子等。
传统装裱的工艺步骤包括框装、裱纸、缝线、压轴等环节。
这些传统装裱技术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
传统装裱技术在保存字画作品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延长字画的寿命。
现代装裱技术:现代装裱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材料和工艺来进行字画装裱。
现代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金属框、亚克力板、背板、胶水等。
现代装裱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速度快、效果好等特点。
现代装裱技术常用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机构的字画装裱。
装裱的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选用装裱所需的材料,包括框架、绢布、胶水、背板等。
2. 清理字画:对字画进行清洁、翻面等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裱纸工作。
3. 裱纸:将装裱用的绢布固定在字画上,起到保护和加固作用。
4. 制作框架:根据字画的尺寸,制作相应的框架,并装配好。
5. 定位裱画:将裱好绢布的字画放在框架中,进行调整、对齐。
6. 固定裱画:使用合适的方法将裱好的字画固定在框架中,以确保字画不会移动。
7. 裱画背板:在装裱完成后,需要制作字画的背板,并进行定位、固定。
8. 完善细节:最后对装裱好的字画进行检查,确保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
装裱的注意事项:1. 对字画的尺寸、重量、材质等要有所了解,选择适合的装裱方法。
2. 裱画时要确保字画的平整,不可出现起皱、泡泡等现象。
3. 裱画时要细心操作,避免在装裱过程中对字画造成损坏。
4. 使用优质的材料和工具,确保装裱质量。
5. 对于特殊要求的字画,如古籍字画或者名家字画,需要找专业的人员进行装裱。
6. 在装裱完成后,对字画进行检查,确保装裱效果符合要求。
装裱的作用:1. 保护作用:装裱可以保护字画作品免受湿气、尘土、虫蛀等侵害,延长字画的寿命。
2. 美化作用:装裱可以提升字画作品的整体美感,让观赏者在观赏字画的同时感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太全了!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太全了!【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诗堂装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条屏、通景屏】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
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
四屏条通景屏【镜片】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
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册页】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
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
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横披】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
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
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
前有“引首”,中为“画心”。
紧连画心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
书画作品常用术语

一、书画作品常用术语:1、宣纸未裱称软片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5、横式称横披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7、册页称开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团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二、书画作品规格名称●斗方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呈正方形,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约一尺见方),称为“小品斗方”,或者:“斗方小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以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起。
●三开呈正方形,尺寸不等,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
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对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称”。
清明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中具有熟练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互生辉。
落款切忌宣兵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有余地。
三分画七分裱:不可不知的裱画常识

三分画七分裱:不可不知的裱画常识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
装裱工艺历来被视为一幅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传统书画作于宣纸和绫绢之上,宣纸质地纤薄、柔软,一经墨色浸染,往往褶皱不平,既减弱了墨色的神韵,也不便于观赏和收藏。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
装裱程序装裱主要有“托”、“裱”、“装”三大基本工序。
“托”:装裱的第一道工序,一般称“托画”或“托画心”,是指用浆糊在书画家的作品背后加托宣纸。
“裱”:托好的画心,要用裁板、裁刀、裁尺和锥针之类的工具,打裁纸、绢、绫、锦等装饰材料。
接着,用裁好的材料把画心镶嵌起来,这道工序就是“裱”,北京话叫“镶活”。
“装”:镶活完成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装”,也叫“上杆”或“装轴”。
但在上杆之前,还要用砑石(光滑的鹅卵石)在裱件背面砑(yà)磨几遍,称“砑光”或“砑活”。
只有经过砑光,才能使书画背面光滑平整、易于舒卷。
嗣后再装上制好的轴杆,使书画成为一件珠联璧合的艺术品。
字画装裱类型立轴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书画保存,不装裱可不是个好方法。
本文带大家看看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装裱过后,都是什么样子。
立轴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会更加延长作品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立轴(上图),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的几种装裱样式如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诗堂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收藏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收藏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装裱视频资料整理

装裱技术一、名词解释1.画心:画心即要装裱的作品,所有的工具为它而设,所有的材料围绕在它周围。
整幅装裱成品可称为一个“裱件”。
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也用来指半成品。
当画心镶上大部分材料后就可称之为“裱件”了,也叫做“画件”。
2.天头、地头:是裱件的主要部件,不管是何种品式,只要是立轴裱件,都有天地头。
天地头的两端都有天杆、地杆。
天地杆可使字画方便的悬挂和收卷。
天杆上系有丝带,用于悬挂和收卷后的系扎。
地杆两端装有轴头,使裱件美观,方便。
3.上隔水、下隔水:上下隔水分布在画心上下两端。
一般由浅色锦绫裁成。
4.边:画心左右两边的锦绫称之为“边”。
一般与上下隔水同色。
天地头、上下隔水、边都是由“锦绫”裁切而成。
5.锦绫:锦绫是锦和绫子统称。
整幅的锦绫被裁切成各种镶料,镶嵌在画心周围。
6.局条缝:画心周围镶有一个深色的细线框,称之为“局条缝”。
局条:局条由色宣裁切而成。
镶在画心四周。
装裱时画心和上下隔水及左右两边垫接,就留下一条细细的“局条缝”。
7.包边:整幅裱件的两边包有宽度一致的“包边”。
裱件包边是为了美观和不起层。
包边条也是有色宣裁切而成。
包边和前面的上局条、拼接局条缝,都是装裱工作中的细心活,需要多学多练才能够镶的均匀平直。
裱件背面:8.褙纸:由较厚的宣纸做成,画心和所有的镶料都依附在褙纸上,是整个裱件的主体。
9.包首:褙纸上端贴有一块与天地头花色相同的锦绫。
当画轴收卷时,包首包在外面,保护着画轴不受污损。
10.画签:包首的上面紧靠天杆贴有画签。
画签的作用是供书写书画作品的名称、作者、日期等等信息。
一般由仿古宣做成,宽度在2到3厘米,长度为裱件宽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11.角绊:在地轴上粘有两个角绊。
角绊起一个固定地杆作用,一般由锦绫的边角余料做成。
12.胶膜:胶膜通过机器的加热产生粘性,然后各部分通过胶膜一层层的组合在褙纸上,粘合、整平一次完成。
前面所说的各种原料,如锦绫、色宣等等,是在附上胶膜之后,才被裁成了天地头、隔水、局条、角绊等各个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托片:画心的背后简单的托一层宣纸称为托片。
镜心:镜心亦称镜片,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立轴:立轴亦称挂轴,包括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等,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
横幅:又称横批,是指经过装裱的横向的字画。
对联: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
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
二条为一副。
屏:屏亦称扇屏。
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
其正面粘贴绢画。
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条屏和通屏。
中堂: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
斗方: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画作叫斗方。
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
小品:所谓小品,指面积较小的字画。
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在小房间,十分精致。
条幅:长条形的字画称为条幅,如对联是由两张条幅配成。
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
手卷:即长卷,是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
手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
绢本: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
纸本: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
宣纸分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
跑墨:是指由于装裱不当而造成的墨渍扩散或对空白处的沾染。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
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
同时也显得单调。
这样就可裱成二色。
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
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
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
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
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
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
半绫装:画心由绫圈框、纸天地头装饰。
纸镶绫边装:画心由一色纸料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绫边。
绫镶绢边装:画心由绫天地头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绢“通堂边”
集锦装:二幅以上小型画心,同由一块镶料装饰,或镶接或挖联。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
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框二色装:画心上下镶接绫隔水之后,左右镶与天地头相同质料的绫边。
屏条: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通景屏:亦称集景屏、连屏、海鳗。
几条或若干条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画或字,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为青湖色;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贉”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转边卷:画心与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绫或绢中,在镶接带小边的尾纸。
套边卷:画心按顺序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粘包仿古色棉连纸条即“套边”,再接镶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
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推篷装:亦称推式。
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
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册页: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裱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将单张小斗方装裱成镜片,另一种是将若干张单片连在一起装裱成折叠式的本子,称册页本。
平开册页: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
转边册页:其嵌身料为绢或绫,不是采用通常的套边,而是以转边的方法解决脱丝毛边,故称转边册页。
册面:既本册页的封面与封底。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
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
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
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
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
《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
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
”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
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
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
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扬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
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
用料杨与隔界相同。
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
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
现在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
谓之“让局”。
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接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
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
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