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合集下载

书画装裱介绍

书画装裱介绍

书画装裱程序大全书画装裱工艺流程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一、国画装裱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

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

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原裱的绘画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

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

二、装裱简介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一般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程序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之后安装轴杆形成版面而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则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

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
第3课 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学习目标任务 1.书画作品为什么要进行装裱? 2. 简述中国书画作品托裱画芯的程
序。 3. 了解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
式有哪些? 4.油画、水彩画、版画等画种一般是
如何装潢美化的? 5.将你的书画作品进行装
设计与欣赏
设计与欣赏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有 没有想过你的作品适合什么样的 装饰呢?
你也可以为自己的书画作品选
择合适而别致的装饰,赶快行动 吧!
谈收获、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谈谈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小结: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是我国一项悠久的手 工艺技术,它和书画艺术一起发展、变化, 创造了一件件高雅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 了解这门手艺,并将它传承下去。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 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 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 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装裱是我国 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的技术,就 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 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2.中国书画作品托裱画芯的程序是怎样的呢?。
1.托画芯。用排笔蘸淡浆水刷在作品的背面,同 时排出气泡。 2.上托纸。用宣纸覆盖在作品上,用棕刷刷平。 3.上浆。在作品背面四周约一公分宽处刷上浆糊。 4.上板。将作品平整地贴上板墙,在下边一个角 边留一公分左右的空隙。 5.裁切。作品干后,撕下,用马蹄刀裁切(注意 用刀安全)。托裱完成。
3. 了解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
式有哪些?
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式有长卷、 立轴、册页、横批、镜片、扇面等。
4.油画、水彩画、版画等画种一般是如何装潢美化的?
油画的装 饰多采用欧式 的画框,使绘 画具有很强的 空间感和厚重 感。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与装裱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与装裱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及装裱中国画“手卷”(卷轴)中国画有不同的画幅形式及装裱形式,如手卷、条幅、条屏、中堂、斗方、册页、镜芯、扇面等。

(展开的董源《潇湘图》手卷)(手卷的外套)手卷,也称长卷,是中国画的装裱形式之一,手卷画裱成长轴一卷,多是横看,画面连续不断。

如卷》。

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长卷的形式)(中国画手卷示意图)手卷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

前有“引首”,中为“画心”。

紧连画心两边的是“(中国画的“立轴”)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立轴”示意图)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中国书画“册页”)(“册页”示意图)(文徵明的《人物故事图册》)册页是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

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品”。

如明代文徵明的《人物故事图册》。

(竖式镜心)(宋代《芙蓉图》)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如宋代《芙蓉图》。

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五代徐熙《豆花蜻蜓图》)(清代钱慧安的《人物》)扇面是中国画的一种书画形式。

团扇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团扇”面,如五代徐熙《豆花蜻蜓图》。

“扇面”如清代钱慧安的《人物》。

(明代丁云鹏的《洗象图》)一长条形的字画为条幅,如明代丁云鹏的《洗象图》。

(五代《牧马图》)一张正方形的画幅是斗方,如五代的《牧马图》。

《书画装裱》课程教学大纲

《书画装裱》课程教学大纲

《书画装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书画装裱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美术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书画装裱体现时代的审美观念,是整个艺术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漫长的艺术活动中,书画的创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后需要书画装裱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其后才有艺术作品的鉴赏与收藏,书画装裱承上启下,必不可少,所谓三分画七分裱,正是从装裱的角度揭示了艺术过程的漫长与全面性。

其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了解书画装裱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掌握书画装裱的基本技法,服务今后的艺术创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对书画装裱的综合论述以及实际操作传统手工、现代机裱的基本技法,让学生了解书画装裱与艺术活动之间的关系,掌握书画装裱的基本技法,同时为今后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画装裱》课程要求学生把握装裱对艺术创作的能动作用、对艺术作品保存和传播的深远影响,了解书画装裱的功能与意义。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通过学习审视气色、裱褙、镶边、上蜡、压石、装杆等装裱技法,在充分掌握每一道工序操作技法的基础上,从而在实践中感悟书画装裱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书画装裱的综合论述和操作技法。

难点:传统手工装裱工艺对操作手法要求极高,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

通过书画装裱课程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将书画装裱贯穿艺术活动全过程。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什么是书画装裱(2学时)1.教学内容(1)书画装裱的发展史。

(2)装裱的形制。

2.重、难点提示重点:书画装裱发展史的整体脉络;难点:装裱形制的类别以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章装裱的色彩、规格、功能(2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搭配的原则。

(2)裱件尺寸规格的比例。

2.重、难点提示重点: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掌握装裱色彩、规格的基本规律;难点:不要盲目遵循基本规律,要针对每一件作品的独有风格进行装裱的二次创作。

国画装裱步骤

国画装裱步骤

国画装裱步骤国画装裱是指将国画作品进行包裹、固定和保护的过程。

正确的装裱可以不仅保护国画作品,延长其保存时间,还能增加其观赏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国画装裱的步骤。

一、准备材料装裱国画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画框、纸张、麻布、剪刀、刮胶刀、胶水、糨糊、裱纸、裱布等。

这些材料可以在装裱店或美术用品店购买到。

二、裁剪画框首先要根据国画的尺寸选择合适的画框,并将画框的边框进行裁剪。

裁剪时要注意保持边框的平整和正方形的形状,以便于后续的装裱工作。

三、涂胶将胶水涂抹在画框的四个边框上,然后将画框放置在纸张上,用力压实,使胶水和纸张充分粘合。

涂胶时要均匀一致,避免出现滴落或堆积的现象。

四、贴纸将纸张平整地贴在画框上,注意纸张要贴紧,不能出现起泡或皱褶。

贴纸时要从画框的一个角开始,逐渐向四个方向贴紧,保证纸张的平整度和紧密度。

五、裱糊将糨糊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使用刮胶刀将糨糊涂抹在纸张上。

涂糊时要均匀、薄而匀,避免出现厚度不均或糊糊过多的情况。

六、粘麻布将麻布平整地贴在纸张上,注意麻布要贴紧,不能出现起泡或皱褶。

贴麻布时要从画框的一个角开始,逐渐向四个方向贴紧,保证麻布的平整度和紧密度。

七、糨糊再次将糨糊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使用刮胶刀将糨糊涂抹在麻布上。

涂糊时要均匀、薄而匀,避免出现厚度不均或糊糊过多的情况。

八、裱纸将裱纸贴在麻布上,注意裱纸要贴紧,不能出现起泡或皱褶。

裱纸时要从画框的一个角开始,逐渐向四个方向贴紧,保证裱纸的平整度和紧密度。

九、裱布在裱纸的基础上,再贴上裱布,同样要保持平整、紧密。

裱布的作用是增加画作的稳定性和保护性,使其更加耐久。

十、整理边角将装裱完毕的国画作品进行整理,将多余的纸张、布料等部分剪掉,使其边角整齐。

整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画作。

十一、验收质量装裱完成后,要仔细检查画作的质量。

检查是否有起泡、皱褶、糨糊不均等问题,并确保画框的边角平整。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

以上就是国画装裱的全部步骤。

浅谈中国书画的装裱工艺

浅谈中国书画的装裱工艺

浅谈中国书画的装裱工艺书画装裱,是传统装潢艺术的一个种类,古籍修复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装裱艺术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相当的重视,它对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幅新的书画或破损了的古画,经过精湛的装裱后,不但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工艺美,更能突出原作和谐、典雅的艺术美。

所以,在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书画装裱也就成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书画装裱工作者,曾被人们誉为“画医”。

书画不装裱,有如病人有病不医;若“装潢不精好,又剥蚀古香,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故装裱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

对古旧破损的书画作品,首先必须制定一个严格而又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继而进行配补绢、染色纸一系列的修复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医不善随剂而毙”的恶果,既要除掉书画面上的累累霉斑,又不损伤作品,达到抢救、保护文物的最终目的,我放弃了使用化学剂除霉的方法,而改用30—40℃左右的温水反复漂洗。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升温的方法改善绢本又硬又脆的现象,同时也防止了高温可能引起的丝织物蛋白脱脂。

这道漂洗手续,虽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但为全面修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如明代周嘉胃《装潢志》所说:“书画付装,先须审视气色,如色暗气沉,烟蒸沉积,须浣洗令净。

”关于浆糊,目前在修复界争议还是很大的。

主要是应该使用面粉浆糊还是使用化学浆糊的问题。

面粉浆糊的优点在于不会损伤纸张,缺点是易引起虫蛀,且调制过程复杂;化学浆糊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快捷,随调随用,多少都宜,缺点是易引起纸张发脆。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南方气候潮湿,虫蛀是书画保存的最大危害,而北方气候干燥,纸张发脆是书画保存的“天敌”,因此,在南方以使用化学浆糊为宜。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艺术,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

人们最初对书画进行装裱就是要使书画平整结实,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书画装裱工艺向纵深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艺术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艺术

浅谈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艺术传统装裱的装饰性与实用性传统装裱的产生和发展,对保护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有特殊作用。

在历代所有的珍贵书画.碑.帖等能够幸存下来,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经过了装裱,是由纸绫绢等材料,将背面.四周加保护的缘故。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与《马王堆帛画》,它们的出现是丝织,书法,绘画相融合,导致装裱的升华。

这幅画是当时祭祀.陪葬品,是古代文化人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普遍信仰.思想与知识的权力。

在帛画的形式上具有装饰性,显现出墓主的高贵。

隋炀帝时府内书画分为上中下三等,用轴头来区分档次,如红琉璃轴.绀琉璃轴.漆轴。

用不同的颜色质地来区分。

都穆《听雨记谈》说:“古人藏书皆作卷轴。

”我们今天称大部头书籍为一卷.二卷......,就是从卷轴装延续下来的。

将书籍装成卷轴,具有便于收藏等优点,与简册相比进步多了。

鉴于此,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推出了将书卷前后折叠的“书折”。

因大都用以抄写佛经,故成为最早的册页形式。

早期的书籍与书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唐人抄写经卷来说,它既是书籍,待印刷术发明后,书籍才由卷形变为叶子,并产生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蝴蝶装”等装祯样式。

时代的进步,纸.丝织品大量的出现,材料的普及,人们就从简向卷轴的转变。

卷轴重量轻,装饰的新颖很快就被人接受。

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晋代以前装备不佳”“凡煮糊必去筋”,至今我们也是采取这种方法的,这样有益于画幅的平整。

他还说在制糊时少加入一点细研过的熏陆香粉末,可以永防虫蛀,但这一点,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实,如何解决书画避虫蛀蠹蛀的问题,早已引起古人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彦远提出画杆的论述:白檀身为上,香洁去虫。

传统装裱的精神性很早以来,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想法,宇宙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天”.“地”与“人”之间有一种深刻而神秘的互相关系,不仅天文学意义上的“人”乃至政治学意义上的“国”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天地人精神上也互相贯通。

中国画装裱工艺的步骤与技法

中国画装裱工艺的步骤与技法

中国画装裱工艺的步骤与技法书画装裱工艺是以其独有的工艺造型、操作手法和选材用料而成为装潢学科中的一门根基很深的传统艺术。

由于气候、风俗、环境等方面的种种不同因素,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各方所特有的不同艺术风格。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不可变动的教条。

不论是在传统的品式、技法和工序,还是在配色、用料和规格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许多新的东西就可以用宋代替那些无法适应今天这个在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求的旧东西。

但是传统的东西,有许多精华之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书画装裱工艺的工序在其制作的程序上,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细分出许多小的程序。

如果将这些小的程序连接起来,大约有近三十道大小不同的制作工序。

比如:第一部分的定型备料大工序中,就包括制浆、托复褙、审画定品式和定配色、托染绫绢等。

第二部分画心上浆托纸平心,则包括调试浆水、配托纸、画心润性、上浆托纸、刷浆口上墙绷平晾干。

第三部分的画心方裁和下料,包括画心的下墙,画心的取正方裁,镶嵌材料的合理量裁。

第四部分的画心与镶嵌材料的组合和定型,其中就包括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地头、卷边或沿边、折夹口、贴夹口纸、粘护口判和上钉角等。

第五部分的复画上褙,包括配复褙纸,裱件的闷水润性,刷复褙上画和排平,加辅料上墙绷平。

第六部分的最后完成包括活件的下墙,打蜡砑光、剪边、装天地的杆轴,拴纲结带。

以上的每一道大小工序,都有其不同的操作技法和用途。

由于每个装裱师的经验和平法都有其各自习惯和特点,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技法。

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实用技法。

第一节托的技法托的技法在整个工艺中的使用是最为广泛,也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同工序所需上浆技法的基础。

要想掌握这一技法并不难,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画心,应学会灵活地运用并能充分地发挥这种托的技法,以达到在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时,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托的技法,根据需要也就形成了如下几种托法:一般的托法、飞托法、复托法、综合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己办展览
第二课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式:横披、条幅、册页、扇等。

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装裱,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实践托裱画心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对装裱的形常见术语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书画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理解“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式:横披、条幅、册页、扇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装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实践托裱画心的过程对我国书画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理解“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及实物展示,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从兴趣培养到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再到有意义的创造,更多从现代性、时尚感、创新性等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创新方案。

多角度赏析初步完成的作品,突出探究式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营造问题情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改善作品完成装裱配框的应用任务。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