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安全技术的底图的体系探索-清华
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践

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践□ 喻文承,李晓烨,高 娜,张晓东,孙子云[摘 要]文章在对规划“一张图”建设回顾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规划“一张图”的要求,提出规划“一张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业务大平台,需要针对新的要求进行平台重构。
同时,结合近年来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过程,探索构建了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平台体系框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成果,满足了当前空间规划转型和发展需要,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北京[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2-0059-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喻文承,李晓烨,高娜,等.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践[J].规划师,2020(2):59-64.“One Map”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Land-space Plan, Beijing/Y u Wencheng, Li Xiaoye, Gao Na, Zhang Xiaodong, Sun Ziyun[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one map” construction review,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land-space planon “one map” construction. It argues that “one map” is the big platform of core business of national land-space plan, and it needs reconstruction under new requirements. With practice of national land-space plan system in Beijing, the “one map” platform system is studied with staged achievements. It satisfi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patial plan transi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d-space plan.[Key words]National land-space plan, One map, Beijing0引言随着十九届三中全会确定组建自然资源部,到2018年9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成立,以及2018年底《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的印发,我国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一直不断推进。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

———————————————————————作者简介:黄华东(1988-),男,山东菏泽人,注册测绘师/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处理及系统应用。
0引言近年来,各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山、水、林、田、湖、草、海、城”构成空间为对象,整合规划、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等各类空间信息数据,形成全国覆盖、动态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流程。
北京[1]、珠海[2]、广东[3]、黑龙江、广西、南京、青岛、厦门、大连、常州、南宁、连云港、柳州、赣州、泸州、上饶等地区[4-5]建设了省级、市级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本文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为例,对现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转换、融合、叠加,形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通过各类空间要素管理与管控,形成标准统一、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各类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1系统架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分层式体系架构设计,分为基础层、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等。
基础层包含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各类网络以及相关机房保障措施,为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资源层包含信息资源目录、数据资源维护、数据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分类、管理、维护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服务层包含空间规划服务总线、接口管理、运维管理,通过基础服务、数据服务、模型服务衔接应用层及资源层的交互;应用层为建设平台及使用用户,为自然资源、交通、住建、公众等用户提供各种相关门户及平台。
2数据标准依据国家规范、现状数据及地方建设要求,可将县级国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分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现状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六大类,该分类可在满足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规则自动转换至国家、省、市要求数据。
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的分析

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的分析摘要:为了推动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实现国土空间的有效利用,解决以往国土规划类型多、内容繁杂等问题,需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基于此,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特点,从宏观调控、过渡期协同、双评价、公众参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等方面阐述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目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空间;发展空间引言: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与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国家发展建设,针对以往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土空间规划方式与审批流程加以改革,2019年5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要建立,规划工作将会更加完善。
1.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分析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特点,具体如下:(1)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构建五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
将土地利用、城乡、海洋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五级规划具体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各级规划有着不同侧重点。
三类主要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
四体系指的是规划编制和审批、实施和监督、法规政策和技术保障。
(2)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具有战略性、协调性特点。
战略性体现在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部署,突出国家意志与发展规划。
协调性确定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时空坐标定位,增强具体规划内容的可操作性。
(3)兼顾陆海、地上地下全域,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实现区域协调。
综合利用所有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自然保护,将自然岸线保有率当做国土空间报批审查工作的要点[1]。
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目标2.1推进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相结合服务的规划体系2019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公布,推动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律的发展,并将其列入我国立法规划体系。
修正案(草案)中规定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自然资源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突出“多规合一”改革涉及到的条款,做好过渡时期法律的紧密衔接。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广西城市绿线划定——以总体规划层面划定研究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广西城市绿线划定——以总体规划层面划定研究为例发布时间:2021-08-31T08:32:53.75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2期作者:苏敏[导读]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拉开了城乡规划改革序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
在新的规划体系下,如何重构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命题和新热点。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拉开了城乡规划改革序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
在新的规划体系下,如何重构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命题和新热点。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城市绿线研究背景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期,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进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地系统、绿线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的专项规划之一,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但新体系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绿地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隶属不同部门和体系。
置身全新的规划体系,必须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重构对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线划定,更好体现“绿色发展” 的理念。
广西城市绿线划定现状近年来,广西着力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发展,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西园林城市”、“公园城市”为契机,开展了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全面划定城市绿线,加快了绿化建设的步伐。
至 2019 年,全区县城以上建成区面积 2274.79 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 89690.71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9.43%;建成区绿地面积77993.58 公顷、建成区绿地率 34.29%;公园绿地面积 23797.47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39 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75.82%。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思路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思路摘要:当今时代,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带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程加快。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文件,该文件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正式开展。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三区三线”是核心内容,起到了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文讨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三区三线”的划定并详细分析管控思路,期望能够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格局,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动态监督与管理,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形成底线约束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思路前言:2013年期间,中共中央召开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中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市县级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方式实现“多规合一”管理目标。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若干意见》),该文件中强调要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科学布局“三区”,并统筹划定“三线”。
同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落实三条控制线的相关指导意见,完成划定三条控制线,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工作,协调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矛盾冲突。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要求,严格遵从“三区三线”的管控思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将“三区三线”划定作为核心思想,重点分析“三区三线”划定的主要问题。
1“三线”划定的必然趋势落实“三线”划定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社会矛盾会对社会环境全局性发展产生影响,并且限制国家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1]。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做好三条控制线划定,从源头强调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够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线”不仅仅是表现在规划空间上的三条引导线,更重要的是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强调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和协同性,这是对管理提出的更加精细化和高效的新要求。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

杨荫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内容提要】我国空间规划体系虽具雏形,但不明确、不健全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适应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既损害了空间规划的形象和效力,也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研究表明,国外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有四个共同点,分别是:配套法律的完备性、协调机构的权威性、规划层级的系统性、制定实施的开放性。
建立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应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对空间开发行为的统筹协调;理顺层级关系,明确各类空间规划的地位作用;创新实施机制,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鼓励公众参与,着力夯实科技支撑基础。
Although China has presented the embryonic form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t is not definite and perfect enough. Meanwhile, it doesn't adap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al.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damaged the image and effectiveness of spatial planning, but also wasted lots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broad has four common points, which are the complete supporting law, the authoritative coordinating agency, the systematic planning level and the ope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methods. Firstly,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and specify the legal status of spatial planning. Secondly,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reinforce the co-ordination of spa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irdly, rationalize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nd mak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various types spatial planning clear. Fourthly, innovat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guarantee the accomplishment of planning mission and objectives. Lastly, encourag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ake efforts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关键词】区域政策/空间规划体系/区域经济战略regional policy/spatial planning system/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空间是与时间相对应的物质存在形式,从国土和区域角度看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总体物质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推进“放管服”改革 项目审批改革: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提高审批效能。 规划审批改革: 分级建立审查备案制度。谁审批,谁管理;管什么就批什
么。
15
7、怎样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 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 估工作的通知》,明确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 平台,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和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
2021/10/10
20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自然资源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2019年6月)
城镇开发边界
2021/10/10
21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的开发边界指的是中心 城区的边界而不是市辖区的边界。
2021/10/10
22
12
5、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编
体现战略性
体现国家意志 自上而下编制
强化权威性
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 变更
先规划、后实施 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抢矿纳入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内容
注重操作性
能用、管用、好用 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
2021/10/10
提高科学性
以“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性评价)为基础
城镇空间 城镇开发边界
农业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2021/10/10
19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三类空间,既不像两条保护红线那样,是国土空间资源 保护的核心区域,又不像城镇开发边界那样,是承载开 发建设项目落地的主要空间载体,所以管控要求和划定 方法弹性比较大。 三类空间划定的主要方法是以“双评价“(什么是国土 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指向为核心支撑的,但要注 意的是,“双评价”的预判结果,一定要精细的与区域 管控边界、管控强度内容进行比对,查缺补漏,互相补 充与完善。 这样才能结合地方特点以及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 致的三类空间划定和“三线”为核心的刚性控制线。 因此,在三类空间划定中,须要根据各地区保护重点和 发展侧重,对指标进行细化设定,要形成更加符合地方 实际的三类空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内涵体系、编制逻辑与实施路径

第37卷 第3期2023年3月Vol.37 No.3Mar.,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生态修复理念缘起于20世纪初,旨在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等手段修复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至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状态[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生态退化和受损现象不时涌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受到破坏,一些地方陆续开展了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但多针对小范围、单一或特定生态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2013年以来,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论内涵的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逐渐由单一要素治理向多要素统筹保护与系统修复转变,更加强调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功能综合性和跨区保护协调性,突出自然地理单元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自然资源部并且赋予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有望从体制上破解之前客观存在的“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现象和难题。
基于履职尽责的考虑和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的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该规划自此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并因不同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研究多聚焦于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等[1-4],如戴忱等建立了“分要素问题分析—生态风险—生态修复区域与修复要素识别—修复对策”的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路线[4],邹长新等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性等出发梳理了系统观理念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涵与理论基础[5],还有一些学者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如何科学识别关键区域、如何合理划分生态修复区域等进行了探讨[6-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安全战略的必要基础
以中央统合的体系化管理 垂直管理与法制化管理
国土空间规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题论坛
必然的因果关系
生态破损
影响着中国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动力
正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秩序稳定与社会 资源配置的有序化
0. 导言 国土生态安全 国土生态安全与国土生态空间的关系 保障国土安全的途径 意义 方法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题论坛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如何建立支撑生态优先国家战略的 科学逻辑体系 ? 如何构建保障生态优先国家发展的 科学技术系统 ?
国土生态安全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性质
气候与人居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
地理学(geography)
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等相 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地理要素 水 土壤 生物 大气 人类活动
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
国土生态安全的土地空间
生态系统安全土地资源 的保护空间
保障全民福祉和全民健康 的必要资源
属于国家资源、国家权利 和国家责任
公共服务的 重要义务和权利
保障国土安全的途径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题论坛
生态系统的安全受 到威胁
基础性地 保护国土生态安全
基于国土生态安全的顶层设计
对生态系统 结构与形态的保护
实现对生态系统安全空间 保护性的管控
国土生态体系上进行体系化组织
不同生态分区上 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
实现基于不同生态分区 的垂直管控
意义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题论坛
基于国土生态安全的顶层设计
实现对生态系统安全空间 保护性的管控
生态安全保护对城乡规划发展的 必要性与先决条件上位约束
国土生态安全与人居生态安全是 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的一体化保障
相互关系的科学 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 立的学科。
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然界
任何生物群落总是通过连续的能量—物质交换 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着,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
生态功能 单位
生态 系统
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无生命物质
两个部分
自养型生物,包括各种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 异养型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和 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为生
有生命物质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核心 三大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无生命物质 无机条件
技术 底图
科学客观依据
生态安全空间技术底图的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安全空间技术底图的科学体系
生态系统安全
基于生态优先 先导性空间控制
生态功能安全 生态资源安全
生态人居安全
本底条件
1.生态系统与生态人居安全
地理学 地理过程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分类
生态系统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面积大小悬殊 整个生物圈到一滴水及其中的微生物都可看作是生态系统
整个地球表层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
生态系统的分类
类型上分类 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洋、湖泊、 农田和城市等;
区域上分类
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 或是包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 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
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
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 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技术变化
从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式经历着从地理学知识描述、 格局与过程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
地理综合体
自然生态系统
地理综合体
复合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发育 自然演进
+
人类活动 人为扰动
地理过程
无生命物质 无机环境
地质 水文 气候 。。。
两个部分
有生命物质
生物群落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
生态学(Ecolog)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 研究核心
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条件和生物条件)
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多规合一”与 空间规划体系变 革专题论坛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安全空间技术底图的体系探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饶戎博士 科技部—清华大学 城乡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办公室
20190828
目录
0.导言 1.生态系统与生态人居安全 2.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系统 3.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 4.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空间控制的技术体系构成 5.案例解读
地方、不同专业部位之间的 利益纠葛与权利纠葛
落实 空 间 结
解决 构
不同生态分区上 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
实现基于不同生态分区 的垂直管控
方法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 体系变革专
题论坛 保证 客观落实 先导性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
建构 国土空间和城乡建设的生态安全
科学导向 科学规划体系
构建
生态系统规划 生态规划
因此,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控制系统或反馈系统
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
使我们对生命自然界的认识提高了科学逻辑水平 为我们观察分析复杂的自然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地理过程+生态系统 无生命物质
两个部分
有生命物质
无机环境
气候 地质 水文 。。。
作为系统能量来源的太阳辐射能 温度、水分、空气、岩石、土壤
和各种营养元素等物理、化学环 境条件; 生物物质代谢的原料如CO2、 H2O、O2、N2和无机盐类等。
生物群落
构成生物生长、发育的能量与物质基础 又称为生命支持系统
有生命物质 生物群落
生产者
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 与生物群落之间和生产者、 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
消费者
分解者
通过营养或食物传递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结构特征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性质
开放系统
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的一定限度内 具有反馈机能 使它能够自动调节,逐渐修复与调整因外界干扰而受到的损伤 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 保持其相对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