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干槽症发病原因
干槽症护理PPT课件

干槽症护理措施
保湿护理:使用保湿剂涂抹口腔黏膜或 者使用唾液代用品。 疾病治疗:对于病因性干燥症,及时治 疗原发病。有些药物也可以加重干槽症 状,需要停药或更换药物。
护理常识
护理常识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检查 口腔健康情况,了解干槽症情况。 预防发病:不吸烟,少喝酒,保持 口腔清洁,避免了长时间暴露在干 燥、空气污染环境中。
护理常识
注重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减轻压 力,避免精神紧张。
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
食物润喉:吃些易润喉的食物 。如清汤、胶质状和半固体的 食物,如蒸蛋、豆腐、南瓜、 山药等。
勤换口罩:外出时佩戴口罩, 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口腔黏膜 的刺激。
预防控制
室内加湿:适量加湿也是口腔保湿的一 种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干槽症护理PPT课件
目录 何为干槽症 干槽症护理措施 护理常识 预防控制
何为干槽症
何为干槽症
干槽症是指因为口干舌燥、口腔黏 膜退化等原因引起的口腔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口渴、口干、口臭等 。
何为干槽症
干槽症主要由生理性、药物性、疾病性 和放射性干燥症引起。
干槽症护理措 施
干槽症护理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漱口保湿:使用齿间刷清洁口 腔,使用芦荟或者甘草等成分 的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湿润 。
碘仿粉治疗干槽症疗效观察

碘仿粉治疗干槽症疗效观察干槽症为拔牙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可能与损伤、感染、牙槽窝过大、血共不足和患者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干槽症在任何拔牙创均可发生,但大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抜除后。
其治疗方法有刮治、烧灼、放置各种安抚止痛药及消炎药等。
采用碘仿粉治疗干槽症4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拔牙后3~7天就诊,表现为拔牙创疼痛、口臭,重者张口受限,并伴全身症状。
检查可见创口红肿,牙槽骨壁表面骨质坏死,创面覆盖假膜,血凝块,坏死组织或不良肉芽组织,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及压痛。
遵循治疗干槽症的原则,即止痛,消除牙槽窝骨壁感染及促进正常肉芽组织生长,并根据疼痛,除由于激肽造成的局部剧痛外,暴露的骨面受唾液,食物等也可刺激局部疼痛。
故清理拔牙创及清除外界刺激尤为重要。
为了彻底清理牙槽窝以及清创时减轻疼痛,首次处理在局部阻滞麻醉下进行,先用刮匙将牙槽窝四周骨壁及窝底的腐败物刮净,再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数次,然后再用刮匙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有残留腐败物。
若窝内已刮净,此时可用刮匙刮窝内内壁,使窝内有新鲜血液渗出,再放入2~3匙的碘仿粉于窝内,牙槽窝上放置消毒纱布,嘱患者咬30分钟吐去。
若创面较大,处理完伤口后,应缩小牙槽窝,甚至可酌情缝1~2针,然后再咬消毒纱布。
次日及第3天连续复诊,复诊时可不采用浸润麻醉,多数患者对疼痛是可以忍受的,伤口仍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数次,窝内仍放碘仿粉2~3刮匙。
冲洗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新生的血凝块。
3天后视病情隔日或数日来院复诊,处理创面的方法同前。
一般患者3天后疼痛基本消失,个别严重疼痛者也可有所缓解,5天后也基本消失。
多数患者5~7天局部肿胀消失,10天后伤口基本愈合。
讨论碘仿粉治疗干槽症的原理为碘仿粉与组织液接触后,可缓慢释放碘,氧化细菌和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因,并与蛋白质氨基结合而使共变性,产生强大的杀灭细菌病毒,原虫及防腐作用。
干槽症与拔牙方式的关联性: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

干槽症与拔牙方式的关联性: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许竞【摘要】目的探讨干槽症发病与拔牙方式的可能关联性及其确切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自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病例共6012例,分为锤击拔牙组2793例及涡轮机拔牙组3219例,分别实施锤击骨凿的方式拔牙或涡轮手机切割的方式拔牙,观察两组干槽症发病率的不同.统计学分析干槽症发病与年龄、性别、阻生程度、阻生类性、手术时间以及局部骨质炎症性病理改变等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结果涡轮机组没有发现符合干槽症的病例.锤击组共出现有119例符合术后干槽症定义的病例,干槽症发病率为4.26%.干槽症发病随阻生程度加重而增高,并且在26.3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到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与手术时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5.在局部骨质存在局限性骨髓炎等炎症性病理改变时,发病率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槽症发病与性别、阻生类型、冠周炎、龋蚀以及吸烟的关联性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槽症与锤击拔牙方式有关,可能是一种医源性、急性、震荡压缩性骨挫伤.【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15【总页数】5页(P2522-2526)【关键词】干槽症;骨挫伤;骨压缩;骨坏死;拔牙;下颌第三磨牙【作者】许竞【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 广州 510280【正文语种】中文干槽症是一种发生于拔牙手术后尤其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的顽固并发症,命名方法庞杂多样,比如:牙槽骨炎、牙槽炎、局限性骨炎、干燥疼痛性牙槽炎、局限性牙槽骨炎、纤维溶解性牙槽炎、腐败性牙槽窝、坏死性牙槽窝、牙槽窝疼痛症以及干槽症等[1]。
干槽症命名的多样性,也间接反映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现状。
其确切致病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未能形成统一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临床未能制定出阻止干槽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下颌拔牙病例中甚至可高达45%,下颌发病率是上颌的10倍[2-3]。
替硝唑预防干槽症125例疗效观察

替硝唑预防干槽症125例疗效观察黄晓波;佟秉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09(018)004【摘要】干槽症是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是拨牙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绝大多数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拨除术后,其发病率国内报告为10%左右。
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与厌氧菌感染有关。
因此,自2005年7月以来,笔者试用替硝唑片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拨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经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5年7月~2007年12月门诊拨除下颌阻生齿患者138例,手术在冠周及根周急性炎症受到控制下进行,排除有严重全身感染。
系统性疾病、中途停止治疗或改用其它抗生紊以及1周内服用其它抗生紊的患者,其符合标准的病例125例,男53例、女72例;左下8牙61例、右下8牙64例,年龄在21~53岁之间。
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A、B、C、3组,3组患者其麻醉与手术方法按阻生法手术常规进行。
1.2试验用药和用药方法1.2.1试验药物A组:交沙霉京片剂(200mg/片);B组:替硝唑片剂(500rag/片);C组:给予去痛片6片。
1.2.2用药方法交沙霉素口服4次/d,每次200mg;替硝唑片,首日顿服2.0g,第2、3日各顿服1.0g;去痛片,口服2次/d。
每次1片;以上药物嘱饭后半小时服用。
试验采用单盲法,嘱患...【总页数】1页(P132-132)【作者】黄晓波;佟秉权【作者单位】双鸭山市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双鸭山市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4【相关文献】1.替硝唑、碘仿、地塞米松预防及治疗干槽症疗效观察2.替硝唑预防干槽症128例疗效观察3.明胶海绵联合替硝唑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疗效观察4.替硝唑胶原蛋白海绵预防干槽症临床疗效观察5.替硝唑、碘仿、地塞米松预防及治疗干槽症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干槽症59例临床观察

治疗干槽症59例临床观察
谢黎
【期刊名称】《广东牙病防治》
【年(卷),期】1996(000)0S1
【摘要】干槽症是拔牙后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
其发病因素不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由于多种类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感染引起,厌氧菌的毒素、代谢产物、酶、溶纤维蛋白素等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手术创口部的血凝块和局部组织,使血块纤维蛋白溶解,局部感染而发生拔牙后干槽症。
作者从1993年至1995年,将卡拉霉素、甲硝唑、碘仿制成复合糊剂应用于干槽症,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谢黎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系 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11
【相关文献】
1.局部用药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J], 袁志红
2.马勃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112例临床观察 [J], 赵志新
3.肿痛安丁香油糊剂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J], 孙林琳;刘建伟;徐伟
4.丁香油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临床观察 [J], 袁承宇
5.云南白药为主的自制糊剂局部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J], 王耀东; 朱锋; 李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槽症的预防与处理

干槽症的预防与处理[编者案]干槽症是拔牙后,特别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
常在拔牙术后2~3d出现,因有剧烈疼痛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干扰。
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高低不一,多数报道为5%~30%,其发生原因还不甚明确,因此尚无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
本期争鸣栏目邀请以下几位专家,就如何有效预防干槽症以及患者出现干槽症后如何处理进行探讨。
[文献标志码]B观点1胡开进干槽症是一类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又被称为牙槽骨骨炎、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骨骨炎、局限性骨髓炎等,临床表现主要为拔牙后2~3d出现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
干槽症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创伤、吸烟、解剖等因素有关。
预防干槽症的发生主要也是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比如对于吸烟患者最好在拔牙操作前后1周尽量不要吸烟,这样既可以避免吸烟时口腔内负压导致的血凝块脱落,又可以保证拔牙窗口的愈合,最终收到避免干槽症发生的效果;对于存在冠周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术前预防性服用抗生素,并在术前术后采用漱口水保持口腔卫生,良好的菌斑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牙槽窝内细菌感染的概率,从而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此外采用微创拔牙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由于传统的拔牙方法创伤大,在敲击增隙时会扩大牙槽窝并造成牙槽窝表面骨板压缩,引起骨板缺血、发炎,导致干槽症的发生。
如果采用钻增隙,不但创伤小,而且增隙时磨除了牙槽窝表面的硬骨板,暴露出骨板下的骨松质,不会引起牙槽窝表面的缺血,大大降低了干槽症的发生率,所以抛弃敲击拔牙方法是预防干槽症发生的最好手段。
如果拔牙窝空虚,腐臭味强烈并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者为腐败型干槽症。
从干槽症牙槽窝内骨质暴露到肉芽组织覆盖需要7~10d的时间,这期间要采取措施减轻患者不适。
如果仅有拔牙创空虚,但没有明显腐败物存在者为非腐败型干槽症。
腐败型干槽症的处理方法:局部麻醉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反复擦拭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清洁、干净无臭味(不要用刮匙搔刮牙槽骨壁),用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后将碘仿纱条(含丁香油和2%丁卡因)依次叠列严密填满牙槽窝,为避免纱条松脱可缝合两侧牙龈,10d后去除碘仿纱条。
干槽症的名词解释

干槽症的名词解释
干槽症,又称为“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干槽症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干槽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继发性干槽症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干槽症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等,这些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同时,干槽症还会引起其他症状,如咽喉干痛、口腔溃疡、乏力等。
治疗干槽症的方法包括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润滑剂、人工泪液、口腔润滑剂等对症治疗方法。
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干槽症。
总之,干槽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身体水分,及时治疗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的研究进展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干槽症的研究进展下颌第三磨牙拔出后易发生干槽症,就干槽症的发病原因,目前的治疗研究状况和干槽症的预防进展进行研究标签:下颌;第三磨牙;干槽症【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71-011、干槽症病因干槽症是下颌阻生牙拔牙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感染、创伤、解剖、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学说。
1.1感染病因干槽症的实质是骨创伤感染,又称局部性骨炎;多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其发生率国外报道10%--30%,国内报道14.19%[1] 。
WHO规定诊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为<200--500个/m3,通过细菌培养发现口腔科门诊治疗室内空气的细菌含量远远超过这一规定,主要原因是诊疗室人员过多,除工作人员外、实习生、进修生以及病人的陪伴,增加了人员流动量,造成了诊室内空气的污染,诊室内消毒不彻底也是造成感染主要原因[2]。
下颌第三磨牙发生阻生率很高,阻生形式多样,变异性很大,萌出过程往往伴有远端牙龈覆盖,形成远中盲袋,盲袋内伴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
当食物残杂滞留在盲袋内就会促进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出现自发痛,治疗后往往出现慢性炎症;拔牙后患者未给予重视,往往过早进食、漱口、刷牙使血凝块脱落,牙槽窝空虚,牙槽骨壁直接暴露于细菌繁多的口腔中,慢性炎症侵入骨面,引起颌骨感染[3]。
临床上拔牙时,由于医生操作方法不同,往往在拔牙过程中将异物带入牙槽窝内,有时炎性肉芽组织未去干净,有时碎牙片,牙石的坠入拔牙窝,都有可能引起拔牙创的感染,也有可能拔牙创损伤的,牙槽窝敞开,血凝块脱落,本来就有冠周炎的患牙或有根尖周炎的阻生齿拔除后也会引起干槽症;还有牙龈炎,慢性冠周炎,牙周炎及邻近牙的炎症都是引起感染的原因[4]。
单一的病原菌尚未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
1.2创伤病因外科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拔牙后留下的创口又是开放性的,由于牙龈与牙颈部附着紧密,拔除时龈瓣不易彻底分离,再者拔牙过程中容易撕裂牙龈而出血,所以手术难度越大,时间越长,创伤越重,术后出现疼痛可能性越大,导致拔牙后出现干槽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发干槽症发病原因
引发干槽症发病原因
引发干槽症发病原因
干槽症是拔牙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主要是发生在下颌智齿拔除后,其他牙齿拔出后很少出现。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干槽症发病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干槽症发病原因
干槽症的发生原因至今不明,目前认为与手术创伤过大、局部血运较差、拔牙创感染和血凝块纤维蛋白溶解有关。
1 手术创伤过大如果拔牙时对骨组织造成的创伤越大,牙槽骨细胞释放的纤溶酶原直接活化因子就越多,增强了血凝块纤维蛋白的溶解,导致干槽症的发生。
2 选择不恰当的拔牙方法当用敲击方法进行劈冠或增隙时,会造成牙槽窝表面骨板压缩,引起骨板局部缺血,导致局限性骨髓炎的发生。
3 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会降低血供,干扰氧分压,同时会降低牙槽窝恢复速率,所以当使用含有较高浓度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物时,可能会导致干槽症的发生。
4 性别雌激素水平增加会提高纤维板带溶解的活跃程度,这样不仅会降低术后拔牙创血凝块的稳定性,同时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所以女性患者干槽症的发生概率高于男性。
5 口服避孕药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提高人体雌激素水平,增加了干槽症发生概率。
6 吸烟吸烟时的吮吸作用会形成口腔内负压,导致血凝块脱落,所以术后吸烟多、吸烟早的患者将增大干槽症的发生概率。
7 口腔卫生状况感染是干槽症发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如存在口腔卫生差、冠周炎或进展期牙周病等状况的患者,干槽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8 血凝块脱落血凝块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因拔牙后不适而反复吮吸造成的,也有部分原因是因未缝合过大、过敞的创口造成,血凝块的脱落将大大增加干槽症的发生率。
9 血运因素由于下颌骨较上颌骨血运差,因而下颌阻生牙拔除干槽症发生率大大高于上颌阻生牙拔除;另外,当患者颌面部接受过放疗后,也降低了颌骨的血运状态,较易发生干槽症甚至是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10 全身系统性疾病患有免疫缺陷、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由于其抗感染能力差、愈合能力弱,容易发生干槽症。
干槽症的预防
1 选择正确的拔牙方法摒弃传统的敲击拔牙方法,使用微动力系统进行拔牙。
因采用微动力系统操作时,不但创伤小,而且在增隙时磨除了牙槽窝表面的硬骨板,暴露出骨板下的松质骨,避免了传统增隙法导致的牙槽窝表面硬骨板因压缩、折裂而发生缺血和局部骨髓炎,可大大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
2 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微创技术和方法进行操作,术中要尽量少去骨、多分牙,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创伤;另外,要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不但增加了创伤程度,还因创口暴露于口腔而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3 局麻药物的使用因局麻药物中的肾上腺素会增加干槽症的发生率,所以要尽量使用低浓度的局麻药并且要控制剂量;提高局麻技术,尽量避免在术区反复补给局麻药。
4 术前准确评估对患有免疫缺陷、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除术前应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对所需拔除患牙的位置、数量、难度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一次性引起过大的创伤,因一次性引起过大的创伤不仅会加大干槽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让患者在术后炎症反应增加,加大患者的痛苦。
进行放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拔牙,放疗后也要尽量推延拔牙时间,如需拔除也要尽可能地利用微创技术。
5 术前处理对患有冠周炎、进行性牙周炎或口腔卫生条件差的患者,术前应先行局部冲洗、口腔洁治,并需全身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漱口水漱口。
6 使用氯已定对拔牙术后干槽症发生风险较大的患者,可在拔牙前和拔牙后用氯已定漱口。
7 女性患者对曾发生过干槽症的女性患者,如需拔除难度较大的患牙,为降低干槽症发生率,可选择在生理周期的第23~28天拔除,因为此时体内的雌激素较少。
对服用口服避孕药的患者最好在术前和术后停药1周。
8 防止血凝块脱落对创口过大、过敞的拔牙创要进行缝合,也可填塞可吸收明胶海绵等制剂,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避免因患者吮吸或采用吸管进食等原因造成血凝块脱落。
9 吸烟患者拔牙后2 d内应禁止吸烟,1周内尽可能减少吸烟次数。
10 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于术前0.5 h使用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拔牙后也可将浸润过四环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填塞拔牙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