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北宋历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有以下几点:
1.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理解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理解困难,容易混淆各项措施;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容易受到教材或他人观点的影响。
2.提出问题:在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中期需要进行改革?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引入新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地位。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通过讲解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在线讨论平台等,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拓展视野。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讲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探究、讨论等活动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交流互动,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2020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

2020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4.2 王安石变法

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 青苗法 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 20%的利

作用
减轻了纳税户的负 担,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
限制了豪商大贾们对 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 农户免受高利贷的剥 削,官府也收入了大 量利息
-3-
二 王安石变法
首页
课前预习案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案 答疑解惑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第(1)问,主要考查
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平日诗文成绩,到中央时,遍
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
来拔取知名之士”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可结合对政策的认识
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考查宋代考试制度的变化。依
持治安
减轻
保马法
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 许多优惠的政策
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 还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军器监
在开封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 器的制造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 量增加
-5-
二 王安石变法
首页
课前预习案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案 答疑解惑
当堂检测
知识点三 育才(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提示: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目的 相 同 性质 点
特点
北宋中期,社会出现危机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 目的)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曲折 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不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同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④有些政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可见,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有利于增加国家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 开源 的财政收入,有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利于改善“积 节流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贫”。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发展生产
结论: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 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1、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政治制度和宗教思想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三、强兵之法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 时从军;
连坐法(监督检举) 百姓养马,可减赋税,马死赔偿 以“将”为军队编制单位,设 正将一名,专管训练(改变了 以往“兵将分离”) 高武器质量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2.强兵之法 (1)将兵法 ①内容:精减裁并禁军,淘汰老弱;选拔有经验的人担任将官负责训 练军队。 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①内容:各地农户组织起来,编为保丁。保丁练习技艺,夜间值班巡 查,维持治安。 ②作用: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 ①内容:废掉牧马监,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 ②作用:节约了政府的开支,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4)军器监 ①内容: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②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且数量增多。 3.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 ①目的: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 ②内容: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 ③作用: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预习交流 1
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 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
提示:(1)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巩固封建国家。
(2)原则:惟才用人。 (3)借鉴: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查 考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 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 的特权。
3.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 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 难的问题。 答案:A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参考课件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参考课件3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三、取士措施
1.目的: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
2.内容
经①义改考革科试举:制以度儒:废家除经明经典诸中科,的不文考句诗赋为,题专考,经由义和应时试务策 者论围充绕明法此科文,专句考展律令开、议断案论等,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 试②的整主顿太要学内:重容新,编要纂求教科考书生,成就绩一优异些者政不经治科问考题可直展接开为官。 论设述置,武学即、论医学证、某律学项等国专门家学政校策,培或养对专门策人的才。可行性与 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③举选改官制革度目改的革::贯选彻拔惟才一用些人的通原经则 致用的人才,为 变法服务武学。习武图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和“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目的。
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试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 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 第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 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高中历史选修一4.2 王安石变法(修)

高中历史选修一4.2  王安石变法(修)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 可能性 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推行变法。
二、内容 措施
富国
强兵
育才
思考题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 的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 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 财方法是什么? 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 想是什么?
宋神宗(1048—1085)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 曾说:“天下弊事至 多,不可不革。”即 位后,不治宫室,不 事游幸,有恢复河朔、 革除弊政之志,用王 安石行新法,励精图 治。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必要性 财政危机、边患危机和政治危机
农田水 利法 方田均 税法
增加了政府收入 贷款或谷物给农民, 免受高利贷盘剥 打击豪强地主 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增加政府收入 减轻人民负担 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 限制 …..国家收 促进生产发展 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卖出 增加财政收入 入也有所增加 收取免役钱 减轻农民差役负 一定程度上 雇人服役 担,扩大了生产 改变了积贫 政府鼓励兴修水 促进农业生产 局面 利,开垦荒地 的发展 重新丈量土地,按 增加了国家 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的赋税收入
材料三: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 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变法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
1、在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
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如均输法是利用国家政权力量 强制收购、运销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2、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3、执行过程中过于急进、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0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0张PPT)

答案:
(1) 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 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 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 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 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育才之法
(1)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
②整顿太学 (2)作用: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要点一
将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等称之为“富国”之法的原因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后,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
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王安石变法
第二课
课标要求
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 策略,熟悉其变法举措并 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 失败原因
宋神宗(1048—1085)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 曾说:“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 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思考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
措施
富国
强兵
育才
富国之法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内容
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减轻人民负担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强兵之法
(1)内容: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2)作用: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增加武器装备
阅读下列材料: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 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 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B
4、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的负担
A
5、从唐代赋役制度的“庸”到王安石变法中的“募 役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 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封建剥削的加重
C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1、历史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②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2、最终结局:失败 失败的原因: 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④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新法变质,徽宗时蔡京以新法之名 行聚敛之实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
措施 青苗法 内容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目的
作用
局限性
强制 借贷, 利息 偏高
政府低息贷款
募(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以钱代役
改变积贫局 抑制 面, 兼并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市易法
调整国家、 保障 兴修水利 地主与农民 农业 的关系, 按土地大小收税 发展生产
(2)目的:选拔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
(3)影响: ①培养专门人才 ②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 干的机会
课堂巩固: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 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C、市易法 B、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C
4、(2004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 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5、(1994年全国卷)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 大地主 B 中小地主 C 农民 D 皇室
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A
6、(2001年上海卷)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 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C
巩固练习
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 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宋太祖 B、宋神宗 C、宋仁宗D、宋高宗、 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 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十条政纲)
理财措施 军事措施 教育措施
使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兴修了水利工程, 开辟了良田,军事实力页有所增强。在一 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 的现象。2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 遭到他们的阻挠。 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3
Hale Waihona Puke 调剂余缺政府低息贷款
生产 农民 负担 增加 依然 政府 沉重 收入
2、军事制度的改革(强兵之法)
(1)内容
①精简军队 ②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置将法)、设军器监
(2)目的
①改变积弱局面
②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③整顿、加强军队
(3)影响
①节省了军费 ②提高宋军的战斗力
3、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 (1)内容: ①用人惟贤惟才,选官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②改革科举制度:内容P47—48 ③改革学校教育,整顿太学
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改革 名称 背景 措施 及作 用 效果 失败 原因 评价
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 法被废除。
1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
虽然失败了,但为王安石变 法奠定基础。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 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 改革运动。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改革家。
高考回眸
1、(2004年上海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 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 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C.①③④
D. ①②③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 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 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 料 二 :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么的社会状况,导致 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 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C、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 D、青苗法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 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 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C
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7、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 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过重 B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D D吏治腐败
2、(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 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D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3、(2000年上海卷)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方面:精简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 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 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