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王安石变法》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共34张PPT)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改革呼声又起。
(2)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主张和设想 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第二篇 主要内容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 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 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 无颜色。……”
加强皇帝的 专制集权
①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统调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驻军经常换防 ③在荒年招募流民当兵——军队素质低下 ④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战斗力
(2)表现:对辽和西夏 的战争败多 胜少。
“可以利百代者,唯 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 叛民而无叛兵者。”
——宋太祖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贫” (1)原因:“三冗”
宋神宗惊呼: “穷吾国者, 兵也!”
①“冗官”:官员数量多
②“冗兵”:军队数量多
③“冗费”:费用开支多 (2)表现
重文轻武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中说:“国用殚竭。”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2、“积弱” (1)原因:集中军权
二、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局面)
三、取士之法(为了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
1、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 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还设置武学、医学、 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31张ppt)
增设官僚机构
京城官员英宗是真宗时期10倍
997-1022
冗官
1063-1067
扩充军队
126万 20万
宋初军队 宋中军队
冗兵
养兵养官岁币 冗费
积贫
北宋财政收支表(单位 缗)
时间 岁入
岁出
状况
宋太宗 22,245,800 近半
余大半
真宗 150850100
126775200 余24074900
仁宗 126251964
—— 摘编自叶坦 《大变法》
问题四:司马光与王安石主要分歧是什么? 你赞同谁?
1.富国之法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青黄不接时低息贷钱或粮
给农民,收获后本息偿还
募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农田水 利法
方田均 税法
市易法
均输法
募役法
材料6: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
三冗两积
庆历新政
1043年范仲淹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触犯官僚贵族利益夭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探究一、感其志
1. 忧国忧民 2. 锐意改革 3. 坚定执着
材料4.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宋史·王安石列传》
问题三: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探究二、赞其才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抑兼并”导致权贵私家势力恶性膨胀,而“抑兼并 ”又导致朝廷“汲取能力”恶性扩张,于是朝廷轮番用 药,在交替循环中陷入“管死放乱”的怪圈,直至危机 日重而终于崩溃。……因为“权力统治财产”的封建经 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 ”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讲规则公平更不讲 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 与土围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统制 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统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5张PPT)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冗费
历史上其他王朝 西汉,7945:1 唐朝,2927:1 明朝,2299:1 清朝,911:1
1万
北宋的官民比例
100:1
1. 7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91万 66万
(5想)一变想法:目假的如你:是
王安石,你会重点
解富决国哪强些问兵题,?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积贫 积弱
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 变法 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核心
二、解决之道
在富国、强兵、取士三方面分别采取了 哪些具体措施?(展示预习成果)
内容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目的
具体措施
作用
青苗法、募役法(免 增加政府收入,限制
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方田 均税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变法的哪些内容会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 “高校”录取?
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Hale Waihona Puke 将兵法纳钱代役 农户养官马 政府收滞销货
合作探究一
穿越时空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北宋时期一个官僚地主、 农民、士兵、读书人,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会影响到 你?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官僚
农民
士兵
读书人
(1、2、3) (4、5) (6、7) (8、9)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参见《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请同学们列举变法措施,并概括变法的积极作用。
青苗法
富国
农田水利法
接济百姓,灌溉防洪,垦荒
免役法
增地,发展经济;
市易法
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
方田均税法
贷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强兵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民兵法不、加设军赋器监而国用饶”
——维护秩序,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开支,提高
赤子之心
历史评价的一般标准: 1.历史潮流 2.人民利益 3.生产力(或经济发展) 历史评价依据的观点与方法(就一般而言)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分法) 2.发展的观点 3.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5.阶级分析法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困局,也就 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 限。
(三)走下政坛的王安石
吴晓波眼中的王安石
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了天下所有 的书。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 熟于心。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 人敢说自己的才华比他高。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 不靠后台,科举出身……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同僚都叫他“ 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 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他 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 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他当然不通敌、不卖 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境—— 社会危机严重!
使命
变法背景
①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②“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③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强烈反对;
(2)变法推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变法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善,反加重百
姓负担
(4)宋神宗的动摇与去世。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PPT学习交流
19
变法的命运 ——新法被废除
PPT学习交流
20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 家利益和百姓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 会基础。
第三,改革必须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四,改革过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加 强监督。
PPT学习交流
24
感悟历史
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
王安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
PPT学习交流
14
政府强制借贷 官吏趁机贪污
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 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 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 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 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PPT学习交流
11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培养实用人才,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起了舆 论作用
PPT学习交流
12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增强了国力, 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 积贫 积弱的局面
PPT学习交流
13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 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 其害甚于加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4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49张PPT)

一、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 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二)庆历年间范仲淹 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 赖的几乎没有;(三)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 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 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四)当今不能泛 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 的专业人才;(五)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 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六)当前朝政的 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 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 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
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
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
三、强兵之法(军事措施)
内容 农户十家一保,闲 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 军队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 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1、改变积 弱的局 面 2、巩固封 建统治秩 序 3、整顿加 强军队
四、取士之法(教育科举措施)
内容
目的
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重编教科书,优秀学生可直接 为官。设武学、医学、律学等 专门学校
三、积弱局面的改变
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 了大量的训练费用;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保丁对于农忙种田、农闲练兵、战事打仗、平时维 护地方治安有所不满。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32张PPT)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32张PPT)

藩五 镇代 割十 据国 的的 扩分 大裂
割 据 是 唐 代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国号“宋”,定 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 太祖.
宋太祖(927---976)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神宗宗
106170-671-085
兴庆(今银川)
北宋在澶渊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岁币?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东庸京。(今开封)
2.外患 (1)宋辽之战: 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
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 盟 ”。
(2)宋夏之战: 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
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兵虚财匮;内忧外患
2、前奏:“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 供了经验教训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二、变法的内容——
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1.理财(富国)措施
③农田水利法
议和。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么?
• 积贫积弱 • 阶级矛盾尖锐 •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庆历新政
目的: 挽救统治
时间: 1043年
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中心: 整顿吏治
结果: 夭折
原因: 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
范仲淹
影响: 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呢?
三、强兵之法
措 施


作用和成效
目的
农户十家一保,闲 维护了地方安定; 确保了兵源和提高 保甲法 时练兵战时入军 连 ;连坐法; 战斗力 连坐法
官马由农户保 保马法 养
由固定将官带 将兵法 军队 设置军 监督制造兵器,严 格管理,提高武器 器监 质量
1、改 变积弱 的局 面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 2、提 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 高了军 大量养马费用 队的战 斗力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3、巩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设 想和决心;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 有变法愿望。
——王安石 标 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 志 政事,主持变法
1、青苗法 2、农田水利法
“积贫” 富国之法
3、免役法
4、市易法
5、方田均税法
6、均输法 1、保甲法
“积弱” 强兵之法
2、保马法
3、将兵法
4、设军器监
二、富国理财之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增加了武器 装备
关注人才的选拔、 改革科举制度、整 培养人才,发挥 培养和使用,为 顿太学、惟才用人 才干,为变法 变法造舆论 起了舆论作用
练习
1、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 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 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 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 )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民的关系,
发展生产
设市易务 稳定市场
就贱就近采购 物资
均输法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 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措施 内容
政府低息贷 款 开垦荒地、 兴修水利
作 用
减轻人民负担, 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发展农 业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为了改变 积贫局面,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以钱代役
按土地多少 收税
调整国家、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 担, 增加财政收入 地主与农
减轻人民负担, 增加财政收入 打破大商人对 市场的垄断, 增加财政收入; 节省国家开支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么的社会状况,导致 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 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方面:精简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1、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严重,农民 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辽、西夏威胁,民族矛盾激化,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 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4、“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弱 5、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内忧外患 积贫 积弱
北宋统治者面对这种社会现状怎么办?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
界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 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 政府的财政收入。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 并,保障农业生产等方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强制农民借贷,利 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第 2课
一、起用王安石 二、富国之法 三、强兵之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四、取士之法
一、起用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言事书》 2、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1、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 原 “天变不足 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因: 畏,祖宗不
足法,人言 不足恤。”
提高武器质量和 产量
固封 建统 治秩 序
四、取士之法
措 施
内容
目的 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为变 法造舆论
废明经诸科,进 改革科举 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 制度 策,设明法科 重编教科书,优秀 整顿太学 学生可直接为官。 设武学、医学、律 学等专门学校 提拔有志于改革 惟才用人 的官员
2、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 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C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3、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D ) ①精减军队 ②缩减编制 ③节省军费 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习:
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 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第四单元
课标内容要求:
王安石变法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傍过者无颜色。
王 安 石 变 法
措施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 青苗法、农田水利 抑制了土地兼并,保 面,调整封建国家、法、免役法、市易 障农业生产,限制高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法、方田均税法、 利贷剥削,打破大商 人垄断,增加了财政 发展生产 均输法 收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面,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和整顿加强军 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 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 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变法的命运
变法的命运
1,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为什么反对 变法? 2,面对阻力,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 思想,对变法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对变法产生了什么影 响? 4,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意味着 变法失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