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学生姓名:徐富强

学号: 5802312028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121班

指导老师:曾慧卿

南方R市山谷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设计内容

南方R市,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

2015年该市人口80万,拟选择一山谷型区域进行建设卫生垃圾填埋场,要求填埋场设计年限为15年,山谷目前为东南-西北方向,东南高,西北底,坡度为30度,现有场地东南-西北方向1500米,东北-西南向600米,进场道路开口于场地东北方向中部。

请依据该资料设计:

1为维持15年的使用期(2030年),设计库容应为多少?坝高应为多少(相对高度)?

2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填埋方案设计。

4渗滤液管的布设及气体管的布设方案?

5垃圾渗滤液的工艺选择方案。

(总共五个部分)

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

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专用设备如垃圾焚烧炉进行燃烧,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垃圾量供应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采用。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

一 设计库容和坝高的计算

1.1 库容的计算

1.1.1 服务人口

n n P A A )1(0+?= (2-1)

式中A n 为第n 年的服务人口数

A 0为初始服务人口数,人,本次设计中资料取23万人 P 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次设计中p =0.005

1.1.2 人均垃圾日产率

结合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率,设计该城市的生活垃圾将在未来的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垃圾平均增长系数取0.01,人均垃圾产量为1kg/d ,采用下列公式预测该市垃圾产生量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an=a ·(1+0.01)1-n (2-2) 式中a 为初始垃圾人均日产生率,kg/(d ·人) an 为第n 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 ·人)

1.1.3 卫生填埋垃圾体积

由以上公式求得服务人口及垃圾产生量见下表2-1。

表2-1 人口及垃圾产生量

年份

人口,万

人口增长率,% 人均垃圾产量,kg/人·年 生活水平导致的垃圾增

长率 年垃圾产量,吨 1 80 0.005 365.00 0.01 292000 2 80.4 0.005 368.65 0.01 296395 3 80.802 0.005 372.3 0.01 300826 4 81.206 0.005 376.06 0.01 305383 5 81.612 0.005 379.82 0.01 309979 6 82.020 0.005 383.62 0.01 314645 7 82.430 0.005 387.45 0.01 319375 8 82.842 0.005 391.33 0.01 324186 9 83.257 0.005 395.24 0.01 329065 10 83.673 0.005 399.20 0.01 334023 11 84.091 0.005 403.19 0.01 339046 12 84.518 0.005 407.22 0.01 344174 13 84.934 0.005 411.29 0.01 349325 14 85.359 0.005 415.40 0.01 354544 15

85.786

0.005

419.56

0.01

359924

年份 人口,万

人口增长率,% 人均垃圾产量,kg/人·年 生活水平导致的垃圾增

长率 年垃圾产量,吨 总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后的15年中,垃圾的累积产量为487.3万吨,生活垃圾压实密度一般为600—1200kg/m3,设计中取1000 kg/m3,则卫生填埋的垃圾体积:

63

310873.410

0.1104873000?=??3m (2-3) 1.1.4 填埋容积

通常填埋场的覆土量约占填埋总容积10%—25%,设计中取20%,因而在考虑填埋总容积时不能忽略覆土所占的体积。

则,垃圾体积+覆土体积

3612m 10848.5%)201(V ?=+=V (2-4)

填埋库容占体积的70%-90%,取80%

3

66

222m 1031.70.8

10848.50.8V V 80%V V 80%V V ?=?====总总

总 (2-5)

1.1.5 填埋面积

设计区总面积S o 为1500×600=900000m 2,取其中500000m 2作为垃圾填埋

区,则填埋面积S=5×105m 2 ,分两区,分别为填埋一区和填埋二区,且都为250000m 2。

填埋高度H 为

m 62.1410

51031.7H 5

6

=??= 取填埋高度为15m 计算结果见表2-2。

表2-2 计算结果

数量 垃圾总产量,kg 4.873×109 垃圾压实密度,kg/m 3

1000 垃圾体积,m 3

4.873×106 垃圾体积+覆土体积,m 3

5.848×106 填埋库容,m 3 7.31×106

垃圾填埋深度,m 15

垃圾填埋面积,m 2

(2.5×2)×105

1.2 坝高的选择

坝高的设计方案应考虑的因素有填埋堆体坡脚稳定、填埋库容及投资合理性等,最后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坝高较低时,由于其筑坝成本与安全性小于增大库容带来的经济性,可以根据实际库容需要进行加高。当坝体高度大于10m 以上时,由于其筑坝成本与安全性可能大于增大的库容所带来的经济性,此时增加的坝高需要进行合理分析。结合填埋库容和填埋高度确定坝高为14米。

二总图布置方案

2.1 场区划分

根据总图布置原则,总厂大门位于东面,将场区按功能特点划分为三个区,即管理区、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总占地面积为70公顷。

管理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建有门卫房、综合楼、地磅房、宿舍、停车场等构筑物。该区理应处于整个场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由于此地为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所以将此区设在东北面,占地5公顷,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该区重点绿化。

渗沥液处理区布置在场区东南面,占地5公顷,该区建有渗沥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设备等构筑物。

填埋库区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占地50公顷,为总面积的80%,该区包括:防渗系统、渗沥液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坝等。

2.2 道路运输

(1)场外道路

该垃圾处理场位于城区以西南方向,与最近的主干道相聚200米,需修一条200米的场外道路,道路宽7.0m。

(2)场内道路

场内道路为入口处至渗沥液处理区、填埋库区、管理区的道路。道路设计为4m宽。场内道路把填埋区和生活管理区、渗滤液区分割到东西两侧,并围绕填埋区一周,以方便作业。

(3)作业道路

作业道路为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填埋作业面之间设置的临时道路了,以保证垃圾运输车在垃圾填埋堆积面上的正常运行,作业道路可用建筑垃圾铺设。临时道路不做详细设计,实际施工时只要合适就好。

三填埋方案的设计

3.1 卫生填埋工艺流程

本设计的工艺流程如下图4-1

图4-1 填埋场主要生产工艺图

1. 卸料本填埋场采用倾斜面作业法,则可直接卸料。

2. 推铺卸下垃圾的推铺由推土机完成,一般每次垃圾推铺厚度达到30~60cm时,进行压实。

3. 压实压实是填埋场作业的一道重要工序,填埋垃圾的压实能有效的增加填埋场的容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及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垃圾压实的机械主要是压实机与推土机。在填埋场建设初期,国内较多填埋场用推土机代替专用压实机,压实密度小,为得到较大的压实密度,本垃圾填埋场也正在采用垃圾压实机和推土机相结合来实施压实工艺。

4.覆土日覆盖、中间覆盖、终场覆盖的功能各异,各自对覆盖材料的要求也不相同。本填埋场采用日覆盖。日覆盖的作用有: 改善道路交通;②改进景观;③减少恶臭;④减少风沙和碎片;⑤减少疾病通过媒介传播的危险;⑥减少火灾危险等。日覆盖要求确保填埋层稳定并且不阻碍垃圾的生物分解,因而要求覆盖材料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一般选用砂质土等进行日覆盖,覆盖厚度为15cm

左右。

5.灭虫当填埋场温度条件适宜时,幼虫在垃圾层被覆盖之前就能孵出,以致在倾倒区附近出现一群群苍蝇,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通过在填埋场操作区的喷洒杀虫药剂可以控制这个问题。

6完成单元每个填埋单元为2.5m。

7填埋气发电大量的填埋气用作沼气发电。

8预处理采用厌氧处理工艺,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3.2垃圾收运规划总体原则

根据该区区环卫部门规定,垃圾收运应遵循如下原则:

1.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实际制定。

2.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宾馆、饭店、餐馆以及机关、院校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交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禁止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

3.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活动。

4. 直辖市、市、县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许可的决定,向中标人颁发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直辖市、市、县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与中标人签订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经营协议。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经营协议应当明确约定经营期限、服务标准等内容,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附件。

3.2.1 垃圾收运模式

①垃圾收集。生活垃圾袋装,居民、单位把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门口或楼层公用垃圾桶内,由环卫工人定时上门收集。收集频率一般为每天1次,某些繁华商业区每天2~3次。

②站前运输。目前所使用的站前垃圾运输工具是人力三轮车或手推车,经过数百米至1000米的人力运输,环卫工人将人力三轮车或手推车装载的垃圾运到垃圾压缩站或临时装车点,卸入压缩机料斗。

③压缩运输。在垃圾压缩站,压缩机将垃圾压入垃圾箱,满载后的垃圾箱被吊上垃圾车底盘,运往垃圾填埋场;在临时装车点,直接用后装式垃圾压缩车的料斗进行装车作业,满载后运往填埋场

根据垃圾产生量和产生源分布情况,具体垃圾收运方式如图3-1。

居民垃圾车

垃圾袋装→垃圾集装箱→垃圾处理场

图3-1 收运方式

生活垃圾袋装后由居民放入住宅附近的集装箱垃圾站,再由垃集运输车运往垃圾填埋场。

3.2.1.1 清运

目前,该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容器收集,所谓容器式指的是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服务时间为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常见的收集容器有桶式。主要街道的两侧和公共场所设置果皮箱也属于容器式收集方式。

设每个垃圾箱能装载100kg的垃圾,城市共需2300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的街道距离不应超过500m。

3.2.1.2 收运

收集车把垃圾装入车中运走。垃圾运输本着每天必须清理的原则,每日需清理出垃圾230t,每个垃圾车能装载10t,每日需23车次,分为早晚进行车运。

出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保证,每车次的收集车配备一车次的洒水车,以避免垃圾粉尘对空气造成的危害。

3.2.1.3 转运

由收集车将垃圾运送至中转站,在垃圾中转站,用压缩机将垃圾压入垃圾箱,满载后的垃圾箱被吊上垃圾车,运往垃圾填埋场。

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是为了使小型垃圾收集车从居民、商业和其它单位等各收集点清除的垃圾在这里合并,并将其投入大型车辆或其它运输成本较低的运载工具继续运往处理场以节省运输费用的设施。垃圾中转站和转运方式选择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合理性。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中,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是耗费人力和物力最大的一个环节,采用垃圾中转的目的,就是提高垃圾收集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本填埋场设计三个中转站,分别位于市区的边缘,以免在转运过程中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及从转运站到填埋场造成运输的不便,同时地形比较平坦开阔。三个中转站位于西南方、西北方、东南方,可以沿环城公路运至填埋场。

3.2.2其他垃圾收集

城市垃圾中不免会有一些不在正常运输流程的残余垃圾。由城市清洁人员定期早晚收集,用人力三轮车将垃圾送到临时装车点。

3.3 填埋设备

根据填埋场主要大型机械设备配置要求,本场日处理垃圾量为230t/d,处于200-500t/d的范围内。由资料选用如下设备:

推土机:履带式推土机功率220kw 2台用于推铺和压实

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功率143kw 2台用于挖土并装汽车

装载机:履带式装载机功率99kw2台用于将垃圾直接从一处运至另一处

起吊设备:2套用于垃圾中转。

羊角压实机2台铲运机2台洒水车3台运送机2台

破碎设备筛分设备杀虫剂喷洒设备各两套

3.4 填埋作业

3.4.1 定点倾卸

通过控制垃圾运输车的倾倒垃圾位置,可以使垃圾的推铺、压实和覆盖作业变得更加规划和有序。本设计填埋场的作业方式为:每天需填埋的垃圾为230t/d,先规划出所需的作业区域,然后挖出覆土材料,本设计的覆土材料及为当地的黏土,在第一天完毕后随即进行覆盖。第二天如此开辟新的作业区,但是要注意,做正常作业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作业面要尽量减少,所以在作业时要有2名指挥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从上部倾倒时,要防止垃圾堆成一个陡峭的作业面,以免对压实效果和车辆的正常运输做成影响。

3.4.2 推铺

推铺是使作业面不段扩张和向外延伸的一种操作方法。推铺分很多方法,而本填埋场采用斜面推铺作业。这方法的的优点在于,吴中区为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斜面作业可以减少渗滤水的收集量,并防止其在作业区的堆积;斜作业面的覆盖材料较少,也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

具体作业如下:先将垃圾从前向后的顺序铺在工作区的下部,每次堆置推平后的垃圾厚度为0.6-0.7m。推土机沿斜坡向上行驶,边行驶边整平,然后压实垃圾。在压实的垃圾上覆盖一层土并压实

3.4.3 压实作业

通过压实作业,可以增加填埋场的填埋量,延长作业单元区及整个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减小垃圾空隙率,有利于形成厌氧环境,减少深入垃圾的降水量及苍蝇的滋生。

本填埋场的压实密度为1t/m3,未达到此压实密度,废弃物的推铺层厚度一般不能超过6m,且压实次数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经综合考虑压实次数定为4次,不仅效果不错而且也经济。压实后的坡度为4:1甚至要更小,坡面的大小对压实效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4.4 覆盖

每次堆置推平后的垃圾厚度为0.6-0.7m,在用压实机和推土机进行反复压实,以达到预定的1t/m3,按此程序在上面填埋第二层、第三层...,当垃圾厚度达到2.5m时,立即覆盖0.2m的黏土予以压实。为了减少垃圾的裸露时间,本填埋场采用日覆盖的原则,每日结束垃圾运输后,把垃圾直接压实,形成平坦的垃圾面,覆盖厚度不少于20cm的黏土。

3.4.5 封场作业

封场作业是填埋场设计操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封场的目的是通过在填埋场的表面修筑适当的坡度,以减少雨水等的侵蚀,最大限度的排水,尽量不使环境受到污染。

3.4.6 填埋分区计划

填埋场分区作业使每个填埋区尽可能断的时间内进行封顶覆盖;有利于填埋计划有序,各个时间的垃圾分布清楚;单独封闭的分区有利于清污分流,大大减少渗滤液的产生。

本填埋场分两个填埋区,各区大小相同,都为25公顷。每区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天的作业量,填埋单元完成后,覆盖20-30cm厚的黏土并压实。由于本填埋场为山谷型填埋场。

3.5 垃圾坝的设计

卫生填埋技术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为增加垃圾库容、或填埋分期规划,需设置不同的垃圾拦挡构筑物。拦挡构筑物根据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浆砌石坝、混凝土坝等。其中碾压式土石坝体积较大,占用库容较大,造价较低,需要大量粘土;浆砌块石坝、混凝土坝体积较小,占用库容较小,造价较高。碾压式土石坝为重力坝,持力层较浅,而后两种坝体持力层深,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

坝型选择:本填埋场为碾压式土石坝

材料的选择:除了含有机质太多的土料、淤泥和软粘土外,几乎所有土石料都可用作筑坝材料。

坝体高度:坝体高度和填埋容积有一定关系,本填埋场填埋高度为15m,所以坝体高度定为14m,

坝坡:确定坝坡均在1∶2附近。上下游可采用同样的坝坡。填埋场内边坡每隔一定高度约5m根据需要设土工膜锚固平台。填埋垃圾一侧的坝面覆盖防渗层,用2mm厚度的HDPE防渗膜。

坝顶:坝顶采用沥青碎石材料,既防止雨水冲蚀,又能满足车辆行使的要求。坝顶宽度为4m。

坝基:由于此地多为丘陵,岩石较多,鉴于坝基牢固,故将垃圾坝建在岩基上。经勘测此地无不良地址情况,所以坝基是合适的。

3.6 场区防渗系统

3.6.1 防渗系统的作用

场底防渗系统是垃圾填埋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场区防渗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将垃圾渗滤液封闭于填埋场之中,使气进入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止渗滤液流

出填埋场之外污染土壤和水。

2.控制填埋场气体的转移,使填埋场气体得到有控释放和收集,防止其迁移到

填埋场之外

3.控制地下水,防止其形成过高的上升压,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渗滤液量的

大量增加

3.6.2 防渗系统场底处理

3.6.2.1 场底平基

为了避免填埋场库区地基在垃圾堆积后产生的不均匀沉淀,保护复合防渗层中的防渗膜,在铺设防渗膜前必须对场基进行处理。

场底平基以平整原则为基础,利用推土机能机械以及人工等方法,将场底的所有软土、有机土和其他所有可能降低防渗性能和强度的异物去除,并把所有裂缝和坑洞堵塞,场底形成以大于2%的坡度坡向垃圾坝。同时还要对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不能小于90%。为了使衬垫层和土质之间的紧密接触,场地表面要用滚筒式碾压机碾压。

3.6.2.2 边坡的平基

本填埋场处于山谷中,碎石和残土、砂粒较多,且坡面植被丰富,坡面陡峭,所以边坡的稳定性较差。

边坡同样遵循平整原则:在边坡要施用化学除草剂;边坡坡度一般要1:3,局部陡坡也要缓于1:2,不符合规定的要进行削坡处理;局部低洼处要采用黏土夯实,夯实密度要大于0.85。

3.6.3 场底防渗系统选择

3.6.3.1 防渗系统的种类

根据填埋场场底防渗设施铺设的方向不同,可将填埋场防渗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根据防渗材料的来源不同,又可将水平防渗分为自然防渗和人工防渗两种。防渗材料也可分为三类:无机天然防渗材料、天然与有机复合防渗材料和人工合成有机材料。

3.6.3.2 防渗系统的选择

垂直防渗系统在山谷型填埋场中应用较多,如国内的杭州天子岭、南昌麦园、长沙、贵阳等地。这主要是由于山谷型填埋场大多具有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条件。本填埋场基本符合上述条件,所以此填埋场采用垂直防渗系统。防渗材料采用人工合成材料。

3.6.3.3 防渗系统设计

垂直防渗系统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土层改性法防渗墙、打入法防渗墙和工程开挖法防渗墙。本填埋场采用工程开挖法防渗墙。

在填埋区四周通过土方工程将土层挖出,然后在沟槽中建立防渗墙。通过对比部分防渗技术性能指标和造价,本填埋场选用普通水泥灌浆,425号和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1-1.5孔距,耐久性良好,造价为600-800元/m2,较为经济。

3.6.4 渗滤液产生的原因和性质

吴中区的生活垃圾是混合收集的,其成分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季节的影响很大,而生活垃圾中污染物的转化非常复杂,这就造成渗沥液中污染的成分也很复杂,通过质谱分析,含有93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已被确认的有机致癌物1种,促癌物、辐射致癌物5种,多种重金属、还检测出多种病源微生物。渗沥液的水质水量特点和处理难度:

水质水量变化大,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二次污染物,水质水量时空变化大。

氨氮浓度高,采用传统的生化方法处理渗滤液时,BOD 5:N :P 比例失调,活性污泥往往质轻而不稳定,易产生污泥解体和大量泡沫,造成污泥流失,难以维持稳定运行,处理效率低,难度大。

盐分大,易结垢离子含量高,由于国内城市很少对生活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和筛选,故渗沥液中含有几十种金属离子,主要成分为有K+、Ca 2+、Na+、Mg 2+、Cl-、SO 42-、CO 32-等,电导率接近海水的水质。但由于重金属离子含量少,因此,对微生物毒性小。由于本项目的渗沥液偏酸性,因此Ca 、Mg 、Si 含量很高,Ca 在2000-3500mg/L 之间,Si 在300mg/L 左右,而生化处理系统在6-9的条件下运行,因此生化反应器部分结垢严重。

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的腐殖酸类物质,腐植酸是渗沥液中长期性的最主要有机污染物,难于生物降解,且以水溶性腐殖酸为主,存在形态为胶体,因此单靠生化系统很难达标,后续还要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达到有关排放标准。

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渗沥液中的悬浮物含量很高。

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地下水、土壤和大气造成很大污染。

3.6.5 渗滤液的产量及预算

渗滤液的来源中,降雨量与蒸发量的差值、垃圾的含水量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很大,因此渗滤液的水质水量也随之由较大的变化。本设计的渗滤液产生量按一般经验公式计算,只考虑大气降水。

设计规模为日最大处理垃圾800t ,服务年限15年。R 市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季。

1. 渗滤液的年产生量为:

11000

Q C I A =??? (4-1)

式中 Q 渗滤液年产生量,m 3 /a

C 流出系数,一般为0.2—0.8,取0.5 I 降雨强度,mm

A 填埋场集水面积,2m 即渗滤液的年产生量为:

a m Q /4000001000

500000

5.016002=??=

(4-2)

由此确定渗滤液的年产生量为400000m 3,日平均1096m 3。

2. 渗滤液的最大日产生量为:

q=ica 1/1000 (4-3) 式中 q 为渗滤液日产生量,m3

i 为日降雨强度,mm 。取年最大日降雨量 c 为渗出系数,取0.5 a 1为填埋场面积,m 2

R 市夏季6月份到八月份降水最大,最大日降水量为15mm 。

d m q /37501000

5000005.0153=??= (4-4)

确定最大日渗滤液量为3750m 3/d 。

填埋库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应对收集的渗沥液进行处理。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应按填埋场类型、填埋库区划分和雨污水分流系统情况、填埋物性质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渗沥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水处理设施等。

(1)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03含量应不大于10%)、高密度聚乙烯(HDPE )花管等材料铺设,结构为石料盲沟、石料与HDPE 管盲沟、石笼盲沟等。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3cm/s ,厚度不宜小于40cm 。HDPE 管的直径干管不宜小于250mm ,支管不宜小于200mm 。导渗管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

(2)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

(3) 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

(4) 集液井(池)、调节池及污水流经或停留的其它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 (5)渗沥液应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条件时也可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3.6.6 收集和导排系统设计方案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底部防渗层上的反滤层、集液导排盲沟和竖井。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作机理为:各垃圾层的渗沥液通过中间层支盲沟进入附近的竖井或流到库底及坡面上,再经竖井或坡面流入主盲沟,最后经主盲沟排入调节池。

反滤层:在库底防渗保护层上铺设一层中粗砂或级配卵(砾)石。反滤层的级配砾石粒径按上小下大配置。反滤层应有≥2%坡度坡向集水盲沟。

渗沥液收集盲沟:盲沟内设置高密度聚乙烯(HDPE )穿孔花管,管外填充中粗砂和卵石作过滤层。一条渗沥液收集主盲沟,盲沟内铺设HDPE 穿孔花管和级配卵石,主盲沟

主盲沟:沿库区底部东西向设置铺设至垃圾坝处,由HDPE 无孔管穿坝,将渗沥液引入调节池。

次盲沟:垃圾填埋进行中间覆土前,需在压实垃圾层面上铺设次盲沟,然后再进行中间覆土。次盲沟均按50m 间距设置,盲沟内填充级配碎石,次盲沟均按2%的坡度与竖向石笼连接。

竖井:除在主、次盲沟交汇点设置外,以此为基准按50m 间距设置,石笼直径为1000mm ,外壁采用土工网格材料,内填充卵石,中间设 HDPE 气体收集花管。

3.6.7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3.6.7.1 处理方法

渗滤液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回喷填埋场;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现场处理;

渗滤液回喷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污水处理法,即将渗滤液收集起来,通过喷灌使之回流到填埋场,利用土地吸附,土壤生物降解及垃圾填埋层的厌氧滤床作用使渗滤液降解,循环填埋场的渗滤液由于增加垃圾湿度,从而提高了生物活性,加速了甲烷生产和废物分解,其次由于喷灌中的蒸发作用,使渗滤液体积减小,有利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转,具有投资省、效果好,无需专门处理设施投资等特点,且可使垃圾保持湿润,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同时也会导致土层和垃圾层中NH3-N浓度不断升高,主要用于降雨量较少的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小于700mm)。渗滤液经过适当预处理运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方式之一,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且污染物浓度高,现场处理并达标排放处理工艺较复杂,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因此,要求从填埋场管理和填埋工艺等方面尽可能减少污水产生量,并优先考虑渗滤液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相结合。目前,在填埋场已建成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中以生物法处理为主,但运行状况良好的少之又少。由于本填埋场离污水厂较远,采用现场处理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等。由于处理费用相对较低,生物法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领域应用较广。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等等。一般来说,生物法处理设备和运行管理简单,但受水质和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当氨氮浓度较高、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生物法将受到抑制,对难降解的有机物则无能为力。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处理、催化氧化及湿式氧化法、辐照法、超声波法等多种方法。与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 Cr比值较低(0.07~0.20),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3.6.7.2 工艺选择

由于渗滤液水质浓度高,要求污染物去除率较高,为了达到出水标准,本次渗滤液处理包括一级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

一级预处理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状的污染物,本设计采用物理法先对渗滤液的氨氮进行处理,选择吹脱法。

二级处理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本设计采用好氧生物处理中的SBR工艺,因为SBR对有机物和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深度处理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不能完全去除的污水中的杂质,实现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本设计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由于本次设计的对象是渗滤液,其臭味很浓,色度很高,使用活性炭吸附塔可以有效的去除。

综合以上,本次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路线为格栅→调节池→吹脱塔→SBR →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消毒。详见渗滤液处理图纸。

3.6.7.3 流程说明

1)格栅:渗滤液经场内排污管道到渗滤液处理站。由于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

滤液,其中难免混有较粗大的杂质,有可能阻塞后续处理程序中的管道而影响整个处理工艺。

2)调节池:由于渗滤液的ph在6-9左右,因此在吹脱塔前设置一调节池,向

调节池中加碱提高渗滤液的ph至11左右,已达到后续的吹脱工艺的处理要求。

3)吹脱塔:吹脱塔对于高浓度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渗滤液的ph值在调

节池内被调节至11左右,以使渗滤液中有更多的游离氨,便于吹脱,然后渗滤液被污水提升泵从调节池提升到吹脱塔中。

4)SBR池:SBR最基本的特点是处理工序是间歇的、周期性的。整个运行过程

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降期、排水期和闲置期,各个运行期在时间上按序排列,称为一个运行周期。

5)混凝沉淀:混凝沉淀工艺包括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过程。

6)活性炭吸附:渗滤液经过混凝沉淀后由污水提升泵从混凝沉淀池提升到活性

炭吸附塔中。活性炭吸附塔可以去除渗滤液的臭味、色度、放射性物质以及渗滤液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7)消毒池:经过处理后,渗滤液出水水质已经达标,但渗滤液中含有细菌、病

毒和病卵虫等致病微生物,因此采用液氯消毒将其杀灭。

8)污泥处理: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使污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及综合利

用。

3.6.8填埋气体的收集系统

3.6.8.1 收集系统

收集填埋气体的作用时减少填埋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量、控制填埋气体的无序迁移,并为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做准备。收集系统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被动式收集系统利用垃圾体内的气体压力来收集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则是采用抽真空的方法来控制气体的流动。

主动气体收集系统主要由抽气井、集气管、冷凝水收集井和泵站、真空源、气体处理站(回收或焚烧)以及气体监测设备等组成。

被动收集设施根据设置方向分为竖向收集方式和水平收集方式两种类型。被动收集系统的优点是费用较低,而且维护保养也比较简单。若将排气口与带阀门的管子连接,被动收集系统即可转变成主动收集系统。

3.6.8.2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在选择填埋场气体控制方式时,应立足于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方案。由于该设计为新建填埋场,初期产气量不大,而后会迅速增加,因此该设计在收集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在垃圾填埋初期通过被动方式控制气体释放,当产气量提高到具有回收利用价值之后,开始对气体进行主动回收利用。主

要以主动导排方式为主。

目前,国内收集垃圾沼气的垃圾填埋场较少,其收集方式基本是参照国外的经验。填埋沼气的收集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垂直收集与水平收集。垂直收集是在垃圾填埋封场后在其上打垂直井,以收集填埋场内的沼气;而水平收集是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在垃圾填埋作业面上水平铺设沼气收集管来收集沼气。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垂直收集适合在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或已封顶的垃圾填埋单元进行沼气的收集,其特点是封顶后打井易于操作,垃圾覆盖较好利于集气,集气半径较大,但一般不能边填埋边集气。而水平收集则比较适用在未封场的垃圾场上或者正在进行作业的垃圾填面上,其特点是可在边填埋边集气,利于沼气的及时收集,缺点是易与填埋作业发生冲突,集气半径相对小一些。

经对比上述两种收集方式的优缺点,本设计选择竖向收集井方式。即主动导排竖向收集方式

3.6.8.3 收集系统设计

主动气体导排系统主要有垂直抽气井、集气管、抽气站。详细布置见图。

垂直抽气井:抽气井直径为1m,抽气井应先在填埋场中打孔,在井中放置部分有孔的管子,然后用砾石回填,形成气体收集带,在井口安装气流测量设备和气体取样口,井内设置一根直径为15cm的预制PVC管,其上部1/3无孔,下部的2/3有孔,在用砾石回填。每50m布置一个抽气井。

集气管:集气管管身采用PVC管,管壁不能有孔,管道的连接采用熔融焊接,管线不同位置要设置阀门,以便系统维修时可以不同部位隔开。

抽气机:抽气机位于集气管末端的废气发电厂内,高度要稍高于集气管,以促进冷凝水下滴。抽气机的通气量通常为8.5-57立方米每分钟,鉴于可能的扩建需要本填埋场选用40立方米每分钟的抽气机。

气体检测设备:用空心钻杆打至填埋场底部,孔内放一根直径为 2.5cm的40号PVC管来取气样。钻孔用细小的碎石回填,地面设置直径为15cm的钢管套住PVC管上面,作为保护。检测要一天检测两次。填埋场布置5个监测井。

3.6.8.4 填埋气体的利用

填埋场的主要气体包括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硫化氢、甲烷、氮和氧等,其中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其典型特征为温度约43-49℃,相对密度约1.02-1.06,水蒸气含量达到饱和,高位热值为15630-19537KJ/m3。虽然填埋场产生的微量气体虽然很少,但其成分复杂,毒性较大,不能对其忽视。

因填埋场工程较大,处理的垃圾量也较大,产生的沼气数量可观,持续的时间长,所以本工程主要把填埋气体用作发电。

3.6.9 覆盖系统的组成

现代化填埋场的终场覆盖应由五层组成:从上至下为:表层、保护层、排水层、防渗层和排气层。其中,排水层和排气层并不一定要有,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排水层只有当通过保护层入渗的水量(来自雨水、融化雪水、地表水、渗滤液回灌等)较多或者对防渗层的渗透压力较大时才是必要的。而排气层只有当填埋废物降解产生较大量填埋气体是才需要。各结构层的作用、材料和使用条件

表4-3如下。

3.6.9.1 终场覆盖设计

层土壤层的厚度要保证植物根系不造成下部密封工程系统的破坏,此外,在冻结区,表层土壤层的厚度必须保证防渗层位于霜冻带之下。表层的最小厚度不小于50cm。在设计时,表层土壤层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为3%—5%,本设计采用4%,表层厚度取60cm。

一般使用天然土壤或者砾石等材料作为保护层,本设计填埋场在山谷中,故选用砾石,厚度取30cm。

现代填埋场表面密封系统中一般都有排水层,排水层的最小透水率为10-2cm/s,倾斜度≥3%,厚度取30cm。

防渗层是表面密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虽然天然粘土是一种很好的防渗材料,但国外填埋场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粘土不宜单独使用。建议使用柔性膜作为盖层的主要防渗材料,柔性膜与其下方的粘土层结合形成复合防渗结构,粘土层厚度规定为60cm,铺设坡度≥2%。

排气层位于垃圾层之上,应采用多孔的、高透水性的土层或土工合成材料,厚度一般为30cm。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及评分标准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要求 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约200~500字的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接线图及说明(图不能手绘或网上拷贝,要用仿真软件画,软件的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应加以说明,在哪一点到哪一点接什么器件等)。 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手册)(重点)。 自行选择购置元器件的过程。 组装调试并进行性能测试的过程。在焊接、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重点)。 结果分析。有何收获和体会,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重点)。 附件(如元件材料清单或其他说明)。 参考文献。 要求文字清晰、语句通顺、描述准确、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正确、电路图绘制规范。 二、格式 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1.封面(模板见最后一页) 2.第二页:设计题目要求。约200字的中文摘要(宋体,小四号字) 3.第三页:目录(宋体,小四号) 4.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5.画出“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见第二页(四)) 6.附录(五号字) 7.参考文献(五号字) 三、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酌情减分: 1.选做内容的难度小、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独立完成任务。 2.有抄袭行为,减20-30分。 3.损坏或丢失实验室的物品,包括元器件、仪器设备和工具。 4.不按时交课设报告。 5.因报告不规范,语言不通顺,行距、字体不对,图不清楚、没有计算,实测数据等退回重写 的。 打印的报告和电子文档交给课代表。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55388799 学号:05793346 学生姓名:XXX 设计时间:2011.11.5-2011.11.14 指导教师:XX XXX

目录 一■前言------------------------------------------------------ P 1-2 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 1.3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二■工程概况--------------------------------------------------- P 2-3 2.1项目背景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设计要求 2.4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计算-------------------------------------------------- P 4-7 3.1填埋场容积计算 3.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3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四■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 4.1处理对象 4.2填埋场的选址 五. 填埋场的防渗 ---------------------------------------------- P 8-12 5.1防渗方式 5.2防渗材料 5.3防渗结构 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 6.1渗滤液的特点 6.2渗滤液的收集 6.3渗滤液的处理 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 7.1填埋气的组成 7.2填埋气的收集系统 7.3填埋场气的导排 八■终场覆盖-------------------------------------------------- P 14 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固废课程设计任务书

固体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某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 三、设计资料: 1、设计数据: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8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20万,服务年限15 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1.2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8t/m3。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4。 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2km,是一平地,面积约2.5km2,地面标高16.9~18.1米。 2. 工程水文地质 2.1 工程地质 裸露的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1.0×10-7~2.6×10-8cm/s,厚度为3~5m.。 2.2 水文地质 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4~5m,水位年变幅1~2m。 3. 气象 工程场地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 极端最低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41℃ 年平均相对湿度:30~60% 降雨 年平均降水量:1.8mm/d 日最大降水量:3.6mm/d 日最小降水量:0.8mm/d 风 冬季平均风速: 2.5m/s 夏季平均风速: 1.8m/s 主导风向:西北 最大冻土深度:800mm

4.相关规范及标准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 5)《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 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8)《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 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其他资料 设计过程中如需其他资料,请参考北京市相关资料。 四、要求: 1、进行该填埋场的方案论证与设计; 2、进行填埋场工艺设计(包括库容设计、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气系统、封场覆盖), 并写出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 字; 3、绘出填埋场流程图,平面图,填埋场封场图、渗滤液收排及填埋气导排系统图、集气集 液系统断面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要求)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系别:环境工程 班号:01010101XX 姓名:XXX

1.序论 1.1 设计目的和意义 (1)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2)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应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1.2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展现状 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对垃圾进行分选是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提。垃圾分选设备的研究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困难。垃圾处理方式中,传统的直接填埋方式对土地占用大,垃圾填埋场通常设置在农村,占用大量农田。采用传统的直接填埋方式,不但浪费了垃圾中含有的大量可回收物质,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推广实行的卫生填埋由于环境影响控制的需要,其投资成本为传统堆埋的5 倍,运行成本则为3 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就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成分,很大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由于处理困难,这部分有用的物质一般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的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年增长一

直在10%左右。 垃圾成份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处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有人提出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而且没有得到的足够重视,资金严重不足,因此直到现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在焚烧和填埋上设备研究比较多,对垃圾分选研设备究比较少。 垃圾分选机研究的目的,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对某垃圾成分中的少量杂质进行分离,得到较为单一的组分,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和后续处理。 目前国内大部分使用的垃圾分选设备都是由国外进口。虽然国内也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多数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有实际应用。随着大众对环境的重视,作为垃圾资源化的重要设备,生活垃圾分选设备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我国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为了对生活垃圾分选设备有更深了解,现在介绍几种国外的垃圾分选设备,对国外的垃圾分选设备的发展概况有进一步了解。 1.滚筒筛结构的SM318 E型滚筒筛式垃圾分选机 该设备由德国DOPPSTADT 公司生产。DOPPSTADT 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垃圾处理设备的公司。SM318 E型垃圾分选机滚筒长度5000 mm,滚筒直径1800 mm,采用11kW 电机5。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机器维修方便,部件更换简单。结构组成有以下几部分。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选址和计算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 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地上3m,地下7m,取W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 第n年人口=70*(1+)n 单位:万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目录 一、前言 (2) 1.1 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 1.2 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 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 1.4 堆肥技术 (4) 1.5 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 1.6 堆肥的影响因素 (6) 二、设计任务要求 (6) 2.1 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 (7) 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 2.3 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 三、设计工艺流程……………………………………………………….7. 四、堆肥工艺的选择 (8) 4.1 预处理 (8) 4.2 主发酵 (9) 4.3 后发酵 (9) 4.4 后处理 (10) 4.5 脱臭 (10) 4.6 贮存 (10) 五、主要设计计算 (11) 5.1 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 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 5.3 堆肥设备选型 (16) 六、效益分析 (18) 七、小结 (19)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人口飞速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危害。当你每天把各种垃圾汇集在一起,投向垃圾箱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累计我们所有人扔掉的垃圾量会形成一个天文数字,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没人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440公斤,全国历年的垃圾存量已高达60多亿吨。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1.2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四组 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雷涛 学号:111410228 班级: 环工1102 指导: 许士洪 成绩: 2012年6月26日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2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4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 (4) 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4 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 (4) 1、3 填埋场类型论证 (5) 第二章填埋场工艺设计 (6) 2、1 库容设计 (6) 2、2 填埋场选址 (8) 2、3填埋场工艺设计·········································11

2.4总图设置···············································13 2。5防渗系统 (16) 2。6 导气系统···············································21 2、7收集系统 (23) 2.8 渗滤液得产生及收集 (24) 2、9封场覆盖 (30) 2.10环境保护与监测 (35) 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许士洪 一、课题名称: 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批准得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 三、设计资料: 1、设计数据: 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 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km2,地面标高55、0~71、0米。 3、工程水文地质? 3、1 工程地质 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1.0×10-7~2。6×10-8 cm/s,厚度为2~3m。。 3、2 水文地质 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3~4m,水位年变幅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重庆大学城环学院 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5 年2 月13 日 设计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一、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根据《御临河流域污染整治规划》,需在石船镇建立一个服务人口为10万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消纳渝北区统景、石船、龙兴等7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 设计目的 训练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垃圾处理方 案的比较、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步骤、对所选场址的评析以及填埋场工程设 计。 通过设计,学生应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 解如何查阅有关资料、手册以及规范,掌握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的设计以 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设计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原始 资料的分析,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以及垃圾填埋工程的设计等几部分。 (1) 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 根据所提供资料,城市垃圾的基本性质,通过焚烧、堆肥、卫生填埋几种处理方案比较,选择卫生土地填埋为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2)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评价所选场址是否适合,主要从工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几方面出发。 (3)垃圾填埋工程设计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4. 设计要求 (1)绘制设计图纸3 张,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总平面布置图一张(1 号);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填埋气输导平面布置图一张(1 号);垃圾卫生填埋库区纵剖面图一张(2号)。 (2)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前言,主要设计原始资料,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场址选择和所选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的评析,填埋工艺设计(包括工程设计计算,填埋操作方法以及辅助工程的设计),设计中存在问题及个人体会。 (3)完成时间;一周 二、课程设计指示要点 1. 确定填埋场所需库容 (1 )垃圾年填埋量 式中:V――第i年填埋垃圾量,m; W第i年垃圾人均日产量,取0.8?1.2 kg / (人.d ); P――第i年服务区内人口总数,人; 丫一一垃圾压实密度,取0.8?1.0 kg/m 3; K――覆盖土容积系数,一般取0.1?0.25。覆盖土体积也可根据覆盖土用量单独计算。 2)填埋场理论库容 3)填埋场有效库容 式中Cs――填埋垃圾自然沉降系数,一般取1.25?1.5。 设计中应保证填埋场所需库容不小于有效库容。 2. 确定填埋场范围 (1) 垃圾坝确定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概述 土地填埋处置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处理多类型固体废物的优点。目前土地填埋处置已经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 填埋是进行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它是由传统的废物堆放和填地技术发展的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经过长期的改良,废物填埋已经演变为一种系统而成熟的科学工程方法,及现代(卫生)填埋法。该法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处置废物方法。 卫生填埋:根据填埋场中废物的降解机理,可将其分为好氧型、准好氧型和厌氧型填埋场。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厌氧型填埋场。现代填埋场的基本构成是填埋单元,它是由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废物层和覆土层共同组成的单元。具有类似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填埋层通常就是由若干填埋层所组成。由于填埋场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出路同时还为开发利用其生物能源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它的主要优点:1)其一次性投资较低,运行也较为经济。2)适应性广,对生活废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均无苛刻要求。3)是一种相对安全、彻底的最终处理方式。4)运行简单管理相对简单。 1.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1.1 垃圾填埋气体的产生 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填埋场填埋后即开始分解。目前普遍认为填埋气体产生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好氧分解阶段;第二阶段:好氧至厌氧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酸发酵阶段;第四阶段:产甲烷阶段;第五阶段:填埋场稳定阶段。第四阶段中,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VFA 转化成4CH 和2CO 。该阶段是能源回用的黄金时期。一般废物填埋180至500d 后进入稳定产甲烷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产生大量的4CH ;2H 和2CO 的量逐渐减少;浸出液COD 下降,PH 维持在6.8至8.0,且金属离子+ 2Fe 、+ 2Zn 浓度降低。 在厌氧分解过程中,土壤和垃圾中的微生物分解填埋废弃物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延续产生10~40a(年)的LFG(填埋气体)。垃圾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LFG 主要由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组成,同时伴有少量的氮(N2)、氧(O2)、各种碳氢化合物、水份和其他微量化合物。LFG 产生的速度和量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填埋垃圾的分解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水份、温度、垃圾成分、填埋深度、垃圾压实度等等一般情况下,甲烷产生率为1.2~7.5L/kg ·a 。按体积计算,在稳定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LFG 中,甲烷含量的变化范围通常在30%~50%。 填埋气体主要由4CH 、2CO 、2N 、2O 、硫化物、3NH 、2H 、CO 以及其他微量化合物等组成。通常4 CH 的体积分数为45%至60%,2CO 为40%至50%。填埋气体是在多种微生物代谢作用下形成的,因而不同的填埋构造、不同的填埋废物和气候条件,所产生的气体的组成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1.2 垃圾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危害 由于垃圾分解产生的LFG 会使地下气体压力增加,少量受压的LFG 会通过填埋场表面逸出,进入空气或在地底下向相邻地区迁移。甲烷气体会引起火灾和剧烈爆炸,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其他非甲烷有机混合气体通常较臭,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 指导书 学院、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系、所环境工程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课程学时2周 教材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2011年10月28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课程讲授之后进行。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5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不等,在设计中做到工作各有重点,每一学生设计的内容不同但相互关联,通过同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了解所涉及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整体设计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步骤 设计布骤如下: 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 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 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 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 四、课程设计要点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 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

课程设计总结 300字-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

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 下面是整理的课程设计者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计者总结一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篇一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篇二 为期10天的课程设计将要结束了。在这两周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感受良多,获益匪浅。

固废课程设计(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指导老师:张大捷 专业班级:XXXX 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XX

前言 从原始人类活动开始,就有固体废物的产生,那时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粪便、动植物残渣。现如今的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态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固体废物的“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暂时无使用价值的废物,在发展了循化利用技术后可能就是资源。因此,固体废物常被看作是“放错地方的原料”。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态废物。它亦称作城市固态废物。除包括居民生活垃圾之外,还包括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这些垃圾的收集大都分别由某一个部门专门作为经常性工作加以管理。而居民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于产生源分散、总产生量大,成分冗杂、收集工作十分复杂和困难。据统计,垃圾的收运费用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的60%~80%,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并提高收运效率。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储存管理以及使用专

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 在城市垃圾收集操作方法中,我们一般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在本次设计中这两种操作方法我们兼用。而收集车辆类型又有简易自卸式收集车、活动斗式收集车、桶式侧装式密封收集车和后装式压缩收集车。而本设计就采用后装式压缩收集车。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设计 设计题目: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姓名: 学号: 年级: 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武昌工学院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设计 目录 前言 ......................................................................................................................................... - 1 -1设计任务及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工艺流程.......................................................................................................................... - 3 - 2.1 农村家用沼气池工作原理与工艺流程...................................................................... - 5 - 2.2 沼气池形状及平面布局原则...................................................................................... - 7 - 3设计方案.......................................................................................................................... - 7 - 3.1 发酵料液的计算.......................................................................................................... - 7 - 3.2 发酵间的设计.............................................................................................................. - 8 - 3.3 进料口(管)的设计.................................................................................................. - 9 - 3.4 水压间的设计............................................................................................................ - 11 - 4安全注意事项................................................................................................................ - 12 -5圆筒形水压式沼气池施工及材料设计........................................................................ - 12 -5.1 材料参考用量............................................................................................................ - 12 - 5.2 沼气池施工................................................................................................................ - 13 - 小结 ....................................................................................................................................... - 14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模板

课程编号:B08010901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第一章需求分析 。 1、问题的定义 设计一个景点管理系统,分为管理员和游客两部分,需要帮助景区更为方便的管理景区,规划道路,帮助游客更为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问题分析 为游客提供景点分布图,景点简介,景点查询,以及查询路线选择等相关建议;为管理员提供添加景点,删除景点,添加道路,以及发布公告的功能,考虑到景区的实际情景,整个项目应该设计为一个手机App,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操作 3、研究意义 这是一个与实际相连的小项目,以方便游客游览和景区管理作为最终目的,提供高效的算法,和简洁的界面,方便用户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写的作业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连,考虑确实需求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总体设计 (1)基本数据结构: ○1list: MyList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INIT_CAPACITY; private Object[] mList; private int mCurrentCapacity; private int mSize; public void add(T item); public void remove(int index); public T get(int index); public void set(int index, T item); public int size();

○2队列: MyQueue private Object[] queue; private int front; private int nItems; private int maxSize = 100; public void add(T item) public T remove() public boolean isEmpty() public int size() ○3栈: MyStack private int capacity = 10; private int length = 0; private Object[] stack; public boolean isEmpty() public boolean isFull() public void push(Object obj) public T pop() public int size() ○4邻接表: Graph public MyList adjList; public MyList visit; ○5边: EdgeNode public int index;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boolean flag = tr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