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韩婚礼习俗的异同看跨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

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

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中韩婚俗的对比研究报告1. 引言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婚姻制度和婚俗风情有所不同。

中韩两个亚洲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存在着亲密的联系,但婚俗却有着许多差异。

本报告旨在对比中韩两国的婚俗风情,并探讨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2. 婚俗仪式2.1 中国婚俗在中国,婚俗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订婚、婚礼和婚后。

2.1.1 订婚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父母之间进行的媒人牵线搭桥。

订婚仪式上,男方的家人会赠送彩礼给女方的家人,以示诚意和尊重。

2.1.2 婚礼中国传统婚礼一般包括迎亲、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迎亲时,新郎的家人会去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亲领头,伴着锣鼓喧天。

拜堂时,新郎和新娘会在堂屋正中合掌拜堂,表示祈求幸福美满。

敬茶仪式是新娘向长辈敬茶,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2.1.3 婚后中国传统婚礼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婚姻生活的开始,而是需要新娘回到新郎家中,称作入洞房。

2.2 韩国婚俗在韩国,婚俗的仪式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婚、结婚仪式和婚后。

2.2.1 求婚在韩国,求婚是由男方进行的。

男方会向女方的家人送上婚戒,表示自己的真心和承诺。

女方会接受求婚,表示愿意与男方共度一生。

2.2.2 结婚仪式韩国传统结婚仪式中,新娘会穿上韩服,并戴上传统的头饰。

新郎也会穿上传统的韩服。

仪式上,夫妻双方会互相交换一碗鸳鸯锅底米饭,在韩国文化中,这代表着夫妻关系的牢固和幸福。

2.2.3 婚后在婚后期间,韩国有一个独特的传统活动,即“活人相机”。

在这个活动中,夫妻双方会亲朋好友一起拍摄照片,以留念这个重要的时刻。

3. 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3.1 中韩婚俗的文化背景中韩婚俗的不同可以追溯到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上。

中华文化注重尊老爱幼、重视家族和谐,因此在中国的婚礼上会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以及家族之间的联姻。

而韩国文化则强调礼节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因此在韩国婚礼上会有更多的亲子和友情活动。

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由于地域和历史的不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东方有着很大的差异,其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

本文着重从中西婚礼文化差异就中西文化作一个比较,从而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传统婚礼却因国家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1.1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有关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

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进行的。

1.2 造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

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

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1.3 中西婚礼文化的具体差异。

1.3.1 中国传统婚礼在中国传统社会,婚礼大体上要经过和履行下列法定或约定的程序:第一步叫“纳彩”,俗称“说婚”,即先由媒人往女方家中称述男家求婚之意,询问待字之女的年岁和生肖,然后由男家请术士“合婚”,卜算生肖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双方同意了,男方就送一只雁给女方,作为“献纳彩择”之礼。

所以又叫“委禽”。

第二步叫“问名”,俗称“订婚”即双方正式交换庚帖,甚至详细到两到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

第三步叫“纳吉”,俗称“小聘”,既男家向宗庙问卜祖先,如果得到吉卜就往女方家,并致送订婚礼品,女方家也致答礼,婚约即告成立。

第四步叫“纳征”,俗称“聘礼”,即于迎娶前几日,男方将议定之聘金,并布帛、衣服、首饰、礼饼等物,如数以盛大仪仗送之女家。

第五步叫“亲迎”,俗称“择吉”即由男方家择定迎娶之吉日,并通知女方家。

第六步叫“亲迎”即在喜结良缘之日,新郎躬率鼓乐、仪仗、花轿,到女家以礼迎娶新娘,并一同归家。

中韩婚礼仪式的差异

中韩婚礼仪式的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韩婚礼仪式的差异篇一:中韩婚礼文化对比龙源期刊网.cn中韩婚礼文化对比作者:秦富燕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XX年第06期摘要:婚礼习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流程习俗的研究,总结出中韩婚礼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韩;婚礼;习俗;流程结婚是漫漫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一个成功的婚礼更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

当今社会,人们结婚不仅局限于西式婚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婚礼。

随着这股复古风的兴起,传统婚礼越来越受青睐。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韩古代婚礼的流程习俗。

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和习俗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由于汉族人数居多,在此仅介绍汉族传统婚礼的一般流程习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最初的婚礼仪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伏羲时代的订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过几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婚礼仪式更加繁缛。

但从整个古代社会来说,传统婚礼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和三朝回门几个流程。

1.纳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礼品是丝绸、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

2.问名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占卜,合八字。

如男女的时辰八字不相冲,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

男方派媒人送给女方食物、衣服;女方的父母和叔伯去男方家拜访。

3.纳吉。

中韩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异同点分析

中韩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异同点分析

2、社会制度
中韩两国的社会制度也存在一定差异。韩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竞 争激烈,注重个人能力和创新。而中国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注重集体利益和社 会稳定。这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也导致了两国在文化因素方面的不一致。
中韩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异同点的分析对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 的启示。首先,双方应该加强文化交流,通过互相了解和学习来增进彼此之间的 了解和友谊。其次,双方应该尊重文化差异,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双方应该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以避免跨文化交际 中的误解和冲突。
2、语言习惯
中韩两国的语言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韩国语中常用敬语和非敬语两种表 达方式,且在交流中频繁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中文则 更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主张以更为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交际方式
中韩两国的交际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韩国人注重“面子”和“礼貌”, 在交际中喜欢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直接冲突。而中国人则更强调 “诚意”和“坦率”,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种交际方式的差异可 能会影响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和理解。
3、话题的选择
在中韩跨文化交际中,话题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在韩国,谈论 家庭、婚姻、年龄等个人问题是非常普遍的,而在中国,这些问题可能被认为是 比较私密和不合适的。因此,在交流中需要避免涉及敏感话题,以减少不必要的 冲突。
二、言语差异的影响
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对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由于表达方 式的不同,对方可能会误解或困惑,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其次,由于敬语使用 上的差异,对方可能会感到不被尊重或者不适,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后, 由于话题选择上的差异,双方可能会产生分歧或者矛盾,从而影响双方的关系。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中韩两国婚俗异同分析目录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一)婚俗。

(二)婚姻制度。

(三)婚礼仪式。

三、研究现状。

(一)中国婚俗研究。

(二)韩国婚俗研究。

(三)中韩婚俗对比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当代中韩婚姻制度与婚礼仪式。

一、当代中韩婚姻制度对比。

二、当代中韩婚礼仪式对比。

(一)中国“六礼。

(二)韩国”四礼。

第三章中韩特色婚俗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韩婚礼服饰。

(一)中国婚礼服饰。

(二)韩国传统婚礼服饰。

二、饮食。

(一)中国婚礼饮食。

(二)韩国传统婚礼饮食。

三、用品布置。

(一)中国婚礼用品布置。

(二)韩国婚礼用品布置。

四、趋利避祸行为。

(一)中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

(二)韩国婚礼趋利避祸行为。

第四章当代中韩婚礼实例与分析。

一、当代传统中式婚礼。

二、当代传统韩式婚礼。

三、中韩当代婚礼异同对比分析。

(一)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

(二)当代中韩婚俗相同点原因。

(三)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

(四)当代中韩婚俗不同点原因。

第五章中韩婚俗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一、促进对两国婚俗文化在形式和本质层面的理解。

二、加强中韩婚俗文化在现代文明时代的沟通。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当下的传统婚俗文化受到国内自身民族文化的演变与国际文化传播加剧这两方面的影响,常常出现一种婚俗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是还未来得及理解这婚俗的文化内涵它就已经发生改变了。

本文在中韩两国传统婚俗文化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背景下,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当代的中韩两国婚俗进行简要的梳理,在对比中韩婚俗异同点后分析产生婚俗异同的原因。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从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现有的国内外关于中韩婚俗研究的资料,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应用前景等几方面为后文的论证奠定基础。

第二章是中韩婚姻和婚礼仪式对比分析,对两国当下的婚姻形式、婚姻制度及婚礼的仪式流程进行梳理。

从婚礼程序看中韩婚礼的异同

从婚礼程序看中韩婚礼的异同

222从婚礼程序看中韩婚礼的异同刘 畅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事实上,婚姻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中的重要文化之一,能够体现出该民族的风俗,了解中韩两国的婚姻文化,有助于中韩两国更好地进行外交活动。

本文就从婚礼的程序出发,分析中韩两国婚礼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婚礼程序;中韩;婚礼;异同从1992年开始,中韩两国建立了友好外交的关系,各个领域的交流也频繁起来,相互影响着。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和韩国都被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生活习俗以及意识形态方面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很过相似之处,婚姻的文化就是如此。

一、中韩婚姻文化的比较分析(一)中国的婚姻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改变了当事人被迫进行婚姻的现状,中国人得以拥有自由的婚姻。

然而,在农村地区,自由的婚姻权利却并未得到保障,城镇家庭的婚姻则与之不同,城镇家庭的子女具有一定的婚姻选择权利,但是还需要遵循家庭利益优先的原则。

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时代的发展,如今,中国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再由父母或着亲戚邻里来给自己介绍对象,而是在自己的交际范围内选择适合的人。

(二)韩国的婚姻文化通常来讲,韩国传统的婚礼都是黄昏时刻进行的。

很久之间,韩国社会的婚姻制度就以一妻一夫为主,较为倾向于多妾制度。

韩国高丽时期,在娘家,新郎呀事先建立一个小家,生儿育女之后才能带自己的妻子回家生活,这也就是母系社会所留下来的风俗。

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风俗,韩国的婚礼也是遵循儒家的礼仪而进行。

最近,西方文化不断流入韩国社会,大多数的韩国人又倾向于西方的婚礼方式。

二、中韩两国传统的婚俗与婚礼程序的异同(一)中国传统的婚俗与婚礼程序对于婚俗而言,中国传统的婚俗与韩国传统的婚俗有很多相似之处,男方需要委托一个媒人到女方的家里进行提亲,倘若是女方对男方的大致条件比较满意,就要把女方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男女方的生辰八字需要进行占卜,以判断两个人的婚姻是否般配,倘若两个人的生辰八字相合,媒人就会再一次的到女方的家里转告并商讨婚礼的事情。

中国-韩国-结婚文化

中国-韩国-结婚文化

中国韩国结婚文化中国和韩国同属东亚文化圈,都具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都曾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社会变革等原因,两国的婚礼文化存在很多差异。

一.中韩婚礼文化的相同点1.都受西方文化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

中韩两国文化都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表现在婚礼上,就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

中国和韩国都曾经沦为过殖民地,一些西方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中,西方的宗教婚礼在教堂举行婚礼,他们认为在神父面前为彼此许下承诺能够为爱情增添一份神圣感和忠诚度。

一些中国人循着这份神圣的含义也开始接受西方教堂婚礼,在中国香港就有不少道教徒和佛教徒就对西方教堂婚礼进行了接纳融合。

香港公民在“一国两制”的政策指导下可以到指定庙宇举行婚礼。

韩国的教堂婚礼也很受新人欢迎,如今基督教天主教在韩国迅速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在教堂里举行婚礼。

教堂给人十分浪漫的感觉,因为是宗教圣地,因此在教堂举办的婚礼对婚姻双方都有一种庄重而认真的感觉。

在神圣的教堂里郑重地许下承诺,在神父的见证下说“我愿意”,隆重而美好。

现代中国人婚礼仪式就融和了西方的一些元素。

例如拍婚纱照,交换戒指,但中国不信上帝,所以在教堂举行婚礼的还占少数。

韩国婚礼是在一段西式的婚礼上再加上一段传统的婚礼。

虽然婚礼仪式已经简化,但仍保留韩国传统礼节程序,比如韩国的币帛礼。

韩国的“币帛”仪式,至今仍然保留:在举行完教堂婚礼后,新娘新郎换上传统服装到另一个房间举行传统的“币帛礼”,旁人把从新娘家准备的婚庆币帛糕点摆在公婆面前,儿媳向公公婆婆敬酒,叩头四次。

公婆相对而坐喝酒,并互喂大枣,之后公婆手捧大枣轻轻地扔向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用喜帕接着大枣,寓意是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这个仪式是韩国保留下来的传统婚礼习俗。

2.都比传统的婚礼程序要简单中国古代的婚礼流程是非常繁琐的,古代中式婚礼有“婚嫁六礼”之说,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亲迎。

婚姻论文

婚姻论文

中韩婚俗差异之婚礼文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年级专业:2012级社会学姓名:柳蔚迪学号:2124051065中韩婚俗差异之婚礼文化【摘要】婚礼文化是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韩两国在婚礼文化的起源、仪式进行的过程、婚礼服饰和婚礼食品等方面进行研究。

试分析中韩两国婚俗差异,进行婚姻观念的对比。

【关键字】婚礼文化;中韩;婚姻风俗中国婚礼文化起源于夏商周时期,西周形成了以“三书六礼”为主的婚礼文化,北宋变成四礼,南宋变成了三礼,并一直沿用到明清。

在“五四”过后,提出文明结婚,西式婚礼开始。

而韩国婚礼文化起源于原始时期无婚姻制度,新罗时期“祝宴”和“共食”一直延续到高丽时期。

朝鲜王朝时期,传统婚礼基本完善。

到了1910年“李朝”崩溃后的一百年间,韩国式的形式婚礼形成。

一、中韩两国婚礼在服饰上的差异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方,具有东方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在艺术手法上表现都偏重抒情性,表达中重视主观化的美感,强调突出意境的作用,在实际中利用色彩、图案象征抽象的意义,表现了内蕴丰富和不张扬的审美特点。

(1)从服饰颜色上来说,-中国周制遵循“玄纁制度”,唐制是男服绯红明朝时以红色为主。

,女服青绿(红男绿女)。

韩国-新娘是红裙、黄短衣。

(2)从婚礼服上来说,周制昏礼服——纯衣纁袡,唐制婚礼服——钗钿礼衣,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韩国-新郎的穿戴是裤子, 短衣背心, 带结上穿外套, 戴纱帽冠带, 穿木靴,新娘是红裙黄短衣上穿圆衫。

(3)从装饰图案上来说,中国-龙凤呈祥、戏水鸳鸯等,新娘穿黄麻镶边上衣,花型图案,较素雅。

(4)从发饰上来说,中国-纚、笄、次。

新娘头戴“次”,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韩国-戴发簪, 龙簪上垂着前缀和飘带。

二、中韩两国婚礼仪式上的差异(1)中国古代婚礼程序分为: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细列出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韩婚礼习俗的异同看跨文化交流摘要: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思想,文化,风俗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中韩跨国婚姻。

另外,由于一些韩国电影电视剧在中国的热播,引发了中国年轻人对韩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兴趣。

本文将对韩国传统婚礼风俗和中国的传统婚礼风俗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比较,还将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重点分析韩国和中国婚礼习俗的差异。

关键词:韩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婚礼习俗中韩跨国婚礼
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思想,文化,风俗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韩国和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越来越深刻。

在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在中国聚居,如中国北京的五道口和望京,在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附近有中国人聚居的中国村。

中韩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可谓前所未有的深刻。

在这种大的时代潮流下,很多中韩跨国婚姻应运而生。

由于国家文化的不同,中国和韩国婚礼的习俗也有一些差别,因此在举办跨国婚礼的时候,应该要入乡随俗,更应该要充分理解中国和韩国婚礼习俗的差异,这样才能互相尊重,从而能避免矛盾和冲突。

下面的段落里,我会详细的介绍韩国的婚礼风俗和中国的婚礼风俗,大家可以比较作参考。

韩国和中国在新人结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相似,首先,新郎一方会负责买房子,新娘一方负责提供家具,家电和一些生活用品。

其次,和在中国一样,新郎要负责提供新娘全套的新婚首饰,新娘要提供嫁妆,嫁妆是新娘娘家的面子,甚至决定日后新娘在新郎家的地位。

韩国攀比之风非常严重,一般来说女方的嫁妆平均在三万美金左右。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国新娘的嫁妆平均来说在十万人民币左右,取意为万里挑一。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韩国和中国的婚礼习俗又有一些不同。

在韩国,如果男方家庭提供不出房产(因为韩国的房产十分昂贵),或者男方经济实力不足,那么会由女方来提供房产,但是韩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男子主义十分普遍,因此男方家庭会认为这是特别的有损男方尊严的事情,会因此而羞愧难当,耿耿于怀。

但是在婚后,男方的家庭位置一般还是会稳固,因为在韩国社会,女性的地位不高,哪怕是很有能力的白领女性在家中也会对丈夫十分尊重。

在中国,这种现象叫入赘,是由女方来操办婚礼,提供一切婚姻所需的费用。

类似于女方“娶”老公,这也是由于男方经济条件困难而产生的一种婚姻现象。

在中国,入赘的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地位很低,甚至夫妻所生的孩子都要跟随妻子家人的姓氏。

那么对于传统婚礼的风俗,韩国和中国又有哪些不同和相似呢?
看过韩国电影电视剧或者来过韩国参加过韩国婚礼的朋友都知
道,韩国人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很高,在韩国的城市里有很多专门的楼房建筑是新人们用来举办婚礼的。

有一些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对传统的韩式婚礼特别感兴趣,但其实这种隆重的传统婚礼在当今韩国也很少见了,因为传统婚礼不光花费大,而且程序复杂。

传统婚礼的程序主要有十项,第一项婚谈礼(新人的家人互相了解对方的背景),第二项纳采(即新娘家占卜新人的生辰八字并且订立婚期),第三项纳币(即新郎给新娘送结婚当天新娘的新衣),第四项是蘸子礼(意为新郎祭拜祖先并给双亲磕头感谢养育之恩),第五项是奠雁礼(大雁意味着白头到老,古代是活雁,现代都用木头雕刻的大雁代替了),奠雁礼结束后是第六项交拜礼,详细解释一下,在韩国,单数为阴,双数为阳,因此交拜的时候男性拜一下,女性要回拜两下。

在交拜礼的时候女性两颊和眉心都要画红胭脂,意为吉祥如意不让恶鬼接近。

第七项是合丞礼(类似于中国的新人交杯酒),第八项是新婚之夜,第九项是于行归新(类似于中国的回娘家),最后一项即为币帛礼,详细介绍一下,币帛礼即新郎为新娘介绍自己的直系亲属,新郎站在一边,而新娘要对新郎的长辈行磕头礼,这体现了韩国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很有意思的是,韩国的这些传统婚礼风俗和中国传统的婚礼风俗从说法和进行的方式上是有些不同的。

比如中国的风俗是,婚姻之前要有专门的人来说媒(现在随着中国的发展,“说媒”有了另外的叫法:介绍对象)说媒的人叫媒人,往往是受男方或者女方所
托,对双方得情况都十分清楚,在两家游说。

看八字,选择良成吉日,男方下聘礼给女方,八抬大轿接亲(现在是车队接亲),举行仪式的时候新郎跨火盆,然后与新娘行拜堂之礼,拜堂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即双方父母),最后是夫妻对拜。

仪式进行中新娘往往用盖头蒙住头保持神秘感。

拜堂后新郎给来宾敬酒,感谢来宾。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中国的闹洞房,“闹洞房”是指来宾们在新人被送入新房之后可以肆意打趣新婚夫妇,而新婚夫妇不能恼怒,洞房越热闹,日子就会过得越好。

但是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仔细分析可知,虽然叫法和进行方式不同,但是有些风俗的目的是相似的。

首先比如,韩国的“四柱”就是看男女生辰是否相配,这类于中国的看八字,选吉日;其次,在中国,男方给女方的新婚礼物叫聘礼,在韩国叫“送函”,只是韩国女性对于“函”(新婚用的衣服和饰品等)十分重视,很多传统的韩国女性会将新婚时自己用的“函”保存一生,以显示自己对于丈夫的忠贞;另外韩国也有自己的方式“闹洞房”,只是名称叫“偷房”,偷房的意思是,新郎的朋友为了防止新娘的追求者在新娘大婚的日子将新娘抢走,于是偷偷的躲在新房外面为新郎守房;还有,“跨火盆”这个环节在韩国婚礼和中国婚礼中都有,意为驱魔,韩国认为“好事多魔”,这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好事多磨”,于是韩国新娘画红颊,新郎跨火盆,等等都是以驱魔为目的。

最后,还有一个有意思传统,在中国,新人洞房的新床上,长辈们要为新人放上
花生,大枣,桂圆和莲子,取“枣,生,贵,子”的谐音为早生贵子,而在韩国,新人的床上也是要放置这些物品的,由此可见,祝福的寓意是不谋而合的。

随着中国和韩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韩的婚礼仪式也受到了西式婚礼极大的影响。

比如,两国的新人们都会身着婚纱和燕尾服,在司仪的引导下,进行仪式,仪式的大体进程都很相似:新娘由父亲交给新郎,新郎牵着新娘走上舞台,宣读誓言,交换戒指,开香槟,切蛋糕。

不同的是,两个国家都将自己传统的风俗融入在了西式婚礼中。

比如在结婚前,中国的新娘要穿好红色的内衣和鞋子,意为驱魔,辟邪。

而韩国新娘则没有这些讲究。

另外在婚礼的最后,中国的新人会离开舞台回到房间把中式的婚礼礼服换上,然后返回舞台给双方亲人端茶,鞠躬,“改口”(在婚前,新人往往叫对方的父母为叔叔,阿姨),改口的意思是更改称呼,即叫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

而在韩国,没有专门为新人双方改口举行的仪式,却有一道更为严格的为新娘准备的程序,即币帛。

上面我们有介绍到这最后一项币帛礼。

虽然很多传统的韩国婚礼风俗都被西式婚礼所代替了,但是这一项币帛礼完完全全的被保存和延续在韩国新人的婚礼中。

这一道程序往往是在西式婚礼结束后回到新郎的家里,新郎的父母,兄妹,爷爷奶奶,叔叔等亲属会围坐在精心布置的传统房间里,新郎站在一边为新娘一一介绍诸位,新郎介绍完一位亲人,新娘要下跪磕头并且随着新郎的辈分去称呼他的亲人。

上面我们了解了中韩两国婚礼习俗的异同,我想这对中国和韩国跨文化的交流是有帮助的。

同样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和韩国对于夫妻应该互相尊重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所以不论是举行何种婚礼仪式,新人们都应该在理解对方习俗习惯的基础上互敬,互爱,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带来的矛盾误会和冲突,才能更好的生活和交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