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全套课件

公共关系学全套课件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第三章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七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第八章公共关系实务方法论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调查与策划第十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二:言语传播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三:文字传播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四:实象传播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整合传播第十四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六:网络传播第十五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管理第十六章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第一章

导论

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通常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是指一种有目的传播活动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系指现代社会一种客观存在的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种种定义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函义公共关系从广义上说,就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它包括动静两种形态:其一是当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况时,公共关系只是表现为这两者的一种静态关系。其二是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公共关系就表现为社会组织与现代戏众之间的传播活动;而运动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活动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范,所以,作为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又体现着一种行为规范,这种公共关

系是动态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动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一般可分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业务(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公共关系理论

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理论的宏观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理论的微观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考察和综合研究。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三个基本类型是:主体或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就必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新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三、公共关系学研究和制度、观念、手段创新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三、古代在类公共关系活动方面的实践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三、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第三节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三、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 1、公众的自主独立意识普遍增强。 2、公众的群体交流日渐活跃、广泛、深入。 3、公众的自发活动(极有可能转化为自觉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第三章社会关系和公共

关系第一节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 1、发生或联接的必然性。 2、协调和平衡的必要性。 3、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二、社会关系的形态 (一)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1、个人的社会关系形态。 2、组织或集团的社会关系形态。 3、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关系状态。 (二)缘由性的社会关系形态 1、亲缘关系形态 2、地缘关系形态 3、业缘关系形态 4、泛缘关系形态 (三)需应性的社会关系形态第二节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一、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 1、要调节社会关系,就需要寻找和确定关系双方的共同点。 2、

要调节社会关系,就必须选择适当有效的调节手段。二、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一)刚性调节手段所谓刚性手段是指弹性较小的调节手段,一般都有强制性的特点,其结果也常常具有不可逆性。 1、经济手段 2、行政手段 3、法律手段 4、政治手段 (二)柔性调节手段 1、道德手段 2、心理手段 3、礼仪手段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 1、公共关系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2、公共关系以特定公众为对象。 3、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4、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 1、互惠互利法则 2、主动法则 3、实力法则。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社会组织在行动过程中要发生关系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组织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构成了社会组织运行的环境。二、社会组织的形象社会组织的象是指它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它包括社会组织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三、社会组织的工作目

标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目标就是: 1、当社会组织的形象发生恶性变化时,尽可能地促使它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至少要阻止它继续恶化的势头; 2、当社会组织的形象产生良性变化时,保持它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把它引向深入。 3、在社会组织的形象比较模糊时,尽可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良好形象。四、社会组织的新形态:社会性个人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一、公众及其特点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 1、公众的同质性。 2、公众的相关性。 3、公众的层次性。 4、公众的多变性。二、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的横向分类 1、内部公众――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 2、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公众――对社会组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所有社会职能部门。 3、与社会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公众――社会组织经营产品的消费群体。 4、与组织目

标一般相关的公众――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中要涉及到的各类组织和群体。 5、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所在地周围的邻居和地区政府部门。 6、大众传播媒介公众――在社会分工中专门负责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专门机构。 7、同行公众――从事相同事业的社会组织。 8、事件性公众――在社会组织运行的偶然事件中涉及到公众。(二)公众的纵向分类 1、非公众――即社会组织还未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 2、潜在公众――事实上已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但尚未意识到的公众。 3、知晓公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它与社会组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公众。 4、行动公众――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着手或已采取行动的公众。第三节公共关系的过程――信息传播一、信息和信息方法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方法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等步骤来提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以实现科学研究的任务。二、信息载

体――传播媒介 (一)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1、符号媒介 2、一般实体媒介 3、人体媒介 (二)按照社会功能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1、大众传播媒介2、社会组织自控媒介 3、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人员媒介。三、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1、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 2、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 3、信息传播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能一、采集信息的职能 1、组织形象信息 2、组织产品形象信息 3、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二、咨询建议的职能

1、公众的一般情况咨询

2、公众的专门性情况咨询建议。

3、公众心理变化和趋势咨询。三、参与决策的职能 1、站在公众立场上发现决策问题。 2、使公众利益进入决策的视野。 3、在决策中确立公共关系目标。四、协调沟通的职能1、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 2、组织与外部的协调沟通。公共关系要使社会组织的

日常行为规范化、礼貌化,并遵守谅解原则。 1、规范化。 2、礼貌化。 3、遵守谅解原则。六、策划专题活动的职能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作用一、监测作用 1、对内监测作用 2、对外监测的作用二、凝聚作用三、调节作用四、应变作用1、由于社会组织自身的原因使其形象受损或使其与公众关系不佳,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公共关系就会发挥其应变作用。 2、由于社会组织外部的原因而使组织形象受损或使组织与公众关系不佳,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组织的状况,公共关系就会发挥其抵御作用。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一

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一、企业公共关系 1、是把树立形象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2、是广结人缘。 3、是开拓市场。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 1、确立优持服务、顾客至上的原则。 2、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宣传攻势。 3、捕捉市场信息,领先占领市场。三、金融业公共关系四、政府公共关系 (1)倾听公众呼声,认真听取其意见 (2)为公众办实事、谋实利。 (3)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 (4)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五、事业团体公共关系 1、确立一种高于一般社会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的组织形象。 2、在社会舆论形式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作用。 3、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六、社会性个人公共关系 1、要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3、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第二节对象公共关系一、员工关系 1、了解员工,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 2、在组织领导与基层群众间建立正规联系渠道。 3、对员工进行多种能力培训,开发潜力资源。 4、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诸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舞会、旅游、参观等,以联络感情、调节精神。二、消费者关系1、根据消费者特点,制定各自合适的优质服务程序和创造最佳的消费环境。 2、以消费品为桥梁,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又稳定的关系,开发消费者所蕴藏的消费潜力。 3、为保障消费者权利而制定具体的维护措施,其原则内容主要有安全、陈述、选择、知晓四个方面。 4、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所急,不断开发适应消费

者需要的新产品或服务方式。四、媒介关系 1、组织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是否熟悉、了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新闻媒介机构的工作方式。

2、组织能否正确对待新闻媒介关于本组织信息的传播。五、社区关系

1、组织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自身活动对社区其他公众正常活动的影响。

2、

组织的一切经济、文化、科研等活动一般都应先立足本社区,然后扩及外地。

3、尽可能将组织内部非生产性、专业性的文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使社区公

众都能分享。 4、积极承担社区内的公共事务或公益活动。

公共关系学

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共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和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 公共关系学历史: 即萌芽、产生和发展阶段。 一、公共关系的萌芽阶段 时间:古代社会 产生的基础:对民众形象的认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组织对公众力量的认识、组织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组织对传播作用的认识。 1、对公众力量的认识:公关思想最早萌芽于统治者对公众力量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最 初产生于政治领域,对公共力量的认识,是公共关系学的最早萌芽。 2、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继认识到公众力量后,接着就是如何提高自己在公众中的 形象,以取得公众的支持率。这个过程是在认识公共力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是 对自身形象价值的认识。 3、对传播作用的认识:实践中我们发现,形象是通过传播而起作用的,在古代,主要 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播进行的。 二、公共关系学的产生 “公共关系学”真正意义上的产生是在19世纪的美国,由于当时商品经济上的高度发展而诞生。公共关系学的产生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美化宣传、丑化宣传和深刻反省阶段,有人把三个阶段称为宣传、反思、革新阶段。 1、美化宣传阶段:美化宣传是世界上第一份廉价于大众化报纸——美国《便士报》 的产生而开始。不过,当时的商品带有强烈的虚假成分。因此被历史学家称为 “美化宣传”或“公众受弄时期”。 2、丑化宣传阶段:无原则的美化宣传愚弄了公众,导致了公众对广告的不信任。 于是,19世纪末,一些作家和记者发起了一场揭露广告的虚假和阴暗面的活动。 据统计,当时几乎每天都有揭丑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并持续了近10年。揭丑 的文章沉重打击了当时新兴的广告业和利用广告作宣传的企业,迫使他们进行 反思,从而把公共关系带到一个新的时期——深刻反思阶段。 3、深刻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之前的错误的观念,进行纠正,

公共关系学-文档

公共关系学复习指导册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关系、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 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边缘公众:边缘公众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知晓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知晓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还未采取行动。 独立公众:独立公众有被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 潜在公众: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爱德华·伯尼斯:他是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创作了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共舆论之形成》。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做出决策之前,就应首先了解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合公众的需要。 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众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是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共关系工作。 报刊宣传运动:19世纪30年代,近代公共关系萌芽出现的标志。当时,每个报刊宣传员在争取顾客的关注时,都是不择手段地制造神话,甚至不惜愚弄公众。他们只顾为企业赚钱,完全不顾公众的利益。 揭丑云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的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或“清垃圾运动”。 同步心理: 产品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组织形象:所谓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公共关系功能:一、塑造形象;二、获得公众的信任。 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所谓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包括1专家型角色;2领导型角色;3技术型角色; 4、事务型角色。 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观察法 :观察法是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社会性公共关系:社会性公共关系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对社会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的实际支持,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1、公共关系观念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公共关系的演变经历了私利—互利—公利的发展阶段。 (1)私利观念阶段(一战至二战期间)单向观念、反动公共关系。私利观念阶段的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是以“劝服操纵”为基本假设的。这一阶段主要是以“企图影响他人,操纵他人”的劝服报道为传播方式,一味强调单方面的利益,为实现一方利益,不惜愚弄和欺骗公众。 (2)互利观念阶段(二战后):双向沟通,交互公共关系。二战后,公共关系开始由单向的报道活动,逐渐转向双向的有组织的沟通。互利观念的基本假设在于: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是一致的,越能够满足公众的利益,越可获得他们的认同,越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壮大。公共关系从单向报道演变为双向沟通,是公共关系观念和功能的一次重大突破,组织不仅要顾及自身利益,进行单向说服,同时也要兼顾公众需求,进行双向交流。 (3)公利观念阶段(80年代后):达成公共利益,战略公共关系。公利观念的基本假设在于:一个健康的组织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无法相容的,只有组织和相关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是不够的,这种互利的结果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损害了公共利益,只有组织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互统一协调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实现共赢的局面。 2、公共关系倡导哪些新观念? (1)关系观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合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关系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于合作。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关系观念,一切以公众为中心,一切为了公众,公众需要什么,企业便提供什么。 (2)形象观念:公共的形象观念强调,公共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一个没有形象的企业是很容易被公众遗忘的。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为个人带来“明星效应”,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为组织带来“品牌效应”。 (3)传播观念:该观念强调,公关不仅要干得好,而且要说得好。个人和企业要善于运用各种传播技巧宣传自己,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诚信观念:真实是一种以事实为导向的传播原则。态度真诚、信息真实、以真诚赢得信誉。 (5)长期观念:任何组织形象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努力、积聚而成的。因此塑造形象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要渗透到组织的日常运转之中。 (6)双赢观念:该观念强调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局面是可能出现的。双赢是一种相互妥协,也是一种积极的竞争,它有助于实现组织双方共通利益的最大化。 3、何为“扒粪运动”,它对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有何影响? 答:(1)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的经济巨头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基本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大量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揭露黑幕运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2)影响:垄断财团的高压手段及其其他思想掩盖丑闻的手段反而让公众对垄断寡头们的敌意与日俱增。加之当时的罢工运动,给那些垄断寡头带来极大的打击,使美国的经济界开始正视新闻界与公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它们开始转变思维方式以图摆脱危机。杜邦公司最早觉悟。在这场为企业塑造新形象的热潮中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艾维李开了这一职业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1.什么叫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一词源于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缩写为PR,简称公关.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信任、合作的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 2.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传播过程,它又与其他传播形式。 概括起来有6个方面:(一)以公众为对象:公共关系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以美誉为目标:在公众中树立社会组织的美好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不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而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四)以长远为方针: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获得美好的声誉,让公众获益,所有这一切,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五)以真诚为信条:公共关系活动需要奉行真诚的信条。(六)以沟通为手段:没有沟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存在,社会组织的美誉就无从产生,互惠互利也不可能实现 3.公共关系与广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联系:公共关系与广告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都要借助于传播媒介才能实现自身社会价值,都是为特定组织目标服务的。由此而形成的相互联系有如下几类: (1)从公共关系的角度看,每种广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公共关系性质,因为每一种广告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公众宣传组织形象,都能从一定方面为扩大组织影响作贡献; (2)公共关系常常要借助广告的形式去实现其传播信息、建树组织形象的职能。特别是那种以宣传企业为中心,旨在推销企业、塑造形象的公共关系广告,本身就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 (3)广告可以借助公共关系去增强它的说服力,因为公共关系往往可以为广告作铺垫,可以通过公共关系形成有利的环境气氛,使广告更快地得到公众的认同。 二者的区别: (1)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行为导向不同。 (2)使用范围和活动领域不同。 (3)传播信息的原则和特征不同。 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二者的相同性: (1)人际交往是自古有之的最基本的社会行为。 (2)公共关系不仅要借助于人际交往的形式去实现自身的任务,而且其本身就具有人际交往的特点。 (3)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 二者的区别性: (1)公共关系是对简单人际交往的一种扬弃形式; (2)公共关系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比人际交往复杂得多; (3)人际交往主要依赖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协调人际关系,它采用的基本手段是人际间直接的语言传播;公共关系的交往手段要复杂得多,它往往需要大规模地借助现代传播媒介、现代传播技术,策划各种专门活动才能产生效果。

00182《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串讲讲义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公共关系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程,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学习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概念、规律、行为和方法的学科,也是当代传播学与管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所用教材为《公共关系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廖伟建主编、吴柏林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修订后的大纲,在层次上,专科参照一般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院校的水平,本科参照一般普通高校本科的水平;在内容上,力图反映学科的发展变化,增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近年来研究的成果,对明显陈旧的内容进行了删改。 (二)题型与分值 从题型与分值来看,本课程共有六种题型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题型与分值情况如下:单选(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多选(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简答(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论述(共1小题,共10分)。案例分析(共1小题,共10分) (三)知识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0章的全部内容。单选题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多选题则主要依据知识点的可考性而定,即全是适合出多选题形式的考点。名词解释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可以把名词解释题看成是单选的翻版,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形式考查。名词解释的分布基本上能够覆盖全部10章的内容,一般都会首选每章的重点和关键名词。简答题其分布是每章1题,能够覆盖5章的内容。论述题知识点的分布基本与简答题不重复,即一章中一般不会同时考简答和论述两种题。这样的话,简答和论述加起来的分布就很广。从整体来看,教材10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一至第七章。第1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一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案例分析题主要是第五章至 第十章的知识点交叉的综合性问题,考生对课程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的角度去分析。(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公共关系学本身就是实操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只要把握好公共关系的基本定义以及公共关系的各个主体以及工作内容,考试内容应该问题不大。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五)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本章重点:公共关系的定义,组织、公众、传播,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本章难点:关系、舆论、形象 典型例题:(单项选择题)公共关系学之父是:()

公共关系学教材

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 一、公共关系定义: 是社会组织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现代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以建立互利合作的公共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经营艺术。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关主体(社会组织)、公关客体(公众)和主客体 之间的联系(传播)。 ①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任务、形式构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作为公关主体,是公关活动的实施者。 ②公关的客体是指公关对象,即社会组织内外部公众。 ③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六个) ①以公众为对象②以美誉为目标③坚持互惠原则 ④以长远为方针⑤以真诚为信条⑥主要手段是双向传播 四、公关的目标是树立组织良好的形象,增进公众对组织内外部的了解,从而使组织事业获得成功。广告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花费在最短的时间里推销出更多的产品或服务。 五、公共关系的功能 1、情报功能:搜集信息监测环境。 公关情报的收集途径:①公众②传播媒介 收集的信息情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和服务形象信息、组织整体形象信息。 ②社会环境信息 2、参谋功能: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决策:确定社会组织运用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 3、宣传功能:创造舆论推广形象 宣传,推广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也是主要环节。 宣传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向公众宣传组织的政策,解释组织的行为,增加组织的透明度。 ②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为组织及其产品推广形象、扩大影响、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③引导公众舆论,控制组织的形象。 4、协调功能:减少摩擦创造和谐 协调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 5、服务功能:提高良好服务。 ①服务内部公众 ②服务外部公众:首先,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其次,为协调组织外部的各种关系服务。最后,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六、公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基础 ①信息收集的真实性②信息传递的真实性 2、以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为依据 3、真实传播双向沟通

公共关系学

论述题 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 2、公共关系广告与一般商业广告的区别。书P171 ①直接目的不同 商业广告的直接目的是推销产品,通过介绍产品各方面情况,促进消费者购买。公关广告的直接目的是引起社会公众对组织的重视,产生对组织的好感,从面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刺激用户的潜在需求。 ②宣传内容不同 商业广告以介绍商品为主,其主要内容是购买信息,如产品名称、商标、质量、功能、价格、购买方法、地点等内容。公关广告以介绍组织为主,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是组织发展目标、经营方针、员工素质、获得的各种荣誉等组织形象方面的信息,间接介绍组织的产品。 ③宣传效果不同 商业广告可增加产品的销售额、服务收入、利润额等,直接埋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关广告通过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④报道方式不同 商业广告往往要集中归类,占用媒介的广告节目时间,使公众了解广告节目内容。公关广告通常以专题节目、赞助大型活动等形式出现,不给人以广告感觉。问答题 1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原则。书P190 答:预测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应急原则、积极行动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原则。2公共关系有哪些基本职能?书P35 答:采集信息、协调沟通、决策咨询、传播推广、塑造形象 3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书P138 答:有效形象原则、求实原则、创新原则、系统原则。 4举办庆典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204 答:○1要有计划○21选择好时机○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4制造新闻○5注意总结。5实施c i. s战略的意义。 答:CIS是“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CIS在实践中包括了三个方面内容: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导入CIS战略对经济型酒店具有重要意义。CIS即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它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三部分内容。CIS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传播和管理的战略,其实质是组织形象个性的一体化。 6协调员工关系的方法;协调顾客关系的方法。P84,P86

公共关系学-熊源伟-重点-精

公共关系学-熊源伟-重点-精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含义:⑴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塑造组织形象。 ⑵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⑶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公共关系得三大构成要素(关系:缺一不可) ㈠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1、社会组织:构成宏观大社会的个人的特定集合。公共关系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社会组织的总体目标来制订自身的特定目标。 2、传播:人与人、人群与人群通过传播形成的关系。公共关系作为关系的一种,通过传播来传递信息、协调公众行为、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3、公众:任何关系都由主客体双方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 ㈡公共关系三大要素的协调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2、传播的效能性 3、公众的权威性 4、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 一切公共关系活动所追求的都是这三大要素的最优状态和优化组合。最优状态和优化组合总是相对的,即协调是相对的,不协调是绝对的。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的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认知度、美誉度与和谐度,是评价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 ⑵、“认知度”:表述的是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知、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知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⑶、“美誉度”:即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美誉度与认知度不同的是:认知度是中性的,不存在道德价值的判断;而美誉度则是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是对组织道德价值的判断,不同的社会组织,其美誉度的体现有不同的内容。 公共关系的特征 基本特征是揭示公共关系的外在特点。 一、以事实为依据 ㈠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 ㈡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 ㈢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二、以沟通为手段 ㈠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㈡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㈢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三、以互惠的为原则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重点归纳 一、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提出:“说真话”,“公共关系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 二、公共关系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 三、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之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礼仪是公关人员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五、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公众传播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明主政治建设:二是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六、卡特利普和森特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七、产品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八、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塑造形象的意识。 九、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 十、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十一、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处于底知名度/高美誉度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 十二、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新闻导语部分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十三、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企业识别系统” 十四、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CI战略。 十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 十六、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外求发展。 十七、“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模式进行的。 十八、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求,其中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十九、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媒介关系。 二十、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决策阶层。 二十一、公共关系的发展时期包括:古代时期,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二十二、流言大部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二十三、引起知觉的偏见常见的原因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二十四、根据拉斯韦尔模式,说明传播行为一个简便的方法是:谁传播,传播什么,什么渠道,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 二十五、危机传播模型有:斯蒂文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班尼特为道边的分析理论,柏克兰的焦点事件理论,卓越理论

公共关系学

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公共关系的特征是由它的自身性质、主体目标和客体特征及工作方式决定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公众为对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的内外公众的关系,公众构成公共关系客体一方,它与公共关系的主体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矛盾。公众是公共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切工作均围绕公众展开。(二)以美誉为目标:公共关系不是一种政治关系,也不是一种经济关系。其评价尺度不是政治立场,不是经济指标,而是美誉度。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关系好不好,客体愿不愿意与之交往。而组织形象中的知名度、定位度都是以美誉度为基础的,因此,公共关系是以追求高美誉度为工作目标的。(三)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不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而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业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要生存发展必须要得到公众的支持,而要想得到支持就必须让公众得到利益,因此,要想持久地赢得公众支持,必须做到公众互利互惠,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四)以长远为方针:组织凭借公共关系在公众中塑造好的形象,绝非一日之功。它有树立过程的长期性,同时一旦树立起来它又同形象的滞后性相关,而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公共关系的长远性是与组织生存的长远性同根相生、同命相连的。(五)以真诚为信条:公共关系要追求长久的美誉度,就一定要以真诚为信条。互利互惠也只有依靠真诚才能做到。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对真诚的期望越来越迫切。惟有真诚才能长久赢得公众的合作与社会美誉。(六)以沟通为手段:公共关系依靠信息产业。信息只有在传播沟通才能实现价值。形象在沟通中塑造,美誉在沟通中提高,合作在沟通中促成,目标在沟通中实现,无形资产在沟通中建立与积累,因此,公共关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沟通。以上六个方面综合地、系统地、多角度地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公关意识以此为基础,公关工作由此而展开,公关职能缘此而设定,所以有人说,公共关系内核小、外延大,即是此理。 2、简述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答:(一)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产生的现实土壤:1、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客观基础。2、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加速器。(二)民主政治: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三)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四)大众传播:公共关系产生的技术条件。 3、简述选择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原则。 答:(一)公众优先原则。(二)有效原则。(三)双向沟通原则。(四)平衡理论原则。(五)传播的七个“C”原则 4、简述网络传播的存在的问题。 答:1、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对虚假信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辨识,易误导读者。由于信息发布者可以采用假名,并且网络信息发布商和论坛非常多,对这些信息的阻截不会有太大成效,对流言和恶语无法有效地直接制止;3.受设备与使用者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4.网页和栏目的制作、发送和反馈的接收均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论述题: 1、试述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公共关系状态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将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范围区分为以下五大方面:(一)组织自身状况调查

(完整版)自考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公共关系学讲解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 第一,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 第二,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 第三,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 第四,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管理行为。 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③管理和传播沟通活动——公共关系管理的本质。 3.公共关系,是一项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关系战略管理; (2)公众关系管理; (3)传播沟通管理; (4)企业形象管理; (5)公共关系活动策划与管理; (6)公共关系基础管理。 4.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 ㈠监测环境;【收集本组织的产品形象信息和本企业的组织形象信息】 ㈡传播沟通; ㈢决策咨询; 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对本组织方针、政策、计划的咨询, 第二,有关提高社会组织形象评估的咨询。 第三,关于公众心理预测的咨询。 第四,关于社会环境变动趋势预测的咨询。 ㈣教育培训 5.⑴儒略·恺撒的《高卢战记》被誉为“第一流的公关著作”; ⑵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成立,总部设在北京; (3)“说真话”时期:艾维·李(Ivy Lee):1903年,他在纽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诞生。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4)2000年3月,劳动社会保障部第6号令将公关员正式列入持证上岗的90种职业之一。2000年11月3日,我国第一次举行了全国统一的公关员资格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公关业已走上了职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6.公共关系部的地位: (1)部门所属型。 (2)部门并列型。 (3)总经理直接领导型。

《公共关系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复习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一、历史上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p2 1职能说 2 传播说 3 关系说 4 咨询说 5 形象说 6 综合特征说 二、公共关系的含义 p4 本书将公共关系的定义表述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运用双向传播的手段来协调、改善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期树立良好形象和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并对组织形象的传播进行科学性和艺术化管理的一种社会活动。 三、公共关系学科 p4 作为学科的公共关系,是指研究现代社会组织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原则、原理、方法、技巧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p5 一、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 2社会公众 3传播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1 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2 以形象、美誉为目的 3 以互惠为原则 4 以长远为方针 5 以真诚为信条 6 以沟通为手段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作用 一、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1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2引导舆论,塑造形象 3沟通内外,协调关系 二、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 p13 1 公共关系推动个人观念不断更新 ①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②尊重他人的观念 ③合作观念 2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 ①交际能力 ②自我调节能力

③应变能力 三、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 1净化社会风气,调控社会行为 2 消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环境 3 繁荣社会经济,增进整体效益 4 促进民主政治,倡导社会文明 第四节公共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共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1 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背景 2美国是公共关系的发源地 3 公共关系职业的出现:1903年,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在美国,美国新闻记者艾维.李在纽约开办了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 二、公共关系理论的出现 1伯内斯的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学的社会认可 3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出现:1937年,斯坦福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专业。 三、公共关系理论成熟时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熟时期:1940-1970) 1 双向对称理论 2 公共关系六部曲:英国杰夫金斯提出公共关系工作六部曲,在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中有划时代的意义。估计形势——确定目标——确认公众——选择传播媒介与技巧——编制预算方案——评价结果 3 RACE公式 4公共关系只能模式 5公众分类理论 6公共关系角色 四、公共关系创新时期的理论 1 公共关系目标管理 2 公共关系管理阶段理论 3 格罗尼公式 4 杰夫金斯的公共关系计划管理 五、公共关系学伞球化传播时期的理论 1公共关系营销 2 网络公共关系 第五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 一、起步阶段:1980——1986 二、发展阶段:1987——1989年 三、规范阶段:1990——1993年 四、完善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

旅游公共关系学第章--旅游业危机公关课件 (一)

旅游公共关系学第章--旅游业危机公关课件 (一) 旅游公共关系学第一章——旅游业危机公关课件 在旅游业中,危机公关是不可避免的,而公关手段是解决危机的最有 效的方式之一。本章将着重介绍旅游业危机公关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旅游业危机公关? 旅游业危机公关指的是当旅游企业遭受重大事故、突发事件、不良行 为或言论时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目的是消除对企业声誉造成的 潜在或实际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二、旅游业危机公关的措施 1. 与事件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2. 疏导悲痛情绪,积极组织幸存者及家属的慰问。 3. 建立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注和 疑虑。 4. 掌握事实真相并及时向公众公布,加强现场监测。 5. 建立各级协调小组和媒体通讯原则,及时发布最新进展和公司态度。 6. 与媒体保持积极互动,正确引导舆论,避免情绪波动。

7. 重视公众舆情的管理和调节,制定危机公关预案,并进行危机预案 的演练和优化。 三、旅游业危机公关的原则 1. 透明原则。及时公开信息和真相,以公开透明的姿态面对危机,让 公众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2. 及时原则。一旦发生危机,立即应对,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 发布信息,防止谣言滋生,减轻危机的影响。 3. 稳定原则。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积极稳定情绪和心态,保证社会稳 定和秩序。 4. 诚信原则。面对危机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保持业务的正常运作,增强公众的信任。 5. 责任原则。及时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表态明确、承担责任、积极行动,是危机公关的关键。 在旅游业危机公关中,执行上述措施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 避免和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不论是旅游从业者,还是旅 游相关机构,都需要重视危机公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一种社会信息交流关系,它是一定社会组织在优化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塑造自身良好社会形象,增进自身与相关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合作与支持的一种自觉行动。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要素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2、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 公众: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和,即那些与组织(主体)有直接或潜在关系,相互影响、有互动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3、传播—公共关系的中介要素 组织公共关系的传播:指组织利用各种媒介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理解与信任的过程。它具有以组织目标为主导,双向传播,中介之特征。 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客观性复杂性公众性动态性可控性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 (企业)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a.相似之处:都涉及企业和它的目标顾客(顾客公众)之间关系的管理;公关客观上具备促销的功能,“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无言的推销员”;二者工作的成功均有赖于对目标顾客(顾客公众)的看法和行为的了解。 b.区别:I、工作对象不同,市:顾客;PR:顾客不是全部。II、性质不同,市:企业满足消费需求,实现 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 ....;PR:大大超越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向文化、科技、教育等其他事业领域延伸, 它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社会活动 ....。III、目标不同,市:最终目标是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它主要关注商品和服务的盈利;PR:为塑造组织形象(企业形象),为了生存发展。IV、效果不同,市:短时性;PR:关注与更广范围内的公众进行长期的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效果具有长期性、持续性。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功能 信息沟通功能形象塑造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关系协调功能 组织形象它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也即公众对一定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1、四步工作法:调查研究——公关策划——传播实施——反馈评估 2、五步工作法:调查研究——公关策划——论证——传播实施——反馈评估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类型 (一)业务类型 1、宣传型公共关系特点是主导性强,时效性强,影响面广,能迅速扩散组织信息,推广组织形象,特别适于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 2、交际型公共关系特点是直接沟通、形式灵活、富有人情味,有利于强化情感交流,加深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3、服务型公共关系特点是实在实惠,商业痕迹不浓,所塑造的形象易为公众接受,适于提高社会组织美誉度。 4、社会型公共关系特点是目光远大,公益性强,影响力大,社会效益高,适于同时提高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征询型公共关系特点是以信息输人为主导,以把握舆情民意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参谋性;能向公众传播社会组织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提高社会组织的美誉度和可信度。 (二)任务类型

公共关系学主要课程

公共关系学主要课程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在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战略思维和公共关系管理技巧。下面将介绍公共关系学的主要课程。 1. 公共关系原理与概论 公共关系原理与概论课程是公共关系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公共关系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媒体与传播 媒体与传播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掌握媒体关系管理的技巧。学生将了解媒体的运作原理、新闻报道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媒体来传播组织的信息和形象。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应对媒体危机和处理媒体的负面报道。 3.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

学生将学习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学生将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交往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公共关系管理中。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制定公共关系策略。 4. 公共关系策划与执行 公共关系策划与执行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公共关系策略。学生将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和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公共关系调研、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和评估。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媒体发布会、公众演讲和社交媒体推广等。 5. 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 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对和管理组织面临的危机事件。学生将了解危机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危机沟通,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6.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中的实践性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关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将通过分析真实的公共关系案例,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挑战和策略,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

公共关系学教案

【新课说课】 《公共关系学》是全院中专专业都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课程。 课程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工作机构组成要素;公关调研的原则、调研的基本程序;各种调查方法、撰写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方法;公关策划的内容与程序,会运用策划的公式;公关传播的原则与媒介,掌握公关传播实施技巧;危机管理与预防等公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会组建公关部门,制作岗位说明书;能对不同公众进行合理分类;能根据主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会撰写公共关系调研报告;会初步制作简单的公共关系广告;会进行一般的危机管理并制定预案;会基础庆典活动、赞助活动、记者招待会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日程设计。 (3)素质目标: 促进学生公关意识及团队意识得到提高;养成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岗位任职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先进的教学内容。如企业公关人员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策划能力、公关活动实施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等,相对应的选取知识内容为公共关系人员选择,能力内容为公共关系调

研、公共关系策划,素质内容为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危机管理等等。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总学时64学时,学时分配为公共关系历史(8学时)公共关系人员选择(4学时),公共关系调研(6学时),公共关系策划(8学时),公共关系实施(4学时)、公共关系评估(4学时),公共关系专题活动(10学时),危机管理(4学时)。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具体做法如下:(1)布置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需要拆分成工作过程中的情景,分配项目任务;(2)理论讲解:教师讲授完成项目任务所必要的理论知识;(3)项目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4)点评总结:小组代表讲解团队的工作过程及成果,教师对此进行点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2)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为辅。力求创设较为真实的任务环境,使学生亲身经历、深刻体会任务解决的全过程。 本门课的学习模式:希望大家采取自主式学习模式与探究式学习模式。具体学习方法有:实践学习法,通过案例分析,教师示范,模仿练习,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学习法,通过网络、伙伴等多种途径,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学习法,通过分组讨论等方法,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门课是考查课,最终同学们的成绩确定方式我们有做改变,打破传统的以形式单一的书面作业成绩作为的考核内容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的课堂将经常会有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环节,这些环节的表现按都会被列入考核中,期末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案例讨论、小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