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1想了解一下管理学的经典,弗雷德里克·F·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三位前辈无论如何避不开的。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篇论文,写于1910年。
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重视“管理”,将企业家才能视为继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第四种生产要素(1776年的《国富论》尚未将企业家才能归为生产要素)。
然而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对管理的追溯,得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起。
科学管理之“科学”。
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
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
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
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
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
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时代,劳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发生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行业中)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
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
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
包括以下四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想了解一下管理学的经典,弗雷德里克·F·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三位前辈无论如何避不开的。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篇论文,写于1910年。
工业革命以后,人们逐渐重视“管理”,将企业家才能视为继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第四种生产要素(1776年的《国富论》尚未将企业家才能归为生产要素)。
然而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对管理的追溯,得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起。
科学管理之“科学”。
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
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
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
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
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
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时代,劳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发生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行业中)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
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
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
包括以下四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科学管理原理的心得体会

科学管理原理的心得体会科学管理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管理原理的心得体会1首先要融入团队,用思想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员工主动地和你沟通,以致钦佩你、效仿你,最终以你为核心也就是要低调做人,先生存后发展。
要了解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将员工个人能力成长与团队业绩发展紧密结合只有这样你才能合理的安排工作,才能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
如在布署某工作时:第一,讲清楚目标与意义,我的期望与衡量标准;第二,讲清楚做这件事对其个人能力成长有什么帮助;第三,关于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如何去做,做情景管理,因人而异;对于新手,就直接讲明应该如何去做,细化到步骤,让其马上去执行;对于有经验者,只需要将一个大致思路;对于资深同事,方法和思路都让其去搞定,只需要明确我的期望;“响鼓不用重锤”,鼓励悟性文化我曾经在基层工作了较长时间,分别充当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
对于团队管理有较多的看法,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不管是一个作战团队,还是一个生产小组,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能否上一个新台阶,领导班子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团队往往潜藏着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层,在这个管理层中潜藏着一系列引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的体制和管理成员。
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要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这就要求团队管理者有较好的素质和能力,当好他们的头。
生产管理工作中要“鱼”“渔”并举。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基层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首先必须是被管理者的师傅,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我想没有那个人愿意服从不如自己的领导。
在我看来“渔"与“鱼"是辩证的统一,“鱼”作为基层工人追求的唯一目的,“渔”作为获得“鱼”的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也在于如何获得更丰富的“鱼”。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科学管理原理是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提出对于当时的工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科学管理原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读完有关科学管理原理的书籍之后,我对这一管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企业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科学管理原理强调科学分析和规划。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找出效率低下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效率。
这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出根本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科学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员工的培训和激励。
泰勒认为,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只有通过培训和激励,才能使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激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使员工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科学管理原理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借鉴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科学管理原理强调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员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同时,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的决策,才能使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科学管理原理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管理原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管理理论观后感作文

科学管理理论观后感作文最近看了科学管理理论相关的东西,那可真是让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又有好多感触呢!科学管理理论就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管家,走进了企业管理的大宅院。
泰勒那家伙可真厉害,他把工作的每一个小环节都研究得透透的,就像把一个大机器拆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再告诉你每个零件怎么打磨才能让整个机器运转得超级高效。
以前我就想啊,为啥有的地方工作就乱哄哄的,像一群没头的苍蝇乱撞。
看了这个理论才明白,原来没有科学的规划就是这么个惨样。
就好比做蛋糕,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配方,今天多放一勺面粉,明天少放一个鸡蛋,那做出来的蛋糕要么像石头,要么根本不成型。
在企业里也是这样啊,要是每个工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活,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肯定参差不齐,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
科学管理理论还特别强调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这就像是组建一个超级战队,不能随便拉个人就上啊。
得找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合适天赋的人,就像打篮球得找个子高、弹跳好、投篮准的人一样。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那效果简直是“蹭蹭”往上涨。
这理论也有点小“可爱”的固执之处。
它把人几乎当成了只会按照指令干活的机器,好像忽略了人是有感情、有想法的。
就像一个机器人可以按照程序一直重复工作,可咱人要是一直被管得死死的,没有一点自主性,心里肯定会嘟囔:“哼,这也太不把我当回事儿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理论在当时那可是革命性的。
现在企业管理虽然有了各种各样新的理论和方法,但科学管理理论就像是大厦的基石,没有它打下的基础,后来那些花哨的管理方式可能就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我觉得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有计划、讲效率、找对人都是成功的关键。
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个环节都要交接好,每个选手都要发挥出最佳水平,这样才能顺利跑到终点,收获胜利的果实呢!总之啊,看了科学管理理论,就像得到了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一扇理解企业高效运作的大门。
虽然这把钥匙可能有点生锈了,需要我们再打磨打磨,和现代的理念结合起来,但它的价值可永远都在那儿闪闪发光呢!。
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共五篇)

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共五篇)第一篇: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学习管理感悟管理演练管理享受管理----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一、正确选择管理类书籍去学习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提升,特别是管理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可是,如今市场上经管类图书可以说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时髦的名词和概念一浪接一浪滚滚而来,不断从一个新理念转到另一个新理念,传播给大众的管理理念和口号不断翻新,读者的阅读成本和选择成本不断上升。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时期,出版商有时提供给读者的不再是精神食粮,而是噪音和思维杂质,常常使希望阅读、学习和提升的管理者无所适从,找不到精神皈依。
我们知道,大部分自然科学的原理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失效,但因管理的许多知识与环境和管理情境有关,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管理情境的变迁而失去价值。
坦率地讲,许多贴有流行标签的管理理论或方法,可能会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现实价值,但类似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管理的知识也有其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这些东西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失效。
另外,正由于管理有许多与情境和人有关的理论、感悟、智慧的结晶、哲学的思考,反倒会随历史的积淀和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绽放出更富历史感、更富真知的光彩。
例如泰勒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集中体现了其管理思想与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制度被称为“泰勒制”,激起了当时人们研究和发展科学管理方法的热情,许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随者并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发展史中,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的来临,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使得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工厂管理实践向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时至今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直被奉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经典。
二、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1.作业管理。
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科学管理原理的感悟

科学管理原理的感悟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并优化组织管理。
在学习和应用科学管理原理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科学管理注重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
泰勒强调要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生产流程。
只有通过对每个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测量,才能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这让我意识到在管理中,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或主观感受,而需要依靠数据和事实来做决策。
只有依据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其次,科学管理强调员工的激励和培训。
泰勒提出工人应通过经济奖励来调动积极性,同时要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以使工人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激励和培训对于员工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性。
当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了认可并且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科学管理强调组织的协调和合作。
泰勒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互动的工作关系。
他提倡管理者要与员工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管理者不应该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做计划和决策,而是要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共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再者,科学管理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可以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这让我认识到在管理中,制定规范和标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当每个人都按照同一套标准操作时,才能保证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科学管理强调持续改进和创新。
泰勒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一起进行实验和改进,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和工具。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管理者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创新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总之,学习和应用科学管理原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方法、员工激励、组织协调、工作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有关《科学管理原理》的认识(通用3篇)

有关《科学管理原理》的认识(通用3篇)有关《科学管理原理》的认识篇1《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接触,当然不是原著,是一些后觉者加了很多诠释的批评版。
今天,读了泰勒的原文,感觉到收益良多,很有必要。
按照西方思想史的说法,泰勒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思想体系。
对管理的发展的贡献是莫大的。
通常,当文化处于它的襁褓期,留给后世的往往是一些短小精粹的经典。
这些经典的作者留给后人的印象,如同开辟混沌的众神。
凭借《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就赢得了这种神祗般的地位。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管理者的眼里,泰勒制已经彻底成为史前时代的传说,有着恐龙般的外形与气质。
或者说,泰勒制出现刹那造成的震撼本身就不亚于一头恐龙降临在原野上,足以引发弱小动物的恐慌,也因此造成了它不得不急速消亡,随后,它的后裔改头换面,以进化了的姿态悄然渗入现代工业的血脉。
泰勒时代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任何体制下的国家、社会都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极快,在很多方面,泰勒的观点都很有参考价值。
列宁在著名《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道:“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操作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
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
应该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勒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于我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
管理学无疑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
而在管理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最近,我花了一些时间读了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
准确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关于科学管理的智慧结晶。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是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英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很直白:采取科学的量化手段,经过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劳动效率的最大化。
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将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
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这个体系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赢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全书从三个部分对管理作了阐述:
第一部分,作者从“磨洋工”这一现象出发,讲述其三个主要原因,阐述了自己科学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基础。
第二部分,作者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积极性加鼓励的制
度,但是与科学管理原则比较起来,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优越性是积极性加鼓励制度所无法比拟的,在积极性加鼓励制度下,实际上全部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般问题由“管理者决定”。
第三部分是这篇论文的结论: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泰勒的管理理论对管理学而言有着极大的贡献。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而其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被后人所重视。
所以,科学管理的优越性马上凸显出来。
它运用于各个行业的管理中,使得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必将要求生产效率有极大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借鉴泰勒的管理思想对于我们的领导工作是有必要的。
但是,在借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能够量化的生产制造类企业。
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仅仅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成效总是有限的。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
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
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
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
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
比如今天对员工的柔性管理以及新兴的人性化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
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的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管理的目标——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
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
目前,消除管理内部利益对立的比较通行的方式是:增加使命感和团队荣誉来调动组织成员的价值立场,并依靠制度性规范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协同效应,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个人潜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
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希望找到最优的管理体系,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为管理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石。
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对管理之道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