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精)
第五章酸度的测定

二氧化碳,冷却后备用。 3.调味品及不含二氧化碳饮料、酒类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直接取样,必要时 也可加适量水稀释,若混浊则需过滤。
第四节 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二、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4.咖啡样品 将样品粉碎经 40目筛 ,取 10g样于三
有效酸度: 指样品中呈离子状态的氢离子的浓 度(严格地讲是活度)用 pH计进行测定,用 pH值 表示。 挥发性酸度: 指食品中易挥发部分的有机酸。 如乙酸、甲酸等,可用直接或间接法进行测定。
第五章 酸度的测定
第三节 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分布
一、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有柠檬酸、苹
果酸、酒石酸、草酸、琥珀酸、乳酸及 醋酸等。一种食品中可同时含有一种或 多种有机酸。有些食品中的酸是认为添 加的,故较为单一,如可乐中主要含有 磷酸。
一、原理
食品中的有机酸(弱酸)用标准碱液 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用酚酞作指示 剂,当滴定到终点( pH=8.2, 指示剂显红 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 出样品总酸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RCOOH + NaOH→ RCOONa +H2O
第四节 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二、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三、测定方法
测定基本同总酸度的测定。准确称样 2-3g,加入50ml无CO2 蒸馏水,置200ml烧 瓶内,加1ml磷酸(目的是使结合态的挥发 酸为游离态),在水蒸气发生器加热蒸馏 至300ml为止,用碱液滴定蒸馏液。
挥发酸(以醋酸计 )%=C×(V1 –V2)×0.06×100 W
第五章 酸度的测定
第六节 有效酸度(pH)的测定
四、电极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电极使用维护 及注意事项: 1.电极在测量前必须用已知pH值的标
3+2食品科学与工程转段考试专业综合二考试大纲

“3+2”食品科学与工程转段考试专业综合二考试大纲(注:专科阶段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本科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考试性质专业综合二考试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科阶段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3+2专业转段考核而设置的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专科阶段专业核心课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是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本专业综合考试涵盖微生物的无菌操作与培养基的配制、常规微生物指标测定、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测定、物理检测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概念、知识。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常规项目的检验原理与方法。
3.掌握食品基本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的检验方法、原理和方法,对检验结果能够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约40%无菌操作与培养基的配制约10%理化检验基础知识约10%食品的物理检测约5%食品一般成分的分析约30%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约5%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四、考试内容(一)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1.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2.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细菌定义、结构形态、繁殖方式、菌落;霉菌定义、形态结构;酵母菌定义、形态结构。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食品微生物个体形态检查、培养特征检查;食品微生物检验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
4.菌落总数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样品稀释、倾注培养、菌落计数、结果与报告。
5.大肠菌群的检测大肠菌群的概念及意义;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MPN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牛乳酸度测定(精)

3.仪器和设备
• • • • 3.1 3.2 3.3 3.4 天平:感量为1 mg。 滴定管:分刻度为0.1 mL。 水浴锅 锥形瓶
二、酸度测定
4.氢氧化钠的配制及标定 • ①0.1mol/LNaOH标准溶液:
• 称取NaOH120g • 加100mL蒸馏水 聚乙烯塑料瓶 液5.6ml 摇匀。 置于250mL烧杯中 溶解,冷却 置于 密封 放置数日取上清 加新煮沸防冷的蒸馏水1000ml
结果记录 结果记录
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 。 定溶液毫升数,代入公式中 进行计算。
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的酸度数值以(º T)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 X2——试样的酸度,单位为度(º T); c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2——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0.1——酸度理论定义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 • •
式中:c-------氢氧化纳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标定时所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 空白实验中所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 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g/mol;
• 一、 概述 • 1.乳的酸度 • 乳蛋白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和自 由的羧基,而且受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的影 响,所以乳是偏酸性的。 • 通过酸度的测定可鉴别原料乳的新鲜度, 了解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新鲜乳的酸度称 为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
食品理化检验检测(食品分析)重点

第二章1.食品的物理检验: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黏度、浊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2. 1密度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g/cm3 )相对密度d——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记作,无因次量,t1—物质温度,t2—水的温度;常用、表示。
:2.2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1)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测定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查表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3)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当有掺杂、变质等现象时,可出现相对密度的变化2.3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瓶法、密度计法、相对密度天平法(1)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的浓度的密度计(2)乳稠计:专门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的,刻度20℃/4℃、15 ℃/15℃。
3.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折射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4.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旋光法。
5.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使待测成分在溶液中与试剂作用,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重量分析法:是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采用适当的方法),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求得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
如水分、灰分、粗脂肪、淀粉、固形物等的测定。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的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根据其反应性质不同,容量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6.仪器分析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200~400nm;可见光:400~760nm)Lamber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均匀的非散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对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厚度成正比,A = ECl。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内标法2原理加入内标物的样品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
依据各种脂肪酸甲酯含量和转换系数计算出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盐酸(HCl)。
3.1.2氨水(NH3·H2O)。
3.1.3焦性没食子酸(C6H6O3)。
3.1.4乙醚(C4H10O)。
3.1.5石油醚:沸程30℃~60℃。
3.1.6乙醇(C2H6O) (95%)。
3.1.7甲醇(CH3OH):色谱纯。
3.1.8氢氧化钠(NaOH)。
3.1.9正庚烷[CH3(CH2)5CH3]:色谱纯。
3.1.10三氟化硼甲醇溶液,浓度为15%。
3.1.11无水硫酸钠(Na2SO4)。
3.1.12氯化钠(NaCl)。
3.2试剂配制3.2.1盐酸溶液(8.3 mol/L):量取250 mL盐酸,用110 mL水稀释,混匀,室温下可放置2个月。
3.2.2乙醚石油醚混合液(体积比1:1):取等体积的乙醚和石油醚,混匀备用。
3.2.3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取2 g氢氧化钠溶解在100 mL甲醇中,混匀。
3.2.4饱和氯化钠溶液:称取360 g氯化钠溶解于1.0L水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
3.3标准品3.3.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
3.3.2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37种)。
3.3.3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丁酸甲酯C4:0(C5H10O2)CAS NO. 623-42-7;己酸甲酯C6:0(C7H14O2)CAS NO.106-70-7;辛酸甲酯C8:0(C9H18O2)CAS NO.111-11-5;癸酸甲酯C10:0(C11H22O2)CAS NO.110-42-9;十一烷酸甲酯C11:0(C12H24O2)CAS NO.1731-86-8;月桂酸甲酯C12:0(C13H26O2)CAS NO.111-82-0;十三烷酸甲酯C13:0(C14H28O2)CAS NO.1731-88-0;肉豆蔻酸甲酯C14:0(C15H30O2)CAS NO.124-10-7;肉豆蔻脑酸甲酯C14:1(C15H28O2)CAS NO.56219-06-8;十五烷酸甲酯C15:0(C16H32O2)CAS NO.7132-64-1;顺-10-十五碳烯酸甲酯C15:1(C16H30O2)CAS NO.90176-52-6;棕榈酸甲酯C16:0(C17H34O2)CAS NO.112-39-0;棕榈油酸甲酯C16:1(C17H32O2)CAS NO.1120-25-8;十七烷酸甲酯C17:0(C18H36O2)CAS NO.1731-92-6;顺-10-十七碳烯酸甲酯C17:1(C18H34O2)CAS NO.75190-82-8;硬脂酸甲酯C18:0(C19H38O2)CAS NO.112-61-8;反油酸甲酯C18:1n9t(C19H36O2) CAS NO.1937-62-8;油酸甲酯C18:1(C19H36O2)CAS NO.112-62-9;反亚油酸甲酯C18:2n6t(C19H34O2)CAS NO.2566-97-4;亚油酸甲酯C18:2n6c(C19H34O2)CAS NO.112-63-0;γ亚麻酸甲酯C18:3n6(C19H32O2)CAS NO.16326-32-2;花生酸甲酯C20:0(C21H42O2)CAS NO.1120-28-1;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C20H38O2)CAS NO.2390-09-2;亚麻酸甲酯C18:3n3(C19H32O2)CAS NO.301-00-8;山嵛酸甲酯C22:0(C23H46O2)CAS NO.929-77-1;二十一烷酸甲酯C21:0(C22H44O2) CAS NO.6064-90-0;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C20:2(C21H38O2) CAS NO.2463-02-7;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6( C21H36O2) CAS NO.21061-10-9;顺芥子酸甲酯C22:1n9(C23H44O2) CAS NO.1120-34-9;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C20:3n3(C21H36O2) CAS NO.55682-88-7;花生四烯酸甲酯C20:4n6(C21H34O2) CAS NO.2566-89-4;二十三碳酸甲酯C23:0(C24H48O2) CAS NO.2433-97-8;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C22:2(C23H42O2) CAS NO.61012-47-3;木蜡酸甲酯C24:0(C25H50O2) CAS NO.2442-49-1;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C20:5(C21H32O2) CAS NO.2734-47-6;神经酸甲酯C24:1(C25H48O2) CAS NO.2733-88-2;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C22:6(C23H34O2)CAS NO. 2566-90-7。
第三节 酸度的测定

③调味品及不含CO2的 饮料、酒类:将样品混匀 后直接取样,必要时加适量水稀释(若样品浑浊, 则需过滤)。 ④咖啡样品:将样品粉碎通过 40 目筛,取 10g 粉 碎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75ml80%乙醇,加塞 放置16小时,并不时摇动,过滤。 ⑤固体饮料:称取5~10g样品,置于研钵中,加 少量无 CO2 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 CO2 蒸馏 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过滤。
电位法(pH计法)
中氢离子的活度变化而变化),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 极,插入待测样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电动势大小与 溶液pH值有直线关系: E=E0-0.0591pH(250C) 即在250C时,每相差一个pH值单位就产生59.1mV的电池 电动势,利用酸度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动势并直接以 pH 表示,故可从酸度计上读出出样品溶液的pH值。
三元酸 210 二元酸 150 一元酸 60 一元酸 90
COOH-CHOH-CHOH-COOH CH3-COOH
CH3-CH(OH)-COOH
5.3.4
挥发酸的测定(简)
挥发酸是食品中含低碳链的直链脂肪酸,主要
是醋酸和痕量的甲酸、丁酸等,不包括可用水蒸 汽蒸馏的乳酸、琥珀酸、山梨酸及CO2和SO2等。 正常生产的食品中,其挥发酸的含量较稳定,若 在生产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或违背正常的工 艺操作,则会由于糖的发酵而使挥发酸的含量增 加,降低了食品的品质,因此,挥发酸的含量是 某些食品的一项质量控制指标。
水蒸气蒸馏法
问题:
1、整个装置的操作要 点的什么?
水蒸汽蒸馏装置
蒸汽发生瓶
样品瓶
接受瓶
(1) 原理
样品经适当处理后,加适量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游离 出来,用水蒸气蒸馏分离出总挥发酸,经冷凝,收集 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 不褪为终点,根据标准碱液消耗量计算样品中总挥发 酸含量。
酸类物质的测定

酸度的分析测定一、填空题:1.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总酸度、有效酸度(pH) 和挥发酸。
2.测定酸度的标准溶液是氢氧化钠;测定酸度的指示剂是酚酞3. 总酸度测定时,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有混浊,需用酸度计确定滴定终点。
酸度计使用前要预热30 分钟,新电极或很久没用的干燥电极必须先浸泡在蒸馏水或0.1molHCl 中至少24 小时以上。
pH计在不用时,其电极一般需置于氯化钾饱和溶液中进行保护;测食品中挥发酸时,加入磷酸的目的是使结合态的酸变为游离态的酸。
5.天然食品中所含的酸主要是有机酸;面包食品中酸度突然增高,往往预示食品发生变质。
二、判断:1.(×)总酸高的食品尝起来肯定酸。
2.(√)有效酸含量高的食品尝起来肯定酸。
3.(√)在测定总酸度时,实验所用的水必须进行除CO2处理。
三、选择题1. 测定pH值的指示电极为( B )。
(A) 标准氢电极 (B) 玻璃电极 (C) 甘汞电极 (D) 银-氯化银电极2.食品中所有的酸性成分的含量称为 B ,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是 D ,食品中呈游离状态的氢离子浓度,常用pH值表示称为 C 。
A.有机酸B.总酸度C.有效酸度D.挥发酸四、简答题1.总酸度,有效酸度,挥发酸的概念和常用测定方法?答:总酸度: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含量,用酸碱滴定测出。
有效酸度:样品中呈游离状态的H﹢的浓度,常用pH表示,用的pH计检测。
挥发酸:食品中易挥发的部分有机酸,用酸碱滴定测定。
五、综合题1.有一白酒酒样,欲测试其总酸、挥发酸、非挥发酸,请问应如何进行?请写出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2分)答:测白酒中酸的原理:白酒中总酸以中和法测定,挥发酸用水蒸气蒸馏馏出液以中和法滴定,总酸与挥发酸之差即为非挥发酸。
(1)总酸的测定:吸取50mL白酒于锥型瓶→加100mL水→加0.5%酚酞2d →用0.1mol/LNaOH滴定微红色。
总酸(以乙酸计g/100ml)=(c*V)*0.06*100*1/50(2)挥发酸100mL 白酒+100mL水蒸馏→接收100mL馏液→取25mL馏液→加2d酚酞→用0.1mol/LNaOH滴定微红色.挥发酸(以乙酸计g/100ml)=(c*V)*0.06*100*1/25(3)非挥发性酸(以乙酸计g/100ml)=总酸-挥发酸(以乳酸计)=总酸(以乳酸计-挥发酸(以乳酸计)。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
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
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2.1 能力目标2.1.1 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
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
一、概述
(一)酸度的概念
1. 食品中的几种酸度
①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包括在测定前已离解成 H+ 的酸的浓度(游 离态),也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结合
态、酸式盐)。其大小可借助标准碱液滴 定来求取,故又称可滴定酸度。
②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 准确地说应是溶液中H+ 的活度,所反映的 是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 其大小由pH计测定。 pH的大小与总酸 中酸的性质与数量有关,还与食品中缓
CH3COONa+H2O→CH3COOH+Na++OHˉ
2. 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各类色浅的食品中总酸 含量的测定。
3.试剂 ①0.1mol/LNaOH标准溶液 ②1%酚酞乙醇溶液
4. 操作方法
①样液的制备 Ⅰ固体样品、干鲜果蔬、蜜饯及罐头样品用粉碎 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粉碎,混合均匀。取适量 样品(约 25 g,精确至 0.01 g)最后用碱量≮5 ml,最好在10 — 15 ml,用 150 ml 水将样品 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在75 — 80 ℃水浴上加 热半小时,冷却,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 滤,弃去初液,收集滤液备用。
④说明
Ⅰ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不能含有CO2 ,因为CO2溶 于水会生成酸性的 H2CO3形式,影响滴定终点时酚 酞颜色变化。无 CO2 的蒸馏水的制备方法为:将蒸 馏水煮沸20分钟后,用碱石灰保护冷却;或将蒸馏 水在使用前煮沸 15分钟并迅速冷却备用。必要时须 经碱液抽真空处理。样品中 CO2对测定也有干扰, 故对含有 CO2 饮料、酒类等样品在测定之前须除去 CO2。 Ⅱ样品浸渍、稀释之用水量应根据样品中总酸含量来 慎重选择,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一般要求滴 定时消耗0.1mol/LNaOH溶液不得少于5ml,最好在 10~15ml.
因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 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 酸表示。一般分析葡萄及其制品时,用 酒石酸表示,其 K=0.075;分析柑桔类果 实及其制品时,用柠檬酸表示, K=0.06 或 0.070 (带一分子水);分析苹果、核 桃类果实及其制品时,用苹果酸表示, K=0.067;分析乳品、肉类、水产品及其 制品时,用乳酸表示, K=0.090;分析酒 类、调味品时,用乙酸表示,K=0.060。
式中:c------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或体积,g或ml V0 -----样品稀释液总体积,mL; V1 -----滴定时吸取的样液体积,mL; K-------换算为主要酸的系数,即1毫摩尔氢氧 化钠相当于主要酸的克数。
① 有机酸影响食品的色、香、 味及稳定性
果蔬中所含色素的色调,与其酸度密切相关,在 一些变色反应中,酸是起很大作用的成分。如叶绿素 在酸性下会变成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花色素于不同 酸度下,颜色亦不相同。果实及其制品口味取决于糖, 酸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酸度降低则甜味增加,各 种水果及其制品正是因为适宜的酸味和甜味使之具有 各自独特的风味。同时水果中的挥发酸含量也会给其 特定的香气。
3.水蒸汽蒸馏法测总挥发酸
(一)原理 样品经适当的处理后,加适量磷酸使结
合态挥发酸游离出来,用水蒸气蒸馏分离出总
挥发酸,经冷却、收集后,以酚酞做指示剂,
用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 秒 不褪色为终
点,根据标准碱的消耗量计算出样品总挥发酸 含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
(二) 仪器与试剂
+
二、 酸度的测定
(一)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1.原理
用标准碱液滴定食品中的酸,中和生成盐, 用酚酞做指示剂。当滴定终点 (pH=8.2,指示剂 显红色)时,根据耗用的标准碱液的体积,计算出 总酸的含量。
反应式:RCOOH+NaOH→RCOONa+H2O
为何以pH8.2为终点而不是pH7? 因为食品中有机酸均为弱酸,用强碱滴定 生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一般 pH8.2左右, 故选酚酞为指示剂。此盐在水解时生成金属阳 离子,弱酸,OHˉ。故显碱性。例:
三、 挥发酸的测定
食品中的挥发酸主要是低碳链的脂肪酸,主
要是醋酸和痕量的甲酸、丁酸等。不包括乳酸、琥
珀酸、山梨酸及CO2、SO2等。
正常生产的食品中,其挥发酸的含量较稳定,
若生产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或违反正常的工艺操 作,则会由于糖的发酵,而使挥发酸含量增加,降 低食品的品质。因此挥发酸的含量是某些食品的一 项质量控制指标。
另外,食品中有机酸含量高,则pH值低,而pH 值的高低对食品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降低pH值能 减弱微生物的抗热性和抑制其生长,所以pH植是果蔬 罐头杀菌条件的主要依据;在水果加工中,控制介质 pH值还可抑制水果褐变;有机酸能与Fe,Sn等金属反 应,加快设备和容器的腐蚀作用,影响制品的风味和 色泽;有机酸可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防止其氧化。
牛乳酸度表示法
牛乳除按乳酸表示总酸外,还有一种表示 法, 牛乳° T — 指滴定 100 ml 牛乳样品,消耗0.1 用° T 表示,滴定酸度简称“酸度”。
mol/L NaOH 溶液的 ml数,或滴定10 ml 样品,
结果再乘10。新鲜牛乳的酸度常为16 ~ 18°T。
意义
食品中的酸不仅作为酸味成分,而且在 食品的加工贮运及品质管理等方面被认为是 重要的成分,测定食品中的酸度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Ⅲ 若样液有颜色,则在滴定前用与样液同体积的不含 CO2蒸馏水稀 释之或采用试验滴定法,即对有色样液,用适量无 CO2蒸馏水稀 释,并按100ml样液加入0.3mL酚酞比例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标准 NaOH滴定近终点时,取此溶液2~3ml移入盛有20mL无CO2蒸馏 水中,若实验表明还没有达到终点时,将特别稀释的样液倒回原 样液中,继续滴定直至终点出现为止。用这种在小烧杯中特别稀 释的办法,能观察几滴 0.1mol/LNaOH滴液所产生的酚酞颜色差 别。
① 0.1mol∕LNaOH标准溶液
② 1%酚酞乙醇溶液 ③ 10%磷酸溶液 ④ 水蒸气蒸馏装置 。 ⑤电磁搅拌器
(三) 样品处理方法
① 一般果蔬及饮料可直接取样。 ② 含CO2的饮料、发酵酒类,须排除CO2 ,方法是取 80~100ml(g)样品于锥形瓶中,在用电磁搅拌器的同 时,于低真空下抽气2~4分钟以除去CO2;
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挥发酸的种类是判断某些制品腐败的标准, 如某些发酵制品中有甲酸积累,则说明以发生细 菌性腐败;挥发酸的含量也是某些制品质量好坏 的指标,如水果发酵制品中含有0.1%以上的醋酸, 则说明制品腐败;牛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过高时亦 说明以由乳酸菌发酵而产生腐败。
新鲜的油脂常是中性的,不含游离脂肪酸,但油 脂在存放过程中,本身含有解脂酶会分解油脂而产生 游离脂肪酸,使油脂败坏,故测定油脂酸度(以酸价 表示)可判断其新鲜度。有效度也是判断食品质量的 指标,如新鲜肉pH值为5.7~6.2,如pH值大于6.7,说 明肉已变质。
②食品中酸的来源
• 原料带入; •加工过程中人为加入; •生产中有意让原料产酸;
•各种添加剂带入;
•生产加工不当,贮藏、运输中污染。
小知识
人的味觉只对H 有感觉,所以,总酸度 高,口感不一定酸。 在一定的 pH下,人类对酸味的感受强 度不同。 如: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 一般食品在 pH<3.0,难以适口; pH <5 为酸性食品; pH 5—6 无酸味感觉。
1.直接滴定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或溶剂萃取,把挥发酸分离
出来,然后用标准碱液滴定。
特点:操作方便,较常用于挥发酸含量较高的样品。 2. 间接法测定—将挥发酸蒸发排除后,用标准碱滴定不挥发
酸,最后从总酸中减去不挥发酸,即得挥发酸含量。
总酸 = 挥发酸 + 不挥发酸 特点:适用于样品中挥发酸含量较少,或在蒸馏操作的过程 中蒸馏液有所损失或被污染。
Ⅳ由于食品中有机酸均为弱酸,在用强碱 (NaOH)滴定时,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 pH8.2左右,故可选用酚酞做终点指示剂。 Ⅴ各类食品的酸度都以主要酸表示,但是有些食 品(如乳品,面包等)亦可用中和100g(mL)样 品所需0.1mol/L(乳品)或1mol/L(面包) NaOH溶液mL数表示,符号为0T。鲜牛乳的 酸度为16~180T,面包酸度一般为3~90T. Ⅵ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用电位滴定法。
②测定
滴定用移液管吸取滤液 50 ml,注入三 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 0.1 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至浅(微)红色且 30 秒不褪色。记录消耗的 NaOH 量。
注:用碱式滴定管,先用水洗净,检查 是否漏液,排气泡,再使用。
③结果计算c VK
总酸度(%)
m
V0 100 V1
下作一空白试验(烧瓶内加 50 ml 水代替样品)。 ② 滴定 将馏出液加热至 60 ~ 65 ℃,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 0.1 mol∕L 的NaOH滴定至微红30秒不褪色,记录数据。
(五) 结果计算 食品中总挥发酸通常以醋酸的重量百分数 表示。计算如下:
X % = [ (V1-V2) ×C×0.06 ]×100∕m
Ⅱ含CO2 的饮料、酒类,将样品置于400C水浴加 热30分钟,以除去CO2,冷却后备用。 Ⅲ调味品及不含CO2 的饮料、酒类,将样品混匀 后直接取样,必要时加适量水稀释(若样品 浑浊,则需过滤) Ⅳ咖啡样品,将样品粉碎通过40目筛,取10g粉 碎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75ml80%乙醇, 加塞放置16小时,并不时摇动,过滤。 Ⅴ固体饮料,称取5~10g样品,置于研钵中,加 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CO2 蒸馏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过滤。
式中:X—以醋酸计,g∕100 g (ml) 样品。 N—标准碱液的浓度 ,mol∕L。 V1—样品蒸馏液滴定时所消耗的0.01 mol∕L NaOH溶 液的ml数。 V2—对空白蒸馏液滴定时消耗的标准碱的量。 m —样品质量或体积,g 或 ml。 0.06— 换算为醋酸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