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保证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开展方案(二)

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开展方案(二)

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开展方案一、实施背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草原退化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因此,开展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原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子选择: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草种作为恢复种子。

2.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植被引种:将选取的适应性强的草种进行引种,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恢复草原植被。

4. 水源管理:通过合理的水源管理,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5. 生态保护: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防止非法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行为。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查评估:对目标地区的草原退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评估,确定恢复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

2. 种子选择: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选择适应性强的草种作为恢复种子。

3.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质量。

4. 植被引种:根据种子选择结果,进行草种引种工作,确保引种的质量和数量。

5. 水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水源管理系统,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6. 生态保护: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制定相关保护措施,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四、适用范围: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适用于我国草原退化严重的地区,包括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

五、创新要点:1. 种子选择: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草种作为恢复种子,提高恢复效果。

2.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植被生长。

3. 植被引种: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引种草种,加快植被恢复速度。

4. 水源管理:建立合理的水源管理系统,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提高植被覆盖率。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一、时间要求
拟定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施工,对xxxx村草原进行草原植被恢复。
二、施工单位
青祯公路建设xxxx向东村土场草原植被恢复由青祯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实施。
三、植被恢复具体措施
(一)土坑回填
将取土所形成的大坑进行回填。
(二)人工种草
1、草苜蓿和羊草混播。
2、密度达到90﹪以上。
四、资金来源
植被恢复方案为稳定草原面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县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拟对青祯公路建设占用xxxx向东村草原进行植被恢复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xxxx村取土场
植被恢复方案
为稳定草原面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县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拟对青祯公路建设占用xxxx向东村草原进行植被恢复,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xxxx向东村草原植被恢复所需费用资金由青祯公路指挥部自筹。
2、不足部分由青祯公路指挥部缴纳的来自被恢复保证金中扣除。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滨海县林果生产服务站我县2016-2017年度实施了盐连铁路和S348道路建设,涉及到林地6.4541公顷,在项目实施之前,我县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的相关手续及时申报审批,并及时上缴了相关费用。

2017年12月份,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联合行文返还我县森林植被恢复资金66.15万元。

根据《绿色江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森林植被恢复费补助,专项用于林业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森林资源保护等,包括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方面的支出。

现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森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目的为了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切实做到保总量,促增长,针对我县林业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结合森林植被恢复的具体要求,需新植造林或恢复林地1-3倍以上,为此,我单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新造林1000亩。

二、项目实施地点按照就近恢复林地的原则,宜在废黄河沿线的蚕种场造林100亩,主要树种为黄山栾树、桃树、桑树等。

在滨海港经济区三洪村造林900亩,主要栽植树种为榉树、黄山栾树和银杏等。

累计新增加造林面积1000亩。

三、资金分配方案按照项目使用范围和资金分配原则,调查规划设计费按5%计算,需经费3.3万元,整地、造林等经费80%计算,需经费52.92万元。

新造林的抚育、病虫害防治以及管护方面的费用按15%计算,需9.93万元。

新造林按照面积,每亩按照500元的标准补助,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的,给予具体造林单位适当以奖代补。

四、保障措施1、强化项目组织领导。

县林果站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业务指导、抚育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项目有组织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2、建立项目验收档案。

项目建设做到有始有终,从规划到栽植以及管护责任的落实,全过程建立项目档案,保证造林有目的,树木有人栽,栽后有人管,管理出成效。

3、抓好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方案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方案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方案植被恢复保证措施矿区生态植被恢复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应用(场地稳定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土壤熟化技术、植被修复技术)矿山污染治理技术、矿山地貌整治技术、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和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力争把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农业、林业基地。

一、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总体施工工艺为:边坡清理、施工放样、配套土木工程措施施工、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

1、边坡清理:主要是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对坡面进行修整。

2、施工放样: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点、定位放样,如确定围堰造坑的地点,截排水沟和坡脚挡墙的位置等。

3、绿化施工:分别按设计要求进行各边坡类型的绿化施工。

4、养护管理: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

5、人员到位:设置机构,组织专业的复绿工程队伍。

二植被规复的配套土木工程措施1、修整坡面: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也为复绿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必须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排除落石隐患,确保坡面基本平顺,方便喷附植生基质。

对局研究参考2、修筑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都是边坡生态修复的配套设施工程,分别位于坡顶、坡面。

为防止山体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拟建植的岩石边坡人工植被,需要在边坡上方的山体上开凿一条横向截排水沟和在边坡汇水处开凿纵向排水沟,使边坡上部山体的径流水流向边坡两侧和底部,以免植被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

3、砌筑挡土墙:在边坡下部沿坡脚修建一堵浆砌块石挡土墙,一方面起压脚护坡的作用,另一方面体现边坡的整体性。

4、坡底留有绿化带,水沟以轻易栽种爬蔓植物,完成绿化山坡的目的。

三、植被恢复绿化技术1、厚层基质种植技术厚层基质种植技术是在厚的由泥炭土、种植土、植物纤维、黏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植生基质的基础上,将植物种植或移植到表层基质,将山坡上的树木移植到建筑物的周边,达到绿化的目的,在有裸露地面的场地内,种植灌木,草坪恢复绿化。

植被恢复工程施工方案(3篇)

植被恢复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工程范围为城市周边山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植被种植、水保设施建设等。

二、施工顺序及方法1. 土壤改良(1)清表:清除地表杂物、垃圾、杂草等,确保土壤的清洁。

(2)土壤深翻:采用机械深翻,深度约为30cm,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3)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

(4)土壤消毒:采用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消除病虫害。

2. 植被种植(1)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根据工程地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等。

(2)栽植:采用穴栽法,挖栽植穴,确保栽植深度适宜。

(3)浇水:栽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3. 水保设施建设(1)排水沟:在工程区域设置排水沟,排除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2)拦水坝:在山谷等易发生水土流失区域设置拦水坝,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3)固沙网:在沙地等易发生沙尘暴区域设置固沙网,防止沙尘暴。

三、质量保证措施1. 质量目标:确保植被恢复工程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2.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选用优质种子、苗木、肥料等,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3. 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工序符合规范要求。

4. 检验: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安全保证及文明施工措施1. 安全生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文明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秩序,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3. 环保: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五、雨季施工安排1. 加强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建设,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2. 雨季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因雨季影响施工进度。

异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异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异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开发和建设日益频繁,大量的植被遭受破坏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异地植被恢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实施目标。

1. 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实施异地植被恢复方案,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恢复植被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首先需要对受损的植被进行调查评估,了解植被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受损程度和原因等信息。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恢复方案,明确恢复的目标、范围、方式和时间表,确定恢复的重点和优先顺序。

3. 植被恢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植被的恢复,包括重新植树、种植草坪、修复湿地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和方法。

4. 管理维护,对恢复后的植被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5. 监测评估,定期对恢复后的植被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恢复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原则。

1. 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植被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植被恢复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植被的长期稳定和持续生长。

3. 科学合理,恢复方案要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恢复的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全民参与,植被恢复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五、实施保障。

1. 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植被恢复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植被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保障植被恢复工作的合法进行。

湿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植被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维持水文平衡,还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许多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恢复湿地植被,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湿地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对湿地植被、土壤、水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湿地的退化程度和原因,为后续的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定恢复目标和计划。

根据湿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恢复植被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同时,要考虑到湿地的生态特性,确保恢复工作不会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二次破坏。

接着,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

根据湿地的水文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湿地植被种类进行恢复。

同时,要注意引入当地特有植物,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然后,进行植被的引种和栽植工作。

根据恢复计划,对选定的植被种类进行引种和栽植,确保植被能够在湿地中生长茁壮。

此外,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

除了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外,还需要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避免再次受到人为干扰,确保湿地植被能够长期稳定地生长。

最后,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恢复后的湿地植被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植被的生长情况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恢复方案,确保恢复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湿地植被的恢复实施方案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目标制定、植被选择、引种栽植、保护管理以及监测评估等一系列工作。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恢复工作,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植被恢复方案实施方案

植被恢复方案实施方案

植被恢复方案实施方案植被的恢复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植被恢复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植被恢复方案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调查评估。

在制定植被恢复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

通过对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调查,以及对植被种类、分布、数量等情况的评估,从而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评估,才能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定方案。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植被恢复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目标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植被恢复的目标和重点,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壤条件、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确保制定的方案科学可行,符合实际情况。

三、种植实施。

种植实施是植被恢复方案的核心环节。

根据制定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种植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植被种类和数量,确保种植的植被能够适应目标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种植的植被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养护管理。

植被恢复方案的实施并不仅仅是种植工作,养护管理同样重要。

在种植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植被进行定期的养护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

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五、监测评估。

植被恢复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评估。

通过对植被生长情况、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评估,才能保证植被恢复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持久。

综上所述,植被恢复方案的实施方案包括调查评估、制定方案、种植实施、养护管理和监测评估五个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重视植被恢复方案的实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
矿区生态植被恢复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应用(场地稳定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土壤熟化技术、植被修复技术)矿山污染治理技术、矿山地貌整治技术、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和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力争把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农业、林业基地。

一、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总体施工工艺为:边坡清理、施工放样、配套土木工程措施施工、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

1、边坡清理:主要是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对坡面进行修整。

2、施工放样: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点、定位放样,如确定围堰造坑的地点,截排水沟和坡脚挡墙的位置等。

3、绿化施工:分别按设计要求进行各边坡类型的绿化施工。

4、养护管理: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

5、人员到位:设置机构,组织专业的复绿工程队伍。

二植被恢复的配套土木工程措施
1、修整坡面: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也为复绿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必须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排除落石隐患,确保坡面基本平顺,方便喷附植生基质。

对局
部较光滑的坡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并在坡面设置平台,稳定坡面,以
方便将来围堰造坑,为以后的植生袋叠置施工做准备。

2、修筑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都是边坡生态修复的配套设施
工程,分别位于坡顶、坡面。

为防止山体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拟建植的岩石边坡人工植被,需要在边坡上方的山体上开凿一条横向截排水沟和在边坡汇水处开凿纵向排水沟,使边坡上部山体的径流水流向边坡两侧和底部,以免植被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

3、砌筑挡土墙:在边坡下部沿坡脚构筑一堵浆砌块石挡土墙,
一方面起压脚护坡的作用,另一方面体现边坡的整体性。

4、坡底留有绿化带,水沟以方便种植爬蔓植物,实现绿化山坡
的目的。

三、植被恢复绿化技术
1、厚层基质种植技术
厚层基质种植技术是在厚的由泥炭土、种植土、植物纤维、黏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植生基质的基础上,将植物种植或移植到表层基质,将山坡上的树木移植到建筑物的周边,达到绿化的目的,在有裸露地面的场地内,种植灌木,草坪恢复绿化。

条件较好的地方植物观赏树木,打造绿色矿区。

2、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技术
围堰造坑植树技术是利用岩面上局部凹坦地段采用几个或十个
装有植物生长基质的植生袋围堰构筑像燕窝状一样的种植槽(或窝) ,种植槽内回填具有一定肥力的客土种植所需树种,设计密度为50~
70 个种植槽/667m2。

树种可选择常绿的柏树、冬青、湿地松和落叶的柳树、杨树、槐树等等树种,苗木规格为苗高115~118 m、直径2 cm左右的大苗。

3、基质型容器苗种植技术
基质型容器苗种植技术,是在厚层基质种植基础上针对局部边坡地段木本植物缺少情况下采用基质块苗补种完善的配套技术,同时利用基质块苗种植成活率高的特点,弥补某些虽然适宜边坡生长的木本植物却很难通过种植方式出苗的种类的缺陷,设计密度为100~150株/667 m2。

基质型容器苗是专用于山体坡面绿化的基质块苗,基质块高6cm,直径6cm。

基质苗选用附近灌木树种。

4、藤蔓植物上爬下挂复绿技术
坡面藤蔓植物复绿技术是在较平整的陡崖边坡上利用藤蔓植物
上爬下挂方式的复绿技术,藤蔓植物的株距为0.5m。

种类选择爬山虎、常春藤等。

5、坡脚挡墙回填土绿化技术
坡脚通常有挡墙砌筑。

坡脚挡墙回填土绿化技术是充分利用挡墙回填土深厚( >60cm) 的有利条件挖穴定植与宕底绿化及矿山边坡人工植被相接近的树种。

不仅要与上边坡绿化景观相接近,也要与宕底采空区以后的绿化相协调,是构成过渡型的绿化、美化景观线,又是上边坡滑石隐患的绿色屏障。

乔木树种选择桂花、枫香、香樟、乐昌含笑等,灌木树种选择夹竹桃、孝顺竹、紫薇、海桐等,并沿挡墙外侧栽种一行下挂的黄素馨。

四、边坡分类绿化设计
1、峻陡边坡绿化技术设计
根据峻陡边坡裂隙和微细的凹凸变化特征,采用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和藤蔓植物上爬下挂复绿两项技术,见缝插针叠置植生袋构筑种植槽,在通过植生袋构筑种植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年生驯化小苗和1 年生的基质型容器苗进行定植。

根据对峻陡边坡类型可植点的考察,以点缀定植为主,衬托悬岩,植物傲立在峭壁中,同时在种植槽中配置2株藤蔓植物对峻陡边坡进行上爬下挂复绿。

峻陡边坡绿化设计立面布置示意
2、缓陡边坡绿化技术设计
缓陡边坡占整个边坡面积的比例较大,在边坡的上、中、下部均有分布。

设计采用厚层基质种植、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和基质型容器苗种植3项技术。

首先保证植生袋围堰种植槽的构筑,充分利用岩面上的局部凹坦地段,用植生袋构筑燕窝状种植槽(或窝) ,然后在种
植槽内回填具有一定肥力的客土;其次进行厚层基质种植;然后再在种植槽中栽树;最后进行基质型容器苗补植。

缓陡边坡绿化设计立面布置示意图
3、坡脚边坡绿化技术设计
坡脚的设计采用定植多种生态绿化树种构建园艺型森林景观为主,做到乔、灌立体结构、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生态树种与绿化树种结合、乡土树种与园艺树种融合。

坡脚边坡绿化设计平面布置示意图
五、养护管理
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

养护内容包括盖遮阳网、揭遮阳网、浇水、追肥、病虫害防治、苗木支护和补植等。

其中浇水、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养护的关键,特别是种植出苗后的养护。

附录:灵石地区适宜的植物品种
乔木有侧柏、油松、榆树、刺槐、黄栌、枫树、皂角、臭椿、白蜡、沙枣、云杉、圆柏、柳树、白杨、国槐等;
灌木有荆条、沙地柏、酸枣、胡枝子、柽柳、丁香、山杏、沙棘、柠条、紫穗槐、刺梅、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
藤本有地锦、杠柳、扶芳藤等;草本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小冠花、狗尾草、猫尾草、狼尾草、冰草、披碱草、碱茅、苇状羊茅、鸭茅、紫羊茅、无芒雀麦、画眉草、小麦、草地早熟禾等;
草花有矮牵牛、石竹、波斯菊、鸢尾、马蔺、二月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