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

北京华越洋生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试盒(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试盒(SOD)

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

谷胱甘肽一还原酶测试盒

总巯基测试盒/总脂酶测试盒

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FRAP法)

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快速法)

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法)

总抗氧化能力测试盒(比色法)

总谷胱甘肽检测试剂盒

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试剂盒

总SOD活性检测试剂盒(WST法)

总SOD活性检测试剂盒(NBT法)

脂质氧化(MDA)检测试剂盒

脂褐质测试盒

游离脂肪酸测试盒

抑制与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测试盒(比色法)

乙酰胆碱转移酶测试盒

乙酰胆碱酯酶测试盒

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硝酸还原酶法)

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化学法)

一氧化氮合成酶测试盒

胃蛋白酶测试盒

维生素C测试盒

微量丙二醛测试盒/脂质过氧化物测试盒

唾液酸测试盒(带SA标准)

糖化血清蛋白测试盒(果糖胺法)(带标准)

胎盘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

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试剂盒

神经氨酸酶检测试剂盒

乳酸脱氢酶测试盒

乳酸测试盒(测血清、组织等)

乳酸测试盒(测全血)

醛缩酶测试盒

羟脯氨酸测试盒(消化法)(测培养细胞、培养液)

羟脯氨酸测试盒(碱水解法)(测动物血清、组织、尿液)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试盒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

抗氟离子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

肌酸激酶测试剂盒

活性氧检测试剂盒

活性氧(羟自由基)测试盒(比色法)

琥珀酸脱氢酶测试盒

红细胞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测试盒

过氧化氢酶测试盒(可见光比色法)

过氧化氢定量分析试剂盒(脂兼容性)

过氧化氢定量分析试剂盒(水兼容性)

过氧化氢测试盒

谷胱甘肽还原酶检测试剂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试剂盒

谷氨酰胺测试盒

肝/肌糖元测试盒

钙调神经磷酸酶测试盒

蛋白去除试剂S

蛋白去除试剂M

胆碱酯酶测试盒

超氧化物试剂盒

超微量ATP酶测试盒(可测总ATPase)

超微量ATP酶测试盒(测Na+ K-ATPase)

超微量ATP酶测试盒(测Ca2+ Mg2+ ATPase)

超微量ATP酶测试盒(测Ca2+ ATPase)

超微量ATP酶测试盒(Na+ K+、Ca2+ Mg2+ ATPase)丙二醛测试盒/脂质过氧化物测试盒

ROS活性氧检测试剂盒

NF-κB激活-核转运检测试剂盒

H5N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定试剂盒

GSH试剂盒(谷胱甘肽测试盒)(比色法)GSH—PX测试盒

GSH—ST测试盒

Catalase(抗氧化酶)

GSH和GSSG试剂盒

CuZn/Mn-SOD活性检测试剂盒(WST法)

ATP酶测试盒(组织及细胞膜需高速离心)

ATP酶测试盒(组织及细胞膜不需高速离心)

ATP检测试剂盒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 J 2008B 318)[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作者简介]王 寅(1981-),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02-0206-03 综 述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王 寅 综述,王洪巨 审校 [关键词]应激,心理学;动物模型;大鼠;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39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心理应激触发机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包括急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引发炎症反应过程。因此,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用于临床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并且通过这些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了解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心理应激模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将主要的几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1 慢性抑郁型动物模型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同时可伴有睡眠减少,体重降低等躯体症状。1.1 模型制作 1.1.1 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 ic m ild stress ,C M S) 由K atz 等 [1] 于1981年创立,但缺点较多,如过强的 应激刺激常导致动物死亡。由W ill ner 等[2-3] 对其进行改 进,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一种抑郁症模型。让大鼠在2~4周内每天经历一种不愉快的轻度应激,包括冷水游泳(4 ,5m i n),电击(电流强度1.0mA,频率1次/分),热环境(45 ,5m in),日夜颠倒,闪光刺激(频率3次/分),禁食,禁水,夹尾(1m in)等刺激。每种刺激形式不连续2天出现,形成一种CM S ,避免动物对同一种刺激产生适应。1.1.2 束缚应激模型 慢性束缚模型[4-5] 是将动物限制在 一个狭小的容器内(直径5cm ,长20cm ),使动物产生无助 或抑郁,每次刺激时间约1h 。 1.1.3 行为绝望(behav i oural despair ,BD )模型 亦称之为 强迫游泳模型 (f o rced s w i m m i ng test ,F S T ),由Porso lt 等1977年建立,被R enard 等[6-7]应用,是将大鼠(或小鼠)置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动物最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称之为 BD 。由此衍生出小鼠的悬尾模型(tail suspension test ,T ST ),是将小鼠尾部悬挂,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 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 绝望 状态[7-8]。 1.1.4 其他类型 如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9],孤养模型[10]等抑郁模型。 1.2 模型行为评分 目前尚无公认的经典测量抑郁情绪的测验,在各种抑郁模型动物中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测量抑郁水平:多用敞箱试验[1]进行行为测评,表现为大鼠自发性探究行为明显减弱,运动能力降低。体重减轻、性行为减少、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升高,睡眠周期紊乱。同时发现老鼠天生偏好糖水的兴趣下降,运用糖水消耗试验测定24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若糖水消耗显著降低,表示抑郁模型造模成功[2]。1.3 模型评价 上述抑郁模型可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及抑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因其采用的刺激因子类似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强度,较好地模拟了人类快感缺乏、兴趣降低这一核心症状,并且模型稳定持久,作为抑郁应激模型是理想的。2 焦虑动物模型 焦虑是事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为担忧。2.1 模型制作 2.1.1 间氯苯哌嗪(mCPP)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 1998 年B ilke -i Go rz 等[11]建立了W istar 大鼠mCPP (2.5m g /kg)诱导焦虑的明暗模型,焦虑症状是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减少表现的。谭德讲等[12]用ddy 小鼠取代W i star 大鼠建立mCPP 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是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焦虑模型。 2.1.2 V oge l 饮水冲突试验和条件性电击饮水冲突是将动物的饮水行为和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如果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受到电击的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冲突,产生焦虑反应[13]。而条件性电击模型中,将某种信号和电击随机结合起来,信号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电击,也可能不出现电击,动物处于期待性焦虑反应[14]。2.1.3 社会行为模型 该类模型包括天敌暴露[15]、社会隔离、母爱剥夺[16]等。天敌暴露模型是将动物暴露于对其生命有强烈威胁的另一动物面前,天敌就会进行猛烈的进攻, 而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提高。但这一模型往往会对试验动物造成创伤,故多采用可视天敌暴露和天敌气味暴露等模型。2.2 模型行为评分标准 经典的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是高架十字迷宫试验[17]和敞箱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是 206 J Bengbu M ed Co l,l Februar y 2010,Vo.l 35,N o .2

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单位! C %""Q "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凌云!曾!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 关&%’(目前对<=>?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氧化应激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氧化应激不仅直接损伤肺组织$而且可使抗蛋白酶氧化失活%炎症细胞渗出%炎前介质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的发生发展(<=>?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抗炎效果远较哮喘的疗效要差$其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与氧化应激水平增加有关(在此$就以上内容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氧化剂的来源?@?!吸烟及空气污染!香烟的烟雾和焦油中包含#A ""多种化学物质$ 其中各种自由基和氧化产物浓度较高(估计每口香烟烟雾中含有%"%A 个自由基$香烟焦油中则含有更多各种稳定的自由基(此外$在支气管上皮内衬液";Z M #中形成的烟雾凝集物"=# 浓度增加$维生素<水平下降( ?@A !内源性氧化剂!吸烟或吸入环境污染的空气 不仅能直接增加体内氧化负荷$还能通过活化炎症细胞释放许多内源性氧化剂(有研究发现吸烟者肺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较非吸烟者多$且吸 烟者白细胞释放的氧化物如=g )!%过氧化氢"D !=!# 也较非吸烟者多&#’(另外$铁离子是许多氧化反应的主要元素$气道和肺泡巨噬细胞中铁离子增加使;Z M 和肺泡中的氧化产物进一步增加$ 并可通过M *0)/0和D &-*,W T *.33反应产生=D g $导致组织损害$尤其是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H 2/75 3/0等&C ’ 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比$吸烟者和慢性支气管 炎者肺泡巨噬细胞中铁离子增加$ 而且慢性支气管炎者增加更明显(最近有研究发现血浆铜离子增加和锌离子下降也参与了<=>?患者体内氧化*抗氧 化失衡&@’ ( A !气道局部氧化应激的指标 A @?!;Z M !;Z M 是气道上皮和外界环境的分界面$是机体对抗外源性氧化剂的主要机制(氧化应激时;Z M 中抗氧化剂减少%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监测;Z M 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气道局部的氧化应激 状态(:4.33&,等&A ’研究证实吸入=$时;Z M 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Z M 中细胞外谷胱苷 肽蛋白浓度下降( A @A !a :Z M !测定a :Z M 中的氧化产物% 可溶性抗氧化剂浓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可反映肺泡内的氧化应激$但是其操作方法复杂且对可溶性物质检查还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是灌洗液量与操作方法不同$对肺衬液稀释程度不同$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A @ B !诱导痰!诱导痰是以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无痰受检者产生足量痰液$以对下气道分泌物中的细胞及液相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近年来$它的方法已基本成熟$且成功率较高(相对于纤支镜活检%肺泡灌洗等操作$诱导痰检测简单易行$消耗较少(诱导痰中抗氧化剂%抗氧化酶等液相成分浓度较高且较稳定不易受操作方法的影响$因而在测定氧化应激指标方面较a :Z M 有一定的优势(目前诱导痰技术主要应用于气道炎症$最近也有学者以诱导痰中谷胱甘肽浓度作为气道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标志 研究哮喘患者气道局部的氧化应激&Q ’( A @C !呼出气!呼出气中过氧化氢"D !=!#&S ’%<=%P =%脂质过氧化代谢物"H a :F E #&S ’ %乙烷%戊烷$被认为是监测<=>?气道氧化应激的指标(目前呼出 气在<=>?氧化应激研究中应用较多$但还没有统一的收集气体的方法$且P =和<=等明显受吸烟 的影响$乙烷%戊烷的产生则有赖于金属离子的存在$并受氧分压的影响$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B !全身氧化应激的指标 直接测定全身氧化应激损伤很困难$通常通过测定F =E 作用于各种生物分子如脂质蛋白%?P :而引起的损伤来评估氧化应激(血浆中异前列腺素和丙二醛"N ?:# 含量等是目前测定全身氧化应激) $$A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C 年!第!C 卷!第%"期!E *’)F *35.,E 83M /,*.I 0N *9E ’.$=’)G !""C $O /6G !C G P /G %" 万方数据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讲解

1、细胞氧化 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约有95%是来自于线粒体,其来源是将细胞内的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其基本步骤有:糖酵乙酰辅酶A(CoA)的形成、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作用。酶能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在此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释放出仅仅使细胞能够扑获和储存的能量。这个受生物学控制的氧化结果起初就和简单的燃烧现象一样:复杂的分子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中一些经过交换的电子永久地逃离细胞的呼吸或从呼吸中心遗漏掉并同周围的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性氧分子—自由基。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估计有2-5%的电子转化为过氧化物分子和其他类型的氧化自由基,自由基的持续增加就对机体组织造成大量的氧化压力。自由基被认为与大约60种(而且至少是60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有证据证实,抗氧化剂能停止甚至逆转(在某些疾病中)由于自由基所导致的损伤。自由基与机体细胞发生作用后,给机体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在细胞膜上留下了许多微笑的孔洞,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破坏了细胞的蛋白和脂类分子。一旦我们机体细胞内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储备,我们就能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OS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trogen 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由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或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可诱发基因的突变、蛋白质变性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人体衰老和各种重要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最重要的危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不单纯是一种生化反应,它更有着极其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膜氧化、线粒体代谢、内质网应激、核的重构、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表达、泛素和泛素化、自吞和溶酶体、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蛋白折叠等多重的细胞和分子改变。 3、ROS 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O2 -·、H2O2 及HO2·、·OH 等。 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维持正常组织形态和一定功能的主动自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 ) 5、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 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 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浪群 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红军 随着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动物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酶GST等)以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a-硫辛酸、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受体和酶)以及DNA的氧化损伤。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ROM)——自由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ROM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化物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OH),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自于肠道先天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NO),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数

程辉辉 实验单元3:鱼类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生理生化研究法》实验报告(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实验单元3:鱼类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学号No.:2014308110001 姓名Name:程辉辉日期Date:2015.3.21 摘要:鱼体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组织或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清除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在组织或细胞内蓄积而引起氧化损伤。而活性氧的逐步产生可以导致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蛋白质羰基化是指蛋白质侧链氨基酸被氧化修饰后,羰基产物积累,蛋白质功能丧失甚至被降解。而衡量脂质过氧化的指标便是丙二醛,其是脂质过氧化物的最终分解产物之一,常作为脂类过氧化的测定指标。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脂质过氧化和蛋白羰基化的测定方法,以便更好的定量衡量氧化应激的程度。实验中所测得的肌肉蛋白质羰基含量为727.92 nmol/mg prot,肝脏蛋白质羰基含量为1142.41 nmol/mg prot,肌肉MDA含量为0.011 nmol/mg prot,肝脏MDA 含量为0.14 nmol/mg prot,相比其他的实验,所测定结果相差较大。在实验中存在诸多操作失误,希望能在以后的实验中引以为戒,为实验室条件下对鱼类的氧化应激水平奠定实验和操作基础。 关键词:应激;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羰基化;脂质过氧化 【前言】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遭受到的应激因素日益增多。人为活动、外界环境的变化、饵料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均会对鱼体产生应激。氧化应激反应是有氧生物不可避免的,它是生物体的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结果。ROS是过渡金属离子、农药、石油污染物等物质诱导产生的。自由基是正常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由内源性细胞产生的。线粒体呼吸是ROS 主要的内源性来源(李学彬,2009)。ROS 的逐步产生可以导致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在生物体内,很多脂类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电子云密度大,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很易受到过氧化作用损伤,产生有细胞毒性的脂质过氧化物。这些化合物能破坏人体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促使人体衰老和诱发癌症。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物的最终分解产物之一,常作为脂类过氧化的测定指标,其含量能直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并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刘淑兰,2012)。 脂质过氧化的测定通常是通过TBA试验来完成的,其主要应用于食品和生物材料中脂类氧化检测和定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是基于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氧化自由基而氧化生成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分解生成丙二醛(MDA),MDA 与硫代巴比妥酸(TBA)作用生成TBA染料配合物,此化合物在532nm 下有最大吸收值。通常测试结果表示为532nm下吸光值与丙二醛吸光系数之积,即通常所说TBA值。 蛋白质羰基化是指蛋白质侧链氨基酸被氧化修饰后,羰基产物积累,蛋白质功能丧失甚至被降解。蛋白质羰基含量是蛋白质氧化损伤的敏感指标。蛋白质羰基在体内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金属离子催化氧化系统(MCO系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Fe2+和Cu2+可以结合在蛋白质的阳离子结合位点。被H2O2或O2攻击之后将侧链含有氨基的氨基酸羰基化(曹溪青,1985)。此外, 羟自由基也可直接作用于肽链, 使肽链断裂, 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 在断裂处产生羰基。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了氧化损伤与衰老和疾病的关系。 实验中采用的蛋白质羰基化的测定方法是2, 4 -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这 1 / 3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可以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也可以引起炎症。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些概念。如:炎症、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指炎症反应时参与炎症反应、浸润炎症组织局部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 一、炎症定义:炎症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是一种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炎症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但象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渗出仅仅用血管内外的压差和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是不能予以说明的,这里能够增强血管透性的种种物质的作用受到重视。这种物质主要有:(1)组织胺、5-羟色胺等胺类物质可导致炎症刺激后所出现的即时反应。(2)以舒缓激肽(bradykinin)、赖氨酰舒缓激肽(kallidin)、甲硫氨酰-赖氨酰-舒缓激肽(methio-nyl-lysyl-bradykinin)为代表的多肽类。其共同的特征是可使血管透性亢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游走。(3)血纤维溶解酶(plasm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球蛋白透性因子(globulin-PF)等蛋白酶(protease),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kininoge)变为激肽(kinin)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二)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卡他性炎)。(3)增生性炎症。(4)特异性炎症。 二、炎症的成因:(一)感染性:细菌毒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创面感染等。严重的如胸腔内、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等。 (1)被病原体入侵所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入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氧化应激引起高凝状态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氧自由基爆发。 (2)病原体入侵机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是由交感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增加释放,由于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化应激造成高凝状态使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 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 强,动物 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 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 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硫转酶 GST 等) 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甘肽、褪黑素、 a- 硫辛酸、类胡萝 卜素、微量元素 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 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 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 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 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 (受体和酶 )以及 DNA 的氧化损伤。 脂质、 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 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 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 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 化物阴离子 ( · OH) ,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 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 自于肠道先天 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 氮 (NO) ,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 由基数量 将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结果会导致机体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种致细胞损伤机制: 1) 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对蛋白质、酶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功能丧失和酶失活。 3) 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从而导致 DNA 链的断裂,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4) 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1.2.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2.1 外源性因素 1.2.2.1.1 日粮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或不良可能使体内自由基增加,而且还影响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及 内源性抗氧 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 (ROM) ——自由 ROM 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 (O2-) 、过氧化氢 (H2O2) 和羟基自由基

【JF-800A】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改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指标,安全性良好

【JF-800A】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改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指标,安全性良好 【文献解读】肠外营养支持联合HA280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导读 过敏性紫癜(HSP)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系统性血管疾病。在医学领域中,认为HSP可能属于血管的炎性反应,若干研究结果也显示,HSP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性反应等均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罹患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大多症状十分严重,会出现消化道内的大出血,诱发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套叠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面,目前尚以对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等保守策略为主。随着近些年医学科技的进步,针对各类重症患者抢救方法以及策略的方法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血液灌流技术在近些年逐渐成熟,在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该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患者血液循环之内的免疫复合物、炎症反应介质和其他有害物质清除,发挥出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肠外营养支持联合HA280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分组方法和结果:按照患儿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入院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期间严格禁食,适当给予患儿补充钙离子,并使用H2受体阻滞剂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儿的症状逐渐改善,则逐步停止使用激素。 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具体如下:使用JF-800A血液灌流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HA280树脂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血液灌流,每日完成一次血液灌流治疗,每次时间为2h左右,将血流速度控制在50~100ml/min。 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4d。 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的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氧化应激与心肌

氧化应激与心肌 1957年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首先将大隐静脉搭桥术应用于冠心病病人,此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治疗快速发展。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已成为挽救缺血心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血流恢复本身也会引起显著的损伤,部分患者在血供恢复后,出现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associated tissue injury,IRI),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IRI也出现在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肺复苏等临床情况后。目前研究表明细胞IRI的机制主要包括:氧自由基含量增多、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膜去极化等。氧化还原失衡是IRI发生的重要起始因素,但其机制和细胞中存在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重点对氧化应激与心肌IR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氧化应激和ROS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主要是由于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引起机体代谢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活性氧簇(ROS)。ROS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包括超氧阴离子(O2- ·)、过氧化氢(H2O2)、过氧亚硝酸盐(ONOO-)和羟基自由基(·OH)。ROS作为第二信使介导了许多生理性与病理性细胞事件,包括细胞分化、过度生长、增殖及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作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质,在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IRI过程中,参与合成ROS的酶体系增多,且活性更强,如NADPH氧化酶、线粒体黄素酶、黄嘌呤氧化酶、未偶联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色素P450、脂氧合酶、环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体,ROS的生成量明显高于细胞内的清除能力,导致氧化还原失衡。ROS虽然半衰期很短,但具有极强的氧化活性,与细胞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代谢障碍。 2.ROS的主要来源 NADPH氧化酶是细胞内ROS的最主要来源,是由催化亚基gp91phox或其同系物,即非吞噬细胞氧化酶1~4(NOX1~4) 、双功能氧化酶1~2(Duox1~2) ,跨膜亚基p22phox,胞浆亚基p47phox、p67phox等蛋白分子共同组成的多亚基蛋白复合体。NOX家族蛋白亚型与跨膜亚基、胞浆亚基结合并组装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后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活化的NADPH氧化酶复合物与NADPH结合并释放2个电子,通过黄素腺嘌呤二核苷(FAD)传递给亚铁血红素,与细胞膜的外侧的2个氧分子结合生成O2-,最后生成H2O2、过氧化硝酸盐(ONOO-) 、羟基团(-OH) 及其它基团[1,2]。NOX源性的ROS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是把双刃剑,NOX源性ROS 一方面在氧化还原信号通路中起到了第二信使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IRI的病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单一抑制NOX活性对治疗心肌IRI并不是最好的选择。Vincent等[3]研究发现在30分钟缺血-24小时再灌注小鼠模型中,NOX4基因敲除组与NOX1和NOX2敲除组相比,表现出更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提示内源性NOX4 在H/R损伤中可能发挥着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黄嘌呤氧化酶(XO)是IRI中ROS产生的另一重要来源,与合成抗氧化剂尿酸的黄嘌呤还原酶(XDH)作用相反。XDH/XO活力受细胞因子、细胞内化学物质及激素的调节。细胞缺血时XO活力升高,并且A TP分解产物次黄嘌呤积聚,再灌注时O2大量介入,次黄嘌呤和氧在XO作用下反应生成O2- ·和H2O2。有研究指出,XO不仅通过合成ROS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XO本身可以与白细胞产生相互作用,造成微循环阻塞,导致再灌注的无复流现象。此外,XO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EC)或通过ROS间接损害EC,影响心肌血流再灌注[4]。 3.ROS与细胞损伤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缺失,尚存的神经元出现路易体(lewybody)。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各种途径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深入研究其损害机制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在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氧基团(ROS),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当ROS的水平超过细胞生理需要时,由于其高度的活性,可通过关键分子如DNA、蛋白质及脂质的氧化降解,影响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性。当ROS的水平超过体内抗氧化防御的水平时可产生氧化应激。一些组织尤其是脑组织对氧化应激尤为易感。尸检结果表明帕金森病(PD)中存在氧化应激机制。但氧化应激与神经变性的时程及与PD其他发病机制,如线粒体功能紊乱、一氧化氮(NO)毒性、兴奋毒性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等之间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PD中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ROS的生物学活性及病理生理作用 ROS是由外源性氧化剂或细胞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高生物学活性的含氧分子,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等。ROS可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当其水平超过细胞生

理需要时,很容易与生物大分子反应,可直接损害或通过一系列过氧化链式反应引起广泛生结构的破坏。 1.1 ROS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ROS参与抵制外来物质的入侵,也充当内部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因子,包括信号转导、转录或程序性细胞死亡[1]。细胞内存在许多信号系统,这些信号系统依赖复杂的激酶级联、蛋白酶级联和(或)第二信使调节胞浆及核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激活转录因子如AP-1及NκB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和(或)凋亡[2]。 例如,膜受体产生的信号通常经由小的蛋白质ras偶联胶浆信号转导。被激活的ras能直接刺激小G蛋白ras,返过来结合并激活膜连接的NADPH氧化酶复合体以产生ROS。ROS可影响线体激活的蛋白质激酶(如MAP酶)级联及由这些激酶级联控制的转录因子,如AP-1和NF-Κb[3]。此外,ROS还可激活JNK 细胞凋亡途径,若使用JN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EP1347/KT7515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4]。 1.2 ROS和氧化应激因为其高度的化学活性,当ROS的水平超过细胞正常的需要,无疑将损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尽管细胞拥有许多针对ROS的防御机制及修复系统,但当ROS的产生超过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将导致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被认为是氧化增强剂/自由基产物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间的失衡。急性氧化应激及慢性氧化应激涉及许多人类变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癌症及神经疾病等。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 本综述由解螺旋学员穿山甲说了什么负责整理(2017年12月)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而导致的组织损伤。1, 2一旦发生氧化应激,许多细胞生物分子,如DNA、脂质和蛋白质就会容易受到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和最终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有关。 1.心血管疾病 过多的氧化应激反应物的堆积对血管系统有害1,它们会损伤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膜,减少NO水平,氧化四氢生物蝶呤(BH4)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辅助因子,促进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合成,产生NOS抑制物,抑制鸟苷环化酶。其中的一个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这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中间产物。3-5ROS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转录和表观遗传失调,导致慢性低度炎症、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4, 6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细胞活性氧族(ROS)的过多有关。7, 8 2.神经退行性疾病9-11 图1. 氧化应激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的特点是产生有害的自身抗原,炎症因子的过度作用,以及破坏性的组织和器官损

伤。所有这些紊乱都会因活性氧的异常消耗和过量生成而增强或减弱。12氧化应激在SLE中增加,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细胞死亡信号的异常激活和处理、自身抗体的产生和致死性并发症。自身抗原的氧化修饰引起自身免疫,血清蛋白的氧化修饰程度与SLE的疾病活动和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3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有证据表明COPD患者存在氧化和羰基应激,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14COPD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更活跃,释放更多的活性氧,表现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15COPD患者激活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氧增加,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期间。14COPD常加重期患者体内内源性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的浓度低于稳定期患者。16 5.高血压病 ROS影响高血压发展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敏感信号通路的激活,尤其是在血管系统中,血管扩张剂NO减少,ROS生成增加。17, 18 OS与多种疾病有关,但研究最多的还是心血管疾病。针对OS与各疾病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抗OS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Annuk M, Zilmer M, Fellstrom B.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03; (84): S50-3. 2. Al Shahrani M, Heales S, Hargreaves I, Orford M. Oxidative Stress: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Disord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J Clin Med 2017; 6(11). 3. Heinecke JW.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implications for th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hypothesis. Atherosclerosis 1998; 141(1): 1-15. 4. Santilli F, D'Ardes D,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 From prediction to prevention. Vascul Pharmacol 2015; 74: 23-37. 5. He F, Zuo L. Redox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 J Mol Sci 2015; 16(11): 27770-80. 6. Santilli F, Guagnano M, Vazzana N, La Barba S,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drivers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组织羟脯氨酸(Hyp)及各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溶液,建立肺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3,7,14和28 d每组随机抽出5只,处死后取肺脏行HE, Masson染色鉴定模型并测定Hyp含量. 同时分别以八木国夫荧光法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改良盐酸羟胺法测定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力;改良荧光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法测定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 并计算GSH/GSSG值. 结果:成功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 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变化. 模型组Hyp含量于7 d 时高于对照组,28 d达到最高(P<). 模型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14 d 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但在28 d时有下降. SOD活力在7 d, 14 d均降低,28 d 时上升. 模型组GSH/GSSG在3 d, 7 d显着低于对照组(P<),14 d, 28 d又回升. 结论:Hyp可作为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一个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伴有氧化损伤,且在不同阶段细胞内、外的氧化抗氧化出现失衡. 【关键词】肺纤维化;羟脯氨酸;氧化应激 0引言 肺纤维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破坏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改善其不良的预后,加强对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般认为,在肺部,损伤组织及激发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炎症和免疫反应,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炎症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故本研究通过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各氧化指标在此过程中的变化,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和方法 材料 博莱霉素A5,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305),8 mg/支. 丙二醛(MDA)标准品(Merk公司);2Thiobarbituric acid(Merk公司);磷钨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盐酸羟胺(AR,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NEMI(华美公司);Triton X100(上海试剂一厂); 7210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虹桥分厂);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GL20A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