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三变”新论

合集下载

唐分期

唐分期

郑珉中先生研究唐琴,将唐代历史分期为四。

其所认定唐琴中,没有初唐琴。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一文的结语说:"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金明馆丛稿初编》296页)可谓精辟的概括。

把唐代历史分成两个时期,这在学术界已是一致看法。

但要确定两期的分界线,即具体规定以哪一年为分期断限,却不容易,学术界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社会的变动变化是相当长时期矛盾酝酿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

不过,为了便于说明,不妨提出两个年代来作为标记:一个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的安史之乱;一个是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两税法的颁布。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关键。

在此以前,她国势强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此后由于长达八年的战乱消耗了国力,河朔藩镇割据形成半独立状态,北方经济遭受破坏,朝廷内部宦官擅权、朋党交争,开(元)天(宝)盛世已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政治事件。

两税法的颁布宣告了均田制与租庸调的彻底废除,此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基本上沿袭两税法的模式而有所发展变化,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基本面貌,其影响至为巨大,是一个划时代的经济措施。

当然,这两件大事都有内在的联系,不是孤立的产物,因此也很难说哪一件更重要。

只能说,一件的重要性在政治方面,一件的重要性在经济方面。

我们不妨把这25年作为一个整体的转变时期看待。

以上的分期,是就唐代政治社会面貌的变化标准划分的,也是当今唐史学界的公认的看法。

这一分期法可称为二分法。

此外,还有四分法和三分法,也流行一时。

介绍如下。

四分法是把唐朝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初唐──高祖至睿宗;盛唐──玄宗至肃宗;中唐──代宗至文宗;晚唐──武宗至哀帝。

三国历史题目

三国历史题目

1.李原起义被杀后,谁不顾抚恤流民的诺言,残忍杀害起义人士,并自立一碑以歌功颂德,引起民众之愤怒?答案:项忠2.洪承畴在松山欲与清军决战,但是军心动摇,兵将相继夺路而逃,除谁与谁率残部退入宁远,其余被困松山或死或降。

答案:吴三桂,王朴3.岁丧母,因受继母欺负竟串通巫婆戏弄继母,镇压过叛乱、征剿过农民起义,军事才能与学,此人是?答案:王阳明4.从此内阁诸辅之中,首辅成为外廷权力之中心自谁而始?答案:杨廷和5:有明一代,陶瓷业以三地为最著,除了景德镇,另外两处是哪里?答案:浙江龙泉、福建建窑6.丁酉倭乱时,明廷派谁与朝鲜合力打击日军,使日遭受挫折?答案:邢玠7:税监马堂来到临清,以负贩为业的谁不堪重税,愤而率众冲击马堂衙署,击毙马堂各种爪牙、打手等30余人,后此人独担其责引颈就戮,民众皆悲伤并为之建祠纪念?答案:王朝佐8:张居正整顿吏治措施的精神是什么?“答案:“立限考事”,“以事责人”9: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答案:万历帝(朱翊钧)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做什么用的?答案:参与机要政务(没决策权)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是什么?《竹书纪年》2我国最早的神话集是什么?《山海经》3 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什么?《国语》4 在中山国濒于灭亡之际,曾出动了一支特殊部队,他们都是大力士,穿着铁甲,手舞铁杖,“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一度使赵军畏惧。

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山国冶铁业的强盛。

请问这是什么部队?吾丘鸩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哪一家的备受统治者推崇?6蔺相如原是谁的门客?缪贤7“郭开构难武安死,一样贪赃致国亡”其中武安指的是谁?李牧8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是什么?战国时代魏国李悝编的《法经》。

9他是秦国的一位少年,巧用政治、外交辞令与手段,不战而得燕赵近十座城邑,由此官拜上卿,青史留名,请问他是谁?甘罗10燕太子丹决定暗杀秦王,找来一位隐士,与其商议,临别时叮嘱他保守秘密,于是他推荐荆轲给太子后,为保密之约,他自杀以殉,请问他是谁?田光1.朱穆得罪了哪位大宦官,而被汉桓帝治罪?答案——赵忠2.汉朝时,因为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处于太阳直射点以南而得名的郡是什么郡?答案——日南郡3东汉名士许邵只有十八岁时,何人便对他大加称赞?答案——谢子微4汉孝惠帝死后,谁提醒丞相建议让吕氏入宫,居中用事,以安吕后心?答案——张辟强5第一位亲自前去鲁地祭孔的皇帝是谁?答案——刘邦6西汉初年,必须是功臣列侯才能封为丞相,相权很大,武帝元朔五年,以布衣出身的谁被封为丞相,从此相权受到抑制?答案——公孙弘7汉世宗叫什么名字?答案——刘彻8中山王刘箕子一直患有眼病,汉哀帝派一人前去医治,此人到了中山国之后,癫狂病发作,竟然一路跑回了长安,此人为了推卸责任,谎称中山国冯太后诅咒傅太后,进而冯太后被逼服毒自尽,且冯家17人都牵连被杀,此人是谁?答案:张由9汉武帝时发行了一种白鹿皮币,有一个大臣对此提出了异议,导致汉武帝很不高兴,后来此人牵涉一件案子而被酷吏论死,此人是谁?答案:颜异10东汉哪个皇帝时期,设置了度辽将军?(出题人:【东汉】张仲景)答案——汉明帝1.李成梁攻打古勒寨,杀了觉昌安、塔克世,抓了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却因仪表不凡,被谁放走?(李成梁的妻子)2.1646年,肃亲王豪格出征四川,他的哪两个手下后来成了大清朝的内忧和外患?(鳌拜,吴三桂)3.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人最常用的蔑称是什么?答案——长毛(发匪)4.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皇帝任命谁总理京畿营田水利?答案——胤祥5.多尔衮死后,谁想夺权,但是失败了(阿济格)6.清朝喜好办丧事,吃祭品的荒唐王爷是谁?(恭亲王弘昼)7乾隆年间,黄枚亏空库实,导致民间流传“黄梅(枚)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的谣谚。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的影响[摘要]在唐宋科举士风演进的大链条中,最根本的变化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宣宗即位(847)后,第二次发生在唐亡(907)后,第三次是在宋太宗即位(976)后。

唐宣宗开创了进士独尊的局面,也开始了唐代科场最黑暗的时期,广大寒士普遍蹭蹬举场数十年仍然如痴如狂,使得唐末六十年成为唐诗大普及的极端时期;五代(舍宋太祖时期)文人远离科举,养成“吟癖”;科举制度在宋太宗以后展现强大的生命力,文人形成意气风发、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举士风,由此促进了重理性、好议论诗风的形成。

三次巨变,最终完成了螺旋式的回归,宋代文人的精神境界也实现了一次飞跃。

[关键词]唐宋;科举士风;三变;诗风唐宋两朝,新兴的科举制度及其嬗变对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精神面貌、行为方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阶段性的共同倾向,我们姑且称之为科举士风。

科举士风往往是我们考察文学的时代风貌的一把钥匙,它会帮助我们打开唐宋诗歌风貌演变的重重大门,揭示其演变的深层原因。

通过详细考察,我们发现,在唐宋科举士风演进的大链条中,最大、最根本的变化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宣宗即位(847)后,第二次发生在唐亡(907)后,第三次是在宋太宗即位(976)后。

三次巨变相应地给文学(主要是诗歌)风貌的演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唐代选择官吏,主要有科举、以门荫人仕和流外人流三种途径。

初唐时,科举①在这三种途径中的地位是很不重要的。

但到武后之时,出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次变革,陈寅恪先生认为它有社会革命的意义:“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

……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1](P18)其实,科举地位的提高只是相对而言,直到盛中唐,它仍未取代门荫成为人仕的主要途径②。

据陈铁民先生统计,盛唐时代科举人仕者占24%;以门荫人仕者占46.8%[2]。

可见门荫人仕仍是盛唐仕进的最主要途径。

唐宋八大家论

唐宋八大家论

唐宋八大家论作者:周振甫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12期一、唐宋八大家定名与背景《四库全书总目》明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称:“《明史·文苑传》:…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顺之所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

‟考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实远在坤前。

然右书今不传,惟坤此集为世所传习。

”接《文编》所选,自周迄宋,不限于唐宋。

其所选唐宋文,虽限于八家,而无“唐宋八大家”之名。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实本于《文编》所选八家,而“唐宋八大家”之名,则为茅坤所定。

《文编》所选唐宋八家,又当推本于明初朱右所选之《八先生文集》。

《八先生文集》虽不传,但明贝琼有朱右《唐宋六家文衡序》,称“六家”,以“蜀苏氏父子”三家为一,实即八家。

贝琼序称朱右之选:“降于六朝之浮华,不论也。

昌黎韩子倡于唐,而河东柳氏次之。

五季之败腐,不论也。

庐陵欧阳子倡于宋,而南丰曾氏,临川王氏,及蜀苏氏父子次之。

”是朱右所选,以唐代韩愈起来反对六朝浮华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柳宗元和之,因选韩柳两家。

以五代文风败腐,欧阳修起来倡导古文革新运动,曾、王、三苏和之,因选宋代六家文,唐顺之选《文编》,自周迄宋,于唐宋两代取于朱右所选之八家,以上窥秦汉。

《四库全书总目》于《文编》称:“学秦汉者当于唐宋求门径,学唐宋者固当以此编为门径矣。

自正、嘉(正德、嘉靖)之后,北地、信阳(李梦阳、何景明)声价,奔走一世。

太仓、历下(王世贞、李攀龙)流派弥长。

而日久论定,言古文者终以顺之及归有光、王慎中三家为归。

”是唐顺之的《文编》以唐宋八家,上继秦汉,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摹仿秦汉文的字汇句法。

朱右(?—1376),字伯贤,明初临海(在浙江)人。

明朝征右编《元史》,史成归里。

又征右编《日历》《宝训》,授翰林编修,迁晋府长史。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明武进人。

1 唐诗的繁荣与分期

1 唐诗的繁荣与分期

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段落。最初 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段落。 90年左右 年左右, 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 阶段。一是转变诗风, 阶段。一是转变诗风,就表现领域和 情思格调来说的;二是改进诗体, 情思格调来说的;二是改进诗体,在 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 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 一是把四声二元化, 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 律的问题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 律的问题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 在这种历史转变中起了突出作用。 在这种历史转变中起了突出作用。王 杜审言、 绩、杜审言、沈、宋二人等也是初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 时期的著名诗人。
2、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 高棅《唐诗品汇》 开元、天宝间, 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 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 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 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 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 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 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这是言 盛唐诗的盛况,而象这种风格多样、 盛唐诗的盛况,而象这种风格多样、流派 纷呈的特色是贯穿了唐三百多年间的诗歌 发展的。 发展的。
5、影响深远。 影响深远。 中国诗歌的高峰, 诗必盛唐” 中国诗歌的高峰,有“诗必盛唐”之 誉。对后世影响极大,乃至后来的宋 对后世影响极大, 诗只得另辟途径, 诗只得另辟途径,“诗到唐已经做完 后人也因此或尊唐,或崇宋。 了”。后人也因此或尊唐,或崇宋。
二、唐诗的分期 最早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的是北宋宋祁 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的“唐文三变” 《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的“唐文三变” 但其主旨在于论文而非论诗。 说,但其主旨在于论文而非论诗。 北宋杨时: 诗之变至唐而止。 北宋杨时:“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 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 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 矣。”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依时代先后分唐诗 为五个阶段, 为五个阶段,在对唐诗进行分期的宋人中 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 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所谓诗有初唐 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 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 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 “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 是一副言语。 后人论唐诗分期, 是一副言语。” 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 于严羽。 于严羽。

唐代文学概说

唐代文学概说

唐代文学概说
作者:川合康三, 蒋寅
作者单位:川合康三(京都大学文学部), 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刊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5,4(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莉从《清明二首》来看杜甫诗中的借景抒情[期刊论文]-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6)
2.杨静论陈子昂通变的"风雅"观及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8(14)
3.蒋寅.Jiang Yin中国现代诗歌的传统因子[期刊论文]-文艺理论研究2006(3)
4.蒋寅.JIANG Yin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蒋寅古典诗歌中的"吏隐"[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6.蒋寅中国现代诗歌的传统因子[会议论文]-2004
7.蒋寅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形成[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2001(4)
8.蒋寅《中国诗学》十年[期刊论文]-学术界2001(2)
9.蒋寅嘉庆朝诗话经眼录[期刊论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
10.蒋寅清初钱塘诗人和毛奇龄的诗学倾向[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2008(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ysfxyxb200502010.aspx。

“唐文三变说”的提出及相关问题

“唐文三变说”的提出及相关问题
以“ 三变 说 ” 为脉 络 , 对 唐 兴 二 百 年 来 的文 学 发 展 , 特 别是 散文 发展 作 了 系统 梳 理 , 并 将 论 述 的重 点 放 到 了各 个时代 的领军 人物 上 , 这 种 以“ 三变说 ” 为 切 入 点 的文 学 史 论 述 模 式 得 到 普 遍 认 同 。 自梁 肃 以 后, 论 述唐 代 文 学 发 展 者 多 以此 为 基 准 , 如 皇 甫 浞
岑 公 文 本 兴 焉 。在 天 后 时 , 则李公峤 、 崔公融出焉。 燕、 许 角 立 于玄 宗 之 朝; 常、 杨 继 美 于 代 宗 之 代。 ” [ 2 ’ 虽 在 具体 的人 物认 同上 与 梁肃 略 有 不 同 ,
下产 生 的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文 学 史 论 述 模 式 , “ 唐

茂广 波澜 。 天宝 以还 , 则 李 员外 、 萧功曹、 贾常 侍、 独孤 常州 比肩 而作 , 故其 道 益炽。 若乃 其 气 全, 其辞 辩 , 驰 鹜古 今 之 际, 高步 天地 之 间 , 则 有
左 补 阙李君 。 [ 2 3 5 2 6 t
关键词 : 唐 文三变 ; 梁 肃; 欧阳修 ; 时代 精 神 中图 分 类 号 :1 0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5 9 5 7 ( 2 0 1 5 ) 0 2 - 0 0 7 4 4 3 4
的文论精 神, 影响深远。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素有重视文学 自身发展变化 的传统 , 正如刘勰《 文心雕龙 ・ 时序》 所 云“ 时运交 移, 质文 代变 ” … ,“ 唐文 三变 说 ” 就 是在 这一 背景
沈约等人的文学三变说开辟并规范了古代文学史论述的基本视角将主观判断寓于客观规律之中增加了论述文学与评判作家成就的合法性进而创立起一种推尊作家或流派文学成就并使之合法化的基本论述方法即以动态的变来关照和研究文学史认为文学发展是向前不断演进的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性这就确立了古代文学史论述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成为梁肃唐文三变说的历史依据

唐宋变革论内容

唐宋变革论内容

唐宋变革论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唐宋变革论的内容:1. 唐宋时期的社会,那变化可老大了!就好比一个人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成熟稳重的大人一样。

你看唐朝那会,世家大族多厉害啊,可到了宋朝,平民百姓也能通过科举崭露头角啦,这不是巨大的变革嘛!就像原本走一条窄路,突然变成了宽阔大道,能不震撼?2. 唐宋的经济发展,真的让人惊叹啊!唐朝时商业虽也不错,但宋朝简直就是爆发式增长!想想看,唐朝的集市和宋朝那满街的商铺、热闹的夜市能一样吗?这就好比原来是潺潺小溪,后来变成了奔腾大河呀,难道不是变革吗?3. 唐宋的文化差异可太明显啦!唐朝的诗歌豪迈奔放,宋朝的词就变得婉约细腻多了,这难道不是一种转变?就好像一座山,从险峻奇峰变成了秀丽小山,各有各的美,都是变革的体现呀!咱能说这不重要吗?4. 政治制度上,唐宋也不同啊!唐朝那会还有各种门阀势力呢,到了宋朝可就大不一样了,官僚体系更完善了呀。

这像啥,就像一个游戏,玩法彻底变了,还不是变革?5. 军事方面,唐宋的变化也不小呢!唐朝重外战,宋朝可能更多地是注重内部防守了。

这好比一个武林高手,以前喜欢出去找人挑战,后来改成在家好好练功了,这不是变化是啥?6. 唐宋的城市格局也变好多!唐朝的坊市制度多严格,到宋朝就自由多啦。

这不就是从一个规矩多多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绝对是变革啊!7.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唐宋也不同哦!唐朝人可能更追求华丽,宋朝人似乎更讲究精致。

这就跟穿衣服似的,以前爱穿大袍,后来改成精致的小褂了,能不是变革嘛?8. 思想观念上唐宋也有很大差别呀!唐朝比较开放,宋朝相对更内敛些。

这就好像同一条路,唐朝走得洒脱,宋朝走得稳重,这不是变革是啥子嘛!总之,唐宋变革论那是非常有道理的,咱得承认这些巨大的变化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唐文三变”新论
作者:王太阁
来源:《中州学刊》2004年第04期
摘要:关于唐代散文的发展道路,初唐时期,陈子昂主张复古,张说倡导创新,中唐古文运动将两条道路合二而一,把复古与创新融为一体,以复古为旗号,以创新为动力,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中唐时期开始流行的“唐文三变”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修正20世纪后期流行的“古文运动先驱”说,充分肯定张说在唐代散文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对古文运动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唐文三变;复古;张说;创新;古文运动先驱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