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机械设计与底盘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及班级2009级汽车服务工程(1)班指导教师及职称学院工学院20 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题目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1.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研究意义履带式底盘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决定了它在农田机耕作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履带式底盘的拖拉机不会对翻耕过的土壤造成多次反复的碾压,而轮式底盘在整地和耙地作业时轮胎在翻耕过的土壤上反复碾压,造成对土壤的多次压实,不利于播种后种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研究履带底盘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以履带式拖拉机为例来加以解释说明。
履带式拖拉机的接地比压相对较低,从 51.8kW 到 118.4 kW 的各型拖拉机的接地比压为 30~50kPa,而同级别的轮式拖拉机接地比压要大的多。
以 96.2 kW 拖拉机为以例: 东方红 1302 履带机接地比压(装推土铲)为 47.7kPa;东方红1304 轮式机的接地比压约为104 kPa,相当于履带拖拉机的二倍多计。
无论是整地耙地作业还是播种作业履带式拖拉机比轮式拖拉机都占有绝对优势。
几乎所有山区种植粮油作物的农户毫无例外的选择履带式拖拉机。
2.履带式行走底盘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车辆的整体造型,并动力,使整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在国外,履带式行走底盘研发较早。
1986 年 W. C. Evans 和 D. S. Gove 公布了在硬地面和已耕地上,1种橡胶履带与1种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性能的实验结果。
在相同的底盘结构情况下,橡胶履带牵引效率与动态牵引比高,在已耕地和硬地面上其最大牵引效率是 85%~90%,四轮驱动拖拉机是70%~85%。
此后又有许多橡胶履带拖拉机与四轮驱动拖拉机性能试验的研究。
国外生产的履带拖拉机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性能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

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工程机械底盘是指工程机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整个机械的重量和动力系统,并提供稳定的支撑和运动能力。
底盘的构造与设计对于工程机械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底盘的构造应考虑到机械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
例如,在恶劣的地形条件下,底盘需要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和抗震能力,以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底盘还应具备良好的防尘、防水和防腐蚀性能,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底盘的设计应考虑到机械的功能需求和操作要求。
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对底盘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挖掘机需要具备较大的挖掘力和稳定性,因此底盘的结构应更加牢固,并配备合适的履带系统。
而装载机则需要具备较高的载重能力和灵活性,因此底盘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机动性和操控性。
底盘的构造还应考虑到机械的维修和保养需求。
合理的底盘设计可以降低机械的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底盘的各个部件应具备易于拆卸和更换的特点,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
此外,底盘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也应得到合理设计,以确保机械在长时间工作后能保持正常运行。
在底盘的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优化底盘的重量和结构强度。
合理的重量分配可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而结构强度的优化可以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可以实现底盘结构的轻量化和强度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工程机械底盘的构造与设计是工程机械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底盘设计可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能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因此,在工程机械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底盘的功能需求、使用环境和维修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底盘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设计与研究

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设计与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生产到家庭服务,从医疗救援到军事侦察,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移动机器人底盘作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机械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配置以及环境适应性等。
首先,机械结构是底盘的基础,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尺寸、承载能力和运动方式。
常见的机械结构有轮式、履带式、足式等。
轮式底盘结构简单,运动速度快,适用于平坦的路面;履带式底盘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上行走;足式底盘则模仿生物的行走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控制难度较大。
在动力系统方面,主要包括电机、电池和传动装置。
电机的选择要根据机器人的负载和运动速度要求来确定,常见的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电池则为机器人提供能源,目前常用的有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其容量和续航能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传动装置用于将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轮子或履带等运动部件上,常见的有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
控制系统是移动机器人底盘的核心,它负责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
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常见的有编码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通过算法计算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器动作,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控制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常见的控制算法有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传感器配置也是底盘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除了用于运动控制的传感器外,还需要配备环境感知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实现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避障。
这些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要根据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工作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获取环境信息。
此外,移动机器人底盘的环境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重型自卸车设计(底盘设计)(有exb图)

重型自卸车设计(底盘设计)摘要此次设计的非公路自卸车适应于多种特定用途,是土方运输和各种露天矿剥岩、沙土运输的经济、高效、低耗的运输设备。
该车具有为适应重载工况而特殊设计的悬挂系统、加强型宽体驱动桥、14.00-20型宽大工程轮胎,使该车具有超强承载能力,同时提供了超强的附着能力,保证了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和良好的通过性,采用了大速比工程驱动桥,其输出转矩比同功率公路车大30%以上,爬坡能力强劲,重载起步顺畅。
本说明书主要是对KD3400整车总体布置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其中包括整车主要尺寸(长*宽*高),前后轴距,轮距,轴荷分配的选择和计算以及各总成(发动机,传动系)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特别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做了比较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计算,对动力性分析时,分别作出了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图。
求出汽车的最大速度,另外也对汽车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时,分别计算出了其最大爬坡度,并根据加速度倒数曲线求出汽车的加速时间,估算了该车的加速性能。
在计算汽车的经济性时,根据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作出了9挡时的燃油消耗曲线,同时计算得整车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通过计算结果显示,此汽车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满足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另外本文也对汽车的稳定性和最小转弯半径做了计算和分析,并根据经验估算出了空载和满载时汽车的质心位置以及轴荷分配。
关键词:承载能力,附着能力,制动稳定性,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DESIGN OF HEA VE –DUTY DUMP (CHASSIS DESIGN)ABSTRACThe non –highway heavy-duty dump truck of this design can adapt many kinds of given purpose.It is an economical,efficient and low useful conveyance for hillock transport,sand transport and all kind of outdoor mineral.It has especially desingned suspension system,strengthen widen project driving axle and 14-20type big wide project tales,this cause the truck possess preeminent bearing,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tale can cause big climbing force,assuring the truck has brake stability and good transition.It is counted high rate riving axle,its output torque is 30 point bigger than the road vehicle which are at the same power. This book mainly give an expatiation about the vehicle general layout of the heavy dumper KD3400,including the vehicle dimensions(long*wide*high),the distribution of axle load in front and back ,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about the main parameter of the vehicle’s main components(engine,transmission)and so on.Especially in the dynamic proper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we give an overall and meticulo u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ynamic property ,we made the driving force-road resistance equilibrium diagram,the dynamic factor diagram and the power balance diagram.From those diagram,we can get the maximum speed.We also calculated the maximum grade ability at different road ,according the acceleration curve:we can get the accelerating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engine-cross sectional characteristic diagram,we made the fule consumption of 100km. In fact,the vehicle’s main parameters all come to the misson book ‘request.Morever ,we made an an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tability and minimum turning radius and estim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axle load when there is no load and full loa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vehicle’s center of mass.Key words:carrying capacity, adhesive ability, braking stability, trafficability characteristic, power performance, economical efficiency.目录第一章前言 (4)第二章参考车型技术数据 (6)第三章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7)§3.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3.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8)§3.3 发动机主要参数 (9)§3.4 轮胎的选择 (10)§3.5 传动比的选取 (10)§3.6 最大传动比的选取 (11)§3.7 变速器各挡传动比 (12)第四章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13)第五章稳定性计算 (15)§5.1 纵向稳定性 (15)§5.2 横向稳定性 (15)§5.3 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 (16)§5.4 在横向坡上转向时的稳定性 (16)第六章汽车动力性计算 (17)§6.1 汽车各挡速度的计算 (17)§6.2 汽车各挡驱动力的计算 (17)§6.3 汽车空气阻力的计算 (18)§6.4 滚动阻力系数的计算.....................................................................19. §6.5 汽车行驶时动力因数D的计算 (19)§6.6 各挡牵引功率Pe的计算 (20)§6.7 阻力功率的计算 (21)§6.8 汽车加速度的计算 (21)§6.9 加速度倒数的计算 (22)§6.10 汽车爬坡度的计算 (23)第七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4)第八章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第一章前言从我国重型汽车发展来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非常缓慢的。
《履带式底盘设计》课件

支撑轮用于支撑履带,减少行走过程中的 振动和冲击。支撑轮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底 盘结构和行走需求而定。
履带式底盘的设计原则
稳定性
底盘设计应确保在各种 地形和工况下的稳定性
,防止倾翻和滑移。
效率与可靠性
设计应注重提高行走效 率和可靠性,降低故障 率,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
机动性
底盘应具备良好的机动 性,能够快速响应操作 指令,适应不同地形和
详细描述: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降低其能耗,例如优化 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燃油消耗 和排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减少排放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循环利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使其易于拆卸和回收利 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基于成本优化的履带式底盘设计
总结词
降低制造成本
01
02
详细描述
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履带式底盘的制造成本 ,例如采用低成本材料、简化制造工艺、优 化零部件结构等。
总结词
提高生产效率
03
总结词
降低维护成本
05
06
04
详细描述
优化履带式底盘设计,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模块化 的结构,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 本。
性能。
履带结构优化
根据底盘结构和行走需求,对履带 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履带宽度、 节距、履带块数目等,以提高履带 适应性和行走稳定性。
履带连接方式
选择合适的履带连接方式,如螺栓 连接、卡扣连接等,以确保履带的 可靠性和装配方便性。
驱动轮设计
驱动轮材料
01
选择具有高强度、耐磨和耐冲击性能的驱动轮材料,如铸钢、
第二篇工程机械底盘设计第十一章履带式工程机械行走

➢α=90°,纯剪切
➢ 弹簧变形(biàn x当ínαg=)6量0°,大弹,簧但的弹橡性胶(tánxìng)变形和承载能力都比较大,弹簧的压缩变形
能和剪切变形能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因此这时弹簧吸收的能量最大。
抗剪能力差,因此
吸收能量的能力较
第十页,共35页。
三 弹性 (tánxìng)悬架
机体重量完全经弹性元件传给支重轮。悬架的减振、缓和路面 冲击能力强。能够(nénggòu)缓和机器高速行驶而带来的各种冲击 。
第十六页,共35页。
整体式履带(lǚdài) 履带(lǚdài)板 履带(lǚdài)销
第十七页,共35页。
组合式履带 (lǚdài)
履带(lǚdài) 板
链轨节
履带(lǚdài) 销
第十八页,共35页。
标准型(一般土质(tǔ zhì)地面)矮履齿型(松散(sōngsǎn)岩
石地面)
双履齿型(矿山
第四页,共35页。
第二节 履带式机械(jīxiè)的悬架
一、刚性(ɡānɡ x➢ìn机ɡ体)悬重量架完全经刚性元件传给支重轮,无弹性元件和减振器,不能缓和冲击和振动
,但具有较好的作业稳定性。 ➢ 一般用于运动速度较低但要求(yāoqiú)稳定性良好的机械上。
第五页,共35页。
WY60型挖掘机 (无台车架设计)
六、台车架(chē jià)
功 用:传递作用力,保证车辆在转向时以及在横向坡道 上工作时,行走装置不发生横向偏歪。
设计要求(yāoqiú):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类 型:一般分为斜撑臂式和非斜撑臂式两种。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第五节 行走装置(zhuāngzhì)的液压驱动方式
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研究与设计

103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04 (下)1 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结构设计原理(1)底盘整体设计原理。
传统拖拉机结构设计,多是将前桥、中间转动部分以及轮边减速三部分分离开,因而当拖拉机前桥部分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时,地隙轮距无法跟踪调整,只能通过翻转轮独立调节。
但该种独立调节方法的逆转强度有限,一旦外部阻力超出了翻转轮力的控制范围,拖拉机仍旧无法继续工作。
进行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改造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研究与设计张磊(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拖拉机底盘设计,是拖拉机动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它具有基础性、系统性以及关联性等特征,在拖拉机做功传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现代农业中常见拖拉机类型,着重对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研究原理与设计方案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把握拖拉机动力供应要点。
减少机械系统做功损耗的目的。
关键词:可变地隙与轮距;拖拉机;底盘设计中图分类号:S219.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9)04(下)-0103-03时,将拖拉机的左右驱动桥、中间传动部分、以及轮胎总成部分都组合在一起,使拖拉机各个单结构部分变成一个整体,确保机械的各个部分动力强度实现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动力传输部分主要是通过牵引附着力,将拖拉机的动力创造系统、动力传输系统以及平衡结构的各个环节都调节到一起,确保中间传动部分,始终与左右桥的角平分线对齐。
(2)中间传动结构设计原理。
拖拉机中间传动结构部分,变电所关联在一起,使环网供电技术得以发挥积极的能效。
(4)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是环网供电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旨在为地铁运行系统提供稳定、安全、有效的电力支持,使地铁运营系统内的用电设施均能稳定运行,确保各个配电系统得以实现自身功能支持地铁营运。
3 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中的应用方略地铁需要强大的电力系统予以支持,一旦电路出现故障将影响地铁运行的综合成效,严重时还会出现地铁运行事故,为此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需秉持与时俱进理念,积极吸纳新型供电技术,保证地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使地铁得以稳健运营,为此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需在总结供电系统敷设经验基础上,分析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中的应用方略,旨在发挥该技术应用能效,提高地铁供电的综合质量。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题库及答案

1.画简图说明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并说明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变矩器透穿性:影响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范围大小。
变矩器有效直径:影响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位置高低2. 试说明行星式动力换档变速箱的换档动作是如何实现的,并解释行星传动的“闭锁”现象及其作用。
实现:行星动力换挡变速箱有许多行星排,换挡动作主要靠制动器制动各行的行星排的齿圈来实现,只有采用少数离合器行星传动的闭锁: 在行星传动中如果某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三个元件任意两个的转速相等,第三件的转速也必然与前两个相等。
常利用这种方法实现直接挡3.简述液力变矩器的级和相的概念,并分析单级两相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工作特点。
相——液力变矩器工作轮的工作状态数。
泵轮与导轮之间或导轮与导轮之间刚性相连的涡轮数目称为变矩器的级。
4.简述离合器转矩储备系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主离合器为何存在储备系数:为了保证主离合器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必须使主离合器传递摩擦转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储备量。
考虑因素(1)、摩擦片有了磨损之后仍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扭矩;(2)、防止离合器本身滑磨过大;(3)、防止传动系超载。
9. 画简图说明中间档传动比确定的速度连续原则。
发动机应该始终工作于设定功率Ne′以上的范围,当由于工况变化使机器工作于设定范围的端点时换档,换档后机器立刻工作于设定范围的另一端点,而且换档前后机器的理论速度应该不变。
10.画简图说明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的最大牵引功率原则。
为了获得最大牵引功率,要求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上,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时的传动比(i*)所对应的负荷抛物线通过柴油机额定工作点MeH,这样机器可以获得最大的功率11.车轮的制动力应如何分配?当机械的结构一定,重心位置一定时,前、后轮制动力的比值是路面附着系数的函数。
速度较低时,一般只在驱动轮上设置制动器。
中速机械,后轮先抱死。
高速机械,前后轮同时抱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机械设计与底盘设计工程机械底盘设计第二章传动系设计概述1.传动系的类型、特点、适用①机械传动优点: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传动准确、利用了惯性;缺点:负荷冲击大、有级变速、换挡动力中断、操纵费力;适用:常用于小功率的工程机械和负荷比较平稳的连续式作业机械。
②液力机械传动优点:操纵方便、自适应性强、负载冲击小、寿命长、生产率高、起步平稳快速;缺点:效率低、零部件成本高、行驶速度稳定性差;适用:常用于功率较大、负荷变化剧烈的工程机械。
③液压传动优点:可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简单、可实现原地转向、利用液压系统制动、易于过载保护; 缺点:元件制造精度高、工艺复杂成本高、传动效率低、元件易发热、工作噪声大。
适用:主要用于大中功率的工程机械传动系。
④电传动优点:传动效率高、便于控制、便于布置、易于实现多轮驱动等优点;缺点:笨重,成本高;适用:电传动主要用于大功率履带挖掘机、装载机(电动铲)及重型载重车辆等机械中。
2.传动比传动系的总传动比i Σ是变速箱的输入轴转速与驱动轮转速之比,i Σ=n’e /n K各部件传动比的分配:f o K i i i i =∑i k 变速箱的传动比;i 0中央传动的传动比;i f 最终传动的传动比传动比分配的基本原则:由于发动机一般为机器中转速较高的部件,所以为了减少传动系中零件所承受的转矩,根据动力传递的方向,后面的部件应该取尽可能大的传动比。
也就是说,先取尽可能大的i f ,其次取尽可能大i 0,最后按i Σ的需要确定i k 。
中间传动比的确定:①速度连续原则:发动机应该始终工作于设定功率Ne′以上的范围,当由于工况变化使机器工作于设定范围的端点时换档,换档后机器立刻工作于设定范围的另一端点,而且换档前后机器的理论速度应该不变。
按速度连续原则确定变速箱中间档传动比时,应该使各档位的传动比成等比级数。
②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原则:其思路是:在换档时机恰当的条件下,机器在全部工作范围内应该获得尽可能大的平均输出功率。
按照这一原则确定中间档的传动比的方法是,通过调整中间档的传动比,使所有档位曲线下面的面积最大。
(1)速度连续原则:在确定了最高档、最低档的传动比和档位数后,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中间各档的传动比,而且结果比较理想,在新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使用较好。
(2)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原则:结果相当理想,设计时还需要知道发动机的功率特性曲线,需要采用计算机的专门程序,可以用在机器改进完善阶段。
第三章主离合器1.主要参数:①离合器的摩擦力矩M m :Zk PR MZk M p m μ==,若认为压紧力P 在摩擦面上均匀分布 :P=qA ,对于工程机械来说,由于离合器使用频繁,而且载荷较大,一般取较小的[q]值。
②摩擦片直径:摩擦片的内径系数 C=R1 / R 2 )1(32)1(32)(323323231323132C qR R R qR R R q M -=-=-=πμπμπμ由于减小C 值对M 的增大作用不明显,而且过小的C 值还会导致摩擦片内外线速度差值加大,造成温升不一致和翘曲现象。
通常,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取较大的C 值;干式离合器一般为0.55~0.68,湿式的为0.71~0.83。
③转矩储备系数β:为保证离合器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必须使离合器的摩擦转矩有一定的储备量,这个储备量的程度用转矩储备系数β 衡量max e m M M =β第四章人力换挡变速箱1.平面三轴变速箱:用于倒退不太频繁的机械(如汽车),以及液压驱动的传动系(其后退一般利用液压马达的反转来实现,变速箱不需要布置倒档,如稳定土拌和机)2.空间三轴变速箱:空间三轴式变速箱在频繁倒退的机械上使用较多,如推土机。
3.轴在变速箱中的布置布置时要充分考虑整机布置的需要和它前后连接部件的关系。
为了便于换档,换档齿轮轴的位置要有利于布置拨叉;为了降低机器的重心,输入轴应布置于变速箱的上方;尽量避免在箱体中间布置支承;过渡轴、空间三轴中间轴等零部件,应尽量布置在齿轮啮合力在轴上合力小的一侧。
4.档位齿轮在轴上的布置各档位齿轮应按由高档位到低档位的前后顺序排列,将啮合力最大的齿轮靠近箱体布置。
采用斜齿轮时,如果同一轴上既有齿轮输入动力又有齿轮输出动力时,同时工作的两个轮齿的倾斜方向应相同,以抵消一部分轴向力。
为了减少变速箱轴向长度,应该尽量采用重叠的轴向空间,有利于缩小变速箱的轴向尺寸。
5. 倒档齿轮的布置两种布置形式:1)在输出轴之前布置倒档齿轮,平面三轴;2)在输入轴之后布置倒档齿轮,空间三轴。
对一种类型的变速箱,倒档也可以有多种的不同方案,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所需倒档传动比的条件下,方便操纵,尽量减小轴向尺寸。
第五章液力传动1.循环圆:通常把液力传动器件轴向断面构成(使液体循环流动)的环状空腔,称为循环圆。
由循环圆所构成的回转体空间则是变矩器内油液进行循环的空间。
循环圆的最大外径叫做有效直径。
2. 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是指在泵轮转速nB一定的条件下,变矩器的输入转矩MB、输出转矩MT、效率η与变矩器涡轮转速nT的关系。
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也称为涡轮输出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类型:a)向心涡轮式b)轴流涡轮式c)离心涡轮式3. 透穿性:液力变矩器的泵轮转速nB一定时,载荷MT的变化引起泵轮转矩MB变化的性能称为液力变矩器的透穿性。
如果MT增大时MB也增大,则称该变矩器有正的透穿性。
如果MT增大时MB减小,则称该变矩器有负的透穿性。
如果MT变化时MB不变化,则称该变矩器没有透穿性。
4.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输入特性是变矩器泵轮转速nB与泵轮转矩MB的关系。
对于给定的λB来说, MB与nB的关系是一条抛物线;变矩器输入特性是许多抛物线组成的曲线族。
5. 向心涡轮变矩器:当变矩器涡轮进口处的半径大于出口处的半径时,涡轮内的液流是流向变矩器轴心的,这种型式的变矩器称为向心涡轮变矩器。
与其它型式比较,向心涡轮变矩器有以下优点:正透穿性:负荷增加时,涡轮转速减小,涡轮离心力对液流阻力减小,循环圆流量增大,使泵轮负荷增加;反之亦然。
空载功耗小,也有利于操纵控制。
能容量大:泵轮、涡轮均在最大半径处,工作液的动能最大;传递功率相同的条件下,向心涡轮变矩器的体积小。
最高效率高:涡轮叶片工作面积大,能量转换彻底;传动比增加时,循环圆流量减少,变矩器内部能耗减少,于是效率增加,最高效率时的传动比增加。
最大缺点是起动工况(i=0)的变矩系数K0较小。
6.相——液力变矩器工作轮的工作状态数。
级——泵轮与导轮之间或导轮与导轮之间刚性相连的涡轮数目称为变矩器的级。
变矩器的涡轮被泵轮和导轮分为几个部分,变矩器就有几个级。
7.液力变矩器的选型①结构型式:采用向心涡轮变矩器。
对于类似于推土机的机器,行驶速度低,行驶阻力大,变矩器工作于传动比 i 较大的时候不多,优先选用单相变矩器。
如装载机这样的机器,行驶时速度高,行驶阻力也不大,工作于传动比 i 大的时候较多,在铲掘过程中牵引力大,而且变化剧烈,最好选用多相变矩器。
②变矩性能:为了便于机器起步,液力变矩器应有较高的起动工况变矩系数。
但实际上,配有动力换档变速箱后,向心涡轮变矩器的变矩系数能满足大多数工程机械的需要。
③透穿性能:液力变矩器应有正的透穿性。
为保证柴油机不熄火,变矩器与发动机工作时的工作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越过柴油机的最大转矩点。
④效率:从理论上讲,液力变矩器的效率越高、高效区越宽,变矩器的质量就越好。
多相变矩器的高效区宽,但成本高。
⑤速度变化:涡轮转速变化范围应该有一个限制,通常涡轮的最高工作转速应该小于最高效率时转速的1.5倍。
8. 液力变矩器与柴油机共同工作特性分为共同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发动机与变矩器的合理匹配。
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将柴油机的调速外特性曲线与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曲线画在一起,就得到了液力变矩器与柴油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它反映了柴油机的工作点与变矩器传动比的关系。
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来评价二者的匹配是否合理,要从共同工作区的大小及其位置所处柴油机特性的区段是否合理来综合考虑。
影响因素:变矩器透穿性影响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范围大小。
变矩器有效直径影响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位置高低。
9.发动机与变矩器的合理匹配原则最大牵引功率原则:为了获得最大牵引功率,要求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上,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时的传动比(i*)所对应的负荷抛物线通过柴油机额定工作点MeH,这样机器可以获得最大的功率。
柴油机额定点与变矩器高效区中点匹配原则最高平均牵引功率原则第六章动力换挡变速箱1.单行星排传动的转速方程:)1(=±-±jqtnnnαα单行星轮行星排取“+”号,双行星轮行星排取“-”号。
2.行星传动的闭锁: 在行星传动中如果某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三个元件任意两个的转速相等,第三件的转速也必然与前两个相等。
实际设计中,常利用这个方法(闭锁离合器)实现直接档。
3.行星变速箱的传动分析(计算题,见课本)4.循环功率:应该指出:存在循环功率的方案,只要循环功率的数值与传递功率数值相比很小,方案和其他方案相比又有某些显著优点,例如结构布置方便,行星排特性参数合理,或者该档位不常用等,仍可采用。
特点:只在内部循环往复,对外不表现。
与主功率同生同灭。
存在及大小仅取决于行星排结构。
危害:使齿轮传动负荷增大,啮合损失增加,传动效率下降。
使某些零件负荷增大,导致机构尺寸、重量加大,成本增加。
引起的机械能损失转换成热能,导致系统温度上升。
5.行星传动的配齿条件:①传动比条件②同心条件:为了保证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的轴心线相重合,太阳轮与行星轮的中心距应该等于齿圈与行星轮的中心距。
③装配条件④相邻条件:为保证不干涉并减少搅油损失,一般相邻两行星轮的齿顶间隙应大于5~8μm。
第七章万向节与传动轴1.十字节传动轴:主动轴以等角速ω1匀速转动,而从动轴的角速度是在ω1cosα,ω1/cosα之间变化,变化周期为180度。
单个十字轴万向节在有夹角传动时的不等速性。
夹角越大,传动的不等速性越严重。
当两个十字轴在同一平面时,传动的等角速条件为:1)主动轴1与中间轴的夹角a1与从动轴2与中间轴的夹角a2相等;2)当主动轴、从动轴在同一平面时,中间轴两端的万向节叉应该在同一平面。
当主动轴、从动轴不在同一平面时,第二条应为:中间轴上和主动轴连接的万向节叉在中间轴和主动轴组成的平面内时,中间轴上和从动轴连接的万向节叉在中间轴和从动轴组成的平面内。
第八章轮式驱动桥1.锥齿轮传动简述由于弧齿锥齿轮、双曲面齿锥齿轮具有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容易实现大传动比的优点,广泛用在汽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主传动上;差速器齿轮由于相对运动少,而且同时啮合的齿轮数量较多,通常采用直齿锥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