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 - 弘扬国学精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一、源起大势所趋

曾经被这样一句话震撼“崖山之后,再无东方” !大汉的气魄,李唐的繁盛,是每个国人的荣光,这两个朝代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墨香。就是军事上柔弱的南宋,在与元军最后一役的崖山之战中,虽输,却很悲壮,不仅有文天祥、张士杰、陆秀夫“三忠” ,十万军民也自发跳海殉国,这份节烈之气,便是儒家的舍生取义。

众所周知,中国GDP 不断增加,预测到2030 年将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有预测说,按现在国民素质状态,到那时,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190 多个国家中将位居第147 位,甚至落后于一些非洲国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咱们,小到个人的幸福,大到家国、民族尊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生存,都需要汉文化传统的智慧!

二、工作思路与实践总的说,以国学为主色,构建校园文化――营造国学育人氛围,读学国学经典。开展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

(一)精心编印校本教材,学读国学经典以《弟子规》为例,说说在师生身上读学国学,落实的

方式有:

每天早读或第七节时间背诵《弟子规》,适当讲解;为了加深理解,在黑板边缘每天写上几句,师生用身边的小事对号,体会践行时的幸福感,也体会反其道行之的后悔感;用比赛接龙,答卷对照生活中的现象,或对某一句谈感悟感恩之心在感悟中渐渐培养起了。对人对事的情商也就高起来了。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灵活落实《弟子规》如,国庆汇演中,由某班全班同学排演的《跪羊图》,表演的孩子们神情中的那份纯真、专注、善良、恭敬等,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四化”

1.诵读化:一读正音、再读识韵、重读会意、趣读成

诵。

2.故事化:所选的每一部经典,都隐含着许多经典故事,讲故事,明义理是国学课一大特色。

3.情境化:故事导入情境、多媒体音画渲染情境、实践体验情境。

4.生活化:中国教育上,孩子们懂得的至理名言也不少呀,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成绩把道理记在脑子里了,因为,人做事,更多时候,是需要感觉的,要让孩子们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回味曾经的心灵体验。

一句话,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德与守则中幸福之味道!

(三)创设以国学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环境

1.重设“一训三风”德育内涵

(1)校训:明德至善格致敏行

明德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明明德,第1 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 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格致,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丁肇中说,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做事行动敏捷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

(2)校风:敬业乐群严谨求实励志笃学荣校报国敬业乐群:“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含义为:敬业,专心于学业、事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严谨求实:实事求是,不浮夸,不马虎,认真,严肃,谨慎诚实。

励志笃学:“励志”,是人生的启明星,是‘笃学”的指

导方向和动力。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笃学”,笃,原意为厚重、厚实《诗经》语:“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后“笃”引申为“忠实、真诚、专心。”笃学是励志的行为体现、途径和方法。

荣校报国:荣校,以促进学生成才和教师成长为本,坚持把“校荣我荣” “人人成才,为校争光”作为对全体师生的长期教育,使每个人都把“自我”融入到学校整体事业中来,促使师生内心产生对学校的强烈的归属感,将“荣校” 意识转化为实践、凝聚事业发展动力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量,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国,为国家效力尽忠,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

(3)教风:乐于科研勇于探索善于激励精于育人乐于科研: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勇于探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信服的,不是勇

士谁敢吃它呢?探索需要超人的勇气和信心,需要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所以,勇气、信心、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师者应努力培养,也是应该具有的品质。

善于激励:激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并非人人都会的技巧,是一门也许需要穷已一生的智慧去领悟的哲学。用自己的心去激励学生,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而拥有更多乐

趣,学生的人生也会因为有了我们的激励与尊重而更加亮精于育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

时,

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4)学风:勤奋进取立异追新博学善思兼爱竞择勤奋进取:勤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具备勤奋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成功不单纯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勤奋。

立异追新: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冲破旧习惯、旧范式的束缚,提出新的与众不同的创意和见解。标新立异是创新思维的灵魂。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

博学善思:“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

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汗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 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兼爱竞择: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竞择就是竞争、选择,源自达尔文进化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要取得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

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1)大处着眼。我们康平二中整体规划科学,有寓意。一进校门大理石雕刻“跨进校门一步,牢记父母叮嘱” “走出校门一步,肩负校园荣辱。”正对大门的孔子雕像巍然耸立,为人们讲述3000 年的儒学经典。西校区的高楼林立。色彩凝重,映衬出儒雅校园。东校区整体简洁明快,犹如田园牧歌。楼前绿化带,绿地绵绵,小径幽幽,亭廊雅致,假山巍巍,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文化长廊,正像两首演奏着的轻音乐,跳动着德育的音符。校园显眼处还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正文)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学术典籍与学术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实施范围 本学期三、四作为试行年级,下学期小学阶段全面实施。 四、教育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国学教育内容

各年级学生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三、四年级:《大学、中庸》。 五、六年级:《道德经》。 六、课时设置及教学方法 1、三、四年级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为国学指导课。 2、语文早读课开设2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3、大课间。上午,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放录音师生跟读,或教师领读。下午,校园广播配古琴曲,学生抄经典或描经典。禁止各科教师占用读经、抄经时间写作业。 4、教学方法(参考):“以量变,求质变。” (1)一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先规定任务,然后第一遍让学生高声自己读,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和容易读错的地方。第二遍教师带读,正音。第三遍、第四遍,指导学生断句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点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分小组读,推火车读,相应的播放音频或视频。诵读要求学生达到读通顺、读正确,追求量和遍数,不求一步到位,但求磨杵成针。每次诵读,能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基本上很熟练地读出来,就可以放一放了。一节课要有一定的量,长短夹杂,不断调换孩子的胃口,把旧的内容换成新的,不要总是停留在昨天学过的书页间,要有新的内容不断补充,在读经的过程中,根据时间,扩充诗文。大课间诵读主要用来温故,重复指导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 (2)国学课堂的精讲和体验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演讲稿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演讲稿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 持的信念。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 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年轻时在比利时留学。同屋的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轻蔑地 对童第周说:“你们中国人太笨了,不会管理经济,所以,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童第周 听了很生气,对他说:“你说中国人笨,有什么证据,我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的祖国。”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看 谁先取得博士学位。怎么样,你敢吗?“此后,童第周更加发奋读书。他发表的论文,水 平越来越高,在欧洲生物界引起了轰动。授学位时,在场的教授、专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 别人笨!” 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壮烈伟大的事,但是从小事亦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他的精神,伴随着我们步伐,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 祖国创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走 在世纪之初的我们,怀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为中华文化,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针尖上的中国。 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 在当今忙忙碌碌快节奏的社会上,很难再有人去关注中华的传统文化。人们也很难再 去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淡淡浅品中华文化的醇香。前几天,我们去了首都博物馆,感受到 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随之也尤为震撼。 刺绣,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 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起源于黄帝时代。那时,古人为了美丽,是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刺 绣这一艺术文化便由此而来。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一、源起大势所趋 曾经被这样一句话震撼“崖山之后,再无东方”! 大汉的气魄,李唐的繁盛,是每个国人的荣光,这两个朝代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墨香。就是军事上柔弱的南宋,在与元军最后一役的崖山之战中,虽输,却很悲壮,不仅有文天祥、张士杰、陆秀夫“三忠”,十万军民也自发跳海殉国,这份节烈之气,便是儒家的舍生取义。 众所周知,中国GDP不断增加,预测到2030年将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有预测说,按现在国民素质状态,到那时,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将位居第147位,甚至落后于一些非洲国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咱们,小到个人的幸福,大到家国、民族尊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生存,都需要汉文化传统的智慧! 二、工作思路与实践 总的说,以国学为主色,构建校园文化――营造国学育人氛围,读学国学经典。开展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 (一)精心编印校本教材,学读国学经典 以《弟子规》为例,说说在师生身上读学国学,落实的

方式有: 每天早读或第七节时间背诵《弟子规》,适当讲解;为了加深理解,在黑板边缘每天写上几句,师生用身边的小事对号,体会践行时的幸福感,也体会反其道行之的后悔感;用比赛接龙,答卷对照生活中的现象,或对某一句谈感悟感恩之心在感悟中渐渐培养起了。对人对事的情商也就高起来了。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灵活落实《弟子规》如,国庆汇演中,由某班全班同学排演的《跪羊图》,表演的孩子们神情中的那份纯真、专注、善良、恭敬等,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四化” 1.诵读化:一读正音、再读识韵、重读会意、趣读成诵。 2.故事化:所选的每一部经典,都隐含着许多经典故事,讲故事,明义理是国学课一大特色。 3.情境化:故事导入情境、多媒体音画渲染情境、实践体验情境。 4.生活化:中国教育上,孩子们懂得的至理名言也不少呀,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成绩把道理记在脑子里了,因为,人做事,更多时候,是需要感觉的,要让孩子们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回味曾经的心灵体验。 一句话,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德与守则中幸福之味道! (三)创设以国学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环境

弘扬国学文化

晋安五小关于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 “一校一特”的实施方案 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一校一特”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特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服务海西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教育的需要,是落实区委提出的建设“四力晋安”的具体体现。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海西建设、教育先行”为主题的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一校一特”活动。 二、加强领导,强化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开展“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一校一特”活动,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做到讲求实效,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和感染力、说服力。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1、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一校一特”。 营造“一校一特”氛围,在校园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显性文化建设,包括大厅文化、楼道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草坪文化、板报橱窗文化。其中学校还要通过完善校训、班训等设计,体现“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一校一特”文化和教育理念。具体如下:

①一楼大厅:大厅门外两侧柱子悬挂脱胎漆器对联“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玻璃门进行贴膜,图案是有关孔子周游列国图案,其中玻璃门中央是“爱”字图案。大厅内正面墙壁橱窗内彩喷书法孔子语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厅内左侧两橱窗内彩喷孔子语录。大厅内右侧橱窗内进行孔子及孔子文化介绍。橱窗下方彩喷浮雕作品。大厅内中央摆放半身孔子塑像。大厅内正面墙壁上方制作仿古木质屋檐。屋檐下悬挂脱胎漆器匾额康熙题:“万世师表”。 ②大厅南侧楼道墙壁:悬挂书法家书写的孔子经典语录。 ③大厅南侧楼道柱子:悬挂中华传统文化图画。 ④大厅北侧楼道墙壁:张贴篆书国学文化等彩喷图案。 ⑤黑板报、橱窗文化:设置学生优秀“国学精粹”作品展示专栏,教师撰写优秀“国学精粹”论文交流展示专栏。 2、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一校一特”。 注重全方位的挖掘“一校一特”活动的途径,做到“一校一特”活动班班行动,人人参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校一特”活动还要突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在活动中锻炼人、塑造人的目标。 3、以学科渗透为载体,凸显“一校一特”。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国学精粹——孔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利用今年暑期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资料,以《弘扬国学精粹》为主题,编写一本校本教材。 4、以成立孔子书院、设立《论语》讲堂为载体,提升“一校一特”。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五千年漫长的岁月,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著,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成就了不朽的民族精神。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便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醇厚之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掩卷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凡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修德立身,固本培元,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要谋求发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孔子周游列国,教授弟子三千,铸就了文化的底蕴;孟子潜心著书,推行仁政,留下思想的精髓。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历史的车轮已驶向二十世纪,一个又一个文化巨人离我们远去,但在精神世界里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千年直抵我们的心魂。而我们作为明天社会的栋梁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这笔财富呢。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清晨,站在校园的柳树下,伴着朝阳诵读《岳阳楼记》、《后出师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目总让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心中自然升起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重大洗礼。 国学经典蕴涵着国学灵魂,不朽的国学灵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这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经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也正是有了国学经典,这一特殊文化载体,拉近了我们与圣人的距离,让我们可以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在国学经典中去品味蕴藏着的文化精神。 现在,让我们从日常做起,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用我

演讲稿: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您怎样看待传统文化?对自己的文化,以何种姿态仰望,以何种方式传承?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渊源,打开国学经典的历史,一起走进今天的国学知识竞赛。 何为国学?南柯舟说:“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是历史智慧的积淀,是日月精华的凝结,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必须学习传统文化,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华夏文明的精气神。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传承国学文化,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正如宋朝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是我们每个人修身齐家的根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孩子们呀呀学语时已经被植入的国学启蒙。传统国学教育从孩子抓起,这正是培养下一代文化认同的有效方法。大家是否还记得,从小我们便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会了谦让,在愚公移山的寓言中明白了坚持,在二十四孝的教育中懂得了回报,在将相和的故事中理解了宽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国学的魅力和影响。一个个看似平凡而又普通的小故事,却担负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使命。 国学是治国平天下的根基。是根植于每个国人血液中的养分。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做任何事首先要把思想摆在合适的位置。这种思想深深植根于我们共产党人信仰和追求之中。国学精髓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民族求独立,为人民求生存,为国家求发展孜孜追求的真理。国学,远不只是古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也不是文言文中内涵丰富的典故,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使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各族中华儿女一脉相传的血脉和不朽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在国学文化的滋润下,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地税人,头上的国徽辉映着国家的尊严,肩上的徽章,象征着职业的重担,面对千千万万服务对象,始终保持一种悲悯为民的情怀,一份为国尽忠的坚守,还有铁肩担道义的定力。我们是奋战在税收第一线的年轻斗士,是时代的弄潮儿。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中,将由我们传承,要靠我们发展,让我们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用万千缕彩色的丝线编织起五彩斑斓的中国梦!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明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d13003001.html, 2009-02-2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学习国学、普及传统文化,正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国学热”,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要求,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又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何谓国学? 何谓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世纪初起就一直争论不休。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例如,《周礼·春官·乐师》里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小子舞”的记载。《唐大诏令集》所载《令蕃客国子监观礼教敕》中也有“夫国学者,立教之本”。这类记载在古代典籍中并非罕见。但这里的“国学”一词,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与近代以来所谓国学的含义相去甚远。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大规模涌入中国,开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固有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有识之士重新检讨自己的传统,这才有“国学”概念的提出。所以说,国学是对西学而言的。它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术迎接现代化、适应现代化的一种回应。 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拟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阐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在此期间,梁启超撰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近顷悲观者流,见新学小生之吐弃国学,惧国学之从此而消灭。吾不此之惧也。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第120页)这里,他将国学与外学、新学相对应而非对立。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鼓吹反满革命,同时提倡研究国学。1922年,他在上海讲授“国学大概”和“国学派别”,后又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把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1923年,胡适在为北京大学出版的《国学季刊》所撰写的《发刊宣言》里,对国学做了系统的阐述,直接把国学解释为《国故学》。他说:“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简称为‘国学’。”同时他还提出了“整理国故”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抗战期间,马一浮先生在江西泰和讲授国学,先提出,“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后又觉着这个定义有失宽泛笼统,又提出,“今楷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第11页)六艺亦称六经,就是孔子删定的六门学问,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实际上只是把儒家的经典列入了国学范围。

“品味传承国学文化”国学活动策划书

“品味经典,传承国学文化” 国学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国学,兴起于上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一、活动目的: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精粹,推动学风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发掘创新思维,展示国学文化、个人才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二、活动宗旨:展现文化魅力,弘扬国学风采。 三、活动主题:品味经典,传承国学文化 四、策划承办:女生部 协办:新闻信息中心,自律部,文艺部,宣传部 赞助: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待定 七、活动对象:经管学院学生

八、活动准备:(1)提前一周准备: 参赛方式:经管七个专业各派一代表队,每队7人. 向女生部负责人报名:确定参赛队人员名单,队名,口号,文学才艺节目(限时5分钟,,可文学作品ppt,绘画,音乐,舞蹈,器乐演奏,原创诗歌配乐朗诵,戏曲演唱等形式)(2)统计参赛名单,节目筛选, (3)根据节目提供主持人串词,节目篇目报幕词 (4)节目彩排 (5)活动宣传:打印、张贴海报 (6)申请教室,会场布置 (7)编辑宣传海报、国学短视频、所用ppt(国学文化选择题,判断题,你比我猜题目、方言所需诗歌)、表情说明、真心话大冒险题目、《只对你有感觉》《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李尤》 (8)确定嘉宾、参赛队座次安排 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主持人2名 活动现场配乐,ppt放映1名 嘉宾评委6名,公证监督员1名

统分员2名 (2)物力资源:评分物资:评分表、评分笔、计算器、纸杯、水 宣传载体:海报50张,展板,彩带,气球 道具:宣纸、毛笔、墨汁、话筒、表情挡板 九、活动流程:(以文学知识问答为主题,点缀短视频,文艺表演,惩罚游戏) (1)屏幕展示品鉴经典,弘扬国学文化,播放《月满西楼李尤》 领导嘉宾入场,19:00前参队入场,分组坐好。 (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简介来场嘉宾,评委,公证员,参赛队(本队喊口号)(3)主持人报幕今晚活动节目表,评分标准,先放一段有关国学短视频(待定) (4)比赛开始(共2轮,评委打分,累计总分,后两名接受惩罚) 第一轮:我问你答(共20分) a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答错不扣分)各参赛队各派1名队员代表参赛,可求助队伍提醒。根据比赛题目 b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答错不扣分) 第二轮:你比我猜

弘扬国学经典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国学经典彰显办学特色 ——怀仁六小办学特色教育管理经验材料 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经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古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国学特色”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光大,切实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投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今已成为我校的一大教育特色。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诵读内容,如:《弟子规》、《大学》、《中庸》、《孝经》、《笠翁对韵》、《论语》、《老子》等经典篇章,组织学生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晨读时间诵读经典。同时,为了使学生不因机械地背诵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去背诵,只是要求学生会读就行,并在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恭敬的态度,精神抖擞、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做到头正、身直、足安。事实证明,学生每天坚持诵读,长此以往自

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现在,学生们心中的经典篇章也都有了量的积累,背诵速度也越来越快。每天的诵读,不仅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各班还创建了国学经典诵读微信群,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诵读经典,汇报诵读情况。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检验学生的诵读成果,并颁发亲子诵读最美家长奖。比赛中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孩子们都下足了功夫,不断创新,尤其是国学小社团孩子们朗诵的《少年中国说》更是气势恢宏。 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校园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将德育寓于对照国学传统文化,全面实施“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而达到创新德育工作的目的。 1、对照所学传统文化内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以国学传统文化为德育依据,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把所学传统文化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

[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国学经典演讲稿800字

[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国学经典演讲稿800字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蕴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以下是精心的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大家好,我叫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

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任湾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国学与艺术

传承国学文化展现艺术风采 ------浅析国学文化与艺术的关系近期我校本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展了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现场热闹非凡,学生热情高涨,更有很多班级加以配乐、吟唱、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可谓精彩绝伦。但同时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艺术?它们是怎样定位的呢?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一般来说,现在时兴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六艺,诸子百家,诗赋,兵书等。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是表现文化的一种形式,而艺术的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他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与手段,也可称之为附属品。这两种事物形式之间的内在本质截然不同,却有必然的关联。文化的本质诠释的是宇宙间各种事物形式背后的内容本性所在,它的属性为:“释本”。而艺术则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手段,对历史生活各种事物现象的描述、演示与传播,它的属性应为:“演形、传本”。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宣讲稿

弘扬国学经典文化宣讲稿 一、何为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经典一般是指记载国学的经典著作,如儒家十三经、诸子百家著作、蒙学读物等。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三国演义》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

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国学是片汪洋,那么我们就只是一滴牛毛细雨罢了;如果说国学是一片森林,那么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片叶子而已;如果说国学是浩瀚无垠的宇宙,那么我们只不过是一只渺小的蚂蚁而已。其实我们对于国学还是了解甚少,我们所接触的只不过是它的冰山一角罢了。 二、我的国学之路 第一次看国学经典的书,是那本百看不厌的《三国演义》。那时我八岁,处于拥有极强好奇心的年龄段,我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仍然被誉为名著,所以打算“一探究竟”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烦琐,毫无趣味,可是我看着看着,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爱不释手:吃饭拿着,上学带着,连走路都想着。终于一天,我把它品完了。我看书有这么一个习惯,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写作手法,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精神等等。但这本书,教会了我新的读书精神与方法。看完后,我知道了,作者写出来的,不能完全相信,还要学会自己去理解,去推论,去评价。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得很高尚,我却不这么认为。在书中写道一幕:刘备在一次打了败仗之后狼狈回城,曹军紧追其后。刘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一、源起大势所趋 曾经被这样一句话震撼“崖山之后,再无东方”! 大汉的气魄,李唐的繁盛,是每个国人的荣光,这两个朝代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墨香。就是军事上柔弱的南宋,在与元军最后一役的崖山之战中,虽输,却很悲壮,不仅有文天祥、张士杰、陆秀夫“三忠”,十万军民也自发跳海殉国,这份节烈之气,便是儒家的舍生取义。 众所周知,中国GDP不断增加,预测到2030年将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有预测说,按现在国民素质状态,到那时,我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将位居第147位,甚至落后于一些非洲国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咱们,小到个人的幸福,大到家国、民族尊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生存,都需要汉文化传统的智慧! 二、工作思路与实践 总的说,以国学为主色,构建校园文化――营造国学育人氛围,读学国学经典。开展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 (一)精心编印校本教材,学读国学经典 以《弟子规》为例,说说在师生身上读学国学,落实的

方式有: 每天早读或第七节时间背诵《弟子规》,适当讲解;为了加深理解,在黑板边缘每天写上几句,师生用身边的小事对号,体会践行时的幸福感,也体会反其道行之的后悔感;用比赛接龙,答卷对照生活中的现象,或对某一句谈感悟感恩之心在感悟中渐渐培养起了。对人对事的情商也就高起来了。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灵活落实《弟子规》如,国庆汇演中,由某班全班同学排演的《跪羊图》,表演的孩子们神情中的那份纯真、专注、善良、恭敬等,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师生。 (二)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四化” 1.诵读化:一读正音、再读识韵、重读会意、趣读成诵。 2.故事化:所选的每一部经典,都隐含着许多经典故事,讲故事,明义理是国学课一大特色。 3.情境化:故事导入情境、多媒体音画渲染情境、实践体验情境。 4.生活化:中国教育上,孩子们懂得的至理名言也不少呀,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成绩把道理记在脑子里了,因为,人做事,更多时候,是需要感觉的,要让孩子们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回味曾经的心灵体验。 一句话,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德与守则中幸福之味道! (三)创设以国学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环境

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弘扬国学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广西杨清雄 关键词:国学,经典,文化,论语,周易,社会,和谐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清末经学家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也有变化。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诵读经典,使我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国学经典学习提升国民道德品质,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 国学经典包括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二.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三.唐诗、宋词、元曲、韵文。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诵读经典美文吸收、储藏、理解、运用。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触地讲道:语文学习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我之所以各门功课学的得心应手,是因为大大得益于小时候的国学经典学习,记忆酝酿,厚积薄发。读经重要,胜于读其他书。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作文优秀范文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作文优秀范文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弘扬国学传承经典作文,欢迎阅读!弘扬国学传承经典作文篇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 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 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 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 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

国学经典文化

国学经典文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大营子中学 温宗师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一、学习《国学》让我提高素养,

懂得修身养性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

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 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

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