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_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油田钻井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升级,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
碰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井筒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提高
钻井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渤南油田老区属于中高压气藏,气压在20~70MPa之间,井深一般在3000~6000米之间。

传统的钻井技术对这种地质情况下的井筒控制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碰撞等事故。

而渤南油
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采用了双钩筒工作原理,通过钩筒间的连续调整,能够
实现对井筒的高效控制,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首先,该技术运用了丛式井钻进方式,将井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钻探,实现了钻进
过程的渐变式控制。

其次,通过井筒内的测量装置,可实时监测井筒的位置变化,通过计
算得出井筒与井壁之间的距离,利用反馈控制系统即时对钻头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井
筒与井壁之间的碰撞,保证了井筒的稳定。

除此之外,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还采用了智能钻井平台技术,通过
智能算法分析已钻进的井段的特征,实现对井筒下一段的预测和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钻井效率。

此外,该技术还运用了数据共享技术,实现了钻井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了钻井的协
同作业能力。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让钻井作业更加安全高效。

总之,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智能化、数据共享等优势,成为了油田钻井领域的一大创新,对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丛式井井眼防碰技术措施探讨

丛式井井眼防碰技术措施探讨

对于防碰技术措施而言,会同时涉及到定向井设计、MWD测斜数据的质量控制、测斜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的措施,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将丛式定向井钻井中的所有过程把控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减小和规避风险的发生。

1 数据结构完整性管理定向井数据库是在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井的3D地图,它记录了一个区域内所有井的绝对与相对位置。

通常情况下,一个区域应该只有一个主数据库,并由专人管理并有一份管理要求与使用计划,以更好地维护该数据库,以避免数据库的篡改,数据丢失等风险。

管理要求与使用计划应该包括:专人负责维护数据库内数据更新并定期审核;· 专人维护数据库软件的版本更新以及地磁模型等参数的实时更新;· 制定数据库访问流程与访问权限,梳理数据库的只读与只写批准用户;· 对于井眼设计数据,要求定期将数据备份在专用文件夹中并保持处于最新状态;· 存储所有MWD以及陀螺测量报告与测量数据在专用井文件夹中。

2 井眼位置不确定性井眼轨迹的不确定性是在整个防碰作业中至关重要的。

所有设计轨迹以及实际轨迹都需要指定一个可容忍的误差范围估计。

测斜工具的误差模型就是用来生成这种误差范围估计,它包括了所有的误差源以及保守性方面的误差。

对于不同的测量工具需要选择相应的误差模型,对于陀螺测斜工具,测量模型一般由陀螺厂家提供,而对于MWD测量工具,现如今最基本的误差模型为ISCWSA误差模型,而对于不同厂家的MWD探管可根据ISCWSA误差模型的基础数据以及MWD探管的自身刻度数据进行优化从而计算出一个最佳的误差模型用于轨迹测量中。

3 井眼轨迹测量计划制定井眼轨迹测量计划是定向井轨迹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有严格坚持测量计划,井眼轨迹控制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确实要偏离测量计划的情况,应当按照变更管理的程序制定变更管理(MOC),以避免潜在的井眼位置不确定的风险。

测量计划内容与要求应该包括:· 测量工具以及误差模型的选择;· 底部钻具组合(BHA);· 测斜间距需求以及测斜校正需求;· 设计轨迹防碰扫描报告;· 所有井眼轨迹设计数据都要包含套管的尺寸。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_百度文库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_百度文库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1、钻井队在整拖后为防止钻台前倾而使井口指向老井,应认真校验井架水平,并确保天车、转盘、井口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2、一开钻进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钻压,均匀送钻,确保一开井眼打直,要求一开钻具组合中加入无磁钻铤,起钻前投电子多点。

下完表层套管后,视井架底座高低,量好联入,以正拖不碰井口为基准。

(钻井队提前准备好无立杆的井口帽子
3、二开直井段是防碰的重点井段,确保上直段井眼打直是防碰关键。

二开即采用双无磁钻铤配MWD进行监控(中间放置托盘,以便于电子多点的使用和电子单点的校验;
4、钻完水泥塞钻出表套30-50米后要有测斜数据,两井间距严禁小于5米,若井斜不利于防碰要立即向正位移方向控制井斜在1-2°之间定向钻进。

使防碰距离越来越远。

5、每30-50米测斜一次,特殊井段加密测斜,并根据测斜数据由定向井工程师绘制防碰图,计算防碰距离,防止两井相碰。

6、在本井直井段钻进时,井眼轨迹走向还应考虑相邻下口井的安全距离。

7、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必须由副司钻以上人员操作刹把,如果发现有钻速突然加快、放空、蹩跳等现象要立即停止钻进,将钻头提离井底,分析情况后再决定下步措施。

8、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震动筛要有专人负责观察、捞取
砂样,如有垮塌掉快、铁屑、水泥块、泥浆污染、性能变化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钻分析原因。

9、上直段要使用电子单点不定点进行测量,随时对MWD的控制井段进行校验,以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

如发现测量结果不统一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方可钻进。

10、队长、技术员和值班干部、司钻要高度重视各项防碰措施的落实。

二连项目部工程技术中心。

【平台丛式井防碰优化】 丛式井

【平台丛式井防碰优化】 丛式井

【平台丛式井防碰优化】丛式井摘要:丛式井的施工原则是在施工前按照防碰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合理设计,在施工前期最大限度贴近设计线,当出现两口或多口井需要防碰绕障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绕障。

通过参数对比,从钻具组合,轨迹数据的测量,仪器的统一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各项防碰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丛式井设计防碰优化定向井丛式井是指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若干口甚至上百口井,各井的井口相距不到数米,各井井底则伸向不同方位,由一列设定的井按设计的井身轨迹(即定向)施工完井后所组成。

利用丛式井组开发油田,可节约大量的道路建设、井场建设投资。

对采油集中建站、集中管理,对开发浅海、滩涂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丛式井本身的特点,使得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难点,其中防碰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1、丛式井施工难点(1)造斜点浅,易形成软键槽。

造斜点在表层(浅表层或二开大井眼定向),在起下钻或钻进过程中易形成软键槽、井壁台阶、糖葫芦井眼,容易出现起下钻遇阻和遇卡问题。

(2)水平位移大、目的层靶心距要求高,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

(3)丛式井组间相距较近,井身结构复杂,防碰工作严峻。

(4)大井眼深、大斜度稳斜裸眼井段长,清洗携岩效果差,极易形成岩屑床,易造成井下情况复杂。

(5)位移大,垂深浅,钻具摩阻和扭矩大。

(6)井眼清洁问题突出,容易出现钻井液中固相含量高,起下钻困难。

(7)浅地层井壁垮塌和井壁稳定问题,容易出现地层蹩漏或垮塌。

2、设计防碰由于丛式井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若干口甚至上百口井,各井的井口相距不到数米,在这么密集的井网内,给防碰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针对具体情况,通过合理地选择井位布置、井身轨道、造斜点、造斜率、井斜角和钻井顺序等方面完成丛式井的防碰设计。

2.1井位布置井位布置应考虑如下几点:(1)井口之间应有足够的防碰距离,大型丛式井组井口距离一般要不小于5m。

(2)用外围的井口打位移大的井,用中间的井口打位移较小的井。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引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重视。

钻井是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丛式井作为一种常用的钻井方法在油气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丛式井钻井过程中,碰撞事故是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安全。

因此,针对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丛式井钻井的概述丛式井钻井是一种利用多口钻井设备,同时在一个油气层中钻井的方法。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提高钻井效率、减少钻井时间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然而,由于井管井壁间距较小,井身布局复杂,使得丛式井在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事故,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整运行带来巨大威胁。

二、丛式井碰撞事故的危害1. 人员伤亡:碰撞事故会导致井下工作人员受伤甚至死亡,对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 设备损坏:碰撞事故可能导致钻井设备的损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维修和更换。

3. 延误项目进度:碰撞事故会导致钻井工作停止,项目进度受阻,给整个油气开采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三、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1. 预测与规划:在钻井前对丛式井井身布局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制定详细的钻井规划,避免井身碰撞风险的发生。

2. 探测装置的应用:安装合适的井下测量和探测装置,实时监测井身位置和运动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控制井身运动:通过控制钻具的旋转速度和井身的升降速度,控制井身的运动和伸缩,减少发生碰撞的概率。

4. 工艺优化:优化钻井工艺,采用合适的井身布局设计,减少交叉口和弯曲段的数量,降低碰撞事故的风险。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四、实际应用案例。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队防碰工作,强化干部职工防碰意识,坚决杜绝碰套管恶性事故的发生。

安全、优质、快速的完成本年度钻井生产任务,特制定如下措施:一.防碰岗位责任制⒈工程技术员:⑴.认真校核工程设计,特别是拖井架后的设计位移、方位要计算准确,并及时给工艺大队汇报。

⑵.表层钻进开眼要直,按规定间距测斜,准确阅读测斜胶片,计算,绘制防碰图,做好轨迹预算。

⑶.二开直井段合理确定钻井参数,严格控制井斜,直井段井斜不得超过2度,对易斜地层采用吊打防斜,必要时果断采用动力钻具纠斜。

⑷.每测一个点,及时计算一个点,防碰图上画一个点,至少对轨迹预测100米,以便有相碰时能提前选择井段采取绕障作业。

(5).必须进行绕障作业时,应及时向工艺大队联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6)加强定向井仪器的检查,要求角单元每使用范围口井校验一次。

2、驻井干部:(1)、对工程技术员反映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安排专人捞取砂样、分析。

(2)、进行绕障作业时负责值班监督工作。

3、司钻:(1)、认真执行工程技术员规定的钻井参数,不得擅自更改。

(2)、钻进时出现蹩跳现象时,必须立即停钻循环,并驻井干部、工程技术员反映,认真分析井下情况,确定不是相碰造成的蹩跳方可恢复钻进。

(3)、绕障作业时坚守岗位负责刹把操作。

4、副司钻:(1)、钻进时勤观察泵压变化,发现异常要认真分析,及时向驻井干部、工程技术员反映。

(2)、绕障作业时坚守岗位负责刹把操作。

5、场地工、地质工:负责防碰绕障作业井段捞取砂样,每钻进一米,捞取砂样一次,发现砂样中有铁屑,立即告诉司钻停钻循环并工程技术员汇报,确定不是相碰方可恢复钻进。

6、大班:进行防碰绕障作业前对所管辖的设备安排专人检查保养,确保特殊作业施工时设备正常,不致引起井下复杂。

二、防碰措施:1、井架前拖距离大于5.5米。

2、表层钻进严格要求测斜,直井段控制好井斜,若有异常,要加密测斜。

3、强井眼轨迹计算及预算,作好防碰图。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丛式井防碰控制技术摘要:随着渤南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密丛式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渤南油田老区加密井的防碰绕障井多、轨迹控制要求高,整体施工难度大,受老井轨迹数据不准确等因素影响,钻进过程中井眼碰撞风险高,对钻井和油田的正常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老区加密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關键词:加密井;丛式井;防碰;轨迹控制利用丛式井或是老平台加密井对油田进行开发,可节约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节省地面空间,可以使油田的开采井网更加合理、优配,便于采油集中建站管理。

已逐渐成为油田老区的主要开发方式。

如何监测和控制井眼轨迹,有效穿过或避开老井,是钻井技术中的难点。

防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钻井作业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1 渤南油田概况渤南油田属整装注水开发砂岩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

布置加密丛式井是开发难动用边际油藏,提高地层能量的有效方式。

2 存在的问题与技术难点2.1 无总体设计方案总体防碰与钻井顺序优化是加密丛式井优化设计的关键。

因渤南油田为分期布置。

以前开发时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未考虑到以后会追加井。

2.2 老井轨迹数据不精确油田开发前期施工的井只有电测数据,数据点间隔段长,部分无方位。

2.3 小靶半径多目标井增加了施工难度井网密集度增高,防碰难度提高,实时可控井段增长。

同时对于中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定向井靶半径越来越小,导致绕障余量更小。

2.4 设计造斜率高部分井局部设计造斜率过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后续施工的风险,以及增加了采油工具的偏磨,缩短了采油工具及套管的使用寿命。

3 技术措施3.1 进行详细的防碰扫描借全邻井数据,对设计井进行防碰扫描。

对有相碰危险的井段,采用三维绕障。

渤南油田老井多且密集,对绕障难度大的新井,应远离生产井。

3.2 优化轨迹设计对有防碰或造斜率偏高的井,进行井眼轨道优化。

确保井眼平滑,避免同台井及老井井眼相碰。

尽量选易于实现、技术成熟的轨道类型。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一、预防措施防碰工作要本着“主动防碰、有效施工”的原则,强化防碰意识,坚持及早预算,提高施工效率,削减井下风险。

1.测量井位时,对井场老井要同时复测老井井口坐标。

对于前拖距离超过30m,或者前拖时左右偏移较大,井队要申请复测井口坐标。

对于邻井较多,绕障难度大的井,也要复测井口。

2.设计时要对本井场周围的邻井摸排清查,并查找测斜数据。

3.一般井架前拖距离≥6米。

井架前拖前技术员应计算好井口位置,预算防碰难度,根据预算结果适应调整前拖距离,不能盲目前拖,把井口置于防碰最被动的位置开钻。

4.开钻前要对井口安装进行校正,确保天车、转盘、井口三点一线,最大误差不超过20mm;表层开钻前三个单根钻进时要轻压吊打,确保油井表层井斜角≤1°。

5.表层较深,并朝不利方向倾斜(发展)的,要在表层钻井中果断下入螺杆绕障。

6.如果按照滚动开发顺序必须先施工前大门方向的井,应采取预绕障措施,即在布井最少的方向绕出一段位移,便于后续井的施工。

7.对于直井段朝不利方向倾斜的井,应当果断采取提前绕障的措施。

立足于整体防碰,采用“四合一”钻具结构的,提倡二开主动向设计方向定出1根的做法。

8.对于两台以上钻机同井场施工,施工前应组织防碰协调会,统一规划防碰图,及时互通测斜数据。

9.在老井场施工的定向井,在已投产井数据为磁单点测斜时,新老两井距离不小于12米,在已投产井数据仅为连斜时,新老两井距离不小于15米。

10.二开后技术员要监督清理振动筛,避免表套内所钻铁屑对防碰判断的影响。

11.防碰距离接近4米,且有相碰趋势,必须进行绕障,预算防碰距离小于3米必须立即停钻分析并上报技术办。

12.防碰绕障时,应当考虑绕障过程还会向不利方向走一段位移,井斜越大所需掉头的位移越大,因此绕障方案必须谨慎论证,绕障施工在4m以内进行时,必须由技术办负责现场施工,预计最近距离小于2m必须填井测钻。

13.绕障施工一般优先考虑降斜扭方位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1、钻井队在整拖后为防止钻台前倾而使井口指向老井,应认真校验井架水平,并确保天车、转盘、井口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2、一开钻进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钻压,均匀送钻,确保一开井眼打直,要求一开钻具组合中加入无磁钻铤,起钻前投电子多点。

下完表层套管后,视井架底座高低,量好联入,以正拖不碰井口为基准。

(钻井队提前准备好无立杆的井口帽子
3、二开直井段是防碰的重点井段,确保上直段井眼打直是防碰关键。

二开即采用双无磁钻铤配MWD进行监控(中间放置托盘,以便于电子多点的使用和电子单点的校验;
4、钻完水泥塞钻出表套30-50米后要有测斜数据,两井间距严禁小于5米,若井斜不利于防碰要立即向正位移方向控制井斜在1-2°之间定向钻进。

使防碰距离越来越远。

5、每30-50米测斜一次,特殊井段加密测斜,并根据测斜数据由定向井工程师绘制防碰图,计算防碰距离,防止两井相碰。

6、在本井直井段钻进时,井眼轨迹走向还应考虑相邻下口井的安全距离。

7、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必须由副司钻以上人员操作刹把,如果发现有钻速突然加快、放空、蹩跳等现象要立即停止钻进,将钻头提离井底,分析情况后再决定下步措施。

8、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震动筛要有专人负责观察、捞取
砂样,如有垮塌掉快、铁屑、水泥块、泥浆污染、性能变化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钻分析原因。

9、上直段要使用电子单点不定点进行测量,随时对MWD的控制井段进行校验,以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

如发现测量结果不统一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方可钻进。

10、队长、技术员和值班干部、司钻要高度重视各项防碰措施的落实。

二连项目部工程技术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