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1136180***

专业:生态***

指导老师:招**

20**年**月**日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土壤剖面的选择方法,以及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要素和观察、记录方法;

2.掌握测定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及总孔隙度的计算;

4.掌握野外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有机质测定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概况

本次实习在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进行,界牌分场地理位置为108°08′-108°53′E, 22°49′-23°15′N。地处南宁盆地的北缘,属大明山山脉南伸的西支,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主要为丘陵和山地构成。该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1.8℃,≥10℃年积温约7200℃,年均降雨量约1350㎜,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年蒸发量1250-1620㎜。年日照时数1450-1650h,相对湿度80%以上。地形为低丘,海拔150-400m,土壤均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赤红壤,土层厚度60-100㎝。

三、实习内容

1.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

1.1土壤剖面点设置和挖掘

主要剖面和检查剖面一般都在野外调查以前,先在地形图上布置,到野外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置剖面因土壤制图比例尺不同,略有差异。在大的区域范围内,要选择在植被、地形及母质种类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剖面。坡地剖面应设在中间地面比较平整的位置,避开局部凹下或凸起的地方。

土壤主要剖面点选择好后,用铁锹或锄头在地上划出需要挖掘的长宽。主要剖面土坑的一般要求:长约1.5-2m,宽约0.8cm,深1-2m。

1.2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

对土壤剖面观察之前,用小铲或小刀对观察面进行修整,先观察土体构造,然后观察土壤的性态。最后将观察的结果记载到土壤剖面记载表上,见附表1。

2.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首先制备土壤浸出液,然后进行比色测定。

比色测定:硝态氮(NO3-)、铵态氮(NH4+)和速效磷(P)含量的测定选择干净、干燥的白瓷板,速效钾(K)含量的测定选择干净、干燥的黑瓷板,分别按照比色测定操作步骤表进行。每个测定项目做2个重复。

3.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3.1实验方法

用粗天平称空刀环质量A。选定代表性的测定地点,挖掘土壤剖面,用环刀去土样,用锋利的土壤刀削平环刀表面,盖好,带回实验室。用粗天平称环刀加湿土质量B。将装有湿土的环刀,揭去上、下底盖,仅留一垫有滤纸的带网眼的底盖,放入平底盆中,注入并保持盆中水层的高度至环刀上沿为止,使其吸水达12h,盖上上、下底盖,水平取出,立即称重C,即可算出最大持水量。将上述称重C后的环刀,去掉底盖,放置在

铺有干砂的平底盖中2h,盖上底盖,立即称重D,即可计算出毛管持水量。将上述称重D后的环刀,揭去上、下底盖,继续放置在铺有干砂的平底盖中,放置48h,盖上上、下底盖,立即称重E,即可算出田间持水量。将上述称量E后的环刀的土壤,取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土样,放入铝盒中,用酒精燃烧法或烘干法测定含水率,得到土样的干重,计算得到水分换算系数K。用此系数将环刀中的湿土质量D换算成烘干土质量,即可计算出土壤水分含量、容重。

3.2计算公式

(1)水分换算系数K=烘干土样质量/湿土样质量

(2)环刀中湿土质量m1 = B-A

(3)环刀内烘干土质量m2 = (E-A)× K

(4)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体积

(5)环刀内土壤含水率(θ,%)

质量含水率(θm)=(m1-m2)/m2×100

容积含水率(θv)= 质量含水率(θm)×土壤容重(ρ)

(6)土壤水分贮藏量(Tw,mm)

Tw = 0.1 ×θm ×ρ×土层厚度(cm)

水体积(m3/hm2)= Tw × 10

(7)最大持水量(%,mm)

最大持水量(%)= (m3-m2)/m2×100

最大持水量(mm)= 0.1×土层厚度(cm)×ρ×最大持水量(%)

式中:m3= C-A,为浸润12h后环刀内湿土质量(g)

(8)毛管持水量(%,mm)

毛管持水量(%)=(m4-m2)/m2×100

毛管持水量(mm)= 0.1×土层厚度(cm)×ρ×毛管持水量(%)

式中:m4= D-A,为在干砂搁置2h后环刀内湿土质量(g)

(9)田间持水量(%,mm)

田间持水量(%)=(m5-m2)/m2×100

田间持水量(mm)= 0.1×土层厚度(cm)×ρ×田间持水量(%)

式中:m5 =E-A,为在干砂搁置一定时间后(砂土24h)环刀内湿土质量(g)

(10)孔隙状况

毛管孔隙度(%)= 毛管持水量(%)×ρ

非毛管孔隙度(容积%)=[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ρ

总孔隙度(容积%)= 非毛管孔隙度(%)+ 毛管孔隙度(%)

土壤通气度(容积%)= 总孔隙度(%)-容积含水率(%)

土壤总孔隙度(%)=(1-土壤容重/2.65)×100

四、结果分析

4.1土壤层次、容重及PH值

从林地土壤不同层次深度柱状图中可以看出,杉木林地的土壤的腐殖质层(A层)和淀积层(B层)深度最大,A层约40cm,B层约为100cm。马尾松的林地土壤B层比巨

尾桉要大,但是腐殖质层相对较小。土壤容重柱状图,通过对比三个林地土壤的俩个层次的容重,得知A层中马尾松的土壤容重最小,可能的原因是种植马尾松的那片土壤中石栎含量相对较小,或者是马尾松林林下的枯枝落叶较多,微生物将其分解为腐殖质,有助于改善土壤。对比A层和B层,可以发现,同一林分下的土壤,上层容重要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主要因为下层土壤孔隙度较小,土壤较为板结,才出现了这个现象。从PH 值柱状图可以看出,三中林地的土壤皆为酸性,而且巨尾桉的酸性最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少且数量也少,林下盖度低,土壤盐基淋失严重,导致土壤酸性增加。

4.2土壤含水率及水分换算系数

不同林分的土壤含水率不同,同一林分的土壤含水率也不同。不同林分土壤含水率大小排序:杉木>马尾松>巨尾桉。桉树的土壤含水率最低原因可能是,桉树处于上坡水分流失严重,郁闭度比其他俩个小,地表蒸发量更大。同一林分下土壤含水率B层比A层小,可能的原因是,林下盖度小,地表径流量大,不利于水分的下渗与吸收。从林

地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换算系数柱状图可以看出:不同林分的土壤水分换算系数不同,同一林分的水分换算系数也不同。具体为,巨尾桉>马尾松>杉木。杉木林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单位质量的风干土壤,土壤烘干重越小。烘干重小,水分换算系数则会增大。4.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土壤通气度

土壤的孔隙度能够影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以及植物根系的伸展。总孔隙度A层巨尾桉>杉木>马尾松,B层则是马尾松>杉木>巨尾桉,毛管孔隙度杉木最大,说明杉木林地土壤透水性能更强,马尾松次之,桉最弱。非毛管孔隙度马尾松>巨尾桉>杉木,土壤通气度A层马尾松最大,B层是巨尾桉。

4.4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

杉木林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马尾松>巨尾桉,说明马尾松林地的保水能力最强。同一林地的最大持水量A层>B层,可能是土壤容重增大导致持水量下降。毛管持水量杉木林地土壤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最后是巨尾桉,说明桉树林地较为板结,可能是因为桉树生长速度快,大量吸收养分导致的。

4.5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

从图中可知,不同林分的土壤肥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土壤中速效氨含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杉木的A层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最多,杉木的B层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最小的。杉木林地A层中钾的含量最大,但是B层中最小,马尾松和巨尾桉的土壤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比较明显的是桉林地磷含量要比其他两种林地大很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桉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林下腐殖质以及土壤提供的养分可能不能极大限度的满足其生长需求,所以土壤养分处于一个相对缺乏的状态,而马尾松速效氮、磷、钾含量较低,主要是其林下枯枝落叶层较少,腐殖质厚度也较小,林分处于山的中上坡养分流失较严重,因此导致其林分下养分含量最少。

五、结论与讨论

界牌分场的土壤均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赤红壤,土壤PH值多在4.0~5.9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0~3.5%之间。界牌分场的三种林分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主要与林分的结构、植被类型、盖度以及林下枯枝落叶层有关,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在不同林分不同土层之间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指标之间有时存着着某种联系。比如说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这与土壤孔隙度有一定相关性。

总的来看,杉木林分下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其他两个林分,水土保持效果较好,因此含水率要高于其他林分。桉树处于上坡水分流失严重,郁闭度比其他俩个小,地表蒸发量更大。并且对养分的吸收速率以及量都比其他树种要高,应注意及时施肥,防止土壤板结。不同树种对不同林地土壤的要求不同,因此特定的树种要选定与之对应的土壤。这样才能做到对土壤资源合理利用。

六、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土壤野外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对土壤的地带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当然,看到了土地利用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在土壤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这些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次土壤实习达到

了预期的目的,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收获的到的更多。还有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野外实习也给我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了心情。

附表: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表

剖面号:06 植被类型:巨尾桉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土壤 2.土壤肥力 3.自然肥力 4.人工肥力 5.潜在肥力 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7.农业 8.农业生产 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大农业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部分,主要由_____和_____所组成。 16.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17.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 _____和_____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_____。 18.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从空中的_____和从土壤吸收的 _____和_____合成转化成_____的过程。 19.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 20.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_____的三个库。 21.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_____它是_____和_____的分界面,是_____ 和_____进行_____和_____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2.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_____的结果。 23.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4.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_____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_____和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112030020053 姓名:张涛 指导教师:蔡雄飞 前言: 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黄平县一带。路线为黄平县的飞云崖,施秉县的云台山,杉木河以及观音岩水库。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 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贵州省几种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水稻土、紫色土等。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1年6月26日 实习地点:黄平县,施秉县, 第一天,黄平县飞云崖,了解人文地理现象。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导语】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是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 土壤学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 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虽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储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 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 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 、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 ①土壤颜色 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 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

农林类期刊等级划分资料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 1 土壤学报A + 2 作物学报A + 3 中国农业科学A + 4 中国水稻科学A + 5 水土保持学报A + 6 农业工程学报A + 7 土壤A + 8 园艺学报A +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 10 植物病理学报A + 11 果树学报A + 12 玉米科学A + 13 茶叶科学A +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 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 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 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 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 19 麦类作物学报A 20 中国生物防治A 21 植物保护学报A 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 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 24 华北农学报A 25 土壤通报A 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 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 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 30 大豆科学A 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 32 棉花学报A

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 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 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 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37 新疆农业科学A 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 39 核农学报A 40 江苏农业学报A 41 分子植物育种A 42 农业机械学报A 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 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 45 农药学学报A 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 47 农药A 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 49 植物保护A 50 杂交水稻A 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 52 江苏农业科学A 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 54 西南农业学报A 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 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 学生学号: 学习时间: 指导教师:

实习报告 一、目的要求 1、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安宁河流域土壤调查与评价为生产上 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依据。 2、再现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三、实习时间 2013年..月..日星期. 四、人事组织 .....全班同学和土壤学.老师 五、工具配备 铁锹、小刀、PH指示剂、卷尺、土壤比色卡 六、实习步骤 1、实习分组无 2、土壤剖面观察及书面记载 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 1、地理位置:学院以北600—700米,铁轨线以东300—400米(采用典型地物定位法) 2、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平均温度在17.5℃,全年集中降雨在9月,10月—4月是干旱季节(光热充沛、季节分布不均匀)。年极端高温是38.5℃,极端低温是0下3℃。 3、地形地貌:安宁河中山宽谷安宁河流域老冲积台地地貌 4、地质简况:冲积物 5、植被:稀疏草被,草被覆盖度大于70%(生物小循环较强烈,生物对土壤的保护到一定程度。)

6、水文条件:虽然在安宁河流域但是非常干旱,没有输水渠道 7、土壤类型简介:土层深厚、质地良好 八、实习区域土壤特点总结 1、成土过程分析 因安宁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过程不进行详细分析。 2、观察的土壤剖面特征 一米宽、长、深的向阳自然剖面 3、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案 不适宜农耕,可直接运用于农林业、畜牧业、经济果木。存在的问题: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地形坡度大,土壤成熟度不够,团粒结构少。改良方案:如果人多地少可以坡改梯,建设水渠,修筑排水渠道,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成熟度,也可直接把土壤卖给旁边的砖厂,使其成为平地后再进行农耕。 4、剖面参考记录表 将土壤加水至湿润,加水不宜过多或过少,用搓条或搓球的方法来测定土壤质地,按以下标准判定: (1)砂土:无论含多少水,也不能成球,用手握时则散在手中。 (2)砂壤土:球面不平,如将其揉成条状碎成大、小不同的块状。 (3)轻壤土:可揉成直径约2mm的圆条,但将其拿到手中则碎成段。 (4)中壤土:可揉成直径约2mm的圆条,但将圆条弯成直径2~3cm的小圆圈时,则断碎。 (5)重壤土:可揉成小圆条,可弯成环,如压土环则产生裂纹。 (6)粘土:可揉成条,粘着力大,弯成环时不产生裂纹。

最新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1)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

2021年土壤实习报告范文

土壤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6月16日到6月18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一级学科排名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一级学科排名 学科门类排名: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应用经济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2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 4 北京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3法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法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2 北京大学 法学 3 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学 1 北京大学 政治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3 武汉大学 社会学 1 北京大学 社会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4教育学(体育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体育学 1 北京体育学院 体育学 2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5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中国语言文学 1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3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4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5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1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2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 3 复旦大学 艺术学 1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2 清华大学 艺术学 3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7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数学 1 北京大学 数学 2 浙江大学 数学 3 清华大学 数学 4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学 1 南京大学 物理学 2 中国科技大学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物理学 4 北京大学 化学 1 北京大学 化学 2 吉林大学 化学 3 南京大学 化学 4 中国科技大学 地理学 1 北京大学 地理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1 北京大学 生物学 2 清华大学 生物学 3 复旦大学 生物学 4 南京大学 生物学 5 浙江大学 学科门类排名:08工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排名校名 机械工程 1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2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3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5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复旦大学 建筑学 1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1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2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1 东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1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3 西南交通大学 林业工程 1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工程 2 东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清华大学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 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组长: 实习组员: 实习时间: 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 2013年5月21日刘庆花 实习报告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3.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4.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5. 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通过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土壤学实习报告模板

一些简单资料如下,请大家结合实习的内容并联系教材,认真归纳总结,写下自己的实习总结。切忌全部照搬照抄,实习总结部分切忌过分口语化。下周二交到我办公室。 ——秦华 土壤学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秦华、徐涌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野外对土壤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由岩石发育来的土壤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污染土壤的特征以及植被生长状况,掌握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由石灰岩发育来的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认识土壤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野外采样、掌握记载描绘环境污染状况的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几种主要植物。 二、实习内容 1、上甘林场观察石灰性土壤剖面 上甘林场:上甘的土壤性质是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石灰性土壤。石灰性土是在各类石灰岩风化的残积体上发育而成的。因为石灰岩的风化是一个溶蚀过程,所以石灰性土体和母岩界限清楚,其间基本上无母质层发育。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被淋失,真正的成土物质是石灰岩中夹杂的一些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因此土壤质地一般较为粘重。由于上甘林场石灰性土的主要母岩岩性不纯,所以土体中混杂有较高含量的粉砂、砾石。土壤发育普遍处于较年幼阶段。石灰性土含矿质营养较为丰富,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多在20 mmol/kg以上,保肥性能较好;盐基饱和度超过90%乃至于饱和。交换性盐基组成中,以钙、镁离子为主。根据发育程度,该土类分为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两个亚类。 (一)黑色石灰土亚类。这是石灰性土发育的第一阶段。原石灰岩中的碳质成分风化后仍残存于土体之中。土体含钙质丰富,土壤腐殖质性质表现稳定,其上植被茂盛,生物累积强大,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整个土体呈黑色或棕黑色。 (二)棕色石灰土亚类。这是石灰性土发育的第二阶段,在亚热带湿热气候下,黑色石灰土开始稳定地向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红壤发展,土体颜色逐渐由暗转棕,剖面分异趋于清晰。随着淋溶强度的增大,土体中石灰性反应自上而下明显减弱,部分土体中上部已基本无石灰性反应,pH值上低下高。棕色石灰土亚类是上甘林场的主体。 讲的山上哪些树种,怎么种的,什么历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富阳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用自己的话描述,不要大家都一样。下面是部分补充资料,还有现场看的时候记载的口述的资料补充进去。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土壤学实验报告第一组

土壤学实验 —河南理工大学土壤质量调查报告小组成员:刘宏伟、姜艳敏、江开晶、何炳衫、徐庭良、张春华、王恒、王鹏 摘要: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次实习通过对河南理工 大学测绘学院周围的土地进行取样、测定,分别得出其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凋萎系数、体积含水量、总孔隙度、最大吸湿量,再通过分析数据得到所测 量土地的现状,从而为学校有关部门对校园土地进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通过 本次实习,从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掌握对野外土壤的观察研究方法,也能更好 的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除此之外,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内成员 互帮互助,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也加我们的强团队协作能力。总之,本次实习 不仅帮助我们获取相应的知识,还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soil science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soil science teaching.In this practice,our group was decided to make a survey about the land which is surrounding the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And then we got a lot of data about soil volume-weight,PH,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wilting coefficient of soil,volumetric water content,total soil porosity and maximum hygroscopicity.From the data we can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land resources and help our school manage and plan the land.Besides, we put the theory and reality together in this practice,which help us grasp the method to make a survey about the soil and these experiences give us the chance to practice what we learn in the school in real business.In addition to this,the members of our group always help each other in this practice.Then it promotes friendship and strengthens teamwork ability between us.In a word,this practice not only helps us acquire knowledge,but also helps us strengthen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关键词: Key words: 土壤学实习The practice of soil science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the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土地现 状the status quo of land 容重(soil)volume-weight 有机质含量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 of soil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下列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 010 经济学院020101 政治经济学19 1 393 393 393 010 经济学院020102 经济思想史 2 1 372 372 372 010 经济学院020104 西方经济学25 5 395 367 383 010 经济学院020105 世界经济 1 1 396 396 396 010 经济学院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6 1 389 389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1 国民经济学 4 1 378 378 378 010 经济学院020202 区域经济学 6 1 365 365 365 010 经济学院020203 财政学10 1 394 394 394 010 经济学院020204 金融学85 3 398 389 393 010 经济学院020205 产业经济学63 2 423 396 409 010 经济学院020206 国际贸易学27 2 398 380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7 劳动经济学7 1 371 371 371 010 经济学院020209 数量经济学10 1 406 406 406 010 经济学院0202Z1 互联网金融学13 1 402 402 402 010 经济学院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 451 52 438 394 408 010 经济学院025300 税务18 5 397 378 389 010 经济学院025400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58 11 399 368 379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1 法学理论12 4 387 342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3 1 410 410 410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4 刑法学14 2 368 344 35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5 民商法学42 2 350 344 347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6 诉讼法学15 1 384 384 384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7 经济法学25 3 387 371 381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5 1 385 385 385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9 国际法学21 3 402 345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259 50 408 341 370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1 2 336 321 328 030 教育学院040101 教育学原理17 1 396 396 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