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

学生学号:

学习时间:

指导教师:

实习报告

一、目的要求

1、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安宁河流域土壤调查与评价为生产上

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依据。

2、再现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

三、实习时间

2013年..月..日星期.

四、人事组织

.....全班同学和土壤学.老师

五、工具配备

铁锹、小刀、PH指示剂、卷尺、土壤比色卡

六、实习步骤

1、实习分组无

2、土壤剖面观察及书面记载

七、实习区域成土条件

1、地理位置:学院以北600—700米,铁轨线以东300—400米(采用典型地物定位法)

2、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平均温度在17.5℃,全年集中降雨在9月,10月—4月是干旱季节(光热充沛、季节分布不均匀)。年极端高温是38.5℃,极端低温是0下3℃。

3、地形地貌:安宁河中山宽谷安宁河流域老冲积台地地貌

4、地质简况:冲积物

5、植被:稀疏草被,草被覆盖度大于70%(生物小循环较强烈,生物对土壤的保护到一定程度。)

6、水文条件:虽然在安宁河流域但是非常干旱,没有输水渠道

7、土壤类型简介:土层深厚、质地良好

八、实习区域土壤特点总结

1、成土过程分析

因安宁河流域多次改道,所以成土过程不进行详细分析。

2、观察的土壤剖面特征

一米宽、长、深的向阳自然剖面

3、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案

不适宜农耕,可直接运用于农林业、畜牧业、经济果木。存在的问题: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匀,地形坡度大,土壤成熟度不够,团粒结构少。改良方案:如果人多地少可以坡改梯,建设水渠,修筑排水渠道,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成熟度,也可直接把土壤卖给旁边的砖厂,使其成为平地后再进行农耕。

4、剖面参考记录表

将土壤加水至湿润,加水不宜过多或过少,用搓条或搓球的方法来测定土壤质地,按以下标准判定: (1)砂土:无论含多少水,也不能成球,用手握时则散在手中。 (2)砂壤土:球面不平,如将其揉成条状碎成大、小不同的块状。 (3)轻壤土:可揉成直径约2mm的圆条,但将其拿到手中则碎成段。 (4)中壤土:可揉成直径约2mm的圆条,但将圆条弯成直径2~3cm的小圆圈时,则断碎。 (5)重壤土:可揉成小圆条,可弯成环,如压土环则产生裂纹。 (6)粘土:可揉成条,粘着力大,弯成环时不产生裂纹。

确定土壤紧实度的方法:

松紧度表征土粒结合及排列的紧密程度,也可视为土反抗压碎的程度。它与耕性、通透性和持水性能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的类型可通过小刀或插入式土壤坚实度仪,插入土壤中的程度加以判断。(1)松散:很容易地将小刀或坚实度仪插入土体深处,土壤干时完全松散,土粒互不粘结,轻压即散。根据经验,土壤坚实度一般<250kPa,此种状态常为砂土。 (2)疏松:结构间多为裂隙和孔隙,稍用力可使小刀或坚实度仪插入较深的土层。土壤坚实度一般为250~500kPa,此种状态常为砂壤土(3)稍紧:颗粒结合的不太紧,用不很大的力量,小刀或坚实度仪即可插入较深的土层。土壤坚实度一般为500~1000kPa,此种状态常为轻壤土或中壤土。(4)紧实:干时呈坚硬的土块,很难捏碎。湿时,用较大的力才能将小刀或坚实度仪插入土体,土壤坚实度一般为 1000~1700kPa。重壤土或轻粘土常为此种状态。

(5)坚实:干时呈大土块,极坚硬,用手很难掰开。湿时,用大力也难将小刀或坚实度仪插入土体,土壤坚实度一般>1700kPa。粘土常为此种状态。)

5、综合论述安宁河流域该观察点土壤分布规律:

土层厚实,土壤质地分布上轻下重,可以用来种植烤烟。整体偏弱酸性,受冬旱影响十分干燥,从母质上看是属于冲积物,地形起伏大,地质大循环强烈,无水源,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良,之后才可较好的运用于农业。

九、实习心得和体会

1、野外土壤调查技术内容

A、到达调查点:定点、定位

方法:a.典型地物定位法b.权属定位c.位置定位:GPRS

B、成土背景调查

背景成土因素:气候、母质、时间、生物、地形地貌

C、挖剖面

D、土壤剖面性状调查与测定

a.剖面分层

b.测定个层次性状

E、土壤性状综合评价

2、土壤实习取得成果

A、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土壤野外测定方法

B、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

3、实习中存在不足之处

A、没有分组(同学太多老师太少)

B、器材太少,不能自己动手

C、过程太快,部分内容不能详细记录

4、实习经验教训

A、野外实习必须带水

B、实习内容必须详细记录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 这次的暑假实习我选择了一家装潢设计公司,因为平时在学校从事编辑排版工作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类似的公司里面实习一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习的内容是学习平面设计(photoshop和coreldraw的使用)。因为考虑到以后毕业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各种平面设计的了解,找出自身的不足。这次实习的收获对我来说有不少,我自己感觉在知识、技能、与人沟通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总体来说这次是对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第一天来到公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最终还是公司里的老师给我指了条路,让我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模仿教程做一些简单的图片,终于找到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片。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这样做过,不过效果没有这么好,因为以前一遇到难的或不懂的就停下来不做了,而现在有老师在旁边,有不懂的就问,这使我受益非浅。假如在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photoshop小技巧 1.制作圆角矩形方块首先在photoshop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在文件上用矩形选取工具画一个矩形框,接着选择选单select→feather,输入半径值,数值越大则圆角矩形的半径越大。在选取区中填入颜色后,取消选取范围。选取 1 / 9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序言 实习时间及实习区地理位置: 2013年4月23日至25日 —碓臼峪; 2013年4月23日,昌平碓石口 2013年4月24日,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2013年4月25日,房山石花洞,七王坟—草厂村; 自然地理概况: 碓石口—碓臼峪:距市区五十公里,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境内,在明长城景区西北约四公里处。碓臼峪地区的主要景观为一亿三千万年前燕山运动形成的花岗岩体。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夏都”延庆县东北部燕山丛中白河两岸。园区西起燕山天池,东至滴水壶,全长26公里,南北宽约6-8公里,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她东依怀柔,南靠八达岭长城,西邻龙庆峡,北枕坝上草原。距延庆县城30公里,距北京市区100公里。在地质公园的中心区,已挖掘出木化石57铢,其分布在白河两岸山坡上的海相沉积沙页岩中。这些木化石是研究华北地区中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演化的重要依据。 房山石花洞:石花洞又叫潜真洞,又称十佛洞(石佛洞),位于北京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城区五十公里,距房山十五公里,因洞体深奥神秘帮称潜真洞;又因洞内生有绚丽多姿奇妙异常的各种各样石花又叫石花洞。北京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石花洞洞体分为上下七层,目前仅对外开放一至三层,全长2500米。洞内的自然景观玲珑剔透、华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等,

地质奇观不胜枚举.四层洞壁被锺乳石类封闭,五层厅堂高大、洞壁松软,并且空气新鲜,六层以下待探。 七王坟—草厂村:七王坟处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包括延庆县、昌平县、怀柔县一带,是北京岩浆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面积达80,以上。墓址依山势而建,原为唐代法云寺,金代香水院旧址。七王坟地处洪积扇扇顶区域,这附近有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安山集块岩等多类岩石。 调查采用的仪器方法及基础资料: 照相机,记录本,铅笔 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岩层倾向的测定 2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大一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大一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XX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XX年5月22日——XX年5月26日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

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植物群落生态研究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传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现在影响很大的当属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本部分主要讲法瑞学派和英美学派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 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3. 调查记录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森林生态学系统实习报告

森林生态系统实习报告 一、实习名称:森林生态系统标准地和生物量调查 二、实习目的:标准地选取与测定; 生物量调查及其方法和相关知识 三、实习时间:2010年9月 四、实习地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五、实习步骤: 1、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选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制定调查计划。 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 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实际工 作中,预先选定一块400平方米的小样方,查数株数,据以推算标准地所需面积。然后测量标准地边界,闭合差不超过1:200。标准地的四角要埋设界桩,标明样 地编号与测量时间。界外的树干要逐一刮去一块树皮或打上彩色记号,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永久性标准地应在航片或外业调查用图上标明位置。

调查最基本的测树调查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按径阶分组登记。所谓径阶是每木检尺时进行直径分组的组中值。组距的 大小依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定。在永久性标准地上每木检尺的树木直径 采用单株实测值进行登记,不按径阶分组作记录,并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以 便再次调查(复查)时作比较。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方法是,用每木检尺求算 的断面积总和除以株数得出平均单株断面积,再反查圆面积表所对应的直径, 或取每木检尺胸径平方平均数的方根。求算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一般可 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15~25株树,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在方格坐标纸上用手描法绘出树高-胸径曲线,再根据每木调查计算出的平均直径和各径阶中值,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所求结果。这些平均测树指 标是选定标准木的依据。在必要时要用伐倒标准木或树木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标准地调查还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 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以及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等。 1.2样方法 测绳、皮尺、钢卷尺、2米秆两根 外业调查方法 a.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20*20m样地,每间隔5米拉直线等距设置16个样方,调查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在每个5*5m样方的四个顶点设置四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去做地质类的实习报告,你们知道怎么写实习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篇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

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21、5摄氏度(1959、1、1),最高气温39、9摄氏度(1961、6、10),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1.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 3.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掌握一般的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能通过检索表认识查找植物,并掌握常见植物的科、属类别。 4.通过野外实习,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自己动手做标本,初步学会和掌握做标本的方法、步骤,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实习的内容及要求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还必须注意雌雄是否异株,雌雄异株的必须两种都要采。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实习报告】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XX年6月11日~12日 二、实习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 ,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20xx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20xx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20xx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20xx年世界自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d11717662.html,)/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

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

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植物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980-51 植物实习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植物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6-1组员: 实习日期:XX.7.19-7.22 报告编写日期: XX年9月6日 带队教师:雷安平,仙湖植物园老师(校外)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祖先通过他们的勇毅同智慧发现了各种草药的药理性,寒热性。进而治疗各种病人的病症,痛苦。这就是在我国的草本植物的发展。当今已是21世纪,让中医药继续发扬光大是各科学家,医生药师的重任。 在19世纪前国外发展得较我国慢,但当代发展地十分迅速。特别是近代与当代,植物学发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引领植

物学向更微观世纪进军。植物组织培养,植物pcr技术等在国外是较成熟的。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异同;植物体内的营养;草本植物为何高级于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我们第一联想到草,草有很多用处。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在我们中国还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动物的食物,还能制造大量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 一个同学用小镐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植物;一个同学手持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一些路边的树枝条(应该尽量带有花和果);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

【报告】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关键字】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一: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 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单一,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155-75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 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 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 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 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 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 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 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 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 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

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1月16日至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三水木棉围岗美东岗村三榕峡公路旁 二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共7篇)

篇一: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那么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雨中游北京植物园别有一番滋味,园子里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谢老师告诉我一些美丽的花儿的名字。有的同学显得格外兴奋,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一行人都停下脚步等他们,欣赏着他们“抢”镜头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园中奇花异草上百种之多,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来凑热闹,铺天盖地,千丝万缕地将植物园中风姿各异的树木和奇花怪草笼罩起来,满眼绿色一时间虽实犹幻,仿佛一位画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画布前浓墨重笔地挥洒??沿着细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丝在伞面和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听起来很惬意舒心,周围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游人,路两边栽植着等待辨认的树木,徜徉漫步间,转过一个慢坡,突然传来人语喧哗声,举目望去,竟是梁启超的墓,我们一行人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拜谒了伟人,随后继续寻找植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树,粗大干枯的主干顶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动着满树的艳丽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开二 度的感觉。雨中植物园,别样的景致,别样的风情。 在接下来两天的植物鉴别考试中,乐趣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场人与植物两情相悦的走秀,但不在本文所涉之列,不可说不可说?? 篇二:植物学实习报告 1.实习任务与目的: 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时植物分类学教学中必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我们形象生动的了解并熟悉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和生活习性,在了解生态环境的同时,认识常见植物的科属及特征甚至功能,初步学会植物标本采集,压制,鉴定和保存等方法,在巩固课堂认识的同时培养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争取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在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的同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实习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学习使用解剖镜,认识了解常见植物。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 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 (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 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 (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4)6个特征要接近: ①种类成分要接近; ②结构形态要接近; ③外貌季相要接近; ④生态特征要接近; ⑤群落环境要接近;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2]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 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 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 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三.实习内容: 5.19.教四—705---开植物学实习动员大会,杨老师给我们讲授标本采集与制 作的方法。 5.20.寸金公园---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 5.21.寸金公园---常见野生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与识别并复习前 一天的知识 5.22.森林公园---山地植物种类识别与采集,并进行标本的制作。 5.23.校外农田---进行农田杂草实验。 6.30.南亚热带植物植物园---常见热带植物种类识别与观察。 7. 1.南方国家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了解当今种苗培养技术。 7. 2.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种类识别,了解红树 林的自然和人文价值。 7. 3. 寸金公园、校内---植物鉴别复习。 7. 4.古榕广场、生化院大厅---植物鉴别考试。 五.结果分析: 1.植物辨认 这次的实习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辨认那些非常相似的植物了,尤其是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紫荆洋蹄甲,还有石蒜科的蜘蛛兰和文殊兰的辨认等,真的很难区分,但经过查书,将其的辨别的特征列如下面: (1).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紫荆洋蹄甲的区别: 羊蹄甲(紫羊蹄甲):雄蕊3-4枚,花瓣倒披针形,叶裂片稍尖或钝。 红花羊蹄甲:雄蕊5枚,花为总状花序,花瓣紫红色,披针形,果不实。

野外生态学实习感想

历时8天的野外生态学实习结束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很多。 说到实习过程的收获,乐趣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集体出游观光的好机会。我想,对于老师们来说,首先,对学术的兴趣显然要大过于对风景的兴趣。其次,年复一年地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这里共同生活,一般人多少总会有点厌倦,就好象导游厌倦了每一批类似的游客一样。然而,塞罕坝对于我这种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充满了新鲜和惊奇的地点。比如说,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蚊子和苍蝇。不仅如此,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新鲜的总是难得的。因此,实习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 与同学们相处是乐趣无穷的事。挖坑和辨认植物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在我的印象中,第一组(邓航、胡国铮那组)挖坑基本上是开始不快,到最后越挖越快,整个过程中笑声不断,爽朗的笑声持续不断地穿过树林飘到我们这边来,当中夹杂着学术讨论的说话声。我们组(第二组)基本上是越挖越慢,骂声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一声叹息。开始20cm时大家都比较亢奋,心态也比较积极,挖得很投入,没人说话;30cm以后就陆续有人跳出坑来抱怨一会儿再跳回去继续挖。抱怨的内容广泛,有咒骂蚊蝇的,有咒骂树根的,有骂铁锹质量不好的,有指责同组成员挖坑方案设计失误而导致整组效率低下的。确切地说,这些指责和漫骂通常是以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得其它旁观者的快乐。50cm以后,大家都不再亢奋,轮流下坑去象征性地挖几下。有的人很细心,虽然不能成为主力,但是默默挖出供别人踩的台阶,把挖出来的土倾倒在远离剖面的地方;有的人很剽悍,几锹下去地上就出现一个大洞;有的人似乎是完美主义者,经常陶醉地象刮冰淇淋那样把剖面修整得非常平滑;有的人总是急于评论;有的人似乎天生不喜欢下结论,总是意犹未尽地说:“你们再挖深点看看再说,快。”众人怒道:“已经1米了。要挖你自己挖。” 大部分人还是态度端正和抱有信心的;也有少数同志一开始就陷入了绝望,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土壤剖面分析的答案。 郭老师是很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老师。他每天提出很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大家思考。我们每天都坐在坑边思考。大自然本是默不作声的。相互渗透的、没有界限的无数个问题和答案交织在一起牢牢地隐藏在自然里面。其实,我很愿意去探索。我知道我一定会慢慢地遇到问题。因为教学的需要,老师缩短了这个过程,把这些问题抢先提了出来。人总是有这样的心理习惯:如果是自己心里有一个疑问,你想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觉得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是别人向你提了一个问题,你一定非想从他本人嘴里听到最终答案不可。但是郭老师是一本没有答案的习题集,我们按要求努力去做,却有时候不免有些郁闷。你除了思考,只能思考,无路可逃。在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习题集带着我们坐在沙地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下,讲他自己的科学观点,讲生命和旋涡;讲硬币和地毯上的花纹;当然,也讲了本地的土壤特点。远方还有清爽的地平线;还有斑斓的乌云和隐约的雷鸣。那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就象这自然一样精彩。 刘老师是一部工具书,是我们每天做样方时必须携带的。他的存在并不醒目,但不存在则会带来极大的不便。他就像Microsoft Word一样占用微小的空间,但是界面友好,用户众多,并且不可或缺。当然,有的时候会有bug,但是很快会改正。这本工具书也有习题,但是相比之下不多。 做样方的时候我一直有种很过意不去的感觉。所有小组不停歇地轮流举着小花小草来询问老师。树林里回荡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一定会失去回答问题的耐心。但是刘老师是一本很有耐心的和蔼的工具书。我记得我在一次做样方过程中把同一种植物拿给老师问了好几遍(因为植物名字很难记,问过瞬间又忘了)。在实习的前三天认植物认得非常沮丧;三天以后,开始上瘾。我想,也许不完全是因为最后有考试的缘故。 正如前文所言,辨认植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这里不再赘述。记植物也很考验人。有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多看那么一眼,可能从此就记住了。有时候别人扔掉的东西,捡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