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培优材料三

私立一中高三语文培优材料之三 2016.9.20

编写:李新春

一、读读记记

(一)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二)经典老课文

病梅馆记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三)诗歌鉴赏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陶慕渊)

(四)议论文欣赏

“拿去”主义宝山区吴淞中学周伊佳林书豪在球场上的表现卓越非凡,让我为之倾心。但我知道,他不是我们的;苹果手机纤薄精巧,令我为之疯狂。但我明白,这也不是我们的。

这似乎是一种看似稳定的模式:台湾人卖力地生产,中国大陆人豪爽地掏钱,美国人尽情的吞咽。我们没有能力当卖家,于是只是“委屈”地当一回买家。可是你甘心吗?你愿意看到中国只能一个劲儿地“拿来”却不“拿去”的局面吗?当然不!我们要争做“食物链”顶端的人,发展自己的事业,自豪地朝别人喊一声:“拿去!”

“拿去”主义需要的是技术,是适宜的环境和培养的人才。美国的制度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来决定如何发展,而这恰恰是国内缺少的。我们的一些强制性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致使“夭梅”“病梅”屡见不鲜。没有了人才自然就没有了技术,于是只能眼红地看着别人发明一个又一个专利,挖掘一颗又一颗新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吸纳别人值得借鉴地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展我们自己的技术。

“拿去”主义说来容易,但做起来真有这么简单吗?究竟该怎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呢?回答只有三个字:创造力。

创造力并非与身俱来,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著名的计算机教授李开复从谷歌“功成身退”后到中国开始新的工作,他把工作经验传授给中国学生,并

鼓励他们开创自己的企业。在他看来,只要有勇于创造和改变的决心,就必会做出一番事业,世界也会因你而不同。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只适合活在过去,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发明出新的技术,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就现在的情势而言,大陆与台湾比起美国的确有较大差距,偶尔有些发明也以“山寨”的形式而尴尬收场。然而,美国拿去、中国拿来的模式,表面上风平浪静,内里却暗流涌动。中国也在不断努力尝试突破。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周立波创海派清口等,“中国创造”的事物也在逐渐复苏。也许在电子技术和培养人才方面我们有不足,但我相信中国会不断发展。

希望有一天,中国会召开新电子产品的记者招待会,台下的美国人争抢着购买。到那时,我们也释然一笑,喊一声“拿去吧!”

王林点评: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者在材料中读出了“拿去”二字并将其作为文章的论点。开头切题,语言充满张力和吸引力。第2段通过对比点出主题“拿去”;然后在第3段联系现实,指出“拿去”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的培养;第4段通过设问,进一步点出“拿去”的关键。第5段指出创造力的来源;第6联系现实,指出我们应怎样做;结尾再次点题。本文在结构上表现出了一枝独秀的智慧,这里的“一枝”不是材料的单一,而是在思维上她采用了线型结构,抓住“拿去”这个独门利器直推下去,然后利用材料从多方面展开论述,最终达到“独秀”,“独秀”就是观点上的独树一帜。这种结构形式,对写作水平要求甚高,因此本文在结构及逻辑上都有“软”的表现,应评为“一类下”。

二、练练学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②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③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④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⑤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⑥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是()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2.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的东西。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

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

C.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D.《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

...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臵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

..,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

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

..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翻译。(10分)

①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②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踏莎行[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8.有人认为上阕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工巧之笔,请就这一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

(四)成语专项训练

10.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季羡林先生做学问___,在翻译时遇到一个

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阅资料,弄清这个词语的由来和多重含义。

②做杆秤的老手艺人刘少于三十余年以制称为生,他多年制秤的原则是,每一把秤的度量必须确保精准,___。

③“两会”安保工作正逐步全面进入实战阶段,8000名公安民警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枕戈达旦誓保“两会”安保工作“___、万无一失”。

A.毫厘不差滴水不漏一丝不苟

B.滴水不漏一丝不苟毫厘不差

C.一丝不苟毫厘不差滴水不漏

D.一丝不苟滴水不漏毫厘不差

11.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

②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

A.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B.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C.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

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12.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

..

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朝鲜队主教练金正勋因南非惨败遭秋后算帐

....:在“思想大会”上低头认错,后被押送某矿山劳改。

C.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当年在桂林的合影,尽

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

D.每天清晨取蜂蜜一至两勺,用温水冲服,空腹

饮用,长此以往

....不仅能滋阴润肺,而且可排毒养颜。

13.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直不瘟不火

....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路线图越来越明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产业转移也被提上日程。

B.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

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

....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C.她一登场就成了焦点,她那卓尔不群

....的性格,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如同天地精华滋养的仙界奇葩一样,放在哪里都与尘世格格不入。

D.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

能如釜底游鱼

....,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4.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某些江湖郎中却声称可以通过“气功”治疗不治之症,这种谎言当真是__________,最终换来的只是贻笑大方。

②以民族文化为荣是值得称赞的,但有些民族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过于赞誉,甚至以批评他国文化来抬高自己,这种__________,映射出的是自信力的缺乏。

③中国杂技绝对具有世界水平,这绝不是我们__________,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创新意识,都得到了世界各国杂技艺术家的认可。

A.大言不惭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B.大吹大擂大言不惭自吹自擂

C.大言不惭自吹自擂大吹大擂

D.自吹自擂大言不惭大吹大擂

15.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年在军中,老长官虽不富有,对我们却能________,让我们这些新兵感到无比温暖。

②美伊战争发生后,世界各地都有善心人士_________,救助受到战火摧残的孩童。

③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儒商,他们躬行勤劳俭朴、诚实不欺、_________、崇尚教化、“君子富,好行其德”的儒家之道,颇受社会的尊重和称赞。

A.乐善好施慷慨解囊解衣推食

B.解衣推食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C.解衣推食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D.乐善好施解衣推食慷慨解囊

16.横线处选填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上学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蓝姗姗本期斗志昂扬、活力四射,大家对她。

②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社会各界要通力合作,做好这件的事。

③美海军司令宣称,美在海湾的部队,只要奥巴马总统一下令,马上对“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实施“系统”空袭。

A.刮目相看大有可为整装待发

B.刮目相看大有作为严阵以待

C.另眼相看大有作为整装待发

D.另眼相看大有可为严阵以待

17.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胡荷戈坐在角落里,看着剧本,全神贯注,□□□□,仔细地揣摩着自己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正襟危坐,□□□□,苦苦地思索着,想找出一个理由来打发这位难缠的客人。

③他生活的时代,知识的总量并不大,如果你智商正常,□□□□,发奋苦读,不说十几年,就是几年下来,你基本上就可以成为很多领域的权威了。

A.目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窥园

B.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

培优材料三参考答案

1.C(C项中的风雪描写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没有林冲情感的投射;A繁华落尽引发黛玉对生死的感触、伤感。B松树傲立、菊花怒放引发了陶渊明内心的积极向上和愉悦之情。D柳宗元感受到竹林和小石潭边的冷清,引发了他内心的凄清。)

2.B(“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是人们赋予它们的,最终也不能说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3.D (这段话主要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4.D

5.D(致仕,官员辞职回家)

6.C(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7.①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关键词“卓荦倜傥”“识”“利器”“见”各1分,句意1分)

②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关键词“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入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果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

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

8.(6分)①“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表明该词所吟咏的对象是荷花。(2分)②“红衣”、“芳心”将荷花拟人化,形象地突出荷花盛衰特点。(2分)③“幽香”形容荷花的高洁,“红衣脱尽芳心苦”显示了荷花芳华零落景象,暗合了人的处境命运。(2分)

9.(5分)①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2分)②然而秋风一起,红衣尽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2分)③这两句集恨、悲、怨、嗟等情感于一体。既有对秋风的怨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言外又隐含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1分)

10.C(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毫厘不差:连很小的误差都没有,形容极其精确。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11.A(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12.B (秋后算账:比喻等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孰是孰非,也比喻事后进行报复。如数家珍:如数说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熟悉。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

13.B(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的顺境。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釜底游鱼: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14.C(绘声绘色: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15.A(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大吹大擂: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鼓,表示庆祝,现比喻大肆宣扬,过分的夸张和吹嘘。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16.A(刮目相看从“纵”的角度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眼相看从横的角度来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大有可为指事情很值得做寿,很有发展前途;大有作为指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很大成绩。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来犯的敌人;整装待发指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17.A(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苦学,与第③句中“发奋苦读”语意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