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民俗文化文档

合集下载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篇一律《奇妙的互助土族之旅》我的家乡在互助,那是个土族聚居的地方。

一提到互助土族,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土族的七彩袖。

可我要给你们说的可不只是这个,那是一连串超级有趣又充满独特魅力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村里举办一个土族传统的盛会。

天还没亮透呢,整个村子就像一锅煮开了的粥,闹哄哄的。

人们都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那场面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型的民俗服装展览。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看到很多老奶奶站在自家门口,笑着跟每个人打招呼。

一个老奶奶拉住我的手,说我这娃娃看着就喜庆。

她那双手啊,粗糙得很,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却特别温暖。

我凑上去闻了闻她衣服上的味道,有股淡淡的羊膻味混合着草香味,这大概就是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乡村气息吧。

来到活动的大广场,正中间有个大舞台。

台上的土族阿姑阿吾们开始表演节目啦。

先出来一群阿姑,她们的七彩袖美极了,甩起来就像一道道彩虹在飞舞。

尤其是她们跳起舞来的时候,那袖口的摆动就像是风中摇曳的花朵。

我眼睛都看直了,一个劲儿地拍手叫好。

旁边一个大叔笑着说我这拍手的节奏都乱得像个没头的苍蝇。

我也不在乎,光顾着看精彩的表演了。

舞台下摆着一溜长桌子,桌子上放满了各种美食。

有焜锅馍馍,那馍馍的外皮脆脆的,咬一口麦香味直接冲进鼻子里。

还有熬茶,咸咸的带着点茶叶的苦涩,不过越喝越有味道。

我正吃得满嘴都是碎馍馍渣渣的时候,一个阿舅走过来跟我打趣说我像个小馋猫。

他还告诉我,这些美食都是土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一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像馍馍的做法就讲究得很,面要和得恰到好处,还要用专门的柴火烧制。

这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

晚上的广场中间点起了一堆大火,大家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舞。

这个时候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都混在一起,笑着,跳着。

我也被拉进去,跳得那叫一个满头大汗,头发乱得像个鸡窝。

可周围的人都没笑话我,反而鼓励我接着跳。

在这种欢腾的氛围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土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原创版】
目录
一、土族的传统节日
1.春节
2.擂台会
3.重阳节
4.送灶神
5.跳神会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1.饮食
2.礼仪
3.婚姻仪式
正文
一、土族的传统节日
1.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

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如杀猪宰羊、烙炸年馍、酿造青稞酒等。

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

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

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

2.擂台会:二月二日为擂台会,土族人在这一天主要进行赛马、摔跤、比武等体育活动,还进行唱山歌等传统娱乐活动。

3.重阳节:青海省土族每值农历九月初九凌晨便携带柴火、酒食等,成群结队,去郊外登山。

4.送灶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土族人将黄泥抹在厨房的墙壁上,上面点一些白点,象征灶神。

5.跳神会:跳神会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瀛姚马庄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1.饮食:土族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平日爱饮奶茶。

他们十分注重饮食卫生,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碗筷。

土族喜欢饮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一种低度青稞酒,如今酿酒已经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

2.礼仪: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他们忠实守信,尤其尊敬长者。

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

土族忌吃圆蹄牲畜,如马肉、骡肉、驴肉,忌讳让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土族的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

互助县土族文化

互助县土族文化

互助县土族文化结题报告班级:高二一班指导老师:王锋组长:魏琳组员:王生贞包亚楠韩生燕孙晓燕应忠敏保积成引言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摘要:一、互助土族文化艺术二、土族人民生活风俗三、土族任命宗教信仰研究内容一、土族文化特点二、土族文化具有哪些风俗?三、土族艺术品四、土族服饰五、土族歌谣六、土族风土人情研究方法一、项目设计二、调查法研究过程调查阶段:首先,我们根据互助土族著名建筑物入手,采取调查方法(拍照,查资料)调查工具:相机,网络,书本资料研究结果一、土族文化特点土族服饰:土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以七彩袖为主的服饰,代表着七色彩虹,互助土族自治县便成了彩虹的故乡。

土族服饰风格独特。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斜领,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脚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边衣衫,两袖有五色布组成,外套黑,蓝,紫花边看见。

土族盘绣: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通常有“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海”“狮子滚绣球”……土族文艺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广为传诵。

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

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篇一: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迎亲走进土族人家做客,总会被主人的热情所感染。

2009年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了互助县威远镇。

这是一个以传统土族民俗和节日闻名的镇子,很多关于土族的古老民俗至今依然保留着。

和所有少数民族一样,土族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俗习惯和生活习俗。

土族人民素以勤劳、忠厚闻名于世。

史书中早就有土族“勤于耕稼”、“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的记载。

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传统美德和优良风尚,在土族地区广为流行,世代相传。

服饰据威远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兼有蒙古族和藏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的刺绣非常丰富。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绣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妇女喜戴耳坠,喜庆节日或探亲访友时,还要在耳坠下吊一对“面古苏格”,即银耳坠,如铜钱大小,桃形,正面有刺纹图案。

戴时用数串珍珠把两只“面古苏格”连起来,挂在额带上。

土族妇女颈上所戴项圈称作“索尔”,用芨芨草扎成圆环,蒙上红布面,镶以铜钱大小的圆海螺片约20枚即成。

土族妇女服饰常带有地域性特点,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今天的土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服饰已消失,有的服饰经过推陈出新,重放光彩。

如旧时的绣花高领,如今变成直翻两用领;盖在“扭达”头饰上的长头巾“扭达尔秀巾”,变成今日少女使用的短头巾。

广大土族青年,不仅喜穿本民族服饰,而且还爱着时装,他们或使土族服饰时装化,或使时装土族服饰化,从而丰富了土族的服饰文化。

从互助土族婚礼中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

从互助土族婚礼中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

±^CHINA'ST\] NATIONALITY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文/白生索连山脉绵延数千里,在青海省东北部抛出一条优美的弧 线后,戛然停止东延的脚步,造就 了一方被誉为“彩虹故乡”的美丽 故土,这里就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 治县——互助县。

土族是青藏高原世居的少数 民族之一,在众多的高原民族中以 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独特、鲜明而 为世人所关注。

土族人口 7.37万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5%。

据史 料记载,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土 族的发源地,是我国土族居住最集 中,土族人口最多,土族民俗文化 最淳朴、最厚重的地区。

作为土族 的主要聚居区,土族民族文化丰富 厚重,历史悠久,创造出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灿烂文化。

其中土族“花儿”、土族盘绣、土族婚礼、土族服饰、土族民间叙事长诗、土族轮子秋、土族安召、祁家延西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土族民间技艺、饮食文化、民间文学和传统舞蹈。

土族人重礼节、好宾客、尊长中固2M .2019._窖写CHINA'S T V S NATIONAL1T\敬老,礼仪文化贯穿于土族人生活 的点点滴滴。

其中土族婚礼作为一 个家族的重要活动,其仪式隆重,内容丰富,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整 个婚礼自始至终在载歌载舞中进 行,土族婚礼是一部体现土族民俗 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的完美 歌舞剧。

—展示陪嫁仪式上新娘对 父母养育成人的感恩。

一个人一生 的恩情中,莫大于父母养育之恩。

陪嫁仪式上新娘心中怀着感恩,带 着一颗感恩的心,以“阿姑•吾拉”(哭嫁)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 恩、惜别之情,哭唱内容及形式足 以感动在场所有人。

陪嫁仪式上姑娘哭叙词:在今天的日子里,在我家院里聚集的,诸位父老们,请听一听我的叙述吧。

我这十几岁的闺女,父母为我准备了这么多的陪嫁,准备这么多的陪嫁干什么呢?我没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只能使父母断肠碎心。

青海文化风俗介绍

青海文化风俗介绍

语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语言、语法很有特点,有“主语+谓 语+宾语”格式,也有“主语++宾语谓语”格式。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轻柔,有 类关语,形成细腻、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 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 青海方言按照可以分为:循化、化隆、民和、乐都、湟中 (平安、互助)、湟源、大通(门源)、西宁等八种,其 主要区别在于发音和咬字上。
讲解:郝玉婷、董天雨 制作:董天雨
地 方 服 饰
饮 食 文 化
方 言 特 色
民 俗 文 化
地 风 貌
青 藏 铁 路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 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 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 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 围裙。 土族服饰兼有蒙古族和藏 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刺绣非 常丰富。 土族服饰流行于青海互助。 妇女咖啡色镶边毡帽(未婚女子 不戴),身穿开衩大襟蓝、黑长 袍,外镶宽边短坎肩,称“砖包 城”。少妇穿花袖长袍,从袖根 开始分蓝(天)、白(云)、红(太 阳)、绿(树木庄稼)、黄(土地)、 黑(地下宝藏)等色。穿从膝部 有一指宽的白条相隔、上蓝下 黑的裤子(未婚女子有上蓝下红 ),穿绣花长统靴。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它 位于青海湖西边,海拔2600-3000 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 第二大盆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 省东北部的青海 湖盆地内,既是 中国最大的内陆 湖泊,也是国内 最大的咸水湖。 它长105公里,宽 63公里,最深处 达38米,湖泊的 集水面积约29661 平方公里,湖面 海拔3196米。比 中国最大的淡水 湖鄱阳湖,要大 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 赖地表径流和湖 面降水补给。入 湖的河流有40余 条,主要有布哈 河、巴戈乌兰河、 侧淌河等,其中 以布哈河最大。

我的家乡 青海互助

我的家乡  青海互助

圣湖
•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 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它是 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 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 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 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青海湖畔山清水秀,辽 阔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数不尽的牛、羊、马犹如五 彩斑驳的珍珠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那碧 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到 来时,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旅游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岛上岩石嶙峋, 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

谢谢观看 !!!
环湖赛

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 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 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 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 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 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 拔3000多米,赛程9天,奖金总额25万美元。 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 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 奇壮美,旖旎迷人。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未去青海之前,我对土族毫无了解,几乎都没听说过。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土族相对人口比较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不足29万人。

我国的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甘肃等地,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关于土族的族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他们的集体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并沿用至今。

土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我邂逅一场别开生面的“土族婚礼”。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流程,其实跟传统的汉族也差不多。

但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指婚,都必须先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向女方求婚。

待女方家长同意后,双方家长会同媒人一起商量定婚。

有趣的是,在双方议礼的时候,女方家会故意索要很多彩礼,但男方家的媒人和长辈经过频频敬酒和多说好话,最后会争取到一个合适的彩礼,令双方都满意。

定亲后,男方家要在三个月内把主要彩礼,请媒人送至女方家。

按土族传统,在未娶亲之前,新郎不得到女方家去。

土族婚嫁,大多在每年正月举行。

在结婚之前的一个月,男方家要请神择吉日,定下结婚的日子。

至于婚礼仪式,更是热闹非凡。

土族人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土族举办婚礼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婚礼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

而且姑娘在离开家之前,一般还要哭嫁,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兄长等亲人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场面甚是感人。

新郎来接亲,先要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

伴娘阿姑们会边唱歌边跳"安昭"舞,一直持续到深夜,过程涉及的歌舞有20几种,难怪有人说,土族婚礼就是一场歌舞盛典。

第二天清早,新娘梳妆打扮,头戴五颜六色的纱巾,骑马返回新郎家。

新娘离开后,家人会将一把红筷子扔到院子里,新娘母亲会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到墙外,代表女儿已经出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助土族民俗文化
【摘要】:正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土族民俗文化。

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关键词】:民俗文化土族服饰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互助文化事业民族文化
【正文快照】: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土族民俗文化。

互族自治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站在构建和谐互助的战略高度,以“建设彩虹家园,打造土族品牌.
●文化艺术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

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

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

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

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

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

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

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

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

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另外,土族人的民间刺绣工艺很有名。

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

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生活风俗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

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

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

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节庆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

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

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

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