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发泡与化学发泡说明

物理发泡与化学发泡说明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四川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卷)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代码:(Ⅰ)—1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任课教师:李泽荣、何玉萼适用专业:化学、应化、材化专业印数:200份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1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2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2200 2400 2300 t/℃ a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卷3页,本页为第3页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16K纸打印 2010级物理化学(Ⅰ)-1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一、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B 2、A 3、B 4、C 5、C 6、D 二、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 ;> ;> ;= 2、 3、 ; 4、1 ;2 5、y A >0,B x >x A ;纯A ;纯B 6、- 三、(16分) 解:33.3kJ R P vap m Q Q H n H ==?=?= 4分 kJ 2.32.383324.81)(=??==≈?=nRT pV V p W g R 2分 kJ 1.302.33.33=-=+=?W Q U 2分 1-3vap K J 9.862 .383103.33?=?=?==?b m R T H T Q S 体 2分 -186.9J K R Q Q S T T ?==-=-?环环 2分 0R R G H T S Q Q ?=?-?=-= 2分 kJ 2.3-=-=-?=?-?=?R R W Q U S T U F 2分 四、(12分) 解: ∵ A A B B P x P x P ** +=总 ∴ 13 78.844 A B P P **+= 6分 1182.722 A B P P **+= 联立求解得 kPa P A 5.90=* 6分 kPa P B 9.74=* 五、(20分) 解:1.(7分)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水)铁块拉成铁丝(形状发生改变)矿石粉碎,典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发生了变化)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来的木炭变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5,注意事项: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 4,例题: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①木炭燃烧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是黑色的④块状木炭碾成碳粉 5,注意事项:酸味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 知识点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酸。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平时吃的果汁含有某些酸,具有酸性。某些地方的雨中含有某些酸,也具有酸性。不同的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度是不同的。 2,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都是碱。另外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水溶液都具有碱性。碱性物质的碱性也有强弱。某些碱性物质(洗涤剂)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例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与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 B 洗涤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它属于强碱。 C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溶液变红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期末练习题 1. 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中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标准浓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标准态化学势相同 (B) 溶质的化学势相同 (C)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 (D) 溶质的活度相同 2. 在298K 时,设液体A 和B 能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它们的蒸气形成理想的气态混合物。 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kPa p A 50=*,kPa p B 60=* ,如液相中 40.0=A x ,则平衡的气相中B 的摩尔分数B y 的值为 ( ) (A )0.25 (B) 0.40 (C) 0.50 (D) 0.64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设纯的A(l)的化学势为*μ,其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如在A 中加入另一液相B(l),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这时A(l)的化学势为A μ,标准态化学势为θμA ,则两种化学势之间的关系为 ( ) (A )*μ=A μ,θμ=θμA (B )*μ>A μ,θμ<θ μA (C )*μ=A μ θμ>θμA (D )*μ>A μ,θμ=θμA 4. 在298K 时,已知①H 2(g)和②O 2(g)在水中的Henry 系数分别为 91,1012.7?=x k Pa, 92,1044.4?=x k Pa.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两者在水中的饱和溶解的量用摩尔分数表示分别为x 1和x 2,两者的关系为 ( ) (A )x 1>x 2 (B) 无法比较 (C) x 1=x 2 (D )x 1<x 2 5.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 )和纯水(B )。经 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 ) (A )A 杯高于B 杯 (B )A 杯等于B 杯 (C )A 杯低于B 杯 (D )视温度而定 6. 物质B 固体在298K 、101.325kPa 下升华,这意味着 ( )

物理发泡电缆绝缘材料

物理发泡电缆绝缘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段春来 张 云* 项 建 李志明 汪晓明 (上海凯波特种电缆料厂有限公司, 浙江万马天屹通讯线缆有限公司*) 摘 要:介绍了应用于移动通信RF 射频同轴电缆、广电系统CATV 同轴电缆和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物理 发泡绝缘电缆材料的特点、使用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理发泡 同轴电缆 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聚乙烯绝缘料 1、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电子、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缆生产国。物理发泡技术在通信电缆中的推广运用,对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通信电缆中,绝缘材料的发泡方式有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两种。因化学发泡的发泡度较低,且发泡剂的残留对电缆的电气指标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目前的应用不及物理发泡广泛。物理发泡技术(含N 2、CO 2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RF 射频同轴电缆制造,以及广电系统CATV 同轴电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等的生产制造。上述三类电缆的应用领域不同,其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对发泡绝缘材料的相应要求也不一样。以下本文将分别对这三类电缆所用的发泡绝缘材料的牌号、性能、特点、缺陷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以简单介绍。 2、移动通信RF 射频电缆用聚乙烯绝缘料 移动通信RF 射频同轴电缆所适用的代表性标准为《YD/T 1092-2004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此系列电缆的适用测试频率可达3000MHz 。测试频率很高,对电缆在高频条件下的衰减要求相应也高;同时衰减指标是此类电缆生产过程控制的最重要电气性能指标之一。达到高要求的衰减指标也是发泡绝缘料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射频同轴电缆衰减常数的计算公式(1)、(2)、(3)[1],如下: 常温(20℃)射频同轴电缆衰减常数 α=αr +αg (1) 在常温(20℃)下导体衰减常数: αr =??????+×?D K K d K d lg f 1061.2213r 3ε (2) 其中:α—电缆总衰减(dB/m ); αr —电缆导体衰减(dB/m ); αg —电缆介质衰减(dB/m ); Δα—电缆失配衰减(dB/m ); f—工作频率(MHz ); εr —发泡绝缘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D—外导体等效直径(mm ); d—内导体外径(mm )。 注:当外导体为平直圆管时,D 可取绝缘外径数值。 当外导体为皱纹圆管时,D=2D D 波谷 波峰+,或者D=波谷波峰D D ×;

大学物理化学下_期末考试试卷

,反应 1 的关系为 212 = 1212121 2

A

?C2H2(g) + H2(g)是一级反应,在1073.2 K时,反应经10 h有三. 乙烯热分解反应:C2H4(g)?→ 转化率为50%的乙烯分解。已知上述反应的活化能为250.8 kJ?mol-1。欲使10 s内有转化率为60%的乙烯分解,问温度应控制在多少?(12分) 四.镉-甘汞电池反应式为Cd+ Hg2Cl2(s) === Cd2++2Cl-+2Hg,如果各物质均处在标准状态下,其原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式为: E/ V = 0.67-1.02×10-4(T/K-298) -2.4×10-6(T/K-298)2 (1)写出原电池简式; (2)计算上述电池反应在40℃时的?r G,?r H和?r S各为多少?(12分) 五.反应C2H6+ H2?→ ?2CH4 的反应机理如下: C2H62CH3·; CH3·+ H2k1 ?CH4 + H·; ?→ H·+ C2H6k2 ?→ ?CH4+CH3·。 设第一个反应为快速平衡,平衡常数为K;设H·处于稳定态,试建立CH4生成速率的动力学方程式。 (12分) 六. 电池Zn|ZnCl2(b=0.555 mol·kg-1)|AgCl(s)|Ag,测得25℃时电动势E=1.015V。已知:E(Zn2+|Zn) =-0.763V,E(Cl-|AgCl|Ag) = 0.2223 V。 (1)写出电池反应(得失电子数为2); (2)求上述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3)求溶液ZnCl2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系数)γ±。 (12分)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下)— ( A 卷) 一. 选择题答案 : (12分,每题2分) BACDBC 二. 填空题答案 : (40分,每空2分) 1. 0.9 mol ·kg - 1 2. 变大 变小 3. 小 小 4. (γ + 2·γ - 3)15 10815 (γ + 2 ·γ -3) 15(m /b ) 5. > 6. {[Al(OH)3]m n OH -·(n -x )Na +}x -·x Na + 负 7. mol 1-α·dm 3(α-1)·s -1 11y c t m c t k m c d d d d Y A A A =-=?α 8. < < < 9. 散射 大于 10. e r v t ln ln ln ln ln q q q q q +++= 或=q e r v t q q q q 11. 1 12. △p =4γ / r 三. 解:反应为一级,则 k T (.).../1073206930693 1000693121K h h = ==- =1.925×10-5 s -1 (2分) k T t x ()ln =-11 1A =1s 0916.060.011ln s 101-=?? ? ??- (3分) 由阿仑尼乌斯方程: ()()ln ..k T k E R T a 10732110732 1K K ??????? ?=-?? ??? (3分) 代入k (1073.2K),k (T )及E =250.8×103 J ?mol -1 得: T =1535.9 K (4分) 四. 解: (1)Cd ?Cd 2+(a =1) ?? Cl -(a =1) ?Hg 2Cl 2(s)?Hg(l) (3分)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物理发泡剂泡沫稳定性

物理发泡剂泡沫稳定性 泡沫稳定性是指泡沫能够长时间存在不破灭的性能。泡沫存在的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越不易破灭。泡沫的破坏过程主要是隔开气体的液膜由厚变薄直至破裂的过程。 1、物理发泡剂泡沫稳定性影响因素 物理发泡剂泡沫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a、气泡膜层厚度 气泡液膜厚度太小,则机械强度低,抗外力作用差,容易破裂;气泡液膜过厚,泡间水过多,导致泡沫泌水性过高,同时液膜过厚会使排液加快,也容易导致破泡。因此,气泡膜层厚度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b、液体表面张力 较低的液体表面张力利于泡沫形成,但无法保证泡沫稳定性。蛋白发泡剂由于液体表面张力较高,虽然发泡倍数较低,但发出的泡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c、粘度 气泡液膜的强度是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液膜的强度取决于表面吸附膜的坚固性,其坚固性与表面粘度相关,表面粘度越高,所形成的泡沫寿命越长。另一方面,液体本身的粘度越高,液体从液膜中溢出的速度越慢,从而增强了泡沫稳定性。 d、泡沫自我修复能力 泡沫液膜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使液膜局部厚度变薄,易发生破泡,当发泡剂吸附于液膜表面时可以起到抗表面扩张及收缩的能力,使液膜厚度复原,强度恢复,实现表面张力的自我修复。 e、表面电荷 当气泡液膜两表面带有同种电荷,则互相排斥,可防止液膜受挤压变薄以致破裂。 f、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链应链长适中,以保证其在液膜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具有较高的黏度;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具有较强的水化能力,可以使泡沫液膜中高流动

度的自由水变成流动性较差的束缚水,从而提高液膜的黏度。 2、泡沫稳定性对发泡菱镁水泥影响 泡沫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发泡菱镁水泥的质量,进而影响发泡水泥的各项性能,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浇筑高度及成品率 泡沫在拌入浆体后,液膜受到自身重力排液和表面张力排液作用的同时,还受到胶凝材料的挤压作用,如泡沫稳定差,则易发生破泡现象,在发生部分破泡后,剩余部分所受挤压力将更大,这就会引起连锁性的破泡现象,最终导致塌模,浆体下部出现胶凝材料下沉积聚现象,造成成品发泡菱镁水泥密度分布不均匀。 b、内部气孔结构 高稳定性的泡沫在发泡菱镁水泥浆体初凝前不发生破泡现象,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孔径细小、分布均匀的球形密闭气孔,获得较好的耐久性及抗压强度。 c、体积密度 泡沫在搅拌和浇注过程中泡沫破损率低于20%,有助于发泡菱镁水泥体积密度的控制。泡沫破损率大于20%的发泡剂,在生产过程中随泡沫破灭,菱镁发泡混凝土体积密度增大。 d、浆体搅拌 当泡沫稳定性较差时,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在受机械挤压后出现破泡释放水分,使其水灰比较原设计增大,过多的泡沫破灭导致发泡水泥干密度增加。

发泡剂的作用机理,要求和分类

发泡剂的作用机理,要求和分类 发泡剂是指在塑料加工成型中放心气体,从而形成泡沫孔结构,即为制造发泡塑料而添加的一类助剂。它门在特定的条件下,能产生大量气体,使塑料形成气固结构,成为一定形状的多孔结构件,从而降低制品的密度和硬度,增加隔热,隔音性,减小,吸收外来冲击力。作为包装可保护内装物品的安全,使其不被损坏。 发泡剂产生气体的方式,可以分成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种。物理发泡剂包括三类,压缩气体:可溶性固体:沸点低于110°C的挥发性液体。物理发泡剂可以通过其物理状态变化来产生气体。压缩气体在压力消除以后继续膨胀,使熔融成型塑料产生气泡而形成泡沫塑料:挥发性的液体,在塑料熔融成型过程中,因受热而成为气体,在熔体塑料中形成泡沫。 化学发泡剂又叫分解性发泡剂。固体的化学发泡剂被均匀地分散在塑料中,当塑料受热被熔融成液态时,发泡剂受热分解。分解后的发泡剂产生大量的气体,被均匀的分散在成型的塑料之中,冷却后成为泡沫体。 对物理发泡剂要求如下 1 无毒、无嗅、无味、不腐蚀、无色、不燃烧 2不妨碍塑料中其他成分性能的发挥,在塑料中呈化学惰性。 3常温下必须具备低的蒸汽压. 4企划无必须是稳定的且呈化学惰性. 5具有较快的蒸发速度,即蒸发潜热和比热荣较低. 6相对分子质量小,而且想多分子密度大。 7价廉,易得. 8通过聚合物膜层到大气中的扩展速率应缓慢。 原文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876840.html,/news_xx/newsId=00c74c50-f4b1-4f06-9db6-00b4fa637638&comp _stats=comp-FrontNews_list01-1346909671141.html

大学物理化学下_期末考试试卷..doc

B.表明了它是双分子反应 D.表明它为基元反应 衣泓理工槌考试试题纸(A 卷)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下)专业班级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1. 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1. 如图:,在毛细管中装入水,如果在左端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将() A. 保持不变 B.向左移动 C.来回移动 D.向右移动 2. 将2滴K 2[Fe(CN)4]水溶液滴入过量的CuCl 2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氤化铜正溶液,下列三种电解质聚沉值 最大的是 A. KBr B. K 2SO 4 C. K 4[Fe(CN)6] D. Na 3PO 4 1 H t 3. 298K 时,电池反应H 2(g)+- 02(g) ===H 2O(1)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 ,反应 2 2 &0⑴===2 H 2(g) + 02(g)所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E : Ej e '和E 2e '的关系为 A. E?. = -2 Ep ' B ?E : =2 E? ' C. E 2° '= - E? ' D. ' 4. 在统计热力学中,若按组成子能否被分辨来对系统分类,那么 A. 气体与晶体均属定域子系统 B.气体与晶体均属离域子系统 C.气体属定域子系统,而晶体属离域子系统 D.气体属离域子系统,而晶体属定域子系统 5. 一定量纯理想气体等温变压时,在分子运动的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电子运动的配分函数 B.平动配分函数 C.转动配分函数 D.振动配分函数 6. 对于任意给定的化学反应A + B — 2Y,则在动力学研究中:( ) A.表明它为二级反应 C.表明了反应物与产物分子间的计量关系

大学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已知水在25~100℃之间平均恒压摩尔热容为75.48 J·K -1·mol -1,则在101.3kPa 下,将1kg 水从25℃加热至100℃所需的热为 。 2.某一温度下,反应C(s) + O 2 (g) == CO 2 (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1,反应 CO (g) + 1/2O 2 (g) == CO 2 ( 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2,则同样温度下反应 2C (s) + O 2 (g ) == 2CO (g) 的标准平衡常数K 3与K 1和K 2的关系是K 3=??????????。 3.450 ?C 时,将NH 3(g)与N 2(g)混合,由于NH 3(g)的分解,最终得到NH 3(g)、N 2(g)和H 2(g)平衡共存的系统,求该系统的组分数C = ,自由数F =______。 4.克劳修斯不等式的形式是 ;其大于号适用于 过程。 5.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S /?p )T = ;对理想气体,(?S /?p )T = 。 6.Cd(s)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lg(p /Pa) =5693K /T -6.439,Cd(l)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lg(p /Pa) = 5218K /T -5.772,则Cd 的三相点的温度为 ,压力为_______Pa 。 7.如果在溶剂A 中加入少量非挥发性溶质B 组成溶液,溶液凝固时析出的固体A 中也溶解有B ,则该液态溶液的蒸气压将比纯A 液体的蒸气压_________,沸点 ,凝固点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二、选择填空题(30分,每题2分) 1.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在473 K 时的离解度为48.5%,而573 K 时的离解度为97 %,则可判断为 A.平衡常数K =2 B.两温度的平衡常数K 相等 C.反应是放热的 D.反应是吸热的 3.由A 及B 双组分构成的α和β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 ,p 下物质A 由α相自发向β相转移的条件为 A.β A A μμα > B.β A A μμα< C.βα μμA A = D. β αμμB A = 3.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过程的 A.Q > 0 B.?U < 0 C.W < 0 D.?H = 0 4.对于只作膨胀功的封闭系统(?A /?T )V 的值是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5.在温度为T 时,纯液体组分A 和B 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 A *和p B *,且p B *=3 p A *,若组分A 和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中组分A 和B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组分A 和B 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各应是 p ) = NH p p p ) = NO ) + p p

物理化学下考试卷A及答案苏大

物理化学(下)样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98K ,当H 2SO 4溶液浓度从0.01mol kg -1增加到0.1mol kg -1时,其电导率 和摩尔电导率 m 将: ( ) (A ) 减小,m 增加 (B ) 增加,m 增加 (C ) 减小,m 减小 (D ) 增加,m 减小 2、下列对原电池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 ( )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输送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D )当电动势为正值时电池反应是自发的 3、在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时,通常必须用到: ( ) (A )标准氢电极 (B )甘汞电极 (C )标准电池 (D )活度为1的电解质溶液 4、一个电池反应确定的电池,电动势E 值的正负可以用来说明: ( ) (A )电池是否可逆 (B )电池反应是否已达平衡 (C )电池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D )电池反应的限度 5、某燃料电池的反应为:H 2(g) + 1/2O 2(g) = H 2O(g),在400K 时的m r H ?和m r S ?分别为- 251.6 kJ mol -1和- 50 J K -1 mol -1,则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 ) (A )1.2V (B )2.4V (C )1.4V (D )2.8V 6、已知 o ( Fe 2+ / Fe ) = - 0.4402V , o ( Cd 2+ / Cd ) = - 0.4029V , 将金属铁粉和镉粉丢入含Fe 2+ ( 0.1mol kg -1 )和Cd 2+ ( 0.001mol kg -1 )的溶液中,铁粉和镉粉是否会溶解:( ) (A )铁粉和镉粉皆会溶解 (B )铁粉和镉粉皆不会溶解 (C )铁粉溶解、镉粉不溶 (D )镉粉溶解、铁粉不溶 7、常用的甘汞电极的电极反应:Hg 2Cl 2(s) + 2e - = 2Hg(l) + 2Cl -(aq),设饱和甘汞电极、摩尔甘汞电极和0.1mol dm -3 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相应地为 1、 2、 3,则298K 时,三者之相对大小是 ( ) (A ) 1 > 2 > 3 (B ) 1 < 2 < 3 (C ) 2 > 1 > 3 (D ) 3 > 1 = 2 8、两半电池之间使用盐桥测得电动势为0.059V ,当盐桥拿走,使两溶液接触,这时测得电动势为0.048V ,则液接电势值为: ( )

(完整word版)太原理工大学期末试卷1_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 试卷A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 120 分钟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临界温度是气体能够液化的 ,超过此温度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能使气体液化。 2.压缩因子Z 的定义为Z = ,Z 的大小反映出 ; 对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Z = 。 3.使一过程的?S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4.25℃时,1 mol CH 3OH(l) 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放热725.4 kJ ,则25℃时CH 3OH(l) 的标准 摩尔燃烧焓 ?c H = 。 5.25℃时水的蒸气压力为3.17 kPa ,若有一个甘油水溶液中甘油的摩尔分数为0.002(甘油为 不挥发性溶质),则溶液的蒸气压力为 。 6.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为???????????????;其适用条件为 。 7.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微观模是 。 8.多组分均相系统中,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定义为V B ===def ????? ??????。 9.已知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aA+bB == yY+zZ ,则该反应的平衡条件若用化学势 ???????????。 1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11.1mol 水在101325Pa 、100℃下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ΔG 0,?S 0,?H 0。(选填>,= 或< ) 12.反应 2NO(g) + O 2(g) == 2NO 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 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13.方程2 ln RT H dT p d m ?=可适用于 。 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5.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0.7V ,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均为1.20V ,则阳极电势为 ,阴极电势为 。

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Ⅵ族副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d46s2,氧化价从+2到+6价。致密钨呈钢灰色,粗颗粒钨粉显深灰,直至超细钨粉显黑色,并皆具有金属光泽。其熔点为3410±20℃,密度为19.3g/cm,,沸点为5700±200℃,其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钨的导电性能好,电子逸出功较小。在机械性能方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极限都与加工及热处理情况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400℃轻微氧化,高于500-600℃则迅速氧化生成WO3,不与氢气发生作用,因而其热处理过程可在氢气保护下进行。在氮气中致密钨到2000℃才发生反应。炽热温度下,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WO2。 常温下,钨在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中都是稳定的。80~100℃下只与盐酸,硫酸发生微弱反应,硝酸与王水对它有明显的腐蚀,而在氢氟酸和王水混合酸中则迅速溶解。常温下钨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但在氧化剂(如KNO3等)存在下高温熔融,则钨与碱剧烈反应生成钨酸盐。 美国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技术制备纳米WC粉体,其中间产物纳米金属钨粉体采用氧化钨(WO3)还原法制备。此法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AMT粉体[(NH4)6·(H2W12O10)·4H2O],再将AMT粉体在500℃Ar气氛中热解得到黄色的WO3粉体最后用纯度为99.999%的H2还原得到纳米金属W粉体。当还原温度 T<575℃时,得到β-W结构的纳米W粉,平均晶粒度为9nm;当T=575~650℃时,得到份β-W与α-W两种结构共存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0~15nm;而当T>650℃时,得到α-W结构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6nm。 Fecht曾指出,高能球磨法可将包括金属钨在内的体心立方(bcc)金属粉细化至纳米尺寸。Wagner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高能球磨方法可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5nm的金属钨粉体,但因钢球与球磨罐在球磨过程中沾染了W粉体,使其中含有杂质Fe。如延长球磨时间,纳米W粉不再细化,含Fe量却不断增加直至生成无定型的Fe-W合金。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属于元素周期系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 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蒸气压很低,蒸发速度也较小。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元素符号&Nbsp; W 原子序数74

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 。 2、熵与热力学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C P= (?S/?T)P 4、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压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与定容下从T1变化到T2的熵变之比为: 5、化学势的表示式中,是偏摩尔量。 6、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和。 7、反应NH4HS(s)=NH3(g)+H2S(g),在298K时测得分解压为66.66Pa,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K pΘ= ;K p= 。 8、1atm压力下水和乙醇系统的最低恒沸混合物含乙醇质量分数为0.9557,现将含乙醇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馏,最终得到的物质为。 9、水在101.3kPa时沸点为373K,汽化热为40.67 kJ/mol(设汽化热不随温度变化);毕节学院的大气压约为85.5 kPa,则在毕节学院水的沸点为 K。 10、反应NH4HS(s)=NH3(g)+H2S(g)已达平衡;保持总压不变,往系统中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移动方向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的是() (A)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D)反应机理 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学研究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 (B)热力学可以解决某条件下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 (C)经典热力学详细讨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D)经典热力学常需计算一个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3、下列函数中为强度性质的是:() (A) S (B) (?G/?p)T(C) (?U/?V)T (D) C V 4、一定量的纯理想气体,下列哪组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A)T (B)V (C)T、U (D)T、p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B)

江南大学 2006-2007学年度上期物理化学试题(B ) 考试(考查) 审题: 开(闭)卷 笔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可带计算器)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2、热力学过程中W 的值应由具体过程决定 ( ) 3、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4、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5、1mol 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6、吉布斯判据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 7、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8、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9、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10、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一定压力下,当2 L 理想气体从0℃升温到273℃时,其体积变为( )。 A. 5 L B. 4 L C. 6 L D. 1 L 2、A 、B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物总压力为100kPa ,其中气体A 的摩尔分数0.6,则气体B 的分压为( )。 A. 100kPa B. 60kPa C. 40kPa D. 不确定 3、当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 大于1的时候表明该气体( )。 A. 易于压缩 B. 不易压缩 C. 易于液化 D. 不易液化 4、如图,将CuSO 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 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D. CuSO 4水溶液 5、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6、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G=H +TS B. G=A +PV C. A=U +TS C. H=U —PV 7、在一个绝热钢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ΔU > 0 B. ΔQ = 0,W = 0,ΔU < 0 C. Q = 0,W = 0,ΔU = 0 D. Q < 0,W > 0,ΔU < 0 8、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 )。 A. 理想气体从106 Pa 反抗恒外压105 Pa 膨胀到105 Pa B. 0℃ , 10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 电解 CuSO 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4 Pa) 9、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 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AB卷

物理化学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 b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 C. ΔU=dT 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 c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4. C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 c)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5.D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6.C A. 1 B. 0.75 C. 0.667 D. 0.5 @( )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习题与答案

期末练习题 1. 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中形成浓度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标准浓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标准态化学势相同(B) 溶质的化学势相同 (C)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D) 溶质的活度相同 2. 在298K 时,设液体 A 和B 能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它们的蒸气形成 理想的气态混合物。 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p kPa A 50 ,p B 60kPa,如液相 中0.40 x ,则平衡的气相中 B 的摩尔分数y B 的值为() A (A)0.25 (B) 0.40 (C) 0.50 (D) 0.64 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设纯的A(l) 的化学势为,其标准态化学势为。 如在A 中加入另一液相B(l),形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这时A(l) 的化学势为A ,标准态化学势为 A ,则两种化学势之间的关系为()(A)= A ,= A (B)> A ,< A (C)= A >A(D)> A ,= A 4. 在298K 时,已知①H2(g)和②O2(g)在水中的Henry 系数分别为 9 k , 7.12 10 Pa, x 1 9 k , 4.44 10 Pa.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两者在水x 2 中的饱和溶解的量用摩尔分数表示分别为x1 和x2,两者的关系为()(A)x1>x2 (B) 无法比较(C) x1=x2 (D)x1<x2 5.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A)和纯水(B)。经 历若干时间后,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A)A 杯高于B 杯(B)A 杯等于B 杯 (C)A 杯低于B 杯(D)视温度而定 6. 物质B 固体在298K、101.325kPa下升华,这意味着() (A)固体比液体密度大些(B)三相点压力大于101.325kPa (C)固体比液体密度小些(D)三相点压力小于101.325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