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知识框架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框架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框架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1. 夏朝:【介绍夏朝的建立、衰亡与特点】2. 商朝:【介绍商朝的建立、衰亡与特点】3. 周朝:【介绍周朝的建立、褒贬与特点】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 战国七雄:【介绍楚、赵、魏、韩、燕、秦、齐七个国家的兴衰与特点】2. 孟子:【介绍孟子的思想与影响】3. 荀子:【介绍荀子的思想与影响】4. 兵器制造:【介绍战国时期的兵器制造技术与影响】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介绍秦朝的建立、统一中国与法家思想】2. 陈胜吴广起义:【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事件与影响】3. 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兴衰与科举制度】4. 十常侍之乱:【介绍十常侍之乱的背景、事件与影响】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三国时期:【介绍三国鼎立的背景、事件与影响】2. 曹操:【介绍曹操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刘备:【介绍刘备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孙权:【介绍孙权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1. 唐朝:【介绍唐朝的疆域、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2. 宋朝:【介绍宋朝的政治制度、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3. 元朝:【介绍元朝的建立、统治政策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明朝:【介绍明朝的建立、开辟海外航行与文化成就】5. 清朝:【介绍清朝的兴衰、康乾盛世与辛亥革命】六、现代史(1912年至今):1.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事件与影响】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政治制度与对世界的影响】3. 建国初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国际政策与文化发展】4. 现代经济发展:【介绍改革开放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5. 现代社会变革:【介绍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与挑战】通过以上的框架,我们可以对高三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
1、历史进程(王朝体系)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3、教科书知识框架
(1)总体特征:世界文明古国,传统文明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存在一定局限;虽有变化,但传统文明发展呈现很强的延续性。
(1)政治:先秦“王政”时期→公元前221年后帝制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12年结束。
必修Ⅰ专题一,选修4第一单元三个皇帝+汉武帝
(2)经济: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发展;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两千余年。
未能自主产生近代工业文明。
必修Ⅱ专题一
(3)文化: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传承发展两千余年,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文学艺术、传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但未能自主产生近代文艺科技。
必修Ⅲ专题一、专题二;选修4第二单元第一课
(4)相互关系:稳固的农耕经济支撑着漫长的专制主义,诞生了以求稳守成、强调秩序、家国同构、社稷本位为特征的儒学体系,古代文学艺术和传统科技深受农耕经济、专制主义、儒学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专制主义(重农抑商)和儒学体系(仁政)十分关注和维护农耕经济的稳定,这既保护了农耕经济,又阻碍了传统经济的革命性变化。
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1)农业:①木石骨器、耒耜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①青铜 ②丝织 ③官营 3)商业:职业商人出现经济: 3.西周(镐京) 政治: 1)分封制:①含义 ②对象③义务 ④等级序列 ⑤作用 2)宗法制:①目的 ②核心 ③大小宗 ④作用 3)礼乐制:①作用 4)三者关系: 一:夏商西周 1.夏:公元前2070年,国家,公共权力,阳城2.商:神权色彩,占卜,甲骨文,殷 总体特征 二:春秋战国洛邑 经济: 1.农业:1)工具:铁犁牛耕 2)水利:都江堰 3)土地制度:私有 2.手工业:私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商业:1)私商兴起 2)重农抑商 时代特征1.思想:百家争鸣文化:1)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2)流派:3)意义: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②道家:老子、庄子③法家:韩非子④墨家:墨子 2.科技:①司南②日食、彗星、《石氏星表》③九九乘法表 3.文艺:①甲骨文②楚辞《离骚》③绘画《人物龙凤图》魏国,李悝 秦国,商鞅 政治: ①背景: ②措施:政治;经济; 文化 ③结果: ④影响: 1.变革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区别 1)春秋:齐国,管仲 2.改革: 2)战国:五:魏晋南北朝1)背景:1.中央官制的变化:三省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2)措施作用:(见表格)3)影响:4)成功原因:前期后期经济:1.农业:1)水利:翻车2)土地制度:均田制3)税收:租调制2.手工业:1)灌钢法2)白瓷文化:1.思想:佛道思想冲击着儒学:1)原因2)内容3)作用2.科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3.艺术:1)东晋,书圣,王羲之2)东晋,“以形写神”,顾恺之,时代特征经济:1.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心完成南移2.商业的发展1)纸币出现:交子2)市的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 3)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增强4)外贸兴盛于港口城市的繁盛:广州、泉州七.两宋东京、临安 2.社会危机:三冗两积 1.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央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 行政 军事 财政2)地方收实权:兵、权、钱3)影响:利、弊政治:3.改革1)庆历新政:①主持 ②中心内容 ③结局2)王安石变法:①主持 ②核心 ③措施作用 ④结局(见表格)文化:1.思想: 1)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产生新的变化 2)程朱理学:①代表 ②思想 ③影响 3)陆九渊的心学:①代表 ②思想区别2.科技: 1)活字印刷术2)火药的广泛使用3)指南针用于航海时代特征六:隋唐大兴、长安 政治:1.中央:三省六部制 1)确立 2)内容 3)作用 2.地方:藩镇割据 节度使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①表现②措施(政经文族外) ③晚期3)评价唐太宗经济: 1.农业:1)工具:曲辕犁 2)水利:筒车2.手工业:1)制瓷: 2)丝织3.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原因 2)表现①市②行③大都会④外贸文化: 1.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2.科技:1)雕版印刷术 2)唐末火药用于战争3.文艺:1)诗歌①李②杜③白 2)传奇 3)书法:楷、草 4)绘画时代特征1.中央:中书省,一省制,宰相专权2.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农业:棉花种植普及,由南向北推广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黄道婆②松江③新兴产业主要衣料 2)制瓷业: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 3.商业:1)大都 2)泉州 1.思想:儒学受到冲击2.科技:1)天文: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2)农学:王祯,《农书》3.文艺:1)元曲:①杂剧②散曲③关汉卿、马致远2)绘画:山水画,文人画1)原因:太祖废宰相,直统六部,政务繁忙,无力应付 2)过程:①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②成祖,设内阁,讨论军国大事 ③后来,获票拟权,权力增大 3)职责: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是行政、决策机构1)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限制2)设立:雍正,军务,皇宫内,初始暂设军事机构,后为中枢机构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特点:简、速、密 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利: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弊:极大妨碍着社会的进步,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被动挨打的祸根 1)平定三藩叛乱 2)收复台湾3)平定准准噶尔叛乱和多伦会盟 4)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2)评价:1. 手工业发展:1)私营占主导 2)明代斗彩,五彩瓷3)清代珐琅彩2. 商业:1)商业市镇兴起 2)农产品进入市场 3)商帮:徽商,晋商3.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政策:4.资本主义萌芽:1)特点:雇佣关系 2)受阻原因 3)影响 1.思想:1)更新理学:王阳明心学: 八:元朝大都 政治 经济 文化 时代特征九:明清应天京师政治 经济 明内阁清军机处 影响 11.中央集权的强化 2.康熙帝 1)巩固统一措施 时代特征2)批判思想:①李贽的异端思想②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文化2.科技: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明王祯《农书》 3.文艺:1)小说 2)绘画 3)书法 4)京剧。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1.1 秦朝统一中国1.1.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1.1.2 秦朝的政治制度1.2 秦末农民起义和兵家政治1.2.1 陈胜吴广起义1.2.2 韩信、彭越等将领的抗秦斗争2. 两汉时期2.1 刘邦建立汉朝2.1.1 刘邦的功绩和政治制度2.1.2 文景之治2.2 王莽篡权和新朝的建立2.2.1 王莽的变法措施2.2.2 王莽政权的崩溃和东汉复兴3. 三国时期3.1 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3.1.1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3.1.2 蜀、魏、吴三国的形成3.2 诸葛亮与刘备的经营和抗击曹魏 3.2.1 赤壁之战3.2.2 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条件1.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1.3 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成就2. 古希腊文明2.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2 希腊的民主政治2.3 希腊的艺术和哲学3. 古罗马文明3.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3.2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3 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三、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的衰落与晚清改革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1.2 戊戌变法和康梁新政1.3 辛亥革命和1911年的新中国2. 中华民国时期2.1 北洋政府与北伐战争2.2 国共两党的斗争和第二次国共合作2.3 抗日战争和日本无条件投降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3.1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3.3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展开。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为学习提供指导。
新高三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新高三历史知识点框架图新高三的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应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主要部分,下面是一个概括性的框架图: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汉朝的兴衰3. 魏晋南北朝- 民族融合与分裂-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元朝的民族融合与扩张- 明清的中央集权与对外关系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2.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战争3.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文化大革命4. 改革开放至今-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政策- 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希腊、罗马等文明2. 中世纪- 封建制度-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史- 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4. 当代史- 冷战与国际政治格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信息技术革命四、历史方法论1. 史料的收集与分析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3. 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4. 历史观点的辩证分析五、历史思维能力培养1. 批判性思维2. 比较分析能力3. 综合归纳能力4.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个框架图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不断细化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变迁-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的封建制度2. 近代中国历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科学- 古罗马文明:共和国、帝国、法律体系- 其他古代文明:印度、美洲等4.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科学- 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宗教冲突-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科学、政治思想-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5.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对立、全球政治格局- 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6.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经济体制改革7. 世界近现代思想文化- 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等- 科学革命:牛顿、达尔文等- 现代艺术: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8. 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应用这个架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高三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高考复习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