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处理

合集下载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精选全文
预措施
MARSI--评估预防及处理
01 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黏胶产品 02 加强专业人员MARSI预防培训及患者宣教
MARSI--评估预防及处理
健康教育的能力 选择合适黏胶产品的能力 黏胶产品的粘贴与移除的方法 静脉导管维护技术操作规范
操作技能培训内容
MARSI--评估预防及处理
01
02
对MARSI的处理应首先明确原因, 再进行分类处理
观察、监测、血培养和询问患者主诉 确认发生CRBSI,应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发生感染类型及严重程度,确 定是否拔除或保留导管 发生CRBSI 后应对置管局部和肢体、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持续评估并记录 对患者进行CRBSI 风险因素全面评估,以便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
CRBSI--评估预防及处理
01 执行静脉导管感染防治集束化措施, 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B
给予药膏涂抹或外敷、冷敷、热敷、封闭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C 外渗引起的直径>0.5 cm的水泡,宜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出疱液,
用无菌敷料包扎;新生水泡待水泡皮肤张力降低后再行处理
外渗/渗出--评估预防及处理
拔 除 导 管 ; 评 估 渗 出 液 量 ,3 渗出/ 外渗等级及患者情
况,标记外渗部位
处理流程
3 判断导管的通畅性和导管堵塞程度,必要时使用影像学检查评估,
如夹断综合征、纤维蛋白鞘、导管前端移位贴壁等;
导管堵塞--评估预防及处理
执行正确的冲封管操作 在同一导管同时或序贯输注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应评估 药物间的相容性 规范使用合适的终端过滤器,正确执行冲封管操作
导管堵塞--评估预防及处理
回急诊后,医嘱碳酸氢钠静滴,予停止右前臂胺碘酮药物输入,更换输液器后 予右前臂留置针输入碳酸氢钠,左前臂另一留置针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CVC)堵塞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立即停止输液并冲洗管道:如果发现输液不流畅,需要立即停
止输液,并冲洗管道,以避免血液反流。

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坚持无
菌操作的原则,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合理冲洗管道:在置管4~6h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肝素盐
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管,以防止药液沉淀,堵塞管道。

冲洗液通
常为生理盐水,用注射器采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的方法,使
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

抽吸和药物处理:如果发现管道疑似堵塞,则需要立即查看患
者的生命体征,并检查管道是否弯曲、打折。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
使用注射器对管道进行抽吸。

如果抽吸不顺利并且没有回血,则判
定发生堵塞。

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尿激酶和生理盐水注入管道当中,等待栓子溶解之后才能再次输液。

更换新导管: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堵塞问题,那么可能需
要更换新的中心静脉导管。

此外,为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密切巡视患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血液回流。

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避免有配伍禁忌
的药物混用。

两种药物交接时先快速输入30s后,再根据要求调节
滴速,能将输液器与导管内的药物冲掉,防止前后两种药物在输液器内发生反应形成沉淀而堵塞导管。

如有微量泵泵入药物则应同时更换泵管,并注意连接紧密,防止接头处松脱漏血或管道堵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方法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护士。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治疗要点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治疗要点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治疗要点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

一些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各种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uff)o血液透析CUff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也叫非隧道导管(non-tunne1edcatheter,NTC),或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Catheter,NCC),或称临时导管]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1edcuffed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

一、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与原因【导管功能不良的定义】在常规的透析治疗时间内导管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来达到充分的透析称为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一)早期机械因素1.位置不良常见于长期导管。

按照指南要求,长期导管未端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右心房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股静脉置管进入下腔静脉)。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临床医师的操作、患者、环境、时间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导管位置不佳或移位。

治疗手段包括旋转导管(只能用于新入长期导管,时间小于2周),改变患者体位和动静脉反接等。

2.导管扭曲打折作为导管流量不佳的常见原因之一,手术纠正导管的弧度可以使导管功能恢复良好。

3.导管断裂较为极端的情况就是导管断裂,虽然断裂常见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I1yinsertedcentra1Venouscatheters,PICC),但是CUff导管也常在临床见到。

导管断裂可使用抓捕器抓捕断裂的导管来解决问题。

(二)晚期血栓形成及静脉狭窄晚期血栓形成包括导管内血栓,导管周围血栓,右心房血栓;常见静脉狭窄包括上腔静脉、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狭窄。

二、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需要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这样可以减少穿刺并发症。

颈部静脉穿刺建议采用头低脚高体位,穿刺过程避免患者咳嗽,使用扩张管或送入临时导管时,嘱咐患者尽量避免咳嗽或屏气数秒钟,以防止空气进入。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预案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预案

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输液、给药及监测血管内压力等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导管扭曲、受压、药物沉积等,可能导致导管堵塞。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应急事务。

三、应急预案措施1. 发现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时,立即停止输液或给药,并通知医生。

2. 医生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如患者病情稳定,可尝试以下方法进行导管复通:①轻柔地旋转导管,使其恢复通畅;②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清除阻塞物;③如条件允许,可使用导管推注器或导管注射泵进行导管复通。

(2)如患者病情不稳定,应立即给予以下处理:①迅速建立新的静脉通路,确保患者用药及输液需求;②必要时给予患者紧急治疗,如吸氧、建立呼吸支持等;③通知相关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协助处理。

3. 在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处理完毕后,对导管进行再次评估,确保其通畅。

5. 记录应急处置过程,包括患者病情、导管复通情况、所用药物及处理方法等。

6.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导管护理注意事项,防止导管再次堵塞。

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情况,预防导管堵塞。

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认识。

4.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五、应急预案执行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医院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王春香;汪红慧
【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年(卷),期】2007(021)004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并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自1999年2月-2005年2月对带有CUFF的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32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进行观察,发生导管功能不良有31例,发生率为9.42%.试用30 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万U以5 ml/h微泵维持,持续5 h,查看效果.结果 31例病人经尿激酶溶栓后导管恢复通畅,溶栓复通成功率达93.80%.结论及时处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生存率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王春香;汪红慧
【作者单位】杭州市拱墅区祥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1;浙江省青春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J], 龚姝琴
2.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J], 张岩郅;张芝琴;尚有
全;苏伟
3.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 [J], 李慧丽;刘瑞;张瑞;付苏彦
4.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京;戴晓霞;张宜默;左力;金其庄
5.血液透析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 [J], 曹礼应;韩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法林对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

华法林对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

华法林对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摘要】目的:就华法林对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进行探讨。

方法:本组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阿司匹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后常规用肝素进行封管,分别给予华法林片125~375mg/d,阿司匹林片100mg/d。

一旦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的状况,那么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对凝血功能进行复查,与尿激酶局部封管。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血倾向,那么患者口服药物应该停药或者剂量减半,注射的肝素剂量也应该减半。

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及原发病为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观察治疗3个月结束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在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分别是319%和709%(P<005)。

结论:华法林对常规肝素封管预防血透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性亦可,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运用。

【关键词】华法林;阿司匹林;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33-02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近年来已被广泛推广使用,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通畅是保证血透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导管功能不良或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常规肝素封管的同时配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其对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患者,男9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128,透析龄6月~48月,平均383±305,其中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炎5例,梗阻性肾病1例。

长期导管远期并发症及处理

长期导管远期并发症及处理
Raad, II, Arch Intern Med 2002; 162:871-878


导管相关感染 --发病机制
腔内途径污染:

血栓形成:导管植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 纤维蛋白在导管内壁沉积,细菌可粘附其上,并迅速形成 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形成血栓,发展为细菌移位 生长和感染。 接头及液体污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任何利用静脉导管 进行诊断、治疗的无菌技术失误,均可使病原菌通过污染 的接头或液体进入腔内定植。革兰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 细菌的感染常与输注溶液的污染相关。 内源性污染:细菌来自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细菌可经 血流种植在管尖形成的纤维套中而导致感染。
4
外周血和导管出口 部位脓液培养均阳 性并为同一株微生 物
导管相关感染 --常见病原体(国外)
耐药菌在CRBSI的致病菌中占有较大比例,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引起的CRBSI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占50%以上。
而近年来,得力于CRBSI的积极预防,已使MRSA感染导致
的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的肠杆菌感染引起的CRBSI感染率却在增加,同 时,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引起的CRBSI感染率也有增加趋势。
Pastan S,et al. Kidney Int,2002,62(2):620—626.
主要内容
1
2
前 言 长期导管功能不良 长期导管相关感染
3
4
小 结
导管功能不良
1. 定义
国外指南认为导管流量小于300ml/min,或者当血泵 流量小于300 ml/min时,动脉压小于一250mmHg、或者静 脉压大于250mmHg时,认为导管功能不良。

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应 考 虑纤 维 外 鞘形 成 , 需 重 新换 管或 马兜铃酸 ‘ 肾病 3 例, 狼狼性 肾炎 2 例, 高血压 肾病 6 栓 治疗 无 效 时 , 例。其 中由临时性颈 内静脉导管换成 T C C的6 1 例, 手术修复 。 ’ 1 - 4 _ 3 导管脱 出 导管脱 出多与使用过程 中导 直 接进行 T C C 插 管的 2 5 例, 因导 管功能不 良进行 2 次更 换 T C C的 1 0例 ( 包括原位通 过导丝更换导 管 6 管袖套未与周围皮肤完全粘连 固定或导管反复牵拉、
【 关键词】 袖套 ; 中心静脉导管; 功能不良; 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3 - - - - 6 3 5 0 ( 2 0 1 3 ) 1 7 —2 6 4 1 —0 2
1 . 2 操作方法 采用 S e l d i n g e r 技术置 管 , 涤纶  ̄ 2 c m的位置。 泛应用于血液透析 , 其既可 以作 为长期 血管通路使 套放在距 出口 1 用, 也能作 为等待动静脉 内瘘成熟期间非常理想的过 1 - 3 功 能不 良的判 断标 准 无统 一 的定 义 , 临 渡通路 , 还 能 急 诊使 用 。虽 然 患者 讨 厌 带 管 生 活 , 但 床上一般 以血流量持续 <1 5 0 ml / m i n ( 不全堵塞) 和 完全堵塞) g l J 断 。堵 塞又可分为双 向 没导管却无法生存Ⅲ 。操作 、 使用或管理不规范会导 导管抽血不畅(
例, 重新选择部位穿刺更换导管4 例) 。穿刺部位 : 股 导管侧肢体过度伸展等有关 。导管一旦脱 出不可送 静脉 2 例, 左侧颈 内静脉 5 例, 其余 为右侧颈 内静脉。 回, 需重新换管。 应用的T C C为 Q u i n t i o n P e r m c a t h 1 3 . 6 F r x 3 6( 4 O ) c m 导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DOQI导管使用指南(2006)
• 长期导管尖端置于右心房中部?同时动脉管腔应面向纵隔?临时管 置于上腔静脉。
• 临时导管只适用于住院病人,股静脉临时导管只用于卧床病人,临 时管使用应短于一周。
• 临时管与长期管均不应用于有内瘘侧。 • 股静脉导管应足够长(24-31厘米),到达下腔静脉,以提供足够
纤维鞘的处理
• 通过股静脉撕脱术 • 导管内撕脱术 • 通过导管 Urokinase 或t-PA输注 • 球囊扩张纤维鞘后更换导管 • 从纤维鞘外重新植入新导管 • 原位更换较长的导管
Transfemoral Percutaneous Fibrin Sheath Stripping
导管内纤维鞘撕脱术
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肝素三步封管法
第一步:用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原有肝素并弃掉 (连同注射器);
第二步:用10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各2~3ml 弹丸式注入动静脉管腔内;
第三步:根据管腔容量用5ml注射器缓慢注入 肝素或肝素盐水。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1. 将管腔内残存液体抽出; 2. 缓慢注入2~3ml生理盐水; 3. 根据管腔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溶液(每
晚期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
• 血栓形成 • 纤维鞘形成
一、导管打折与位置异常
二、血栓形成
导管血栓形成(catheter thrombosis)
导管自身血栓(intrinsic catheter thrombosis) 血栓形成附着在导管内或外表面,包括腔内或导管尖 端血栓及纤维鞘。
导管外血栓(extrinsic catheter thrombosis) 由于导管存在导致的血栓,包括心房内、心房壁及中 心静脉血栓。
Radiology. 2006 Aug;240(2):427-34
7days
7days HE×25
7days HE×200
45days HE×200
• Radiology. 2006 Aug;240(2):427-34
纤维鞘的诊断
• 临床可疑:透析时引血困难,回血通畅,并除外贴壁现 象。
• 确诊手段: 1. 经导管造影 2. 导管回撤造影(pull-back venography) 3. 血管超声技术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7) 22: 1762–1765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0; 11: 1115-1119
纤维鞘剥离、换管与球囊破坏的比较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6 Jun;17(6):1011-5
尿激酶输注与经股静脉剥离术的比较
导管分类原则
• 导管装置可以根据设计、用途和使用时间进行定义。 • 目前推荐导管被定义为急性短期应用的不建立隧道的非涤纶套导管
(NCCs)或作为数周至数月透析使用的建立隧道的涤纶套导管 (TCCs)。 • 长期导管通常都埋隧道。 • 导管管腔常是双腔或者同心圆形或双“D”形(最常见),既可以是 阶梯形(如动静脉口被错开1-2cm),或者尖端分裂形。 • 较新的管尖设计是一种螺旋分隔(Tyco,Palindrome)形,该设计可 以允许动静脉端口互换使用。
纤维鞘的形成机制
• 纤维鞘1971年首先被 Hoshal 描述。 • 中心静脉插管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内皮裸露,附壁血栓形成。静脉局
部平滑肌细胞增生,静脉壁增厚,平滑肌细胞在静脉穿刺处沿导管周 围移行生长。 • 纤维鞘不是由纤维组织构成(?),而是稳定的细胞-胶原组织,并被 内皮细胞覆盖。 • 纤维鞘从插管后24小时开始形成,5~7天可覆盖导管全程(?)。 • 纤维鞘发生率42~100%。
Techniques in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8,09,008
我们建议的流程为:尿激酶持续输注→不干预 纤维鞘原位更换长一些的导管→纤维鞘外更换导管 →球囊扩张后更换新导管→其他。
右侧颈内静脉→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内静脉
→左侧颈外静脉→股静脉→ 经腰及经肝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
• 当前或以后进行肾移植的病人应该特别留意,避免股静脉插管。 • 如果可能的话,长期导管不应该与成熟中的动静脉瘘放在同一侧。
(B)
建立隧道带Cuff导管长度选择
长度有36cm、40cm、45cm、50cm等不同规格;
的血流量(大于300ml/min)。 • 长期导管流量最好大于350 ml/min,不低于300ml/min (泵前动
脉压大于-250 mm Hg)。
不建立隧道的非Cuff导管部位与长度选择
• 右侧颈内静脉:12~16cm • 左侧颈内静脉:16~19cm • 股静脉:≥19cm
建立隧道带Cuff导管插管部位选择顺序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0 Oct;11(9):1121-9
建议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work group considers it preferable to remove the catheter over a guidewire, followed by disruption of the fibrin sheath with a balloon, and replacement with a new catheter.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以选择36~40cm的导管,左侧颈 内静脉置管,可以选择40~45cm的导管。更长的导管主 要用在股静脉置管时使用。
建立隧道带Cuff导管植入手术环境
• 手术室 • 至少穿刷手衣 • B超 • 心电监测 •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 • 导管室或杂交手术室
术后注意
• 局部冷敷加压2小时 • 次日X片 • Nhomakorabea当日不透析
1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10,000单位); 4. 20~30分钟后回抽; 5. 若仍欠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2~3次。
• 定期用尿激酶封管(每2周一次)可能会减少血栓形 成的发生率;
• 早期发现血栓形成是溶栓成功的关键;
•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三、纤维鞘(fibrin sheath)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