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_张鸾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差异作者:曾玲玲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第11期【摘 ; 要】恭维语是日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本论文从中西恭维语的恭维对象、语境、话题、语言形式、应答模式上分析总结存在着的异同。

同时还将对引起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作简单剖析,这对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和西方文化的学习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恭维语;文化;跨文化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Zeng Lingling[Absrtact] ;Compliment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the most common speech act.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liment object, context,topic, language form and response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liments. At the same time,it'll als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difference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workers engage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ers of Western culture.[Keywords] library service ; quality improvement; development恭维语是口语交际的重要部分。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_张鸾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_张鸾

收稿日期:2008-10-23作者简介:张 鸾,女,现在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任教。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张 鸾(呼伦贝尔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摘 要: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结构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而且可以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美文化;恭维语;差异;对比研究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plimentsAbstract:Compliments serve as aIl im portant means to build up harmonious intcrpexsonalrelationship.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ultural backg rounds.Americans and Chinese behave quite differently in the use and response of compliments.Tak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o account can help one use compliments appropriately and avoid cultural collision.Key words: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compliments:differences;the 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55(2009)01-0087-03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所说的恭维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PPT共17页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PPT共17页

参考文献
[1] Herbert, Robert K.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compliment behavior [J]. Language in society.1990,(19).
[2] Wolfson, N. Perspectives: Sociolinguistics and TESOL[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9.
美国文化VS中国文化
称赞朋友的妻子
• 称赞朋友的妻 子被认为是社 交礼貌行为的 一种,美国人 则会对此感到 十分自然,颇 为欣赏。
• 在中国文化中被看做 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或让人误认为称赞者 对这位女性另有所图。 与中国人信奉的道义 “朋友妻不可欺,朋 友妻不可赞”有关。
⑴对别人成就的恭维侧重于结果本身,而不是他的 一些个人条件。 ⑵以事实为依据,美国人经常把结果作为恭维的重 点,如: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⑶通常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进 行恭维,尤其是上级和下属,以达到维持正常的上 下级间关系的目的。 ⑷一般较直接的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展开,很少 涉及聪明。
➢ ⑷恭维者常常把恭维对象扩展到对方的家庭成员身上,真 正目的还是为了恭维听话者本人。如您女儿真聪明,就像 她妈妈。表面上是称赞女儿,言外之意还是夸奖听话者。
➢ ⑸中国人认为这样是爱慕虚荣,不谦虚,所以中国人在外
人面前一般是以他人家庭为恭维对象的。
英汉恭维语应答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的应答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取向的价值观,讲究“尊卑有 等” 、 “亲疏有序”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等级观念和唯 上思想。与人交际时,往往采用“上尊下卑”, “贬己 尊人”的方式。面对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中国人习惯于要 谦虚地回答: “哪里” , “不敢当”等,以示自己受之 有愧。有时还要适当地贬低自己的才能、水平以及所取得 的成就,这样就会给人留下谦虚、慎言、有修养的印象, 而接受别人的恭维会被人认为骄傲自满。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中美恭维语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中美恭维语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中美恭维语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美恭维语及其回应语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恭维语的词汇、人称、对象和内容以及回应语的不同方式。

通过研究,本文揭示出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导致的中美恭维语的差异,并借此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不同交际方式,同时也证明在语言学研究中,社会因素的重要地位。

1.引言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语言学在美国兴起。

这门学科采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不同的视角研究语言的异同性。

本文选取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小方面,主要对中国和美国环境中的恭维语及其回应语进行比较,以期揭示出民族交际风格的差异导致的语言差异。

通过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由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的差异以及用语特点。

2.理论背景在语言交际中,为了体现自己的礼貌,同时赞美对方,人们会经常使用恭维语。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很多学者就开始了对恭维语的研究(Manes&Wolfson, 1980; Herbert, 1988),国内学者起步稍晚,但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左焕琪, 1983;贾玉新, 1997;雪征, 20XX)。

总的来说,这些学者主要是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对英汉恭维语进行对比研究,应该采用更全面的视角,因此本文会从词汇、句型、人称以及对象和内容方面进行探索。

3.中美语言中恭维语的差异东方大国中国与西方的美国在使用恭维语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3.1恭维语词汇中美恭维语的词汇有类似之处,主要是模糊性很强的形容词的使用,英语和汉语恭维语都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言。

3.2恭维语句型美国英语中,最常使用的恭维语句型有以下三种:a. Subject + is/look (really) + adj. 如:You look good.b. Subject + (really) like/love+ Object. 如:I really love your skirt.c. Subject+ is (really)(a) +adj+Object. 如:You are a really kind-hearted boy.而汉语恭维语中,以下四种句型是最常见的:1. 你+动词+副词如:你跳得棒;2 . 你的+名词+(是)+ 副词+形容词如:你的发型很漂亮;3 . 副词+形容词构成感叹句如:太棒啦;4 . 形容词+名词如:好嗓子!从句型上看,两种语言中的恭维语都是非常程式化的语言,不过两者的句型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较大之处。

对中美女性恭维语在话题_社会功能及应答方面的比较研究_董平

对中美女性恭维语在话题_社会功能及应答方面的比较研究_董平

对中美女性恭维语在话题、社会功能及应答方面的比较研究董平(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恭维语是一种言语行为。

不同文化的恭维语在话题、社会功能、应答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中美女性恭维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之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恭维语;话题;社会功能;应答[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校科研启动项目“中美女性使用恭维语及其应答语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8B044)【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8-021-2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语言有各自的特色。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用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使用恭维语时,话语发出者可以实施其言外行为,表达其言外之意,如问候、感谢、鼓励等;除此之外,话语发出者还可以实施其言后行为,对听者产生一些影响,如与听者拉进关系,建立一定良好的洽谈气氛等。

它既具有信息功能,又具有情感功能。

成功地运用恭维语既可以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又可以拉进交际者之间的距离。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不同语言的恭维语在语言形式、场合、内容、应答模式都有一定的差异。

一、恭维语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本文引用Holmes(1986)对恭维语的定义:恭维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直接或间接地向除了说话人以外的某个人,通常是听话人,表示恭维,所涉及的话题通常有所有物、品质、技能等,这些都得到说话人的积极评价。

恭维语的话语结构是一种配对性结构(adjacency pair),有应有答。

对恭维语的回应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非语言形式。

中美恭维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专家对恭维语做了研究,如Wolfson(1989),Herbert(1989, 1997)和Holmes(1986);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部分汉语研究者把研究触角转向了汉语恭维语,他们对汉语恭维语及其应答语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汉语恭维语的句式﹑话题﹑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也对英汉恭维语进行了跨文化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汉语恭维语也是高度程式化。

从恭维语看中西(美)文化差异 Compar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从恭维语看中西(美)文化差异 Compar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3.1.3 More differences about the compliments in social occasions
• In 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 They often praise their own families, including their spouses, parents and children. • In the Chinese culture • The compliments receivers are usually others’ family members instead of their own.
• A: You are funny. • B: No, you are a good listener.
4.2 Chinese’s responses
4.2.1 Obscure and inexplicit reply. • Most Chinese are introverted and veiled, they usually choose not to unveil their inner heart, and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judge the truth from a Chinese’s words or facial expression. So, some people think Chinese culture is a kind of “Block Culture”(墙文化).
4.2.2 negative reply. • In this kind of reply,speaker think the person or something is not worth the praise, the reply sounds that the compliment doesn’t tell the truth. • Chinese often focus on the veiled meaning, and they will never praise themselves in public. So, when they hear the compliment, they are likely to negate or low themselves to show modest.

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研究

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研究

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研究作者:常莉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恭维语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恭维语由于中西宗教、地理位置等原因在话题的选择、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应答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语用差异。

因此,正确理解并运用恭维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恭维语;语用差异[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并传递着文化。

恭维语是英汉文化所共有的程式化的言语行为,被誉为“口头礼物”、“社交场合的润滑剂”(Wolfson, 1983:89),具有问候、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系人际关系、开启话题、表达欣赏以及缓解矛盾等作用(Holmes,1987)。

但是,由于中西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中西恭维语在话题的选择、语言形式的表达以及应答模式上有着很大的语用差异,这些打着民族文化烙印的语用差异也折射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特征。

二、中西恭维语语用差异存在的原因1、宗教差异西方文化信奉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崇尚个人主义,讲究“礼尚往来”的价值均等,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做法要忠于内心真实的想法。

中国文化深受儒、道、佛家的影响,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他提出“克己复礼”,其“礼”就是“自卑尊人”、“贬己尊人”。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为人处世要含蓄内敛,“尊老爱幼”,“枪打出头鸟”等,中庸思想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工作和生活中。

2、地理位置差异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刚好相反,它面临大西洋,冬天刮“东风或东北风”,西风是暖风。

而在中国,冬天寒冷的是风却是西风或西北风。

所以汉语中有“借您的东风”这样的说法来表达对对方的恭维,而西方人并不理解此说法。

雪莱的《西风颂》则表达了西方人对西风的喜爱,但在中国文化中,西风并不受欢迎,比如中国有“喝西北风”的说法。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

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中美恭维语及其应答的比较探讨内容导读:用1 2 3 下一页在科技高度发展,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今信息时代,中美两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Holmes(1988)曾说过:“恭维语是说话者直接或间接的向听者(通常是对包括所有物,个性及能力等好的方面)表达赞扬之意的言语行为,是受到施动者和受动者双方肯定的行为。

”恭维言语行为是社会交流的润滑剂。

在我们的交流中,中美两国的学生的恭维言语行为有何特点,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本研究以恭维言语行为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考察中美两国在校学生恭维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通过对中美两国学生在恭维语及其应答上相同和不同之处的对比,探讨其背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使用填空式问卷,60名受试者分两组介入了该问卷调查,两组受试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三年级学生。

其测试结果用于指导第二阶段的设计和选材。

第二阶段使用语篇补全测试,另外两组学生介入该问卷,一组为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另外一组为美国纽约州BinghamtonUniversity教育系学生。

语篇补全法用于收集数据对受试者使用的恭维语的现状进行报告,通过对数据定量分析的统计方法将数据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与对照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恭维语的使用上美国使用者与中国使用者在表达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更多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而不是借助修辞手法间接蕴藉表达个人的称赞;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即在使用恭维语时,两国人多使用感叹句和陈述句。

而中美两国学生在使用恭维语时,其内容各异且美国学生习惯附加他人称谓而中国学生却很少如此。

2)在恭维语的应答上,中美两国使用者都运用寒暄功能表达委婉之意,也都会大量使用陈述句式,但是其回应的内容和回应策略却相差甚远。

本研究就理论而言,在恭维言语行为及其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照的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充实了这两种语言方面的语用学实证素材,同时也为跨文化语用ntsandResponses22-263.ResearchDesign26-333.1Researchquestions263.2Subjects26-273.3Instruments27- 313.4Datacollectionprocedures31-334.ResultsandDiscussion33-584.1ComplimentsbetweenMandarinChineseandAmericanE nglish33-434.1.1Commonfeatu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学和认知语言学提供了相关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10-23作者简介:张 鸾,女,现在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任教。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张 鸾(呼伦贝尔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摘 要: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结构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恭维语的使用和应答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而且可以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中美文化;恭维语;差异;对比研究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plimentsAbstract:Compliments serve as aIl im portant means to build up harmonious intcrpexsonalrelationship.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ultural backg rounds.Americans and Chinese behave quite differently in the use and response of compliments.Tak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o account can help one use compliments appropriately and avoid cultural collision.Key words: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compliments:differences;the 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55(2009)01-0087-03恭维语的使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所说的恭维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对人或物的一种积极评价。

对恭维原则能否熟练掌握运用,标志一个人社会成熟的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强弱。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

因此其恭维语也必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美恭维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探微。

一、中美恭维语所涉及话题的差异根据M anes,Wolfson 等的观点,恭维语的话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外貌或所属物;二是成就和能力。

在英汉两种语言背景下,女性通常被称赞外貌仪表,而男性通常被恭维能力或成就。

(一)话题涉及外貌或所属物中美恭维语值得注意的差异是:1.在美国文化中,恭维他人的外貌或所属物被认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女性的外貌仪表永远是被恭维的对象,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穿着等是很平常的。

如:What a beautiful dress you are wear -ing !在中国文化中,女性的外貌仪表虽然也是一个被恭维的内容,但不占主导地位,而且这种形式的恭维更多地局限在女性之间。

男性恭维女性的外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是一个禁忌。

现在情况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仍受到较大的限制,恭维方式比较含蓄,不会像美国人那么直观而具体。

如:你今天气色不错。

2.在美国文化中,称赞朋友的妻子被认为是社交礼貌行为的一种,美国人感到十分自然。

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恭维则被看做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或让人误认为称赞者对这位女性另有企图。

因此87中国人在尊老爱幼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通常会将恭维转移到听话者的老人或子女身上。

当被邀请去朋友家吃饭时,美国人一进门总是夸女主人,如: Your w ife is very pretty而中国人则是夸孩子,如:你的孩子真乖。

3.在美国文化中,美国入突出个性,认为经过后天装扮而成的美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恭维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如:You look pretty today.句中动词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而可能是努力的结果。

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更欣赏自然天成和内在持久的美。

如:你长得真漂亮。

句中动词 长得 没有时效限制,又强调了天生自然的美。

(二)话题涉及成就或能力中美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美国恭维语中,对别人成就的恭维侧重于结果本身,而不是他的先天条件。

如:I am so proud of your success.在汉语的恭维语中侧重于个人天赋、才能等内容。

如:你真能干。

2.在中国文化中,恭维以情为主,倾向于将个人修养和思想高尚作为性格闪光点。

如:您对学生真有爱心。

在美国文化中,恭维通常以事实为依据,把结果作为恭维的重点。

如:You have done ag ood job.3.在美国文化中,通常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进行恭维,尤其是上级和下属,以达到维持正常的上下级关系的目的。

在中国文化中,多数情况下是下级对上级的能力和成绩进行恭维,其目的是取得上级的好感。

4.美国文化中的恭维一般较直接的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展开,很少涉及对方的家庭成员。

中国文化中,恭维者常常把恭维对象扩展到对方的家庭成员,其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恭维听话者本人。

如:您女儿真聪明,就像她妈妈。

表面上是称赞对方的女儿,其言外之意则是夸奖听话者。

5.美国人可以在外人面前恭维自家人,如称赞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

中国人会认为这样做是爱慕虚荣,所以中国人在外人面前一般是以他人家庭为恭维对象的。

二、中美恭维语语言形式的差异(一)词汇方面根据M anes和Wolfson对英语恭维语的研究,作为肯定性评价的语义载体主要有两类:形容词和动词,共占96%,其中形容词的使用远远超过动词。

最常用的是nice,good,beautiful,pretty,g reat;表欣赏性的动词是like,love。

汉语的恭维语中,作为肯定性评价的语义载体主要有三类:形容词、副词和动词,共占90%。

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容词是好、行、聪明等,副词是真、很、特等,这些副词常与形容词联合使用共同表达出一种强烈的赞叹之情。

动词很少使用 喜欢、喜爱 等。

当美国人用这种方式来称赞中国入时,往往会使中国人误解为间接的请求把所称赞的东西送给他。

如:A:You have interesting book.I like it. (恭维)C:thank you.Well,if you like it,I II buy an-other one for you.(误解)通过对中美恭维语在词汇选择方面统计数据的比较,发现以下几点差异:一是形容词在美语中的使用频率要比在汉语中使用高;二是副词在汉语恭维语中广泛应用,与形容词或动词结合更能加强恭维力度;三是相比而言美语恭维语更为程式化。

(二)句法方面Manes和Wolfson认为恭维语带有公式性,句法结构主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出现的频率高达80%以上:1.NP+is/looks+ADJ如:Your house is/looks nice.2.I+like/love+NP如:I simply love that puppy.3.PRO+is+(a)+ADJ+NP如:T his is a larg e room.汉语恭维语中也有三类主要句式;881.名词短语+副词+形容词如:你的房间真漂亮。

2.第二人称+动词+副词+形容词如:你说得真对。

3.第二人称+名词短语+动词+形容词如:你英语讲得挺好。

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恭维语是程式化的,而美语恭维语的程式化比汉语更为明显;二是代词作为主语时,美语恭维语多用第一人称作主语,汉语多用第二人称作主语。

三、中美恭维语应答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取向的价值观,讲究 尊卑有等 、 亲疏有序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等级观念和唯上思想。

与人交际时,往往采用 上尊下卑 , 贬己尊人 的方式。

面对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中国人习惯子要谦虚地回答: 哪里、不敢当 等,以给人留下谦虚、慎言、有修养的印象。

美国传统文化是以个体主义为主的价值取向,美国人的等级观念、唯上思想比较淡薄。

与人交际时,往往采用的是 求同策略 ,以便与对方保持平等或一致的关系。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Pomerantz的研究,美国人一般会有四种应答方式。

(一)接受恭维的方式对恭维者报以感谢,以表示对恭维的接受。

如:A:You look beautiful today!B:thank you.(二)避免自我赞美的方式转移或降低对方的赞美而不是直接否定对方。

1.自我贬低法:如:A:You have done a good job.B:I know I could do it better.2.转移法:如:A:John,that s nice work.I don t know how you do it.B:It 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三)报以恭维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接受了恭维,又取悦了对方,使对话双方皆大欢喜。

如:A:You alw ays do a good job.B:So do you.(四)对恭维进行否定的方式在美国文化中,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式。

1.把恭维当成讽刺和挖苦而感到不愉快时。

2.与家人或亲密朋友交谈时。

恭维语的使用必须以交往者共享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等为基础。

中美恭维语的差异,实质上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反映。

只有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指出跨文化交流中恭维和接受恭维造成误解的原因,才能使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尽量少出错误,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李瑞华主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4]石 宁.英汉称赞语之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4).[5]Wolfson,N.Perspectiv es:Sociolinguistics and T ESO L[M].N ew Yor k:Newbury House:Publishers,1989.[6]段成钢.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加[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7]姜先行.英语恭维语的规律与规约[J].三峡大学学报,200l,(5).[8]罗丽莉.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及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9]袁磊.中美恭维语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责任编辑:陈子纯)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