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小说
沈从文作品目录

沈从文出版作品目录:1 《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北新2 《蜜柑》(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3 《入伍后》(小说、戏剧合集)1928,北新4 《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1928,新月5 《老实人》(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6 《阿丽思中国游记》(童话)1928,新月7 《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文化学社8 《山鬼》(短篇小说)1928,光华9 《雨后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28,春潮书局10 《长夏》(短篇小说)1928,光华11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童话)1928,新月12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13 《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上海远东书店14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一名《在别一个国度里》)1929,红黑15 《十四夜间》(小说、戏剧合集)1929,光华16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1929,光华17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18 《凤子》(短篇小说集)1930,杭州苍山书店19 《一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1930,光华20 《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1930,神州21 《旧梦》(长篇小说)1920,商务22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1932,中华23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1931,新月24 《龙朱》(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寻乐轩25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长篇小说)1931,上海大东书局26 《虎雏》(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27 《记胡也频》(散文)1932,光华28 《泥涂》(中篇小说)1932,北平星云堂书店29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30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31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1933,新时代32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33 《一个母亲》(短篇小说)1933,上海合成书局34 《沫沫集》(评论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35 《游目集》(短篇小说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36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37 《从文自传》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38 《记丁玲》(散文)1934,良友39 《边城》(中篇小说)1934,生活40 《八骏图》(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41 《从文小说集》1936,上海大光书局42 《湘行散记》(散文集)1936,商务43 《从文小说习作选》(上下册)1936,良友44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说集)1936,复兴45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46 《废邮存底》(书信体文论集)与萧乾合著,1937,文生47 《一个妇人的日记》(短篇小说)1938,晨光48 《记丁玲》(续集,散文)1939,良友49 《湘西》(散文)1939,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50 《昆明冬景》(论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51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1939,商务(长沙)52 《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1940,上海三通书局53 《如蕤》(短篇小说集)1941,上海艺流书店54 《烛虚》(散文评论集)1941,文生55 《沈从文自传》1943,上海中央书店56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57 《云南看云集》(评论集)1943,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58 《黑凤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59 《长河》(第l卷,长篇小说)l945,昆明文聚社60 《沈从文小说选集》1957,人文61 《沈从文短篇小说选》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62 《从文小说选》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63 《从文散文选》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64 《沈从文散文选》1981,湖南人民65 《沈从文小说选》1981,湖南人民66 《沈从文小说选》(1-2)1982,人文67 《沈从文散文选》1982,人文68 《沈从文文集》(1-12)l982一1984,花城、香港三联69 《沈从文选集》(1一5)1983,四川人民70 《神巫之爱》(小说、散文集)1983、花城71 《凤凰》(小说散文集)1986,文化艺术72 《沈从文代表作》(小说、散文集)1987,黄河文艺73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外文出版社。
《沈从文文集》主要情节

《沈从文文集》主要情节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卓越,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本文将重点介绍《沈从文文集》中的主要情节。
一、《边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青年少女草青和一个年轻学者孙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了边疆地区的人们的纯朴和坚韧。
草青和孙少平之间的爱情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阻碍,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二、《女儿经》《女儿经》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性主人公苏雪和她的一生。
苏雪出生在地主家庭,受到了传统封建观念的束缚,但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小说以苏雪的艰辛历程为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奋斗。
三、《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其中记录了他在湖南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散文以自然景色和民俗风情为主题,以文人的视角展现了湘江流域的美景和乡野生活。
通过描写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湖南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四、《围城》《围城》是沈从文的另一部重要小说作品,以大学生故事为题材,描写了当时社会中的很多普遍现象。
小说通过描述男主角方鸿渐与他周围人的关系,以及他对自我认同和社会期望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封建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围城》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沈从文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程。
小说以山村少年孙少平为主人公,通过他的奋斗和成长展现了平凡人的英勇和智慧。
《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大型的家族史诗,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探索有着深刻的洞察。
六、《子夜》《子夜》是沈从文的一部小说集,其中包含了多篇短篇小说和杂文。
这些作品涉及了各个领域的主题,如教育、人际关系、政治等。
沈从文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独到见解。
总结起来,《沈从文文集》中的主要情节涵盖了农村爱情、女性命运、湖南旅行、大学生困境、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沈从文全集

《沈从文全集》总目第1卷(小说)鸭子蜜柑入伍后公寓中第2卷(小说)老实好管闲事的人篁君日记梓里集第3卷(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第4卷(小说)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间及其他旅店及其他采蕨一个天才的通信第5卷(小说)沈从文甲集石子船龙朱衣冠中人第6卷(小说)旧梦沈从文子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楼居第7卷(小说)虎雏凤子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一个母亲如蕤集第8卷(小说)游目集边城八骏图新与旧主妇集第9卷(小说)从文小说习作选短篇集月下小景神巫之爱第10卷(小说)长河乡村琐事芸庐纪事虹桥集雪晴第11卷(散文)遥夜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第12卷(散文)烛虚七色魇集友情集南北风景我与新文学第13卷(传记)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第14卷(杂文)甲辰杂谈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己见微斋杂文霁清轩杂记北平通信跑龙套艺文题识录第15卷(诗歌)人谣曲忧郁的欣赏絮絮浮雕乐章匡庐诗草井冈山诗草赣游诗草青岛诗草郁林诗草牛棚谣云梦杂咏文化史诗钞京门杂咏喜新晴第16卷(文论)中国小说史沫沫集沫沫集续编序跋集编者言术艺刍言第17卷(文论)文学运动杂谈废邮存底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续编第18—26卷(书信)书信第27卷(集外文存)一个人的自白沉默归队史无前例(上、下)谈话及其他无从驯服的斑马无从毕业的学校忘履集第28卷(物质文化史)中国玉工艺研究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研究漆器及螺甸工艺研究狮子艺术陈列设计与展出第29卷(物质文化史)唐宋铜镜镜子史话扇子应用进展文物研究资料草目第30卷(物质文化史)中国丝绸图案织绣染缬与服饰《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种种说“熊经”文物谈小录第31卷(物质文化史)龙凤艺术新编马字艺术和装备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第32卷(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的作品和简介

小说创作,个人简介及评价
个 人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 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 凰县。
1921年脱离军队到北京求学。
工字型
1923年起以“休芸芸”等笔名陆续发表文章,后一发不可收 拾。
《 《 《 及短
主 新 阿 其篇
妇 与 黑 他小
集 旧 小 》说
》 》 史 《集《 《 》 虎:Fra bibliotek《萧萧》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 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 ,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 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象棵蓖麻一样 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 、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 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 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 在一起。
谢谢观看!
创作思想:
都湘醉一 市西心生 文的于自 化真人命 批善性为 判美之“
美乡 下
人
”
小说特色
1.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2.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 4.小说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结束语
用
沈
诗 ,从
构 善文
筑 良笔
的 ,下
生 美的
命 丽湘
牧 。西
歌
充
满
了
温
柔
,
多
情
八 从 《 雏《
骏 文 月 》龙
图小下
朱
》说小
》
习景
《
作》
旅
》
店
小 说 创 作
小说及散文
中长篇小说: 《边城》,《长河》等
散文: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烛虚》《湘西》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八骏图》《都市一妇人》,中篇小说《边城》《神巫之爱》,长篇小说《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
他青年时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到逝世时已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他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两个方面。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其他领域也成就非凡,是名副其实的“大杂家”。
在创作界,沈从文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好作家之一;而学术上,他开启的名物研究,影响深远,至今追随者甚众。
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写出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丝绸图案》等文物著作。
1958年后,他专心致志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填补了我国服饰研究的空白。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沈从文,是著名作家、文化名人,影响力极大,其主要作品丰富多彩。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不拘泥于传统,他的作品充满现实感和民间风情,语言鲜活、生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以下将详细介绍沈从文的主要作品。
一、小说集《边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成名之作。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位于边境的小城镇,描写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以及各种人物。
其中最为经典的角色是少女兰,她在小说中被描写得非常细腻、温柔,受到广泛赞誉。
《边城》的文学价值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充满了诗意、哲理以及沈从文的人文关怀。
二、长篇小说《孽障》《孽障》是沈从文创作的另一部杰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小说以“孽障”鲁四家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在动荡岁月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与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在描绘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方面非常出色,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
三、散文《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是一篇以旅行为背景的散文集。
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家乡湘西风光、民族生活和人文风情等内容,以及他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感悟。
这部作品展现了沈从文的洒脱、豁达、超脱的气质和独特的风格,是现代散文的一部经典之作。
四、文集《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沈从文的文集,收集了他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游记等多种文体作品。
这部作品中融入了沈从文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
从整体上讲,这部作品与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一样精彩,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杰出代表。
五、小说集《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是沈从文创作的又一代表作品,描写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以及女性在那个封闭的环境中所反叛、所革命的故事。
小说以其崭新的写作方式,新颖的主题和时代感吸引着大量读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典的小说之一。
总之,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丰富多彩,作风大胆、开拓,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沈从文的虎雏的内容简介

沈从文的虎雏的内容简介
《虎雏》是中国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由作者于1930年
创作。
这部小说以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国为背景,以艰苦而痛苦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几个核心人物展开。
其中,李翠红
是小说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受封建传统束缚的农村妇女。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她坚守着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承诺,被描绘得坚韧而勇敢。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李翠红的丈夫贵富,他是一个勇敢正直
的人,因对抗日本侵略者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面对痛苦和折磨,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在小说中,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
普通人在历史大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挣扎。
他充满深情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守。
沈从文的《虎雏》以其深情与真实的刻画,深受读者的喜爱。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的坚毅与勇敢,感受到在困境中的希望和光明。
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历史的沧桑与残酷,同时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勇敢,给读者带来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沈 从 文 作 品

《 边 城 》 简 介
电影《边城》剪辑
《
欢 的 为 名 著 品 。 是 一 部 丽 深 受 专 家 赞 誉 和 读 图 者 喜 , 富 历 丰 证 生 印 。 先 度 生 的 制 , 插 去 料 物 历 代 绎 出 清 明 , 。 可 读 史 料 史 、 文 , 演 绘 见 发 俑 一 、 墓 之 , 然 种 好 的 惯 影 响 文 化 展 互 习 , 斐 了 多 绝 俗 互 相 民 族 的 发 记 载 画 志 分 、 壁 的 标 部 成 找 , 是 风 、 的 见 化 献 清 , 寻 然 , 字 文 严 谨 目 了 系 族 间 以 考 饰 文 文 图 像 嬗 替 组 要 服 的 及 尚 重 可 关 民 一 级 珍 书 。 全 态 度 可 、 阶 兄 弟 于 此 传 统 关 相 物 时 的 , 国 , 与 的 实 社 会 化 文 和 族 多 史 治 学 , 大 式 和 各 迹 中 料 丰 富 展 民 等 产 经 方 络 的 轨 千 年 资 托 发 是 三 象 依 历 史 饰 服 晰 为 形 等 此 书 是 又
中 古 简 介 服 饰 研 究 》 古 代
•
《中古服研究》配图剪影
书法作品剪影
纪 念 这 谨 位 大 师 白 底 此 以 年
周 今 年 是 先 生 诞 辰
110 PPT
会 纯 翠 二 上 朴 翠 人 , 善 十 。 翠 良 五 外 翠 。 岁 公 邂 两 , 年 逅 年 情 逾 了 前 窦 七 当 在 初 十 地 端 开 , 船 午 。 仍 总 节 他 很 的 赛 们 健 二 龙 热 壮 少 舟 情 ; 爷 的 助 孙 傩 盛 人 女 、
的 爱 边 情
远 故 《边 小 事 城 城 : 》 , 在 进 生 湘 述 活 西 的 着 风 靠 光 是 摆 秀 一个 渡 丽 哀 为 、 婉 生 人 的 情 而凄 祖 质 美 孙 朴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分析
《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 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展示 理想的人性,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
李健吾评价《边城》:“细致,然而绝不琐 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 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这不是一个大 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在现 代大都市病了的男女,我保险这是一付可口 的良药。”
第二节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一、对理想人性和人生的追求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展现了两种人生形式: 1.现实的人生形式。 《柏子》《萧萧》《丈夫》《会明》等 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 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 生形式。这种生活既是庄严的,又是悲凉的。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2.理想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
《月下小景》等小说中,表现了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呈 现出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二、对都市丑陋人性的描绘:都市题材小说 《绅士的太太》(两性关系)、《大小
阮》(义利取舍)、《八骏图》(自然生命 活力)着意于表现都市上流社会的病态,反 映都市上流社会人生的道德堕落、人性扭曲 和生命衰颓。
艺术特征
1.小说的诗意追求和散文化表达:田园牧歌 的氛围和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2.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沈从文被称为“文 体家”。
3.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 4.融纪实、象征与抒情为一体。
第三节《边城》分析
梦 幻 般 的 边 城
《边城》分析
一、文化蕴含分析
人物: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顺 顺、团总及女儿、老马兵。
第十二章 沈从文的小说
第一节 “乡下人”的传奇人 生
顽童-小兵-作家-教授-文物学家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湘 西凤凰人,身上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三种血 统。祖父沈宏富行伍出生,官至贵州提督,父 亲沈宗嗣,是一个想当将军的下层军官,母亲 黄英是当地唯一的贡生的女儿。
沈从文只上过五年小学,14岁进入土著部队。 1922年,在军队中混了近6年的他只身到了北 京。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初由北京 移居上海。1931年赴青岛大学执教。抗战爆 发后辗转来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 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教书。解放后停止文 学创作,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写成了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情节主线: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演变。
《边城》分析
主要矛盾冲突:两组人物关系及两种爱情选 择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矛盾冲突。 1、傩送――翠翠――天保 走车路(请人说媒提亲) 走马路(唱歌求爱) 2、翠翠――傩送――团总女儿 要碾房(其经济效益 “顶十个长工干一 年”) 要渡船(“一个光人”)
创作分期情况
1.创作前期(1924—1927):主要是对过去 生活的回忆,重在叙述人生经历。
2.创作中期(1928—1931):形成个性,确 立明确的文学立场,以乡村和都市两 种题材为主。《柏子》《萧萧》《丈 夫》《绅士的太太》《媚金·豹子·与那 羊》等。
3.成熟期(1931—1947):关注整个社会人 生,但以湘西世界为主,对现代文明 进行置疑。《边城》《长河》等代表 作。
《边城》分析
二、美学特征
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自然美。
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 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
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 如,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 浑圆畅达之气。
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 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抒情美。
第四节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价值和文学贡献
一、文化价值 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追求,反思现
代文明。 在湘西世界和都市生活的对照描绘中,
为民族品格重造提供了深度思考。 对巫楚文化的迷恋,对楚人浪漫热情品
格的推崇,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极端文化 自觉意识的作家。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价值和文学贡献
二、艺术价值 对文学真诚执著,不断尝试和创新文体。 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凝练和诗化的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