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法理论探析

合集下载

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

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
中 医 中 药
杨 兆 刚 教 授 应 用 “ 刺 法 " 临 证 举 隅 透
吕美 珍
( 山东 中 医药高 等专 科学校 针 灸推 拿教 研室 山东 莱 阳 2 5 0 ) 6 2 0
【 要】 笔者在 天津 中 医学院 第一 附 属医院 师向杨 兆刚教授 学 习期 间 , 睹 扬教 授 应 用 “ 刺法” 的灵活 性及 多样性 。兹粗 择数 例 摘 目 透
不 敢 刷 牙 、漱 g , l 纳差 、眠 差 , 黯 红 , 黄 腻 , 沉 弦 。 舌 苔 脉 诊断 : 医 : 痛 西医 : 中 面 三叉 神 经痛 ( Ⅱ支 ) 第 。 治疗 : 穴 : 阳透下 关 。配穴 : 会 、上星 、率 谷 、列缺 。太 主 太 百
2 “ 刺平 透 ” 法 斜 病案 : 患者 , ,O岁。主诉 : 脚拇趾麻 木 1 余 , 4 右 年 加重伴疼 痛 3 个月, 拇趾端 渍破半 月。病 史 : 年前 因受 寒 出现 右足前端 麻木 , 以 1 尤 足掌 及拇 趾 为甚 , 受凉 加重 , 经治疗 。至深秋 天 气变冷 后 , 痛 加 未 疼 重, 足背 及足尖发 凉 , 月前 因洗澡浸泡 时 间过长 , 半 出现趾端 溃破 , 在 “ 公安 医院”诊 为 “ 脉管 炎”建议 输液治疗 , , 病人未接 受 , 遂来求针 灸 治疗 。现 患者右 足端麻 木 , 趾端 破溃 , 色紫 黯 , 剧痛 , 活动 及站立 时稍 轻 , 间为重 , 以人眠 , 伐 难 纳可 ’ 便 调 , 紫黯 , l _ 舌 舌尖 红 , 白脉 弦 。 苔 诊断 : 中医 : 疽 。西 : 管 炎 。 坏 脉 治疗 : t穴 : | 爪冲透 涌 泉 。 配 穴 : 陵 泉 、足 三 里 、 丰隆 、三 阳 阴 交 、风 市 、 上星 、百 会 。手 法 : 冲 向 涌 泉 , 透至 皮 下 , 转 太 斜 捻

透穴疗法

透穴疗法
多为直刺深刺,如阳陵泉透阴陵泉、合谷透劳宫,昆仑透太溪,光明透蠡沟等。这种刺法刺激量大,针感强烈,可调和阴阳,调节表里,对改善全身症状和远端病症效果较好。
应用举例《针灸大成·玉龙歌·杨氏注解》关于透穴的运用实例如下:
印堂刺1分,左右透刺攒竹婴儿慢惊风
风池刺1.5寸,透风府穴痰饮所致的偏正头痛
合谷穴刺至劳宫偏正头痛
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口眼喎斜
头维沿皮透刺两额角眉棱骨痛及眩晕
瞳子髎透鱼腰两睛红肿疼痛羞明
阴陵泉透阳陵泉关节红肿疼痛
间使透支沟疟疾
液门沿皮针向后透阳池手臂红肿连手腕疼痛
列缺透太渊寒痰咳嗽
透穴针刺手法
透穴刺法:
(一)透刺同一经脉穴位
(二)向邻近经脉透刺
(三)向表里、阴阳经脉相互透刺
应用举例:
展开透穴刺法
(一)透刺同一经脉穴位
(二)向邻近经脉透刺
(三)向表里、阴阳经脉相互透刺
一、应用举例:
透穴刺法透穴刺法是继《内经》以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特殊刺法。透穴刺法是用卧针沿皮刺或直立深刺,让毫针从一穴刺入,使针尖到达另一穴的部位,达到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的目的。
少泽穴沿皮向后刺3分乳痈
至阳针刺沿皮下刺3分黄疸
风门沿皮向外刺伤风感冒
针复溜3分,沿皮向骨下刺1寸伤寒无汗
(一)透刺同一经脉穴位
如丝竹空透刺率谷、地仓透颊车、液门透阳池、列缺透太渊等,可增强疏通本经经气的作用,提高对经脉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向邻近经脉透刺
多为同一平面的横向透刺,如风池横透风府,曲差沿皮向外透头临泣,印堂透攒竹等,可增强疏通局部经气的作用,对改善局部症状效果明显。

言传身教2·透刺法

言传身教2·透刺法

言传身教2·透刺法小章对于阳陵泉的敏感,令她很惊喜。

手指拨揉左腿的阳陵泉,受术者右腿阳陵泉的部位有明确的感觉。

我再次躺在按摩床上,小章按摩我的体会。

我告诉她,她在拨揉阳陵泉的时候,对侧的阴陵泉有明确的感觉,她在拨揉大椎穴位的时候,长强穴会有明确的感觉。

我告诉小章,当你指拨左侧的阳陵泉时,右侧的阳陵泉也被拨动了,这样就理解了“缪刺”的原理了。

现在,有深度的按摩专著基本没有,我们就借用针灸用语。

在针灸方法里,还有一种透刺法。

比如,内关透外关——小章接着说:我看过有人就是扎针把胳膊手腕穿透了。

我说:我在中医科学院有一个同学是一个蒙古大夫,他的针很长,最长的1尺2,他会从大椎进针平刺,针尖从命门出,我问他如果大椎透长强,个子很高针长够不到怎么办啊,他说可以分段,大椎进平刺,针尖先从命门出来,退针后,再从命门进针平刺,针尖从长强出头。

蒙古人剽悍,他们的针法也直接了当,大胆粗狂。

我说:其实,透刺,完全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实现,主要还是观念问题。

有人就一边扎上一针,指尖相对,就是透刺了。

那小章你现在,用手指拨揉阳陵泉,对侧的阴陵泉有感觉,你拨揉大椎,长强就有感觉,那是不是阳陵透阴陵、大椎透长强的实质呢?呵呵,如果用针直接透的话,还不好操作呢。

我说:所谓的按摩的渗透力,就是用我们的手作用于人体的时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受术者的身体有所体会,有所被作用,有所感应而变化。

现在很多地方都喜欢大力按摩师,渗透力更需要的是用心专注。

我希望小章能够举一反三。

小章说:老师,你怎么不用力啊,你没劲儿啊。

我没搭理她。

小特特来了,咳嗽。

他今年8岁了,4岁的时候开始在我这里做按摩,发烧就找林娜阿姨,基本上一次按摩就退烧。

我把小章叫过来,按摩小特特的腿,我把手掌放在了小特特的大椎下面,劳宫对大椎。

小特特说另一只腿的这个地方有一丝丝的感觉,小特特说,大椎穴在发热,前面脖子下面的窝儿也热,是从大椎传过来的。

我对小特特说:我告诉你一个专业用语吧,这叫做,大椎透天突,你说的脖子前面的窝儿这个地方是天突穴。

透穴针法临证谈[欣赏]

透穴针法临证谈[欣赏]

透穴针法临证谈[欣赏]透穴针法临证谈透穴针法临证谈更新日期:2009-12-20 点击: 李开明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偏头痛;胃下垂并慢性肠炎;针灸疗法;透穴针法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

“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

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

另外,浮刺、输刺,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

笔者30年来,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男,35岁,1995年4月28日诊。

患者诊前一日负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自服云南白药、三七片等,未效。

诊时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及下蹲时痛甚。

查无脊柱侧弯,无腰脊神经根激惹体征,唯左侧腰肌压痛明显。

此系腰肌扭伤、脉络瘀阻,治宜行气活血、散瘀定痛。

施双内关透外关法:以1.5寸毫针从内关向外关透刺,施以捻转、提插泻法,务使针后酸麻感沿手厥阴经、手少阳经向胸胁部放射。

10分钟后痛减,半小时后痛止,施法1次而愈。

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别走少阳,其气通于阴维;外关为手少阳之络,别走手厥阴,其气通于阳维。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相互络属,故内关透外关一针两穴,能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交通阴阳之气。

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通则不痛。

两穴同用,辄获良效。

1.2 偏头痛李某,男,71岁,1997年9月5日诊。

素患右侧偏头痛,西医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每服正天丸等止痛剂可缓解片刻,得劳及郁怒则复发。

此次头痛发作3天,服药效差。

诊时右侧头部疼痛如裂,血脉怒张,以右侧太阳穴为甚,疼痛牵引同侧面颊及额角,伴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数。

针灸奇葩——透刺(39)

针灸奇葩——透刺(39)

针灸奇葩——透刺(39)(A)一针通六脉,曲池透少海:患者屈肘作拱手状,由曲池向少海直刺。

临床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冷痹顽麻、月经不调、外感发热、牙痛、高血压、瘰疬、健忘、癫狂及一切皮肤病。

(B)一针贯四穴,曲池透臂臑:鼠疮即淋巴腺结核,项瘿即甲状腺肿,痄腮即腮腺炎。

三腺病都在上焦,脖项之间,凡上焦的病,都属肺与大肠经治疗范畴,用六寸金针由曲池入针,中间有肘體穴、五里至臂腸,一针贯四穴,预期效果好。

患者取坐位,将手搭在对侧的肩部,医生先指切患者曲池穴,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

医生取六寸金针,将针尖涂抹少许消毒石蜡油,一手将患者肘关节抬至与其肩平齐,另一手手持针柄,将针尖对准曲池穴,呈向心性45°角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体放平,向臂臑穴方向缓慢透刺,最后仅留针柄于皮外。

进针过程中部分患者有胀满、沉重感,进针完成后根据补泻不同施行相应的手法。

金针一般留针1小时,期间患者双手交叉于胸前,室内宜保持安静,勿交谈,仔细体会针感。

起针时宜慢,如有滞针先左右捻转松解后再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C)曲池透手三里(D)曲池透外关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阳泽、鬼臣、鬼腿。

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消肿止痒,降逆活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高血糖,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直刺1~1.5寸;透刺少海;艾条悬灸5~20分钟;艾炷灸5~7壮。

《灵枢·本输》: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

《针灸甲乙经·卷七》: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下热。

《针灸甲乙经·卷二》:肩肘肿痛,难屈伸,手不可举,腕重急,曲池主之。

透刺法之直透深刺法,治疗常见高发病症,效果显著!

透刺法之直透深刺法,治疗常见高发病症,效果显著!

透刺法之直透深刺法,治疗常见高发病症,效果显著!透刺法是指将毫针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几穴)或部位的一种刺法。

透针刺法分为两种,即直透深刺,横透浅刺。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直透深刺法!用透针刺法治疗吐利、便秘、心胸疾患、腹痛、水肿、膝痛、痿、腰腿痛、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外感咳嗽、眩晕等,疗效甚佳。

【直透深刺法】直透深刺多用于四肢肌肉较丰满之位,如支沟透间使、内关透外关、阴陵泉透阳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等。

1.支沟透间使主治吐利便秘本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致。

取支沟透间使是以阳经经透阴经经。

二均为五输中的经,有从阳引阴之意。

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间使属手厥阴心包经,二经互为表里,透刺可疏调两经经气,使三焦气机升降和顺,则吐利便秘可愈。

2.内关透外关主治心胸疾患心胸疾病指心包、三焦经气失调所致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一些功能性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胃神经官能症、心神经官能症等。

外邪侵犯两经,加之情志郁而不达,经气失调,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胁肋疼痛等症。

内关透外关,以阴经透刺阳经,乃从阴引阳之意。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与阴维脉相通而主里;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与阳维脉相通而主表。

透刺二可协调表里经之经气,使郁气得疏,经气乃调。

3.阴陵泉透刺阳陵泉主治腹痛、水肿、膝痛如属气郁、食积、湿热、痰结等所致之腹痛(如肠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可采用五刺中的输法(强刺激)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痰结。

如脾阳虚弱,虚寒内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可用徐疾补泻法温补脾阳,使脾运湿祛,而水肿自消。

如因风寒湿侵袭,或湿热流滞,或挫跌伤以致气血瘀滞,经脉不畅而痛者,透刺可愈。

阴陵泉为脾经合,阳陵泉为胆经合,又是筋之所会,透刺之可疏通经腑之气,使脾胃得运,腑气得通,气血流畅,其病乃瘥。

4.绝骨透刺三阴交主治痿躄痿躄主要是由于肝肾精气虚亏,筋脉失养所致,治以绝骨透刺三阴交,用补法可愈。

因绝骨属胆经之,又为髓之所会,髓为肾之所生,骨之所藏,补之可充髓壮骨。

针灸奇葩——透刺(1)

针灸奇葩——透刺(1)

针灸奇葩——透刺(1)透穴针刺法是一针两穴或数穴的针刺方法。

这种针刺法的特点是刺激点少、透穴多、刺激深、刺激量大、反应效果明显。

透穴针刺法在我国古代针灸文献很少记载,是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

一、透穴针刺法的优点(1)透穴刺法一针多穴,减少了进针刺激点,减轻了患者的针刺痛苦,同时节省了医者的针刺时间。

(2)有些同经功效相同或相近的经穴透刺,如百会透上星,加强了针刺作用,提高了针刺效果,缩短了行针治疗时间。

(3)不同的经穴一般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透穴针刺法一针透多穴,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

(4)透穴针刺法虽刺入点少,但可同时刺激多穴,刺激量大,穴位功效激发效果明显。

二、透穴针刺方法透穴针刺法可分为单向透刺法、向心样透刺法和放射状透刺法3种。

放射状透刺法是从一个穴位向周围或对侧穴位透刺的方法,如从颧髎穴分别向人中、地仓icon、颊车icon等穴透刺;向心样透刺法是由不同方向的数穴向同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分别从攒竹、阳白向鱼腰穴透刺;单向透刺法是单方向从一个穴位向另一穴位透刺的方法,如外关icon透内关icon、百会透上星。

透穴针刺法的注意事项(1)针刺操作前应仔细检查针具是否完好无损,针尖有无弯钩,避免针身弯曲、折角导致滞针甚至断针。

(2)透刺时要徐徐进针,若针下感觉韧硬,可能是针尖触及筋骨或血管组织,要轻提针身改变针刺方向,避免刺破血管等重要组织。

(3)起针时要徐徐退针,切忌一拔即出,以免因滞针牵拉损伤血管等重要组织。

(4)在胸背部行透穴针刺法时,要准确掌握透刺针刺方向,以免刺伤脏器。

(5)选用透穴针刺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得当,操作治疗时患者不得变换姿势,以免造成弯针、滞针,甚至断针、刺伤脏器等不良情况。

(6)选用透穴针刺法时,选取针具长度要得当,透穴刺入后要留取至少针身的1/5于体外,以防断针应急处理。

透穴刺法的古代文献源流与问题探讨

透穴刺法的古代文献源流与问题探讨

透穴刺法的古代文献源流与问题探讨引言透穴刺法是中医学中特殊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透穴刺法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较为广泛的记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透穴刺法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和合理性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透穴刺法的古代文献源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古代文献源流在古代中医文献中,透穴刺法的记载较多,特别是《素问》、《灵枢》等经典著作中。

比如,《内经》中就有“刺透皮肤,与其相关之处,能透气血而取病寒也。

”(《灵枢·经水》)的记载,这是对透穴刺法起源和疗效的初步描述。

而《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更是详细地论述了透穴刺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疗效等。

这些文献的记载,为透穴刺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

二、透穴刺法的应用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透穴刺法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首先,透穴刺法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虽然早期文献中提及了透穴刺法对气血运行的调节作用,但现代医学尚未找到确凿的科学解释和证据来支持这一说法。

其次,在透穴刺法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穴位的选择和针刺的力度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透穴刺法在不少人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等,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透穴刺法的前景和发展尽管透穴刺法在现代医学中面临诸多问题,但它仍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应用。

一方面,透穴刺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方式,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可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如疼痛症状的缓解等。

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透穴刺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现代医学通过研究穴位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探索了透穴刺法对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有望进一步明确透穴刺法的机理和有效性。

结论透穴刺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

然而,在现代医学中,透穴刺法面临着一些争议和问题,包括机理不明确、操作不确定性和不良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透 刺 法 中图 分 类号 腧 穴 刺激 量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Ol 一 0 0 5 6 — 0 3 R2 4 5 . 3 1 1
透刺法 是针 灸临床 常用 刺法之 一 , 研 究发 现 : 主 文献资料 , 从理论 角度 对透刺法 作一 探讨 。 要典 籍 中涉 及 透刺 法 的腧 穴 多达 5 7对l l 1 。 现代 文献 1 透 刺法 的命名 及概念
8 】 付平 , 贾建 平 , 徐敏 , 等. 电针 足 三 里 穴后 脑 功能 磁 共 振 成 以负激 活 为主 ,特 别是 在 丘脑 边 缘 系统 及颞 额 叶 , 【
激 活 区 域 的差 异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示 针 与 灸 在治 疗 上
像显 示 不 同脑 区的激 活 变化.中 国临床 康复 , 2 0 0 5, 9
l i mb i c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a n t i e o r r e l a t e d n e t wo r ks o f t he
与 以往 实验 结 果 相 符 , 针 刺 足 三里 激 活 额 叶 . 颞 叶
及 边 缘 系统 为其 运 用 于 镇 痛 、 神经免疫 、 失 眠 等 相
应 和 提 高治 疗 效 果 的 重要 手段 。透 刺 法 的 名称 很 多 , 而 只有 “ 透刺 法” 这 一 名称 能更 全 面 准 确地 反 映临 床 实际 。透 刺 法 中
蕴舍 了直 达 病 所 、 拓展 腧 穴作 用 、 调 节刺 激 量 等 刺 法 学 思 想 。依 据 透 刺 时针 刺 角度 、 所 选 穴位 、 涉及 的 经 脉 以及 采 用 针 具 等 的不 同 , 透 刺 法 有 多 种 分类 方 法 。
b r a i n . Au t o n Ne u r o s c i , 2 0 1 0, O c t 2 8; 1 5 7( 1 — 2 ) : 8 1 .E p u b
关 疾病 的 治疗 提供 一 定 的理论 支 持 。麦 粒 灸 、 针 刺 2 01 0 M a y 21 相 同 穴位 对 比显 示 : 激 活 区域 有 较 大 的差 异 . 灸 以 【 7 ] 方 继 良.电针 不 同 穴 位 调 制 相 对 特 异 性 脑 功 能 网 络 的 兴奋 额 叶 为主 ,而 针刺 激 活 区域 较灸 显 得 广泛 , 但 f MR I 研 究: 【 学 位 论 文】 . 北京 : 中 国 中 医科 学 院 , 2 0 1 0
( 1 6) : 9 2
既密 不可 分 , 又各 有侧 重 。
4 参 考 文 献
【 1 1 侯金 文. 针 刺 镇 痛 的 脑 功 能 MR I 研 究. 中华 放 射 学 杂 志 .
2 0 0 2, 3 6 ( 3 ) : 2 0 9
[ 9 】 尹岭. 针刺足 三里穴 P E T和 f MR I 脑 功 能 成 像 的 初 步 探 讨. 中 国康 复理 论 与 实践 , 2 0 0 2 , 8 ( 9 ) : 5 2 3
4 ] 鲁 明 源. 《 内经》 重 阳思 想 对 抑 郁 症 治 疗 的 启 示 . 江苏中医 了可视性 实 验依 据 。颞 叶是 精 神 智能 相 关脑 区 , 与 『 药 , 2 0 1 l , 4 3 ( 3 ) : l O 睡 眠密切相 关 。这可 以用来 解释针 刺足 三里 穴具有
记载 中涉及使 用 十 四经 穴或 经外奇 穴透 刺 的频次更 从 现 有文 献 记载 来看 .透 刺法 的名 称很 多 , 常
高达 7 8 1 次, 治疗 病症 达 4 5个闭 , 如将耳 穴 、 阿是穴 、 用 的如 透 穴 法 、 透穴刺法 、 透 针法 、 穴位透刺法 、 经 头穴线 等统计 在 内 , 透刺法 的应用 就更加 广泛 。 同时 穴 透 刺法 等 。综 合 分析 这些 名 称 , 无 外 乎 3个 核 心 也发 现 . 尽管 目前 对透刺 法 的研究 较多 , 但多 侧重 于 要 素 : 穴位 、 针具 和 刺法 , 而每 个名 称 的关 注 点 又有 临床疗 效 观察 , 而 缺乏 系统性 的理 论探讨 . 致 使理论 所 侧重 。笔者 认 为只有 “ 透刺 法 ” 这一名 称能 更全 面 滞后 于实践 . 比较 突 出的问题 如名 称多 而杂 . 概 念界 准 确地 反映 临床实 际 , 理 由如下 : 定不确 切 , 分 类方 法单一 等等 , 不利 于对 透刺法 有全 1 . 1 关 于 以穴位 或 经 穴为 主 的名 称 此类 名 称 的 面认识 及进 一步研 究 。笔者 拟结合 临床 体会 及相关 叫法最 多 , 其 最 主要 的 问题 就 是容 易使 人 误 以为这
改善 精神状 态 和睡 眠的临 床治疗 作用 。
本 次 实 验 中针 刺 足 三 里 穴 引起 的 大 脑 激 活 区
【 5 】 徐 亚静 . 脑 功 能成 像 研 究 表 明 : 针 灸 可 诱发 大脑 特 定 区域 表现 活跃 . 中 国 医 药报 . 2 0 0 8 — 1 1 - 2 5 ( B 0 6 ) [ 6 】 H u i K K, Ma r i n a 0,L i u J ,e t a 1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h 鸶 i
透 刺 法 理 论 探 析
孟 立 强 王 卫 强 。 程 艳 婷
( 1 . 山西 中医学 院针 灸推 拿 学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4 ;2 . 山西省针 灸研 究所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4 )


透 刺 法 是 将 一 定 针 具 刺入 穴位 后 按 一 定 方 向透 达 另一 穴 ( 或几穴) 或 另一 部 位 的 一 种 刺 法 . 是 影 响针 刺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