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
几个栽培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要 : 用五元二 次旋转 回归设 计研究 了密度 、 采 秸秆 还 田量 、 施肥方 式等五 因素五水 平对冬 小麦 聊麦
1 9产量 的影响 , 以获得其最佳栽培模式 。结果表 明 , 产量影 响显著 的因子有 密度 、 秆还 田量、 对 秸 基施 尿素、
玉米 为 聊玉 2 2。
1 3 试验 设计 .
试验 采用 五元 二 次旋 转 回归 设计 , 五 因 素 有
即播 种密 度 、 秆还 田量 、 秸 缓控 释肥 、 基施尿 素 、 追 施尿 素 。播种 密 度 设 1 2万 、4万 、6万 、8万 、 1 1 l 2 O万 5个 水 平 , 秆 还 田量 设 0 3 0 6 0 9 0 秸 、 0 、0 、 0 、
山东农 业 科 学
2 1 ,4 7 :0— 2 0 2 4 ( )5 5
S a dn g c l rl cec s hn ogA r ut a S i e i u n
几 个 栽 培 因子对 冬 小 麦 产 量 的 影 响
及高产模 型的建立
冯盛烨 , 王光禄 , 王怀恩 , 闫树平 , 孙允超
中图分类号 :52 1 ¥ 1. 1
文献标 识号 : A
文章编号 :0 1 4 4 (0 2 0 0 5 0 10 — 9 2 2 1 )7—0 0- 3
以聊麦 1 9为试材 , 采用 五元二 次旋 转 回归设
计, 以密度 、 秸秆 还 田量 、 施肥 方式 等 为试 验 因子 ,
平 ( 1 。试 验结构 矩 阵及编 号见 表 2 表 ) 。
秆粉 碎 m 公
5 鼹 铝, 3 7 3 9 ” 0 7 7 采 根据 原始 数学 模型 3 用 “ 降维铝 固定 一个 法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概述: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旱和缺水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冠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冠层温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冠层温度是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
研究表明,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的产量增加。
首先,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的转运速度,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麦穗的营养供应,进而增加产量。
同时,冠层温度还能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荚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二、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关系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受限于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冠层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速率和作物的蒸腾量,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导致冬小麦生长缺水。
此外,高温环境下,作物的蒸腾量会增加,加速水分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水情况。
因此,适当降低冠层温度是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三、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关系氮肥是冬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吸收速率,从而影响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中氮肥的转化速度,增加氮素的损失,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高温环境下,小麦吸收氮肥的能力会减弱,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冠层温度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新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新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新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区之一,其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受到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影响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三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新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热量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新疆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普遍出现了气温升高的趋势,特别是昼夜温差缩小。
这种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长季节、生长速度和产量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气温升高导致冬小麦的生长季节缩短。
由于气温升高,冬小麦播种期提前,生长期缩短,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形成和发育。
短生长期的冬小麦较长生长期的冬小麦在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次,昼夜温差缩小使得冬小麦的生长速度减慢。
昼夜温差是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作物的结实与稳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适度的昼夜温差可以刺激冬小麦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但当温差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冬小麦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水分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水分是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对新疆地区水分条件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新疆地区的干旱情况加剧。
在过去几十年中,新疆地区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不足已成为制约冬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水的减少使得冬小麦在生长季节中面临着干旱的风险,进而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另一方面,降雨事件的集中性和极端事件的增加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不稳定性。
由于降雨事件的集中性增加,冬小麦生长季节内降雨的频率减少,但单次降雨的降水量增加。
这会导致冬小麦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大的降水量,使土壤水分储备能力不足,进而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冬小麦生产存在的不足点及解决措施

冬小麦生产存在的不足点及解决措施
冬小麦生产存在的不足点及解决措施可能包括:
1. 产量不稳定:冬小麦产量受气候条件、病虫害和土壤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为了
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和推广抗病虫害的品种、采取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如
合理施肥、灌溉和保持土壤水分等,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稳定性。
2. 耕地资源压力:冬小麦的种植需要耕地资源,而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冬小麦种植
面积受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冬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推广高效农业
技术,如精准施肥、农药合理使用等,以增加冬小麦的产量,从而缓解耕地资源压力。
3. 品质不稳定:冬小麦的品质一直是生产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冬小麦的品质稳定性,可以通过品种改良,选育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冬小麦品种。
同时,加强对
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如严格控制施肥和灌溉量、及时防控病虫害等,以
保证冬小麦的品质稳定。
4. 农民收益不高:冬小麦产值相对较低,农民参与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为了提高农民
的收益,可以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引导农
民参与冬小麦种植,提高其收益。
总的来说,通过采取科学种植管理、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以及提高农
民收益等措施,可以解决冬小麦生产存在的不足点,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
促进冬小麦产业的发展。
穴播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穴播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WU Bangmo;DONG Yongli;HAI Jiangbo【摘要】以‘西农805’为参试品种,采用3种不同播种方式[条播(T1)、宽幅播(T2)和穴播(T3)],分别在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在追施氮肥条件下,研究穴播处理对该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增加了旗叶叶面积;追施氮肥增加了T3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在追施氮肥下T3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高达7 430 kg· hm-2,不同播种方式下小麦的基本苗、生物量、收获指数呈显著性差异,且穗干质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追施氮肥下T3处理的各营养器官贮藏物质转运量与贡献率最高;不同播种方式增加了湿面筋质量分数;在追施氮肥下T3处理增加了籽粒的体积质量、沉降值、蛋白质质量分数、硬度、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最大拉伸阻力,但各处理间沉降值、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延伸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8页(P906-913)【关键词】播种方式;西农805;产量;品质【作者】WU Bangmo;DONG Yongli;HAI Jiangbo【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目前国内研究穴播对冬小麦影响的进展很少,尤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等研究的不是很多。
因此,本试验以‘西农805’小麦为参试品种,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在追施氮肥的条件下,研究能够使‘西农805’小麦形成壮苗并最终获得高产、高品质的播种方式,明确该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优化群体产量,提高关中区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制定优质高产的小麦群体提供指导方案,同时也为高效高产的穴播机研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7-201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进行田间试验,土层肥力均匀,小麦新品种‘西农805’为供试材料。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从品种选择、精细整地、播种技术、施肥管理、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后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地域、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抗病、耐寒、高产的冬小麦品种。
同时,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应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二、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在种植前,应进行深耕、细耙、平整土地等环节,确保土壤松软透气,为冬小麦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应保持土壤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
三、播种技术播种技术包括适时早播、精量播种等环节。
适时早播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抗病性,精量播种可以节约种子并确保出芽率。
在播种时,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播种深度和播种时间。
同时,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四、施肥管理施肥管理包括基肥、追肥、叶面肥等环节。
为了满足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应适当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防止过度施肥导致肥料流失和环境污染。
同时,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应采用分期施肥的方式。
五、灌溉技术灌溉技术包括浇灌次数、灌水时间、灌水方式等环节。
为了确保冬小麦的水分需求,应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在灌溉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水分过多影响冬小麦的生长。
同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和土壤板结,应保持土壤表面疏松。
六、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冬小麦高产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用药等环节。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应定期检查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同时,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应优先选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磷用量的增加,有效分蘖、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增加,最高产量8 800.5 kg/hm2,出现在高产田的高肥处理中;最低产量4 885.5 kg/hm2,出现在中产田的不施肥处理中。
因此,施纯n 270 kg/hm2、p2o5 135 kg/hm2是喀什地区高、中产田理想的施肥配比。
关键词高肥力;小麦;施肥;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16-02增施肥料、培肥地力,充分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创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根本途径[1]。
化肥施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经验配方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进步过程,目前由于盲目施肥,氮、磷比例失调,且品种单一化,高产田施氮过多,造成作物贪青生长,病虫害加重,抗逆性减弱,肥料增产效益降低,影响了小麦持续增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2-3]。
因此,在小麦栽培中,根据土壤自身的供肥特性,结合小麦的生长发育要求适时适量施肥,调节、平衡养分供求关系,是确保小麦持续高产的关键[4-5]。
为了经济有效地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潜力,合理施用化肥和平衡土壤养分,该试验对小麦氮肥、磷肥施用量及配比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不同氮、磷肥处理对喀什地区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1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洋大曼乡3村3、4组进行。
试验地前作玉米,高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2.95 g/kg,全氮0.89 g/kg,水解氮82 mg/kg,速效磷15.9 mg/kg,速效钾101 mg/kg;中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1.68 g/kg,全氮0.73 g/kg,水解氮78 mg/kg,速效磷14.7 mg/kg,速效钾112 mg/kg,微量元素含量均为丰富。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Ef fe c t s o f S o wi n g Da t e o n Gr a i n Yi e l d a n d I t s Co mp o n e n s t o f Wi nt e r Ⅵ e a t
L i L i n g We i , C u i L i N a , Ya n g L i a n J u n, Yu Gu a n g Yu a n, Me n g Xi a o Y i n g
( D e z h o u A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 D e z h o u 2 5 3 0 0 0 ,C h i n a )
近年来 全球 气候变 暖… , 特 别 是 暖 冬 的 出 现, 改变 了小 麦冬 季 生长 发育 状况 , 继续 按传 统 的
1 . 2 试 验设 计
以近年 当地 常 规 播期 为对 照 , 试 验 设 5个 播 期, 分别 为 9月 2 6日( S 1 ) 、 1 0月 2 日( S 2 ) 、 1 0月 8日( S 3 ) 、 1 O月 1 4 日( S 4 ) 、 1 0月 2 0日( S 5 ) 。每 个播 期一 个小 区 , 小 区面积 1 6 m ( 3 . 2 m×5 m) , 小 区 间隔 4 0 c m。小 区四周设 3— 5 m保 护 行 , 重 复 间设 0 . 4 m 的 观察 道 。随 机 区组 设 计 , 重复 3
Ab s t r a c t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o w i n g d a t e s o n g r a i n y i e l d a n d i t s c o mp o n e n t s o f wi n t e r wh e a t w e r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的产量影响因素
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些影响因素,并了解它们对冬小麦的产量的具体影响。
一、气候因素
冬小麦是寒冷季节的主要作物,因此气候因素对其产量影响巨大。
首先是秋季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降水是冬小麦种植的基本要求。
如果秋季气温过高,可能会导致冬小麦早熟甚至失去萌发能力,进而减少产量。
此外,干旱或连续大雨也会对冬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土壤条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冬小麦的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土壤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缺乏关键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的土壤将导致冬小麦的生长迟缓和产量降低。
其次,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也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如果土壤排水不良或通气不畅,可能导致冬小麦根系受损,从而影响其产量。
三、种子质量
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
对于冬小麦来说,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
优质的冬小麦种子应具有高出芽率、病虫害抗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优质种子能够确保冬小麦正常发芽并顺利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冬小麦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各种病原体和害虫可能导致冬小麦叶片枯黄、穗粒减少甚至死亡。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采取农业防治措施
(如合理的施肥、轮作、间套种植等)和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天敌
昆虫、杀菌剂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障冬小麦的产量。
五、农业管理
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也非常重要。
包括适时的
灌溉、合理的施肥、及时的除草等。
灌溉的不当会导致冬小麦的水分
供应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引起冬小麦的产量下降。
合理的施肥是保障
冬小麦养分需求的重要手段,但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冬小麦的生
长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及时的除草也能够减少杂草对冬小麦生长的
竞争压力,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子质量、病虫害防治和农业管理等。
了解并科学应对这些因素,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只有在正确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冬小麦
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并取得较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