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05 9 52 3。
.
关键词 : 小麦 ; 冠温差 ; 筋类型 ; 冬 气 强 中筋 类 型 ; 量性 状 产 中图 分 类 号 :52 1s 1 s 1 .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7 9 (0 0 0 0 9 1 0— 0 1 2 1 )3— 10—0 0 6
(. 1 山东 农 业 科 学 院 作 物 研 究 所 , 山东 济 南 20 0 ;. 江 大学 农 学 院 , 5 10 2 长 湖北 荆 州 3 益 海 嘉 里 ( 京 ) 业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京 . 北 种 北 1 06 ) 00 2 442 30 5;
摘 要 : 究 不 同 品 质 类 型 冬 小 麦气 冠 温差 ( T ) 差 异 , 讨 气 冠 温 差 与 产量 性 状 的关 系 , 高 产 品种 ( ) 育 研 CD 的 探 对 系 选 具 有 重 要 的 应 用 价值 。在 灌 溉 条 件 下 , 用 2 强 筋 型 和 2 选 8个 7个 中 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 ) 分 别 对 抽 穗 期 、 花 期 、 系 , 开 花 后 7d 花后 1 、 后 2 花 后 2 气 冠 温 差 进行 了测 定 。结 果 表 明 , 筋 型 与 中筋 型 冬 小 麦 品 种 间 的 C D 在 、 4d 花 1d和 8d的 强 T 各 个 测 量 时期 的差 异 均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 中筋 品种 花 后 2 1d的 C D 与 产 量 和 千 粒 重 均 呈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C D对 冬 小 T T 麦 产 量 影 响 , 要 通 过 粒 重 途 径 实 现 的 。 强 筋 型 品 种 与 中 筋 型 品 种 的 3个 主 成 分 累 积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 . 2 和 主 17% 6 .5 , 中 , 后 2 34% 其 花 1d的 C D分 别 在 强 筋 品 种第 2主成 分 和 中筋 品 种 第 1 成 分 表 现 C D差 异 越 大 , 量 越 高 , T 主 T 产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
华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种植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地区作物生产体系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的产量差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分析这些条件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种植技术、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包括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方式等。
本文还将关注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分析其对产量差的影响。
通过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的解析,本文旨在揭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概况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地理上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气候适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冬小麦和夏玉米是两大主要农作物。
冬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冬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秋季至春季。
这一区域的气候条件适合冬小麦的生长,使得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较高。
同时,华北地区的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夏玉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夏播作物,其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季。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使得夏玉米的产量也相对较高。
小麦产量三要素名词解释

小麦产量三要素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小麦产量三要素,这就像是小麦界的超级英雄组合,少了谁都不行呢。
首先是亩穗数,这就好比是小麦大军的士兵数量。
想象一下,亩穗数就是那一片片密密麻麻站在麦田里的小士兵,每一根麦穗都是一个英勇的战士。
要是亩穗数多,那就像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一眼望去全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小麦兵”。
如果亩穗数少呢,就像是一场战斗中兵力不足,那还怎么保卫咱的小麦产量王国呀。
这亩穗数可是产量的基础力量,多了就有无限可能,少了就感觉麦田里空荡荡的,就像一场演唱会只有寥寥几个观众一样尴尬。
接着就是穗粒数啦。
穗粒数就像是每个小麦士兵身上背着的“粮食弹药包”。
你看那饱满的麦穗,上面一粒粒的小麦就像小珠子一样。
如果穗粒数多,那就像每个士兵都背着沉甸甸的、超级大的弹药包,里面装满了胜利的希望。
要是穗粒数少呢,就像士兵们背着个瘪瘪的小口袋,看着都觉得没底气。
这穗粒数要是够多,那整个麦田都像是藏着无数个小金库,每一个麦穗都是一个小宝藏,闪着诱人的光芒。
最后,可不能忘了千粒重这个关键要素。
千粒重啊,就像是每个小麦颗粒的“体重”。
你想啊,那些胖胖的麦粒就像一个个小胖子,重得很呢。
如果千粒重高,就好比是一群强壮的大力士在麦田里。
每一颗麦粒都像是一颗小铅球,沉甸甸的。
可要是千粒重低,那就像一群瘦弱的小麻杆,风一吹都怕它们倒了。
千粒重高的小麦,感觉就是麦田里的贵族,个个都是“重量级选手”,为产量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这小麦产量三要素啊,必须要相互配合。
就像一场完美的接力赛,亩穗数先开个好头,把数量基础打好;穗粒数接着加油,把每穗的“货物”装满;最后千粒重来个完美冲刺,让每一粒都充满力量。
它们要是配合得好,那小麦产量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农民伯伯的脸上就会笑开了花,就像中了超级大奖一样。
要是它们其中一个掉链子,那整个产量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
所以啊,这三个要素就是小麦产量世界里的铁三角,缺一不可,它们共同书写着小麦高产的传奇故事呢。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根据 多年的 经验 , 全市 共划 分为 6个 片,
诸城、高密为一片 , 昌乐 、青州为一 片, 五莲站 单独为一片 , 寿光为一片 , 临朐独为一片 , 昌邑、 安丘 、潍城三 区为一 片。 产量构成用下式表达 : Y=Yt 斗Yw + , Ye 其 中 Y为实际产量 , 为趋势 产量 , Yt Yw 为气 象产量 , Ye为随 机产量 。
维普资讯
山东省潍坊市冬 小麦 产量统计预报 的初探 农业科投
刘艳红 ’ 徐凤霞 张晓辉 周 玉兰 朱翠红 ’ (. 1 潍坊市寒亭气象局 山东寒 亭 2 1 O ; 2 寿光市气象局 山东寿光 6 1O . 3 昌邑市气象局 山东昌邑 2 1 0 ) . 6 0 3
220 ; 6 7 0
摘 要: 利用潍坊市 多年的冬小麦的产量资料 , 然后计算各 区的 气候 产量 , 再进行 聚类分析, 对全市进行 了冬小麦的气候 区划 , 用各 区多 利 年的 气象资料和 产量资料进行 气象 因子 相关分析 , 筛选预报 因子 , 建立各 区的冬小 麦产量预报方程 , 通过 回代检 验 , 效果很 理想 。 关键 词 : 小 麦 产 量 预报 冬 中图分类号 ; 5 S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7 - 9 X 2 0 ) 2a- 2 0 0 1 0 8 ( 0 8 0 () O 5 - 2 64 冬小麦是潍坊市 主要 的夏收粮食作物 , 它 的丰欠直接影响到当年的粮食产量 , 因此 , 对冬 小麦产量进行较为 准确预 报 , 对提高粮食产量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本 文根 据 农 业 气 象预 报 原 理,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本市冬小麦产量 预报 进 行 了初步 探讨 。
Y。3 9. 5 +1 . 9 _ 2 3 7 2 9 7中 1X) . 3 5中 ( +3 1 3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小麦产量的途径摘要: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1],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
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三者的乘积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
在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处于支配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则处于接受影响的地位,而这三因素的组合又受栽培方式、播种密度、播期等因素有关,只有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2]。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增产1 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蘖发生和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
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
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定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
粒重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位。
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3]。
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产量是三因素的乘积,所以只注重穗数的增加而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减少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很多的研究[4]发现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与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节水性状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Absr c :Th ils,yed c mp n n sa d d u h eitn e i d xo 4 wi trwh a u t aswe td e n ta t eyed il o o e t n r g trssa c n e f2 ne e tc li r r su id u - o v e d rd f rn trrgme h er s lsid c td t a il ssg i c nl i e n mo g irg to sa d v r t s h e e i e twae e i s.T u t n iae h tyed wa in f a t d f r ta n riain n ai i .T fe e i y e e e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0 ¥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0 1 2 0 ) 2 0 0— 5 10 7 9 ( 0 6 0 —0 7 0
Re p n e fGr i ed a d W a e a i g T at o W a e gm e f s o s so an Yil n tr S vn r i t t rRe i s o s
维普资讯
- C T -
- 刚C T R E - ULU I ¨ 哪 U・ 啊I l “
华 北 农 学 报 ・ 0 6, 1 2)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2 0 2 ( :07
不 同冬 小 麦 品种产 量 和 节 水 性 状 差 异 及 对 供 水 的 反 应
HOU ib i’ L - a ZHANG ih a , YAO n r n 2 YANG ih a L. u Ya .o g , L.u
( . o eeo goo y h nagA r u ua U i rt, hna g 10 6 ,C ia 1 C l g f rn m ,Seyn gi l rl nv sy S eyn 11 hn ; l A ct ei 1
《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应用》

《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作物的水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蒸散量作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和应用对于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和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概述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的模型,用于估算农田蒸散量。
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气象因素、土壤特性、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对农田蒸散量进行定量描述。
模型的准确性取决于参数的确定和模型的适用性。
三、模型参数的确定1. 气象因素参数的确定气象因素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依靠气象观测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点,并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将观测数据转化为模型所需的参数。
2. 土壤特性参数的确定土壤特性是影响蒸散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依靠土壤分析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等。
3. 作物生长状况参数的确定作物生长状况参数包括作物叶片面积指数、作物高度、叶绿素含量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结合农学知识和实际观测数据。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应考虑作物的生长阶段、品种差异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方法。
四、模型应用1. 农田水分管理通过冬小麦蒸散量法模型,可以估算出农田的蒸散量,从而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灌溉和排水方面,可以根据模型的估算结果,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时间,避免浪费水资源和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2. 作物生长监测与预报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报作物的蒸散量,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需求,为作物的生长监测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定义及计算方法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冬季种植作物之一,其产量及产量差是评估冬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一、冬小麦各级产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1. 单产:指单位面积上冬小麦的产量,计算公式为:单产=总产量/播种面积。
2. 亩产:指每亩播种面积上的冬小麦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总产量/播种面积*666.67。
3. 公斤产:指单位面积上冬小麦的重量,计算公式为:公斤产=总产量/播种面积*1000。
二、冬小麦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冬小麦产量差是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差值,也是评估冬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平均产量差:指所有冬小麦农户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平均差值,计算公式为:平均产量差=Σ(实际产量-预期产量)/样本数。
2. 产量差率: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差值占预期产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产量差率=(实际产量-预期产量)/预期产量*100%。
3. 相对误差率:指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之间的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率=(实际产量-预期产量)/预期产量*100%。
以上就是冬小麦各级产量和产量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