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糖尿病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糖尿病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糖尿病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研究方案: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抗糖尿病药物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抗糖尿病药物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的血糖降低时间,血糖降低浓度进行综合比较, 血糖浓度降低快则为血糖过高患者的最适降糖药物。
谢谢!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糖尿病药物开发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 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先导物和候选药物; 对传统降血糖的中药投 入了更多关注,研究同样取得较大进展。在糖尿病治疗靶标中, DPP-4、GLP-1 受体、PTP1BSGLT2 和 PPARs 等是最为关注 的热点。 国外先后发明了阿格列,汀度拉鲁(dulaglutide,LY2189265), 甘精胰岛素等药品来治疗糖尿病
实验动物:家兔 仪器:分光光度计,注射器,试管,水浴锅,移液管, 比色皿 试剂:碱式铜试剂,蒸馏水,已知浓度葡萄糖液,磷钼 酸试剂,硫酸,钨酸钠,二甲双胍,GLP-1,甘精胰岛 素,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度拉鲁肽选取实验动物喂食 Nhomakorabea给药
用分光光度计测 其吸光值
处理血液
20分钟后抽取 血液
计算血糖浓度
重复测吸光度值6次
解决问题的思路:
(1)通过查资料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最新进展,及各种药物的用法及用量 (2)通过比较各种药物的市场销量,患者反映,其研究的机制和上市情况及其实验 的可行性选择出适合本次试验所用的药物:二甲双胍,GLP-1,甘精胰岛素,二肽基肽酶 4抑制剂,度拉鲁肽 。 (3)实验动物的确定:实验室一般用的实验动物为家兔和小鼠,考虑到本实验为排 除实验的误差,每组实验至少应用两只实验动物,综合实验的成本,采集血液对的方便 性以及所查资料中所选用的实验动物确定实验动物为小鼠。首先选取50只小鼠饲养3天, 测其空腹血糖,选取高于12.0mmol/L的小鼠作为高血糖小鼠。 (4)血糖测定的方法:虽然现在测血糖的方法各式各样,并且还有最简单的测血糖 的方法,即血糖仪,但考虑到实验室器材的情况我们只能采取Folin-吴宪法测血糖:取血 ,离心,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葡萄糖的吸光值,根据所测得吸光值计算实验动物的血糖浓 度 (5)尽量减小实验误差:①首先选出2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 喂 养一周并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以排除实验动物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②再 取血时尽量保证同时性,在取完血后尽快处理血液,最好在取血时就在装血液的器皿中 加好抗凝血剂

糖尿病药物治疗课程设计

糖尿病药物治疗课程设计

糖尿病药物治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主要副作用。

3. 学生能够了解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学生能够正确评估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学生能够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计划,并进行初步的调整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态度,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2. 学生培养关爱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糖尿病防治工作。

3. 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关注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提高药物治疗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对糖尿病有一定了解,但对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理-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3. 常见糖尿病药物及临床应用- 胰岛素制剂及其适应症- 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联合用药原则及方案4. 糖尿病药物治疗个体化方案- 患者评估和药物选择- 药物剂量调整和监测- 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5.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 新型降糖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联合研发趋势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糖尿病概述第二周:糖尿病药物治疗原理第三周:常见糖尿病药物及临床应用第四周:糖尿病药物治疗个体化方案第五周: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

由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缓释特性能够减少药物的频繁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备受关注。

针对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实验研究旨在探究该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

该药物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释放,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内环境,研究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度,探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1. 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二甲双胍缓释片、模拟胃肠液、离心管、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1)模拟体内环境:在实验室中模拟人体口服药物后的胃肠道环境,将模拟胃肠液制备好。

(2)提取药物:将二甲双胍缓释片粉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模拟胃肠液中,摇匀使药物溶解。

(3)离心分离:将混合物离心,将上清液取出。

(4)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二甲双胍的浓度,并根据浓度变化分析释放度。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保持模拟体内环境和药物浓度的稳定性,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合理使用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得出在不同条件下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

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模拟体内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释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药物的释放速度也有所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药物的释放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特性、环境条件等。

实验结果还显示,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与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释放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其疗效。

四、实验结论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体内的释放度特性。

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属中医“消渴”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且伴随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种组织的慢性病变[1]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且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有3.66亿人,预计在20年内将达到6亿人;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病人数为97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对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新药降血糖二期临床实验

新药降血糖二期临床实验

新药降血糖二期临床实验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降低血糖水平的新药研发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

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新药降血糖的二期临床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验证该新药的降低血糖水平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和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以评估其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

将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服用新药,另一组服用安慰剂,以对照组确定新药的疗效。

实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以避免主观干扰。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所有参与者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入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记录、身体检查、血液检测等。

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随机分组方法确定各参与者的归属组别。

实验期间,参与者需要定期到实验中心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期间,研究人员将监测血糖水平、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并与参与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将收集和整理参与者的相关数据,包括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

然后,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五、预期结果根据初步研究,我们预计该新药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六、实验意义与应用前景新药降血糖的研发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该新药能够证明有效和安全,将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七、结论通过本次二期临床实验,我们将对新药降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和验证。

我们期待该实验的顺利进行,并希望能够得出积极的结果,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为医学领域做出贡献。

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

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

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医学研究人员开始着手进行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

本文将探讨降糖药物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及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一、实验研究方法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对象,例如,研究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

其次,需要明确实验的时间范围和实验的样本量。

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进行伦理审查和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组,例如,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传统治疗。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研究人员通常会对两个组的基本特征进行匹配。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评估降糖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人员通常需要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此外,实验还需要评估降糖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二、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降糖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降糖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例如,磺脲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之一,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双胍类药物也是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双胍类药物既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生成,又能够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除了药物本身的效果之外,临床实验研究还发现,降糖药物的效果与病人的个体差异和患病程度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更好,而有些患者对双胍类药物的反应更好。

因此,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

三、临床应用降糖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属中医“消渴”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且伴随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种组织的慢性病变[1]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且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有3.66亿人,预计在20年内将达到6亿人;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病人数为97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对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小鼠;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
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
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精密吸取20μl血浆,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混合试剂3.0ml,混合后置37℃水浴1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05nm处比色。

同时,取蒸馏水和标准葡萄糖溶液(5.55mmol/L)各20μl作对照,与样品平行试验,用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样品管吸光度与葡萄糖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计算样品中葡萄糖含量(mmol/L)。

计算公式如下
血糖(mmol/L)=(样品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5.55(mmol/L)
100mg/dl=5.55(mmol/L)
实验步骤:
糖尿病小鼠的造模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5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禁食12h,于注射试剂
前测量血糖,记录;
2、将链脲佐菌素溶于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mol,pH4.5),并将溶液配置成
1%的注射液,避光、冰浴保存1h;
3、注射前禁食不禁水,一次性小鼠腹腔注射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链脲
佐菌素造模,注射剂量150mg/kg;
4、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第7天给予模型组小鼠禁食12h,称重,断尾取血;测
量小鼠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于11.1mmol/L确定为造模成功,清除模型组
中造模不成功的小鼠,对小鼠重新编号;
胰岛素对正常小鼠降血糖效果实验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
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
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降糖效果实验
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
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
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量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正常小鼠的耐糖性实验
1、选取大小形态相似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
食12h,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
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
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胰岛素对高血糖小鼠的耐糖性实验
1、从模型组中随机选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所有小鼠禁食12h,
断尾取血测量血糖含量,并记录;
2、向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向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1.5h
后,向所有小鼠腹腔内注射葡萄糖;给药后0.5h、1.0h、2.0h时断尾取血,分别测
定所有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记录;
目前市场上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

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研究表明中药类的降血糖药物主要包括黄芩、黄连、地黄等;最近有研究表明,苦瓜可以抑制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近年来,桑叶、青钱柳治疗高血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青钱柳对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植物。

山药由于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

现代研究发现,桑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并能改善肝脏的功能。

199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对糖尿病饮食方法的方针提出了新的劝告,指出饮食疗法的目标主要改变饮食习惯,以利于纠正糖尿病代谢异常;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毕生都应该注意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有资料证实,睡眠障碍如睡眠时间减少或维持熟睡困难可增加肥胖或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除控制饮食外还应减重和持续性的规律运动,保持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

这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汤家铭主编.医学实验动物学
[2]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
[3]陆英杰,连志成,钟毅,赵自明.30周糖尿病模型大鼠胃排空异常及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
[4]黄昕,崔磊,曹谊林.STZ诱导裸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观察[J].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rconstructive Surgery.2007
[5]吕丹.参麦颗粒降血糖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沈阳药科大学[J].2008
[6]黄桂红,陈薇,罗昱澜.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9
[7]赵大桂,杜伟.社区医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
[8何胜,石丽娟,廖维芳,潘裕钊,李文文,朱晓莹,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舒糖宝疗效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9]徐明生,沈勇根,吴海龙,舒惠国,王文君,上官新晨.青钱柳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4
[10]于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
[11]惠秋沙.山药饮料对小鼠的降糖作用的研究[J]。

齐鲁药事.2011
[12]谢宁,吴颂,王晓博,关慧波,侯淑峰.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
[13]]安小平,崔庆荣.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8
[14]梁丹,黎卫冲,覃冬菊,覃玉君,黄秋岸,张树球.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荔枝核提取液对其治疗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09
[15]祈朝阳,宋进展。

苦瓜降糖作用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
[16]李宏,钱永华.桑叶对高血糖大鼠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的影响[J].北方蚕业.2008
[17]金颖.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
[18]张雅琴,吴萍萍,向敏,肖扬.几种药物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
[19]成意伟,杜真.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J].健康管理.2007
[20]张志芳,李全民.糖尿病与睡眠的相互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1
[21]王秀秀,李显筑.中成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2
[22]刘科宇,王春华,杜志敏.链脲佐菌素致大鼠高血糖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