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本文将对我所在单位在产业帮扶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分析。
二、成绩回顾1. 产业选择合理在产业帮扶工作中,我们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选择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通过对农产品、特色手工业、农村旅游等领域的调研和分析,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2. 支持政策到位我们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为贫困地区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 资金投入有力在产业帮扶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和银行贷款等方式,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
这些资金的有效运用,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4. 技术培训提升在产业帮扶工作中,我们注重提升贫困地区的技术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水平。
这些技术的传授和培训,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问题与改进1. 产业定位不清晰在一些地方,由于对当地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的不了解,产业定位不够准确,导致投入产出不平衡,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和信息收集,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
2. 扶贫项目长效性不足一些扶贫项目存在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可持续性较差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产业扶贫的长期发展,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复制性,为贫困地区搭建起良好的发展平台。
3.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农产品流通环节薄弱,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有限。
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走向市场。
四、改进方向1. 技术支持力度加大加强对贫困地区技术支持的力度,通过建立技术培训基地、派遣技术人员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
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5篇

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5篇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5篇第一篇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落到实处,街道严格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不断强化扶贫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有力保障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街道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及时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传达研究上级会议精神,对全街道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不断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具体措施。
调整充实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从最初的安排部署、人员培训、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到实施帮扶等环节,均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和程序开展工作。
特别是对确定的贫困户,根据其各自的家庭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在严格规范程序方面,一是在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中,街道成立帮扶责任工作组,开展扶贫开发精准识别的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步骤和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具体方法,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特别是在入户调查环节,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进行核实,重点突出家庭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村集体收益分配、承包地收益和老人的社保金、赡养费等收入项目,客观公正的核实农户经济状况,确保了精准识别的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二是在民主评议公示工作中,街道充分借助民主议政日这一契机,让全街道党员和村民代表广泛参与讨论评议和监督,一律采取无记名、书面投票的方式,公唱票,并在村庄显著位置张贴公示,确保了程序的公开透明。
通过精准识别,认定我街道26个村中的9个村有贫困户19户、42人。
在建档立卡和综合信息录入工作中,我们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梳理,填写综合信息并建立各类台账。
我们确保采集的信息内容数字真实准确,对家庭户口、人员身份以及因疾、因病、因学致贫的证件进行原件核查、复印存档,确保材料的真实完整。
产业扶贫帮扶工作总结汇报

产业扶贫帮扶工作总结汇报产业扶贫帮扶工作总结汇报产业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贯彻国家扶贫政策,我单位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帮扶工作,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努力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总结汇报。
一、产业扶贫帮扶工作情况1. 政策支持: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我们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并按照要求制定了产业扶贫帮扶方案,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政策规定。
2. 项目整合:我们将扶贫任务纳入到我们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扶贫项目与主导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 技术支持:我们注重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派驻专家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贫困户增加产量和提升质量,提高他们的种植养殖技术水平。
4. 市场对接:我们积极搭建销售渠道,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
同时,我们还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合作社联盟,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5. 精准帮扶:我们注重精准识别贫困户,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取得的成绩1. 收入增加:通过我们的帮扶措施,贫困户的收入明显增加。
例如,在某贫困县我们推行了一项柑橘种植项目,帮助贫困户开展柑橘种植,收入增长了30%以上。
2. 就业机会增加:我们引导贫困户发展农村产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就业率的提高。
3. 脱贫人数增多:经过我们的帮扶工作,一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扶持企业发展:通过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我们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在一些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政策和要求。
产业脱贫工作总结6篇

产业脱贫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产业脱贫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发展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市产业脱贫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1.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我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带动贫困户增收。
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农业产值,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工业园区建设我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
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旅游业发展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 电子商务发展我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帮助当地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售额。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当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1.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当前我市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2. 产业链不完善问题当前我市产业链仍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人才短缺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市发展产业。
四、结论与展望总体来看,我市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产业帮扶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背景我国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产业帮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
我们秉持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投身到产业帮扶的工作中。
二、帮扶地区基本情况我们的帮扶地区位于_____省_____市_____县,该地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微薄。
此外,该地区缺乏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三、具体帮扶措施1、产业规划与定位深入调研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了以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
2、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帮扶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修建了多条乡村公路,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兴修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升级改造电网,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
3、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
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同时,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网络销售技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4、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给予贷款贴息、补贴等支持。
此外,还引入了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5、品牌建设与推广注重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农业博览会等活动,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扩大了销售市场。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8年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开发式和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同步进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种养业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积极参加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水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项目实施情况:18年,XX镇已批复实施扶贫项目有扶贫重点村项目、特困连片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革命老区开发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太阳能项目、财政扶贫绩效考评奖励资金项目、扶贫到户贴息项目,预计共投入扶贫项目资金923.2万元。
扶贫重点村项目6个,分别在金鸡村上师寨、下师寨,化良村大歇场一组、二组,政合村上困莫,谦岗村大寨子实施,项目资金各15万元,共90万元;特困连片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主要在民主村、金鸡村、温泉村、细石头村实施,项目资金共5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6个,分别在温泉村杨柳箐、老赵寨、老许寨、老潘寨、上陈寨和细石头村下南腊实施,项目资金各15万元,共90万元;革命老区开发项目在温泉村老赵寨实施,项目资金3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宽宏村困鹿山实施,项目资金43.2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在宽宏村6个组实施,项目资金共100万元;扶贫太阳能项目在金鸡村、温泉村实施,500户,每户1000元,共50万元;财政扶贫绩效考评奖励资金项目在民安村那杭实施,项目资金5万元;扶贫到户贴息项目,18年全镇放贷扶贫贴息贷款300万元,补助财政贴息资金15万元。
商务局2018年度定点扶贫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商务局2018年度定点扶贫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2018年以来,县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来发〔2016〕2号)文件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商务部门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职责,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我局负责帮扶雷官镇桥湾村9户帮扶对象,或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家庭生活均比较困难。
在全体帮扶干部和雷官镇、桥湾村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7年底,已有6户实现稳步脱贫,3户计划于今年脱贫。
二、工作举措
1、加强工作部署。
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当前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筹划,扎实推进。
定期组织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及时分析研究具体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2、组织大排查大整改。
坚持“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原则,深入开展“重、补、促”、大排查大整改以及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脱贫攻坚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围绕“六看六确保”基本要求、“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具体内容,与桥湾村两委加强对接,全面排查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工作推进与脱贫成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帮扶措施进行再梳理、再细。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通用4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通用4篇)产业扶贫篇1半年来,乡扶贫办在县扶贫办和县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乡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乡扶贫办工作人员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辛勤努力,圆满完成年初扶贫计划,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半年来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半年来项目实施情况全乡辖五个村两厂100个村民小组共12789人,上半年扶贫项目覆盖五个村八个小组,受益农户657户。
实施项目有:道路建设、产业扶持、新建文化室、解决人畜饮水、新建厕所。
(一)重点扶持村项目总投资112.77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资金90.94万元,其它资金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1.83万元。
1—2月份,完成未完成的重点村项目建设,总投入资金44.43万元,其中省财政拨入资金42.0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34万元。
3—6月份实施四个重点村项目,总投入资金68.34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48.85万元,其他资金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9.49万元,现已完成82%。
上半年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76.81万元。
一是修建水泥硬化路2条1013.5m,总投资38.32万元,财政补助35.32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3万元;二是修建砂石路1条150m,总投资2.7万元,财政补助2万元,农户自筹0.7万元;三是修建3座储水池,铺设引水管道7000m,总投资17万元,财政投入14万元,农户自筹3万元;四是新建厕所四间,建筑面积108㎡,财政投入4.35万元。
在产业扶持方面21.93万元:新建猪圈161间,建筑面积1170㎡,财政扶贫补助16.8万元,农户自筹5.13万元;在社会公益建设方面28.47万元:新建文化室3间,建筑面积200㎡,财政补助9.6万元。
新建文化活动场4块,建筑面积1712㎡,总投资18.87万元。
(二)专项安居工程扶贫专项安居工程项目总投资24万元,覆盖贫困农户60户224人,每户补助4000元,该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8年以来,我镇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来抓,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百亿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战略重点,依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为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将我镇2018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深化“菜单式”脱贫,强化产业支撑
2018年全镇1017户贫困户进行了点菜,分三批完成报账共计286.6626万元。
其中,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是268户,占全镇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40%;从事种植业发展548户,占全镇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81%;从事电商、其他产业的9户,占全镇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中的1%。
共计发展烤烟169亩,核桃551.05亩,养猪256头,鸡2910只,羊3234只、牛357头、马137匹,蔬菜200亩,向日葵80亩、苹果25亩、油菜200亩、药材19亩、苗木1亩、葡萄31.2亩、秋杂粮40亩、蜂716箱等,经营小吃1户,电商1户,木器加工1户、自主创业7户。
户均受益2641.71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
2016年脱贫户发展产业361户;2017年脱贫户发展产业251户。
通过菜单
式脱贫,每户都有了一项中长期增收产业项目,为实现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产业项目,巩固发展基础。
全镇围绕奶山羊养殖、食用菌、中蜂等产业,积极申报实施产业项目,共计实施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2307.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037.6万元,实现了集体资金增值,为相关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支持铁塬村、八龙潭村中蜂养殖产业、八龙潭村和王家庄村食用阐产业向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方向发展,张家山建立了2个标准化奶水羊养殖场,推出了一批农特产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221户。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了牢固的基础,为下一步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铁塬村中蜂养殖合作社收入达到29.25万元,195户贫困户分红户均1500元;张家山村陇玉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分红12.25万元,每户获得分红500元;XX镇王马咀村种植高粱100亩,10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50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个。
(三)“双百基地”带动,扩大増收渠道。
我镇现己建成“双百基地”8个,其中养殖基地2个,烤烟基地1个,旅游基地3个,种植基地2个,8个“双百”基地共流转土地500余亩、直接带动贫困户1540户,778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基地务工人数762人,8个基地分红金额达到4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到300元。
基本实现“双百基地”镇域范围全覆盖。
特别是关山旅游公司双百基地带动成效明显,采取旅游经营、债券分红、基地带动、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5种方式,直接间接带动贫闲户600多户,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2018年八龙潭村,范家台村,店子村120户贫困户入股关山旅游公司,每户分红700元,直接兑付到户;陇县鹏程专业合作社分红1.8万元,每户获得分红180元。
新天地奶山羊养殖项目收入达到30万元,149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350元。
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项目实施,增强基地带动能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四)推进产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6月份以来,我镇10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培训、清理核查资产、评估资产价值、明晰产权归属、编制清产核资报告、公示公开结果、审查上报数据、健全管理制度、验收清查结果”等十一个程序步骤,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查遗补漏,开展“回头望”,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清查,按照时序进度推进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共计清查资源性资产土地60033.85亩、林地8296.02亩,经营性资产427.44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832.54万元。
目前,正在完善档案,进行系统录入。
按照“折股到人,量化到户、
便于操作”的原则,要求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股份重新量化,按照1人1股设定了人口股,按照1户1股设定了扶贫优先股,全镇共计设置人口股13133股,扶贫优先股1289股。
结合今年行政村撤并工作,对上寨子、王家庄、韦家庄、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程序进行了合并,及时更换了登记证书、印章和银行账户等。
组织各村按要求悬挂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吊牌和相关制度牌,明确了专门办公场地和人员,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5个贫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引导资金257.4814万元,以资金入股形式投入运营,并完成分红17.336万元。
(五)打造特色亮点,创新新型模式。
以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总结,打造出了旅游、中蜂、奶山羊三种载体和模式。
一是“全域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依托关山草原旅游公司,实施五种带贫机制。
旅游经营。
实施核心景区经营脱贫项目,动员6户贫困户经营蒙古包、农家乐,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引导39户贫困户规范经营马匹,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
债券分红。
县财政局以投放扶贫债券的形式向关山旅游公司注入1千多万元,签订《扶贫资金三方协议书》,6村526户贫困户连续3年享受景区分红,每年600元。
基地带动。
在秋菊山庄段,流转土地158亩,打造百亩菊花种植基地,给予25户贫困群众7.8万余元土地流转费/
每年,并提供就业岗位,作为基地日常管护人员,获得土地租金和花卉务工两份收入。
入股分红。
3村120户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关山古帐营,每年分红700元,连续分红5年。
就业务工。
吸纳20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景点管理、卫生保洁、餐饮服务、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人均年收入2.5万元。
二是张家山村奶山羊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
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务工收入,共有长期务工、短期雇工、项目用工3种方式。
饲草种植收入,带动全村74户贫困户种植苜蓿、玉米520亩,每亩增收900元。
分户扩群收入,合作社将积极推广“赊羔还羊”模式,引导鼓励贫困户分户扩群。
入股分红。
合作社吸纳150户贫困户入股75万元,至少按保底7%进行分红。
资产收益,2个养殖场220万元资产全部己量化到户,可为每户增加资产6600元。
三是铁塬村中蜂养殖产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贫脱贫效果明显。
为全村形成了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预计将来可带动100多户群众参与中蜂养殖;培训68户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直接带动33户贫困户个人养殖中蜂333箱,实现收入16.65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增收(现己有8名贫困户就业,工资按照
5300/3300元的两个标准执行);合作社和农户蜂蜜全部有长城公司高于市场价回收,解决销售难题;盈利无偿分配,全年盈利扣除管理费用及必要支出,其余盈利全部分给贫困户。
今年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29.25万元,为19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
二、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产业扶贫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以省、市、县产业扶贫督导考核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贫闲群众依靠产业增加收入为重点,结合“百日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举-反三,狠抓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我镇产业扶贫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增强所有经营主体的带动脱贫能力,总结提炼产业扶贫特色亮点,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全镇对产业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进行一次“回头看”,施策不准的及时调整到位;对发展产业能力不足,不能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及时引导通过加入经营主体等方式实现产业发展;督促完善村、户产业脱贫帮扶台账及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
三是根据全县产业脱贫“110”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百日大行动的总体部署,按照技术“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总体要求,镇上及时与10名技术包村干部(贫困村各1名,非贫困村共2名)进行了对接,干部及时到村到户,对贫困户产业培训需求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相应的培
训计划,以贫困户为单元,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坚持贫困户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争取对270户产业脱贫户,开展全方位、多轮次的技术服务,确保每个脱贫户掌握1门生产技能,每个脱贫村培养1名技术能手,增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能力。
三、对产业扶贫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产业发展层次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
现在大多数特色产业分布零散,集中连片的基地少,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
产业基地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部分产业基地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粗放式经营,种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市场融入效果不明显,产品销售不稳定。
产业扶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于市场的调研考察不到位,导致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明显,有一窝蜂的现象。
要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来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围绕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来着力做好产业扶贫,系统地推进精准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增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