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语境)【圣才】

合集下载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3.1 复习笔记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一)含义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一)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的定义(1)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的分类(1)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2)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3)从国别上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4)从民族上可以分为汉族和苗族、壮族、白族、满族等许多民族的文学;(5)依据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的特点(1)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在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创造了大量美丽动人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人们统称为“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作为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固然包含了该民族各个阶层的共同创造,但从创作主体来讲,它主要还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与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是一种“活”着的、与时俱进的、始终保持着新鲜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4)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主要体裁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2.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常混淆不清,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4.1 复习笔记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一)民间传说的界定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

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

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民间文学概论(代码803)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金枝》2.顾颉刚3.《民俗》周刊4.历史地理学派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民间故事在内容上有哪些特征?2.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3.民间谚语有哪些特色?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举例论述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2.试举例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

四、阅读分析题(共5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答题:1.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10分)2.你是如何理解“神于天,圣于地”这句话的?(10分)3.对这篇神话作一分析。

(30分)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民间文学概论(代码803)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金枝》答:《金枝》是弗雷泽创作的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

弗雷泽在书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如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巫术、禁忌等)的丰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提出交感巫术说和人类社会巫术——宗教——科学发展三阶段说。

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

2.顾颉刚答:顾颉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

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

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圣才】

第15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15.1 复习笔记一、民间文艺的美学蕴涵(一)民间文艺美学的悠久历史积淀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负载着民间审美文化的历史积淀。

各民族自成一体的远古文化根脉,历经沧桑,经久不变,生生不息,流注于各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

(二)民间文艺美学的广阔衍生空间中国的民间文艺美学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审美文化构成的统一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是有族群聚居的地方,就有民间文艺的流传。

(三)审美范畴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体现1.民间文艺具有悠久历史积淀和全民参与传承的特点,意味着形形色色的审美范畴都广泛存在于民间文艺作品中,其间既有震撼人心的雄奇壮丽的崇高之美,也有到处充溢着的秀丽温婉的阴柔之美。

2.民间文艺是各民族人民对人生、社会、宇宙的一种感知,一种体认,一种审美创造外化的产物,其中蕴涵着千姿百态的审美思维模式、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也包含着各民族广大民众的美学观念以及潜在的美学思想。

3.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繁复,奠定了美学风格多样化的坚实基础。

二、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一)缘事而发的原生性民间文艺美学的原生性主要是指民间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孕育、萌芽、诞生和流传,始终缘于特定的生活情境,具有自我发源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的特点。

(二)天籁之音的率真性民间文艺美学的精髓,在于率性而作,人的感情真实流露,不假掩饰,艺术风格淳厚朴实,真切清新,有如“天籁之音”,洋溢着朴拙而动人的艺术魅力。

民间文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三)多元交融的复合性1.民间文艺美学具有多样性的存在载体民间文艺美学具有多样性的存在载体,或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水乳交融,是宗教人士念唱的文本;或与人生礼仪习俗相互依存,或由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创作主体共同介入审美创造的过程,在现代传媒多样化的时代,民间文艺审美形态多元交融的复合性特征更加突出了。

2.民间文艺审美特征的多元复合性的表现(1)创作主体的多元性;(2)审美载体的多元性;(3)文本形态的多元性;(4)还有表演场域和审美效应的多元性。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国民间文学史略)【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国民间文学史略)【圣才】

第17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17.1 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一)先秦古籍对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先秦时期,古籍杂陈,很多民间文学资料从这时起就有了零散的记载。

1.在先秦古籍的《尚书》《禹贡》《国语》《左传》《庄子》《韩非子》《穆天子传》《楚辞》《逸周书》《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书中,都记载有古代神话资料。

其中最主要的是《山海经》《穆天子传》和《楚辞》。

2.我国民间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口头流传着许多古神话故事和表现创世内容的神话史诗。

3.与神话相比,先秦古籍中保存的歌谣更为丰富。

4.除古神话、民歌外,先秦古籍中还记载有大量的寓言。

战国时代是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

(二)两汉时期的民间文学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向上的时代,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也较发达。

这时期记载民间文学资料的书籍很多,民间文学本身也比较繁荣。

1.对于神话的记载虽说历史化倾向渐浓,但却比较丰富完整,以《淮南子》和《史记》记述最多。

2.至于两汉时的寓言,其题材和手法大多因袭先秦,且主旨是为空前统一的汉王朝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所以这时的寓言便成为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人们以劝戒的“劝戒寓言”。

3.汉代文学的精华是汉代民歌。

乐府是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当时配合俗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其采录范围实际上并不限于赵、代、秦、楚。

4.现存汉乐府民歌虽不过40首左右,但内容广泛,农民、城市贫民、游民、士兵、病妇、孤儿的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5.两汉民谣和其他时期的民谣一样,也是最敏感的社会晴雨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言小说粗具规模,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2.南朝宋范晔所撰的《后汉书》中,记述了不少民族族源传说和英雄传说,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3.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被称为“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的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三国时魏邯郸淳所撰的《笑林》。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出品】

第16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一、填空题1.《保护民间创作建议草案》是在芬兰学者________的主持下起草的。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劳里·航柯【解析】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委员国提交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草案》是由芬兰学者劳里·航柯主持下起草的。

2.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________”,用以研究民间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那些情节;“________”,认为距离文化发达的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得越多。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重出立证法;文化周圈论【解析】“重出立证法”即比较研究法,又称“蒙太奇式照相法”。

这种方法是从多次重复出现的民族现象中去分析哪些是基本部分,哪些是有所变异的派生部分。

通过比较研究,找出其先后关系,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横断面来书写历史。

柳田国男认为“方言的地方差异大体标明古语退化的过程”,这就是说,语言的变化一般从文化中心开始,发生于文化中心的新词语像圆形波纹一样不断向四周传播,其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边远地区保存着较多的古语。

这个研究方法应用到一般民俗事象上,用以研究文化传播的规律,就发展为“文化周圈论”。

3.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

【答案】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解析】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奠定的。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二、名词解释1.神话学派(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神话学派是欧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第一个流派。

由格林兄弟创立,兴起于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以谢林的浪漫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民间文学是各个民族的集体的和无意识的创作,其源头则是神话。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可以在各种民间文学作品中发现某些共同的重要形象和情节,进而可以复原印欧语系各民族的原始共同神话。

语言是神话学派研究民俗文化的切入点,然而这一学派的缺陷也正是其过于重视语言而忽略了神话的其他因素。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圣才】

第16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16.1 复习笔记一、民间文学的鉴赏(一)幻想故事《张打鹌鹑李钓鱼》鉴赏1.故事来源1954年,孙剑冰在内蒙乌拉特前旗傅家圪堵村采风,从一位具有出色口头文学才能的汉族故事家秦地女口中,忠实地记录下她讲述的一篇穷小伙子娶龙女为妻的故事《张打鹌鹑李钓鱼》。

2.思想生活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征及其价值(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2)幻想与实际巧妙融合;(3)粗细结合,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4)塑造了一位富有光彩的“女强人”形象。

(二)怎样鉴赏民间文学1.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特殊性质民间文学是一种以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的文学,这是我们鉴赏和研究民间文学时必须牢牢记住的。

即使面对书面文本,我们也须联系它本来的传承和表演情况来领会它的特征与魅力。

2.鉴赏与研究的不同要求民间文学鉴赏就是研究的起点,独具慧眼的鉴赏性评论也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鉴赏和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我们这里所讲的民间文学鉴赏,主要就广大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理解和接受民间文学文本,从文学角度欣赏和吸取其思想与艺术成果而言。

至于从多学科角度来研究民间文学,深入发掘其多重学术价值,则是另一课题。

(1)鉴赏的要求:民间文学的本体毕竟是文学,因而鉴赏着重在理解和吸取其文学价值。

但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作为口头传承之作的特殊性质。

(2)研究的要求:至于研究工作,则在于深入发掘其多重学术文化价值。

鉴赏和研究不宜截然分开,而应由浅入深地展开。

研究须以鉴赏为基础,研究成果的普及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间文学的鉴赏水平。

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一)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1.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使用比较方法的要求(1)必须服从于先进的观点和基本方法(辩证法)。

(2)还须精细地检查所比较作品相同点或差异点的大小、轻重,并考虑作品流传地域的社会、文化、民俗等有关情况,特别要严格考察那些作品中的相同点或差异点,跟流传地人民的思想及民间文艺的特点是否有亲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民间文学的语境
13.1 复习笔记
一、语境
民间文学的传承既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具有可变性与不确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民间文学的这种传承特点与传承人进行表演的语境息息相关。

(一)语境的类别
1.功能学派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分类
(1)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

(2)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2.美国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鲍曼的分类
(1)文化语境与社会语境
①文化语境,理解文化需要了解的信息,主要指意义系统和符号性的相互关系;
②社会语境,主要指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层面。

(2)在文化语境与社会语境上的进一步划分
①意义语境,理解“这意味着什么”需要了解的信息;
②风俗制度语境,主要回答文化各方面如何相互关联、如何相互适应的问题;
③交流系统语境,主要回答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④社会基础,回答“该民俗关联到何种社会认同的特点”,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地域、
民族、职业和年龄集团、家庭和社区等;
⑤个人语境,包括个人生活史、个人讲述资料库的结构和发展等;
⑥情境性语境,事件的结构是由许多情境性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参与者的身份和角色、表演的文化背景原则、互动和阐释原则、行动发生的顺序等。

这些因素将决定选择什么来表演、表演的策略、新生文本的形态,及特定情境的自身结构;
⑦历史语境。

(二)语境的两层含义
1.首先是指话语、语句或语词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
2.其次是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二、语境的构成
(一)时间
1.含义
即传承人表演过程中共时态的自然时间。

2.具体内涵
(1)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自然时间。

(2)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虽然是自然时间,同时也是文化时间、社会时间、历史时间。

不同文类、不同类型或主题的故事、歌谣,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表演时间,表
演者和听众都会自觉地沿袭传统形成的习惯,否则,便是不合时宜,甚至有可能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等产生影响。

因此,民间文学的表演时间虽然是一种共时态的时间概念,却深刻地蕴涵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

(二)空间
1.含义
即传承人进行表演时具有一定范围的、由传承人与听众共同参与所形成的自然场所。

2.具体内涵
(1)空间是承载具体表演场景的物理场所,具有自然属性。

(2)像时间一样,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空间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

(3)在传承人的表演中,时间与空间往往紧密联系,构成了传承人表演的时空。

(三)传承人
1.含义
即民间文学的表演者。

2.具体内涵
(1)语境研究注重考察传承人的个人生活史、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民间文学的表演传统对其口头传承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语境研究强调传承人在民间文学传承演变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传承人既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

(四)受众
1.含义
即传承人进行民间文学表演时的接受者。

2.具体内涵
(1)语境理论认为,受众与表演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交流互动的表演场景,民间文学的文本是表演者与听众交流过程的产物,受众的趣味、爱好、现场的即时反应等因素,会或隐或显地影响到传承人的表演。

(2)注重语境研究的表演理论指出,听众对表演者的表演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者,会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文化资源,与在场的听众积极互动,根据特定的语境而采取不同的叙事策略,从而形成了表演的新生性。

(五)表演情境
1.含义
即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情景。

2.表演情境的理想状态
由惯常的表演者,在惯常的时间地点,以惯常的表演方式,为惯常的观众表演。

这种理想的表演情境即所谓“自然语境”,不为非惯常因素所干扰。

3.表演情境的特点
表演情境既具有即时性,也具有惯常性:
(1)即时性表明传承人的每一次表演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表演事件,是人际互动的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
(2)惯常性表明在一个社区文化体系的表演语境中,存在着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表演
体系。

(六)社会结构
1.含义
社会结构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社会结构是各个地位、角色之间的稳定关系,承担角色、参与互动的行动者认同于共同的价值规范体系,是社会结构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前提。

社会结构实质上是制约着特定类型角色互动的抽象规范模式。

2.原因
社会结构成为语境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的原因是语境研究受到了人类学功能主义以及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

3.具体内涵
(1)语境研究认为,通过表演,表演者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社会关系,表演者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受众也对表演者的表演品头论足,这种社会关系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社会结构。

(2)在民间文学的表演中,还有一种表演方式,采取与现实生活相反的、颠倒的语言和逻辑,从而暂时改变社会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或者在文本中建构出一个想象的“颠倒的世界”。

(七)文化传统
1.含义
总体而言,文化传统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世代相传。

2.洛德发现的歌手学艺的三个阶段
(1)聆听阶段,熟悉故事的内容主题、节奏韵律等;
(2)学歌阶段,掌握足够的程式,歌手在反复的学习、使用过程中掌握程式,使之最终成为其诗歌思想的一部分;
(3)提高演技和增加演唱篇目,这是歌手逐渐成熟的阶段。

三、语境研究的尝试
(一)语境研究强调的内容
语境研究强调田野调查,强调在田野中观察表演、表演的情境、表演的人际互动以及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等。

(二)民间文学研究的取向
从文本研究到文本与语境相结合的研究范式的转变,表明民间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民族志式的研究取向。

(三)我国的民间文学研究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从20世纪80年代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到近几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调查和采录各种样式的民间文学代表作时,同时发现和评定了一大批民间文学传承人。

(四)民间文化生态构成的两项基本特征
1.它是围绕某项民间文化活动,由互相关联的各个方面构成的互动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