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颅脑损伤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三、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四、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6.颅脑损伤。
(1)判断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头部受伤引起严重的外出血,依据病情给予包扎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咽部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通气与吸氧。
(5)对脑脊液鼻或耳漏者,应将病人侧卧防止舌根后坠,将头部稍垫高,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严禁用水冲洗,严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6)开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酌情使用降颅压药物。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一、急诊处理流程按照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
二、急诊处置分级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
(一)若患者分级为1~2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
(二)若患者分级为3级,需要观察。
(三)若患者分级为4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
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范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范,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范。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
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 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完整word版)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 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

慢性颅脑益伤诊疗指北之阳早格格创做颅脑益伤是暴力间接或者间接效率于头部引起的益伤,可分为颅战脑二部分益伤,颅部包罗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实量物而止,即脑构制、脑血管及脑脊液.颅脑益伤的爆收与死长历程主要与决于二个基础条件,即致伤的果素战益伤的本量.前者系指板滞性致伤果素,如暴力效率办法、力的大小、速度、目标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分歧构制战结构正在担当暴力之后,所制成的病理益伤及病理死理变更,故致伤果素分歧,所致益伤的程度战本量也各同.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本量纷歧致、头部受力的强度战部位没有牢固、颅脑各部构制的结构与稀度没有相共,果此,所制成的头皮、颅骨战脑益伤的情况亦有所好别.颅部与脑部的益伤不妨共时并存,也不妨各自单独爆收.由于颅脑解剖死理的效率,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历程也有其特殊性.当暴力效率于头部时,头皮、颅骨动做表面屏障最先对付抗中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战/或者颅骨的益伤,而脑部不妨无益伤或者益伤较沉微;若暴力超出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战脑构制将共时受益;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余部位间接效率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构制的益伤,而头皮战颅骨往往完佳无益.没有但是如许,遭受暴力效率而致伤的脑构制,除了爆收本收性益伤除中,并正在受益构制的周围,还将引起分歧程度战分歧范畴的脑缺血、出血、火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收性益伤.而后,或者继承加沉、逆转,乏及齐脑以至齐身;或者经一定时间渐渐吸支、消退战建复.慢性颅脑益伤的现场慢救处理(一)收端查看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里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构制溢出、颅骨骨合.2. 死命体征:(1)呼吸功能:瞅察有无收绀、呼吸慢促、缺氧、呼吸久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慢或者没有齐、矮血压、戚克等征象.3.其余部位的宽沉益伤:如胸背部及肢体的益伤.(二)伤情推断:除呼吸循环功能中,正在颅脑益伤现场的伤情推断姑且主假如采与临床分级分离格推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益伤分为3级.(三)现场抢救:颅脑益伤的病人慢救是可博得效验的关键,正在于慢救人员是可举止精确战即时的现场抢救,慢救人员应正在赶快、简净天相识患者的受伤时间、天面、本果及历程后,坐时对付头部战齐身情况的赶快认果然查看,正在概括病史及收端查看情况搞出病情推断后随即启初现场慢救.现场慢救的沉面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援,即时纠正伤后爆收的呼吸久停与保护血压的宁静.现场慢救程序为:1.脆持呼吸讲通畅:慢性颅脑益伤的病人由于多果出现意识障碍而得来主动扫除分泌物的本收,可果呕吐物或者血液、脑脊液吸进气管制成呼吸艰易,以至窒息.故应坐时扫除心、鼻腔的分泌物,安排头位为侧卧位或者后俯,需要时便天气管内插管或者气管切启,以脆持呼吸讲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者通气缺乏,应对接浅易呼吸器做辅帮呼吸.2.遏止活动性出门血:头皮血运极歉富,简朴头皮裂伤偶尔即可引起致死性出门血,启搁性颅脑益伤可乏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合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共时颅脑益伤往往合并有其余部位的复合伤均可制成大出血引起得血性戚克,而引导循环功能衰竭.果此遏止活动性出门血,保护循环功能极为要害.现场慢救处理包罗:(1)对付可睹的较细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关.(2)对付头皮裂伤的广大出血可用绷戴加压包扎姑且缩小出血.正在条件没有允许时,可用细丝线将头皮齐层稀切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启.(3)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艰易,正在情况许可时最佳使伤员头下位或者半坐位转支到医院再搞进一步处理.(4)对付已表露脑构制的启搁性创里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揭附再以搞纱布覆盖,包扎没有宜过紧,免得加沉脑构制益伤.3.保护灵验的循环功能:简朴颅脑益伤的病人很少出现戚克,往往是果为合并其余净器的益伤、骨合、头皮裂伤等制成内出血或者出门血而致得血性戚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是正在慢性颅脑益伤时为防止加沉脑火肿而没有宜补充洪量液体或者死理盐火,果此即时灵验的制血,赶快天输血或者血浆是防止戚克,防止循环功能衰竭的最灵验的要收.4.局部创里的处理:以防止伤心再传染、防止熏染、缩小或者遏止出血为准则,可正在简朴扫除创里的同物后用死理盐火或者凉启火浑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并趁早应用抗死素战破伤风抗毒素.5.防止战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没有等大,则是颅脑益伤宽沉的表示,瞳孔夸大侧常常是颅内血肿侧,应静推或者赶快静脉面滴(15--30分钟内)20%苦露醇250毫降,共时用速尿40毫克静推后坐时转支,并注意正在用药后患者意识战瞳孔的变更.转支(一)转支前的准备:1.强调“慢”“快”“救”的准则,特天是对付成批伤员的情况.2.保证转运途中抢救器材的齐齐战功能完佳性,及抢救药品的脚够.3.转支前对付病情搞精确的评估,对付途中大概爆收的变更应有脚够的认识,战变更时的应慢步伐.4.保证良佳的通讯办法,途中与脚段天医院脆持通联,将病情战抢救疑息提前告知,以便脚段天医院提前搞佳抢救准备.(二)正在转支历程中应按照以下准则:1.对付有宽沉戚克或者呼吸艰易疑有梗阻者应便天便近抢救,待病情有所宁静后再转支,切忌匆匆挪动变化及近讲转支.2.转支历程中,为防止昏迷病人果误吸进呕吐物、血液、脑脊液引起窒息,应将头转背一侧,对付确认无颈椎骨合者可托起颈部,另一只脚压前额使之尽管后俯.需要时先止气管插管后再转支.并注意途中随时扫除心腔战呼吸讲的分泌物.3.对付于慢躁没有安者,可给予适合的四肢拘束,正在引起慢躁的本果已排除前,慎用镇定剂.4.四肢战脊柱有骨合的病人应用硬板担架运支,正在转支前应搞适合牢固,免得正在搬运历程中加沉益伤.5.伴支的医护人员正在转支历程中应稀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及意识的变更,情况慢迫时随时停车抢救处理.6.到达脚段医院后,伴支的医护人员应背担当单位的医护人员分别仔细天将所相识的受伤时间、本果、收端的体检及诊疗、现场战途中的病情变更以及处理情况.慢诊室处理(一)处理准则:应本着先拯救后治病的准则,特天是正在伤员集结支达时,应分沉沉慢慢.(二)启通颅脑益伤绿色通讲:正在患者到达慢诊科后20分钟以内需完毕以下任务:1.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慢诊科时,慢诊接诊护士通太过诊并收端对付病情搞出推断,疑有脑疝产死时坐时报告神经中科医死,共时报告考验科、血库、理收室等有关单位.2.神经中科慢诊值班医死:赶快完毕支集病史、体征、书籍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赶快下达医嘱.3.护士正在报告医死及有关科室后,完毕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建坐静脉通讲,正在建坐静脉通讲时共时留与脚够的血液标天职别支考验科、血库查血惯例、血型及血接叉、电介量、肾功能、血糖等.当有戚克体征时,应尽管建坐深静脉通讲并举止心电、血压、血氧鼓战度及核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通讲应尾选锁骨下静脉,果其细大(15--20毫米)且没有会果血容量缺乏而陷落,普遍情况下没有需要剃毛备皮可俭朴时间.4.考验科:当接到标本后坐时搞出截止并报告医死.5.血库:查出血型并接叉配血准备血源备用.6.理收员:5分钟内完毕理收任务.7.护士遵医嘱对付有颅内下压患者赶快输进20%苦露醇250--500毫降以落颅内压;报告搁射科或者CT室做佳查看准备;报告麻醒科战脚术室做佳脚术准备.若系三无患者(无家属及亲友、无姓名、无单位),则应报告医院有关部分收袖.(三)神经中科慢诊值班医死任务:神经中科慢诊值班医死应为本科结业三年以上且有一定临床体味的医死担当,共时应具备有胸心中科、普中科、骨科、麻醒科等相关科室的基础知识,并能赶快完毕气管插管、胸背腔及深静脉脱刺等技能,正在颅脑益伤的慢诊抢救中担背着构制者战收袖者,其任务包罗:1.支集病史:简明扼本天将受伤时间、本果、中力效率的部位、伤后的意识改变、瞳孔的变更、有无呕吐、误吸,曾搞何种慢救处理,既往的要害病史等.2.沉面天体格查看战益伤分级:(1)头部中伤情况:有无活动性出血、颅骨骨合、脑脊液漏;(2)胸背部有无压痛、出血、呼吸艰易;(3)脊柱、四肢有无骨合;(4)神经系统症状:包罗神志、瞳孔、眼球位子、肢体活动、锥体束征等;(5)概括以上查看搞出益伤分级.3.正在10--20分钟内完毕支集病史、体征、书籍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赶快下达医嘱,决断患者的来背.(四)慢诊处理央供:1.沉型(I级)(1)留慢诊室瞅察24小时;(2)瞅察意识、瞳孔、死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更;(3)颅骨X线摄片,需要时CT查看;(4)对付症处理;(5)背家属接待有早收性颅内血肿大概.2.中型(II级)(1)意识收会者留慢诊室或者住院瞅察48~72小时,蓄意识障碍者必须住院;(2)瞅察意识、瞳孔、死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更;(3)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查看;(4)对付症处理;(5)有病情变更时头部CT复查,做佳随时脚术的准备处事.3.沉型(III级)(1)须住院或者沉症监护病房;(2)瞅察意识、瞳孔、死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更;(3)采用头部CT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者脑诱收电位监测;(4)主动处理下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删下表示者,赋予脱火等治疗,保护良佳的周围循环战脑灌注压;(5)注沉昏迷的照顾护士与治疗,最先包管呼吸讲通畅;(6)有脚术指征者尽早脚术,已有脑疝时,先给予20%苦露醇250毫降及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坐时脚术.。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__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范本模板】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第二章出血性休克第三章过敏性休克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第九章心律失常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第十一章脑出血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第二十一章急腹症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第二十五章脑复苏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二、机械通气三、电除颤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五、清创缝合术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 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2。
生命体征:(1) 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头部外力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时引起的病理变化,常见于机动车事故、坠落、打斗等暴力行为或意外事故中。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是为了规范颅脑创伤的诊断和处理而制定的一套指南。
以下是关于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的1000字简要介绍:一、诊断与分级: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将颅脑创伤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
二、治疗原则: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早期干预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和监测,早期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急诊处理:对于颅脑创伤的急诊处理,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心脏的正常功能。
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意识清醒。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
四、药物治疗:在颅脑创伤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等。
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抗炎药主要用于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抗感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五、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颅骨开窗术、颅脑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等。
六、康复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等。
七、并发症预防:颅脑创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与分级、治疗原则、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临床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
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
始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
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
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包括:(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
(2)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
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
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
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4.局部创面的处理:以防止伤口再污染、预防感染、减少或制止出血为原则,可在简单清除创面的异物后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并及早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5.防止和处理脑疝:当患者出现昏迷及瞳孔不等大,则是颅脑损伤严重的表现,瞳孔扩大侧通常是颅内血肿侧,应静推或快速静脉点滴(15--30分钟内)20%甘露醇250毫升,同时用速尿40毫克静推后立即转送,并注意在用药后患者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转送
(一)转送前的准备:
1.强调“急”“快”“救”的原则,特别是对成批伤员的情况。
2.确保转运途中抢救器材的齐全和功能完好性,及抢救药品的足够。
3.转送前对病情做正确的评估,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变化时的应急措施。
4.确保良好的通讯设施,途中与目的地医院保持联系,将病情和抢救信息提前告知,以便目的地医院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二)在转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有严重休克或呼吸困难疑有梗阻者应就地就近抢救,待病情有所稳定后再转送,切忌仓促搬动及远道转送。
2.转送过程中,为防止昏迷病人因误吸入呕吐物、血液、脑脊液引起窒息,应将头转向一侧,对确认无颈椎骨折者可托起颈部,另一只手压前额使之尽量后仰。
必要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转送。
并注意途中随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
3.对于烦躁不安者,可予以适当的四肢约束,在引起烦躁的原因未解除前,慎用镇静剂。
4.四肢和脊柱有骨折的病人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在转
送前应做适当固定,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
5.陪送的医护人员在转送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及意识的变化,情况紧急时随时停车抢救处理。
6.到达目的医院后,陪送的医护人员应向接受单位的医护人员分别详细地将所了解的受伤时间、原因、初步的体检及诊断、现场和途中的病情变化以及处理情况。
急诊室处理
(一)处理原则: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特别是在伤员集中送达时,应分轻重缓急。
(二)开通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20分钟以内需完成以下任务:
1.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急诊科时,急诊接诊护士通过分诊并初步对病情做出判断,疑有脑疝形成时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同时通知检验科、输血科等有关科室。
2.神经外科急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
3.护士在通知医生及有关科室后,完成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建立静脉通道,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同时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分别送检验科、血库查血常规、血型及血交叉、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
当有休克体征时,应尽快建立深静脉通道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中
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通道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因其粗大(15--20毫米)且不会因血容量不足而塌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剃毛备皮可节约时间。
4.检验科:当接到标本后立即做出结果并报告医生。
5.输血科:查出血型并交叉配血准备血源备用。
6.理发员:5分钟内完成理发任务。
7.护士遵医嘱对有颅内高压患者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500毫升以降颅内压;通知放射科或CT室作好检查准备;通知麻醉科和手术室作好手术准备。
若系三无患者(无家属及亲友、无姓名、无单位),则应通知医院有关部门领导。
(三)神经外科急诊值班医生任务:
1.采集病史:简明扼要地将受伤时间、原因、外力作用的部位、伤后的意识改变、瞳孔的变化、有无呕吐、误吸,曾做何种急救处理,既往的重要病史等。
2.重点体格检查和损伤分级:
(1)头部外伤情况:有无活动性出血、颅骨骨折、脑脊液漏;
(2)胸腹部有无压痛、出血、呼吸困难;
(3)脊柱、四肢有无骨折;
(4)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神志、瞳孔、眼球位置、肢
体活动、锥体束征等;
(5)综合以上检查做出损伤分级。
3.在10--20分钟内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决定患者的去向。
(四)急诊处理要求:
1.轻型(I级)
(1)留急诊室观察24小时;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CT检查;
(4)对症处理;
(5)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2.中型(II级)
(1)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48~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必须住院;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检查;
(4)对症处理;
(5)有病情变化时头部CT复查,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3.重型(III级)
(1)须住院或重症监护病房;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
(3)颅脑CT;
(4)积极处理高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
(5)注重昏迷的护理与治疗,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6)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予以20%甘露醇250毫升及速尿40毫克静脉推注,立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