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变更设计说明

3-变更设计说明
3-变更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变更设计说明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变更依据和原则 (2)

第三章工程施工变更原因 (3)

第四章规划设计方案变更 (5)

第五章工程施工费计算说明 (8)

第六章预算变更 (11)

第二部分附表及附件

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12)

附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13)

附表3: 变更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14)

附表4: 总预算汇总对比表 (15)

附表5:变更前工程施工费对比表 (16)

附表6:变更前后工程施工费预算对比明细表 (17)

附表7:变更前后工程量汇总对比表 (62)

附表8:变更前后建设任务汇总对比表 (73)

附表9:变更前建设任务统计表 (83)

附表10:变更后建设任务统计表 (137)

附表11:人工费单价计算表 (150)

附表1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 (152)

附表13:机械台班预算单价计算表 (158)

附表14:混凝土、砂浆配合单价计算表 (169)

附表15:直接工程费单价表 (171)

附表16:设备购置费明细表 (210)

附表14:拆迁补偿费明细表 (211)

附件:《益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文件》(2010年第三期)

变更设计说明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0年度南县华阁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总规模3307.77ha,新增耕地面积858.61ha,新增耕地率为25.96%,省以上总投资9287.46万元,工程施工费8233.34万元。

第一章前言

由于项目上报时间紧,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项目区的现场调查和研究不够详细,同时受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在设计过程中所没有预料的情况,需要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变更,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

其次,受市场影响,当地农民生产作物种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方便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当地村民在原来规划方案上提出具体修改要求。

再次,为了赶在年底开工,在财政审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南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提前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在作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时,县国土部门组织了水利、国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对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核查。为便于该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整理后的良好效果,对该项目进行了局部变更。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使项目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建成后能真正为当地老百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项目有必要进行变更,下面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第二章变更依据和原则

一、变更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282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

4)《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0年度南县华阁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设计图及设计说明书》;

5) 《益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文件》(2010年第三期)及南县建筑工程主要材料市场价格表。

二、变更原则

任何变更都会影响原来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费用支出。因此,实施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规划设计变更的控制,并坚持以下原则:

1、严格控制变更的原则。科学、严谨的规划设计是减少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基础。此外,在正式开工前,各有关单位应就项目目标、约束条件、内外部环境、风险的分担和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充分的磋商和确认。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规划设计中有疑点或难以落实之处,各有关单位应尽力协调和沟通,及时注意可能引起变更的因素,尽量通过

计划调整、施工力量和施工方案的调整等应变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规划设计变更。

2、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必须发生的规划设计变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应本着互谅互让、顾全大局、求同存异的精神,对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方式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以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变更方案。

3、提前准备的原则。应加强对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预测工作,尽量提前预见,提前做好变更设计和其他必要的工作,提前和有关各方沟通,及时做出变更决策。适时交流,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变更项目方案完成之前,避免在变更项目的后续工作上马上实施变更,造成返工、误工、浪费资金的后果。

第三章工程施工变更原因

一、土地平整

由于该项目设计和评审完成时间较晚,导致开工较迟,而土地平整任务量非常大,受老百姓耕作时间要求的限制,为了保证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对原规划的土地平整区域进行了重新调整,原则如下:新增耕地地块已经为耕地的,取消平整;高低悬殊不大,不影响灌溉的,可平可不平的地块,取消平整;有一定高差,但根据地形地势,符合灌溉要求的,取消平整;新增耕地地块为非常耕地以及地形复杂,影响灌溉的进行土地平整。

二、灌溉与排水

1、沟渠

为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好排灌水渠,完善项目区的引水、输水网络,兼顾灌溉和排涝功能,采用灌排结合布置。按项目总体分区,每个区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排灌体系,根据排灌面积确定排涝与灌溉渠道断面、纵坡。

根据上述思路,原规划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土地平整区域调整和减少,部分沟渠不符合地形要求,渠道的位置和流向都需要调整。

(2)部分灌排渠道断面过小,与实地不符,需要调大渠道断面。

(3)部分原方案设计较大断面的硬化渠道,由于老百姓种植结构调整及涉及到占地问题,需要调小渠道断面。

(4)部分沟渠清淤由于调查不细,导致设计淤泥深度与实际不符,需要调整。

2、其他

由于原有的沟渠、道路的变化使沟渠过田间道涵洞、沟渠过生产路涵管也相应变化,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三、田间道、生产路

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是相辅相成的,沟、渠的变化,道路的设计也相应有一定的变化。项目区道路工程前后变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只在原有基础上,使之与现有利用道路相连,满足路相通。

四、其他

相应发生一些细小变化,具体细看建设任务对比表。

第四章规划设计方案变更

一、土地平整

由于工期的安排,项目设计最终成果定稿时间太晚,错过了土地平整的黄金时间,如果再按照原设计的土地平整内容施工,势必会影响农民生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保证农民正常生产,对原设计的土地平整工程进行了变更。原则上只对地形特别复杂,不平整无法保证灌溉的的地块进行平整。土地平整工程变更设计原则是以项目区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为原则(土壤松散系数按1.00计算),同时,每个平整单元(大田块内)挖填土方也需平衡,并根据规划设计布置的渠道走向,在满足灌溉的条件下进行田块间土方调配。

变更前:条田修筑117.29万 m3,田间调配土方0.11万m3;外运土方1.27万m3,土地翻耕165.93公顷;人工细部平整619.91公顷,表土回填4.44万m3;田埂修筑2.14万m3。

变更后:条田修筑25.11m3;外运土方0. 75万m3,外运土方(500m 以内)0. 49万m3,土地翻耕103.22公顷;人工细部平整99.48公顷,表土剥离回填1.62万m3;田埂修筑1.08万m3。

具体变更内容见附表8:变更前后建设任务汇总对比表。

二、农田水利工程

(1)排灌工程

变更前,新修斗渠I4.40km,新修斗渠Ⅱ1.36km,整修斗渠Ⅰ10.55 km,整修斗渠Ⅱ6.34 km,整修支渠Ⅰ(硬化)5.13km,整修支渠Ⅰ(未

硬化)16.32km,整修支渠II(未硬化)2.21km,整修华山渠5.38 km,整修支渠III(未硬化)6.42 km,整修支渠IV(未硬化)26.91 km,整修支渠V(未硬化)8.16 km,新修斗灌排渠0.28km,整修斗灌排渠I33.524km,整修斗灌排渠II28.86 km,整修斗灌排渠III12.60 km,新修农灌排渠29.77km,整修农灌排渠I48.57km,整修农灌排渠

II165.57km,整修斗沟Ⅰ10.84km,整修斗沟Ⅱ12.86km,新修斗沟

2.53km,整修支沟Ⅰ8.77 km,整修支沟Ⅱ

3.40km。

变更后,新修斗渠I1.85km,新修斗渠Ⅱ0km,整修斗渠Ⅰ7.37 km,整修斗渠Ⅱ3.40km,整修华山渠6.83 km,整修支渠Ⅰ(硬化)0.45km,整修支渠Ⅰ(未硬化)28.98km,整修支渠Ⅱ(未硬化)2.21km,整修华山渠5.38 km,整修支渠Ⅲ(未硬化)0.88km,整修支渠IV(未硬化)9.89km,整修支渠V(未硬化)6.07km,新修斗灌排渠Ⅰ0 km,整修斗灌排渠Ⅰ16.88km,整修斗灌排渠Ⅱ11.67km,整修斗灌排渠Ⅲ10.36 km,新修农灌排渠Ⅱ22.45km,整修农灌排渠Ⅰ88.72km,整修农灌排渠Ⅱ139.64km,整修斗沟Ⅰ15.33km,整修斗沟Ⅱ21.81km,新修斗沟

Ⅰ2.45km,整修支沟Ⅰ9.58km,整修支沟Ⅱ1.93km。

具体的布置和设计工程及相关说明详见附图集的规划变更图和变

更设计灌溉渠道断面图及附表8:变更前后建设任务汇总对比表。

(2)水工建筑物等

根据规划方案的调整情况,桥涵、管涵的情况变化如下:

变更前:新修管涵488处,盖板涵432座,新修闸门671座,渠道进水涵6378个,下沟台阶533座,新修渡槽4座,蓄水池290座,新修泵站19座,整修泵站28座,新修输配电线3.01km。

变更后:新修管涵504处,盖板涵468座,新修闸门730座,渠道进水涵20673个,下沟台阶910座,新修渡槽14座,蓄水池0座,新修泵站68座,新修输配电线3.01km。

具体的布置和设计工程和计算过程及相关说明详见附图集的规划

变更图及附表8:变更前后建设任务汇总对比表。

三、田间道路工程

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渠道布置后,变更道路的布局。变更内容如下:

变更前:整修一级田间道39.55km,新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一26.60km,新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二2.17km,整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一126.00km,整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二9.13km,新修生产路58.25km,新修会车道15座。

变更后:整修一级田间道52.46km,新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一32.19km,新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二0.25km,整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一180.66km,整修二级田间道类型二7.77km,新修生产路65.88km,新修会车道8座。

具体的布置和设计工程和计算过程及相关说明详见附图集的规划

变更图及附表8:变更前后建设任务汇总对比表。

四、其他工程

变更前:新修下田坡道713座,设置项目标志牌1座。

变更后:下田坡道920座,项目标志牌1座。

第五章工程施工费计算说明

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

1、直接费

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a)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

1)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日)×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日);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日)=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附加费。人工预算单价计算标准中基本工资标准结合劳动部有关工作区域的划分规定,湖南省取六类工资区计算。根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2008年)(试行)及《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详见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附表11)。

2)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材料用量及材料费定额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其中的材料费用则主要根据《益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文件》(2010年第三期)及南县市场调查价格综合确定。

3)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班)×施工机械台班费(元/台班),机械使用费按台班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编制,其中第一类费用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计取,第二类费用根据人工、材料预算价格核实计算。

b)措施费

1)措施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和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五类。

2)临时设施费中其他工程指除上述工程以外的工程,如防渗、架线工程及PVC管、混凝土管安装等;安装工程包括设备及金属结构件(钢管、铸铁管等)安装工程等。

3)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根据不同地区,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费率确定为0.7%。

4)夜间施工增加费仅指混凝土工程、农用井工程中需连续作业工程部分,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本项目不计取此类费用。

5)施工辅助费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为1.0%,建筑工程为0.7%。

6)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指在高海拔等特殊地区施工而增加的费用。本项目无此项费用。

2、间接费

依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用稿)间接费根据工程性质不同按表1计取。

表1 间接费费率表

3、利润

参照《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2008)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的利润按(直接费+间接费)×3%计取。

4、税金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规定,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费率,建设项目在市区或县城镇以外的,税金费率取3.22%,故有:

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2%

第六章预算变更

一、工程施工费

在变更设计中,整个工程施工费略有增加,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的预算资金都减少,田间道路工程资金增加。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费8233.34万元,变更后工程施工费8285.27万元,变更后工程施工费增加了51.93万元。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导致工程施工费增加,为补充施工费增加缺口,变更设计将设备购置费和拆迁补偿费调剂用于施工费增加部分,具体的工程施工费变更概况为:变更前:工程施工费为8233.34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为655.98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7.97%,农田水利工程5383.28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65.38%,田间道路工程2162.72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6.27%,其他工程31.35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0.38%。

变更后:工程施工费为8285.27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为171.83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2.07%,农田水利工程5224.7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63.06%,田间道路工程2846.33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34.35%,其他工程42.37万元,占工程施工费的0.51%。

变更设计说明

变更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由于原旧路建设时间较早,加之近几年大吨位超载超限车辆不断增多,目前旧路状况很差,路面病害十分严重,无法适应今后发展的需求。因此现有公路由于通行能力差,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因此改扩建是必要的。 1.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2.工程主要规模 3.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于2013年7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主线主体工程于2014年10月31日交工通车。经过15个月紧张施工,于2014年9月17日交工通车。 二、项目批复情况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 1、下处理变更 1.1.K10+041.509-K10+072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10+041.509-K10+072路段原设计为旱田清表30cm,换填土场土。由于该路段处于低洼位置,路基清表后,发现基底无法压实,经挖探坑后发现此处地表下1.5m内土质为淤泥,无法压实。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除淤泥1.5m,采用石渣回填1.7m。见会议纪要。 1.2.K48+600-K48+850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48+600-K48+850路段原设计的软土地基处治宽度为旧路坡脚外6米、挖除淤泥1.4米、换填1.6米中粗砂,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4m,采用石渣回填1.6m ,处理宽度12m。见会议纪要。 1.3.K49+375-K49+575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49+375-K49+575路段段原设计是清表0.3m,宽度12.89m回填土方。在清表30cm施工后发现清表基底为淤泥质土,经挖探坑后发现此处地表下0.7m内土质为淤泥,无法压实。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0.7,采用石渣回填0.9m ,处理宽度12m。见会议纪要。 1.106.K50+025-K50+475段挖淤泥换填石渣 K50+025—K50+475路段原设计的软土地基处治宽度为旧路坡脚外4米、挖除淤泥1.5米、换填1.7米中粗砂,沟宽5米、挖除淤泥1.3米、换填1.5米石渣,但经现场实际施工发现原设计宽度外至新路基坡脚范围内原地面积水严重且多为淤泥质土与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土质条件相同;同时原旧路边坡范围内以下土质也为淤泥质粘土。经指挥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核实后决定对此部分进行挖淤泥深度1.5m,采用石渣回填1.7m ,处理宽度12.5m。见会议纪要。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设计图纸变更说明

设计图纸变更说明 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一(A版通用图:图号01—001) 第5条:5.1.1 除砼墙、柱外,所有幢号内外墙砂加气块改为烧结淤泥多孔砖。 (在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三E版通用图:图号01—003已修改好) 5.2.5〈EU2〉地下室底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去消。 5.4.5〈R1〉屋面50厚XPS保温板改为125厚复合发泡水泥板。 5.5.2〈EW1a〉45厚轻质混凝土复合保温板(A级)改为55厚复合发 泡水泥板(A级)。. 5.5.2〈EW2〉15厚抗裂砂浆中间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一层改为55厚复 合发泡水泥板(A级)。 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二(B版通用图:图号01—002) 第11条:11.2.2平屋面挤塑聚苯板(B1级)改为125厚复合发泡水泥板(A级)。 外墙模塑聚苯板(EPS)板改为55厚复合发泡水泥板(A级)。 11.2.4外窗:6Low-E+9A+6透明中空玻璃改为6 Low-E +12A+6 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三(E版通用图:图号01—003) 11.4.2.1屋面复合发泡水泥板100mm改为125mm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4.2.2屋面复合发泡水泥板100mm改为125mm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4.3 6Low-E+2A+6透明中空玻璃改为6 Low-E +12A+6 11.5.2 屋面复合发泡水泥板100mm改为125mm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1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2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3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4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5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建筑设计施工说明四(C版通用图:图号01—004) 11.5.2.6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11.5.2.7 外墙复合发泡水泥板50mm改为55mm 图纸对外验收要求 1、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一(A版通用图:图号01—001)和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二(B版通用图:图号01—002)不需要设计在原图上修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通过图纸会审的形式变更,用于交档案馆。(问题不大) 2、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三(E版通用图:图号01—003)和建筑设计施工说明四(C版通用图:图号01—004)需要设计在原图上修改,用于节能验收和质检站验收,并且相对应的节能计算书也要改,将来检测中心对现场的热工检测也要和现场材料相符的。(这条关键,以后验收要对应的) 3、另外桩位图和桩基资料请丁杰尽快提供。

最全的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说明 背景介绍 ?本安阳,简称殷、邺+,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 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1]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地发源地,[2-3]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地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4-5]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地都城遗址?截至2015年安阳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 安阳是豫晋冀三省区域性中心城市,[6]京津冀城市群最南部城市[7-8]荣膺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9]、中国航空运动之都、[10]中国书法名城[11]等称号. 安阳辖4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案区域位置 本用地位于安阳市新区崇义路东侧、文昌大道南侧,黄河大道北规划路 北侧,新瓦路西侧?西临京港澳高速、东临高铁,南紧临南林高速 ,交通十分便利.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41hm2,地上总建筑面积180101.18 m2(计 入容积率),地下总建筑面积59588.40 m2.包括2层商业及11-26层住宅.(二)设计依据 1用地红线图及规划指标;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版);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 5 (2005版); 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6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8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9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10其他相关设计规范、地方法规. (三)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 1功能规划利用项目所处环境,打造高品质地居住小区. 总体由:地下停车场+ 商业裙房+多层+小高层住宅组成.充分地利用场地特点,在A区设计内外高 差,提升整体规划品味,在B区利用场地与道路高差设计可以自然采光地地下车库,节约造价地同时,方便业主地使用. -建筑设计 1平面设计 强调功能地合理,开发地效益,城市地良性互动. 地下室部分:地下室考虑采用机械停车,地上、地下合计1696 个车位,满足规划要求. 商业裙房:主要以沿街商铺为主. 住宅户型:基本上为95m2-124 m2三房,争取户户有良好地朝 向.南北通透、结构规整、动静分明、主次流线明确.将南方 地生活情调融入建筑设计. 2立面风格 设计目地:追逐品味,强调实用. 外观设计考虑从筑地城市形象出发,既为城市地良好形象考虑, 也考虑本项目地标识性,以新亚洲格调来提高建筑地外在形象 建筑造型为新亚洲风格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地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地传统.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地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新亚洲风格家具将崇尚极简地日式、风情万种地东南亚、雍容而内敛地中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亚洲传统与现代文化之大成.其家具可寻觅日式榻榻米似地简约舒适特点,可寻觅东南亚轻纱曼舞地风姿,亦可发掘中式稳重、大方地浩然. 新亚洲文化风格家具地设计元素,多以经典地柚木色为主,低矮地和式家具、行云流水般地线条,张弛有度地点缀,复古地中式镂空以及精雕细琢地韩式风格都是这一风格地特色. 3建筑天际线及第五立面 整个规划有着明晰地建筑群落感,天际线高低错落,进退有致.建筑 地空间关系符合人地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重突出整体地层次感和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地转变,打破传统立面地单一和呆板,其比例节奏尺度符合数学美.同时利用屋顶造型及高出屋面地电梯间地部分营造出丰富地第五立面,整个小医建成后,必将成为全椒县标杆性高端住区二、结构设计说明 (一)结构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设计要求: 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9 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 2、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取,W0=0.50KN/llf 3、建筑物结构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人防等级:由人防办确定防护等级后再确定.(三)结构选型 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三级,框架基本自振周 (GB5000-2001) (2006 年版) GB50010-2002) GB50003-2001) (GB5007-2002) (JGJ94-2008)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JGJ3-2002)

设计变更3

一、设计变更 (一)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由此可见,设计变更仅包含由于设计工作本身的漏项、错误等原因而修改、补充原设计的技术资料。设计变更费用一般应控制在建安工程总造价的5%以内,由设计变更产生的新增投资不得超过基本预备费的1/3。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1、在建设单位组织的有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企业和 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2、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 因而发生的设计变更。如工程的管道安装过程中遇到原设计未考虑到的设备和管墩、在原设计标高处无安装位置等等,需改变原设计管道的走向或标高,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办理设计变更或设计变更联络单。这类设计变更应注明工程项目、位置、变更的原因、做法、规格和数量,以及变更后的施工图,经方签字确认后即为设计变更。 3、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 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如在一些工程中由于建设 单位要求增加的管线,再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出设计变更。 4、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面、资源市场的原因,如材料供应或者施 工条件不成熟,认为需改用其他材料代替,或者需要改变某些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等引起的设计变更,经双方或三方签字同意可作为设计变更。 (二)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②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作决定。③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而有可能超预算时,更要慎重。④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应办理材料代用单,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确的、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纯材料用量的变更。⑤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为了更好

变更管理流程设计说明书

文档编号: 变更管理流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3) 1 流程目的 (7) 2 流程主要内容 (7) 3 与其他流程的关系 (8) 4 关键角色、职责定义 (8) 4.1 变更请求者 (8) 4.2 变更主管 (9) 4.3 变更经理 (9) 4.4 变更委员会变更委员会(CAB)、紧急变更委员会E变更委员会(CAB) (10) 4.5 变更实施人员 (11) 4.6 变更管理流程负责人 (11) 5 执行原则 (12) 5.1 常规原则 (12) 5.2 流程关联原则 (12) 5.3 变更实施记录原则 (13) 5.4 变更分类执行原则 (13) 5.5 审批上报原则 (13) 5.6 所有权原则 (13) 5.7 变更通知原则 (13) 5.8 紧急变更处理原则 (13) 5.9 变更测试原则 (14) 5.10 变更文档控制原则 (14) 6 流程相关定义 (14) 6.1 变更信息项 (14) 6.2 变更来源 (19) 6.3 变更类型 (19) 6.4 变更是否中断业务 (20) 6.5 变更是否需要测试 (20) 6.6 风险等级 (20) 6.7 变更所属系统类型 (21) 6.8 变更分类 (23) 6.9 是否启动总公司审批或备案 (24) 6.10 变更状态 (24) 6.11 回顾代码 (27) 6.12 变更结束代码 (27) 6.13 变更实施单信息项 (28)

7 流程概要设计 (28) 7.1 紧急变更子流程 (31) 8 流程详细设计 (32) 8.1 (400.1)变更发起 (32) 8.2 (400.2)直管领导进行需求审批 (33) 8.3 (400.3)检查、测试和计划 (34) 8.4 (400.4)评估审批 (36) 8.5 (400.5)变更委员会(CAB)评估审批 (37) 8.6 (400.6)总公司审批 (38) 8.7 (400.7)收集审批意见 (39) 8.8 (400.8)安排和分派任务 (40) 8.9 (400.9)实施变更任务 (41) 8.10 (400.10)回顾变更 (42) 8.11 (400.11)关闭变更 (43) 9 关键衡量指标 (44)

某某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地块位于某地,西侧临街,北侧临规划中的某路,东临高压走廊。占地面积32.62公顷。地形方正,地势基本平整。 以上情况务必请进行实地勘察。 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1 占地面积:326163平方米(489亩) 2 建筑容积率要求:1.5-1.8 3 建筑高度或层数:5-6层的多层、局部9-11层的小高层 4 总建筑面积:约489244平方米,其中商业,住宅 5 建筑层数:商业2层,住宅以5-6层多层为主,9-11层小高层为辅 6 建筑覆盖率:25-30% 7 停车位(库)要求:机动车停车位(库)包括小区住户停车位(库),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包括住宅及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 ①小区住户机动车停车位按标准小型车位设计,数量按小区住宅户数40%确定; ②小区商业配套所需机动车停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③小区住户非机动车停车问题按每户一间≥4平方米储藏室考虑;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8 总体布局要求:按地块规划要点及居住区规划相关规范进行。 9 绿地率:35-40% 三设计理念 1 实用性:注重提高住宅的得房率与各分区的功能性。室内外空间格局要体现人性化的尺度与感受。 2 经济性: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均要考虑其实现时的投资难度,力争保证一定资金下设计出建筑精品。 3 规范性:设计方案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对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经济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四规划设计原则 1 建筑布局、造型、色彩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关系。 2 应合理处理商业、住宅、环境、场地之间的关系。商业不仅为小区住户服务,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居住区私密性较强,两者在布置上应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3 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卧有好的景观和良好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是正南北朝向。 五单体设计原则 1 住宅在满足良好空间感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一梯两户形式。小高层可考虑采用一梯三户的形式。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设计变更的管理

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设计变更的管理 一、设计变更的概述任务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根据以上定义,设计变更仅包含由于设计工作本身的漏项、错误或其它原因而修改、补充原设计的技术资料。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两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凡属设计变更的范畴,必须按设计变更处理,而不能以现场签证处理。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它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所以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造价,进面提高设计技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帐后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设计变更费用一般应控制在建安工程总造价的5%以内,由设计变更产生的新增投资额不得超过基本预备费的三分之一。本文着重讨论施工图完成以后设计变更的管理。 二、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 1.修改工艺技术,包括设备的改变; 2.增减工程内容; 3.改变使用功能; 4.设计错误、遗漏; 5.提高合理化建议; 6.施工中产生错误; 7.使用的材料品种的改变; 8.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而引起的修改,如基础加深。 由于以上原因所提出变更的有可能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中的任何一个单位,有些则是上述几个单位都会提出。

初步设计变更说明

甘肃省天渊建材有限公司 关于《初步设计》设计中粉煤灰回采方法变更的 说明 《初步设计》第3章 湿灰库内粉煤灰回采方案 3.6 回采方法 进行回采过程工中,应严格按照勘查报告深度回采,坝体后侧预留50m保护区,保证坝体不被破坏,坝底预留保护层,杜绝破坏尾矿坝底部防渗层以及周围边坡的现象发生,并定期对坝体进行变形观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坝区微地貌属山前沟谷地貌,沟谷总体走向为东西向,受到粉煤灰沉积填充,现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内东北方向有高度4.0m山包出露,坝内灰面平均标高约1600m(1956年黄海高程系),坝底地形起伏较大,坝底平均标高约1590m。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上部无覆盖层,故剥离量为0,适于采用露天回采,故本次设计确定的回采方式为露天回采。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首采工作面为1600m水平。 按照以上情况,根据国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和坝区实际,本设计主要对库区坝内的粉煤灰进行回采设计,设计该露天采场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台阶式回采方法。祥见附图《移交生产时工作面系统布置平面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库区坝内粉煤灰回采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为: 坝内粉煤灰→挖掘机或装载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深加工厂区破碎站卸料平台。 3.7 采场布置的技术参数 3.7.1露天回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本设计生产规模为50万吨/年,在圈定露天回采境界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基建投资,降低生产剥采比,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 根据最终境界选择方法和给定的技术经济参数,根据开拓运输系统的要求,人工进行修整和调整后,形成本次设计的露天回采最终边界。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2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采场最终边坡角取决于岩石的稳定性和回采最终边坡角。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回采深度由1600m至1590m标高,即:回采最终边坡高度为10m。为确保最终边坡的安全稳定,本次设计除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外,又参照其他类似建设项目经验,采用类比法,确定的回采最终边坡角为45°。 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3采区布置和回采顺序 由于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胝,坝内灰面平均标高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某小区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一]总说明 [一]建筑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现状图。 2.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意见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5.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及《洛阳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 二、项目概况 1.区位及其现状分析 本项目地处栾川县君山路原洛钼集团办公楼南侧,该地块北临君山路,南距方皮路200米,东临一条排洪渠,西侧为山地。 基地地块边缘较为曲折,北临城市道路,朝南进入山谷,东西皆为山地,可以说基地位于城市与自然交界处,一个过渡地带。基地东部为山谷处现状路,而最西端上坡至一小山峰,北临城市道路,朝南逶迤进入山谷内部。基地内高差复杂,从东至西现存三个台地,从北向南现存两个明显的台地,南边台地标高高于城市道路6米到12米之间。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北基地优势在于:1.南边远山景色优美,可以借景。2.基地内现存台地,加以利用,可以体现基地个性。3.东部山地切入基地内部,可以造景:劣势在于:1.基地大部分比城市道路标高高6米以上。2.山地切入基地内部,土地利用率降低。3.地形不规则。 2.自然条件概况 栾川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叉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546mm。 栾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3.05°之间。日照基本要求为大寒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三、序言 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针对概念设计方案、开发情况等等提出了很多建议及意见,同时也对栾川当地的文化历史,地理情况做了充分的调研。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我们实际的踏勘了基地,很好的掌握了基地的尺度关系。并且也走访了栾川的街区、公园等等,使我们直观的了解了栾川生活居住情况。 方案优化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何更好把握设计的主体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关于该基地的设计主题逐渐的清晰了。 以“山水栖居”为主体,提倡在“山水中享受健康的生活”。 运动结合景观,景观“动”起来,人参与了“动”的景观,景观“活”了起来 以“健康住宅”这一居住概念对地块进行了整体规划及设计。 四、设计理念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在新世纪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人们,你的运动就是你的风貌,你的生活,你的幸福。本案作为栾川大型高档住宅区,其规划设计理念是将运动的深层次内涵,即“乐观,健康,公平,和谐”作为主线,同时以“健康住宅”的概念及标准来规范设计,强调健康与和谐,将运动文化与社区文化,居住文化有机的互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巧妙地在在规划设计中诠释运动的精神,并进一步的延伸健康住宅的的深刻含义,使住宅,商业,体育设施,生活配套以及休闲景观之间相互依存且动静分明,共同构筑一个现代化的运动社区。 何谓“健康住宅”呢?健康住宅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居住理念,有别于绿色生态住宅及可持续发展住宅的概念,不仅仅重视环境,重视山,水,土,石,绿地,阳光,空气等组成的要素,同时也重视居住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好的住宅不仅提供人们的基本的生活居

某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2

第二章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01)(2006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X》(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X》(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X》(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X》(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X》(GB50011-2001)(2008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 2.0KN/㎡ 阳台 2.5KN/㎡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 灵活隔断 0.5KN/㎡ 上人屋面 2.0KN/㎡ 不上人屋面 0.5KN/㎡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 设备机房 7.0KN/㎡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地下室底版25KN/㎡ 地下室外墙55KN/㎡出入口临空墙130KN/㎡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 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作者:jia0424网友评论0 条 摘要: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这是本人参与设计的广州某项目的设计说明,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提富贵意见。 前言 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强化楼盘的买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 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和源源不 绝的客流,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 重要,但如何才能让设计出的作品拥有一个既鲜明又深受市场欢迎的特 色呢?我们可以从市场上去获得启发。当前广州市场上接连打出的江南 园林、皇室御花园、日式园林直至巴厘岛风情、加州风情、澳洲风情等 各式风格各异、主题独特的小区园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无 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 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 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 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 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 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一、概况(略) 二、规划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下沉式网球场、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园林的功用性亦是小区园林设计的重点之一,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由两横一纵构成,由此将总平面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 1.纵轴景观带:来到小区主入口前,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气势宏大、极富异国情调的罗马广场。置身于此,一切的视线均无可避免地被其牢牢吸引,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在这仿若从电影<<罗马假日>>中搬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完整版)设计变更总结

n s e 1.目的 为了加强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长春公司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 3.职责 3.1 长春公司成本管理部按照集团财务部成本审算中心所编制下发的设计变更及现 场签证管理办法适用于长春公司的管理规定,并负责本办法的解释、指导、监督检查。 3.2 长春公司各有关部门、人员(包括经办、审批、资料管理等)负责贯彻执行本 管理办法。 4.方法与过程控制 4.1 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要严格执行以下原则:资料归附件一 《关 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事项的协议》 附件二 设计变更通知单 附件三 现场签证通知单 附件四 变更签证预算书 附件五 变更签证预算审核意见汇总表 4.1.1 权力限制原则:公司对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实行严格的权限规定, 不在权限范围之内的签字一律无效,如对公司造成损失,追究越权签字人的责 任。 4.1.2 时间限制原则:公司对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及其结算实行严格的时间限 制,禁止事后补办。 4.1.3 一单一算原则:一个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单应编制一份结算单,且对 应一个工程合同。 4.1.4 一月一清原则:每月10日前,成本部现场造价师、承包单位应就截止上月末已 完工且手续完备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核清造价并签字确认,交部门领导复核。

n g b e r o 4.1.5 完工确认原则:当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完工后,工程部现场工程师和 监理单位工程师必须在完工后5日内签字确认,如属隐蔽工程,必须在其覆盖之前签字确认。 以便及时确认变更签证变更、签证费用; 4.1.6 原件结算原则: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结算必须要有齐备的、有效的 依据原件,复印件不能作为结算的依据。的。 4.1.7 多级审核原则: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及现场签证的造价结算至少要经过二级以上 的审核。 4.1.8 法律约束签订协议原则:50万元以上的工程合同,金额较大的必必须另行签订 《关于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协议》,作合同补充协议,供双方执行。50万以下的工程合同应有符合本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 4.1.9 标准表格原则:所有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都必须使用规定的标准表格。见 附件,主体合同一定要签该协议。; 5.设计变更签证变更内容、格式要求及流程 5.1 设计变更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5.1.1 设计变更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一般需要设计单位的签字、 盖章,或者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设计部、工程管理部)代签。 5.1.2 设计变更的主要类型:。 ◆由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出现错、漏、碰、缺等情况,而导致做法变动、材料 代换或其他变更事项; ◆由于设计部改变建设标准、结构功能、使用功能、增减工程内容,而导致做 法变动、材料代换或其他变更事项; ◆由于工程管理部、监理单位、承包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或其他技术措施 等,而导致做法变动、材料代换或其他变更事项; ◆由于销售部、客户服务部、业主要求提出变更,而导致做法变更、材料代换 或其他变更事项。 5.1.3 所有设计工程变更签证变更必须使用公司规定的标准表格(见附件),并明确 以下内容:编号、工程名称、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部位或范围、变更签证变更的内容做法及原因说明、增加的工程量、减少的工程量、相关图纸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我们深知规划一个小区的景观设计,无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小区平面面积97200平米,建筑面积共76800平米,可容纳800户。200户72平米的小户型,400户96平米的中户型,200户120平米大户型,其中以中户型为主要居住户型,中户型分布在小区中央部分,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二. 设计主导思想: 该小区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公司文化的延续。其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 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小区内的植物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 小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和人工湖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我们的园林小品,小品设计主要在水体造型方面,我么恩有东西向很南北向的大型水池,水池两侧有喷水造型体,在造型、颜色、做 法上很有新意。 三.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使居民有一个舒适,安全, 阳光的生活环境。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