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欣赏详解

•“填水脚”是绵竹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出自 那些技术娴熟的艺人之手。旧时年画艺人一般受雇于人,“明展明 挂”等画法是按画铺或作坊的要求而作,“填水脚”则是属于艺人 自己支配的。艺人们在除夕之夜为老板做完年终之活后,趁收拾画 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的余色,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 ,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帮补生计。在画“填水脚”时,时间 短促,艺人凭真功夫一气呵成,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 炼、概括之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 年 画 中 的 珍 品 , 深 为 艺 术 界 称 道 。
LIFE • HOME
•谢谢!
谭瑛媚 谭欣 吴苑梦 杨紫琪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 3 种
•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一幅年画的完成,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 。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以彩绘艺人按程序施彩而成。由于 用色除品色(染料色)外,也兼用石色(矿物质色),因石色的覆 盖力强,原有的雕刻线经不同的石色覆盖后,还须重新勾线,只是 画面上的品色部分,因其色泽透明,原有的刻线虽经覆盖仍清晰可 见,便不再勾线。这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 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 •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 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造型上讲究夸张、变形、象征、寓意,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LOREM IPSUM DOLOR
•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邪迎祥 、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
四川绵竹木板年画PPT课件

彩绘过程,艺人们叫 她一黑(指黑线版) 二白(指人物手脸底 色及靴底作白)三金 黄(指衣冠及道具的 橙黄色)五颜六色穿 衣裳(指洋红、桃红、 黄丹、佛青、品蓝、 品绿等)。
绵竹年画线条古拙流畅 线条是绵竹木版年画造型及构图的基本手段,形 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绵竹年画画师在长期的 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以线造型的艺术规律。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 套,铁线褶子要挺直。" 套,铁线褶子要挺直。"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 年画用线的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它给整个画 面赋予韵律感和节奏感。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内容都是名人字 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 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 画。这个拓片是全国其他的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 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过去年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 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 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二十九 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颜色杯里 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 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 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于是艺人用 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 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 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 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不受颜 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 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一挥而就 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 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所以更准确 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 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 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李慧国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题材大多是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明信仰中发展下来的具有驱邪纳降、昭示喜庆的装饰性动物、人物图样。
其早期的表现形式也许是手绘图样,但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却是版绘图样,其萌芽与发展是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才开始的。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因此笔者认为年画并不属于国画的范畴而是版画的一种。
传统民间年画从唐宋发展至今尚且繁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
其中前三者基本上都是套版印刷,手工绘制成分很少,而唯独后者只是用底版印出墨线轮廓然后用手工绘制而成,其艺术风格与前者迥然不同。
一、绵竹年画的历程据汉代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图以两位神将之像,悬于大门或寝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公画像,此后门神图式越来越多。
北宋御史赵抃所著《成都古今记》记叙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
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
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
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
因而,绵竹年画早在宋代就已相当成熟了。
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
四川绵竹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因出自绵竹而得名,当地人制纸作画已有千年的历史,这使绵竹年画在清代就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绵竹年画里有一种独特的画叫填水脚。
过去年画作坊雇佣了很多彩绘艺人画画,到了腊月二十九整个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看到颜色杯里还剩了一些颜料,把它洗掉了很可惜,于是艺人用指头把剩下的颜色填上去,剩了什么颜色就填什么颜色,所以他画的时候就不受线条的约束,不受颜色的约束,而且为了赶时间他画得很快,一挥而就把他全年的工夫寥寥几笔就画上去了。
所以更准确地说,它更像一种写意的门画,这是绵竹年画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画法。
木版印绘制品。
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二零零七年六月八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
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
分析绵竹年画的创作特色

2982015年11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分析绵竹年画的创作特色戴 迪四川绵竹年画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形式都极具特色,它既传承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齐名,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
一、绵竹年画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创作内容形式、作品审美特征分析(一)绵竹年画的内容形式1.体裁。
绵竹年画的体裁广泛,尤其是传统的绵竹年画形式多样,表现通常以福禄喜庆为主,有辟邪迎祥、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讽刺幽默、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及花鸟虫鱼等诸多体裁。
2.线条。
绵竹年画通常用简练的线条较为精确地表现出造型的高矮胖瘦等特征,线条中体现出刚柔结合、疏密有致的特点和古拙淳朴的风情。
绵竹年画艺人在画面中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通常表现在造型线条曲直有度的变化上,艺人笔下线条一曲一伸的变化瞬间赋予了作品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分类。
四川绵竹年画的分类以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和木版拓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其中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斗方是多为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条屏的表现内容一般是情节较为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而中堂一般是表现吉祥内容,这些传统分类的制作手法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这三种形式。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绵竹年画通过书籍装帧、贺卡、挂历、台历、陶土等新媒介,又呈现出广告年画、陶版年画等新形式,制作手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二)绵竹年画的构图绵竹年画在构图上不仅讲究对称,也讲究画面的完整统一性。
画面中没有主体中心,就会产生不稳定感,如果画面中主体不突出,画面就会显得紊乱,不完整。
所以,绵竹年画在构图时首先突出主体,使之与其他要素相匹配,实现主次分明且多样统一。
年画中也通常不设或少设背景,不设背景的空白不仅衬托和强调出了主体,同时也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面中空白较少,会显得热闹而有生气,空白扩大,则会显得沉稳高雅。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绵竹年画的文化风格陈锡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四川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当地人制纸作画已有千年历史,绵竹年画在清代就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
民间年画文化气息浓郁四川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
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另有一番风味。
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
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和鸳鸯笔,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
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金黄、天蓝等,突出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年画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
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鼎盛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坊主要分布于绵竹城区及西南农村,风格也各异。
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戏,故事类;城区年画作品则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或兼门画。
绵竹年画内容多样,题材新颖,或喜庆、或幽默,珍品众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图》等。
《迎春图》是清代画师精心创作的一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
作者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穿着打扮的四百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庆祝活动。
《迎春图》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绵竹年画介绍

绵竹年画介绍年画历史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
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主要分为刺绣、纸绘、陶版三种艺术表达形式。
绵竹年画起源于唐朝,传说中唐王李世民出征点兵前,请来画匠,将朝廷文武重臣,一一画像,装裱后带到阵前,而后战役大胜,唐王大喜,便下令此后所有行军帐,必须外饰重臣画像,并封之为门神。
不久后,流入民间,家家贴于门外,喻为辟邪之用,并流行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民间艺术,艺人们的传承向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流传至今,可以绘画绵竹年画的艺术家早已凤毛麟角,年画在当今成为稀世珍宝,年画内容主要是为了表现古代人生活特点、生活习惯和民间故事。
年画特点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年画分类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
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
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同时年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墙画为主,不需底稿,直接绘于墙上,南派主要采用木刻、雕版,后印制纸上着色,装裱成画。
蜀绣简介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刺绣工艺品。
早在西汉时已有记载,它亦叫"川绣",以四川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技艺严谨精密,绣制一般为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
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
浅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

浅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历史悠久、表现独特,看似村夫农妇的手工玩意儿,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川的年画曾盛极一时,而如今我们只说绵竹年画,是因为早年四川夹江、成都、简阳等地的年画已杳然难寻,而绵竹年画却博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尝试从传统绵竹年画的内容、种类及构图、表现技法、设色等几方面来分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1 从绘画内容分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绵竹年画位居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绘画内容之丰富、选材之广泛令人赞叹。
它既有和其他三大年画相通的绘画内容,如神仙类、吉庆类题材,也有表现四川民俗文化的题材,这些题材与地方文化和习惯紧密结合,较之其他地方的年画内容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
如绵竹年画中的《三猴烫猪》就极具代表性。
“烫”是典型的四川方言,有“作弄、愚弄、整人”的意思,而“牌”又是四川娱乐文化中自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猴烫猪》中,画面上一张八仙方桌,三个猴子和一头猪围坐着,正在玩四川纸牌赌钱。
象征财富的肥猪踞上席,三猴分坐下方和左右两侧;肥猪面前堆着金银财宝,身旁两个妖艳的侍女正在为它端茶燃烟,正当肥猪调戏侍女豬手到处乱放时,三只精明的猴子串通一气,趁机手上比划,桌下换牌,伙同“烫猪”,肥猪一心二用,大把的钱都进了猴子的腰包。
这是四川民俗文化中一个“反面教材”,是作为劝诫人们不要赌博而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选材独特,图像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喜人,寓意深刻,一见便令人捧腹大笑且过目难忘,实为绵竹年画中表现民俗文化的佳作。
《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
该年画既不同于历史类题材,又不同于传统的神仙类或吉庆类题材,而是反应川西民俗的风俗时事类题材。
此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构成,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根据画面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
此画描绘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川西坝子绵竹县迎春的盛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竹年画知多少——2010秋德外小学三年级体验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参观绵竹,了解绵竹灾后重建新面貌。
2.了解绵竹年画的历史和特点。
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地点:绵竹年画村三、时间安排:四、活动安排:1.第一时间段:1:30 北门集中,由于艳老师进行安全教育。
1:40 乘车出发2.第二时间段:2:30 ——2:50 到达绵竹年画村,各班整队集合,清点人数,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及要求,重点强调安全。
2:50——3:50 各带班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年画村,观赏年画,并给学生讲解年画的历史和有关年画知识。
4:00各班整队集合,清点人数,乘车返校,并分班总结。
五、活动策划:李白玲、于艳、任俊六、具体人员安排1、徐朝霞、蒋雯潇:负责活动的通讯报道等2、陈可为:负责队伍的集合、整顿及其他临时性工作等。
3、张天骄:负责活动的照相、摄像、音响及其他临时性工作等。
4、各跟班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纪律、生活及活动组织)3.1班陶丽李白玲何雯3.2班唐玉秋蒋雯潇廖述蓉3.3班谢小梅吕赞周霞3.4班陈道琼李虹钟昌敏3.5班于艳莫倦航周丽萍3.6班马官玉张容黄鸣霄岳丽3.7班王朝晖李蕊徐忠琼3.8班李冯波徐朝霞胡克蓉3.9班刘洋任俊梁老师夏雨馨七、注意事项1.每位老师应提前一周做好上课准备,包括绵竹年画、绵竹地理、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的了解,做好充分准备,切实提高本次活动的质量。
2.活动前,各班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礼仪、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各班把学生分组,选出组长。
要求各班把学生在实体活动中的表现纳入个人、小组评比。
3.活动中加强安全管理。
每次活动,全年级统一出发,统一返校。
活动中,全体教师要全程陪同学生,将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
4.各班老师应分工合作,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5.活动后,各班要对每次的实体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落实评比。
6.注意留下活动的文字、影像资料,各正副班主任负责本班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他任课教师也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7.活动前,须将体验活动的主题及相关准备事项以家校联系书、校讯通等形式告知家长。
活动后,班级要将活动的开展情况告知家长。
八、安全预案:参照《德外小学体验活动安全预案》执行发生事故的应急方案1、陈可为、生活老师:对出事故的学生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保障救护及时;生活老师对出事故学生的情绪、思想及时了解,采取相应措施。
2、各班主任、副主任:当事故发生时,马上集合,清点本班人数,有序地组织学生安全离开现场,对学生的情绪、思想及时了解,针对学生状况做好安抚、教育工作,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组织学生安全返校。
3、协调联络:李白玲主任于艳负责全体人员的调度安排、对内对外的联络、报告,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九、活动资料1.概述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
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2.起源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
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
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
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
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
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3.特点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
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 3 种。
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
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
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她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
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
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
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
”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
绵竹年画线条古拙流畅,线条是绵竹木版年画造型及构图的基本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
绵竹年画画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以线造型的艺术规律。
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套,铁线褶子要挺直。
"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年画用线的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它给整个画面赋予韵律感和节奏感。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
形式丰富多彩,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
门神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
它的大小分为“大毛”、“二毛”、“三毛”,“四毛”等规格(毛是对纸张大小的特殊称谓)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的绵竹年画《老鼠嫁女》绵竹年画古版林则徐书法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有深受民众爱戴的历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乐的儿童以及祥瑞的动物花果等。
斗方,多是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是一种民间讽刺画。
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
杂条,多是参照民间传说,以及孝道、福寿文化内容,戏曲和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节刻绘成人物画。
也有民间风采的花鸟画。
如《二十四孝图》、《百寿图》、《西游记》等。
横推,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
《迎春图》她是绵竹年画横排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给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
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4.分类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
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
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
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
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6.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
绵竹年画的斗方,并非文人戏笔,而是《老鼠娶亲》、《三猴烫猪》等讽谕性独幅小品。
绵竹年画的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文姬归汉》、迎春图》等。
7.代表作:《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
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绵竹年画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之分。
内容多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类,如《三国演义》、《百寿图》、《二十四孝》等。
8.历史:绵竹木版年画属民间美术,它植根民间,其装饰性和雕刻艺术,在早期显然受到汉代四川画像砖艺术的影响,从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版年画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
唐代是我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我国已出现了最早的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而木版年画艺术与雕刻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大量传播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因安史之乱而进入蜀中的大批文人学士及画师中道释者居多,绵竹木版年画也受到宗教画影响,现存的绵竹年画中的中堂画“金刚”、“家神”、“魁星”和拓版“赵公镇宅”等,内容和形式都和宗教画同出一畴,其彩绘技巧和线条的装饰味与四川寺庙中的风格极为相近。
宋代,四川更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乌镇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
”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更为发达。
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