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举例

动作分析举例
动作分析举例

动作分析举例

1.引体向上:

2.俯卧撑:

3.排球扣球:

扣球的一刹那(快同)

4.单手肩上投蓝:

5.原地侧向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6.仰卧起坐:

7.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8.后蹬跑:

蹬地阶段(反同)

9.正足背踢足球:

10.肋木悬垂举腿:

向上举起阶段(反同)

电厂欢热Ⅱ线机保护动作跳闸事件分析报告

电厂欢热Ⅱ线机保护动作跳闸事件分析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厂欢热Ⅱ线、#6机保护动作跳闸事件分析报告1、事件经过 (1)6月30日5:45时,根据调度指令配合进行电厂由110kV“两厂”运行方式转为“三厂”的调整操作。 (2)7:00时,调度令断开欢热Ⅰ线厂侧开关1494、欢热Ⅱ线厂侧开关1495。当时#1、#2、#3、#4、#6、#8、#11机、欢热线、南热线挂110kVⅦ段母线上,当班值长监视到欢热线负荷较重(80MW),担心操作时潮流分配引起异常,向调度提出异议。调度在模拟机上进行潮流计算后,认为断开欢热Ⅰ开关可行,7:05时调度重新发令断开欢热线开关。 (3)当值长下令断开欢热Ⅰ线时,发现所带负荷上升至99MW,按调度规程执行调度令,没有再提出异议。7:08:23断开欢热Ⅰ线开关1494,约2秒钟左右,欢热Ⅱ线距离Ⅲ段保护和#6机失磁保护相继动作跳闸,#8机快速减负荷解列停机(#5机检修)。 (4)欢热Ⅱ线保护动作打印记录为“距离Ⅲ段动作”、“测距 0158.7km”、“故障相别为A、B、C”。

(5)#6机MarkV报警有“无功低自动退出PF控制”、“发电机差动跳闸”、“重油状态下跳闸”,发电机保护盘上报警有“失磁保护动作掉牌”。 (6)检修到场后检查确认欢热线Ⅱ距离Ⅲ段动作属于断开欢热Ⅰ线开关时负荷全部转移至欢热Ⅱ线引起线路保护测距进入距离Ⅲ段保护区域而动作跳闸,#6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属于欢热Ⅱ跳闸后,无功负荷重新分配暂态过程中,因励磁调节器的动态调节特性较差造成减磁过调,导致失磁保护动作跳机; (7)10:15时,#6机重新开机;10:31时,并网正常。整个故障历时3.3小时。 2、原因分析 (1)从欢热Ⅱ线保护动作故障录波查得:故障相别为A、B、C三相,故障电流为4.86A,母线电压没有变化,计算当时的测量阻抗值为13.768欧,小于距离Ⅲ段的保护定值17.45欧,显然已进入距离Ⅲ段保护动作区域,保护动作正确。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案例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案例分析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预测与决策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202 学号: 2204120202 学生姓名:陈维维 2014 年 11月 案例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目的与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例如,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11242.85元,?最低的青海省仅为人均8192.56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9397.89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7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 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镇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8年截面数据模型。影响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 为了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以下是2008年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表

多元统计分析案例分析.docx

精品资料 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聚类分析 1、指标选择及数据: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考虑从收入、消费、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因此选取以下指标:农村产品价格指数、农村住宅投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及农村就业人数。现从2010年的调查资料中

2、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3、用K-均值聚类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如下:

分四类的情况下,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北京、上海、浙江。 第二类:天津、、辽宁、、福建、甘肃、江苏、广东。 第三类:浙江、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第四类:山西、青海、宁夏、新疆、重庆、贵州、陕西、湖南、广西、江西、。从分类结果上看,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第一类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第二类属于中等水平,第三类、第四类属于较低水平。 二、判别分析 针对以上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其中将新疆作作为待判样本。判别结果如下:

**. 错误分类的案例 从上可知,只有一个地区判别组和原组不同,回代率为96%。 下面对新疆进行判别: 已知判别函数系数和组质心处函数如下: 判别函数分别为:Y1=0.18x1 +0.493x2 + 0.087x3 + 1.004x4 + 0.381x5 -0.041x6 -0.631x7 Y2=0.398x1+0.687x2 + 0.362x3 + 0.094x4 -0.282x5 + 1.019x6 -0.742x7 Y3=0.394x1-0.197x2 + 0.243x3-0.817x4 + 0.565x5-0.235x6 + 0.802x7 将西藏的指标数据代入函数得:Y1=-1.08671 Y2=-0.62213 Y3=-0.84188 计算Y值与不同类别均值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138.5182756 D2=12.11433124 D3=7.027544292 D4=2.869979346 经过判别,D4最小,所以新疆应归于第四类,这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 三,因子分析: 分析数据在上表的基础上去掉两个耕地面积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电厂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跳闸事件分析报告

电厂#2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跳闸事件分析报告1、事件经过 2006年03月27日9:23时,#2汽轮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跳闸,但在#1电子间#2汽机保护屏前未见任何保护动作信号,询问在场的运行人员答复已将保护屏跳闸信号复归。检查动作记录报文,其中有失磁保护动作与TV断线。于是拉开#1PT刀闸,检查1PT的一次保险和二次接线无开路现象,检查#2PT二次空开下桩头接线B相松动,将其紧固。因怀疑PT一次保险质量不良,用保险丝与1PT一次保险并联后,推上#1PT刀闸,重新起励,控制屏上显示励磁为FCR 方式,检查励磁屏上两通道均有PT断线告警,将其复归(在检查PT 回路拉开1PT刀闸时发出),再次起励升压并网成功。 2、原因分析 (1)保护屏内故障报文,因CPUO和CPUE的报文一样,CPUE的时间更接近实际时间,故以CPUE的报文作为分析依据,相关故障报文如下:

09:17:25:306失磁保护动作t1(0.5s) 09:17:26:303失磁保护动作t2(1s) 09:17:28:291主汽门关闭 09:18:48:463发电机3W定子接地TV1断线 09:18:35:541发电机3U0定子接地TV1断线 09:19:00:393发电机逆功率TV1断线 09:19:01:388发电机失磁保护TV1断线 可知故障是因#2发电机失磁引起失磁保护动作跳开发电机出口开关502,联跳主汽门。综合检查情况,基本可排除PT断线的因素造成,PT断线保护可闭锁,励磁也可切换到手动通道,保护出口前无PT断线信号,TV1断线信号是在发电机开关跳闸甩负荷后发出的,为甩负

荷时系统冲击引起(3W、3U0定子接地同理),现场检查PT也未开路,从失磁保护报文看,保护启动正确,当时检测到的参数已达到动作范围。 (2)造成失磁的原因由于分析素材不足,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可能是: ①励磁装置自行误动作减磁或灭磁。 ②不排除有人在触摸屏检查时误按“灭磁开关跳闸”按键。(正常时黑屏) 3、暴露问题 (1)保护屏上信号复归过快,不利于故障分析。 (2)运行励磁投切方式无记录。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动作分析 7.1 动作分析概述 一、动作分析的定义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的过程。其定义是: 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动作分析的对象是操作者实施的动作。这里的动作是指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等。 (2)动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3)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1)动素分析:观察人体中的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两手的动作顺序、方法与眼睛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用描述最小动作单元的动素记号记录动作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2)慢速摄影分析:按每11s拍摄一张照片的标准对作业实施过程拍摄,以此进行观察分析,把握操作者和所有物件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VTR分析:用摄像机对作业的实施过程摄像,再通过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此法可忠实的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并能马上放像,因此除用于动作分析外,也广泛用于其他的作业改善。 7.2 动素分析 一、动素和动素分析的概念 在双手作业分析中如果把握了作业动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把握和分析了动作大概的实施顺序和方法,还不能深入探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状态。动素分析就是把作业动作进一步细分为手、足、眼、头等人体各部位的一个一个的动作,以便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讨论。比如,对手的等待状态,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处于“简单的手的空闲状态”还是处于“用眼寻找目的物过程中的手等待状态”,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讨改善的策略。 虽然动作有许多种类,但是将动作进一步细分到不能再分的要素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动作都由一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组成,我们把这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动素是组成所有动作的基本单位。工业工程的创始人吉尔布雷斯把动素总结为18种。这种用动素记号详细分析动作实际状态的方法就是动素分析。因此,动素分析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动素分析就是通过观察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进行分析,用动素记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个经典的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一个经典的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一、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1997年4月16日进行资产重组,剥离优质资产改制组建中色股份,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中色股份旗下控股多个公司,涉及矿业、冶炼、稀土、能源电力等领域;同时,通过入股民生人寿等稳健的实业投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发展. 二、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增减变动趋势表 (一)增减变动分析 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到,中色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从负债率及股东权益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所有者权益的绝对数额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没有负债增长幅度大,该公司负债累计增长了%,而股东权益仅仅增长了%,这说明该公司资金实力的增长依靠了较多的负债增长,说明该公司一直采用相对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政策,一方面利用负债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增大了该企业的风险. (1)资产的变化分析

08年度比上年度增长了8%,09年度较上年度增长了%;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在09年有了巨大增长,说明09年度有更大的建设发展项目.总体来看,该公司的资产是在增长的,说明该企业的未来前景很好. (2)负债的变化分析 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该公司的负债总额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08年度比07年度增长了%,09年度较上年度增长了%;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当金融危机来到的08年,该公司的负债率有明显上升趋势,09年度公司有了好转迹象,负债率有所回落.我们也可以看到,08年当资产减少的同时负债却在增加,09年正好是相反的现象,说明公司意识到负债带来了高风险,转而采取了较稳健的财务政策. (3)股东权益的变化分析 该公司08年与09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所不同的是,09年有了更大的增幅.而这个增幅主要是由于负债的减少,说明股东也意识到了负债带来的企业风险,也关注自己的权益,怕影响到自己的权益.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该公司07年的流动比率为,08年为,09年为,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健,只是08年度略有降低.1元的负债约有元的资产作保障,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比较平稳.

动作描写案例

] 人物动作描写训练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对动作描写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1、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A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 B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C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2、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1)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大人们被这个“小谗猫”逗得哈哈大笑。 (2)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动作描写的方法 1、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童话欣赏: 小鸭子看人吃东西 老师要求写一段关于“吃”的动作,小鸭子没写好,挨了一顿批评。老师还留言说,一定要写出“吃什么”和“怎么吃”,那才是“吃”的动作。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d)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e)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抗阻训练之动作分析及基本技术

星航道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d7169004.html, 抗阻训练之动作分析及基本技术 一、抗阻训练的动作分析 抗阻训练的动作分析方法是健身教练必须掌握的。在进行抗阻训练时,首先明确的是目标肌肉。也就是说,应确切地知道要锻炼哪个部位的肌肉。对于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应该明确地知道它的位置、起止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对抗阻训练动作进行分析。动作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完成动作的人体各环节的运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参与活动的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可以判断我们所设计的某个抗阻训练动作是否可以锻炼到预定的目标肌肉。 动作分析可分为3大步骤。第一步是明确参与完成动作的身体主要环节及相应的关节,还要明确阻力方向。第二步是划分动作阶段,一般是根据环节运动方向的改变进行动作阶段的划分,这主要是针对动力性运动。分析静力性姿势时无需划分阶段,直接分析参与工作的各环节的具体运动状况即可。第三步是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先要分析在各阶段各环节相应的关节运动,然后通过各阶段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的关系,分析环节受力情况,找到环节运动的原动肌(目标肌肉),从而确定训练动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杠铃平板卧推动作为例进行动作分析。 完成杠铃平板卧推动作时,头、脊柱和下肢各环节均保持一定的静态姿势,主要是上肢各环节的运动。参与运动的主要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阻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杠铃平板卧推动作可划分为下降(向下)、推起(向上)两个阶段。在杠铃平板卧推动作下降(向下)阶段,关节的运动为肩关节水平伸、肘关节屈;环节运动方向向下,与阻力方向一致,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由此可确定原动肌为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工作性质为退让工作(离心工作)。在杠铃平板卧推作推起(向上)阶段,关节的运动为肩关节水平屈、肘关节伸:环节运动方向间上,与阻力方向相反,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由此可确定原动肌为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工作性质为克制工作(向心工作)。通过以上动作分析,可以确定杠铃平板卧推动作能够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 二、抗阻训练的基本技术 (一)握法与握距 1.握法 握法是抗阻训练时,两手持握器械把手、杠铃和哑铃的方法。 在抗阻训练中经常用到下列几种不同的握法。 (1)正握:前臂内旋的握法,如杠铃卧推时使用的就是正握的方法 (2)反握:前臂外旋的握法,如杠铃弯举时一般使用的就是反握的方法。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报告

∑ x = 1264471.423 ∑ y = 516634.011 ∑ X = 52432495.137 ∑ ? ? ? ? 案例分析 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 1996-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 2-5: 表 2-5 农村居民 1995-2004 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 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 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 Y ,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 2-5 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X = 2262.035 Y = 1704.082 2 i 2 i ∑ x i y i = 788859.986 2 i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β1 = ∑ x i y 2 i i = 788859.986 126447.423 = 0.623865 β 0 = Y - β1 X = 1704.082 - 0.623865 ? 2262.035 = 292.8775 样本回归函数为: Y i = 292.8775 + 0.623865X i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 100 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 的 62.39 元用于消费。

220kV线路C相接地故障保护动作跳闸分析报告

220kV线路C相接地故障保护动作跳闸分析报告 一. 故障简述 某220kV线路发生C相接地故障,线路保护IWJ,IIWJ快速动作,跳开C相开关后,重合闸动作,重合于二次故障,保护加速三相跳闸。其中IWJ保护配置是国电南自PSL603GC光纤线路保护,IIWJ保护配置是北京四方CSC103D光纤线路保护。 二. 保护装置及录波器动作情况 综自人员到达现场后,从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器中调取报告并打印,下表是220kV线路保护IWJ,IIWJ保护动作报告及故障测距(线路全长45.6km): 故障发生后,线路保护IWJ PSL603GC接地距离I段18ms出口,888ms重合闸重合于二次故障,978ms差动保护永跳出口,在987ms收对侧远传开入信号。同时,线路保护IIWJ保护CSC103D分相差动14ms出口,893ms重合闸重合于故

障,1001ms阻抗II段加速出口。 下图是故障录波器所录本间隔波形图的截屏图。从录波器的波形图可以看出,无论是第一次故障,还是第二次故障,交流采样波形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故障时C相电流突然增大,且无衰减现象,可以排除C相振荡的可能。 (2)故障时存在零序电流,且波形与C相一致,说明A,B两相无故障电流 (3)故障时C相电压突然减小,且无衰减现象。 由此,根据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理论,可以断定两次故障均为单相接地故障,特殊相为C相。

第一次故障时,PSL603GC接地阻抗I段测距阻抗为0.079+j0.206Ω, CSC103D光纤差动保护计算差动电流ID=70.50A,制动电流为IB=38.00A,下图为PSL603GC接地阻抗I段和CSC103D差动保护动作特性图,图中红色曲线圈住部分为动作区,红点为动作点,从动作特性图上可以看到,动作点均在动作区内,保护正确动作,且阻抗保护特性图显示动作点距原点很近,证明故障点距保护安装点很近,与故障测距结果相符。 随后,两套保护重合闸均在89ms启动, PSL603GC在888 ms重合闸出口,延时799ms;CSC103D为893 ms,延时805ms;定值单上两套保护单相重合闸长延时和短延时均为0.8s,实际延时符合定值设置,正确动作。 在保护加速跳闸过程中,通过故障录波图和保护报文的比较,证明保护动作正确。 三. 若干问题的说明 (1)重合闸动作开关量变位后,CSC103D发沟通三跳开出,其作用在本套保护重合闸出口后,通过外回路使另一套保护重合闸放电,以免断路器再次重合在故障上,因此动作为正确动作。 (2)二次故障时,A,B相在C相断路器未合上前出现幅值不大的故障电流,可能的原因是,在重合过程中,对侧断路器先合上,由于二次故障已经存在,于是通过对侧变电站母线或三相线路间的相间电容或对地电容,故障电流在A,B

SPSS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1

SPSS 中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 Xiaowenzi22与pinksss 共同制作 阐述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 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 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打的,故称F 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F 2)=0,则称F 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 个主成分。 主成分模型: F 1=a 11X 11+a 21X 21+……+a p1X p F 2=a 12X 12+a 22X 22+……+a p2X p …… F p =a 1m X 11+a 2m X 22+……+a pm X p 其中a 1i, a 2i, ……,a pi (i=1,……,m)为X 的协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X 1, X 2, ……, X p 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A=(ij a )m p ×=(,1α,2α…,m α),i i i R αλα=, R 为相关系数矩阵, i i αλ、是相应的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 1λ≥2λ≥…≥p λ≥0 上述方程组要求: 1、a 21i +a 22i +……+a 2pi =1 (i=1,……,m) 2、m I A A =′ (A=(ij a )m p ×=(,1α,2α…,m α),A 为正交矩阵) 3、Cov(F i ,F j )=ij i δλ, =01 ij δj i j i ≠= 操作步骤: 一、 数据标准化

动作分析与时间研究一

目录 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次学习内容 2. 动作分析 2.1 动作分析概述 2.1.1动作 2.1.2动作分析 2.1.3动作分析方法 2.1 4 动作分析的用途 2.2 动素分析 2.2.1动素 2.2.2动素分析的步骤 2.2.3动素分析的应用场合 2.2.4动素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研讨 2.3 动作经济原则 2.3.1动作经济原则的定义 2.3.2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 2.3.3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 3. 时间研究 3.1 时间研究概述 3.2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基本程序 3.3 标准工时设定 3.4 工作抽样 3.4.1工作抽样概述 3.4.2工作抽样的原理 3.4.3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3.5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3.5.1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概述 3.5.2模特排时法 (MOD) 3.5.2.1 MOD法的特点 3.5.2.2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 3.5.2.3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 3.5.2.4 动作的改进 3.6 生产线平衡分析 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

基础IE的全过程是: 利用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2. 动作分析 2.1 动作分析概述 程序分析是从大处着眼,根据程序图分析生产过程的种种浪费,从合理安排程序中去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而动作研究则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操作动作之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的最经济的方法。 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之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人疲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它包括:动素分析、影象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内容。 2.1.1动作 工艺流程和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为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动作可大致分为下面四类: 加工—改变目的物形状和装配目的物的动作 移动—改变目的物位置的动作 握持—保持目的物形态的动作 等待—无作业手空闲着的动作 2.1.2动作分析 定义: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把握实际情况,并将上述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着眼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2.1.3动作分析方法 (1)目视动作观察法:分析者直接观测实际的作业过程,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直接记录到专用表格上的一种分析方法。 · 动素分析法 · 双手操作分析法 (2)影像动作观察法:通过录像和摄影,用胶卷和录音带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再通过放影、放像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作业动作的方法。 ·高速摄影分析法(细微动作影像分析) ·常速摄影分析法 ·慢速摄影分析法 ·VTR分析法 2.1 4 动作分析的用途 ·为减轻作业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动作存在的问题 ·探讨最适当的动作顺序、方法和人体各部位动作的同时实施 ·探讨最适合于动作的工夹具和作业范围内的布置 ·比较动作顺序、方法改进前后的情况,预测和确认改善的效果 ·用记号和图表一目了然地说明动作顺序和方法 ·改善动作顺序和方法,制定最适当的标准作业方法 ·提高能细微分析动作和判断动作好坏的动作意识 2.2 动素分析

神二电厂主保护动作机组跳闸分析报告

神二电厂6月18日#1机组因#11引风机失速,锅炉“炉膛压力>+500Pa延时25秒” 主保护动作机组跳闸分析报告 一、机组情况介绍: 机组额定容量500MW,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前后墙对冲燃烧,塔式布置,锅炉最大蒸发量为1650T/H,主汽压力为17.46Mpa,主再热汽温均为540℃,为斯洛伐克托尔马其锅炉厂制造,于1992年投产。配置有6套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为MPS-245中速磨,引风机为双动叶轴流式风机,送风机为变频轴流式风机,一次风机为变频离心式风机;采用四分仓容克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设计烟气侧差压为1100Pa;采用电袋除尘器,设计烟气差压为1200Pa;采用石灰石湿法脱硫,配有四台浆液循环泵。 二、事件发生前机组运行方式及烟风燃烧系统参数: 1、运行方式: #1机组负荷499MW,汽泵运行,#11、#12、#13、#14、#15磨运行,#11、#13、#14脱硫浆液循环泵运行,#11、#12电泵、#16磨、#12脱硫浆液循环泵备用,炉膛负压自动、送风自动投入,AGC投入。 2、烟风燃烧系统运行参数情况: 炉膛负压:-45Pa #11/#12引风机动叶开度:84%/79%;#11/#12引风机

电流:558A/645A #11引风机入口/出口压力:-5107/3695Pa;#12引风机入口/出口压力:-5303/3619Pa 除尘器布袋差压:1750Pa左右 原烟气S02含量:4600mg/Nm3,净烟气S02含量:27mg/Nm3 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4.78MJ/kg(3535千卡/千克),空气干燥基灰分43.65%。 三、事件发生过程: 19:29:50 因原烟气含硫量高4600mg/Nm3,为防止脱硫出口SO2超标,启#12浆液循环泵 19:30:29 炉膛压力达+200Pa报警 19:30:33 炉膛压力达+500Pa 19:30:58 值班员进行降负荷(在AGC方式下限制负荷高限值由500MW至450MW) 19:30:58 “炉膛压力超限”(炉膛压力+500Pa,延时25S)保护发出,锅炉灭火,汽机掉闸,发电机逆功率解列。 注:炉膛压力超限保护设置情况:(1)+500Pa或-400Pa,延时25秒(捷克锅炉设计要求);(2)+1700Pa或-1500Pa 延时0秒。 三、数据分析 1、事件发生后查相关参数趋势:

IE动作分析资料

目录 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 2. 动作分析 2.1 动作分析概述 2.1.1 动作 2.1.2 动作分析 2.1.3 动作分析方法 2.1 4 动作分析的用途 2.2 动素分析 2.2.1 动素 2.2.2 动素分析的步骤 2.2.3 动素分析的应用场合 2.2.4 动素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研讨 2.3 动作经济原则 2.3.1 动作经济原则的定义 2.3.2 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 2.3.3 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 3. 时间研究 3.1 时间研究概述 3.2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基本程序 3.3 标准工时设定 3.4 工作抽样 3.4.1 工作抽样概述 3.4.2 工作抽样的原理 3.4.3 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3.5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3.5.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概述 3.5.2 模特排时法(MOD) 3.5.2.1 MOD法的特点 3.5.2.2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 3.5.2.3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 3.5.2.4 动作的改进 3.6 生产线平衡分析

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 基础IE的全过程是: 利用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2. 动作分析 2.1 动作分析概述 程序分析是从大处着眼,根据程序图分析生产过程的种种浪费,从合理安排程序中去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而动作研究则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操作动作之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的最经济的方法。 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之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人疲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它包括:动素分析、影象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内容。 2.1.1 动作 工艺流程和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为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动作可大致分为下面四类: 加工—改变目的物形状和装配目的物的动作 移动—改变目的物位置的动作 握持—保持目的物形态的动作 等待—无作业手空闲着的动作 2.1.2 动作分析 定义: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把握实际情况,并将上述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着眼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2.1.3 动作分析方法 (1)目视动作观察法:分析者直接观测实际的作业过程,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直接记录到专用表格上的一种分析方法。 ·动素分析法 ·双手操作分析法 (2)影像动作观察法:通过录像和摄影,用胶卷和录音带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再通过放影、放像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作业动作的方法。 ·高速摄影分析法(细微动作影像分析) ·常速摄影分析法 ·慢速摄影分析法 ·VTR分析法 2.1 4 动作分析的用途 ·为减轻作业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动作存在的问题 ·探讨最适当的动作顺序、方法和人体各部位动作的同时实施 ·探讨最适合于动作的工夹具和作业范围内的布置 ·比较动作顺序、方法改进前后的情况,预测和确认改善的效果 ·用记号和图表一目了然地说明动作顺序和方法 ·改善动作顺序和方法,制定最适当的标准作业方法 ·提高能细微分析动作和判断动作好坏的动作意识

最新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案例分析1— 一元回归模型实例分析 依据1996-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经过整理,获得以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如表2-5: 表2-5 农村居民1995-2004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资料 单位: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均纯收入 1577.7 1926.1 2090.1 2161.1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4 人均消 费支出 1310.4 1572.1 1617.2 1590.3 1577.4 1670.1 1741.1 1834.3 1943.3 2184.7 一、建立模型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解释变量X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Y ,分析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果关系。考察样本数据的分布并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 i =β0+β1X i +μi 根据表2-5编制计算各参数的基础数据计算表。 求得: 082 .1704035.2262==Y X ∑∑∑∑====37 52432495.1986.788859011.516634423.1264471222i i i i i X y x y x 根据以上基础数据求得: 623865.0423 .126447986 .788859?21 == =∑∑i i i x y x β 8775.292035.2262623865.0082.1704??1 0=?-=-=X Y ββ 样本回归函数为: i i X Y 623865.08775.292?+= 上式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是增加100元,居民们将会拿出其中的62.39元用于消费。

保护动作报告格式

晋电调〔2010〕1076号 关于印发《山西电网继电保护专业 工作报告规范(试行)》的通知 所属各供电分公司,超(特)高压分公司,各并网发电企业:为了强化继电保护专业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专业信息报送常态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省调度通信中心制定了《山西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报告规范(试行)》,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山西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报告规范(试行)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1—

附件: 山西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报告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强化继电保护专业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专业信息报送常态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调度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报告规范》、《山西电网调度系统重大事件汇报规定》,以及继电保护专业相关管理规程和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山西省电力公司所辖各供电分公司、超(特高压)分公司、各并网发电企业均应执行本规范。 第二章专业工作报告分类及内容 第三条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报告分为事故(事件)报告,运行月报,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报告,继电保护设备分析年度报告,保护运行情况年报,专业年度工作总结以及其它专项统计、汇报。 —2—

第四条事故(事件)报告 1. 当发生35kV及以上变电站失压、母线和变压器及重要联络线停电、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其他由于继电保护原因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时,各单位应按照调度管辖范围尽快了解、汇总、分析情况,并向省调职能管理部门汇报。 2. 事故(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应在1小时内以电话形式汇报保护动作简要情况;6小时内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报送事故(事件)发生的概况、继电保护动作情况、相关故障录波图、初步检查分析结果、可能的原因分析等简要分析材料。 3. 事故(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应按照专业管理工作要求,及时组织调查分析,编写书面分析报告,在 3 日内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报送省电力调通中心。报送内容见附录一、附录二。 第五条运行月报 运行月报主要内容包括:继电保护动作统计月报表、纵联主保护异常退出月报表(含系统变压器、母线、线路保护运行率)、缺陷处理月报表和专业工作信息简报。 1. 为及时总结电网继电保护的运行状况,掌握纵联主保护运行和保护设备缺陷处理情况,做好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统计和缺陷分析工作,各单位应于每月第3个工作日前按时上报“继电保护动作统计月报表(按评价规程要求)”、“纵联主保护异常退出月报表(见附录三)”、“缺陷处理月报表(见附录四)”。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