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3-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寒假时间

2023-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寒假时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寒假时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寒假开始时间是2022年12月31日,结束时间是2023年2月25日,共计57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几本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通常是根据该大学在各省份招生批次来决定的(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本科大学(自2019年开始,北京高考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招生);如果你不是北京考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二本大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介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
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
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
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
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
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专业概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专业概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专业概况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算是比较好的专业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怎么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位于北京市,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共建。
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
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
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资力量介绍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
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
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华女子学院简介中华女子学院(CHINA WOMENS UNIVERSITY)地处中国首都北京,是直属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为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高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高校、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学校,是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联盟成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管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此管理标准。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
〔一〕院级管理1、成立院级领导小组院级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及各系部主任负组成,日常管理由教务处负责。
2、院级领导小组的职责(1)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检查和总结;(2)制定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章制度;(3)组织学院教学督导员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监控〔抽查各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辩论等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二〕系部级管理1、成立系部级领导小组系部级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组成。
2、系部级领导小组的职责(1)制定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实施细那么?;(2)审定本单位指导教师资格;(3)审定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4)对本单位师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想发动,组织开设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讲座、课程等;(5)成立系部级辩论委员会和辩论小组;(6)协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就业求职的矛盾;(7)检查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组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辩论工作;(8)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验收、毕业辩论和成绩评定;(9)收集、整理、汇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资料并存档;(10)对本单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
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根本要求根据我院本科专业所在学科门类划分:我院工学门类下环境与平安类等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多以工程设计为主,其中包含技术开发、应用设计等类型;毕业论文多以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其中包含实验研究和技术根底研究等类型,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还兼有软件设计类课题,以上类型课题均以解决工程问题为核心,即强调获得工程师的根本训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计划:141本科和189高职专业有哪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计划:141本科和189高职专业有哪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劳动人民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的重要基地。
作为一所高等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直秉承着“面向劳动、面向社会、面向国家”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为此,学院在2023年,将启动一项重要计划——141本科和189高职专业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计划中的主要内容。
141本科专业本科教育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重要教育组成部分,本科教育体系将通过不懈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下面,我们来看看学院在本科教育方面所规划的141个本科专业。
1.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税务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统计学、投资学、烟草专业等。
2.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国际经济法等。
3.管理学类: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
4.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工作等。
5.信息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
6.艺术类:艺术设计、广告学、动画、表演、导演、舞蹈、乐器制作等。
7.工学类:土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航空航天工程、交通运输、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
如上所示,这些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不仅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得到了强化,同时也增加了新的专业方向,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89高职专业高职教育是指培养高级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64
VI设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徽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名最新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名2018最新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
,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发展以及我国工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工运学院转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校现有北京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
目前,学校形成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创建时间学校类型学科类型隶属单位1949年公立政法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排名最新排名【原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
在校友会排行榜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是487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是500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是499名。
以下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排名院校类型48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经50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49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53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48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53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5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54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政法
在金平果排行榜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453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438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全国排名是426名。
以下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年在全国排名表,供大家参考:
年份排名院校类型45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经43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经42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计划“专业爆发”招募优秀学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计划“专业爆发”招募优秀学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要,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正是这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近日,据了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正在实施一项名为“2023计划”的计划,旨在在未来三年内,在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专业水平。
这个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也使得全社会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2023计划的背景与目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创建于1954年,目前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性劳动关系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本科专业。
此外,学校还涵盖了众多的职业培训与实践学科,形成了以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领域为主的多元化学科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仍在继续。
对于学校而言,要在这种环境下立足,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并提高专业水平。
因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制订了这个名为“2023计划”的计划,意在将学校推向更高的台阶,扩大学校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力,培养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实际能力一流人才。
计划的核心内容2023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五个方面: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教师团队建设、专业水平提升、学生招生质量的提高和国内外影响力提升。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计划中要对学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宿舍和运动场等提出升级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品质。
其次是教师团队建设:计划中要招聘更多的国际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鼓励现有的教职工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研究,分享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专业水平提升:这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学校将组织举办更多的实践活动、学术报告和论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人才的合作,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几本?学费多少?好不好就业?专业排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几本?学费多少?好不好就业?专业排名众所周知,国内现在的大学共计2000余所,除了少数知名度较高的院校之外,大多数都是通过大学的名字来判断学校的好坏。
那么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怎么样呢?该校是几本院校?学费多少?好不好就业?以及专业排名情况。
首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
该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
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198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始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2003年5月,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校有北京海淀区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15个院(系、部)。
并于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专任教师36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比约为43.01%,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约为76.16%,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约为94.79%,以及其他众多优秀师资力量注入。
专业设置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开设社会工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17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
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由于“国字头”+地处北京的双重优势,这所学校教师的素质普遍很高,地理位置优越,内部设施在北京市的高校中处于较高水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著作类:
一等奖(1部)
1. 《中国工会的博弈制衡与和谐劳动关系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
院学术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出版
作者:曹荣许晓军任小平王晓慧等
二等奖(3部)
1.《反就业歧视的制度与实践——来自亚洲若干国家和地区的启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作者:林燕玲等
2.《当代中国劳动政策制定中的劳动者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8月出版
作者:李杏果
3.《盈余管理研究:基于雇员工资合约的视角》(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学术论丛)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月出版
作者:任小平
三等奖(6部)
1. 《大学英语拓展阅读教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规划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9.10出版
作者:董连忠董丽娜等
2.《鲁迅文化观略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7月出版
作者:雷世文
3.《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2出版
作者:谢琦
4.中国企业年金发展问题研究——反思、借鉴与现实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8月出版
作者:刘军丽
5.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
1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 月出版
作者:尚春霞
6.中国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5月出版
作者:赵鹏飞
青年科研鼓励奖(3部)
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理论与实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12出版
作者:祝映兰
2.《史记品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出版
作者:杨波
3.《基层工会及事业单位经审工作研究——以审计为基础的工会经费审查监督》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12月出版
作者:周珺华
(二)论文类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8篇)
1.从企业治理参与到地方治理参与—从国家治理模式转变看中国工
会组织与制度变革
《学海》2011年第1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吴建平
2. 法人制度理论视野下的工会法人资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发表,新华文摘转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杨冬梅
3. 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
《天津社会科学》2011.2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刘泰洪
4.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独立性与代表性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3月发表,新华文摘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许晓军曹荣
5.建立和发展中国劳动哲学的基本构想
《江汉论坛》2011年6月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王江松
6.促进民富国强的思考——基于提高劳动报酬的思考
《江汉论坛》2010.9月发表
作者:信卫平
7.劳动科学建构论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4月发表,新华文摘转载
作者:赵健杰
8.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深度审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8月发表,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作者:李文沛
三等奖(12篇)
1.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责任的省思与公法适用
《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6月发表,CSSCI收录
作者:杨欣
2.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原点
《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2期发表,CSSCI收录
作者:胡晓东
3. 嵌套性: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
《国际新闻界》2010.6月发表,CSSCI收录
作者:张佰明
4. 论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障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期发表
作者:姜颖杨欣
5. 集体谈判的内部国家机制——以温岭羊毛衫行业工价集体谈判为例
《社会》,2011.1期发表
作者:闻效仪
6. 企业工会: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新视野》2010.6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3
作者:吴亚平
7.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会》2011.2期发表,
作者:叶鹏飞
8.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和社会对话的第一步《广东社会科学》2010.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
作者:乔健
9.英国劳资关系中的工人参与权对中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启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月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全文转载
作者:赵祖平
10.工会与行业劳动报酬的剪刀差悖论: 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10.5期发表
作者:张原
11.中国工会软实力:内涵、问题及对策
《理论与改革》2010.4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
作者:李磊
12.教育公共投入与收入差距的波及效应
《改革》2011.9月发表,
作者:张艳华
青年科研鼓励奖(6篇)
1. 俄罗斯转轨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与养老制度改革
《财政研究》2009.12期发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全文转载、CSSCI收录
作者:许艳丽
2. Synthesis of carbon-coated iron nanoparticles by detonation technique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10年发表,SCI收录,EI收录
作者:孙贵磊
3.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actice of ecology problem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roceeding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Education, e-Business, e-Management, and e-Learning》会议论文2010年发表,EI 收录
作者:安红昌
4. 北京市旅游安全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
《北京社会科学》2010.12发表,CSSCI收录、题目人大报刊索引作者:翟向坤
5. Investigating the validity of a multirater assessment of family Functioning in Chin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11.6月发表
作者:刘曦
6. 高等教育效率评估DEA研究
《第三届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会议》2011.2月发表,EI收录
作者:周超王明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1年12月13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