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医学界的“侦探故事”,就是病例对照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就像是一部推理小说,医生们扮演着侦探,试图找出疾病的真相。
首先,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导致某种疾病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两组人——得了病的和没得病的,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这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比朋友的口味,发现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和只有少数人喜欢的东西,差别就在这里。
2. 基本概念2.1 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其实就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医生们通过对比有特定疾病(病例)和没有这种疾病(对照)的两组人,来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或原因。
举个例子,如果咱们想知道吸烟是否会导致肺癌,就可以找到一群肺癌患者(病例),再找一群不吸烟的健康人(对照)。
然后,仔细地问问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等,看看这两组人有什么不同。
2.2 研究设计说到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就像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得先准备好食材。
首先,我们得明确病例和对照的标准。
病例要有明确的诊断,比如医生的确诊报告;而对照组则要是健康的、没有相关疾病的人。
接着,得设计一个合适的问卷,收集各类数据,比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
最后,分析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像侦探揭开案件的真相一样。
3. 优缺点分析3.1 优点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简直让人赞不绝口!首先,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尤其适合那些罕见的疾病。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想研究一种只在小部分人群中出现的病,等待病例的发生那可是要耗费不少时间的。
不过,通过对照研究,咱们可以迅速地找到足够的病例来分析,省时省力。
而且,研究的成本也比较低,不需要花大把银子去做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3.2 缺点不过,没有完美的事儿,对吧?病例对照研究也有它的缺点。
首先,由于这种研究是回顾性的,可能会遇到记忆偏差的问题。
参与者回忆过去的事情时,可能会出现记不清、想当然的情况。
再比如,选择对照组时,如果没有做到严格的匹配,结果可能会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的结论不够可靠。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也是统计流行病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
它是根据某一病例的病史回顾,对其与其他人作比较,以比较与病例有关的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找出对某疾病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预测其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将病例组(被研究对象)与正常组(对照组)对比,检验被研究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以便推断暴露某种因素可能与某种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的被研究对象是与研究的特定病例有关的人,这些人有可能患有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正常组的被研究对象则是与研究的特定病例无关的人,这些人在某一时间段内不患特定疾病,但是两组人的年龄、性别、社会状况等都要尽可能接近。
研究者需要对病例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特定暴露因素进行比较,以推断有这种暴露因素的人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病因病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用于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指导预防和治疗。
但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受到回忆偏差、误报、混杂因素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挑选病例组和正常组时,应当尽可能控制差异,并且在设计研究时要充分考虑研究的缺点,以达到所推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 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分组:按是否患病分组 某特定疾病:当前所研究的疾病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 危险因素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
回顾性的: 从当前 过去
测量的是暴露情况,而非疾病情况
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 统计学关联。
流 行 病 学
第一节 内容
对照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例对照研究 探索暴露与某特定疾 病之间的可能关联,从而做出病因推 断。
第一节 基 本 原 理
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 危险因素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 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 计学关联。
评估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 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 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 说的目的。
population
case control
exposure
yes n பைடு நூலகம் yes
no
case retrospective control
time
Study begin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复习暴露的概念
思考: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特点
提出假设 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
确定样本量 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
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提出假设 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
病例的选择 对照的选择 确定样本量 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 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排除偏倚,结合专业知识,做出病因推断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将患者按照病例或者对照组划分,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特征差异,从而检验所研究的风险因素与某一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人群、数据收集和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是向后研究法的一种,研究者需要在某一时间点挑选已经患有疾病的病例和没有患有该疾病的对照组,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者疾病发生率低的情况。
1. 确定研究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了避免样本偏差而导致结论的偏离,研究者在挑选病例时需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比如说,研究者在研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时需要明确肺癌的诊断标准,如组织学诊断等。
2. 确定病例的来源病例来源包括医院、诊所和调查等。
医院来源的病例通常属于晚期患者,存在病例选择偏差和信息偏差的可能性,而调查来源的病例则需要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其进行挑选,存在信息偏差的风险。
在选择病例来源时需要平衡样本的可得性和选择偏差的影响。
3. 确定病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病例时需要注意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是否具有代表性,以避免样本不均衡和结果偏差的风险。
在确定病例的代表性时,应当考虑病例的年龄、性别、地区、社会经济等因素。
二、选择人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群。
1. 选择病例组选择病例组时需要明确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同时还需要注意病例的来源和代表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病历、医院数据库等方式来选取病例组。
(1)随机选取对照组,以避免样本选择的偏差。
(2)对照组应当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的人口学特征和暴露因素。
(3)对照组的来源应当合理,可以从诊所、社区等不同渠道进行筛选。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问卷调查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是比较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问卷可以获取到暴露因素、人口学特征等信息。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患病者与非患病者之间的差异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回顾性的方式,比较患病个体(病例)与非患病个体(对照)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从而推测疾病的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从已经发生的疾病案例中选择一组患者作为病例组,再从同一人群中选择一组与病例组相似但未患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然后,对照组中个体的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从中寻找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主要应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估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值比和相对危险度。
比值比是指疾病发生率的比值,用来衡量疾病与某个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
相对危险度是指发病风险的比值,衡量患者相比对照组成员患病的风险。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 病例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病例和对照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
病例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病例应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且属于研究时间范围内的案例;病例的选择应尽量避免选择医院内的特定人群,以减小选择偏倚的可能性。
对照的选择主要应与病例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照组成员未患病。
为了保证对照组的代表性,可以采用配对设计,即每个病例对应一个相似的对照,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历回顾和实验室检测等。
在问卷调查中,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病历回顾可以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和医学记录来获取相关数据。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获取相关指标,如生物样本的分析,增加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比值比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描述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2022年医学专题—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Controls
Cases
Study object
Now
4
表2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
病例组
有暴露史
a
无暴露史
c
合计
a+c
对照组 b d
b+d
第五页,共五十六页。
合计 a+b c+d N
5
特点(tèdiǎn) 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2、回顾性研究 3、时间顺序:从“果”→“因”
30 30
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
资料的收集 主要在研究现场以询问方式,填写调查表而
收集。有些情况下辅以查阅档案(dàng àn),采取样品 化验等。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第五节 病例(bìnglì)对照研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1、原始资料的重新核查
2、资料的分组、归纳,或者编码、输入计算机
χ2
37
37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OR: Woolf
Var(ln OR) 1 1 1 1 abcd
ln OR95%CI ln OR 1.96 Var(ln OR)
OR95%CI=exp(ln OR95%CI )
xuǎnzé)的原则
1、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或者是产生病 例的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中全体未患该病者
的一个随机样本
2、对照一定(yīdìng)是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
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
3、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病因不应(bù yīnɡ)与所研 究疾病的病因相同
精品-病例对照研究讲解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
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量。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匹配分为:A:频数匹配。
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如此。
B:个体匹配:指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1﹕1匹配又称配对,1﹕2、1﹕3、……1﹕R匹配时,称为匹配。
配比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
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
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变量应当一致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变量的性质、实际可能与必要性。
如果匹配的因素与暴露有联系,则会低估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匹配和匹配后按匹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控制匹配因素的混杂作用的必要途径。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
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理
临床医学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它是将病人和非病人或病人和病人之间进行比较的研究设计,用来研究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在医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用来评估暴露因素(例如药物、生物制品、辐射暴露、行为)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包括:
1、比较组的相关性: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联系能够有效的鉴别因果关系对病症的影响。
2、比较组的类似性:研究如果涉及几组病例,比较组中的病例应尽可能的相似,以到达更定的结论。
3、采样规模的充分性:病例和对照组的总体数量最好足够大,使得少量变异也能在整体发现。
4、暴露因素的独立性: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被评估的因素一般被认为是在研究结果发生之前就已存在的,以确保测定的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有可控性的因果关系。
5、调查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的调查和采集的数据要综合、准确、可靠,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病例对照研究是用来证实因果关系的常用研究设计,对检测新药物、定位病原体等都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结构要求得到暴露比照组和未暴露比照组之间会遭受某种因果关系的事实。
正是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理,大多数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都以病例对照研究的形式反映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
是在队列内套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一种设计,其研究对象
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以队列中所有的病例作 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发病时间,在研究队列的非病例 中随机匹配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对照组。但是其研究 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此种研究设计 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 瞻性研究。
神经内科、胸外科、五官科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48h者未纳入研究。 1.2 诊断及分组 肺部感染的诊断采用保护性双套管标本刷(PSB)采集下呼 吸道分泌物,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成组比较法)
要求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外,无其 它限制和规定。
二、病例与对照匹配
1.频数匹配(成组匹配)
对照组和病例组在某些特征或变量的构成 比例一致, 2.个体匹配 一个病例配1-M个特征与变量一致的对照 者,组成一个分析单位。1∶1匹配时称为配 对,1∶M比例匹配时称匹配或配比。
4.确定随访期内发生的某疾病全部病例组成病例组
5.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的对照组成对照组。 6.对以前收集的两组成员相关生物标本进行必要的 化验。 7.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RR等
(二)病例-队列研究
1.概念 是以队列中所有随访的病例作为病例组,从整个 队列中采用随机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比
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础病情重(OR=9.40)、留置胃管 (OR=8.86)、患者意识状态差(OR=8.39)、气管切开(或插管)时间长(>2
周)(OR=6.89)、有颅脑外伤(OR=6.60)、频繁更换呼吸机接头插管
(OR=6.44)、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OR=5.52)、住院时间长(>1月)(OR=4.31) 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例的样本作为对照组,然后用一定的统计方法比较分
析两组资料,以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疾病生存时间、 预后等的因素。是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相互交 叉、融合两者优点后而形成的设计方法。
2.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病例-队列研究的比较
1.对照的选择方法和选择时间不同: 2.在控制回忆偏倚和选择偏倚方面病例队列和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相同
3.匹配因素的选择
匹配的因素必须是已知或怀疑是混杂因子 被研究的因素,即可疑病因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匹配过头(over-matching)——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 进行匹配,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该因素可能就是 所研究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由于匹配的因素不参与分 析,而导致丢失了信息,使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 减弱或消失。
在我国医院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居于首位是医院感染死
亡的首要原因。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但以有呼吸道侵入性操 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下呼吸道感染的60%, 被称为通气相关肺炎(VAP)。故对VAP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经典的 病例对照研究有不易选择对照,资料不易齐全或精确,易产生回忆偏倚,论 证强度较低等问题。而队列研究也存在研究样本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费用高等不足。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收集资料在先,选择、调查 偏倚较小;研究样本较队列研究小,节约人力物力;符合因果推论要求,论 证强度高。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 1996年12月~1997年7月,选择3所附属医院的脑外科、 1.1
2.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暴露资料在疾病诊断前收集,选择偏倚和信
息偏倚小 2)病例与对照来自同一队列,可比性好 3)可计算发病率。统计和检验效率高于病例对 照研究 4)样本量小于队列研究,节约人、物力, 5)符合因果推论要求,论证强度高。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队列人群 2.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 预定期间的随访
摘要 目的 研究通气相关肺炎(VAP)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 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8例确诊为通气相关肺炎(VAP)的病例,按同科室、 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5岁),入院时间相同或相近(<1周),病情相 似,1∶1配以58例对照探讨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20多种可能的危险因
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16种呈显著性差异。对这16种主变量进一步进行多
观察性研究方法。
危险因子 —— 能影响人群发病率变动的
内外环境因素
3.特 点:
(1)属观察性研究。 (2)设立对照组 (3)逻辑方向由“果”求“因”。时间 是回顾性的
(4)可广泛地探索病因。
(5)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病因研究,可用于病因研究的各阶段 病因了解不确切时— 广泛性探索, 已对病因形成假说—— 深入验证。 (2)评价筛检效果。 (3)探讨治疗的副作用。 (4)估计医院感染所造成的损失。
学习要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2.病例对照研究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样本人群的确定原则 4.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类型 5.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成组比较、配对、 分层) 6.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第一节 概 述
1.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过去
OR 暴露比 人数 暴 露
现在
疾 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查方向
a a/(a+c) = a/c c/(a+c) c
+ - + -
ad/bc
b/(b+d) = b/d d/(b+d)
b d
研 究 人 群
2.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
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
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并进行比较,以判断
某因素与该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
3.巢式病例对照优势为 资料分析有成熟
的统计方法可用,病例-队列研究优势为操作
较为方便。
第三节 实 例
一、年轻女性阴道腺癌与
母亲妊娠服用己烯雌酚的
关系 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 通气相关肺炎危险因素调 查中的应用 三、橡胶职业接触与肺癌 关系的病例—队列研究
应用实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通气相关肺炎危险因素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