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浅议大学生上网成瘾原因及对策

浅议大学生上网成瘾原因及对策浅议大学生上网成瘾原因及对策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大规模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出现上网成瘾的问题。
上网成瘾给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并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1.1 网络游戏的诱惑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最为常见的上网活动之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其色彩斑斓的画面、紧张刺激的剧情和社交互动的功能使得许多大学生沉迷其中。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困境,获得虚假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产生上瘾的心理需求。
1.2 社交网络的影响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大学生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获取信息。
然而,过度地追求社交网络的点赞和粉丝数量,以及过度沉溺于他人的生活状况和娱乐内容,会使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进而导致上网成瘾。
1.3 学习压力的释放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通过上网能够找到一种缓解身心压力的方式。
由于网络世界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获得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满足。
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认同和关注。
1.4 缺乏充实的现实生活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上网,尤其是长时间上网,是因为他们的现实生活缺乏充实感。
无聊的生活和缺乏目标感使得他们通过上网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并获得虚拟世界中的自我满足。
二、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2.1 影响学习成绩大学生入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然而上网成瘾会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
长时间的上网导致学习时间的减少和学习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学术成绩的提高。
2.2 衰退的身体素质上网成瘾使得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等。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网瘾问题日益突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互联网的便利和吸引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网页、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和娱乐需求,吸引他们进行长时间的网络活动。
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是导致网瘾问题的因素之一。
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课业、就业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而互联网的使用可以作为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迷于互联网。
由于大学生处于成长和探索自我的阶段,他们对新事物更加好奇并且缺乏对互联网使用的合理认识和引导。
针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观念。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利弊,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激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互联网。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互联网过度使用的问题。
学校也可以设置网络使用时间和范围的限制,减少大学生的网络沉迷。
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控制网瘾问题。
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时间管理意识。
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不要将过多时间浪费在互联网上。
要培养兴趣爱好和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
大学生网瘾问题是现代社会的共同挑战,但通过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并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大学生本身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2019年精选作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给大学生成长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应有及时的关注和回应。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一)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真实世界所缺乏的乐趣与新奇,同时也会使之认识虚拟的一面,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
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理想角色多,现实信任少,以至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而且使少数大学生不再相信现实世界,思想意识自由化,没有确切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也变得功利。
(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异化日常生活中被束缚、被压抑的人性中的假、恶、丑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少约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宣泄,人们“说谎”和“说真话”都很方便。
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道德意志的无奈,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消解传统道德的基础,造成责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漠。
近年来,大学生因迷恋网络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部分上网成瘾大学生为了网费开销,去偷去抢,走上违法的道路;更有甚者为了要钱玩网络游戏,竟然拿起菜刀、剪子等凶器威胁亲人。
(三)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而一些大学生却把时间都浪费在网络里,把前途葬送在电脑中。
特别是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压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标,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诱惑,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旷课逃学,有的甚至辍学。
(四)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一种难以控制的迫切的强烈需要。
在这种不合理的需要的驱使下,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被网络占用,不能很好地参与和从事其他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适当的休闲娱乐缺少参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首先导致社会交际范围缩小,交际能力降低,出现性格孤僻、情绪抑郁、精神焦虑等心理异常,渐渐地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麻木冷漠,悲观厌世,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有甚者会带来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防治措施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防治措施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一些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过度沉迷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给他们的学业、家庭与社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1.逃避现实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网络游戏能够让他们暂时逃离现实中的困扰和压力。
2.满足自我成就感:网络游戏中的升级和成就感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成功和成就的心理需求。
3.社交需求: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交到新朋友并获得社交认同感。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1.学业受损: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往往无法专注于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2.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缺乏锻炼、不合理饮食等问题,引发身体健康风险。
3.社交障碍:网络游戏中长时间的孤立游戏容易导致与现实社交脱节,影响大学生与他人的正常交流能力。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正确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和游戏,并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2.严格校园管理:学校应设立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监管,如限制上网时间和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
3.提供咨询与帮助: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4.教育宣传: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游戏成瘾防治宣传活动,向大学生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资源。
5.建设健康校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
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教育,提供适当的防治措施,我们才能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游戏成瘾的困扰,健康成长。
同时,大学生应自觉管理好自己的网络游戏时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自己的积极、健康的大学生。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成为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的事物。
然而,随着网络渗透率的提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网络、沉迷网络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以及心理干预策略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社交需求大学生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正常的社交需求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社交压力或者是性格孤僻等问题,往往会将网络作为逃避和满足社交需求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网上游戏、虚拟社交平台等,进而形成网络成瘾。
2.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导致他们情感失调。
网络成瘾可以成为一种应对方式,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同。
3.缺乏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管理能力是他们成功完成学业的关键之一。
然而,一些大学生缺乏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
网络成瘾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心理教育与宣传学校可以加强网络成瘾的相关教育与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知和风险意识。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宣传品、讲座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2.心理咨询与干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沉迷网络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等,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家校合力。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大学生网瘾的定义。
网瘾是指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
大学生网瘾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网络应用中,而无法自拔。
这种沉迷往往导致大学生在学习、社交、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大学生网瘾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虚拟世界的诱惑:网上的虚拟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网络游戏、虚拟社交等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新欲望。
2.人际关系的压力:大学生处于转变期,面临着诸多人际关系的挑战,而互联网上的虚拟社交给他们提供了一种避难的空间。
3.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对于自我管理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理念和方法,导致自控力不足,容易陷入网瘾的泥沼。
针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摆脱网瘾的困扰。
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的引导: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他们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和方法,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 学校的指导:学校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文艺、社团等活动,增加大学生的社交互动,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 自我管理的训练: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培养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调整合理的作息时间,增强自制力和自律性。
4. 心理辅导的支持:对于已经陷入网瘾的大学生,需要提供心理辅导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变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建对现实生活的信心。
以上对策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摆脱网瘾的困扰,健康向上地生活和学习。
在对策的实施过程中,还需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应该提高对网络的认知,正确看待网络,并且加强自我意识,学会适度使用网络,避免沉迷,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367d3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6.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第一篇: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摘要: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原因对策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网络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把我们同世界各地人们联系了起来,我们越来越亲密了。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网络也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不断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我们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办公娱乐,问候聊天,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受着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
而大学生网络成瘾也随之越发突出。
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从微观上看,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上看,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阻或破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概述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
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
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
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
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一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里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现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呢?这种症状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和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愉悦感和想要继续超越的感觉,越成功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继而越想去尝试。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

试论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网瘾。
网瘾,是指个体对网络上的某种行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欲望,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而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也非常之大,这使得大学生网瘾问题变得尤为严重。
大学生网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交友、娱乐等,导致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而网络可以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渠道。
网络的虚拟世界让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表达自己,对于一些自卑、孤独、焦虑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了他们沟通交流的渠道。
网络中丰富的娱乐内容,各种诱惑使得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与此大学生网瘾问题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特别强,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几乎离不开网络;大学生长时间沉浸于网络中,对现实生活产生厌倦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上消耗大量时间,导致学业成绩下滑,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一旦无法接入网络,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
那么,面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对网络的认知和警惕性。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监督,限制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内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加课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和抵御力,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大学生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关系到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
各个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网络成为一个有益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危害社会的毒瘤。
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网络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把我们同世界各地人们联系了起来,我们越来越亲密了。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网络也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不断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我们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办公娱乐,问候聊天,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受着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
而大学生网络成瘾也随之越发突出。
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从微观上看,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上看,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阻或破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概述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 在1994年提出的。
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
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
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
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一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里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呢?这种症状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和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愉悦感和想要继续超越的感觉,越成功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继而越想去尝试。
同学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的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一个小时就会成瘾。
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印、好奇、缺少朋友的人都容易网络成瘾,网络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有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
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如批评多、严格要求、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计算机普及快,而教育、娱乐的正面软件滞后,法制不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对上网的制约等。
(一)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尤其是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群对网络成瘾易患性高。
”[3]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
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这个时候,网络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
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当,导致部分学生意志力、自控力较差,虽然在对网络的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其本人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二)客观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
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的差异、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
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
互联网正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要求。
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
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
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
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而不能,最终完不成学业而毕不了业或留级时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节制地上网其次大学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
根据学习和娱乐需要,给自己规定每周或每天的上网时间,允许有小幅度的变动,但必须进行总量控制。
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可以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共同制定上网契约,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干预。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也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
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二是加强网德教育。
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
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
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而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
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
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要意义。
[4]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
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
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
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
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
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
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